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2013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2013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2013-01-24]

一、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形成规律,在生产中用适宜的必要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给予最适宜(相对最少)的投入数量三个方面进行定量(简称“三适宜定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科学的栽培技术。该技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应用效果好,与机插稻紧密结合,示范应用后均取得很显著的增产、增收的效果。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亩增产8-10%,亩增效100元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全旱式为主体培育适合插秧机的健壮秧苗技术。以稀播匀播、软(硬)盘全旱式育秧技术。比重选种、药剂浸种,合理的落谷量(发芽率≥95%,常规粳稻芽谷150g/盘左右、杂交稻芽谷120g/盘左右),所育秧苗秧龄15-20天,叶龄3-4叶,苗基部茎宽2-2.5mm,根数12-15条,地上百株干重2.5-3.5mg,秧苗盘根要求秧块提起后不散落,秧苗最佳高度为12-15cm,适宜高度为10-20cm。同时要求秧块每平方厘米成苗1.5-2株。

②精确机插密度技术。精细整地,淀清适当沉实后机插。密度上,通过适当缩小株距,增大取秧秧块面积(亩栽不少于25盘),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优质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行距30cm,株距13.0-11.7cm亩栽1.7-1.8万穴,基本苗6万。

③精确施肥技术。在运用斯坦福(Stanford)公式(氮素施用量( kg/667m2)=(目标产量需N量-土壤供氮量)/ 氮肥当季利用率)来确定总施氮量基础上,增施磷、钾、硅以及微肥等,N:P2O5:K2O比例要求达到1:0.5:0.7。从品质调优和产量提高两方面综合考虑,粳稻亩施氮量18-20kg,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3:7,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1.5叶期分两次施用。

④精确灌溉技术。机插秧后,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水深不超过5cm,并适当露田(阴天或晚上露田2-3次)促扎根活棵长粗,而后浅水灌溉,达到够苗70%-80%时脱水搁田,以进行多次轻搁为主,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出穗后灌浅水层,自然落干至表土湿润,手按有印迹,但手不沾土,再灌浅水层,如此往复,最后两次灌水时,土壤水分还可偏低一些。

2.配套技术

①品种选择。选用生长量大,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分蘖性较强,根系发达,抗倒性好,穗型大,熟相好,抗条纹叶枯病、不早衰,增产潜力大的水稻主导新品种。

②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在久保田588型等收割机麦秸秆切碎(<8cm)基础上,上水浸泡3天,以中型拖拉机、灭茬旋耕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农艺技术相配套,可一次完成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达到秸秆翻埋数量大、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水稻机插作业的农艺要求。

③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选用安全高效除草剂于机插后3~4天和无效分蘖期通过两次高效化除技术基本消除杂草危害(提倡利用3天土壤沉实栽前化除和机插后3~4天化除)。对突发与常发病虫害,采用高效安全药剂,准量准时保质施药,特别应高度重视水稻条纹叶

枯病、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综合防治。

适宜区域:全省。

2012年推广基础:1400万亩。

2013年预期目标:推广1500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40%以上,亩增产30公斤,亩增效50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水稻主产县(市、区)

注意事项:移栽秧龄的准确控制。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0514-********;南京农业大学,025-********。

二、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以超级稻品种为基础,配套壮秧培育技术、水分实时实地管理技术、精确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使超级稻高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一项综合技术体系。通过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促进水稻量质同步提升,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增产增效情况:一般亩增产10%以上,增效150元以上,稻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选用通过农业部认定的宁粳3号、南粳44、扬粳4038、宁粳1号、武粳15、淮稻9号、武运粳24、南粳45、连粳7号、淮稻11号等超级粳稻品种及宁粳4号、扬粳4227、镇稻11号等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粳稻品种。

2.配套技术

①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壮苗。根据超级稻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在精量播种的基础上,配合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调控,病虫草防治等措施,达到苗匀、苗壮,秧田在4叶期左右看苗施一次平衡肥,并在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

②宽行稀植,精确定量基本苗。超级稻品种一般植株较高,生长量大。如果密度过高,行距小,会引起群体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发生量大且防治困难。要根据超级稻品种特性,合理确定适宜株行距,定量控制基本苗。

③节水好气灌溉,发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④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植株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及土壤的营养元素供应量,计算所施的肥料类型和数量。同时结合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气候状况进行施肥调节。肥料的施用与灌溉结合,以改善根系生长量和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⑤综合防治,降低病虫草害发生。超级稻品种在高温高湿或多雨不透气环境下容易感染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的危害,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并根据病虫测报资料,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策略,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果。

适宜区域:全省。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全省推广面积1200万亩以上。

2013年预期目标:全省推广面积1250万亩以上,占全省水稻的35%以上。亩均增产50公斤、节本增效100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水稻主产县(市、区)。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025-********。

三、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

技术名称: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

技术概述:在机械收获小麦时,将秸秆全量机械切碎分散于田面,通过机械旋耕与泥土混合还田后,实施水稻机插、抛秧、摆秧等栽培,实现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种植轻型化相结合的稻作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资源再利用、培肥农田、节省劳力、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该技术2011年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亩增产30~40公斤,亩增效80~100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麦秸机械切碎均匀分散。用久保田类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厘米左右收割麦子,同时开动切碎机械,按10厘米左右长度切断麦秸并均匀分散于田面。或用桂林类联合收割机滚动式扎碎麦秸,人工分散于田面。

②浅水旋耕埋草技术。切碎麦秸分散于田面后灌浅水层,均匀撒施基肥后实施麦草带水浅旋耕还田。水层以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保证泥草充分混合,提高田面平整度,旋耕后田面露草量以每平方尺竖立的碎草在10根之内。

③精确水肥管理技术。根据种植方式特点,实施与之相应的水肥管理,促进群体早发、壮蘖,提高群体成穗率,促进大穗、多粒,提高产量。水分管理上,前期要及时露田增氧以排除毒害,中期要及早分次搁田使土壤沉实,防止因土壤不实造成根倒,后期要间隙灌溉保水透气。肥料运筹上,鉴于还草稻田前期吸氮、后期增氮的特点,调整肥料运筹。粳稻要重两头控中间,籼稻要全程平衡施肥。

2.配套技术

①采取抛秧、摆秧、机插等轻简种植方式。旋耕整平后,可采取抛秧、摆秧、机插等多种水稻种植方式移栽水稻,机插秧要特别注意土壤沉实后插秧。

②培育水稻壮秧技术。根据还田后应用的稻作方式,培育适抛、摆、插壮秧或标准秧苗。

③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参照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做好病虫草害防除,抛秧、机插秧移植后3—5天撒施除草剂,保持水层5—7天。

适宜区域:全省各稻区。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全省推广应用面积为1900万亩。

2013年预期目标: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5%以上。亩节本增效80~100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水稻主产县(市、区)。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0514-********;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025-********。

四、水稻塑盘旱育精确抛秧技术

技术名称:水稻塑盘旱育精确抛秧技术

技术概述:在塑料育秧盘内采用旱育旱管方式培育出适合抛(摆)栽的健壮秧苗,大田抛栽后进行科学配套栽培管理的一项稻作技术。该技术具有高产稳产、省工省力等突出优势。尤其是在江苏淮北、沿淮水稻主产区,既能有效解决直播稻、晚播机插秧因播种育秧迟、缩短生育期、栽插季节紧张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

增产增效情况:亩增产5%以上,亩增纯效益8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培育适抛(摆)栽壮秧。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田块作苗床,用壮秧营养剂等苗床专用肥制作营养土。按照秧大田比例1:35~40标准,每亩大田用塑料软盘(434孔)55~60张。根据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确定适宜播种期,常规粳稻大田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杂交中籼稻1公斤左右,浸种后用专用包衣剂包衣均匀播种,盖好营养土、浇(窨)足底墒床土、化除、盖草覆膜,适时揭膜浇肥浇水。一般秧龄20~30天,叶龄4~5叶左右时抛(摆)栽。

②精确抛(摆)栽技术。精细耕整大田,做到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看天、看苗适期抛(摆)栽,提倡定向点抛,抛足基本苗,提高均匀度。常规粳稻亩抛(摆)1.8~2.0

万穴,每穴2~3苗,杂交中籼稻亩抛(摆)1.5~1.7万穴,每穴1~2苗,抛(摆)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活棵分蘖。

③精确运筹肥水。根据抛(摆)秧水稻栽后缓苗期短、活棵早、出叶快、分蘖发生早等特点,采取前氮后移平衡施肥技术,一般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在6:4~5:5为宜。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湿润活棵、浅水分蘖、提早晒田控蘖、孕穗至抽穗间歇灌溉的方法。

2.配套技术

①选择适宜品种。选择抗病性和抗倒性强、中大穗型的水稻品种。

②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适宜区域:全省各稻区。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全省推广应用面积为307万亩。

2013年预期目标:全省推广350万亩,亩增产5%以上,亩增纯效益80元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海安、如皋、泰兴、高邮、宝应、射阳、阜宁、滨海、响水、淮阴、涟水、灌南、东海、泗阳、泗洪、宿城、宿豫、铜山、邳州、新沂、睢宁、沛县等县(市、区)。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025-********。

五、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农机农艺配套,采用机条播或机械均匀撒播,适用化程度大幅提高,实现“一个控制、两个提高”,即控制播种量,提高作业效率和出苗均匀度,解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播种粗放、播量偏大、均匀度不高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与人工撒播相比,有利于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大面积平均每亩增产40公斤左右,每亩增效80元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旱茬机条播技术。由于旱作物腾茬相对较早,土壤适耕性较好,有条件实行机条播,可采用免耕条播机,一次性完成灭茬播种,也可在灭茬整地基础上采用山东引进的2BJK-6型小麦宽幅精播机进行机条播(工作幅宽140cm,每幅6行,行距27cm,每行播种幅宽8cm,工作效率6-10亩/小时)。

②稻茬机条播技术。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收稻至播种有5~7天以上晴天),土质沙土至壤土,墒情适宜,适耕性好,可采用2BG-6A型等免耕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灭茬、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应适当调整行距,改常规每幅6行为5行。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播种深度,墒情适宜时控制在2~3厘米,土壤偏旱时调节为3~5厘米。中速行驶,确保落籽均匀,避免重播或拉大行距,避免田中停机形成堆籽。

③稻茬机械撒播技术。对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免耕机条播作业时易出现堵塞排种管、缺苗断垄的田块,宜采用机械均匀撒播。可对免耕条播机进行简易改进,即:拆除免耕条播机的部分或全部旋切刀,拆除播种开沟(槽)器和排种管,在播种箱下方增加一倾斜的前置式

挡板,种子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播种、浅旋盖籽同步完成。采用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使得机械对腾茬、墒情、土质和秸秆还田的适宜弹性更宽,效率更高,降低能耗,对沙土、壤土、粘土均可适用,即使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能机械播种。

2.配套技术:

①适期适量播种。适期早播采用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以内;适期播种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6万左右。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

②科学运筹施肥。亩产500~600公斤小麦,一般每亩需施纯N 16~18公斤,同时增磷补钾,达到N:P2O5:K2O为1:0.6:0.6左右。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一生总施氮的50~6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部分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一生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促进壮秆大穗。

③落实抗灾应变措施。播后及时进行机械开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适时化除和防病治虫,因苗化调控旺促壮,防冻、防倒、防高温逼熟。

适宜区域:江苏省麦作区。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全省推广面积1000万亩左右,与人工撒播比增产10%左右。 2013年预期目标:该技术的推广受制于水稻能否及时腾茬、土塘适耕性、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因素,通过大力示范推广,力争2013年达到1200万亩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沛县、铜山、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灌云、沭阳、宿城、泗洪、金湖、洪泽、涟水、大丰、射阳、阜宁、东台、高邮、宝应、仪征、海安、通州、如东、兴化、姜堰、泰兴、六合、丹阳、金坛、宜兴、张家港。

注意事项:

1、应根据水稻腾茬早晚、土壤质地、墒情状况、农机具配套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免(少)耕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壮苗越冬,奠定高产基础。

2、利用开沟土壤、有机肥、稻草秸杆等加强覆盖,抓好草害防治,是确保免(少)耕播种技术的关键。

3、长期免耕易导致杂草危害加重,应适度耕翻,一般2~3年浅耕一次。

4、小麦生长后期有早衰趋势,应适当增加拔节孕穗肥用量。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025-********;扬州大学农学院,

0514-********;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025-********;江苏省农科院,025-********。

六、稻草全量高效还田与稻茬麦优化播种壮苗高产技术

技术名称:稻草全量高效还田与稻茬麦优化播种壮苗高产技术

技术概述:稻茬是江苏麦作的主体茬口类型,本技术体系以“水稻收割→同步碎草→碎草匀铺→反转灭茬还田→机械匀播→适时镇压”为关键环节,每个环节均有相应装备支撑。利用“碎草扩散匀铺装置”,碎草摊铺宽度可增加1倍以上,厚度降低50%以上,分布均匀度达85%以上,可明显优化机械还田作业条件,提高还田整地质量;利用“小麦均匀摆播机”(专利号:ZL 2008 2 0160876.2),可较好地解决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稻茬麦机械播种问题;利用“麦田镇压器”(专利号:ZL 2010 2 0677935.0),可确保稻茬麦全苗、壮苗。

增产增效情况:示范表明,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小麦增产3-5%(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当季产量),整地、播种环节降低能耗15-20%,每亩用种量减少2-5公斤,减少用工1.5-2个,合计每亩节本增效90-120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水稻收割、同步碎草与碎草匀铺技术。利用久保田、洋马等类型收割机,在其出草口加装碎草匀铺扩散装置,收割机离地面10厘米左右收割水稻,同时启动切碎和碎草匀铺扩散装置,使水稻秸秆切碎成5-8厘米长并被均匀分散在同等割幅范围内,为后续高效高质旋耕灭茬作业奠定基础。

②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机械匀播技术。利用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小麦均匀摆播机(或带状匀播机)进行作业,将传统的后置式排种改为前置式排种,种子不经开沟器开沟入土,而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再经同步灭茬浅旋盖籽作业,实现均匀播种。该机对腾茬、墒情、土质和秸秆还田的适宜弹性宽,效率高,能耗低,对沙土、壤土、粘土均可适用,即使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能机械播种。作业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要求调节好适宜播种量。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旋耕盖籽深度,墒情适宜时控制在2~3厘米,土壤偏旱时调节为3~5厘米。

③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茬麦全苗、壮苗技术。稻茬麦播种后,根据墒情和土壤类型,适时进行镇压。利用麦田镇压器进行作业,土壤含水率偏高可缓压、轻压,土壤含水率偏低可早压、重压;砂土地区以及粘土地区坷拉大要重压,其它土壤类型根据还草量大小决定镇压强度,草量大可适当重压,草量少可适当轻压。镇压时间一般安排在播后一周内。秋冬季以及早春可根据苗情增加一次镇压,以提高保墒或控旺效果,临近拔节时尽量避免镇压。 2.配套技术:

①反转灭茬、旋耕还田与同步施肥技术。反转灭茬、旋耕还田与同步全耕层施肥作业需采用70马力以上动力机械,根据当地基肥对氮、磷、钾配比要求,调节两种排肥器中尿素与复合肥排肥量,同时启动施肥与旋耕灭茬装置进行作业,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中速行驶,一遍作业即可达到机械播种要求。

②C/N调控与高效施肥技术。亩产500~600公斤小麦,一般每亩需施纯N 16~18公斤,达到N:P2O5:K2O为1::0.6:0.6左右。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一生总施氮的50~6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部分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一生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促进壮秆大穗。

③三沟配套,覆土盖籽。播后及时进行机械开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均匀抛洒沟泥,增加覆盖,减少露籽和防冻保苗。沟宽20厘米以上,沟深25厘米以上,确保涝能排,旱能灌,灌排畅通。

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农药在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说明书和植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保证安全高效。

适宜区域:全省稻茬麦地区。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秋播已在全省30个县(市、区)示范推广,其中15个县(市、区)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

2013年预期目标:扩大到50个县(市、区)示范推广。

重点推广县(市、区):沛县、铜山、邳州、睢宁、新沂、东海、灌云、灌南、赣榆、涟水、淮阴区、洪泽、盱眙、泗洪、泗阳、沭阳、宿城区、宿豫区、响水、滨海、阜宁、盐都、大丰、射阳、东台、海安、如皋、兴化、高邮、宝应、仪征、丹阳、金坛,宜兴、高淳、昆山及常熟等县(市、区)。

注意事项:农机、农艺结合对实施本项目至关重要,依靠农业机械,解决“还得好”的问题,通过关键农艺配套,实现“用得好”的目标。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电话:025-********。

七、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在适期早播、精量半精播种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形成规律和需肥特性,通过精确定量施肥和促控措施应用,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实现淮北麦区亩产600公斤以上、淮南麦区亩产500公斤以上。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增产增效显著,一般增产幅度5%~10%,增效15%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适期早播。淮北半冬性小麦品种10月1~15日、偏春性品种10月10~20日、淮南的苏中为10月25~11月5日、苏南11月上旬,为适期播种范围。

②精量半精量播种。适期范围内早播的采用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6~12万/亩;适期范围内迟播的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18万/亩。根据预定基本苗、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和千粒重等因素,确定播种量,实行精确定量播种。

③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根据高产小麦需肥规律,为满足分蘖盛期和拔节孕穗期两个吸肥高峰对肥料的旺盛需求,亩产500~600公斤小麦,一般每亩需施纯氮 16~18公斤,同时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增磷补钾。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总施氮的50%~6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促壮秆大穗。拔节肥掌握在倒3叶期,即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施用,一般淮南地区在3月上中旬、淮北地区在3月中下旬,施氮量占20%~25%,以复合肥为宜;孕穗肥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施用,施氮量占15%~20%。

2.配套技术:

①机械匀播,提高播种质量。根据茬口、土壤、墒情和秸秆还田量等情况,主动创造适宜的耕作播种条件,大力推广机条播和机械均匀撒播,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确保及时齐苗、匀苗和壮苗。

②配套沟系,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高标准开好麦田一套沟,及时抗旱排涝降渍。重点抓好秋季、春季化除和中后期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控旺促壮,防止倒伏。遇“倒春寒”冻害,要及时增施恢复肥。

适宜区域:土壤肥力较高、可适期早播的高产区域。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全省推广种植900万亩左右。

2013年预期目标:2013年全省推广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丰县、沛县、铜山、邳州、新沂,灌南、东海,东台、大丰、阜宁,淮安、涟水、金湖,泰兴、兴化、靖江,姜堰,如皋、如东、海安等地。

注意事项:1.应根据水稻腾茬早晚、土壤质地、墒情状况、农机具配套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机械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壮苗越冬,奠定高产基础;2.利用开沟土壤、有机肥、稻草秸杆等加强覆盖,抓好草害防治,是确保小麦高产的技术关键。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电话:025-********。

八、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稻麦两熟是我国南方及我省基本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等重大病害的流行,以及小苗(机插、抛秧)的普及推广和偏迟熟水稻品种的应用,稻麦迟播迟熟,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紧张,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该技术核心是在研究稻麦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技术定量化原理基础上,按叶龄进程为主线把稻麦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群体形成规律把群体动态指标定量化,按措施效应规律把栽培技术全程定量化,从而形成了能使稻麦生产全程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定量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

增产增效情况:稻麦周年亩增产5-8%,亩增效150元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苏北、苏中、苏南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以种植方式、品种、接茬、耕整地优化为重点,构建并应用苏北“中粳机插(抛秧)—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少耕机条(匀撒)播种期”、苏中“迟熟中粳与早熟晚粳机插或抛秧—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苏南“晚粳机插与直播—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为主体的稻麦周年高产种植模式。

②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适用稻麦品种。通过品种生产力比较与筛选,苏北水稻重点应用水稻:连粳7号、宁粳4号、徐麦5号等,小麦:淮麦22、徐麦31、济麦22

等品种;苏中水稻:武运粳24、南粳49、镇稻11、扬粳4227等,小麦:扬辐麦4号、宁麦16、扬麦16等;苏南水稻:武运粳23、镇稻13、常农粳5号等,小麦:镇麦168、扬麦

16、宁麦17等。

③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高产高效和及时让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手段,苏北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化控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5cm行距增密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抛(摆)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中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摆(机)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南重点应用水稻标准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直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配套技术

①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通过机械收获时,开动机械切碎与分散装置,做到秸秆切碎(5-8cm),全田均匀分散,并用较大功率拖拉机旋耕埋没秸秆。

②测土配方与精确施肥技术。以土定肥,科学确定N、P、K及微肥合理比例;以产定肥,精确确定肥料用量与前后使用比例。统筹稻麦两季肥料使用。

③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根据稻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适宜区域:全省。

2012年推广基础:1000万亩左右。

2013年预期目标:推广1500万亩左右,水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小麦亩产450公斤以上(苏南400公斤以上),周年亩增产5-8%,亩增效150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稻麦两熟制地区。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等,电话:0514-********。

九、玉米机直播增密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玉米机直播增密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围绕“机播增密,晚播晚收”机械化直播来实施统一品种,适期播种避病,合理配置株行距,增加密度,同时施用种肥且种、肥有效分离,避免种肥相混造成烧苗,实现一播全苗,为增产增效打好基础。

增产增效情况:机直播省工省本,单机作业每天可达20-25亩,节省人工8-10个。亩增产50公斤,亩增效100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播期“春提早,夏推迟”,春玉米播期提前到3月下旬至4月5日,淮北夏玉米播期推迟至6月15-20日,以避开麦后大量飞虱对早出苗玉米的危害而发生粗缩病。

②合理株行距配置。选用可调节株行距的条播机,通过调整株行距,按照高产要求,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一般每亩5000-6000株。若前茬小麦机械收获秸秆全量还田,麦茬过高,宜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80-90厘米,小行30-40厘米。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等行距播种行距60厘米左右。

③带肥机条播。机条播带种肥一次完成。种肥一般亩施用配方肥30-40公斤。肥料行与种子行最少间距10厘米以上,肥料行深度在15厘米以上,种子行播种深度3-5厘米。

④机械晚收,秸秆全量还田。夏玉米9月底10月初机械化收获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2.配套技术:

①重施穗肥。在玉米9-10片展开叶(大喇叭口期)时,每亩追施尿素30-35公斤。

②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苗期化除,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适宜区域:全省收干玉米连片种植区。

2012年推广基础:全省180万亩。

2013年预期目标:全省推广260万亩。

重点推广县(市、区):丰县、盱眙、睢宁、响水、赣榆、邳州、沛县等。

注意事项: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针对不同土壤类型,选用不同的机型;培育熟练的农机手,确保种植质量。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0514-********;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025-********。

十、稻茬油菜免耕摆栽覆草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稻茬油菜免耕摆栽覆草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针对苏南稻茬油菜茬口迟、渍害重、增产慢、效益低、用工多、稻草处理难等问题,以抗湿栽培为主,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开沟作畦、摆栽菜苗、覆盖稻草、清沟压土等一次作业,完成多道工序,能有效克服稻田土壤粘重、烂耕烂栽、僵苗不发等问题,具有实现油菜适期早栽、合理密植、秸秆还田、保温保墒、培育壮苗、抗灾应变等多重功效,系国内油菜栽培首创,拥有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116758)。该技术已示范推广6年,增产增收显著,曾获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增产增效情况:据溧阳市示范推广,与稻板茬移栽油菜相比,平均亩增产20~30kg,亩节省用工2个,并节省化除成本。合计亩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200~300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开沟作畦。水稻收获后,及时移开第一畦稻草,用专用犁铧耕翻作畦或用铁耙锄沟定畦,畦面宽90厘米,畦沟宽30厘米。

②沿垄沟两侧摆放菜苗。将油菜苗紧贴于所翻畦土内侧摆放,并随手用小土块压根压实。每畦栽两行,株距15~18厘米,每亩栽6000~7000株。

③畦面均匀铺填稻草。每栽好一畦或全部栽好后,将稻草逐行均匀铺放在畦面上。

④清沟理墒覆土。栽后及时清沟理墒,并将沟土均匀覆盖在稻草上,沟深20厘米以上。 2.配套技术:

①稀播匀播培育矮壮苗。9月中下旬适期播种,按秧大田1:6比例精整苗床,培肥床土,每亩播种0.5公斤稀播匀播,促控结合,培育矮壮苗。

②肥料高效运筹技术。基苗肥在覆草前(稻草切碎还田的可在水稻临收获前)一次施入畦面上,亩施48%高浓度复合肥25~30公斤、尿素5~10公斤、硼砂0.25~0.5公斤。在蕾苔初期及时追施苔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

③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做好蚜虫、菌核病的防治,在初花期用药防治,坚持两次用药。

适宜区域:环太湖、里下河等地下水位高、土壤持水量高以及秋、冬、春季湿害渍害频发的稻油两熟制地区。

2012年推广基础:全省示范推广近10万亩,单产增15%以上。

2013年预期目标:扩大示范种植,示范推广15万亩,平均亩增产15%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溧阳、金坛、吴江、常熟、宜兴、高淳、江宁、江都、宝应、姜堰、兴化、通州、海安等县。

注意事项:一是摆栽时必须压实压根土,确保根土密接;二是适当缩小株距,或采用双株摆栽,提高移栽密度;三是盖严盖实稻草,减少水分、养分蒸发,抑制杂草发生。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025-********。

十一、油菜机械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油菜机械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该技术通过油菜直播机具的研发、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基本能够做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在越冬期建立合理的高产群体基础。在适宜地区推广油菜机械直播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油菜种植效率,是今后江苏旱茬油菜和部分早稻茬的油菜种植方向,对稳定江苏油菜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技术主要围绕油菜播种机的研发应用,集成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农机领域已通过有关部门成果鉴定,并获得专利和奖励。

增产增效情况:着重解决常规育苗移栽油菜费工、占用苗床等问题,采用该种植方式可以节省4~5个工/亩、育苗直接费用5~10元/亩(扣除新增种子成本)。在相同管理水平下,单产与同期播种育苗移栽油菜无显著差异。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灭茬整地,施足基肥。前茬作物收获后,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再旋耕灭茬还田,确保田块表面无过量残茬。每亩施复合肥30~40公斤、硼砂1公斤作底肥,结合整地均匀施入土中。

②机械精量播种。整地以后及时播种,防止失墒。选择灭茬、开沟作畦、播种、施肥联合直播机或少免耕直播精量油菜播种机等播种,行距25~30厘米,播种深度0.5~2.0厘米,每亩播种量0.2~0.3公斤。如墒情稍差,可采用浸种6个小时播种或播后适当镇压,以便一播全苗。

2.配套技术:

①科学追肥。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看苗追施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追施尿素4~5公斤,薹期追施尿素4~5公斤、钾肥4~5公斤。

②开挖三沟。油菜播种前后,及时开挖三沟,以便灌排。

③及时化除。在越冬前日均温5℃以上时选准药剂化除1次。一般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油菜田,每亩可用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40~60毫升,于杂草2~3叶期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以荠菜、牛繁缕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甘蓝型油菜田,每亩可用30%草除灵悬浮剂50~60毫升于直播油菜6~8叶期、杂草3~5叶期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④化控促壮。在油菜3~5叶期,每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40~6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1次,控上促下、控旺促弱。

⑤病虫害统防统治。主要做好蚜虫、菜青虫、菌核病的防治。在菌核病防治上,坚持两次用药,在初花期用第一次药,间隔7天再用药防治一次。

适宜区域:江苏10月20日前让茬的旱茬和早稻茬口,尤其适用于沿海、沿江旱茬口。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全省推广种植16.3万亩,油菜主产县(市)基本已开展油菜机械直播试验示范工作。

2013年预期目标:2013年全省推广种植20万亩,平均亩节省用工4个、亩节省用工成

本200元,节省苗床4万亩、育苗直接费用100万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南通通州区、海门市、启东市,盐城东台市、大丰市,泰州兴化市、姜堰市,扬州江都区、宝应县,镇江句容市。

注意事项:1. 必须在9月25日~10月20日内适期早播,早播用中晚熟品种、迟播用早熟品种;2.播种时适当镇压,利于吸水萌发出苗。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025-********;扬州大学农学院,

0514-********。

十二、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

技术名称: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创新育苗方式,采取基质(穴盘基质)育苗、水浮育苗等技术手段,着力解决营养钵育苗技术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推动植棉轻简化。

增产增效情况:立足于减轻育苗劳动强度,亩省工6个、节本增收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简化育苗

①基质(穴盘基质)育苗

育苗设施。育苗基质、穴盘,竹弓、农膜、地膜。

建立苗床。选择背风向阳、管理方便、靠近棉田或房前屋后无树阴或建筑物遮挡的地方开挖或建设苗床,也可用钢架大棚做苗床。床底要平,洒施适量甲拌磷防地下害虫,并铺农膜。床宽1.2米,深8-10厘米,长度按所需苗床面积确定。

精细播种。将混合均匀的育苗基质装入穴盘,预装2/3基质,放入苗床备播。按移栽时间倒推播种时间,一般4月初播种,一穴一粒,播种后用基质(湿度60%左右)覆盖压实,盖至与苗盘表面平齐。播前浇足底墒水,以育苗基质湿透、穴盘底部渗水为宜。

苗床管理。根据棉苗生育进程调控温度,出苗至子叶平展期,保持温度在25℃左右,齐苗后及时小通风,出真叶后,上午揭膜通风、下午覆盖,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可日夜揭膜炼苗。掌握“干长根”原则,苗床以控水为主,根据基质墒情、苗情及时补充水分。

起苗移栽。选阴天或晴天下午,取苗移栽。起苗时用手握住棉苗茎基部,轻轻向上将棉苗连基质一起拔出,用微型打塘器定密打洞移栽。移栽苗龄以两叶一心至四叶一心为宜。

②水浮育苗

育苗准备。备足专用育苗盘、育苗基质和育苗专用肥。播种前准备好育苗池,规格为:宽度1.1~1.2米,池深15厘米,池底和四周铲平,长度按照每亩大田12张育苗盘确定。播种前按该技术专用肥说明书要求配置营养液。

播种要求。一般掌握在移栽前30~40天播种。育苗基质浇足水,以“手抓成团,挤压滴水”为宜。先将育苗盘装入2/3基质,放入棉种,一穴一粒,播齐后再用基质填满刮平。

苗床管理。将育苗盘整齐摆放在育苗池内,抓好苗床温湿度调控,培育壮苗。育苗期间要注意育苗池营养液深度,发现缺水,及时加水补液。一般两叶一心移栽比较适宜。

起苗移栽。移栽时连同育苗盘将棉苗运到田间,轻拿轻放,将棉苗带基质放入移栽穴(沟)内。

(2)移栽要求

强化带基质、带水、带膜“三带”移栽。覆盖地膜,抓适墒将棉苗带基质一同移栽,及时浇足“活棵水”。

(3)大田管理

①适度增密,保证群体数量。一般中高等肥力水平田块密度不低于1600株/亩,低肥力水平田块1800株/亩。

②增加苗期氮肥施用量。苗期氮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比重宜提高到30%左右。

③适时晚打顶。充分发挥采用轻简育苗技术棉苗后劲较足优势,适当推迟打顶,增加结铃,提高产量。

④其它管理技术可参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管理技术执行。

适宜区域:全省各产棉区,运用田块应有相应灌溉条件。

2012年推广基础:运用面积约占全省棉花总面积3.7%。

2013年预期目标:2013年预期目标:力争实现运用面积占比提升至5%。

重点推广县(市、区):射阳、亭湖、东台、大丰、兴化、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县(市、区)。

注意事项:该技术应用要求具有大棚和必要的辅助育苗设施,移栽后要及时浇足活棵水,提倡覆膜移栽,无灌溉条件田块不宜应用该技术。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电话:025-********。

十三、特粮特经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技术名称:特粮特经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技术概述:特粮特经作物立体种植由来已久,种植模式也多种多样,随着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日益发展,优化种植模式提高效益成为必然。该项技术2008年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增加效益100-1000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选用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高产特粮特经(玉米、蚕豌豆、毛豆、花生、马铃薯)新品种。

②推广“青蚕豆/青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马铃薯/青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冬菜-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大棚西瓜/糯玉米-出口蔬菜”等高效种植模式。

2.配套技术:

①无公害生产技术。按照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要求选择地点、肥料及农药品种并按无公害要求使用。

②大棚和中小棚设施栽培。

③地膜覆盖栽培。

④病虫草害无害化防除。

适宜区域:全省。

2012年推广基础:100万亩。

2013年预期目标:120万亩,亩效益4000元以上。

重点推广县:东台、大丰、启东、海门、如皋、泗洪、泗阳、泰兴、浦口、赣榆、东海、贾汪、新沂、盱眙、高邮等县(市、区)。

注意事项:密切关注市场,力争效益最大化。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电话:025-********。

十四、蚕桑省力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技术名称:蚕桑省力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本技术集成了蚕种自动化催青、小蚕共育、饲料化饲育、大蚕斜面条桑育、漏空透气育、平台(活动)育、蚕桑品种科学组合、综合防病、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可大幅度减轻养蚕的劳动强度,降低减蚕率和蚕病发生率,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技术先进,简便实用,深受蚕农喜欢。

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养蚕技术比提高工效2-3倍,推动规模化养蚕发展,张种单产提

高20%以上,而且茧质明显提高,可使全省生产的蚕茧大部分可缫5A级以上的生丝,综合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蚕种自动化催青和省力高效规模化小蚕共育技术。主要应用自动化温湿度控制、电气化加温补湿、机械调桑、人工饲料育、少回育等技术措施,实现蚕种催青的自动化、规模化和小共育的规模化。

②省力高效规模化大蚕饲育技术。主要运用四龄漏空蚕座饲养、五龄斜面条桑育、多层蚕台条桑育、方格蔟自动上蔟、采茧等省力高效大蚕饲养技术,结合条桑收获采伐机械运用,实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选用蚕桑优良品种组合。(蚕品种重点选用菁松×皓月、苏菊×明虎、春蕾×锡方、75新×7532等高品位多丝量强健性品种以及特色品种组合;桑树品种重点选用育71-1、湖桑32号、强桑1号等优质、高产、稳产品种)

④蚕室和蚕座高效安全消毒防病技术、蚕病、桑病虫远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安全饲养设施化技术等。推广应用蚕用新型消毒药品用于蚕室和蚕座的消毒防病,推广应用桑园专用农药采用统一测报防治,安全饲养设施化技术,同时加强桑园耕翻、桑树修剪、病枯枝清理等农业措施的应用。

2.配套技术

①桑园套种、套养殖等复合经营技术。

②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技术。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蚕蛹生产蚕蛹虫草,果叶两用桑的开发利用,桑叶生产桑叶茶,桑叶加工畜禽饲料,蚕沙沼气化等。

适宜区域:全省各蚕桑生产区。

2012年推广基础:海安、如皋、如东、东台、射阳、滨海、睢宁、丹阳等地已进行试验示范5万张蚕种左右。

2013年预期目标:推广面积20万亩以上,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30%。

重点推广县(市、区):海安、如皋、如东、通州、东台、射阳、大丰、亭湖、睢宁、铜山、赣榆、宿豫、宿城、泗阳、泗洪、淮阴、泰兴、兴化、江都、丹阳、金坛、溧阳、吴江等县(市、区)。

注意事项:蚕桑产业是一个生产环节多、技术复杂的体系。省力规模化小蚕共育技术、省力高效大蚕饲养技术、精品化、多元化蚕桑生产技术模式,三者贯穿了蚕桑主要生产过程。其单项技术可以推广应用,但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针对性地综合集成应用。建议先行布点示范的基础上,再大面积推广。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蚕种管理所,0510-********;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研所),0511-********;苏州大学农业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院,0512-********。

十五、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技术名称: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技术概述:水稻小麦分别是我省第一、第二大作物。合理施肥与否关系到我省粮食安全和农业环境保护问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引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专用肥,指导农民按方施肥,解决稻麦生产中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和肥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先进成熟,农业部专门制定了技术规范,并作为科技入户第一大推广技术加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已写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列入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重点内容和省农委为农民办实事之一。《江苏省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成果已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鉴定(苏农科鉴 [2011]第1 号)。2011年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与习惯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亩增产5-6%,亩节本增收30元以上。

技术要点: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围绕“测、配、产、供、施”五大环节,重点做好采样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肥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1.核心技术:

①根据测土试验结果,采用地力差减法,应用斯坦福公式推荐氮肥用量。

②根据3414试验结果,用相对产量法确定土壤磷钾丰缺指标。

③采用特尔菲法推荐磷钾肥用量。

④运用累积曲线法与专家会商相结合设计县域稻麦主推配方。

⑤利用触摸屏、掌上电脑、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进行信息发布与查询。

2.配套技术:

实行精确定量栽培,做到良种良法,科学水浆管理,以水调肥,以水带肥。推行“五个一”技术服务模式,即:县有一个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乡有一幅施肥分区图、村有一张施肥推荐表、户有一份施肥建议卡、经销网点一次性供齐配方肥,做到测土到田、配肥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基层供肥网点购置“智能化配肥供肥设备”,开展个性化配肥供肥服务。

适宜区域:全省稻麦主要生产县(市、区)

2012年推广基础:已在全省主要农业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2013年预期目标:全省稻麦推广应用面积6000万亩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稻麦主要生产县(市、区)

注意事项:在有机肥资源充足的地区及秸秆还田过程中,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施用化肥数量应根据同效当量扣除有机肥的施用量,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电话:025-********。

十六、水稻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

技术名称:水稻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是我省水稻上的两种主要病毒病,一旦流行危害损失惨重。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以下成果:一是首次利用检测试剂盒测定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带毒率,建立了水稻病毒病中长期预测预报体系,并用于定性定量测报;二是利用抗性鉴定方法和标准筛选出一批抗病品种,为品种审定和良种推广提供了依据;三是组装集成了以抗耐病品种应用、播栽期推迟、防虫网覆盖、耕翻和科学用药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四是制订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预测预报技术规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1609-2008)和“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999-2006),使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邻近省市同类地区都得到了推广。该技术运用“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栽期“避虫控病”和覆盖防虫网阻断传毒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水稻两种病毒病危害。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综防技术体系,2007年度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度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减少用药3000万亩次左右,防效提高30个百分点,年挽回水稻产量损失100多万吨,年新增产值超过亿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水稻病毒病测报技术。推广水稻条纹病毒、黑条矮缩病毒免疫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灰飞虱带毒率测定,建立水稻病毒病测报技术体系。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带

毒率快速测定方法已在基层县级植保部门广泛推广应用,同时规范了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方法、以及发生期、发生量、发生程度预测方法、调查数据汇总传输与资料表册等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项目与内容,由过去的经验预报提升到定量预报,显著提高了防治的针对性。

②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标准,筛选出一批抗性品种和品系,并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抗性评比试验和示范展示,组织观摩考察,为品种布局、抗条育种、品种审定、良种补贴等提供依据。降低病害的危害损失,减少农药的使用。

③调整优化农药品种。推广毒死蜱、吡蚜酮、烯啶虫胺、异丙威等药剂喷雾防治,敌敌畏撒毒土熏蒸,并长短效相结合,总体防效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体现为田间病株率下降。

④科学防治传毒介体灰飞虱。在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病品种,推广机插、小苗抛栽,推广无纺布或防虫网全程覆盖秧苗阻断灰飞虱传毒的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药剂防治策略,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方法,重点抓好秧苗期灰飞虱成虫及本田二、三代灰飞虱若虫盛期等关键时期,根据品种抗性程度、防治指标,科学开展防治。

2.配套技术

①推广栽培避病措施。推广旱育秧、机插秧、小苗抛栽等省工、节本、控害的轻型栽培技术,减少常规水(旱)育秧,科学调整播栽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和早栽大田高峰期,减少一代灰飞虱传毒机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②推广应用防虫网覆盖秧苗,阻断传毒危害。实施防虫网、无纺布笼罩秧苗,秧(大)田周围设置防虫拦板,阻止灰飞虱迁入,保护秧苗免受传毒危害。在苏南、沿江等重发区,推广30目以上无色防虫网或无纺布于秧苗苗床揭膜前覆盖直至移栽,支撑棚架顶端距秧苗保持50厘米左右的高度,保证秧苗素质,控制条纹叶枯病第一显症高峰效果达90%以上。防除水稻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水稻条纹及黑条矮缩病毒过渡寄主,截断寄主食物链。既控制秧田危害确保农民有秧栽,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③推广抗(耐)品种。

适宜区域:全省各稻区。

2012年推广基础:推广28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超过亿元。

2013年预期目标:示范推广全覆盖,减少用药3000万亩次,年挽回水稻产量损失100万吨以上,新增产值超亿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各稻区。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等,电话:025-********。

十七、设施蔬菜构型优化与集约高效生产技术

技术名称:设施蔬菜构型优化与集约高效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该项技术以不同地域气候特点为依据,优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室、防虫网室等蔬菜设施构型,确立适合江苏省不同地区蔬菜保护地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框架。集成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抗逆调控栽培和新型栽培模式等技术为主的设施蔬菜逆境调控关键技术,提高设施蔬菜对亚适宜环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推广应用两网一灌设施设备,应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设施蔬菜生产过程的水、肥环节加以科学有效耦合,按照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生长季节的水、肥需求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设施内部的空气湿度和设施土壤的盐分积累,达到设施蔬菜的高产优质栽培;同时,在我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防控连作障碍技术,利用现有设施蔬菜基地水利设施比较完备的特点,实施水生蔬菜与常规旱生蔬菜的生态轮作栽培新模式,较好地治理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形成江苏省设施蔬菜集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促进我省设施蔬菜健康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设施蔬菜亩产提高8%以上,亩效益提高4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优化设施棚室构型。塑料大棚重点推广跨度6米、顶高2.3-2.5米和跨度8米、顶高

3.2-3.5米两种构型,长度以40-60米为宜,卡槽固定棚膜,配备下沉式顶拉杆。日光温室重点推广苏式钢骨架日光温室(DB32/T1589—2009)。根据苏北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逐步完善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SRY-1型和SRY-2型2种苏北型日光温室构型和建造技术,并提出适合苏北、苏中、苏南不同气候类型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室、防虫网室等蔬菜设施构型,确立适合江苏省不同地区蔬菜保护地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框架。

②设施蔬菜抗逆栽培技术。集成设施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抗逆调控栽培和新型栽培模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引进、筛选优质抗逆设施蔬菜新品种,采用轻型基质集约化育苗技术、嫁接换根技术、土壤培肥技术、植株调整技术、节水灌溉栽培技术、CO2增施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等,形成有效的设施蔬菜逆境调控关键技术。

③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栽培技术。将设施蔬菜生产过程的水、肥环节加以科学有效耦合,按照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生长季节的水、肥需求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设施内部的空气湿度和设施土壤的盐分积累,达到设施蔬菜的高产优质栽培。由于该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设施蔬菜产品的安全性。

2.配套技术:

①抗逆品种选用和嫁接技术。推广使用抗逆品种,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盐、耐盐的蔬菜品种,减小设施亚适宜环境影响。推广采用嫁接换根技术,利用砧木品种(黑籽南瓜、葫芦、白籽南瓜等)强大的根系吸收能力和抗性,提高作物抗逆抗病能力。

②土壤微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使用新型药剂。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筛选适合设施蔬菜生产的专用植物性杀菌(虫)剂。推广利用有益菌和拮抗菌对土壤中的特定病原菌寄生或产生有毒物质或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根系感染,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③设施蔬菜平衡灌溉施肥技术。根据设施番茄、黄瓜等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设施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进行合理施肥。同时,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

适宜区域:全省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区。

2012年推广基础:已在徐州、淮安、盐城、扬州、南京等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超过20万亩。

2013年预期目标:在全省推广覆盖面积30万亩,使设施蔬菜亩产提高8%以上,亩效益提高400元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启东、泰州海陵区、江都、江宁区、江阴、太仓等县(市、区);沿海、里下河、环太湖和沿江等地设施蔬菜和水生蔬菜主产区。

注意事项:蔬菜设施构型优化与推广应用过程中,优化与选用适宜当地自然气候特点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室、防虫网室等设施构型,建议苏北重点开展日光温室构型优化,苏中重点开展塑料大棚构型优化,苏南重点开展遮阳防虫网室的构型优化。在推广设施蔬菜逆境调控关键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栽培技术和水旱轮作防控连作障碍技术等关键技术的过程中,注重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融合,因地制宜地集成与推广适合当地的技术,

力争形成设施蔬菜生产的集成化技术模块,避免单一、零散技术的机械拼凑。

技术咨询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025-********;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

025-********。

十八、夏秋叶菜安全抗逆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夏秋叶菜安全抗逆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蔬菜生产条件优越,但也时常受到高温、高湿、暴雨、病虫害等威胁,影响产量、品质和效益。夏季光照度一般高达8~12万勒克斯,气温多在30℃以上,甚至高达35℃以上的绝对高温。一般蔬菜而言,包括叶菜、根菜和喜温性果菜类蔬菜,其光饱和点多在3万一5万勒克斯,超过了蔬菜正常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和温度。在夏季强光照的情况下,覆盖遮阳网可调节光照强度满足作物的光合作用的需要。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成虫飞入网内产卵为害,防虫效果良好。采用膜下暗灌等技术,可大幅度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改善设施小气候,节水的同时有效减轻作物病害的发生,提高产品品质。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改善夏季叶菜生长环境,物理、生态预防病虫害,提高夏季叶菜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水平,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夏季叶季的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1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根据不同种类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对光照、水份等的要求,采用相应规格的遮阳网,用相应方式进行覆盖。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的不同要求、天气情况变化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来确定盖网和揭网的时间。

②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采用适当覆盖方式覆盖防虫网。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浮面覆盖,直接覆盖在蔬菜上,主要是遮挡强光烈日,降温保湿,防雨冲刷,冬季防寒阻冰;二是小拱棚覆盖,用于叶菜类蔬菜简易防虫栽培;三是大棚覆盖,多用于小白菜、甘蓝等叶菜类蔬菜的生长及夏秋季蔬菜育苗;四大型平棚覆盖,用于大规模叶菜生产技术;五是通风口、出入口覆盖,用于各类设施辅助防虫。

③微喷灌技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还能起到降温降湿,调节夏节叶菜生长环境的作用。

④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种类广,可诱杀多种蔬菜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烟青虫、黄条跳甲,蝼蛄等。

2.配套技术

① 夏季大棚遮阳网农膜结合覆盖技术。膜下网上,膜避雨,网遮阳,晴天30℃以上时,上午9时盖,下午4时揭;气温高于35℃时,白天盖,夜晚揭。

② 防虫网覆盖前处理。防虫网在覆盖前一定要土壤消毒和化学除草,切断传播途径。

适宜区域:南方蔬菜产区

2012年推广基础:目前江苏遮阳网拥有量1.5亿平方米以上,年覆盖80万亩以上。防虫网拥有量3500万平方米以上,年覆盖15万亩次以上。膜下暗灌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2013年预期目标:全省累计推广250万亩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增加5%以上,产值增加8%以上。

重点推广县(市、区):全省设施蔬菜栽培地区。

注意事项:防虫网覆盖务必一盖到底,牢固严实,以增强防虫防风能力。膜下暗灌技术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灌溉设施、储水设施、水质净化设施等。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等,电话:025-********。

十九、瓜类蔬菜长季节设施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瓜类蔬菜长季节设施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该项技术集成瓜类嫁接育苗、多样化设施栽培、膜下滴灌及相应的配套技术,通过综合利用现有设施和技术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的效果,具有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节本增效显著的特点,符合发展节约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的背景下推广前景广阔。该项技术目前在我省淮安、南京、泰州、盐城等地的西瓜、黄瓜等蔬菜作物上已有示范应用,并总结出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

增产增效情况:提高瓜类蔬菜产品品质,增产增效50%以上,为市场提供更多花色产品,促进我省设施蔬菜栽培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嫁接育苗技术。蔬菜作物嫁接的主要意义在于增强作物的抗病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将西瓜嫁接于瓠瓜上,可达到预防西瓜枯萎病的目的。将黄瓜嫁接于黑籽南瓜上,不仅能避免发生镰刀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还能使黄瓜植株生长势强,耐寒、耐热、抗病等抗逆性和适应性增强,一般增产30%。

②多样化设施栽培技术。由于长季节栽培中作物生长期较长,约10个月,需要跨跃不同的季节,要求种植者对小环境的温湿调控技术具有较高的掌控能力,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全程避雨等要求。

③膜下滴灌技术。长季节栽培蔬菜生长期长,对环境和肥水管理要求高,膜下滴灌技术可降低棚室湿度,实现肥水精确管理,从而达到控制生产的目的。膜下滴灌不仅节水节肥,还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2.配套技术

①整枝理蔓技术。这是控制产量的关键技术,通过不同于常规的整枝理蔓技术,结合肥水管理,促进高产。如整蔓技术、吊绳绑蔓技术、再生栽培技术等。

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瓜类病虫害较重,长季节蔬菜栽培属于生长期的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任务较常规栽培重。要选择抗病性强品种,严格对种子、土壤、生产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培育壮苗健康苗,规范农事操作,科学合理施肥用药。

③平衡施肥技术。针对生长期和采收期长的特点,肥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结果期需要的足够生长动力。要施好基肥,然后结合滴灌技术在不同生长时期增施有机肥、高效肥,增强植株抗病性,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适宜区域:全省设施瓜类栽培地区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在淮安、南京、泰州、盐城、徐州、镇江等地的西瓜、黄瓜等蔬菜作物上示范应用,目前全省推广面积达40万亩以上。

2013年预期目标:全省长季节蔬菜栽培面积达到80万亩。亩均较常规蔬菜栽培增产60%以上,亩增效益1800元以上,全省新增纯收益6亿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铜山、丰县、泗阳、灌云、赣榆、东海、东台、亭湖、淮阴、涟水、海门、江都、江宁、溧水、句容、江阴等地。

注意事项:1、严格品种选择:必须选择适宜长季节栽培的、早熟无限生长型品种;2、加强土壤培肥;3、按照规定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等,电话:025-********。

二十、水生蔬菜设施早熟栽培及生态高效新模式

技术名称:水生蔬菜设施早熟栽培及生态高效新模式

技术概述:水生蔬菜多在低洼湿地或湖荡河湾种植,是我省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该项技术通过筛选应用水生蔬菜设施早熟品种、开展浅水早熟栽培及采用生态高效新

模式,在水位可控的低洼湿地发展设施农业,可增加种植茬次、增加产量、提前上市,从而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在现有设施蔬菜基地发展设施水生蔬菜,开展水旱轮作,又能进一步扩大我省特色水生蔬菜的种植区域及“菜篮子”供应能力,较好地缓解乃至治理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等突出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水生蔬菜可提前2-4个月采收,种植茬次由原来的每年1茬增加到2-3茬,亩纯收入由2000元左右增加到5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早熟品种筛选应用。设施条件下莲藕、慈姑、菱角、茭白等早熟品种的筛选与应用。

②早熟栽培技术。莲藕、慈姑、菱角、茭白等水生蔬菜的设施、浅水早熟栽培技术。

③生态高效新模式。大棚菱角周年栽培高效模式,大棚水生蔬菜早熟栽培+水稻高效模式,大棚早春西瓜+夏秋慈姑、棚室早春慈姑+夏秋西瓜,棚室旱生蔬菜春提前+高温季节水蕹菜+旱生秋延后,大棚一年水生蔬菜+一年旱生蔬菜等模式。

2.配套技术

①适宜水生蔬菜种植的设施构型优化(耐水湿、耐腐蚀的材料选择及处理,提出适合低湿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的大棚构型)。

②设施浅水栽培条件下的灌水及施肥等配套管理新技术。

③土壤理化性状调整技术。指现有设施蔬菜基地开展水旱轮作后的土壤理化性状调整技术,即长时间淹水导致土壤板结后的深耕晒垡或冻垡。

适宜区域:全省水生蔬菜产区

2012年推广基础:在沿海、里下河、环太湖和沿江等地开展示范推广,推广应用规模3万余亩。

2013年预期目标:重点在现有设施蔬菜基地内,主要在淮河以南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示范推广,淮河以北则首先考虑便于灌溉的区域。示范推广面积5万亩,实现新增纯收益2亿元

重点推广区域:太湖、固城湖、里下河的周边地区。

注意事项:现有旱生设施蔬菜基地应特别注意设施内的灌溉及贮水能力;现有水生蔬菜基地开展设施栽培应特别注意水位的可控性及设施的牢固性。

技术咨询单位: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等,联系电话:139********。

二十一、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

技术名称: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本技术是在我省季节性(或称农事)栽培食用菌病虫害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形成并推广的集成技术,以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秀珍菇、双孢菇、茶树菇、草菇、平菇、竹荪等品种为栽培对象,通过统一供种、场地选择、环境调控、配方优化、工厂化制作培养料、多品种轮作等技术措施,对栽培全程的病虫害防控采取物理、生态防控,必要时施用生物源安全农药或经过登记的食用菌专用农药,确保产品的安全。本技术经过近年来的示范推广,表明适合我省食用菌栽培现状,可明显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技术成熟,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对食用菌生产程序的科学规范操作,在栽培过程中重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做到物理预防和生态预防为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实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病虫害防效可提高2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10%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小环境控制+成虫诱杀”技术。针对钢架大棚冬天保温、夏天降温的需要,以60

目密度的防虫网围罩大棚,加诱虫灯或粘虫板诱杀棚内成虫,控制食用菌虫害数量。60目密度防虫网在夏季围罩大棚后,既通气又能雾化雨水,增加大棚的湿度;棚顶不需覆盖薄膜,仅需加盖两层遮阳网或草帘即达到遮阴的作用,需保温时在防虫网上覆盖薄膜即可。

②“黄板监测+成虫诱杀+生物制剂”技术。砖混蘑菇房和露地小拱棚、大型毛木耳或秀珍菇菇棚,均以降温通气为基础建造,防虫网覆盖易影响通风效果,成虫易飞入菇棚产卵为害。鉴于无小环境控制的特点,以诱虫黄板监测虫害种类和虫害世代周期,选择在成虫的羽化期开启诱虫灯诱杀成虫,根据诱虫黄板上的成虫量信息,掌握在成虫的羽化始期对室内的菇床或菇袋喷施生物制剂Bti,初孵化的幼虫取食毒蛋白后中毒死亡,5-7天后显示出药效。

③“黄板监测+生物制剂+安全性药剂”技术集成。对于田野山坳栽培香菇、灵芝等食用菌的地棚,在无电源使用诱虫灯时,可采用诱虫黄板+生物制剂Bti+安全性药剂的组合方式,多项措施结合控制害虫为害。药剂可选择使用具安全低毒的甲阿维菌素、菇净或灭蝇胺杀虫剂,多种药剂轮换喷施,防止出现抗药性,可有效控制虫害发生。

④病害防控以熟料灭菌无菌接种为主,生料栽培品种培养料需经充分发酵,利用生物发酵产生的高温杀灭病源物,进一步减少和消灭培养料中的病源,为栽培出菇期的菇体安全打好基础。

2.配套技术

①合理选用栽培季节与场地。出菇期与当地主要害虫的活动盛期错开,尽量选择清洁干燥向阳的栽培场所。清除栽培场所周围50米范围内水塘、积水、腐烂堆积物、杂草,减少病虫源。

②合理选用配方。栽培配方应以菌丝容易吸收转化、但又不利于虫体寄生的培养基。适当减少糖用量或根本不用糖,适当增加木屑等用量。减少配方培养基中的水分控制杂菌污染,促使菌丝正常生长和及时出菇,提倡使用工厂化生产培养料和菌包。

③多品种轮作。采用害虫种类差异大的菇种轮作或菇菜轮作,尤其在某种病虫害高发期选用该病害虫不喜欢取食的菇类栽培出菇,可使区域内病虫源减少或消失。

④选用抗病品种。双孢蘑菇建议选用W2000、棕蘑5号等抗疣孢霉病菌株;香菇选用808、武香一号等菌株;秀珍菇选用苏夏秀一号;毛木耳选用苏毛3号等抗病品种,提倡使用有资质单位生产的菌种。

适宜区域:全省。

2012年推广基础:2012年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达200万m2,产量提高5-10%,新增产量2万吨,新增效益1000万元。

2013年预期目标:2013年预期在全省食用菌主产区推广面积1000万m2,实现新增产量10万吨,新增利润1亿元。

重点推广县(市、区):泗阳、沭阳、灌南、丰县、铜山、金坛、丹阳、高淳、六合、张家港等地。

注意事项:防虫网要全棚覆盖,悬挂的黄板要定时更换;Bti等生物药剂的使用时期要选择虫害发生初期、蘑菇覆土前或刚开袋时、每潮菇采完后等关键时期。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等,联系电话:025-********。

二十二、脱毒草莓优质安全栽培技术

技术名称:脱毒草莓优质安全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传统草莓栽培因育苗带来的种苗种性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致使草莓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解决途径是必须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包括脱毒苗原种中心、脱毒原种苗生产骨干、脱毒苗生产育苗大户及脱毒苗技术推广体系等。通过脱毒原种苗大棚避雨育苗及促进花芽分化技术,可以解决全省主栽草莓品种“红颊”发展瓶颈。通过生物农药及粘虫色板、性诱剂等绿色综防技术,达到草莓有机生产和绿色生产。通过集成石灰氮、有机质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