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模拟试卷

美学模拟试卷

美学模拟试卷
美学模拟试卷

笔试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几种。辨析题要先辨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请注意柯老师的讲课内容,他所强调的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单项选择题(5×2=10分)

1.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产生于( B )时代

A. 原始社会

B.文明社会之初

C.18世纪

D.古罗马

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美学》一书是(C )撰写的。

A.亚理斯多德

B.黑格尔

C.鲍姆嘉通

D.柏拉图

3.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是(B )。

A.《乐记》

B. 柏拉图的《大希僻庇阿斯》

C.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D.黑格尔的《美学》

4.美学诞生之后,沿着(C)的道路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有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杜威……

A.心理学美学

B.社会学美学

C.哲学美学

D.科学美学

5.在审美关系中,人对现实的把握主要是一种(D )

A.认识

B.理性思维

C.功利考量

D.情感体验

一、单项选择题(5×2=10分)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说是(D )提出来的。

A.柏拉图

B.康德

C.歌德

D.黑格尔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B

A.从精神意识中探索美的本质

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

C.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

D.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

3.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 )。

A.吕荧

B.蔡仪

C.李泽厚

D.朱光潜

4.西方“美是和谐”的观念是(B )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亚里斯多德

D. 黑格尔

5.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A )。

A.美的主观情感性

B.美的客观社会性

C.美的感染愉悦性

D.美的具体形象性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美的最高形态是(D)。

A.人的美

B.自然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2.不属于美的形态的是(D)。

A.悲剧

B.喜剧

C.优美

D.丑

3.“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C)。

A.崇高

B.悲剧

C.优美

D.壮美

4.不是悲剧的特征的一项是(C)。

A.基调的悲怆性

B.内容的严肃性

C.情节的集中性

D. 冲突的尖锐性

5.“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C )说的。

A.黑格尔

B.马克思

C.鲁迅

D.王国维

美学模拟试题12009-12-28 09:12:05| 分类:美学阅读1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填空

1.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于1750 年出版了《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2.拍拉图认为,美的根源是,而美感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神凭附于人,使人处于状态、灵魂重新回忆起上界的美而引起。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3.中国儒家认为,美就是。

4.美感的特征主要是、、、

5.年,德国美学家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6.关于美的本质,狄德罗下的定义是:;

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7.古罗马提出崇高美的美学家是;而近代把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引进美学的美学家是。

8.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二、解释

1、审美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是美的。

2、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3、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4、审美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立普斯。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5、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6、净化: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净化”开始是宗教术语,意思是“净罪”。公元前七至八世纪从色雷斯传入希腊的奥尔弗斯教,把灵魂从肉体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称为净化,触犯诸神和沾染不洁的恐惧使奥尔弗斯教徒感到有赎罪和净化的必要。毕达哥拉斯学派吸收并改造了奥尔弗斯教的净化概念,而表示用科学和音乐净化灵魂以摆脱肉欲,用医药和

体育净化肉体以强壮体魄。

三、判断(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再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0分)

1.美感与理智不能并存。

答:错误。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2. 艺术美是最高形态的美。

3.社会崇高的美感过程是从推拒到吸引。

4.不美的异化劳动也可以创造美的产品。

5.美感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6. 现实美是最高形态的美

四、简答

1、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2、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一悲剧理论概念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编辑本段]二悲剧理论分析《安提戈涅》

以《安提戈涅》为例, 国王克瑞翁所代表的是第二种伦理力量, 安提戈涅则是第一种伦理力量的代表。假如安提戈涅让哥哥暴尸荒野则违背了她所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 从而否定了自己, 假如埋葬了哥哥则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与国王克瑞翁发生冲突, 但是,“一切外化为实际客观存在的概念都要服从个别具体化的原则。”安提戈涅选择了前者与国王发生冲突, 被国王囚禁在石牢中, 结果自杀了, 因而导致王子海蒙(已与安提戈涅订婚) 和王后的自杀, 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王位。

在黑格尔看来, 家庭伦理和国家的安全荣誉两这种伦理力量本来处于和平统一状态, 在悲剧里外化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克瑞翁和安提戈涅) , 这两者由于实在的片面性, 他们都是合理的: 国王必须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 从而处死安提戈涅的哥哥; 而安提戈涅由于家庭的伦理道德, 必须收葬哥哥。然而, 他们又都是错误的, 国王的举动破坏了家庭的伦理道德, 而安提戈涅则触犯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君主的意志, 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一方的行动必然引起另一方的反对, 结果双方都遭到失败(安提戈涅自杀, 国王孤零一人) , 但又坚持了各自的合理性, 失败的是国王和安提戈涅而取得胜利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普遍的伦理力量, 这些普遍的伦理力量在新的高度上取得了和谐。

《安提戈涅》是黑格尔最爱引述的悲剧实例, 但是, 如果我仔细分析这出悲剧就会发现黑格尔对冲突的悲剧性的论述并没有揭示这出悲剧的真正悲剧性实质。在黑格尔看来, 冲突的悲剧性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 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然而, 国王和安提戈涅的真正悲剧性在于: 国王的行动有其辩护的理由, 他自认为是合理的, 但与他对抗的是安提戈涅背后所代表的、有实体力量的、绝对正确的伦理力量: 家庭伦理道德, 因而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同样, 安提戈涅所面对的并不是国王(国王本身是无所谓的) 而是国王所代表的法律的权威、国家的荣誉这种具有绝对意义的伦理力量。他们都是以伦理力量的具体形式去反对另一种伦理力量, 或者以个体去反对整体。个体并不是自足的, 是作为整体的特定形式而存在的, 它必然为整体的进步铺平道路。因而, 它的毁灭就有了必然性, 这样, 行为的合理性与失败的必然性便形成了悲剧性的实质。可见, 正如黑格尔的唯心论窒息了他的辩证法一样, 他同样为了在悲剧中演习辩证法而没有揭示悲剧的实质。

3、比较优美与崇高的不同特征。

五、论述

1、柏拉图说,悲剧和喜剧都是模仿人性的低劣部分,悲剧会使人养成“痛苦癖”,喜剧会使人染上“小丑习气”。

你赞成柏拉图的观点吗?为什么?请各举一例说明你的观点。

2、举例说明审美联想的内涵和类型。

3、举例论述悲剧的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名词解释:1、美学;2、美感;3、优美;4、崇高;5、悲剧;6、喜剧;7、移情说;8、距离说;9、审美联想;10、审美想象。在复习思考题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学会比较,比如,优美和崇高的比较;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比较等。二、要注意理解审美中一些因素的关系,比如: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悲剧美感中悲和喜的关系,也就是痛苦和愉快的关系等。三、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凡是论述题都要会举例说明,或者注意对一些审美现象要会进行理论分析。美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16分):

1、1750 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2、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3、“里仁为美”是孔子提出的美的观念;“充实之谓美”是孟子提出的美的观念。

4、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5、一般说,审美心理的构成元素主要是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二、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美学

2、崇高

3、喜剧

4、美感

5、移情说

6、通感

1、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崇高:是一种与优美相对立的、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其感性特征是大、粗、刚、直、涩、动,其美感特征是:审美心态是动荡不安,心境复杂,情感波澜大起大落;想象和理解活动活跃;心理过程由推拒到吸引,从痛苦到愉快。

3、喜剧:是一种以丑为嘲弄、鞭挞、清算对象,以可笑性为基本特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撕破丑的假面具的审美形式。

4、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5、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立普斯。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6、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三、判断(先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再说明为什么。每题6分,共18分):

1、生活中的悲剧不能直接作为审美对象。

答:正确。因为生活中的悲剧跟人建立的关系是伦理关系,不是审美关系,所以它不能作为审美对象。2、美感与理智不能共存。

答:错误。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3、审美活动中,换一种情感便换一种意象。因此,美是飘拂不定的,随人心变化而变化的。答:错误。因为美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审美活动中意象可以随着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但是意象不是客观的美的对象。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2、比较雕塑与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五、论述与分析(第1题必答,第2、3题任答一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论述悲剧的实质和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2、一名美国军官在观看《奥赛罗》的演出中,当剧中人牙古(挑拨离间者)出场时,他开枪打死了牙古;接着又开枪自杀。人们为死者写了两块碑文,对扮演牙古的演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演员”。对该军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

请运用学过的美学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后一快碑文的看法。

提示:我们不赞成后一块碑文的观点。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角度去展开:一、审美距离说;二、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这位军官没有跟现实功利保持审美距离;没有以理节情。分析时要把上面两个理论的具体内容阐述清楚

3、阅读朱淑真词《生查子》并回答问题: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请回答:(1)审美联想有几种类型?如何理解其内涵?

(2)这首词中运用了什么联想?为什么?

提示:关于第一题,请看讲稿。第二题提示:该词中至少有两种联想:一、时空接近联想;二、对比联想。今年元夜时和去年元夜时是时间接近,花市是空间接近,两者合起来就是时空接近引起的联想。今年元夜时与去年元夜时的情景完全相反,去年是人约黄昏后,今年是不见去年人,惟有泪湿春衫袖,这种由相反情景引起的联想,就是对比联想。

0000000000000

重要名词

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是美的。

美学:美学,或称感觉学[1],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

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在审美活动中,由一事物的刺激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想象。也即表象的转移。造成联想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说,是现实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联系的关系;从主体方面说,是神经中枢的暂时联系。

审美想象:审美中,对已感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即对表象的重新组合,就是审美想象。

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范畴,其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美学范畴、审美形态。丑首先源于人们对丑的感受的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对丑的认知,丑的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审视的对象,丑感也就形成了,经过逻辑总结成为丑的审美形态。丑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极度恐惧感相关。凶残的自然和作为对立力量的社会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都是不和谐的、陌生的、给人以恶性的刺激。在原始巫术和神话世界中,这些异己的力量被描述成十分反常的形象,从而形成了人们恐惧的审美意象形态。这些意象形态进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人们的深层欲望,在审美活动中,则表现为对丑的事物的不和谐的意义。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一个命题,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有意味的形式”。贝尔说,凡是能够“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线、色关系的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的性质。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形式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注意他说的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审美情感是超功利的、独立自足的;二是指以独特方式来感动我们的各种排列、组合的形式。

审美知觉:审美知觉是属于人才有的一种知觉,是对事物的表现性的知觉。事物往往有两种属性,一种属性叫做物理性。比如说一种物体,它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占有一定的位置,它的坚硬度如何,它的形状如何,都是物理性,是可以测量出来的。任何一种物品都有物理性,它首先是一种物理。比如说这个塑料袋,它是白的,软的,由塑料制成的,这就是它的物理性。但是事物还有另外一面,也就是它的表现性。事物的表现性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事物表现人情感的属性。普通知觉是观察,所看到的是事物的物理空间本身,审美知觉是领悟,所领悟的是事物的活力。

崇高:崇高是相对于优美而言的审美形态,自然事物、社会生活、艺术作品都有崇高美。相应地,崇高体现为: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和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喜剧美: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不仅包括了喜剧艺术,同时还包括了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现象。在人的情感上,喜剧以“笑”为载体,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等形态,它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虚无。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肃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

移情说:认为美感是由于人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移入到知觉对象中去而发生的。移情中使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有了人的生命、感情,而有限的“自我”进入无限的“非自我”,自我自由伸张,物我同一,从而感到愉快。

审美情感:一般所说的情感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由于美感的产生就意味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肯定,美感活动主要是情感活动,所以也把美感称为审美情

感。这里所说的审美情感指的是参与审美活动的情感。

审美理解:理解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审美理解指参与审美活动的理性认识。

审美实践意象:这个概念的提出首先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马克思说,人在进入实际的实践活动之前,“就事先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图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提出来”,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运用蜂蜡建筑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里所说的“内心图象”、“表象”都是观念的,但又具有形象性,反映着未来产品的形象,所以我们称为意象。这个意象是指向未来的实践目标的,已涉及意志,将参与实践,所以我们称为实践意象。对于美的创造来说,就是审美实践意象。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形式的知识去把握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方式。它是意象的再生和组合,也可称为意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概念的产生和论争。

模拟试题一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大体说来,审美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D

A.自然美审美教育

B.社会美审美教育

C.大众审美教育

D.艺术美审美教育

2.下面哪些美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AC

A.“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乐合同,礼别异。”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D.“寓教于乐。”

3.对审美教育的性质,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BCD

A.审美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人懂得一些审美知识。

B.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价值全面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C.审美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启发人审美地面对现实与人生。

D.审美教育是一种赋有人文精神的教育。

4.对审美教育的特点,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ABD

A.审美教育是自觉的

B.审美教育是感性的

C.审美教育是智性的

D. 审美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5.对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BD

A.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各有其价值诉求,因而四者间没有什么关系

B.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各有其价值诉求,四者的相融互摄可促进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

C.美育比德育、智育、体育都重要,因而一个人只要具有了关于美的知识,就能在现实世界中获得彻底的自由

D.德育离开诉诸人的性情的美育就很容易成为一种他律的说教

二、名词解释(5×2=10分)

1. 崇高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

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 滑稽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 审美感受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三、简答题(5×6=30分)

1.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着眼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分为第一性的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和第二性的艺术美;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则可以将其分为崇高、悲、滑稽、喜、优美等。

2.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壮美、阳刚之美不能完全等同于崇高。因为壮美、阳刚之美,以及雄浑、豪放等品格,实际上大都指的是文章的风格以及个人品格修养方面的特点。这种壮美的格调仍以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特点,而不是指主客体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涵义。

3.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崇高其实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因此应该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含义。美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的内容是人的真、善统一的实践,它的形式是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性肯定。人类争取真与善达到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其形式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荡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崇高对象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而那些反映着这种冲突印痕的静态形象,便同样也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

4.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悲,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它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事件。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5. 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从文艺史上看,悲剧的表现形态通常被认为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但是如果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应该分清新生力量的悲剧和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此外还有不能归入前二者的“小人物”的悲剧。

四、论述题(2×25=50分)

1.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崇高与滑稽,作为一个“统一过程”,记录着主、客体斗争历程或趋势的鲜明痕迹。它们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在主、客体压倒关系的动态转化中,各以压倒式的统一方式,显现人的本质力量,造成自我观照的独特审美价值。优美则不同,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交融无间的辩正统一;其三,它不是

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这样,便构成了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和谐。

2.艺术美的创造对艺术家提出了那些要求?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一,艺术家应该建立雄厚的生活基础,艺术家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二,艺术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一切思想和情感活动,都受世界观的制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艺术美的创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艺术家必须在自己特有的生活实践和艺术时实践中,不断锻炼艺术技巧,增强艺术才能,提高艺术修养;四,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家必须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以期创造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模拟试题二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对审美教育的功能,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

A.审美教育能够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B.审美教育可以给人带来实用价值。

C.审美教育能够涵养、完善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D.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审美鉴赏能力。

2.“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席勒的这句话所涵括的人文义涵有:

A.德育与美育都能使人得到解放,获得自由。

B.美育可以辅助德育,融理于情,促使他律的道德转为自律的道德。

C.人若要从“自然的人”生成为“道德的人”,“审美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中间环节。

D.审美价值高于道德价值。

3.鲍姆嘉登在《美学》一书中对美学的规定包括:

A.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

B.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

C.美的艺术的理论

D.研究美的科学

E.研究客观对象的科学

4.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A.美学对象的出现

B.审美意识的产生

C.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D. 美学学科的建立

E. 美学的融合

5.美学思想诞生和发展的标志是

A.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传播

B.具有理论形态

C.简单直观

D.感性朦胧

E.具有学科形态

二、名词解释(5×2=10分)

1. 艺术构思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2.灵感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操作是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

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生产行为。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赋矛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态化和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3.艺术传达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艺术创作者通过操作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技巧。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的符号中,形式静态地表现了艺术生产的动态运动。艺术欣赏者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技巧的美。

4. 典型化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直观地感到有美的存在。这种感受是浅层的。

5. 意境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悟是主体对艺术品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三、简答题(5×6=30分)

1.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人类不断地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使得人类的作为变成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趋向统一的活动,变成发现美的尺度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美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面貌,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打上人类意志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当人们在实践中,由于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得到感性的显现,便会感到一种自由创造的愉快,这是从“直观自身”中所获得的愉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愉快。

2.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现实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表现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生产劳动的美化;自然的美化;日常生活的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美化,等等。

3.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积极成果,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先后承续、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其发端的;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终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设计;要把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形式固定下来,就需要艺术传达活动,艺术传达活动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传达活动,物态化形式的艺术作品最终创造完成。

4. 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家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是由其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由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作品艺术美的个性特色,则显然对构成艺术美的丰富性,具有十分积极和明显的意义。正是由于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存在,才不断地增添着艺术园地的无穷意趣,满足着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要求;从另一方面说,艺术贵在创新,艺术家只有对社会生活持有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能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5. 生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以创造完美的艺术典型为目标,这种典型化工作,包括概括话与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要求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四、论述题(2×25=50分)

1.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例:人和物,物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的本质力量首先是他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他的自然禀赋和能力,是他的情欲和需要。其次,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在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如,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情感力量。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量。⑶美是人的本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⑷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

2.论为什么美符合生活的常识,确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⑵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黄山的“猴子观海”。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模拟考场笔记本我要提问

模拟试题三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定位,带动了美学哪三个向度的转变

A.学科本体认识

B.学科方法论立场

C.对人文精神的张扬

D.研究对象的根本转移

E.学科属性的彻底改变

2.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在哪几个维度上展开

A.生存美学

B.生命美学

C.存在论美学

D.修辞论美学

E.文化研究或古典美学

3.儒家美学创始人孔子的美学观点有

A.尽善尽美

B.澄怀味象

C.涤除玄鉴

D.坐忘心斋

E.乐山乐水

4.美学的方法论层次包括

A.哲学

B.科学

C.学科

D.系统论

E.控制论

5.下列关于审美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审美关系是意识对存在的关系。

B.审美关系是一般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C.审美关系是主观对客观的关系。

D.审美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

E.审美关系决定着美的实际存在方式。

二、名词解释(5×2=10分)

1. 艺术构思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2.灵感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操作是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生产行为。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赋矛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态化和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3.艺术传达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艺术创作者通过操作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技巧。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的符号中,形式静态地表现了艺术生产的动态运动。艺术欣赏者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技巧的美。

4. 典型化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直观地感到有美的存在。这种感受是浅层的。

5. 意境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悟是主体对艺术品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三、简答题(5×6=30分)

1.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人类不断地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使得人类的作为变成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趋向统一的活动,变成发现美的尺度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美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面貌,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打上人类意志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当人们在实践中,由于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得到感性的显现,便会感到一种自由创造的愉快,这是从“直观自身”中所获得的愉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愉快。

2.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现实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表现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生产劳动的美化;自然的美化;日常生活的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美化,等等。

3.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积极成果,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先后承续、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其发端的;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终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设计;要把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形式固定下来,就需要艺术传达活动,艺术传达活动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传达活动,物态化形式的艺术作品最终创造完成。

4. 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家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是由其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由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作品艺术美的个性特色,则显然对构成艺术美的丰富性,具有十分积极和明显的意义。正是由于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存在,才不断地增添着艺术园地的无穷意趣,满足着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要求;从另一方面说,艺术贵在创新,艺术家只有对社会生活持有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能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5. 生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以创造完美的艺术典型为目标,这种典型化工作,包括概括话与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要求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四、论述题(2×25=50分)

1.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例:人和物,物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的本质力量首先是他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他的自然禀赋和能力,是他的情欲和需要。其次,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在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如,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情感力量。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量。⑶美是人的本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⑷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

2.论为什么美符合生活的常识,确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⑵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黄山的“猴子观海”。

模拟试题四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的规律”的意义包括

A.“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B.“人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

C.“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D.现实事物的美是源于人的生产劳动实践的。

E.美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

2.《庄子-齐物论》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焉?”这说明

A.动物所谓的“美感”是基于性的本能展示其种属特征的行为。

B.动物所谓的“美感”同人类的审美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C.物所谓的“美感”是生理的、自然的、本能的。

D.物所谓的“美感”是心理的、社会的、有意识的。

E.造美、欣赏美只能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3.下列关于自然美的论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因而自然美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

B.自然事物的审美属性,并不是自然物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C.自然事物的审美属性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发生关系以后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属性。

D.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自然美的领域才逐渐扩大的。

E.自然界在人类之前就存在,自然界的美却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历史地形成的。

4.19世纪末出现的心理学美学流派或学说包括

A.实验美学

B.经验主义美学

C.移情说

D.审美距离说

E.内模仿说

5.在195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中提出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有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E.美是生活

二、名词解释(5×2=10分)

1. 艺术接受的动态三流程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指艺术接受者接受艺术品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多层次的

过程,包括观、品、悟三个阶段。要求接受者先了解艺术品的表层意义,然后进一步了解艺术品的深层意义和创作者要达到的表现目的,即审美体验。不同的接受者、不同的时候,接受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2.艺术天才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艺术天才(艺术素质)是艺术创造的源动力。(2)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创造的作品超绝群伦,旁人难以比拟,甚至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天助神功一样,这样的艺术家人们称之为“天才”。(3)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3.意象的物态化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矛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非物质实存。

4.意境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它后于“意象”概念出现,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追求而超越了“意象”的一个范畴。

5.有我之境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意象中的一种,指“我”之情以较外露的方式投射到物象上,创作主体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三、简答题(5×6=30分)

1.为什么说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具有深刻的人性根基?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具有深刻的人性根基。它不靠上帝的推动,也不是外力使然,而是根源于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艺术审美创造的深刻人性根基还表现在,它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方式。渴望超越存在的境况,以通达宇宙的本真状态,是人类永难摆脱的宿命般的追求。

2.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它不是以思想概念方式存在的逻辑形式,也不是机械、干瘪的物理形式,而是意蕴内含其中的直觉形式。所谓“意蕴内含其中”,是说在这种审美形式里积淀着理性内容,渗透着艺术家全部的生活经验、人生理想与审美期待,因此是“有意味的”,富有召唤结构的。所谓“直觉形式”,指的是这种形式是凭借感觉、心灵把握而毋须概念、逻辑介入的生命形式。

3.为什么说经验层次是艺术品的主体层次?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艺术本体从实在层次向经验层次的深化,意味着艺术品从物理时空的存在状态向心理时空存在状态的转化。由于这个原因,艺术的审美对象无论是对于创造主体来说,还是对于接受主体来说,都不是预成的,也不是静态的,凝固不变的,而是一种生成的,动态的,开放的结构。从艺术品的结构层次来看经验层次似乎介于实在层次与超验层次之间,其实从结构整体来看,经验层次却涵盖着实在层次和超验层次,是艺术品的主体层次。

4.辨析意象中“象”与“意”的关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意象的基础是“象”,“意”无“象”永远无法显现。“象”无“意”,则失去灵魂,也称不上“意象”。“意”包孕在“象”中的,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形而有味。在一个意象中,我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得出的是“意”。意象是一个有机整体,其间自有血脉流通,不可割离。“意”与“象”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唯有二者的结合才有意义。

5.意象的基本特征?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主观性。审美意象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具有强烈的主观性。(2)会意性。从根本上说,意象就是要传达出概念语言、逻辑推理无能为力的复杂的精神世界的经验。意象表现方式的特征是会意性。(3)独创性。任何具体的审美意象,都是创作者独特的创造。

四、论述题(2×25=50分)

1.论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他们不仅不完全沉湎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对象进行关照和欣赏。感觉

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2)人的感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由理性协调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3)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把错综复杂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造成富有诗意的画面。因此,人的感觉才不同于动物的感觉,而能够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4)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5)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亲友性的感觉,并且使得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2.论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牲征?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生理是物质性的,心理是精神性的,二者的矛盾是很明显的。但是,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美感欣赏就是通过生理上的感觉器官来与客观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并对客观现实做出审美的评价。(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美感欣赏是一种个人的活动,最富于个性色彩。但人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人的个性归根到底,也是来自于他的社会性。美感欣赏因人而异,看似只有个性的千差万别,而没有共同的社会标准,其实不然。人的内心结构本身,就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这美感欣赏既是同中有异,富有个性色彩;又是异中有同,具有共同的社会标准。(3)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在审美活动中,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感受觉器官来与外物建立审美关系。感觉器官本身是具体的,它在审美活动中所接触的对象也是具体可感的。这就使得审美活动具有具象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是心灵在感受美的时候,通过直觉,把情感灌注在审美的过程中,从而沉浸和陶醉在具体对象之中。因此,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从外在感官到内在心灵,都表现出具象性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审美欣赏只是完全具象的,与任何抽象无关。具象性与抽象性,本来是人类心理结构中一对既矛盾而又统一的范畴。具象与抽象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在审美欣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性不仅与具象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就象是钱钟书所说的“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从而加强了具体审美感受的意蕴和美感。(4)自学性与非自觉矛盾的统一。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学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常以不自觉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认为美感欣赏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我们内心结构中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审美一方面超出了个人狭隘的功利打算和利害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性;但另一方面,也正因如此,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使人超出庸俗的个人主义的范围,从而达到把人提高到符合社会前进利益的广义的功利目的。因此,审美活动有着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矛盾统一的特征。

模拟试题五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观点的进步意义表现在

A.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肯定了美和美学范畴的客观性

B.强调了美与生活的联系,促使人们从生活领域去揭示美的本质

C.发展了唯物主义美学,肯定了生活是美的母体

D.体现了人本主义倾向

E.揭示了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基本内容

2.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述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这表现在

A.它体现了理性与感性形式的统一

B.它强调了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

C.它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发现美是人的本质的外在显现

D.它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

E.它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3.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美学观点包括

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美只与主体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有关,而不在于事物的存在

C.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D.美的判断是不涉及利害和概念的纯形式判断

E.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

4.狄德罗把美分为

A.实在美

B.绝对美

C.自然美

D.社会美

E.相对美

5.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有

A.普洛丁

B.休谟

C.费希纳

D.博克

E.谷鲁斯

二、名词解释(5×2=10分)

1. 审美理解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的理解活动,它始终保持对象的感性形象,将感性形象与主体头脑中的审美想象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的过程。审美理解还具有多义性特点。

2.反馈调节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信号重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实现。在审美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都要注意用反馈调节方式对自己的审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3.审美态度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指审美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4.审美距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事实上的心理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5.格式塔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指主体通过视觉思维把握到的有关对象的有机结构的整体。(1)此理论十分强调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整体性和创造性。(2)审美活动中格式塔的形成是主体积极地构成的结果。

三、简答题(5×6=30分)

1.简析意境的构成?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了解意境的构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意境的本质特征。实境和虚境是构成意境的两元,意境是实境与虚境的统一。所谓实境是指直接呈现的蕴涵情景、形神的特定艺术形象。而虚境则是指由特定形象在幻想、联想、想象中生成的形象。实境触生虚境,虚境又映照实境,往复相生,婉转相关,产生流动之美、理想之美、形成无穷意趣,造就“通体皆灵”的意境。

2.试述审美接受的意义?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首先,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的最后完成。其次,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再次,艺术是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是徘徊于现实与非现实,此岸与彼岸的桥梁。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人力图超越现实,超越此岸的永远不懈的追求。

3.艺术的审美接受需要那些条件?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接受对象。接受主体。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的适应性相关。

4.艺术审美接受过程中的“直观观照”阶段与“心意领会”阶段有何区别?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心意领会与直观观照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直观观照主要是接受者对审美客体外观形式的直接性感知。而心意领悟则是接受者对对象意蕴的直觉性领悟,是对审美意象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更突出理性的因素。第二,直观观照是以客体对象为主,心理活动是被引发的,是情与物的初步相合。而心意领悟表现出更大的主体性,特别表现在以想象或意向性方式去

填补对象留下的“空白”和“不确定”之处。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往往借助自己的审美经验,乃至全部生活经验去完成这一再创造。

5.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论述题(2×25=50分)

1.如何理解悲剧性的效果?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悲剧由痛感到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关照,可以彻悟人生。

(2)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3)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主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2.论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虚拟性。意象可以“任意”地编造和虚构,有时可以违背现实的常情常理。意象的这种非现实性就是虚拟性。比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实存的,而经过了主体创造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2)感性。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到意象的存在,这就是意象的感性特征。如:八大山人的名画《猫》,接受者目所视见的,便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猫,仅凭自己的直接,不需理性分析,便可直接感知“猫”这一意象的存在。(3)想象性。审美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意向和想象将“意”与“象”融合一体而构成的,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的内在原因。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正是借助想象,将多种人生感慨熔铸在一起了。(4)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情感与“意”有密切联系,是艺术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美学00037_历年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旅游美学》期末论述题与问答题

一、简答题 对美的理解主要有哪些观点? 试述旅游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对于园中的古松,木材商人、植物学家和画家会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说旅游与审美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如何理解南京中山陵的整体美? 为什么说美在于自己亲身的体验? 如何理解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审美需求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形成旅游审美动机需要哪些条件? 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理解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如何理解风景,它有哪些审美特征? 如何理解山水文化? 以泰山为例,简述山水景观的审美。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近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试述园林景观审美。 简述古希腊建筑三种主要柱式和特点。 简述中国民居的审美特征? 如何认识历史建筑的废墟美? 简述雕塑的概念与分类。 维纳斯女神石雕像美在哪里? 为什么说霍去病墓前的石刻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高潮? 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和理解饮食审美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引伸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饮食方式有什么不同? 简述导游的美学要求。 如何体现语言表达艺术? 导游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简述旅游商品的审美要求。 二、论述题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以人类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实践活动对象化并感性显现的结果”? 试述旅游美学的学习范围和内容。 试述当代旅游审美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旅游审美应该做到哪些基本要求? 旅游文学特别是游记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审美经验? 结合自己旅游实践,试述旅游美感层次。 中西风景的审美有什么不同?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古典园林具有哪些审美特点? 如何理解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试述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观念与表现形式。 试述雕塑的审美特征。 试述中国古代墓葬俑像雕塑作品及其审美特点。 试述文化与饮食的关系。 试述饮食审美。 如何对旅游工作者进行美学教育。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 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2021年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春美学专题模拟试题答案

《美学专项》期末模仿试题答案 春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欣赏和判断 2、生命形式 3、家庭美育 4、审美感知能力 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 6、缘情说 7、化丑为美 8、美分有说 二、单项选取题(每题3分,共24分) 1、D 2、A 3、D 4、A 5、A 6、C 7、D 8、B 三、阐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审美活动意义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美创造活动在实质上是一种生产,美欣赏即审美实质是一种消费,两者存在着互为前提互动互就互成关系:没有生产自然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不会有生产。

(1)美作为一种展示过程,只有在接受者详细接受实践中才干体现出来。审美活动使潜在美得以显现,使也许美变成现实美,使意念形态抽象美变成形象状态形象美,使自在美变成体验美。接受者和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艺术作品。 (2)审美活动为美创造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在艺术熏陶中实现了对接受者精神素质影响和改造,并潜移默化塑造出了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对人精神活动具备“扶正祛邪,舒筋活血”作用。 (3)审美活动也影响美创造:群体审美消费取向是导向,规定着接受者审美需要,进而规定着创造者审美取向。接受者是艺术最后裁判。 (4)卢卡契把审美人道主义特性或人道主义功能作为审美活动重要意义纬度和价值取向:艺术形式把人提高到人高度;审美与艺术具备“反拜物化使命”;审美可以使人由整体人转变成人整体。 2、试阐述康德美感特性观。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按照形式逻辑“质一量一关系一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她揭示了审美心理特性一系列矛盾或二律背反现象,对美感特殊规律作了哲学概括。(1)美感“质”特性。她以为,审美不涉及欲望、功利和伦理善,但又与欲望和道德感有关,产生类似快感,也就是无利害而生高兴。(2)美感“量”特性。美感不是在概念中进行结识活动,“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高兴”,审美判断是主观,但是又是普遍有效,也就是无概念而有普遍性。(3)美感“关系”特性。审美是没有明确目,但又符合目性,也就是无目合目性。(4)美感“模态”特性。审美活动虽然不依赖概念,但是,审美判断却具备普遍有效性和必然性,也就是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康德美感特性观对的揭示了审美心理中存在主观直觉和客观现实矛盾二重性。但是,她没能把审美心理矛盾特殊性和社会劳动实践历史联系起来,因而无法解释这一矛盾产生主线因素。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doc 12页)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doc 12页)

课程作业一 选择题(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1、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A、旅游审美对象 B 、旅游资源程序C、旅游审美心理D、旅游审美关系 2、以下属于自然美的是() A 、泰山之雄B、华山之险C、峨眉之秀D、青城之幽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4、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 A 、雄B、奇C、险D、秀 5、秀美给人的审美享受是() A、甜美安逸 B 、幸福愉快C、高大稳健D、千钧一发 6、黄山“四奇”是指() A、土、柏 B 、石、松C、云、泉D、云、雾 7、“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形式。

A 、体势劲媚B、自由奔放C、沉着苍劲 D 、刚健有力 18、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 A 、线条美 B 、结、布局体美C、意境美D、形、神美 19、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内的“四绝”是指() A 、雕像、壁画 B 、松、柏C、书法、建筑D、经书 20、我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集中表现在() A、独特的民族结构形式 B、完整统一、和谐及园林式的组群布局; C、质美 D、木结构 21、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 A 、景德镇瓷器B、风筝C、泥塑D、剪纸 22、旅游审美需求的特点是() A 、具有对象性 B 、具有动力性C、保持平衡性D、具有递进性 23、旅游审美动机的类型有() A 、自然审美型B、艺术审美型C、社会审美型D、饮食审美型 24、艺术化的导游手法是() A、虚实相间 B 、进入角色C、制造悬念D、点面结合 25、导游过程的艺术化表现为() A、一张一弛 B 、有缓有急C、快慢相宜D、音调和谐、适时停顿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A.“美是理式” B.“美是和谐” C.“美在关系” D.“美是生活” 2.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的一个分支。 A.哲学 B.语言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3.()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式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 A.普列汉诺夫 B.黑格尔 C.鲍姆加登 D.康德 4.美感的()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会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愉快和喜悦。 A.客观性 B.直觉性 C.差异性 D.愉悦性

5.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发表论文《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首次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A.立普斯 B.黑格尔 C.布洛 D.弗洛伊德 6.()是指抽象形式取得与内容分离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过程。 A.形式化 B.独立化 C.普遍化 D.抽象化 7.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主要包括:()。 A.色彩、形状、光影、声音 B.色彩、线条、光影、声音 C.色彩、形状、尺度、声音 D.色彩、形状、光影、韵律 8.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 A.1:1.518 B.1:1.528 C.1:1.618 D.1:1.628 9.英国美学家()在其代表性理论著作《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A.苏珊?朗格

B.克莱夫?贝尔 C.弗洛伊德 D.卡西尔 10.宏观地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类,可以()地按不同的标准把艺术分为若干类别。 A.共时 B.历时 C.同时 D.实时 11.“期待视野”是()当代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2.建筑是()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A.“空间创造” B.“空间表现” C.“空间存在” D.“空间再现” 13.创作出《亚威农的少女》的画家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康斯泰勃尔 D.克拉姆斯柯依

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D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C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C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D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A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C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B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C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D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D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B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D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美学专题

课程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自身也能有所裨益。因此,期末论文的写作也希望能够贴近大家的生活实际,为大家抒发情感、表达想法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期末论文的选题,请大家从以下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选题一:以某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界、诗歌、小说、雕塑、绘画、音乐、建筑、影视、舞台艺术等)为中心,与相关的美学知识相结合,写出自己亲历的一次审美体验。要涉及审美注意——体验——品味——领悟——净化的几大过程,具有理论深度,文题自拟。2000字以上。 选题二:在课程所讲授的美学理论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论述。要求严格符合学术规范,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3000字以上。 二.具体要求 选题一:更侧重大家对自己审美经验的回忆与思考,因此在文章语言方面不要求学术化,鼓励用最贴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审美过程,可以进行文学化润饰,对学术规范不做要求。 选题二:是严肃的学术论文写作,适合对美学理论有自己思考的同学,在写作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独立写作。可以参考其他资料,但严禁抄袭、剽窃,一旦发现以作弊处理。 2.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要言之有物,尽量用平实贴切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表达准确的前 提下可以适当润饰文采。 3.论述有理有据,要有一定论证过程,能自圆其说。 4.引用的数据、观点,要注明出处,如某个杂志的某篇文章,作者及年月日等,或某部著作、作者、 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网络资料因权威性不足,尽量少引用,若引也需注明地址。 (以上4条要求适用于选题二。) 三.写作指导 选题一:这一选题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理论参考,审美注意——体验——品味——领悟——净化的过程,大家可以去参考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并仔细领悟。在具体写作中,不要求形式化地将各个阶段展示出来,而要将其内在精神把握住,尽量浑然一体地描述出你自己由注意到审美对象,再到体验其中的美,然后可以脱离审美对象进行品味回味,进而有所感悟和升华的过程。第二点,就是这一选题的写作风格。这一选题的主要要求是真诚。大家的体验要真实,要选取自己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审美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因为审美经验表述的特殊性,我们允许大家使用文学化的语言,但切记不要太过主观,可以使用比喻类比模拟等等的手法,但不要只是感叹,重点是描述和记叙。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答案.docx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风景美的形态可概括为两大类:口然类、人丄美。 2、风景美屈于形式类的范畴,是引起旅游的匸要因素。自然风景中美的形式主要有:形象芙、色彩矣、动态美、朦胧美等。 3、黑格尔说:“美是_形彖的显现。” 4、风景形彖美的特征I?分丰富,主要表现为:JL、卫_、』_、乩、血。 5、雄伟是一种壮美、壮观、崇髙的现象。 6、雄伟、壮观的自然风景形象所引起的审美感受的特征是:赞叹、底惊、 崇敬、愉悦- 7、秀美的主要特征是一柔和、秀丽、优美。 8、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会给旅游者带來欢乐、幸祸与赏心悦I丨 的美感。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來江水绿如蓝”所赞美的是自然风景的色彩美。 10、观赏风景的方法工要有动态观赏、静态观赏两种。 11、中国园林Z美是一人自然Z芙的概括和我国锦绣山河的浓缩。 12、中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 _。 13、中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是时期是一唐代,高峰时期是一明代。 14、中国园林可分为两类:</皇豪园林、私家园林;? 15、皇家园林的特点是_规模宏大、豪华富贵、显示威严的皇权的至高无上。 16、清代皇家园林岡明园的建成标,忐着我国古典园林艺术C经发展到了?个新的 高峰。 17、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_ 苏州、无锡、南京、扬州等地。 18、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小中见人________________ 。 19、假山创始于奉汉,兴盛于丙宋,帮于明涓。| | 20、计成在《园冶》-书中指出,假山叠石的最高艺术境界是:“存真为假 、 作假为真「 21、假山叠石的主要审美功能是_____________ 、増添园林野趣的|'|然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2、假山替石的美学指导思想是:瘦、做假为真、透、漏、皱 、 71 。 23、古人把园林中的水比作园林的_____________ 。 24、 ______ fl _____ 、_、阁、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_______ 、厅廊、 蝇国园林的主要建筑,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 25、桥在园林中的美学功能主要是_________ 、点缀风呆___________ 、_ig 加园林的怙:趣和总境羌___________________ 。 26、亭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是左右游人,奴役风月,即可以起到 、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说明: 1、资料整理于15年5月底; 2、含网上我要考试的多项选择和四次作业练习多项选择的全部习题及答案; 3、保证学员考试成绩为满分; 4、为方便学员快速完成考试,试题已经排序。 1.按照审美的方式可将美分为()。 A. 喜剧与悲剧 B. 荒诞与丑 2.按照文化不同质的层级划分,可以把人类的文化分为()。 全选 3.按照自然\社会\文化的整体分类,美可以分为()。 全选 5.从艺术的物质存在方式和审美的物化形态,将艺术划分为()。 全选 7.从中国书法可推论出中国文化中美的一些特点()。 全选 8.从主体感官出发,可将艺术划分为()。 去掉“A. 使用艺术” 9.当代城市之美主要表现在()。 去掉“A. 地铁” 11.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是()。 A. 对比 B. 协调 12.法国狄德罗依据美在关系说,把美分为()。 去掉“C. 生活美” 14.各种基本要素在整体上的排列组合法则被称为多样统一,或者被称为()。 C. 寓变化与整齐 D. 和谐繁多的统一 15.古典美学的三面是以三套逻辑来运作的,即()。 去掉“C. 矛盾—统一模式” 16.故宫的三个大殿是()。 去掉“C. 乾坤殿” 17.怪是对正常尺度的一种变形,包括()。 去掉“A. 都是人的变化” 18.贺拉斯认为文艺的三个特性是()。 去掉“A. 虚构性” 19.滑稽可以分为三类,包括()。 全选 20.荒诞的主要特征是()。 去掉“B. 主体终将战胜客体” 21.建筑艺术具有如下一些审美特征:()。 去掉“B. 雕塑性” 22.恐怖形象的构成和类型很多,下列属于恐怖形象类型的是()。 全选 24.美的特性包括()。 全选 1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

旅游美学

27128旅游美学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美学与旅游美学 一、考核内容 1、美学的概述 2、旅游美学的研究范畴 3、旅游美学的思想溯源 二、考核要求 1、美学的概述 识记:(1)美的特征 (2)自然美的特征 (3)美感 (4)美感的特征 (5)审美标准 (6)审美差异性和共同性 领会:(1)美的本质 (2)美的形态 了解:(1)美的欣赏 2、旅游美学的研究范畴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现代旅游审美的基本特征 领会:(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旅游美学思想的溯源 识记:(1)审美移情说的要点 (2)内幕仿说和移情说的异同 领会:(1)审美距离说 了解:(1)内幕仿说 第二章旅游美学的历史积淀 一、考核内容 1、审美意识雏形时期 2、比德的审美观 3、畅神的审美观 4、旅游审美的优化积淀 5、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时期 二、考核要求 1、审美意识雏形时期 领会:(1)原始巫术对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中介作用 了解:(1)山川崇拜 (2)对自然的喜爱

2、比德的审美观 识记:(1)比德审美观的概念 领会:(1)“比德”的审美价值 了解:(1)比德审美观的产生 3、畅神的审美观 识记:(1)畅神说的概念 领会:(1)畅神审美观的形成 (2)玄游、仙游、释游 了解:(1)畅神审美观的形成 4、旅游审美的优化积淀 领会:(1)科学考察旅游 了解:(1)文人漫游 5、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时期 领会:(1)和谐美 了解:(1)活力美 第三章旅游审美对象欣赏的方法原理 一、考核内容 1、欣赏空间的构成 2、动观与静观 3、欣赏路线的构成 二、考核要求 1、欣赏空间的构成 识记:(1)心理距离 领会:(1)观赏的位置 (2)观赏的时间 了解:(1)观赏的空间距离 2、动观与静观 识记:(1)动态观赏的定义 (2)静态观赏的定义 领会:(1)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的关系 4、欣赏线路的构成 领会:(1)园林景观欣赏线路 (2)自然景观欣赏线路 了解:(1)直线景观欣赏线路 第四章自然景观的审美 一、考核内容 1、自然景观的构成 2、自然景观的欣赏 3、中西自然景观美学比较 二、考核要求 1、自然景观的构成 识记:(1)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

(完整版)美学专题模拟试题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德国人_____于1750年所写的_____。 2.精神分析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_____提出来的,他的弟子荣格提出了_____学说。 3.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_____的原则。 4.历史上第一部美育专著《审美教育书简》作者是_____,出版于_____年。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中国南朝的文艺理论家_____。 6.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前的括号中,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 ______在解释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时说:“美是善的象征。 A.杜夫海纳B.苏珊?朗格 C.维特根斯坦D.姚斯 3.美学理论的关键是______ A.美的本质 B.美感 C.审美 D.美育 4.唐代诗歌的繁盛,推动了中国古典美学最基本范畴_____ A.“神思”的诞生 B.“气韵生动”的诞生 C.“道”的诞生 D.“意境”的诞生 5.审美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系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美感 2.审美对象 3. 人化自然 4. 审美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直觉规律的主要表现 2. 简述审美理解及其三个层次。 3、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审美过程。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旅游美学复习题

(0336)《旅游美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旅游审美活动中,主导性的审美关系是指旅游者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审美关系。 2、风景形式美最主要的特征是形象美。 3“入芝兰室,久不闻其香”是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心理距离太近。 4、被称为中国园林眼睛的是园林中的假山。 5、园林布局强调宾主分明,既突出主景,又有配景的烘托与呼应,反映了中国园林受中国建筑艺术形式的影响很大。 6、被称为中国文人画之祖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7、在绘画中,出现以松、竹、梅喻“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四君子”等以物喻德手法始于宋代。 8、中国画中最长于表现情趣的是写意画。 9、中国文字书写自觉追求艺术之美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10、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汉朝开始的。 11、崇尚阴柔之美是明清书法的艺术风格。 12、“横扫千军”是颜真卿书法作品中体现出的境界。 13、我国的桥梁建筑体现出一种雄浑、磅礴之美。 14、中国古建筑在布局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外观特征是拥有飞檐斗拱。 15、浮雕与圆雕最大的不同点是只有一个观赏面。 16、摆在古代帝王将相墓前的石兽等雕塑,最能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象征性审美特征。 17、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它的纪念性上。 18、提高美学修养最有效的途径是从事艺术鉴赏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 19、境外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西方游客在中国的旅游审美爱好就是喜爱探寻中国的历史之美。 20、门童和舞厅、游艺室等娱乐场所的服务员选用新颖鲜丽的服饰符合饭店员工服饰美的和谐原则。 21、颜书同柳书相比,颜书是秀中见雄,柳书是雄中见秀。 22、依据东方人的身材形体与民族审美习惯,我们倡导“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美学风范,符合饭店员工服饰美的和谐原则。 23、微笑因其复杂性,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最值得推崇的微笑是舒心的微笑。 24、西藏拉萨饭店成功运用了建筑符号,使用了藏式的柱头、柱身、小亭、窗楣等建筑形式语言,是饭店建筑与室外环境协调配合中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原则的充分体现。 25、在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小城市建造饭店,在选址和造型上首要遵循的原则是保护环境视觉形象。 26、决定饭店建筑室内环境艺术品格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有无整体美。 27、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空间形象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如高空间表示的是豪华、气派。 28、川菜中的“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的造型属于任意式。 29、中国饮食的名称讲究形神意的统一。中国菜名常常通过比附、夸张、谐音、寓意、人物掌故等手法而得来。“龙虎斗”、“龙凤汤”、“狮子头”就是采用比附联想手法得名的。 30、经济属性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属性。审美属性才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31、风景美就是指的自然美。 32、自然美也有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