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8: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8: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8: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8: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训练15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基础达标]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最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广东、福建

C.山东、河南D.湖南、湖北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4.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1984年3月,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松绑”。这反映了企业要求()

A.扩大经营自主权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8.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能力提升]

9.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11.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12.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当时带头签订合同书、今日安徽小岗村

人称“包大胆”的小岗

生产队3名队干部

材料二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通过材料一说明这一改革的主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搞市场经济会不会“改姓”?请谈谈你的观点。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现在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第一次被确定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答案』精析

1.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试行的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3.D[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这说明农村经济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4.C[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

5.A[依据材料:1984年3月,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松绑”。可知企业经理权力很小,希望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故A项正确。]

6.D[依据时间即可排除A、B、C三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1984年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得到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并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故选D项。]

7.C[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A[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使农民个体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村集体所有,所以B、C、D三项均错误。] 9.C[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是为了使农民掌握生产和分配自主权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动农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10.D[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1992~2012年”“江苏省GDP增长”说明与经济政策调整有关,1992年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11.A[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C[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的演变轨迹,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的过程,是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13.(1)主要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2)变化: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区别:资源配置方式不同。

(3)资本主义社会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史实及对其认识。通过对图片及材料的分析和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14.(1)材料一提出对内实行改革;材料二提出对外实行开放的决策。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历史性转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第(1)问,材料一、二分别提出了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决策;第(2)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第(3)问,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