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一二第一单元测试题2

历史必修一二第一单元测试题2

历史必修一二第一单元测试题2
历史必修一二第一单元测试题2

历史必修一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60)

1、《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3、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肖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4、《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5、“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6、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7、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8、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9、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0、《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

11、“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的设置表明 ( )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

C.中央机构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2、

阅读分封制示意图,你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封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B.分封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通过分封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

D.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13、《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1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5、下列图片反映的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建立的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关于它

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一直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

B.都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都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

D.相比之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立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17、公元1370年,泉州的一位古董商收购了一批瓷器。在这批瓷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秘色瓷

B.青花瓷

C.珐琅彩

D.五彩瓷

18、“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最早发生在 ( )

A.唐朝长安

B.宋朝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9、“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额税”。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清代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C.清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发展

D.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20、战国初年李悝为魏相,颁行“尽地力”的教令,指出治田勤谨还是不勤谨,每亩将增产或减产三斗,在方圆百里可垦田600亩的范围内,粮食总产的增减幅度为20%。荀子也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数盆”,等于一年收获两次,潜力很大。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增加从业人口

D.总结精耕细作经验

21、(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

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2、(22分)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

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

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

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

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如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参考答案:

一、手动选题

1.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考査宋朝君主专制的演进。A项属于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一致;D项中“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信息不符。【练后反思】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下的中央行政机构职权的分割,本质上都有利于对相权的分割,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其职权划分主要区别如下:秦朝三公九卿制主要体现在行政、监察、军队权力的分割上,最鲜明的要素为御史大夫的监察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主要体现在对诏令的草拟、审核、执行这一行政流程中职权的划分上, 最鲜明的特色为门下省对中书省权力的制约;宋朝二府三司制主要体现在对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分割上。

2.

答案:C

解析:

解析:“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指秦末发生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推行郡县制造成的;西汉七国之乱表明封国制容易造成地方叛乱而郡县制不易发生叛乱, 综合上述两个观点和“秦制之得亦明矣”分析可知,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表明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方法,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A、B、D 三项与上述材料主旨不一致,仅是材料中的观点之一。

3.

答案:C

解析:题干很明确的给人以信息,即乾隆皇帝对外界的不了解,对新事物的不接受,其主旨是在强调乾隆皇帝的天朝上国的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产生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主旨意思。

4.

答案:D

解析:从题干的材料看从周天子开始历代皇帝、皇后都重视这一仪式,说明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重视的原因是农业是古代社会主体经济;周代制度后世基本被废除;古代制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非常大;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故选D

点评:关于古代经济,还可以考查古代的手工业、商业等内容,手工业:家庭、私营和官营;商业:重农抑商、商业发展的表现等。

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黄道婆传授和改进技术的基础上,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的先进技术又逐渐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元人熊磵谷所写《木棉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中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景象。所以答案选C。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明

朝”“争家产”“讲价还价”“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A项正确;BD 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传统观念崩溃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排除。

7.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农商并重” 可以判断张居正认为农、商都重要。这实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故选A项。B、C两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D 项说法过于绝对。

8.

答案:B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681年康熙三藩之乱平定, 1684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先后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康熙年间的开海,是全方位的开海,不但东西两洋,而且一向严禁的赴日贸易也在开放范围之内,较之明代隆庆年间开始的局部开海范围

和作用都要大的多,但是,仅仅过了三十多年,全面开海的政策就开始收缩,面对日益严重的“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 1716年康熙召见大臣,提出禁海问题,次年,规定拟定,正式实行禁海,由此分析可表明清

朝政局变化影响了外贸政策调整。故选B。

9.

答案:C

10.

答案:C

11.

答案:D

解析:题干引文描述了军机大臣的工作,由此分析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旨意办事,因此体现了皇帝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2.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示信息可知“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按土地面积和军队数目排列的,

周天子实力最强,因此A、B、C三项表述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特点,故D项表述错误

13.

答案:B

解析:排除形成于秦朝的D项;“定”即可排除明显错误的A、 C两项。因为宗法等级不包括奴隶,小宗隶属于大宗。由题目中的信息“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无觊觎”可知由于在分封制中很好地贯彻了宗法制, 故有效地维护了统治。

14.

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表述错误。

15.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判断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A项错在“一直”起作用这种说法;B项错误,因为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秦朝废分封、行郡县;C项错在“封建”二字,尽管在封建朝代也实行过分封制,但同样实行分封制的西周处在奴隶社会;D项说法符合史实,表述正确。16.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使官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说明行省制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

17.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中国古代的制瓷业。从题干时间可知泉州的这位古董商生活在明朝初期。珐琅彩出现于清代,故C项为正确答案。

18.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城市商业的发达,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打破。这种现象最早发生在宋朝。

1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结合材料中的“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等信息可知,当时在政府的默

许下,江南的民间丝织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 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反映。

2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尽地

力”“数盆”等数量信息分析,体现了提高单位亩产的思想。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

21.

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的宰相。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解析:1.第(1)问扣住“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的关键词语作答。

2.第(2)问既要运用材料观点,又要结合所学知识, 从多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3.用材料观点,又要结合所学知识, 从多角度进行归纳总结。第(3)问主要从权力、职能和是否有法定地位等角度分析。

4.第(4)问废丞相后,皇权不受制约,君主专制加强,政治更加腐败。22.

答案: 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

3.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

4.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 1.从材料“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可以看出,康熙帝海禁的目的是封锁台湾,此政策给沿海居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2.从材料二“此即海贼之薮也……”可以看出康熙帝此时的海禁政策的目的是清除海贼。材料二中明确指出,东洋可贸易,南洋不可。材料一禁止海外贸易。

3.南洋开海带来了经济的影响,出现家给人足的局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都是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的,分析类似的

问题,都是要从这个角度回答。点评:清朝海禁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其目的是不一样的,在收复台湾,统一祖国时,海禁是为了封锁台湾;在面对海贼的骚扰时,是为了清除海贼,总的来看,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4.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5.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6.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7.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 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 8.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A.《农桑辑要》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9.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10.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11.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 C.灌溉工具 D.用来舂米的工具 12.史书中关于景德镇制瓷业中“共计一胚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不能反映的是: ①规模大,分工极细②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③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④机器生产形成发展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

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 建”,准确的说指() A、委任官职 B、严密监视 C、进行分封 D、将他们变为地主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 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 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 民治这三个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B、地方势力的削弱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 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 9、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 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10、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和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 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之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征辟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 1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6.19 世纪 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 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7.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 开,群情若骛, 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 说明了 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25题,每题 2分,共 50 分)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 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从 16 世纪开始到 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 园产品, 19 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 .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D .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3. 16 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 到 16 世 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 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C .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 4.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 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 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以及一打羹匙。 B .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 ”下列关于 “我们时代”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 5.图 1 数据来源于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 图 1 1838 ~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一历史必修一1--4单元试题

BCBCB DBCAB ACCDA BDCAC CAABB CCABA 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第三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了长城 3、在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A.皇权渐趋衰弱 B.地方权力削弱 C.君主专制加强 D监察制度完善 4、《哈佛中国史》中写道:“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侯国 B.郡县 C.九州 D行省 5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 增强六部权力 6、《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 7、“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几十平方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封建保守 D彼此隔绝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该计划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 B.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其显著特征 C.“一五”建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D.计划的完成使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台州闻名遐迩的医药企业——方一仁始创于清 道光九年(1829年),历经126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公私合营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中外合资 4.下图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份的变化情况,“?”处反映的时段最有可能是 年份 全民所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年19.1 1.5 0.7 21.3 6.9 71.8 ?年32.2 53.4 7.3 92.9 0.1 7.0 A. 1927-1949年 B. 1952-1956年 C. 1956-1978年 D. 1979-1999年 5.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6.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 2

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7.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 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 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 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实行“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 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10.《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 3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郡县制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分段治理 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

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 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B.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 C.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明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②西汉设置中朝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 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 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 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 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 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3. “三角贸易”是16-19世纪西方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下图《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A. 棉纺织品 B. 香料和布匹 C. 黄金和白银 D. 黑人奴隶 4.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迦马 D. 麦哲伦 5.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 A. 欧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6. 1999年,利物浦市政厅正式就那段历史道歉,“为城市在这样一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利物浦过去承担“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 A. 在远东建立东印度公司 B. 在大洋洲进行欺诈贸易 C. 在美洲掠金夺银 D. 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 7.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相对孤立与隔绝的状态,影响深远。就社会生活领域而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餐桌上:东南亚的胡椒、肉桂等廉价香料进人欧洲寻常人家 B. 物种上:马铃薯、番茄、玉米等超出美洲范围传到亚洲 C. 人种上: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D. 穿着上:中国丝绸、印度棉制品从此在地中海区域大量转运销售8.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一些城市兴衰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能够典型代表欧洲城市兴起、衰落的是 A. 里斯本、威尼斯 B. 阿姆斯特丹、伦敦 C. 热那亚、阿姆斯特丹 D. 热那亚、里斯本 9.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 增强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 D. 推动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10.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 材料中的“他们”来自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11.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2. 17世纪时上半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确切的理解是 A. 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 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C. 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 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13.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A. 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B.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C. 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 D. 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14.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①玉米②甘蔗③马④骡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15.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单元测试题

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测评 (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3.在开辟新航路的航行中,航海家贯通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4.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5.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A.地中海沿岸B.大西洋沿岸 C.莱茵河流域D.红海沿岸 6.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7.在荷兰独立之前,统治荷兰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 8.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A.政府支持下的垄断性贸易公司B.统治印度等地区的殖民机构 C.掠夺印度原料从事生产的工业公司D.荷兰政府经营的国有航运公司 9.受英国17世纪中叶颁布的《航海条例》打击最大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法国 10.18世纪中叶,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 A.马六甲和锡兰B.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 C.新阿姆斯特丹D.好望角殖民地 11.英国在获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①法国②西班牙③葡萄牙④荷兰 A.①②③B.②④①C.③①④D.④②① 12.“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 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C.美洲→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美洲→亚洲→欧洲 13.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能源工业D.机器制造业 15.工业革命中的下列发明的先后顺序是 ①水力纺纱机②珍妮纺纱机③水力织布机④蒸汽机车和轮船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16.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A.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有重大意义B.彻底取代了人类的手工劳动 C.使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引发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17.以下对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C.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D.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衰落下去 18.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19.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B.电力工业C.石化工业D.汽车工业 20.研制成功发电机的是 A.西门子B.法拉第C.贝尔D.爱迪生 2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与生产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2.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条件是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各国建立起来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④自然科学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2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 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 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 2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29题10分,第27、28题9分,30题12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