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多种多样的地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2、运用动画演示并总结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能在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基本掌握主要高原、盆地、丘陵、山脉等主要地

形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

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

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教学课件、学生人手一份的空白地形区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图片:(景观欣赏,配上音乐诗歌朗诵)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崎岖多姿,我爱你地大物博

我爱你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

我爱你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

我爱你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我爱你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坡

我爱你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

我爱你高山之巅的青松品格

我爱你大川的雄伟

我爱你高原的磅礴

我爱你平原的美丽

我爱你丘陵的奇特

我爱你祖国的山河

同学们喜欢祖国秀美的山川吗?我国古今一些文人墨客更是把祖国的山山水水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老师今天带了自己比较喜欢两首诗词,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同学们能否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虞美人李煜(南北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些诗句的共同点都反映了什么样地理规律?(大河向东流。)

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河流向东流的诗句或歌曲?(如“好汉歌”“三国演义主题曲”。让学生或老师唱)

为什么中国的大部分大江的水都是要向东流?学生回答。

如果正确——师:(质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的地形图,你能否从中获取一些信息

如果错误——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的地形图,你能否从中获取一些信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诗词或歌曲入手,创设情境,结合主题,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切入新课。

●师生互动,活动探究

(一)我国地势特征:(课件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读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

(1)我国西部、中部、东部颜色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我国东西颜色的不同,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棕黄色:3000米以上黄色:1000~2000米绿色:0~500米)。

(2)从颜色相近度来看,我国的地势有何特征?

板书: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我们读图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剖面图加以验证。

按北纬32度线纵向往下切,得到一个剖面,这种剖面,我们称之为地形剖面图。教师板图剖面图。

引导学生探究:请同学们观察所切的剖面图,看看中国的地势有何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课件展示我国三级阶梯分界线,总结:一二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

二三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教师板图

4、小组合作探究:

(1)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水汽深入,形成降水)

(2)地势对河流流向和东西部交通往来产生什么影响?(大河东流,沟通东西)(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阶梯交界,水能丰富)

(过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那么在各级阶梯上都有哪些地形区呢?

(二)多种多样的地形

1、四大高原: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

(1)图片导入:学生看图片了解四大高原的概况。

(2)教师板图板画展示:边画边讲解四大高原,总结特征。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其生动写照。青藏高原多高亢,雪山连绵冰川广。青藏高原“高”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都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有一首北朝民歌曾这样赞美它: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高原“平”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高原上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多破碎,伤痕累累人难忘。黄土高原“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石芽、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无三里平”是对其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云贵春水绿油油,细雨昙天结伴游。两岸奇山看不尽,碧莲峰下泊行舟。”云贵高原“崎”。逶迤

2、四大盆地:

(1)图片导入:学生看图片了解四大盆地的概况。

(2)教师版图展示:边画边讲解四大盆地的基本概况,总结特征(塔里木大、柴达木高、四川盆地野花香),学生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3、三大平原:

(1)图片导入:学生看图片了解三大平原的概况。

(2)教师版图展示:边画边讲解三大平原的基本概况,总结特征(东北平原大、华北平原黄、长江中下游鱼米乡),学生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过渡:这些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区是谁把它们分开了,在地面上往往谁最为突出?(山脉)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不同走向的山脉吧!

4、主要山脉:

(1)教师板图展示,边画山脉(分组),边讲解,学生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2)课件总结我国主要的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最南一列是南岭。东北西南有三撇,大兴—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居最东,长白-武夷夹当中。西北东南有两捺,阿尔泰上祁连下。南北走向有一竖,横断山脉平行布。弧形山脉气势宏,喜马拉雅似卧龙。

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高山、磅礴的高原,美丽的平原、崎岖的丘陵,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又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把我国打扮的多姿多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板书

(三)山区面积广大。

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圆饼图知道各种地形的比例。

引导学生认识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我国山区所占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呢?归纳: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板书:山区广大。

我国大部分都是山区,这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勤劳而智慧的人们在这样的条件上,努力改变自己的家园。

讨论:1、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请你对山区的开发和建设出谋划策!

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知山区有利也有弊,利——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大;弊——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开发山区时,应尽量发挥其优势。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劣势会逐渐改善,山区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因地制宜的开发,这样山区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板书

5、(互动):学生熟悉主要地形区。并找出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填写。

●课堂小结、知识整理

1、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2、(活动):学生在已经准备好的空白地形区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盆地,学生相互点评有没有错误的地方。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反思一: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成功,而且较新颖。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资料展示效果较好。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搜集能反映出我国各地气温不同的资料,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有的学生找的是文字资料,如"冰清玉洁的哈尔滨""除夕之夜",通过文字叙述直接了解气温的状况。有的学生拿来的是自己记录的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有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0天的气温记录,并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一看,就能得出我国南北气温有差异。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课件里有图片、有说明,通过不同的景观反映出气温的差异。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地理能力养成的过程。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反思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俗话说不可能事事都达到完美,但是可以争取让事事都做到更好。我这节课整体上来说是比较成功,当然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入以带学生旅游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用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学生读图自己分析>总结规律破重点、简化难点。如在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时,先给出不同纬度海口、北京、漠河三个地方的纬度、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力求学生能学会、彻底弄明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自己读出、学会的知识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读图,加以学习、巩固。 如果能将每个教学环节在进行细化,比如时间的分配,对学生的评价,琐碎知识点的处理等将会使课堂更加完美。同时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技能,比如粉笔字、钢笔字及版图版画的能力。 反思三: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备课时因考虑到气候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领和讲授为主,但在个别知识点的处理上还不到位。 一、本节课不足: 1、在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上,过于匆忙,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 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 图

导入新课 新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播放《亚洲 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 图的阅读 方法 过渡:要了 解一个大 洲的自然 环境,除地 理位置外, 还需认识 它的地形、 湖泊、河流 及气候等 方面。 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 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 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 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 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 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 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 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 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 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 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 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 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 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 讨论回答 出各地的 地理位 置,海拔 高度 不同组的 学生展开 竞赛,抢 答,活跃 气氛 通过观 察、比 较,培 养学生 的动手 操作、 动眼观 察能 力。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读“冬、夏季风形成图”回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我国海陆位置特点填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要了解这些,离不了“叫’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司学们注意观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粉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浯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中国干湿状况”图: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四个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湿润地区景观。 森林 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得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这一带植被和农牧业生产的描绘。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森林草原 干旱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干旱地区景观。 荒漠 课后思考: 1.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我国牛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个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教案 (新版)粤教版

第三节繁复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①知道我国由南向北所跨的五个热量带,并能指图说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图说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④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原因。 一、气候类型繁复多样 1、展示图片:西北沙漠图、东北滑雪图、海南椰林海滩图 导入:大家看到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的风景图,为什么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呢?这跟当地的气候有密切 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 2、展示图片:图2.24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学生看图参与活动,老师小结。 ①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②气候类型繁复多样跟我国面积、地形有什么关系呢? 3、展示图片:图2.25中国温度带图、图2.26中国干湿区图 学生看图参与活动,老师小结。 ①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跟什么有关? ②比较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界线,你能说出哪两条界线大致重合? ③你知道在例外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差异吗? 小结:所以每个地区都要根据当地热量状况和干湿状况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4、展示图片:图2.27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28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29中国年降水分布图。 学生看图参与活动,老师小结。 ①我国哪些地区7月气温超过28℃? ②哪些地区1月气温低于—24℃? ③哪些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哪些地区年降水量不够200毫米? 5、小结:秦岭-淮河一线是严重的分界线,它是0℃等温线通过的的地方,又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还是800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我国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二课时 二、季风气候显赫 1、引入:在我国气候类型当中,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原因是什么? 2、展示图片:xx在世界中的xx 讲述: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特别显赫。 3、展示图片:图2.30夏季风、图2.31冬季风 学生比较分析,思考: ①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如何?有什么性质以及由其造成的降水如何? ②我国高温与多雨同期,水热配合好,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4、展示图片:图2.3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P37图2.29中国年降水分布图 学生比较分析,思考:

地势和地形优秀教案

一、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二、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特点 2.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学习主要地形区时,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四、教材分析: (一)知识点与特点: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二)教案重点: 1. 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案难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五、教案准备: (一)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挂图,学生用空白中国轮廓图一张多媒体 六、学案导学: (一)导学提纲: 1、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明确:学会读图例,找出颜色与海拔 高度的关系,明确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2、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明确:根据颜色的变化,明确我国地势变化不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是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4000M,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1000~ 2000M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M 以下。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而形成的地形是大陆架。我国的大陆架非常宽广。 3、在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明确:在地图上明确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划分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我国这种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状况会对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明确: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但是高大山脉也成了我国东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 教案 1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投影)《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先投影空表,后

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练习】 读“亚洲气候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W sou M ?x*榮 300 2lK> 100 .U I'~7 i&GH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_____________ (大、小),降水 __________ (多、少) (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_________ (高、低),属于_____________ (热带、温带、寒带)气 候 (6)读图8,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左右 A. —10C B.0 C C.10 C D.20 C (7)图8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___________ 。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上图 7①?⑨中的哪一个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地理教案)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1课时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新授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展示图片(2)“亚洲大地形与河流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读书“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三、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n

复杂多样的气候

气温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地区及划分标准。 3、.使学生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利用不同的热能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受气温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冬季南北气温县殊的原因。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图提示归纳总结. 使用教材的构想: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 课时教学流程: 板书:气温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O。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总结(略) 板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组织讨论) ①冬至我国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我国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总结(略) (读图引导学学生再读课本2.9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吗?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略)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我国夏季气温相差也很大吗?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课程标准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土壤植被、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与分布、乡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分布、交通运输状况等。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地图、展示图片等方式, 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地理课堂。 2.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得出结论,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相互补充,解决问题,体现“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 4.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根据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门文科综合课程的特点,突显出人文精神与地理的综合视野。注意加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拓展,融合渗透了地理、历史这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败笔之处

《多样的气候》参考教案

多样的气候 教学目标: 感受祖国各地复杂多样的气候,进一步感知祖国的辽阔幅员。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一个包含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符号图气象知识的多媒体或准备相关资料。 2、学生课前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模拟主持天气预报节目。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个成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情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概括,如:气温适宜、阳光明媚、寒风凛冽) 2、教师:你们知道在祖国背面的哈尔滨今天的天气吗?(学生自由猜想。北方地区可以问口的天气) 3、教师播放哈尔滨(海口)地区的天气预报。教师提问:听了天气预报,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差异) 4、教师:昨天,大家都看了天气预报,看懂了吗?老师有几个气象小知识想考考大家。 二、了解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 1.猜猜气象符号的含义。 (1)出示(也可以用粉笔画在黑板上)各种气象符号,如晴、晴转多云、小雨、雷阵雨、暴雨、阴、风……学生自由猜测其含义。 (2)教师:昨天老师请大家收听了自己最喜欢的城市的天气预报,下面咱们就来个天气预报“现场会”。 2.出示中国24小时的天气预报图(或教材66页图片)。教师宣布天气预报“现场会”的要求:两分钟时间内简要介绍该城市的24小时的天气状况,语言准确,声音响亮,表达流畅。 3、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练习,再自愿上台。老师要指导学生注意: (1)使用简单的方位词进行概述。

(2)使用描述天气情况的成语。 4、学生总结交流我国的气候的特点。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这么多小气象预报员的介绍,从这张24小时天气预报图中你看为什么同一天内不同地区的天气差别这么大? 三、感受中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1、寻找我国的气象之最。 教师: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高达摄氏50度,那是我国最热的地方。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气候之最? 学生找一找我国最干、最冷、最湿、台风经过最多,降水最多等的地方,交流汇报。 2、走近“气象名城”。 (1)寻找“气象名城”。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气象名城。教师出示教材第67页上的“中国‘气象名城’”卡,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圈出它们的位置。说说为什么会这些说法。 (2)为“气象名城”设计名片。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了解到的信息,设计气象名城的名片。 四、拓展延伸。 1、播放气候差异较大的地区的风景图片,介绍相关的气象小知识。 2、教师小结: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异。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么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将在以后的课堂上进行交流。

地形多样(好)教案

第二课自然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的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形是形容地表的形态,并找出图片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地形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二)比一比,图片中的五种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和特点?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举例讲解五种地形的概念。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它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大地的骨架”。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山脉,说明山脉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在陆地上排列有序,脉络清晰,像大陆的骨架)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青藏高原) 丘陵:地形起伏和缓,海拔500米以下。我国著名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的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东欧平原。) 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世界上著名的盆地有:非洲的刚果盆地;我国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画一画):由老师画出山地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高度数据,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出其他四中地形图的示意图。 (三)、亚洲的地形 1、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几种基本地形,下面我们把范围缩小,看看我们所在的亚洲,有哪些主要地形?想一想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总结: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描述。课本P32页,找出亚洲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点死海,算出相对高度,说明亚洲地表起伏很大。 (1)、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2)、亚洲地形多样,五种基本地形都有。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3)、地势好象一朵怒放的鲜花,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并分别通过亚洲高原分布图、亚洲平原分布图、亚洲河流分布图,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亚洲以山地、高原为主,且山地和高原集中在亚洲中部,地势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2 教案9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理动画来演示季风的移动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季风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季风的移动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谁能回答亚洲的主要气候特征是什么?我国的气候特征又是什么呢?新课讲授: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观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说出我国有哪几种主要气候类型。 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的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2)活动 1.对照图 2.24,说出图2.27中四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名称。 地点:漠河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地点:海口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5-9月。热带季风气候 地点:吐鲁番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点:五道梁气候特点:冬冷夏凉,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高寒气候。 2.参照对漠河的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3.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的气候特点的差异,说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后动的优势。

《亚洲复杂的气候》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材分析: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亚洲的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培养正确环境观。本课亚洲气候的特点表现,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表呈现,同时,教材也通过一些资料个案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本课涉及的季风的影响易造成水旱灾害等。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一些气候知识,如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的成因分析,学过了阅读温度的曲线与降水的柱状图。这里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有关气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的内容及对人类的主要影响。 2、会通过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掌握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3、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递归设问法、阅读分析法、图示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图引入新课 请同学读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或展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出来。),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指图说出最多的气候类型名称。 二、说出亚洲气候特点的结论。 阅读教材,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把亚洲的气候特点表达得完整准确而又简练。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三、找出得出结论的依据 1、复杂多样的依据 读世界和亚洲气候分布示意图。 设问(投影):从气候分布图知,世界共有多少种气候?亚洲共有多少种气候?沿300N 从亚洲东部向西有那几种气候?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有九种,沿300N从亚洲东部向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六种气候,这些都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2、季风气候显著的依据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是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它因素的制约又严重影响别的要素,所以,认识我国地形特征,对以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要表现为: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2、我国的主要山脉。因为山脉是地形的基本骨架,其他地形的分布多以山脉为分界线,所以教材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3、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增加了课堂练习。本节教材充分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增强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各级阶梯分界线,主要山脉名称和走向,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国的地势特征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地形图沿32°N纬线横切,形成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然后将地形图和地势剖面图对比,由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然后超链接播放视频——《中国的地形及地势特征》,引导学生讨论:a.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千米?b.各级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单元?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有何影响?然后课件呈现中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用表格的形式对比第一、二、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地形单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阶梯交界处提供巨大的水能。 二、中国主要山脉 根据山脉走向,将我国山脉划分为五种类型。 1、东西走向山脉(超链接到幻灯片37,利用空白中国地形图,运用多媒体技术由北至南依次展现三列东西走向山脉:靠北的一列是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第二章 第二节 我国的气候(第1课时—气温) 【学习目标】 1、运用1月、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5个温度带的分布 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边学边练】 一、我国气温特点: 读教材图2.13,回答: 1、从图中读出下列城市气温范围:广州___、武汉___ 、哈尔滨___ 2、1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差值约____℃ 3、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它的东部大致穿过__(山脉)--__(河流)一 线。 读教材2.14,回答: 4、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以上 5、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______(地形区),试分析原因___ ___。 【课堂小结】 我国的气温特点: 冬季:_____,越往北越__(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_____(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除外) 二、我国的温度带 1、请在下面空白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我国6个温度带的名称 2、你知道下列粮食、瓜果的主产区在哪里吗?请将它连线到字母所在的区域 哈密瓜、葡萄…… 青稞 柑橘、水蜜桃、李子…… 苹果、梨…… 小麦 水稻 香蕉、菠萝、椰子…… A B C D E F G

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总结 【课堂拓展】 1、气温与什么有关呢? 2、为什么冬季越往北越冷呢? 3、为什么夏季普遍高温呢? 4、你希望拥有怎样的理想房屋呢? 【练习】 1、下面四位同学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A.小明:冬季我国南北普遍低温 B.小强:夏季我国所有地区高温 C.小华: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D.小亮:无论何时,黑龙江县漠河市的北极村都是全国气温最低处 2、2013年春节,哈尔滨的贝贝乘火车去海南岛旅游,他一路上会感受到()。 A.越向南越温暖 B.越向南越寒冷 C.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D.自然景观没有多大变化 3、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的哪条 等温线一致() A.20℃等温线 B.0℃等温线 C.10℃等温线 D.-4℃等温线 4、图中山脉南北两侧的温度带分别是() A.中温带、暖温带 B.亚热带、暖温带 C.亚热带、热带 D.寒温带、中温带 5、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季节是夏季 B.此季节我国南北温差不大 C.此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 D.此季节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 【学习目标】 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 1、交流展示 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2、小组探究 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 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 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 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问: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案精修订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 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1课时) 临沂第十二中学刘秀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讨论导入新课] 寒假到了,有些同学要随团旅游,一条旅游路线到哈尔滨,另一条旅游路线到广州。大家为穿着(多和少)争论不休,为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回答不一,老师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进而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指导自学 [指导读图]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转折过渡]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一一等温线分布图。

[启发引导]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1月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一)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二)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1月0℃等温线为何发生了弯曲) [板书]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读课本2.19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