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卷

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卷

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卷
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都可能有信息分子释放进入内环境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内,不会引起的相应变化是( )

A.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B.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

D.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出相应抗体

3.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灵敏

B.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

C.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D.刺激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

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5.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C.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

D.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6.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a、b是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的电极;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若d处受到破坏,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在a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在a处给予刺激,骨骼肌不收缩

C.在b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在b处给予刺激,骨骼肌收缩

7.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人体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C.排尿反射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D.高位截瘫患者能在产生尿意后排尿

8.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

C.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9.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

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1.如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对应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2.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

13.用如图曲线表示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关系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大于a温度该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受到破坏

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b浓度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血液中抗体含量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后机体仍具有相应的免疫力

14.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 .将酵母菌培养液连续培养七天后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C .无需染色,高倍镜下直接观察酵母菌以判断细胞的死活

D .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测定结果偏大

15.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

A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插条的时间应不同

B .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对照组

C .使插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 .吲哚乙酸超过10﹣5

mol/时,能抑制插条生根

17.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果糖,要控制好pH

、温度和溶氧量

B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 .将酶进行固定化后,催化活性比固定化前要高

D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18.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甲、乙、丙三种不同品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去污力(%)A .实验时,需控制好洗衣粉品种、酶浓度以及洗涤方式等无关变量

B.实验中,通过不同品种洗衣粉洗涤不同污渍比较去污力的差异

C.温度对不同品种洗衣粉去污力的影响相似,适宜温度为40﹣50℃

D.不同品种洗衣粉去污力的差异是由于其中添加的固定化酶种类不同

19.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20.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溶化时将称好的牛肉膏从称量纸上直接倒入烧杯

B.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灼烧、煮沸、紫外线和喷洒化学试剂等

C.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琼脂,其目的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

D.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寒冷冬天,人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户外时,身体出现的变化有( )

A.立毛肌收缩B.身体耗氧量减少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

2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3.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4.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

B.糖尿病患者注射一次胰岛素后可长期发挥调节作用

C.喷施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去除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

25.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及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控制豆腐发酵温度减少杂菌污染

B.可通过控制加酒量等方法实现对腐乳成熟时间的控制

C.豆腐含水量过高会直接影响毛霉菌丝的生长和腐乳的“形”

D.腐乳后期成熟过程,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的水解过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65分)

26.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灭菌过的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将培养装置于A、B、C三种不同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绘制成曲线如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A、B、C三种不同条件是指__________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

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曲线__________对应的培养温度更接近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3)曲线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基本相等,这是因为__________.(4)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将

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

1mL样品液中加入4mL无菌水,再向其中加入5mL密度为20个/mL的红细胞悬液,经染色、固定后,随机选取5个视野,统计结果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个/mL.

27.树突状细胞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能够结合抗原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开始由非淋巴器官到二级淋巴器官的移位,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图是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图解,其中G 为树突状细胞,H是携带了抗原的T细胞.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E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E与F接触后会激活其内溶酶体导致F裂解死亡,该免疫方式称为__________.(3)A、B、D、E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G细胞的数量若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5)淋巴因子和C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其中能与病原体结合的是__________.(6)某人患病后,未做皮试就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引发过敏,这说明他并不是第一次接触青霉素,其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__;图中的抗体若结合到自身正常细胞上,造成自身细胞被破坏,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病.

28.下图为人体内神经及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物质甲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X细胞,促进X细胞分泌物质乙,物质乙作用于Y细胞,促进Y细胞分泌物质丙.请分析回答:

(1)图中下丘脑神经细胞所处内是__________.

(2)若在图中的A处给以适当的刺激,则A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3)若图中Y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物质甲是__________,当物质丙含量升高时,物质甲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4)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__________激素将增多,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

__________.

(5)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表示__________细胞.

29.请回答下列围绕葡萄酒制作及评价的问题:

(1)传统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发酵菌种来源于_____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请提出一项防止杂菌污染措施__________.

(2)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为酵母菌的迅速增殖提供

__________;后密闭,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请在答案纸相应的坐标系中绘制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__________.

(3)检测发现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一直下降,试解释其中原因:__________.(4)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往往要向新鲜的葡萄汁中加入一定的白糖和白酒,加入白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而加白酒的可能目的是__________.

30.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促进作用最适浓度”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胚芽鞘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分析回答:

(1)实验中,取得的胚芽鞘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需避光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试验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将A溶解在__________中.

(4)根据实验结果,本实验中__________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

(5)若要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促进作用最大的生长素类似物A的浓度范围,应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31.加酶洗衣粉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正确使用加酶洗衣粉,既可以有效去除污渍,又能节约成本.下面某同学设计的一个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实验过程:

①取5只烧杯,编号为1~5,注入等量的自来水,用天平分别称取加酶洗衣粉2g、4g、6g、8g、10g,加入烧杯中,用玻棒搅拌充分溶解.将水温控制在25℃.

②取5块大小相同的同种棉布料,在上面滴2滴牛奶.

③将处理后的棉布分别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目前加酶洗衣粉中所加的酶制剂主要种类有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量为__________.

(4)如果将实验温度从25℃提高到40℃,实验时间将__________.

(5)该实验中如果使用丝绸料将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

(6)在液体洗涤剂中添加蛋白酶和淀粉酶时,需要将蛋白酶包裹在一种微胶囊中,在洗涤过程中让淀粉酶先发挥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

32.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差、但可被微生物利用的酪蛋白,形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当培养基中的酪蛋白被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分解后,菌落(沉淀圈)的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如右图).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筛选产蛋白酶菌株.下面是生物研究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蛋白酶菌株的方案.请协助完成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固体平板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调pH→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菌株:分别梯度稀释制备土壤浸出液,吸取少量的土壤浸出液,注入培养基平板中,涂布均匀.然后置于温度28℃的恒温箱中,培养36h.

第三步:初筛菌种:从上一步培养基平板上挑选单细胞菌落,分别接种于筛选培养基中,在28℃下培养48h.挑选透明圈大而沉淀圈小的菌株,作为初筛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制备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操作步骤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灭菌后的培养基应适当冷却到

__________后,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3)“菌落”在生态学上属于__________层次的生命系统,“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菌种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__________,从而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4)初筛菌株的菌落周围“透明圈大”说明沉淀圈中的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活性__________.(5)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6)研究人员将初筛菌株接种于发酵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蛋白酶的活性,最终发现在培养的早期,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迅速升高,这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3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流程图为: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某科研小组对固定化技术在酿酒酵母上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下表是海藻酸钠浓度和氯化钙浓度对固定化酵母的影响实验数据表,下图是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3 次循环发酵的糖度变化比较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细胞活化的方式是__________,活化的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恢复

__________状态.

(2)配制海藻酸钠时,将海藻酸钠调成糊状,直至完全融化,用蒸馏水__________至10mL.实验中将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__.

(3)Ca2+是决定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固定化酵母的强度__________,最终选择海藻酸钠与氯化钙的浓度分别为

__________时固定化效果好.海藻酸钠是一种多孔性载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选择较低的海藻酸钠的浓度进行固定化酵母,产生酒精量较高.但是如果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产生酒精量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由比较曲线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发酵速度较快,游离酵母在重复使用2 次后,其活性完全丧失,由此也可见固定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都可能有信息分子释放进入内环境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①②③过程中都可能有信息分子释放进入内环境,如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等,A正确;

B、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功能,B正确;

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内,不会引起的相应变化是( )

A.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B.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

D.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出相应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1、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2、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能力下降、甚至全部丧失.

【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A正确;

B、浆细胞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C正确;

D、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先发生体液免疫、以阻止该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传播,再引发细胞免疫、彻底低消灭该病毒,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抗体,所以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内以后,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出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免疫的种类和作用、明确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3.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灵敏

B.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

C.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D.刺激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神经﹣肌肉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大致相同,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①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②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迟钝、甚至丧失,A错误;

B、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迟钝,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B正确;

C、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C正确;

D、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但不影响神经﹣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所以刺激重症肌无力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题材,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失调病的类型的知识,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明确免疫失调病的类型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

B、②是组织液,组织液下降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①、②、④内pH 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PH的稳态维持,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液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C.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

D.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解答】解:A、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如果口服将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A错误;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方式,B正确;

C、饭后一小时,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此时有部分血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但是三小时后,由于组织细胞的不断消耗,血糖含量开始下降,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

D、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同时也可以通过下丘脑的神经调节,间接调节血糖,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6.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a、b是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的电极;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若d处受到破坏,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在a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在a处给予刺激,骨骼肌不收缩

C.在b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在b处给予刺激,骨骼肌收缩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A、a处、c处都为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在a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

B、由于d处受到破坏,在a处给予刺激,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所以骨骼肌不收缩,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b处即效应器处给予刺激,c处不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D、在b处给予刺激,骨骼肌能收缩,但不能称为反射,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神经调节的特点.

7.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人体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C.排尿反射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D.高位截瘫患者能在产生尿意后排尿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是反射.

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可以受到大难皮层的控制.

【解答】解:A、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A正确;

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正确;

C、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节控制,C正确;

D、高位截瘫患者脊髓的上行传导束受损,兴奋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不能产生尿意,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以及基本方式,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需要牢固掌握,清楚识记,难度不大.

8.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

A.竖直生长 B.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C.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否有单侧光照射,背光侧生长素多,抑制生长;第2组与第4组类比,说明单侧光引起根据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第1组和第3组实验说明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第4和第5组实验说明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解答】解:第5组生长素浓度高于第4组,则抑制作用更强,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9.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解答】解: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少时,运输到侧芽的生长素也少,这样会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

B、除去顶芽就能解除顶端优势,从而促进侧芽生长,B错误;

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C正确;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生长素能极性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合理解释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①错误;

②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与顶端优势有关,②正确;

③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③错误;

④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④错误;

⑤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⑤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1.如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对应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1、“J”型曲线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

(4)两种情形: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2、“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

(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不更换培养液培养酵母菌,一段时间后酵母菌将会因为营养物质短缺且又由于代谢废物积累在培养液中而影响其繁殖,种群增长是曲线③;

但如果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的话,酵母菌的数量会比不更换培养液稍好一些,种群增长是曲线②;

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将会呈现“J”型增长,种群增长曲线是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时种群增长曲线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在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而在资源和空间是有限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12.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而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解答】解:A、c~d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使得种群数量波动,A正确;

B、若捕鱼使其数量下降至b以下,种群增长率较低,渔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B正确;

C、杀死一半的老鼠时,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且种群增长率较快,效果适得其反,C正确;

D、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如田间施放黄鼠狼来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解题时关键理解两点b点为值,c点为K值.

13.用如图曲线表示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关系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大于a温度该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受到破坏

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b浓度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血液中抗体含量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后机体仍具有相应的免疫力【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曲线图:0~a阶段,随着横轴因素的变化,纵轴所示因素不断增长;a点时,纵轴因素达到最大值;a点之后的阶段,随着横轴因素的变化,纵轴所示因素不断降低,图示曲线可以表示温度影响酶活性、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等.

【解答】解:A、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这与题图不符,A错误;

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种群增长率大于0,所以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

C、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b浓度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错误;

D、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血液中抗体含量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后机体中仍含有少量的抗体,同时生物体内还含有记忆细胞,所以机体仍具有相应的免疫力,D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免疫等知识,掌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理解“S”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掌握生长素两重性原理和免疫的相关知识,能结合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4.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将酵母菌培养液连续培养七天后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C.无需染色,高倍镜下直接观察酵母菌以判断细胞的死活

D.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测定结果偏大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操作,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为防止杂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所用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A正确;

B、在实验过程中,每天都需要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B错误;

C、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并判断细胞的死活需要通过染色才能进行,C错误;

D、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测定结果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插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对照组

C.使插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10﹣5mol/时,能抑制插条生根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的作用,同时它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图中看出,实验设置了以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因此生根数高于对照组即为促进作用,而低于对照组即为抑制作用;图中还看出,10﹣8mmol/L的生长素促进生根数最多,说明该浓度最接近最适浓度.

【解答】解:A、分析本题的信息,因为本实验是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影响,自变量是吲哚乙酸,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所以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A错误;

B、本实验中必须有蒸馏水作对照,否则无法说明高浓度有抑制作用,B错误;

C、C、从柱状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有两个不同的浓度对扦插枝条生根影响相同,C错误;

D、图中看出,10﹣5mmol/L浓度条件下,生根数小于蒸馏水的对照组,表明这该浓度对生根起了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与实验变量、对照组设置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A.A B.B C.C D.D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解答】解:A、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A正确;

B、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即始终需要通气,并且腐乳制作的后期需要密封装瓶,B错误;

C、在果醋与腐乳制作过程中都需要控制杂菌污染,C正确;

D、在对果醋产品质量评价时,需要观察菌膜形成、嗅味道、品尝、测pH等,而对腐乳进行质量评价时,需要观察腐乳外形、颜色、品尝口味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果糖,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氧量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将酶进行固定化后,催化活性比固定化前要高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分析】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a、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b、制备固定化酶:目前,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吸附法的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交联法是利用多功能试剂进行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图解,准确的说法有:() DNA…—A—T—G—C—… ∣∣∣∣ RNA…—U—A—C—G—…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⑤共有5种核苷酸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2.一个DNA分子转录出多少种多少个mRNA ()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 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 3.若双链DN A分子的某个基因含X对脱氧核苷酸和Y个鸟嘌呤,则该基因片段转录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尿嘧啶有()个 A.0~(X-Y)B.1~(X-Y) C.Y D.(X-Y) 4.如图所示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5.科学研究表明,生物体内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其意义是() A、使不同生物能够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对于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能够避免生物氨基酸过多而引起变异 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准确 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实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 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实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7.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形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些列相关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导致③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络氨酸酶活性下降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实行的 8.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能够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动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9.某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DDDdEEEE,则可断定该生物为()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D.单倍体或四倍体 10. 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1.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12.如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免疫细胞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维持K+浓度相等 C.末被吸收的钾经尿液排出体外D.血钠升高能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5.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骨骼肌B.立毛肌C.血管平滑肌D.皮肤毛细血管 6.紫茉蓝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根据图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花斑叶 B.③个体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②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 .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 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 转变成NADP + C .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 和NADPH 的部位在基质 D .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 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8.右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抗原也可以直接作用细胞⑤和④ C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② D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9.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 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10.右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①在曲线OA 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 因素是CO2浓度 ②在E —F 光强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 速率的因素只有CO 2浓度 ③影响植物Ⅱ出现C 、D 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 2浓度 ④植物Ⅰ可能是C 4植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小明有一次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去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此时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 B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 C .下丘脑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病毒 甲组小鼠 a 疫苗 乙组小鼠 d b c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

南城二中2015-2016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有一种塑料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可以降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用射线处理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能手的方法是( )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2.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3. 基因工程中称为“基因剪刀”的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聚合酶 C. 蛋白质水解酶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4. 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A. 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B. 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 长 C. 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D. 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5.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必须用活细胞培养HIV病毒 B. HIV病毒变异能力强是研制HIV病毒疫苗的主要困难 C. 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D. 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6.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被破坏后,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 儿童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肌无力病 7.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 A. 突触小泡 B. 神经递质 C. 抗原 D. 抗体 8.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下列哪种激素治疗()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9. 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 A. 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 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10.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doc

2016-2017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注释) 1、如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结构,数字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 B.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可能不同 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3、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作物的除草剂,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 A.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 C.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 D.雪松保持塔形 4、在人和动物体内有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6、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7、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8、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明的目前最常用的新型除皱技术之一。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9、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2018-2019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苷酸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⑥D.③④⑤ 2.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C.③过积发酵瓶中留1/3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 D.④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关闭并适当提高温度 3.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节约成本, 某工作人员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利用苹果汁和一定浓 度的果胶酶溶液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结果如图。 对实验失误可能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都合理的是() A.酶促反应时间不合理;延长反应时间 B.苹果汁的用量不合理;增加用量 C.果胶酶用量不合理;增加用量 D.果胶酶体积梯度不合理;增大体积梯度 4.2018年3月,我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地将人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插入猪成纤维细胞中,成功培育出亨廷顿舞蹈症的模型猪,为治疗人类神经细胞功能 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外源基因插入猪成纤维细胞中,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 B.以猪成纤维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全能性 C.模型猪的培育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D.模型猪为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病理研究、药物研发提供试验材料 5.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β-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A.胚胎移植技术 B.胚胎干细胞技术 C.单克隆抗体技术 D.基因治疗技术 6.以下技术与应用匹配不正确 ...的是() A.核移植技术——培养鲤鲫核质杂交鱼 B.干细胞技术——提供用于移植的细胞或器官

高二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2.某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B.蓝藻、灵芝、豌豆 C.小麦、番茄、大豆D.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 4.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5.把一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含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由此可以判断该组织取自() A、小麦 B、家兔 C、病毒 D、细菌 6.人体体液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系统(如H2CO2和HCO3-、 HPO42-和H2PO4-等),它们既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这说明无机盐() A.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能够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 C.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7.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具有98个肽键。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A.11036 B.12288 C.12544 D.12800 8.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最正确是() A.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9.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内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10.在进行植物细胞融合实验时,要除去细胞壁,最好应选择() A.淀粉酶和果胶酶 B.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盐酸 11.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通过期中考试,可以及时发现高二生物所学知识问题,弥补不足,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 本卷为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相应的字母代号。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油菜籽的含油量随世代选择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籽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D.改变了油菜籽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2、下列对从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RNA都不相同 B.酶不都相同 C.核基因不都相同 D.蛋白质不都相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是杂合子 B.两个杂合子交配后,后代必是杂合子 C.两个纯合子交配后,后代必是纯合子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让F1与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测交实验能了解到①F1的基因型②F1产生配子的种类③F1相关基因的结构④F1产生配子的比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子代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为 A.3∶1 B.9∶6 C.5∶1 D.1∶ 1 6、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它基因型的玉 米植株,但其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某牵牛花植株与一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 =3:3:1:1,此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A.Aabb、红花窄叶 B.aabb、白花窄叶 C.AaBb、红花阔叶 D.aaBB、白花阔叶8、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4 B.1/16 C.1/8 D.0

高二生物(选修一全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 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 必要条件分别是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 2.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松软, 请问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有的能量情况相比较最可能的是 A.后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B.后者所含营养单一、能量少 C.前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D.两者所含营养和能量相同 3.加酶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主要是因为它含有 A.脂肪酶B.蛋白酶C.淀粉酶D.氧化酶 4. 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提纯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O4,其作用分别是 A .分层、吸水B.溶解、吸水C.吸水、分层D.分层、萃取 5.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 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毛霉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B.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 乳酸 C.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 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 N-1- 萘基乙二胺偶联成橘黄色化合物

7.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变 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 8.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 长繁殖的能力。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 物体基本无害。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①皮肤②饮用水③牛奶④注射器⑤培养皿⑥接种环⑦培养 基⑧果汁⑨酱油⑩手术刀 A.①②③⑧⑨B.④⑤⑥⑦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⑧D.以上全部 9.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 皿进行消毒 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 的稀释度 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10.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操作前不用做任何处理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 5 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 12345 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1.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 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 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 小块的鲜豆腐上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 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和内质网 B. 细胞膜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 2.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 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3、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对两种生物细胞中的何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 ) A.糖类 B.磷脂 C.蛋白质 D.脂肪 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5、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

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 A. 4、8、4和4、8、4 B. 4、5、4和4、5、4 C. 4、5、4和4、8、4 D. 4、8、4和4、5、4 6、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7、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8.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试题(1-3章 附答案)

任丘二中2012年高一生物期中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 ..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传粉授粉的植物B.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C豌豆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大D.豌豆是先开花后传粉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5、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D.不能说明问题 6、.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亲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 ) A.1 B.1/2 C.1/4 D.1/8 7、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前3项 8、性染色体存在于() A.体细胞B.精子C.卵细胞D.以上都有 9、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如果希望达到2000珠矮杆早熟纯种水稻,那么F2 在理论上要有()A.800珠B.1000珠C.1600珠D.32000珠 10、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 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1、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12.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3.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多少条 A.2N B.4N C.N D.3N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 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D.⑥⑦ 1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染色体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2.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 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3.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5.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6.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7.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8.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9.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 述错误 ..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10.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 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12.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1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1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16.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命题人:曾莉莉审题人:曾艳红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 DNA…—A—T—G—C—… ∣∣∣∣ RNA…—U—A—C—G—…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⑤共有5种核苷酸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2.一个DNA分子转录出多少种多少个mRNA ()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 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 3.若双链DN A分子的某个基因含X对脱氧核苷酸和Y个鸟嘌呤,则该基因片段转录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尿嘧啶有()个 A.0~(X-Y)B.1~(X-Y) C.Y D.(X-Y) 4.如图所示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5.科学研究表明,生物体内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其意义是() A、使不同生物可以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对于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可以避免生物氨基酸过多而引起变异 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 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7.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形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些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导致③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络氨酸酶活性下降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9.某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DDDdEEEE,则可断定该生物为() A.单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单倍体或四倍体 10. 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1.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12.如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016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B.心肌细胞内结合水含量较高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3、促进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发育的物质属于 A.核酸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质 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氨基 B.羧基 C.一个来自氨基和一个来自羧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5、下列哪项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A.胰岛素 B.纤维素酶 C.RNA D.糖精

6、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决定纤维素酶的遗传物质三者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7、有关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B.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所有的物质 8、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9、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0、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B.细胞膜和核膜 C.中心体和纺锤体 D.核糖体和内质网 11、在豌豆叶肉细胞和人表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线粒体、液泡、中心体和核糖体 12、下列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高二生物必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必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文科班的同学做 .......11..-.60..题.,.计.50..分.) .......1.-.50..题.,.理科班的同学做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和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 4.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A.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 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 5.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是 A.初生演替和再生演替 B.再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初生演替和后生演替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6.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B.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C.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D.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7.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 B.草原 C.森林 D.农田 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 9.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10.下列对种群概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C.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1.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的浓度的生长素涂在该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12.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