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试题(上)第9单元.水溶液与溶液的pH

高二化学试题(上)第9单元.水溶液与溶液的pH

高二化学试题(上)第9单元.水溶液与溶液的pH
高二化学试题(上)第9单元.水溶液与溶液的pH

高二化学试题(上)

第九单元水溶液与溶液的pH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25℃时,0.1mol/L的硫酸中,水的K W值为( )

A.大于1×10-14

B.小于1×10-14

C.等于1×10-14

D.无法确定

1.C (解析:水的离子积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W不变。)

2. 下列各溶液中的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NH3·H2O

B.NaOH

C.KOH

D.Ba(OH)2

2. A (解析:由于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当pH值相同时,弱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所以选A。)

3. 常温下,甲、乙两杯醋酸溶液,甲的pH=a,乙的pH=a+1,对下列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水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乙中水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10倍

B.物质的量浓度c(甲)>10c(乙)

C.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需甲、乙两杯醋酸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D.甲中的c(OH-)为乙中的c(OH-)的10倍

3.B(提示:甲、乙中的水所电离出的H+分别为10a-14、10a-13,故二者的比为1/10;若将甲稀释10倍,其pH小于a+1,若要得到pH=a+1的乙,必须将甲稀释的倍数大于10倍,故c (甲)>10c(乙)。)

4.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 = 11的溶液B.c(OH-) = 0.12 mol/L的溶液

C.1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D.c(H+) = 1×10-10 mol/L的溶液

4.B (解析:常温下,可以根据pH或c(H+)比较溶液的酸碱性,也同样可以根据c(OH-)的大小来比较。在此为了计算方便,可以求出A、C、D三个选项中溶液的c(OH-),依次为1×10-3 mol/L、0.1mol/L、1×10-4 mol/L,然后再与B相比,就会发现B中溶液的c(OH-)最大,碱性最强。答案选B)

5. 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 L 1 mol·L-1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A.ΔH1>ΔH2>ΔH3

B.ΔH3>ΔH2>ΔH1

C.ΔH3>ΔH1>ΔH2

D.ΔH2>ΔH1>ΔH3

5.C(提示: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其中和热是最小的,浓硫酸溶于水是放热的,故中和热是最大的,注意ΔH的符号。)

6. 某溶液能溶解Al(OH)3,且在其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SO-2

4

、Na+、Br-、Cl- B.Na+、Fe3+、Mg2+、I-

C.K+、Na+、CO-2

3、NO-

3

D.NH+

4

、K+、AlO-

2

、NO-

3

6.A(提示:溶液能溶解Al(OH)3说明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7. 已知:为使Fe3+、Fe2+、Zn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pH分别为3.7、9.6、4.4左右。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3+、Fe2+杂质离子,为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制得纯净的硫酸锌,应加入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氨水

C.KMnO4、ZnCO3

D.H2O2、ZnO

7.D(提示:应先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再用ZnO调节溶液的pH。)

8.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下列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氯化钠②用100 mL的量筒量取21.48 mL盐酸③用容量瓶配制216 mL,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 H2SO4溶液⑤用pH 试纸测定H2SO4溶液的pH为3.2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⑤

8.A(提示:量筒的精度为0.1 mL;容量瓶没有216 mL这种规格的,只能用250 mL的来配制;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pH数值应为整数。)

9.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 )

A.1.3

B.4.7

C. 5.3

D.5.7

9.A (解析:pH 等于1的强酸溶液[H +]为 ,pH 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 [H +]为

,混合后溶液的[H +]要用原两强酸所含H +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 为:

)

10.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1mol/L ,则该溶液的pH 可能是 ( )

A.3

B.7

C.8

D.12

10.A.(解析:根据水的电离平衡 H 2O H ++OH -知:由水电离产生的

c(H +)=c(OH -)=1×10-11mol/L ,抑制水电离的原因是溶液中H +浓度或OH -浓度增大,若由于

H +的浓度增大,则该溶液中c(H +)=1114

101101--??=1×10-3mol/L ,即pH=3;若是由于OH -浓度增大,则该溶液中c(OH -)=1114

101101--??=1×10-3mol/L ,即pH=11,故选A )

11. 咖喱是一种烹饪辅料,若沾到白色衬衣上会产生黄色的污渍,用普通肥皂清洗,黄色污渍变成红色,经水漂洗后红色又恢复到黄色。据此现象,你认为咖喱汁与下列何种试剂可能有相似的化学作用

A.品红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水

D.淀粉-KI 试液

11.B(提示:不同pH 的溶液可使咖喱变色,说明其具有指示剂的作用。)

12. 为了更合理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酸度‖(用AG 表示)概念,AG =lg ]

[OH ][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任何温度下,水的AG 等于0 ②溶液的AG 越小,酸性越强

③常温下,0.1mol·

1

L -盐酸的AG =12 ④25℃时,某溶液的AG =-10,其pH =10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2. A (解析:在水中[H +]=[OH -],水的AG 等于0;从酸度的定义来看应该是酸性越强,AG

越大;常温下,0.1mol·

1L -盐酸中[H +]=0.1 mol·1L - ,[OH -]= 1.0×10-13mol·1

L -,则[H +]/ [OH -]=1.0×10-12,所以AG =12;某溶液的AG =-10,计算得pH =12)

13. 25℃时,将某强酸或某强碱溶液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呈现中性,则混合前此强碱与强酸溶液的pH 之和是 ( )

A.6

B.9

C.11

D.13

13.D.(解析:混合前强酸pH=a ,强碱pH=b ,则C 酸(H +)=10-a mol/L C 碱(H +)=10-b mol/L

C 碱(OH -)=10b-14mol/L 依题意:n(H +)=n(OH -),则有:10-a ×1=10b-14×10 化简得:a+b=13)

14. 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B.禽流感病毒并不可怕,当加热到70 ℃以上就可以使其致死,日常使用的消毒剂可以用于灭杀病毒

C.果汁的pH 小于7,呈酸性,但生理酸碱性测定又显碱性,所以我们说苹果是碱性食物

D.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14.A(提示:A 从化学科来看,油脂变质时发出的难闻气味是微生物在分解油脂时释放的一些特殊气味的小分子造成的,显然A 错;B 、C 、D 利用生物、化学知识结合同学们平时收看的社会热点信息,应该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答案选A 。)

15. 由重水D 2O 组成的水,D 2O 的离子积为1.6×10-15,可用pH 一样定义规定pD=-lg {c(D +)},下列关于pD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 2O 呈中性,pD=7

B.1LD 2O 溶液中含0.01molNaOD ,pD=12

C.用D 2O 溶解0.1molDCl 成1L 溶液,pD=2

D.在100mL0.25mol/L DCl 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 的NaOD 的D 2O 溶液,pD=1

15.D (解析:据D 2O 的离子积为1.6×10-15求得[D +]=[OD -]= 4.0×10-8 mo l ·L -1 , p D >7;1LD 2O 溶液中含0.01molNaOD ,则[OD -]=0.01mo l ·L -1 ,[D +]=1.6×10-13 mo l ·L -1 pD=13-lg1.6>12 ;0.1molDCl 成1L 溶液,pD=1 ; DCl 与D 2O 的中和反应和一般的中和反应相同)

16. 钛被誉为―太空金属‖,其原因是它的强度大、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室温下,它不与水、稀硫酸、稀硝酸反应,但易溶于氢氟酸。推断其原因是 ( )

A.氢氟酸的酸性比其他酸强

B.氢氟酸的氧化性比其他酸强

C.氢氟酸的还原性比其他酸强

D.钛离子易与氟离子形成可溶性难电离物质

16.D (提示:采用排除法。氢氟酸是弱酸;氟的氧化性最强,相对应的氢氟酸的还原性最弱。)

17. 能使水的电离平衡:H2O+H2O H3O++OH-发生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且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在水中加KHCO3

B.在水中加HCl

C.在水中加CuCl2

D.将水加热至100℃

17.C(解析:根据题意的要求进行判断:

A不符合题意.因为加入KHCO3后,会发生反应HCO-3+H+H2CO3,消耗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c(H+)不断减小,c(OH-)不断增大,使得c(OH-)>c(H+),故溶液显碱性,不显酸性.

B不符合题意,因为加入HCl后,增大了c(H+)平衡左移,不符合题意.

Cu(OH),消耗了OH-,使水C符合题意,加入CuCl2后,会发生反应Cu2++2OH-=

2

的电离平衡右移且c(OH-)不断减小,c(H+)则不断增大,结果c(H+)>c(OH-)溶液呈酸性,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虽然右移,但水中c(H+)和c(OH-)都同时增大,且始终相等不能呈酸性.)

18. 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 + 2OH-– 2e-=ZnO +H2O;

Ag2O + H2O + 2e-=2Ag + 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18.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本题包括7小题,共46分)

19.(4分)实验表明,液态时,纯硫酸的电离能力强于硝酸,纯硫酸的导电性也显著强于纯水.已知液态纯酸都能像水那样进行自身电离H 2O+H 2O

H 3O ++OH -而建立平衡,且在一

定温度下都有各自的离子积常数,据此回答:

(1)纯硫酸在液态时自身电离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时,液态纯H 2SO 4的离子积常数K(H 2SO 4)比1×10-14 (填―大‖、―小‖或―相等‖)

(3)在纯硫酸和纯硝酸的液态混合酸中,存在的阴离子主要是 ,这是因为混合酸中不仅存在硫酸和硝酸各自电离的两个电离平衡,而且还因硫酸的酸性大于硝酸,又在无水条件下,混酸中必然发生(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而造成的。

19.答案:(每空1分,共4分)

(1)2H 2SO 4

+43SO H +-4HSO (2)大 (3)-4HSO ; H ++-3NO =HNO 3

20.(6分)设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若以A 点表示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 增加到 .

(2)将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

20.答案:(每空2分,共6分)(1) 10-14;10-12 (2)2∶9

21. (5分)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 ,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 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同时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 +)相等的H 3PO 4和H 2SO 4溶液的pH ,结果会怎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答案:(1)不正确.(1分)

(2)若溶液不显中性,则H +或OH -被稀释,测出的不为溶液中H +或OH -对应的pH ;当溶液为中性时则不会产生误差。(2分)

(3)测得的H 3PO 4的pH 较H 2SO 4小,因为在稀释过程中,H 3PO 4继续电离产生H +,使得该溶液中c(H +)较H 2SO 4溶液中c(H +)大。(2分)

22. (8分)25℃时,若体积为Va 、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 、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 <Vb ,a=0.5b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a 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答案:(1) 否; (1分) 若a=3,则b=6,溶液显酸性,不符合题意。(2分)

(2) 否;(1分) 若a=5,则b=10,强酸中C(H +

) a =10—5mol·L —1,强碱中C(OH —) b =10—4mol·L —1,有V a /V b =C(OH —)b /C(H +

) a =10>1,V a >V b ,不符合题意。(2分) (3) 7/2<a <14/3 (2分) 因为V a /V b =C(OH —) b /C(H +) a =10—(14—2a)/10—a =103a —14<1,

所以3a-14<0,则a <14/3。又pH=b=2a >7(因为是强碱溶液),所以a >7/2,故7/2<a <14/3 。

23. (8分)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

步电离程度,第二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电离程度……今有HA 、H 2B 、H 3C 三种一元、二元、三元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 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C H A )(HC HA 22少量

②2HA B 2A )B(H 22+=+--少量

③C H HB C H )B(H 322+=+--少量

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 、B H 2、C H 3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2B 、-3C 、-HB 、-C H 2、HC 2- 6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________, 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___.

(3)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填写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33C 3HA 3A C H

B .---+=+2B HA A HB

C .---+=+C H HB B C H 223

(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OH C H 3(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HA (过量)-+3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共8分)(1)B H 2 (1分) (2) -3C ;-HB (2分) (3)BC (1分)

(4)--++323C O 3H )(3OH C H 过量 (2分)

---

++A 2C H C )(2HA 23过量 (2分)

24. (5分)NaOH 和Ba(OH)2混合溶液的pH=14,取100ml 该混合溶液,缓缓通入CO 2,当通入的CO 2的体积为0.56L 时生成的沉淀最多(设CO 2被完全吸收均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溶液体积不发生改变)

(1)求原混合溶液中NaOH 和B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2)求当通入CO 2的总体积为2.24L 时,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除H +和OH -外)

沉淀的质量溶液的 pH 加入Ba(OH)2溶液体积(mL ) 24.答案:(每空1分,共5分)(1)0.50mol/L 0.25mol/L

(2)c(Na +)=0.50mol/L c(Ba 2+)=0.25mol/L c( 3HCO )=1.0mol/L

25.(10分)向20mL 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的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和溶液的pH 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起始时,混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起始时,混酸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B 点表示的沉淀质量是多少?

(4) A 点表示溶液中c (H +)为多少?pH 是多少?

(5) C 点表示溶液中c (H +)为多少?pH 是多少?

25.答案:(1)0.1mol/L (2)0.4mol/L (3)0.342g (4)0.6(5)1.17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

专题四: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 二. 知识要点及例题: (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 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2x% B. 大于2x% C. 小于2x% D. 无法计算 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4. 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例6]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 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规律方法指导】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依据归纳 1、根据实验测得热量的数据求算 反应热的定义表明: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例如:燃烧6g炭全部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g水由20℃升高到67℃,水的比热为42/(g·℃),求炭的燃烧热。 分析: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它是指在101pa时,1l纯净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题意,先求得1g水吸收的热量:Q=△t=1974,由此得出该反应燃烧热为3948/l。 (△H=-3948/l) 2、根据物质能量的变化求算 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热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

量的差值。当E1(反应物)>E2(生成物)时,△H<0,是放热反应; 反之,是吸热反应。. △H=ΣE生成物-ΣE反应物 3、根据反应实质键能的大小求算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其中旧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由此得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H =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求算 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H的大小与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大小成正比。 例如:H2 (g) + 2 (g) = H2 (g)△H =-2418 / l 则: 2 H2 (g) + 2 (g) = 2H2 (g)△H =?/ l 分析:当物质的系数变为2倍时,反应热也同时变为2倍。 所以△H=-4836 / l 、根据盖斯定律的规律求算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其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已经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它是间接求算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进行△H的加减运算。

高二化学必修知识点:方程式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2.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的关系式的确定。 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训练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过量计算一般技巧。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在于不仅告诉我们物质之间可否反应,而且揭示了在反应中物质间所遵循的量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这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生产中常常需要根据原料的量计算能生产多少产物,或根据产物的量计算需要投入多少原料等。 [板书]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最重要的一类,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定量关系,可以由反应物的量求算生成物的量,也可以由生成物的量来求算所需所需反应物的量。但一般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从下列步骤去思考。 [板书]一、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投影显示]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未知量:设出所要求的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2.写方程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找关系:找出已知物质与所求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4.列比例:根据已知物质与所求物质问的定量关系列比例式。 5.解方程;根据比例式求未知量。 6.答:回答题目所提问题。 [板书]一、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方程式; 3.找关系; 4.列比例; 5.解方程; 6.答。 [师]其实,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型是比较多的。本节我们讨论两种类型的计算,即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今天先着重讨论关于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及解题方法。 [板书]二、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师]化学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之间,符合化学方程式中所确定的定量关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在实际生产中,投入的反应物往往不能恰好反应,故在计算生成物的量的时候,应先进行判断。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典型的例题,来探讨有关过量计算的特点和解题步骤。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高中的化学计算公式.docx

高中化学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 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 量浓度( 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 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 V(浓)=c(稀)· 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 个溶液呈电中性)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 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 5.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下列反应: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 (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化学几种计算方法,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 /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 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 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 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 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高中化学计算-十字交叉法

一. 本周教学内容: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二:十字交叉法(上) 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具有实用性强、能迅速求解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代设未知数列方程的传统方法,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适用X围 十字交叉法立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并把该过程抽象为十字交叉的形式,所以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此法。 三. 表达式的推导 如果用A B 和表示十字交叉的二个分量,用AB表示二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用 x x A B x x A B A B 和分别表示和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1,则有: AB A B AB x x B AB x AB A x x AB x AB x B x A x x x x AB x B x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把上式展开得: ,其中 若把AB放在十字交叉的中心,用A B 、与其交叉相减,用二者差的绝对值相比即可得到上式。 四. 二个分量的确定和平均量的确定 以基准物质一定量为依据(通常以11 mol L 、、一定质量为依据)进行分量和平均量的确定。基准物质是指在分量和平均量确定时提供一定量做为依据的物质。在确定这些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统一的基准。 五. 比的问题 1. 谁与谁的比二元混合物产生的二个分量与相应平均量的十字交叉所得比值,是基准物质在二种物质中或二个反应中的配比。 2. 什么比基准物质以什么物理量为前提进行分量和平均量的确定得出的即是什么比,以物质的量为前提得出的是基准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一定质量为前提得出的是基准物质质量之比。 例:铁、锌合金8.85g溶于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制得氢气0.3g,求合金中铁、锌的质量。 解析: 以产生为基准:产生需(分量); 1156 22 mol H mol H Fe g 产生需(分量);产生需混合物: 平均量则有: 1651 885 2 03 59 22 mol H Zn g mol H g . . ()() ?= 6 3 2 1 = ,此比值不是Fe Zn 和在混合物中的质量比,而是达到题干所给数据要求,基准物质H2所必须遵循的在Fe Zn H SO 和与 24反应中产生量的配比,由于基准物质 H 2以物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g ) (g /m ol)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m ol) ?23微粒数个6.0210个 (3)气体物质的量(mol )=(L ) 22.4(L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g ) (m 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 ) 100%()(g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mol) (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 )1L (g /mol) (mL )(g /mL )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 )(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 n ()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mA (g)nB(g)pC(g)qD(g)++?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 当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或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可用差量法计算。(1)体积差 [练习1] 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若在上述大试管中缓缓通入O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2mL气体,则通入O2体积可能为多少mL? 【解答】 (2)质量差 [练习2] 将10.000g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高压),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9.813g。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721g,求原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 【解答】

【练习3】将一定量的Na投入246gt℃时的水中,得到t℃时312g饱和NaOH溶液,计算t℃时NaOH的溶解度。 【解答】 (3)其他差值 [练习4] 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2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解答】 2.守恒法 (1)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反应前后某原子的质量不变。 [练习1] 密度为1.1g/cm3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的质量和原盐酸的质量相等,求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本题的分析方法如下,即可将AgCl的式量看做原盐酸的质量。

高中化学 关系式法计算方法总结

方法总论 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该法不仅可使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少误差,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建立关系式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物质中所含同种元素质量相等找关系式:即若不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必然相等。从而可以建立关系式。 1.264 kg硫铵与_____kg碳铵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当。316。 根据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或物质的量相等找关系式:即①若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则每种物质的总式量必相等;②若不同种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则每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或物质的量必相等;③不同种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相等,则每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④若不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每一种物质的分子个数相等,若是相同条件下的气态物质,则体积也相同。 2.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与三氧化硫气体中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及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两种物质的体积比是_____和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5/6,5/4. 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活泼金属失电子数相等找关系式。 3.铁、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参加反应的铁、镁、铝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12:28:9。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找关系式。

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

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复习----化学计算 班级:姓名: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在常温常压下已知: 4Fe(s)+3O2(g)= 2Fe2O3(s)ΔH1 4Al(s)+3O2(g)= 2Al2O3(s)ΔH2 2Al(s)+Fe2O3(s)= Al2O3(s)+2Fe(s)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ΔH2) B.ΔH3=ΔH2-ΔH1 C.ΔH3=2(ΔH1+ΔH2) D.ΔH3=(ΔH2-ΔH1) 2、(双选)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少 B. 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 2H2O(l)ΔH=-285.8 kJ·mol━1 C. Ba(OH)2·8H2O(s)+2NH4Cl(s)= BaCl2(s)+2NH3(g)+10H2O(l)ΔH<0 D. 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 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 C(s)+O2(g)=CO2(g) △H1= -393.5kJ/mol (2) CH3COOH(l)+2O2(g)=2CO2(g)+2H2O(l) △H2= -870.3kJ/mol (3) H2(g)+1/2O2(g)=H2O(l) △H3= -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 ΔH= 4、已知:分别破坏1 mol N≡N键、1 mol H—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 kJ、436 kJ, 则破坏1 mol N—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 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D.70% 2、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高中化学知识点 计算题公式

(1)高中化学计算题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方法 (1)物质的量(mol )= (g)(g /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mol )=()(/mol) ?23 微粒数个6.0210个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L) 22.4(L /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方法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g)100%()(g)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mol/L)1L (g /mol) (mL)(g /mL)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 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方法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n() M =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方法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 mA(g)nB(g)pC(g)qD(g)(mol) a b c d nx px qx (mol) x() () () () m m m nx px (mol) a-x b- c+ d m m ++?起始量变化量耗耗增增平衡量qx + m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 11 22 p n p n =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 11 22 V n V n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 11 22 Mr Mr ρρ=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溶液的pH 值计算方法 (1)pH=-lg[c(H +)] 若c(H +)=10-n mol/L ,则pH=n 若c(H +)=m ×10-n mol/L ,则pH=n-lgm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与c(OH -)总是相等的,即:c 水(H +)=c 水(OH -) (3)常温(25℃)时:c(H +)·c(OH -)=1×10-14 (4)n 元强酸溶液中c(H +)=n ·c 酸;n 元强碱溶液中c(OH -)=n ·c 碱 6.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 (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7.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 =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 12 →烃的相对分子质量 商为C 原子数,余数为H 原子数。 注意:一个C 原子的质量=12个H 原子的质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 (个微粒数(个) 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 L) 1000(m L)(g/m ol) 1(L)(m 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

高一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法归纳—— 平均值法在高一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在新高一的授课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题目让孩子们很头疼: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2.8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则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Al和Fe B、Mg和Zn C、Mg和Al D、Mg和Cu 通过对于孩子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在解题中,无论是南洋模范的四大名校,还是建平中学的市重点还是高桥的区重点,还是普高的孩子,普遍的做法是利用假设法,假设为纯金属,分别带进去计算,耗时耗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建议给到孩子解题思路: 解:n(H2)=2.24/22.4=0.1mol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2HCl → MCl2 + H2↑ 1 1 X 0.1 推出:x=0.1 mol 则M=2.8/0.1=28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M Al=27×2/3=18 M Fe=56 M Mg=24 M Zn=65 M Cu=∞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28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28一个小于28的金属混合物,则答案为:C 通过教学归纳,目前来说孩子们在高一前两章的学习中主要会遇到四种题型: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6.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Fe 和Zn B、Mg和Fe C、Mg和Al D、Zn和Cu 解:n(H2)=2.24/22.4=0.1mol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2HCl → MCl2 + H2↑ 1 1 X 0.1 推出:x=0.1 mol 则M=6.0/0.1=60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M Al=27×2/3=18 M Fe=56 M Mg=24 M Zn=65 M Cu=∞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60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60一个小于60的金属混合物,则答案为:A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https://www.doczj.com/doc/0f1044369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专题三基础计算 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CO 2 ,这两份气体样品中, CO与CO 2 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 A.1:2 B.1:4 C.11:14 D.1l:28 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N 2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 和 C 2H 4 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C 2H 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 2 和 H 2 3.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 氧离子(O 22-)和超氧离子(O 2 -)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 ) A.2:l B.1:l C.1:2 D.1:3 4.由CO 2、H 2 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 体中CO 2、H 2 和CO的体积比为 ( ) A.29:8:13 B.22:l:14 C.13:8:29 D.26:16:57 5.由X、Y两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XY 4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B两种 气体物质,己知标准状况下20mLXY 4 分解可产生标准状况下30mL A气体(化 学式为Y 2 )和10mL B气体,则B的化学式为 () A.X2 B.Y2X2 C.XY2 D.X2Y4 6.将N02、NH3、O2混合气22.4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 A.28.1 B.30.2 C.33.1 D.34.0 7.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A.H2SO4·1 9 B.H2SO4 ·H2O C.H2SO4·SO3 D.SO3·10 9 H2O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O.16molCO2 T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混合气体中 (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9.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生b 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 ) 22.4ax A. b 11.2ax B. b 5.6ax C. b 2.8ax D. b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要掌握化学计算,应了解中学化学计算的类型,不同类型解题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把中学化学中出现的解题方法归纳如下,每种类型都举例加以说明。 一、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一)质量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题】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B)48倍(C)12倍(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和气体的质量等于碳酸铵的质量,从而可确定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4 ,混和气体密度与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比为=12 ,所以答案为C (二)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 2.8%、含K2CO337.3% 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 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盐酸反应的主要产物都是KCl,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KCl,根据元素守恒,盐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钾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为B (三)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归纳

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例如下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难看出选取合适方法的重要性: [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升(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无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xmol,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x+y)×64=5.12, [ x+2y]×22.4=2.24, 求得x=0.045mol,y=0.035mol,则所耗硝酸为x+4y=0.26mol,其浓度为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mol=0.08mol,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 的摩尔数,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产生22.4L气体(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两者的混合物),现有气体2.24L,即有0.1摩HNO3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所耗硝酸为0.16+0.1=0.26摩,其浓度为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本题是选择题,只要求出结果便可,不论方式及解题规范,而此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种方法运用了守恒法,所以运算量要少 得多,也不需要先将化学方程式列出,配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时间,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个方程式来求硝酸所导致的恐慌.再看下题: [例2]在一个6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和2升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 2Q(气)+nR(气)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 解法一:抓住“X浓度减少”,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等于体积比,可分别列出各物质的始态,变量和终态: 4X + 3Y 2Q + nR 始态3L 2L 0 0 变量- ×3L=1L - ×1L= L + ×1L= L + ×1L= L 终态3-1=2L 2- == L 0+ = L 0+ =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