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等距投影是指保持沿变形椭圆一个主方向长度比为1,即a=1,或b=1。该种投影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

4.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

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①制图区域地理位置决定了所选择投影类型:

极地——正轴方位投影

赤道附近——横轴方位投影

中纬地区——正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

②制图区域形状直接约制地图投影的选择:

中纬度地区:

沿纬线方向延伸的长形区域——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

沿经线方向略窄,沿纬线方向略宽的长形区域——双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

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的长形区域——多圆锥投影

圆形区域——斜轴方位投影

低纬赤道附近:

沿东西方向长条形区域——正轴圆柱投影

圆形区域——横轴方位投影

要求方向正确——等角投影

要求面积对比正确——等积投影

教学或一般参考图,要求各方面变形都不大——任意投影

5.地图投影判断:

经纬线不正交,则不可能是等角投影;

同纬度带内由同经差构成的球面梯形在图面上面积大小悬殊,肯定非等面积投影;

在直经线上同纬差的纬线所截各经线段长度不同,则不是沿经线的等距投影。

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四个步骤: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

2.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数据质量、图解限制

3.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分类聚类或分群的过程,层次归类、数量分级、等级合并、降维转换、分区选取;

简化,删除的最小尺寸、删除的指标定额、删除的资格排队、形状的简化、内部结构的简化;

夸张,局部夸大、位移、合并、分割

4.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图解计算法——用于居民点选取

等比数列法——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

区域指标法——适用于各类要素的选取

回归分析法——适用于某一类要素的选取

开方根规律——用于从大比例尺编制小比例尺图

开方根规律:

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地物数量之比符合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之比的平方根。

N(b)=N(a)*根号下(M(a)/M(b))

N 为图上地物数A ——原始图

M 为比例尺分母B ——新编图

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

⑴直观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地图符号

1.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

组合感靠起主导作用的图形变量间不明现的差异来实现。由表达定名量表的图形变量(形状、方向、近似色、网纹)形成的整体感较强,含有量的因素的图形变量(eg:亮度、尺寸),整体感较差。

差异感——利用差别大的变量,eg:强对比色、亮度、尺寸、方向、网纹。

等级感(次序感):亮度、尺寸是形成等级感的主要变量;网纹的纹理变量、方向变量参照亮度排序的模式也能产生次序感。

数量感:读图时,从图形中获得具体差值的感受效果,尺寸是唯一变量。

质量感:观察对象被知觉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感受效果。形状、颜色(主要是色相)和网纹是产生质量感的最好变量;尺寸和亮度很难表现质量差别。对不同地类等面状对象一般用色彩变量,表达地物分布的点状符号一般用形状和色彩变量。

动态感:一些视觉变量有规律的排列和变化可引导视线的顺序运动。在一定形状的图形中,利用尺寸、亮度、方向的渐变产生动感。习惯性用法:箭头。

立体感:利用线性透视,纹理级差,图形大小,遮挡、光影变化(亮度),色彩饱和度及冷暖变化。

2.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聚类感受:类似因素、邻近因素、闭合感觉、完形倾向

视觉对比:线划对比、色彩对比、网纹对比

层次结构:延伸网络、层次网络、立体层次、激活扩散

图形与背景:明暗差异、良好的边界、清晰的区域

视觉平衡: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重力、方向

重力:图形的绝对位置、尺寸、形状。

方向:图形的相对位置、内容、形状。

3.注记

1)地图注记分为:

名称注记: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

说明注记:说明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

数字注记: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

图幅注记:说明地图的编制状况。

2)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

水平字列:平行于南北图廓。

垂直字列:垂直于南北图廓。

雁行字列:字符连线与注示物走向平行,成直线,字直立。

屈曲字列:字符连线与注示物走向平行,成自然弯曲,字向不直立。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

1.形状变量是视觉上能区别开来的几何图形的单体。

2.尺寸变量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产生数量感的最有效视觉变量是尺寸变量。

3.方向变量指点状符号或线、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

4.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视觉变量,又包含三个子分量:色相,亮度,彩度。

5.网纹变量指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使用。

6.彩色的量度:色相(取决于反射光谱的主波长),亮度(色光的强度),彩度(纯度、饱和度)。

三原色:混合生成其它任何颜色的基本色,也称第一次色、加色原色:红、绿、蓝。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三间色:由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也称第二次色、减色原色:黄、品红、青。

从白光中分别减掉(吸收)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便得到了被减色光的补色光青、品红、黄,故把黄称为减蓝、品红称为减绿、青称为减红,即黄、品红、青也可以叫做三减色。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红(red)、绿(green)、蓝(blue)是加色法混合的三种原色。

减色法混合:颜料混合产生新颜色,黄(yellow)、品(magenta)、青(cyan)是减色法混合的三种原色。

互补色:三原色中任意两个原色等量混合得到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乐+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7.色的表示:蒙赛尔色立体(以色相、亮度、彩度为指标)

暖色相由红、橙和黄等色构成。给人以温暖、舒适、有活力、热烈、兴奋、危险的感觉。视觉上效果使其更贴近观众,并在页面上更显突出。

冷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的感觉。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一直采用四色印刷。黑色表示人工物体,蓝色表示水系要素,棕色表示地貌与土质,绿色表示大面积植被。

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

根据被处理数据的属性,量表法可分为四种: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1.定名量表研究事物时使用定性关系,也可以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数量关系)的类别定名。是最低水平的量表尺度。

2.定名量表按某种标志将制图对象排序,表现为相对等级。用于排序的标志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3.间距量表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不能确定系统中某一特定物体具体的值。

4.比率量表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等比数列是常用方法之一

点状符号

1.比例圆的视觉尺度

①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数据组分为5~9级较合适

②确定比例圆的尺寸或比率值域分级方法:连续尺度、非连续尺度、任意尺度

2.用点状符号表示数量的分布——点值图

制图步骤:(1)确定区域单元(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4)作图

点值的确定:1. 点的直径:D = 0.5 ~1. 0 mm

2. 点代表的数值:以密度最大区内,点之间不重叠为原则。

点值= INT [ 制图对象数量M / 密度最大区点数N ]

其中N = INT [ 密度最大区面积P / D ]

3. 密度相差太大时,可用不同大小的点子。

线状符号

1.线状符号的构成

定位线表示图上连续地物,以线状符号表示的地理数据分为两类:

(1)极端数据精准定位

(2)宽容数据带状延伸

2.走向线的定向与量化

走向线也称运动线,是制图对象空间移动轨迹的符号表达。

(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终点

(2)表示行进路线精确;概略

(3)流向加绘指向性符号

(4)流量以宽度比率表示

(5)流速注记或其它视觉变量

(6)性状指标注记或色相变量

(7)相互联系“左进右出”双向交互

3.用线状符号表示定量的分布——等值线、等密度线

依数据特征,等量线分为等值线和等密度线:

等值线的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值,绝对值或均值。

等密度线是由区域单元上的均值或比率数据产生,为相对值。

等值线图的特点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数据必须是连续的,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

(2)等值线是定量符号,可进行图上量测,获得任意点的x,y,z数值。

(3)比例尺变换时,地图概括较易实施。

(4)需充分研究制图背景,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

面状符号(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

1.定性信息的特征

定性数据的连续分布,多以定名量表表示。在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式:类型图、区划图、范围图

类型图:信息表达具有连续且排它的特性。(无空白,不重叠)

区划图:信息表达在空间上具连续、排它、无从属关系的特点。(无空白,不重叠无从属关系)

范围图:具有间断(不布满全区)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2.适宜于表示定性信息的变量

色相变量是表示定性信息的第一选择

网纹的排列、纹理和方向变量常用于辅助表达

3.定性信息的处理程序:

类型的调查——类型图的分类、分级和图例设计——类型界线的绘制

4.等值区域制图

1)定量数据的特征

制图信息为统计单元的离散数据,数据应符合比率量表的处理,并表现为相对数值以显示数值的差异。

2)等值区域图的符号化

亮度,网纹变量

按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分布状况分类,可以把符号分为面状符号、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体积符号。地图符号几何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不依比例符号数量将相对增加,而依比例符号数量则相对减少。

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可将符号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第一章引论

1.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制图综合,运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制图对象表示在多种介质上的可视化图形或数据库,以反映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功能、信息传输功能。

2.地图的基本特性

A使用一定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B使用特殊符号系统而产生的直观性;C使用科学的制图综合而产生的一览性;;

3.地图的分类

A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B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万;

中比例尺地图:介于1:10万和1:100万之间;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

C按制图区分类D按用途分类: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

E按存储介质分类F按其他标志分类

4.地图的构成要素

数学要素:保证数学精确性的基础。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地图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普通地图: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

专题地图:专题要素、底图要素。

辅助要素:有助于读图和用图。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比例尺等。

5.地图学的概念

地图学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技术性、区域性科学。(书中无来源)

地图学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大地水准面: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

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成正交。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能用数学公式表达的不规则曲面2.地球椭球体(假设将大地球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以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表面)

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一个规则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是人为选定的,是对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模拟。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地特点选择不同的地球椭球体。

3.我国采用的椭球体

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

1953年至1978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1978年起采用GRS国际椭球体。

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

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这种位置包括平面位置和高程。

5.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有三种不同的描述: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6.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A北京54:以北京为坐标原点

B 西安80:以西安为坐标原点

7.高程系

A高程系包括高程基准面和水准原点B高程基准面指海拔为零的地方

8.大地控制网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是水平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总称

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即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 其主要方法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高程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规范,由精确测定了高程的地面点所组成的控制网,是测定其他地面点高程的基础。建立高程控制网的目的是为了精确求算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高度,即高程其主要的方法是水准测量

10.地图比例尺

定义:地图上沿某方向的微分线段和地面上相应微分线段水平长度之比

比例尺和局部比例尺的概念:由于地图投影必然产生变形,因此主比例尺只保持在某些点和线上。其他部分则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故又称局部比例尺

主比例尺:代表未产生变形的点的缩小程度,实际上就是地球缩小成地球仪时相应的缩小的比例

局部比例尺:除主比例尺外的其他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的作用:1.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2.反映地图的量测精度3.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地图比例尺的形式:1.数字比例尺;2.文字比例尺;3.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复式比例尺、斜分比例尺

11.地图投影的概念: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地图平面上的方法。

目的:保证空间信息在地域上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可测度性。

地图投影的方法

几何透视法:利用透视关系,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投影面上的一种投影方法。

数学分析法:在球面和投影面之间建立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地图投影变形:

1/地图投影变形:是指球面转换成平面以后,地图上所产生的长度、角度和面积误差。

2/没有变形的投影是不存在的。

3/采用特定的投影方法可以消除某一种变形,或者同时减少几种变形,因此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投影方法。

地图投影变形的描述:

变形椭圆:球面上的微小圆投影到平面上以后得到的椭圆,可以描述单个点的变形情况。变形椭圆描述投影变形的有力工具

无变形线、点:线上的每个点都没有产生变形。反映整个地图的变形分布。

等变形线:线上的每个点变形程度相同。反映整个地图的变形分布。

变形椭圆:地球椭球体上的微小圆投影后会变成椭圆,称为变形椭圆,特殊情况下为圆。

作用:变形椭圆可以用来表示某一点上的各种变形。其各方向上的半径比可以表示长度变形,大小可表示面积变形,扁平程度表示角度变形。

12.地图投影的分类方法

按变形性质分,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按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可分为:几何投影、条件投影;

a等角投影

条件:ω=0 a=b m=n θ=90°

特点:投影后角度不变,经纬线互相垂直,从低纬到高纬,面积变形逐渐加大;

用途:主要用于对方向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航海、航天、洋流图、风向图等。

缺点:面积变形较大

b等积投影

条件:a=1/b

特点:面积不变,从低纬到高纬地区,纬向的长度变形逐渐增大。用途: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制作行政区划图。

c等距离投影

条件:经线或纬线长度不变。

特点:某个方向上距离保持不变。

用途:计算某个中心点到其它地方的距离。

d任意投影(折衷投影)

特点:各种变形都比较小。

用途:绘制较大区域地图。

A.几何投影

概念:将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借助的几何面上。

种类:按承影面不同,可分为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方位投影。按轴向不同,可分为正轴、斜轴和横轴。

a方位投影:

1、以平面为投影面,使平面与椭球体相切或者相割

2、按球面、平面相对位置可分为正轴、横轴、斜轴方位投影。

3、多用于制图区域为接近圆形的地区。

b圆柱投影:

1、2差不多同上

3、正轴圆柱投影适合于制作赤道附近地区的地图。

c圆锥投影:

1、2差不多同上

3、正轴圆锥投影适合于制作中纬度地区的地图。

B.条件投影

概念:根据制图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投影条件,利用数学解析法确定平面和球面之间对应点的函数关系。

与几何投影的联系:是在几何投影基础上作出修改后得到的。

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13.墨卡托投影

特点和性质:正轴等角切或割圆柱投影,无角度变形,经纬线垂直、赤道无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用途:制作航海图、航空图。适用于制作世界航海地图和赤道附近地图;

14.半球地图投影

半球地图投影常用哪种投影:常用方位投影。

为什么:方位投影正好能包含一半的地球面积。

15.分洲、分国投影

常用哪几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正轴圆锥投影、彭纳投影

为什么:便于将投影面和球面的切(割)点(线)置于制图区域中心。

16.地形图常用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圆锥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

性质: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特点:分带投影。

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减小投影误差。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带规定?

6度带;3度带;

分别适用于哪种比例尺:

6度带适用于1:2.5万到1:50万比例尺地形图;

3度带适用于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与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区别:UTM是割椭圆柱投影,而高斯-克吕格投影是切椭圆柱投影。

哪种更准:UTM。

等角圆锥投影

适用范围: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分带规定:纬差4度,经差6度。

第三章地图语言:地图符号系统

1.地图符号:广义:由三种类型的符号构成,即图形符号、自然符号和数学语言符号。

狭义:指在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空间分布、数量和质量等特征的标志、信息载体·,包括图形符号、色彩和注记。

2.特征:1)综合抽象性2)系统性3)约定性4)等价性5)传递性6)时空性

地图符号的分类:(1)根据空间分布特征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

(2)据按比例关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3.地图符号量表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1.定名量表只涉及到地理事物的质量概念,而不反映任何数量概念

2.顺序量表只分级定性,但是不产生制图对象的数量概念,且无起始点

3.间距量表反映相对的数量概念

4.比率量表一种完整的定量化方法,可描述客体的绝对量

4.地图符号视觉变量的概念及六种元素:

概念: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和色彩因素称为视觉变量,也叫图形变量

六种元素:位置、形状、色彩、尺寸、网纹、方向

5.色彩的三要素(色相、亮度、饱和度)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和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的组成及区别;

蒙赛尔色彩表示法:由一个色立体来表示色彩三大要素,类似于一个由色相,纯度和亮度三个参数组成的立体空间坐标系。

6.地图注记的类型: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

7.地图注记的构成元素:字体(形),字级(尺寸),字色(色彩)、字距等

第四章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选择和化简,概况和综合的过程。(地图的三大基本特征之一)

2、地图概括的实质:就是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

3、地图概括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对制图区域内客观事物的取舍和化简来实现的

4、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1、地图用途2、地图比例尺3、制图区域的特点4、制图资

料5、符号样式及大小6、制图者

5、地图概括的原则:1、符合地图用途的需要2、保持地图清晰易读且内容完备3、保

证一定的地图精度4、反映出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6、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的种类:1、图解计算模式2、方根模式3、等比数列模式

第五章普通地图

1、普通地图的定义:是均衡的表示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一遍特征的地图

普通地图的种类:

按比例尺分

按比例尺和内容的概括程度分类

2、普通地图的内容和特征:

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突变要素

特征:1.完备、均衡性2.可量测性3.制图规范的一致性4.系统性5.权威性6.应用的广泛性

3、海岸的构成部分及表示:

构成部分:沿岸地带、潮浸地带和沿海地带

表示:海岸线通常以蓝实线表示

4、海底地貌的基本轮廓及表示方法:

基本轮廓: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表示方法:水深注记、等深线和分层设色法

5、普通地图上水系表示的重点:是反映出水陆交界线级水涯线,表示水系的分布、类型、形态、数量特征、航运、沿岸状况和水系附属物等。

6、地貌表示方法的种类:写景法、晕渲法、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

7、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所连成平滑曲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地图学复习提纲与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 -----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 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 1: 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 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 --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B ) A. 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 性质为:( C )P78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A)P98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 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 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 便于地图使用 8、在 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A.a=b B.a>b C.a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图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况; (4)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数学法则的三要素。 答: (1)比例尺: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形式反映远大于人眼正常视野范围的地物、地貌,故需比例尺对实际的地物、地貌进行缩放表示。 (2)地图投影:把地球表面(曲面)上现象变换到地图平面的函数。 (3)坐标系统:用来对客观实体进行定位。 3、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四项功能。 答: (1)地图具有地理信息载负功能; (2)地图的传递功能; (3)地图的模拟功能; (4)地图的认识功能。 5、地图的类型。 答: (1)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 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 1:100 万到 1:10 万之间)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 1:100 万) 。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 局部区域图,如海湾图、流域图。 (3)按地图的图型(地图内容)划分:?普图地图(地形图、地理图) ;?专题地图。 6、了解地图学的发展史,对重要的事件、代表作品、人物进行识记。

答: (1)在国外,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 4500 多年; (2) 国内的裴秀提出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体” 。 7、地图的成图方法。 答:地图的成图方法可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两类。 (1)实测成图法包括:?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 (2)编绘成图法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8、地图学的定义。 答: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 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见课本 27,以廖克的为主) 。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名词:?大地水准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旋转椭球体:人们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它包含 5 个参数: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 =(a-b)/a;第一偏心率: e2=(a2-b2)/a2;第二偏心率:e2=(a2-b2)/b2。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 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体。 ?什么是一级、二级、三级逼近(近似) :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旋转椭球体是对地球球体的二级逼近;参考椭球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2、地理坐标系的三种坐标系。 (详细内容见课本 36 页)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

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地图学》复习提纲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着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地图学复习资料76570

第一章 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 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 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 (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 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 (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 差是多少? 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比例尺代码是“D” 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 9 地图学的定义 (1)地图学是研究空间信息表达,存储和传递的科学(2)是以地理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 (2)表达灵活: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第一章 地图学基础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

新编地图学教程

《新编地图学教程》 1、地图的定义:按照一定制图规则,用线条、符号、图形、文字及色彩等在平面上表示地表自然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书。 2、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3、大地水准面的定义:与一个不受风浪和潮汐等外界因素影响、处于完全静止和平衡状态的平均海平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重力位水准面。 4、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5、卫星定位的技术优势:GPS定位技术具有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等主要特点 6、像片判读的任务:确定某些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判明它们的性质,从影像上判断他们的延续方向,分布范围,确认他的边界,测量这些

地物和现象的主要参数,解释各种现象在空间,时间及成因上的相互关系。 7、列举卫星定位系统在民间的应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华大地水准面。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 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我国已开始用兵GPS技术监测南极洲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四川鲜水河地壳断裂运动,建立了中国地壳形变观测网、三峡库区形变观测网、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等。GPS技术已经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 8、小波分析的定义:是一种将数据,函数或运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然后用其与尺度相匹配的分辨率去研究每一个成分的工具。9、数据库概括和地图概括的区别:数据库概括主要目的是减少数据量,使之能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中分析功能的效率,因而他只有数据库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 1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 辅助要素 D. 补充说明 2 、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A ) A. 等角投影 B. 等积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无法确定 3 、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方位投影 4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 5 、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 ,最小长度比为b ,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D ) A.a=b B.a>b C.a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新编地图学教程总结

中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H=72.289m、1985青岛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H=72.2604m 平均海平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第一章导论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裴秀,“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一里=500m,十里=5000m,一寸=3.33…cm。(P13) 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在现场或记录载体上,利用各种测量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作业,将成果缩小绘制在介质上的过程),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②编绘成图(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属于地图编制)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1.野外地形测图过程: 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步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2.常规编图过程: 资料收集、分类与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遥感制图过程: ①地图数据→地图制作→ ②遥感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

地图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 1概念: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面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分类(按地图内容分) 地图的基本特征:可量测性,之关系,一览性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新的地图分幅与编号(1991年后):会计算,1991年前的编号不要求计算,但需要看着编号知道比例尺是多大。 第三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的数学基础包含哪些内容 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2.地图投影的概念,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什么投影(分1:100万地形图和大于1:100万地形图) 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正轴方位投影、正轴圆柱投影和正轴圆锥投影的定义、经纬线特征、变形特征和应用领域。 (1)正轴方位投影: 定义:投影中心为地球的北极或南极,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同心圆的半径,两条经线间夹角与实地相等。 经纬线特征: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经线夹角等于相应的经差。 变形特征:投影中心无变形,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应用领域:编绘两极地区国际1:100万地形图。方位投影适合绘制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2)正轴圆柱投影 定义: 经纬线特征:经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直线,经纬线方向是主方向。 变形特征:切圆柱投影,赤道是一条没有变形的线,离开赤道越远纬线变形越大,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平行线状分布。 应用领域:适合绘制赤道附近和沿赤道两侧呈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 (3)正轴圆锥投影 定义: 经纬线特征:纬线呈同心圆弧,经线为交于圆心的直线束,为同心圆弧的半径,经线间的夹角与经差呈正比。 变形特征:凡是距标准纬线越远,变形绝对值越大。距离相等的地方,变形数量相等,因此圆锥投影上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 应用领域:中纬地区东西略长,南北稍宽地区的地图。 4.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定义、经纬线特征、变性特征及应用领域。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斯通用坐标系的转换。(+500km和+带号),投影带号的计算 定义:(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用解析法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