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ES学习法精华版

CES学习法精华版

CES学习法精华版
CES学习法精华版

CES学习法高中精华版

一、什么是CES学习法

答:1、C(Creating)创造+E(Efficiency)效率=S(Succeed)成功。

2、要素解释。

(1)C(Creating)创造:明确一个目标两个标准。标准一是“独创”即根据科学原理和目标要求进行的现实中暂时(或许是10年或许是50年、100年)没有的创造发明(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是无形的理论及设计)它的实际效益显现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标准二是“实用新型”

即根据实际需要对现有的产品或设计,依靠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的创新。它的实际效益能立竿见影。

(2)E(Efficiency)效率:理解三个层次四个要素。第一层关键概念“信息量”。有了关于目标的“信息量”你才能判断目前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传统领域还是新领域;第二层次是传统领域的竞争,关键是找准“竞争对手”。找准竞争对手才能给自己明确定位(现处于何种档次,目标何种档次),进一步明确提高效率的方向。第三层次是效率要素的运用。它包括“环节”、“循环”、“结果”、“节奏”四个要素。

(3)S(Succeed)成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既定“重大目标”的实现;二是新的“重大目标”的确立。

(4)“+”:是成功不可忽视的要素,指创造的“目标与标准”和提高效率的“四个要素”

的结合;才能落到实处。

(5)“=”:更是走向成功的跑道;“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构成奔向成功的两根铁轨。

综上所述,一个人学习或做任何事,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先进的评价标准;真抓实干,落到实处;不怕挫折,持之以恒努力下去;能不成功吗?

二、CES学习法要点是什么

答:1、认知规律。

(1)循序渐进规律: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初级——中级——高级”;“间单——复杂”;等等。

(2)遗忘曲线:(时间与学习内容的遗忘关系)“1小时——1天——1周——1月——1年”;

学习内容随上述时间呈递减遗忘。可见上课45分钟认真听讲为什么如此重要。

2、学习要素。

(1)环节: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总结。

(2)循环:以上五个环节之和为一个循环,学习要以最少的循环达到目标。

(3)结果: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

(4)节奏:循环的次数与每次循环的量与时间的安排。

3、通、点、解、变的方法。(相当于电脑中的工具箱)

“通”是指学习过程中的通读和读通;“点”是指学习过程中重点(A)、要点(B)、难点(C)、疑点(D)的发现和掌握;“解”是指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变”是指知识运用阶段举一反三,应变创新技能、技巧的形成。

(1)通读工具:A“前言、后序、目录”浏览法;B“ABCD”四点圈读法;C“三栏学习笔记法”(预习一栏、听课一栏、复习一栏);D抄书背书强化记忆法;E尝试回忆理解记忆法。

(2)读通工具:A自我归纳整理法;B自我命题考试法;

(3)找点的工具:A陶行知的八个好朋友(何事、何人、何故、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几何)B在预习中运用“ABCD”四点圈读法,在听课过程中修正A、B、C、D,在复习过程中牢记“ABCD”,在解题过程中运用A、B、C、D。

三、细谈“通、点、解、变”

一、关于“通”

1、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应该是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实践性“四性统一”。

2、CES学习法的宗旨与目标是什么?

答:宗旨是“学会学习”;目标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3、为什么说基础知识管一辈子?

答:这里面有两层含义: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基础知识是某一门学科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不熟练掌握,就难以掌握更高深的内容;其次,只有掌握了一门知识的基础知识后,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果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不但会

影响以后的学习,有时还会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4、中小学学习阶段为什么不能偏科?

答:(1)中小学的各门课程,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论缺少哪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你的发展。现代冶学专家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大厦要建立在坚实广阔的基础之上,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就是大厦的两块巨大的基石,缺一不可”。

(2)学好文理各科,并不等于对各门功课都平均花力气。如果你对某个学科特别感兴趣,并立志向这个方向发展,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多花些时间阅读与这门功课有关的书籍,使自己学得更深更专,这对形成个人独特的知识结构也是十分有益的。

5、课本为什么要精读?

答:(1)我们所用的每一种正规课本,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它们都是经过国内最具权威的专家反复推敲,精心编写成的。这些课本遵循基础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编进了各个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严格地按照各科基础知识的规律谋篇布局,自成结构和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课本中的课文、公式、定律、例题、解题思路乃至每章节的陈述,都是经过严格审定的,并被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不可怀疑的,它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轮廓和框架。

(2)对于课本上的中小学基础知识,我们应该把它们搞得熟熟的,有时甚至应该熟到一字不差的程度。

6、很多中学生为什么不愿“预习”?

答:(1)错误观念作怪。“反正老师要讲,又何必多此一举”。(小学生惰性思维)

(2)对预习的好处认识不足。预习有六大好处:一是能扫除听课中的障碍;二是能提高自学能力;三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四是有利于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五是有利于筑固所学知识;六是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3)不知道对各科怎么个预习法。预习会占用很多时间,各科全面铺开不现实,毕竟不是大学教育,更不是自学考试。预习过细有时会觉得老师上课没有新鲜感。不妨先选择自己最感困难的一两门学科进行重点预习,等取得经验后,再逐渐展开。具体方法是A粗读,B细读(“ABCD”批注法)C在“三栏笔记”第一栏记下三类问题:一是下节课要讲哪些内容,(重点)在哪里?二是哪些是新知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要点)三是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难点与疑点),需要听课时特别加以注意。D试着做几道题,看看自己预习的效果如何。

7、课堂笔记该记些什么?

答:在“三栏笔记”第二栏记(1)记老师补充分的新内容。课本有的课堂笔记就可以不记,对老师超出课本范畴补充的新内容要记。(2)记老师反复提醒要注意之处。(3)记解决自己的疑点、难点之处。(4)记老师的解题(讲解)思路。会记才能省下更多时间思考,才能主动跟上老师的思路,“天才就是不断地注意”。

8、课前准备的内容是什么?

答:(1)生理上的准备: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2)心理上的准备:调整不良情绪至稳定(可静坐)准备好听课的问题(象记者采访准备一样)(3)知识准备:课前预习。(4)学习工具的准备。课间不宜做的两件事,一是不宜做作业;二是不宜激烈运动或争论。

二、关于“点”

9、学习为什么要找“点”(重点、要点、难点、疑点)?

答:(1)重点、要点是知识的精髓、要领。学习的实质就是要掌握书中的要意。抓住了重点、要点,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使知识“各归其位”。

(2)发现疑点、难点,等于明确了自己学习攻坚的方向和内容,非常有利于开发思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点、难点会使大脑出现高度兴奋状态,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10、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父。这句话正确吗?

答:(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知识有80%—90%是通过观察途径获得的。如:语文、英语对音、形、义相近词的辨别;物理、化学课上对实验过程各种现象的考察;绘画课上对要画的对象,都需要观察;而且要学会观察。人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加以提高。

(2)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又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与学习成败关系密切。从这一角度看,上述这句话是正确的。

(3)观察的方法因观察的对象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方法有

A:记录法:用于搜集资料供研究。(笔记、录象、录音、等)

B:绘画法:用于美术创作。(素描、写生、水粉等)

C:作业法:如归类比较、分析比例、寻找规律等。

三、关于“解”

11、家长如何抓“作业”?

答(1):树立正确“分数观”。

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过:“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

恩格斯把思维称做是“地球上最美的花”。解一道难题,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宝贵财富。但解题必然会引起积极的思考,而在应用知识中得到的“思维锻炼”,便会成为分辨真理的一个片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学科,每一次测验、每一道解题,都是培养钻研的思维方式的用武之地。分数是学生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树立起“爱智慧”的观念,才有正确的分数观。

(2)明确作业的三个“要求”与解题的“六字标准”。

三个“要求”一是及时完成;二是独立完成;三是认真改错(最好建立错题集)。“六字标准”即“准确、规范、快速”。

(3)掌握一般的指导方法。

A要善于分析(由表及里)。解题时最好把一道题分解成几个部分,全面考虑、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把问题逐步加以解决。对理科应用题,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已知条件(包括数字条件与非数字条件)、未知条件、结果。

B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由此及彼)。事物之间总是彼此相联的。着眼于事物的关系和联系,是思考的方向,也是找到解题途径的关键。有时题目比较复杂,可以把审题过程画成图,这样有利于思考,对寻找联系点十分有利。

C不可缺少的验证(去伪存真)。这一步是作业质量的保证。检查的方法按速度分:一是慢速法(逐步检查法:适用大分题、难题、疑点题)二是中速法(如代入法、逆运算法、重做法“仅适合一步解的填充题”)三是快速法(估算法、联系法“与常识及生活实际相联”)D认真归纳总结(去粗取精)。这作业批改后或测验试卷发下来后要做的重要工作。主要方法有“过程回顾过滤法”、“提问式取精法”、“联想归类混合提纯法”

四、关于“变”

12、下面两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A:作为公认的最权威的世界大奖——************,代表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据统计,百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的600余位************得主,其中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得主460多位,但占世界人口1/4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仅有6位,而且这6位都是外籍华人,没有一个是在中国本土上工作的科学家。这与我们那些中小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大把大把地拿金奖、银奖的状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令人感叹万千。

B:同处亚洲的日本,已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这与他们占有世界40%的发明专利密切相关。日本的创造发明活动很普及,每年都要举办发明节,迄今为止已办了五十多届了。我国十二亿人口,但每年发明专利的数量仅相当于日本东芝公司6万职工每年的发明数量。

答:(1)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不是看他掌握知识的数量,而是看他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看他创造能力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创造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真正的学习也是创造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和最有价值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你不会满足于一般的知晓,不会盲从他人;经常善于将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你敢干大胆假设、敢于标新立异,充满幻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你能细心求证、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力求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学得扎实牢固,又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文、理科的比较

1、文科与理科学习特点比较

文科学习特点文科学习方法理科学

习特点

理科学习方法异同点

1、理解性

1、搞通、搞懂基础

知识。现在高考试卷上很

1、渐进

1、重视课堂学

习。因为理科学习对

·

少出现课文中的原句,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考点大多仍是从课文的知识点中衍化而来的。只要熟练地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再加上灵活的头脑,就能举一反三,轻而易举地将它拿下。老师的依赖性比较

大。要特别注意老师

讲课的思路和方法,

特别是解题的思路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同点

1、根据文科

四性,和中考、高

考的现实;强调

“精读、精讲、精

写”。而理科要求

“精做”(类型题)

求理解,“多做”

求熟练(熟能生

巧)。

2、伸缩性和灵活性

2、把握知识的内在

联系。文科学习知识覆盖

面宽,跨度长,知识量大。

这就要求在掌握基础知

识的前提下,打破课本原

来的篇章结构顺序,采用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重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

化,使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网

络。

2、逻辑

2、注意难点、疑

点的掌握。首先是要

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

分类、整理,特别是

定理,要深入理解它

的内涵、外延、推导、

应用范围等。总结出

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

系,在头脑中形成网

络。其次要对多种题

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

析和概括。

2、文科侧重

“辨证逻辑(辨证

法);可跳跃式发

展。理科侧重“形

式逻辑”,必须“按

部就班,循序渐

进”。

3、自学性

3、加强理解训练。

近几年来,文科考试的特

点已由考知识转向考能

力。为此,一些重点中学

的老师提倡同学们“注书

立说”(批注法、自问自

答法、精讲大贯通)

3、技能

3、强化课后训

练,培养思维能力。

只有多做题,才能巩

固基础知识,开阔思

路,积累经验,在考

试时做到以不变应万

变。做题不一定是越

多越好,更重要的是

做题后的思考。

·

相同点

1、都强调“理

解力”、“分析推理

能力”、“联系实

际,解决问题的能

力”。

4、实践性

4、注意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中考、高考方向是

“强调基础,考查能力”

4、自学

4、重视实践活

动,培养动手能力。

(1)实验要明确目的

要求。做实验前要先

预习,要在理解基本

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明确实验的目

的,抓住重点,全神

贯注地认真观察。如

果实验结果和自己设

想的不吻合,试着查

找出现误差的原因,

再试着重做,不要急

着去问老师。(2)严

2、都强调“总

结提高”,文科总

结求得“大贯通”;

理科总结,发现新

题型,更有效的求

解法。

格执行作业规程,以

防实验事故发生。(3)

自觉加强基本功和操

作能力的训练。(4)

写好实验报告。实验

报告一般包括实验课

题、目的、用品、现

象分析、结论、收获

及存在问题内容。实

验报告写得好坏是实

验成功与否、收获大

小的标志。书写实验

报告也是自己总结、

提高的过程。

2、文科学习中熟读课本与考题有什么关系?

答:(1)CES学习法强调学习的环节纵向为“预习、听课、复习、总结”;横向为“阅读、记忆、解题、归纳”。而前提是熟读“课本”。课本是学与考的依据。

(2)要做到对教材的所有内容无一处遗漏,正文、插图、地图、注释、图例等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变不离我手心”。

3、文科各科学习要求

4、理科各科学习要求

科目学习要求学习方法

语文1、要学好语文,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首先要扎扎实

实地把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好。(1)语言知识中的语音、

标点符号、字形及工具书;(2)文学常识中的文学体裁、

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3)现代文阅读中的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关键语句的把握、准确地进行抽象

概括、文章结构层次的归纳、以及中心思想的和表达技

巧的分析;(4)古文阅读中的常见实词词义的理解、虚

词的一般用法、古今不同的特殊句式等等。

英语1、英语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语感,而语感的培

养就要靠朗读和多做课外阅读训练。所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就是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来跟着磁带大声

朗读,让它变成一个脱口而出的东西。

政治1、学生要学好政治,必须在课堂学习之外,常看

报刊,常听新闻联播,对国内外时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不然就很难保证把这门课学好。

2、善于抓住“核心”概念,掌握原理、观点和方

法。如阶级、国家、政党、民主几个概念,其核心是“阶

级”。增强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1、历史的发展顺序是按时间来表示的,学习中应该抓住历史发展的某一线索,某一方面,某一专题,把

分散于课本各章节的有关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其更加清楚、鲜明。

2、要将历史学科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

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形成知识网

络。1、“注书立说”

2、强化记忆;

3、讨论学习法;

地理1、学好地理必须培养自己的地图意识和空间观念。

科目学习要求学习方法

五、听课与做笔记

5、下面有两组关于听课的数据,试分析一下,它能说明什么?

A 、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生,按每天6节课计算,5天就是30节,一学期按20周计算,共600节课,占全部在校学习时间的70%—80%,中小学阶段12年时间里就要上近两万节课。

B 、以初中代数、平面几何来说,它们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希腊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年代的产物,高中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则是17世纪牛顿时代的产物。而一个中学毕业生,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学到了手,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答:(1)说明一个人的黄金学生时代的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中小学生的听课效率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认真听课事半功倍,不认真听课则事倍功半。

(2)课堂学习好比人的三顿正餐,“正餐”吃不好,再多的补药也不顶用。好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听课,他们的课堂笔记也比较完整,并喜欢当天加以整理。正如我国老一辈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指出的:“听课,这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 数学 1、数学是理科学习的支柱。数学的公式、定理,都可以用无数个变式来测试,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习题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做题过程中要一边做一边总结题目的类型,找

到每一种类型的解题方法,这样,不论题目的外表怎么

变化,只要是这类题型,你就肯定能做出来。

1、多做题,加强

对数学概念、原理、方

法的理解。

物理 1、很多物理试题看似简单,但由于设关巧妙,具有新意,同学们只有在牢牢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才能得到正确的解答。 2、中学物理分为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等几个部分,其中力学是基础,是枢纽,是主线。物理题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掌握了“受力分析”、“过程分

析”、“运动状态”三大分析法,一切高中物理题便豁然

开朗。

3、实验情况的想像对解题很有帮助。解题时,如

果脑子里有正确的物理场景,解起题来往往会事半功

倍,准确明了的草图有时就能成为解题的关键。

1、“物理分析+适

当的物理方法”;分析

是关键。

2、多做题,多想

像。

化学 1、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的要素,高中化学理论色彩很强,如何对待为数繁多的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中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牢记课本内容特别重要。 2、它是一门关于现象和变化的学问。归纳对比的能力对学习化学来说相当重要;所以很多人把化学比做

理科中的文科。掌握了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抓住了

学习化学的纲。

3、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

识大多来自实验室,所以知识点多且复杂繁琐。而实验

现象能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知识,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 做归纳对比 2、多做综合题(跨学期、跨单元)

。 3、实验记忆。 生物

1、不仅要有理论修养,更要具有动手能力 电脑 1、不仅要有理论修养,更要具有动手能力

6、在听课时如何搞懂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

答:(1)CES学习法认为,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搞懂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间基本关系的捷径。A学习基本概念时,要注意抓住三个问题:“为什么”(引出这个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是什么”(是要搞清概念的定义、公式、性质、单位等)、“干什么”(是搞清概念的用途)。B对基本原理的学习,也要弄清三个问题:“适用什么过程”、“反映了哪些量之间的关系”、“怎样应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C对基本关系式,同样要抓三个问题:“怎么回事”、“怎么来的”、“怎么用的”。

(2)课堂上,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还要把知识发展的思路及老师的引导的思路理清楚。

7、如何抓听课的重点?

答:(1)注意老师的开场白和结束语(全记);

(2)注意老师的板书(所讲内容的纲目)(记不同点);

(3)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重点、疑点)(全记);

(4)理清老师的思路,一般从以下四点入手:A认清“一条大路”;(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怎么解决的?结束是如何总结归纳的?)B看老师是怎样“过关斩将”;(一条大路不可能是笔直的,总有几道“弯”,几个“关卡”即难点,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C认真听、认真分析老师的讲解是否步步有据,环环相扣(尤其在解决难点上)D要敢于评价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高明在哪里,值得我效仿?与教材上的思路有何不同?)(当天课堂笔记整理内容)

8、为什么说“超前听课,比较听课”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好办法?

答:(1)“超前听课,比较听课”即上课时学生思路不仅要着老师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的前面。在明白的基础上,大脑应该像飞轮一样地旋转着,积极地进行思考。比如,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应该主动地去寻找答案,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解答做比较。自己想对了老师再一讲,记忆就更扎实了;自己想不出来或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不一样,再听老师讲解,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不少同学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全面性都得到了提高。有的甚至在一两年内赶上老师,尤其在敏捷性上,甚至超过了老师。

9、下列一组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班的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一个班光听不记,课后让两个班的同学复述听课内容,不记笔记的班好于记笔记的班。一个星期后,让两个班的同学再复述讲课的内容,记笔记的班平均掌握知识65%,而没有做笔记的班平均掌握知识只有25%。

答:(1)以上实验说明上课做笔记好于不做笔记。(长效作用)

(2)如何兼顾长短学习利益是实验的关键。

A区别科目对待。对难度较大,需要反复思考的科目(主课),记笔记的方便性尤其明显。对难度较小的(副课)这需边听边“批注”。

B区别文理科对等。理科由于逻辑性强,上课尤其要认真听讲,不能为赶记笔记疏漏听课;利用“速记符号”在课本上“批注”比较有效。文科由于描述性强,精彩错过,要点不全,课后难以复述,因此“详记”很重要。为了提高听课效率,采取“课上批注,课后整理”十分有效。

10、课堂笔记应记些什么内容?

答: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提纲、图表、解释;(相同则需标注)

(2)记老师讲课的重点、典型事例、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独特见解;(标注+批注)

(3)记补充的精彩内容,如外语老师提供的典型例句,数学老师补充的有代表性的例题,语文老师的“连珠妙语”,政治老师的生动案例,理化老师的精辟论述等。(批注)(4)记易混、易错或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模棱两可的内容。(这些地方多是判断、选择、填空题的素材,标注。)

(5)记老师提出的新问题、新联想;记需要深入钻研的问题;记值得质疑的问题。(批注)(6)记自己听课时产生的灵感。(批注)

11、加快笔记速度的方法?(规范的符号+缩写)

答:(1)批注加快笔记速度的的窍门是要避免完整地写出那些经常出现的“术语”如“例如”—e.g,“注意比较”—cf,“这一点(处)很重要”—n.d;“因为”—,“所以”—,“大于”

—,“小于”—,“等于或与此相同”—,“不等于或与此不同”—。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解决“术语”的办法是两个,即英文缩写与数学符号。

(2)标注的符号要在实践中规范。如关于“点”的“ABCD”、“12345等序列号”“波浪线”

“五角星”、“精彩符”、“着重号”;又如关于“难易程度”的四种符号(用于背单词和考前快速阅卷)。

(3)课后整理笔记十分重要,一是利于复习,二是利于提高。

A“三栏笔记”用于主课的课后整理;(+课本服务于单元测验)属于补充型笔记。

B“专用笔记”如“错题集”、“难题集”、“好题集”;(服务于中、终考;中考、高考)属于实战型笔记。

“错题集”:收集平时作业中的错题,用于警示自己不能“粗枝大叶”;

“难题集”:收集平时作业时不会或花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题目,用于题型分析,找出“关门过节”;

“好题集”:收集除课本上的例题外的“老师课堂例题”、“自我模拟试题”、“自我灵感试题”。

用于拿高分,好题猜得准,做好拿高分。

C“两栏笔记”为大考(中考、高考)服务;也是将书读“薄”的笔记。

六、复习与提高

12、CES四步循环复习法是什么?

答:第一步,通读式的系统复习;(内似电脑开机后的系统检测)温习课本是重中之重。(课本+课堂笔记)目标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网络化)。主要方法是“尝试回忆”、“完善课堂笔记第三栏”。

第二步,突破重点、难点的侧重复习;(内似电脑系统优化)主要方法是“再批注”、“再做三大题集”

称得上重点和难点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往往也是考试命题的侧重点,所以在复习中要针对这些内容采取深入理解,反复练习,确保落实的方法,使记忆、理解不断深化,应用更加灵活。难点突破基本完成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搞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考卷上一些能拉开分数档次的中、高难度题常常就出现在这些联系上,所以有必要将各科的要领分别编制成网络,弄清其间关系。

第三步,手脑结合的演练复习;(内似于电脑应用软件的运用)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因为在现阶段,解题能力决定升学考试的成败。主要方法是“精选类型习题集”认真练习。

第四步,检验式的总体复习;(内似于网站等项目的综合开发即实战演练)。是书变“薄”、变“无”的需要。

这一轮的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求透彻理解,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以便在考场上能迅速、准确地提取运用。“模似考试”是经常的训练项目。主要方法是多沉思,多自考。

13、下列一组关于复习的实验数据,看看说明了什么?

“让三个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学习同一篇文章,一个学习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读;一个学生用一半的时间读,一半的时间试着背;一个学生用1/5的时间读,4/5的时间试着背;4个小时后,对这3个学生进行测试,第二个学生比第一个学生多记住了1/3;第三个学生比第一个学生多记了3倍。”

答:(1)从记忆的主动性看,“背”大于“读”;背的效果,时间长好于时间短。

(2)实验证明,在尚未掌握所学知识前就积极“尝试回忆”,回忆不出来再去看书查笔记,这样不但记忆效果好,而且记忆保持的时间也长。

(3)与电脑文档“打开”比较,“路径”很重要,记不得这个文档的“路径”,就打不开这个要找的文档;其次是“保存”,如果对有用的文档不及时保存,永远也找不到这个文档,更不要说打开了。人的记忆也象这电脑,“读”内似于“保存”、“背”内似于“路径”、“默”内似于“打开”。“读”要准确全面;“背”要理清思路;“默”才能准确无误。可见,“背”是关键。

14、什么是精读课本复习法?

答:(1)精读课本就是深入地钻研课本,领会课本中的每一个概念、定义、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完整、准确地理解并消化课本中的全部内容。“精读课本”是“尝试回忆”后的重要学习环节。

(2)精读课本的要求:再批注。要归纳出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句子,便于以后复习时能迅速地抓住要点,快速地回忆起关键的内容。为此,要做到读中生“疑”,读中生“思”,由怀疑到肯定,由思考到理解,这样不仅能帮助你掌握知识,不能使你的分析能力得到迅速的

提高。

15、什么是整理笔记复习法?

答:(1)整理笔记复习法就是“一补二正三添”的方法。即一补该记而没有记上的内容和记得不全的内容;二正记录有错误的内容;三添自己的学习心得、见解,以及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与课本有关的精彩内容。

(2)三栏笔记的记录要求:左侧,A 预习时的新旧知识联结点或已学过但忘记了的知识;B 预习时发现的疑问或思想火花;C 听课时受到的启发和复习时自己悟出的心得;D 考查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E 参考书上摘下来的精彩内容。中间,记课堂笔记。(内容前已述,略)右侧,记自己的体会和上课时发现的问题。

(3)整理笔记时,先整中间部分,再整左侧,最后右侧。要求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内容精练。只有这样的笔记才能使使你的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解题方法与能力

16、你知道什么是乔治-波利亚的数学问题“解题表”?

答:

17、什么是CES 解题法? 答:可

归纳为4个步骤;15个要点;三

种方法。

1、弄清问题 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画个草图,引入适当的符号。

2、拟订计划 (1)见过这道题或与之类似的题吗?

(2)能联想起有关的定理或公式吗?

(3)再看看未知数。

(4)换一个方式来叙述这道题。

(5)回到定义看看。

(6)先解决一个特例试试。

(7)这个问题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8)你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吗?

(9)你用了全部条件了吗?

3、实行计划 (1)实行你的解题计划并检验每一步骤。 (2)证明你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

4、回顾 (1)检查结果并检验其正确性。 (2)换一个方法做做这道题。 (3)尝试把你的结果和方法用到其他问题上去。 1、认真审题,弄“通”命题中的每一个信息 (1)读懂题目的文字表述。(审题的常见错误:一是题意不清;二是信息没找全,造成“条件不够而无法解题;三是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结果误入歧途。)

(2)形成形象化的图景。(特别是理科题)

(3)分析出全部的已知条件。(特别是隐含的已知条件,可能隐藏

在某个关键字词中,也可能是在题目的图表之中,有的是题目不给出而

要求你平时必须记住的常数等。)

(4)掌握审题三要素:“稳”、“慢”、“准”。

2、掌握题目要素,选择解题途径 (1)分析题目要素和障碍。(解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解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分析的特点就是从题目要

求的结果出发,一步步逆推直达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符合。综合的特点

就是把题目的各要素、各部分加以整体思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

步顺推直达要求的结果。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问题和解题点,这是解

题过程的核心,也是一个人解题能力高低的体现。要达到解题目标,分

析出解韪的障碍是什么也十分重要。)

(2)“搜索”相关知识。(这是一个找“米”的过程。对“貌似吓人”

的难题,其实就是你平时常做的题目的综合“表异里同”的简单题;对

这类题关键在分析对“貌似简单”的题,恰恰是考你基本知识是否“真”

的掌握,疑点有没有排除。“搜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相关基础知识;二是同类解题方法。)

(3)选择解题途径。(题意审清后,下一步就要从已有的背景知识出发,利用题目给出的条件和目标去找寻解题途径。一般有三种方法:A 正向分析法,B逆向分析法,C综合分析法。较为复杂的综合题要先分解,以此达到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以利各个击破。一般难题都有某个关键之处,抓住了这个关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两点建议:一是选择困难小的解题方案,提高解题的准确性,省时省力。二是选择熟悉的解题方案,主要是解题步骤。)

(4)选定“突破口。(突破口找得准、选得好,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数学老师的六项归纳:A从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特点入手;B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入手;C从组成结构入手;D从公式的互逆变换入手;E 从数值或字母的变化规律入手;F从联想相似的问题情境入手。打开突破口的方法当然不止这几种,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科的题型注意发现和总结,并能熟练地加以掌握,将十几种、几十种方法烂熟于心,那么多难的题也难不住你了。

(5)解题不成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A审题不细致,丢失某些已知条件;B分析不全,尤其没有分析出隐藏的已知条件;C基础不牢,公式、定理记不得、或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不清;D经验不足,类似题做得少;E分析推理不够严密,造成正确的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3、认真解答,细致运算(平时不能当战时,就不能养成好习惯,习题错误是影响估分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1)注意运算能力的培养。(一是对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的理解与熟记;二是对典型例题的解决方法要烂熟于心;否则在考场上解题时,不是束手无策就是错误百出。)

(2)高度重视解题的规范化。(答题的规范包括:A要写清所应用的公式、定理、定律;B要把应用定理原理得出的结果写完整,逻辑性要强;C带有单位的量值一定要写清单位。)

(3)培养快速、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CES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习惯,不论是平时做作业,还是考场上答卷,做完题后都必须进行检验,这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与爱惜,是你考试获得高分的必由之路。解题的水平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第一梯度是懂;第二梯度是熟;第三梯度是巧。作为一个成功的考生,至少要达到第二、第三个梯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五项检验:A查解题步骤或重点是否完善、齐全;B查解题过程逻辑是否严密、推理是否模糊;C有两种以上解法,应用另一种解法复查;D对自己平时总做错的题特别加以注意,防止习惯性的错误;D换个角度、方法检验答案,或倒算或改变顺序。)

4、“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

(这一步是“贵在坚持”。反复坚持这样的训练,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慢慢就会进入融会贯通的层面,解题的能力和速度必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1)一题多解。(对代表性强的典型题目,做好了做对了后,应至少考虑两个问题:A同样的条件,会不会有别的结果,别的方法?B改变条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多题一解。(很多题目表述方式虽然不一样,其实都属于同一类型,可以用同一种解法来解,这就是多题一解。也是一种归类训练。是把自己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一个好办法。前者是对一题纵向深入研究,后者是对多题进行横向比较。)

(3)认真意结、归纳。(总结三要点:A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B总结关键步骤是怎样应用定理、公式和原理的;C总结除了这种解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和解法。)

解题训练方法1、实践法。实践证明,没有大量习题的“原始积累”,没有多次模拟考考出的宝贵经验,要想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千

淘万滤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2、规律法。使用规律法能够达到“做一题,收获一片”的结果,它

能为具体解题过程打好基础,规划步骤,从而实现解题的快速化、准确

化。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模式,

以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学习高等数学时,我把书上所有的例题反复做

1

8

布雷克特教授的七种解题法吗?

答:即“近图重定举环跳”。这是本章的重点。

(1)逐步接近法。P124——128

(2)图表解析法。P128——131

(3)重新表述法。P132——134

(4)分割限定法。P134——138

(5)充分列举法。P138——141

(6)系列连环法。P141——145

(7)异常跳跃法。P146——149

(8)七种方法的综合利用P149——150

19、什么是SQ3R 读书法?

答:(1)SQ3R 读书法就是浏览(Survey )、提问(Question )、阅读(Read )、背诵(Recite )和复习(Review )组成的五步学习法。按这五个程序去读书,一般来说效果都不错。

第一步:浏览(Survey )

重点阅读书的前言、后序;分析内容提要、目录;研究正文中的大小标题、参考文献、索引表等。目的是买书、借书、或找出“兴趣点”切入。

第二步:提问(Question )

略读阶段,也是一问阶段或预习阶段。重点阅读正文的大小标题、副标题、黑体字和斜体字、图表、数字等,以及各章或各段的开头内容。提问作者:A 要阐述什么观点和概要?B 论述的依据是什么?C 我对这个问题的有什么认识?

第三步:阅读(Read )

精读阶段,也是第一次批注学习阶段或是课堂学习阶段。应该读得“慢而透彻”(逐章、逐节、逐字读、并标注;琢磨批注书中观点;记住基本概念、重要内容、专业术语、大小标题等)可以在此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整理笔记等,以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标注+批注+整理)

第四步:背诵(Recite )这一步是读厚与读薄的转折点。

复述阶段,一是形式复述,(一字不错照原话复述出来)二是实质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书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

第五步:复习(Review )

这是一个巩固与提高的阶段,也是进入更高层次的需要。(四步循环复习程序)

20、阅读需要坚持哪四项原则?

答:1、独立思考;2、锲而不舍;3、认真勤奋;4、学用结合。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在他的《读名人传记有感》一文中说:“鞭策自己的一个好方法是找一位你认为最值得祟敬的历史人物,把他当做你的导师,同时也把他当做你的对手;仔细研究他、学习他、赶上他,最后超过他。这样,你就永远不会满足,永远生活在追赶和前进的道路上。”

21、阅读的两个过程和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1)阅读的两个过程是“先读厚”、“后读薄”。

(2)阅读过程中的“通、点、解、变”就是阅读的一般规律。

A 认知阅读中的“通”:要做到三破“磨破、识破、突破”;

B 理解阅读中的“点”:做到三要“要穷究道理、要提纲挈领、要以问题为焦点”;

C 阅读表达中的“解”:做读书笔记关键在于“会做”,由要点摘抄到系统整理再到心得体会,循序渐进。

D 创造性阅读中的“变”:因为阅读分两个阶段,一是读者对原书内容的吸收阶段,也称为“继承性阅读阶段”;二是读者对原书内容深化、创造阶段,称为“创造性阅读阶段”,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阅读? 三遍,归纳出解题步骤与目标类型,结果考了满分。只是感到解题速度慢,因为我“投机取巧”没有做书后练习,考后遗忘也快。 3、借鉴法。就是把握各种类型题的基本解题方法与规律后的融会贯通。如多项选择题,除遵循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外,还可以引进是非题的解题方法,对所列各项进行判定。又如归纳选择题、匹配选择题、填空选择题等,解答过程中都必须分别引进归纳题、匹配题、填空题的应答方法,否则就会被相差无几。似是而非的选择弄得晕头转向。

创造性阅读是一种“问题导向”的主动式阅读,鲁迅先生称之为“问读法”。实践证明,只有“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才能别开洞天,才能有所创造。多利用、善于用“工具书”,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

(3)经典名句分析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即上面讲的三破;“神”是书读薄、知识点消化后的结果,是创造性阅读中“变”的结果。

B不动笔墨不读书。古时书少书贵,都要精读;现代书多、太多,要先精选,后精读才有效率。精读必须做读书笔记。

22、仔细阅读下面一组资料,说明什么?

A有新的研究表明,大脑约有1000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至少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参与智力活动,互相之间有连接关系。正常人的大脑所能记忆的信息量高达1013比特,是数学计算机的几万倍。

B著名的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通过研究,认为人在一生中的记忆储量相当于七八千万册图书的信息量。我们所利用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如果一个人能开发出其大脑的一半功能,就能够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下整本大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

答:(1)说明人脑的记忆潜能是一块待开发的金矿。记忆是思维的基础。

(2)没有一种办法不经过努力就能提高记忆力的,要调动起记忆者的主观能动力,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压力。只有这样,人的精神才会振奋起来,并由此形成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这能诱发人把要记忆的事物牢牢地留在脑海里。而注意是各种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的唯一门户。

(3)正常情况下,人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或对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物注意。所以开发人的记忆潜能,必须从兴趣与利害关系两方面入手。

23、记忆的两条法则是什么?

答:(1)是越有意义的事物,就越容易记忆;称为“理解记忆法则”。

(2)是越有刺激性的事物,越难忘记;称为“情景记忆法则”。

(3)根据上述两个法则开发记力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A凡事都有意义,重要的是你要去发现;

B在记忆时,越是赋予记忆对象意义,就越能记得牢;

C机械记忆费力不讨好;

D充分调动你的联想能力,运用心理关联的记忆方法,并由此学会利用其他记忆方法。

24、五种常用的记忆方法是什么?

答:(1)联想记忆法。把要记住的东西和已经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联想);把各种事物联想在一起的思路称为(记忆链);再把联想加以系统化,就可以成为记忆工具,能使记忆力增进几十倍。它包括两大类:一是自然联想,二是荒谬联想。(又称大概记忆法)(2)意义记忆法。是指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又称“准确记忆法”。

(3)选择记忆法。指有选择地学习和记忆。又称优化记忆法。

正确遗忘等于想起一半。从某种意义上说,遗忘并不是记忆力差的标志,也不是记忆效率低下的原因,相反,它是良好记忆力所必备的重要机能之一。养成“比较”的习惯,从泛滥的信息当中,把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挑选出来,这也是一种训练。知识是要不断清点,来断调位,不断代谢的,没有取舍就不会有重点,也不会有优势。在接纳的同时,摈弃一部分,闲置一部分,才会使你的知识充满了生机。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可分为自觉意识和潜意识;“遗忘”只是把暂时不用的东西挪到“潜意识”中保存,只要激活仍能恢复记忆。自觉记忆中的信息一般有三个特征:A极其需要、B 使用频繁、C可作为从潜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工具。心理实验证明,记忆对象越少,记忆就越鲜明。这种积极的遗忘能使人脑腾出地方来接受既极需要而又随时都可能再现的信息。从而获得记忆的高效率。

(4)归纳记忆法。就是将所需记忆的零散、孤立的知识,经过综合归纳,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成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然后再加以记忆。

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就是寻找记忆对象规律的过程。规律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找到了规律,就是把干扰记忆的“垃圾”都去掉了从而减少了需要记忆的数量。归纳记忆时要注意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把那些看起来无序的记忆对象加工成有序的;把无意义的加工成有意义的;把无节奏的加工成有节奏的;把无形象的加工成有形象的。最好能用笔写

下来。因为只有写在纸上,才能澄清一些似是而非或者相互矛盾的东西。有不少东西,在脑子里想的时候,似乎头头是道,但一写到纸上就能发现不严密和不确切之处了。

(5)反复记忆法。实验证明,一次记住的事情往往是处在极为危险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强化记忆,很容易使大脑产生思维定势,而不能顺应环境而变化。反复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灵活地对知识加深理解,并将笼统的知识细细分化的过程。这种记忆的知识能适应环境而变化活用。

25、CES学习法在记忆过程中如何强调“理解”?

答:(1)经过通读,对记忆对象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2)以点带面,掌握记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高效记忆,就应该学会先记住重点,以点带面,推测全貌,掌握记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A对数理化三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例题、习题、参考题,还有解题方法与技巧,都应该一一理清,进行记忆编码,纳入自己的记忆系统。

B对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四科,应该按照把书“读薄”的原则,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归纳,理出自己的思路,加深理解记忆。

C语文学科要分成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语文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块进行系统记忆和练习。

D外语学科要按先后顺序,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上下文)记忆单词,同时用归纳排组记忆法,将那些“有共同的读音和字母组合”的单词,按其前缀或后缀加以归纳,以5—7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由易到难进行筛选式的记忆。

(3)加工整理,采用相应策略进行记忆。

A复述策略。有两种(前面已有表述)

B组织策略。也就是分门别类、归纳、排队;再建立媒介联系。较常见的方法是“组块化”

就是“单元化”(课本方法)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总结各单元的关键知识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把它们“串”起来,合并成一个整体。另一个具体方法是“归类”。

C精加工策略。又称主观组织策略。例如我们“编故事记单词”,因为语言本身就带有意义,在意义层次上的信息加工,可以使信息编码更加深刻与精细,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D记忆表象策略。又称形象记忆。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记忆中主要有两种信息,即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两种信息量之比为1:1000;可见形象信息在人的记忆中的分量其中90%是视觉形象。有效利用记忆表象和视觉表象,也是改善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关键之一。(电脑中的DOS操作系统发展到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证明)

E得用已有知识策略。已有知识和经验是掌握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也是影响对新知识记忆效果的重要条件。创新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4)加强巩固,需要时能随时提取。

A知识巩固的标志

一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复述出来;

二看对记忆材料的本质、规律及其联系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三看能不能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

四看能不能对不同的记忆材料使用不同的记忆方法。

五看能不能根据理解,按照要求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B有效提储存知识的策略。

一是位置法(又称形象标志法);二是分类回忆(内似电脑的文件夹管理)

九、CES考试七步法

答:第一步:考前准备。(心理准备与试卷标注)

第二步:仔细审题。(考场上,最重要的是细心)

第三步:注意答题“七要”。

(1)先易后难(按常规,中、高考试题,基本分为2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30%的难题。)

(2)遇到生题不要轻易放弃。(一般情况下,文科题是按要点计分;理科题是按步骤计分。

所以能做一步是一步,能答一点是一点。)

(3)答题要抓住要点,不必赘述。(文科)

(4)举棋不定时,坚持第一印象。(选择、是否、判断题)

(5)书写要规范,要按标准格式答题。

(6)注意前后关照。(可以先把考虑出来的内容要点先记在草稿纸上。)

(7)相信老师的经验。(平时可以有不同于老师的看法,但考试答题时应以老师的为准。)第四步:掌握常见题型和CES答题技巧。

(1)根据题目的答案和判分情况,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和“客观性试题”(如填空、判断、选择、释义、计算)。

(2)以上8种例型答题技巧P243—244要熟练。

第五步:打草稿的艺术。(折叠方块编号使用—给自己复查带来方便)

第六步:控制好时间。(这是开考前要做的第二项工作。防止自己在某一题上耽搁过多的时间)

第七步:复查注意事项。(为了获得满意的成绩,做最后一个交卷人是明智的。)

A先核对一下卷头,查看考号、姓名等内容是不写准。

B检查是否有漏题,特别要注意漏答题目的背后部分和卷子的对折部分。

C进行答案检查时,先查高分题,再查平时爱出错的题,最后查没有把握的题。若时间充足,可检查余下的有把握的题。

D检查时要重新审题,检查关键点、关键词,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尽量减少失分。

十、CES时间统筹法

1、为什么世界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就是时间?

答:(1)公平性。我们每个人出生时,世界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就是时间。不论对穷人还是富人;不论是白人还是黑人,这份礼物是如此公平;一天都是24小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来投资经营自己的生命。有的人经营有方,把一天变成两天、三天,甚至一年……他们用与别人一样多的时间,做了比别人多出很多的事情,最终换来了巨大的成功。其实,世界上的伟人,诸如元首、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他们最成功之处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时间,他们都是运用时间的高手。爱因斯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

(2)瞬时性(不可逆性)。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认识过程中,时间观念是一朵晚开的花。

从“年、月、日、小时”的时间观到“分、秒”的时间观再到现在科技的“微秒”观;充分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散文中感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扬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洗手的时间,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得去的匆匆了伸手去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了一天。”

(3)机遇性。把握不住今日,也肯定把握不住明日。综观古今中外的伟人,无一例外不是紧紧地抓住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现在”、“今天”,立足“今天”,运筹“今天”的。只有今天过得充实,才有充实的一年;只有每年过得充实,才有充实的一生。一个追求成功的人,需要养成一个习惯,一定要把“现在”看成你最想做的事情的最佳时间。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不能由别人代替,只能自己去完成。

2、如何让时间多出一倍?

答:时间是一个常数,也是一个变数。善用者则多,妄用者则少。珍惜时间等于延长生命。

(1)善用整段时间。现代系统理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时间效用的开发也遵循这个原理。我们在学习中,一定切忌不要把整段时间裁剪成零碎的片断,分散了时间,势必事倍功半。比如。晚上在家做作业,一会儿收拾抽屉。一会儿喝水吃东西,一会儿上厕所,磨蹭到该睡觉了还不能完成;早读时间阅读、背诵效果较好,可有的学生一会儿削铅笔找橡皮,一会儿找参考书,一会儿整理笔记本,白白浪费了黄金时段。

(2)活用零星时间。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充实法,如睡前5分钟,饭后15分钟;二是拼接法,又称凑整法。如主课后的自修课时间;三是并列法,如把要背的内容先录音,然后在吃饭时边吃饭边听录音。

(3)缩短“三闲”。(闲话、闲事、闲思)一个特级教师曾做过调查,他发现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三闲”的时间为2个半小时。

(4)在不同的时间做最有成效的事情。生物学证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它控制着人体各项活动时间,使人的脑力、体力和学习效率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性。在最佳的时间用脑,事半功倍,可以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一般而言,一周中,最高的星期二、三、四;一月中,智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体力周期是23天。一年四季中,最高的是春天,其次是秋天,再次是冬天,夏天则是最低潮。(中考、高考目前都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因此学生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物钟适应之。)按每天的生物节律的不同,生物钟可分“百灵鸟”型、“猫头鹰”

型、“混合型”。所以一个中学生摸准自己的生物钟是调整到最佳状态的前提。

3、如何制定出科学实用的CES学习时间表?

答:(1)科学确定学习目标。

A目标高低要适度。

B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C目标要化整为零,落实到每一天具体时段。

D要正确处理好“一线”(常规学习活动)和“二线”(提高深造)的关系。这是高水平学习计划应该具有的内容。(一个在校学生,真正拥有的可供自由支配的实际是自学课和课余时间。)

(2)切实可行的“五项原则”。

A计划要全面。兼顾思想、学习、身体三个方面。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B计划要有轻重缓急。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所有可能因素。

C计划要考虑生活的整体平衡。均衡有序,健康而充实的生活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D计划要有一定机动性、伸缩性。

E订计划要注意效果,及时调整。效果不好要找出原因,切记不要无理由地放弃自已的计划。

(3)制订CES学习计划的步骤。

A分析自身现有条件。(学习任务、师资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素质、存在潜力、/目前现状、薄弱环节、学习障碍、主要优势)

B确定指标。(量化学习任务)

C选用措施。(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时间安排落实)

D安排步骤。(解决先后顺序的问题)

(4)自检与监督措施的落实。

(5)参考模式P219—220、223—224、221—222。

4、如何制定出科学实用的CES中、高考复习时间表?

答:(1)与老师设定的目标一致。A全面复习、B重点复习、C考前复习。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3)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分值。

(4)从时间上,先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再制定一个短期计划。

(5)从内容上,先制定一个循环复习计划,再制定一个强化复习计划和最后复习计划。

(6)考前一天的时间安排和心理调整。

士、CES学习能力测试方法简介

一、关于求“通”的能力测试法

1、注意力的测试

方法一:

方法二:

二、关于找“点”的能力测试法

2、观察力的测试

三、关于寻“解”的能力测试法

3、思维能力的测试(思维灵活性训练)

方法一:算24点。

方法二:报余数。

方法三:成语接龙。

四、关于求“变”的能力测试法

4、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

方法一:潜态法(即还未做出创造成果之前的特征测试法)

1、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托拉斯提出的学生创造力测试法,包括19项内容。

2、综合49:

方法二:显态法(即做出创造性成果之后的特征测试法)

5、想像力测试

方法一:作画法。

方法二:联想法。

6、创造性灵感测试(创造性思维训练)

方法一:发散性思维训练。

方法二:聚合性思维训练。

方法三: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方法四:创造性灵感测试评分法。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学真题简答题精编版

1、简述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1)规模化;(2)中心化;(3)综合化;(4)国际化;(5)职业化;(6)终生化;(7)多元化。 2、简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 3、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1)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1)民主与平等;(2)交流与理解;(3)自由与宽容。 4、结合实际谈谈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家化趋势明显;(2)创新人才培养是主旋律;(3)教学内容更新须更重视;(4)教学趋向个性化;(5)教学管理活性化;(6)自主性学习得以倡导;(7)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增强。 5、简述大学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 2、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3、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4、劳动形式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5、劳动成果的集体与滞后性。 6、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P122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一)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1)培养人才(最根本职能);(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二)其职能的新发展:(1)引导社会的职能;(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3)国际合作的职能。(三)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高等学校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次,职能递进发展中后出现的职能与原职能一道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再次,三大职能具有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关系。 7、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 (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 (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4)在教学条件、工具和手段上,要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的原则; (5)在教学途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有机统一的原则; (6)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

2017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精华版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 2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学科归属上说,它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用来专门研究大学中的教学问题,探究大学教学规律,指导大学教学实践。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 (以基础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 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4拉特克,德国人,是的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学校改革奏本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5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他的《大教学论》与《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6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心里学家,他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1 ?教育性教学思想,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道德,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2.教学心理化思想。 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钟最近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 物呈现于感官、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7凯洛夫I苏联教育家,他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一理解一巩固一应用”四个阶段。他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8 I杜威I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在教学组织的 形式上,他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的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主要活动代替教师的讲授。 9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他的教学理论思想主要是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10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既要从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所构成的研究对象中发现问题。 11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12大学教学丰富的含义:(1)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教学;(2)大学教育不仅传递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3)大学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4)大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13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幵放的意识,进去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14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的发展经历了英、德、美、苏大学传统的递变过程。 15英国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自由、公平、沉着、稳健和智能”生活习惯的绅士。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 的大学观。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德国的大学制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初始模板。16 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一一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宋代的书院产生,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书院是古代学者研究学 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8、1921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阖才、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术” 分离,确定了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的综合性,确立了大学设评议会、各科设教授会的方针,形成所谓的“教学治校”的制度。1、约翰?杜威I 是美国实用主 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2、杜威提出“存在即被经验”的命题, 他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作和承受结果。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与答案精华版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试题库

第一套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B.费希特; C.洪堡;D.范海斯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精华版

201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精华版) 一、考试题型 1.单选:1′×20=20′;2.判断:1′×10=10′;3.简答:3×8′=24′(适当发挥); 4.论述:2×13′=26′(要有联系实际的发挥);5.案例分析: 1×20′=20′。 二、复习重点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史 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P14 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P15 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P15 4.有些私学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P15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P16 6.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的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有3个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P19 7.为改革德国高等教育,洪堡提出两条最基本的原则:P24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2)学术自由的原则。 8.十九世纪,赠地学院包括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P29 9.威斯康辛大学是得益于赠地基金而获得迅速发展的一所州立大学,它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P29(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即威斯康辛思想: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0.“威斯康辛思想”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P29 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它也是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P32、P141 第三章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1.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基础教育和文化等要素。P43 2.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影响有:P44 (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面有:(大问题) P53 (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数量、高等教育机构教师数量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数。其中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在校生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高等教育决策泛指影响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事务的法规、方针、目标和政策的活动。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完善程度。经济的进步促进着新的高等教育新机构和新专业的诞生。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高等教育终身体系是指高等教育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成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4.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65 (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1.高等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来保证,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P68 2.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P69(判断) 3.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大问题)P71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必须首先实现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则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较高技能和技巧的劳动者,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另外,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越来越需要引入更多的智力因素来取代原有的生产要素。(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扩大教育可以影响收入分配,从而达到减少收入分配不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

2009 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 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 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 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 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学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 一、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一)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近代大学的产生以及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与改革。 (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革命战争时期的高等教育;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发展人的功能。 (二)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1.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2.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三)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教育内部关系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育基本规律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的关系;教育基本规律中各种因素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五)高等学校的主要社会职能 1.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 2.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的地位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社会职能;各种形式的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 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学制、体制与结构;高等教育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二)国外当代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1.国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教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层次;美、日、法、德等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2.国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

高等教育学精编版

高等教育学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概述 练习题 1.什么是教育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P3 2.教育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P2 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P5,P7,P9,P10 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有哪些 P13 5.高等教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P14-16。 6.怎样理解高等教育学及其学科性质?P18-P19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练习题 1.怎样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 P22-23 2.什么是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怎样理解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 标?P25-27。 3.简述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P28-29. 4.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指导意义。P33. 5.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P35. 第三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练习题 1.学制的建立应以哪些因素为依据?P37-39 2.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P44-45. 3.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P47 4.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P50

5.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地区差别性问题。(书上无)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 练习题 1.影响高等教育的因素有哪些?P55-57。 2.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与专业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 结构。P58-63. 3.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趋势。P63-64 4.谈谈你对我国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认识。 5.加强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有哪些?P57 第四点。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 练习题 1.试述大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学上的意义。P66-70 2.请以实例说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征。P70-71 3.如何处理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的关系?P75-77 4.如何看待高校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P78. 5.试述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职责。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加强自我发展?P79-80,P82. 6.试述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怎样才算合理P82-83。 7. 8.高校如何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现象?P83-84. 9. 10.高校应当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P84-85。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练习题

(完整版)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高校种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高校的种类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高校能级有三,一是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教学与科研并重。一般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学院,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 显性课程: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的课程。 隐性课程:利用有关学校组织、校园文化、社会过程和师生相互作用等方面给学生以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接线员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二、填空题 1、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所直接继承。 2、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

高等教育学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概述 练习题 1.什么是教育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P3 2.教育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P2 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P5,P7,P9,P10 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有哪些 P13 5.高等教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P14-16。 6.怎样理解高等教育学及其学科性质?P18-P19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练习题 1.怎样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 P22-23 2.什么是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怎样理解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P25- 27。 3.简述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P28-29. 4.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指导意义。P33.

5.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P35. 第三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练习题 1.学制的建立应以哪些因素为依据?P37-39 2.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P44-45. 3.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P47 4.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P50 5.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地区差别性问题。(书上无)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 练习题 1.影响高等教育的因素有哪些?P55-57。 2.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与专业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P58-63. 3.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趋势。P63-64 4.谈谈你对我国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认识。 5.加强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有哪些?P57 第四点。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2015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 (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三、认识高等教育学 1、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1)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2)任务:在于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个问题。 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3、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

一、高等教育概述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高等教育两个基本特点 (1)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亦即高等教育的起点是要具有中学毕业水平(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上的特点)。(2).全日制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而一般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生理发展已趋成熟(高等教育对像的特点)。 2.研究任务:阐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矛盾并揭示其规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提供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 3.学科性质:从两方面讨论,一是对知识总体的划分角度进行;二是从科学分类角度进行。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各人观点不同。 研究任务:一方面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一方面在探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教育基础理论,并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及其规律。 4、地位与作用 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科学总体,体现个性;对于它的分支学科而言,体现共性。 为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共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和一定的基础理论。 5.研究方法 本身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在方法上,教育科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6.研究策略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其他科学分支的方法和原理。 教育理论建设三准则:全环节原则、具体化原则、动力性原则 (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萌芽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在许多国家发展得相当薄弱。二战前,各国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 二战后到20世纪60-7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术研究阶段的重要阶段。出现问题: 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问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问题、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课程与学生需要的关系。(1)建立了国际性的和全国性的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门组织和机构。(2)建立了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系统。 2.中国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