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翻译工作坊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翻译课堂中。文章以翻译工作坊的概念为出发点,旨在制定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翻译实践有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过程为主体,以提高译文质量为导向,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完成译文的翻译,最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者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翻译能力;译者能力;人际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业务往来的增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专门设置这一专业学位,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

批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好外语水平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更注重翻译过程,因此将“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

二、翻译工作坊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翻译是一种边缘活动,未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恰当的研究领域。1964年,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负责人保罗?恩格尔(Paul Engle)创办了美国第一个翻译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并为文学翻译提供学分。“翻译工作坊”的理念源于哈佛大学的理查兹(Richards)建立的阅读工作坊,他是美国创意写作工作坊和翻译工作坊的先驱人物。根茨勒(Gentzler,1993)对“翻译工作坊”的界定是“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

国外对“翻译工作坊”的研究起步较早,将“翻译工作坊”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促进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内外交互学习,旨在提高翻译能力。这种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可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就某一翻译项目进行研讨,其中教师扮演组织者、设计者、创造者、引导者、监管者等角色,学生是参与者、实践者,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学生要积

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翻译思想、翻译理念和翻译感悟,相互校对,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小组的最佳译文。国内学者通过向国外进行研究借鉴,将“翻译工作坊”理念引入到我国的翻译课堂教学中,取代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翻译场景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己看作真正的译员,成为课堂的主体,注重翻译的过程,重视向同伴学习,强调“在讨论中学习”,形成高质量的译文,最终提高翻译能力。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的翻译教学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是翻译工作坊的管理者,掌控着整个翻译活动的进程。但由于本科生翻译能力和翻译水平有限,教师的选材就会受到局限,所选内容往往会脱离翻译市场的实际需求。但硕士生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翻译能力更强,百科知识更丰富,教师的选材可以偏向翻译市场。笔者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翻译硕士(英语笔译)专业,结合自身参与翻译的实践,总结出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流程,以期为MTI学生管理翻译工作坊提供参考与借鉴。

三、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流程

黑龙江大学MTI英语笔译专业的翻译实践课聘请了翻译行业资深译员教授课程。该译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翻译应用性很强的非文学体裁文本,如专利、银行保函、护照、学位证、驾照、法医报告、法庭信、公示语、电子邮

件、博士论文等涉及多种专业领域的真实案例,按职业译员的要求培养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将翻译实践练习与翻译工作坊联系起来,旨在发挥翻译实践课的功效,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通过翻译不同体裁文本,不断提升译文质量,最终提高学生译者的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翻译能力,培养其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笔者根据翻译工作坊的操作流程,借鉴翻译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建立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一)项目统筹安排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翻译项目的管理,项目负责人可由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成绩较高者或翻译能力较强者担任。当教师下达翻译任务后,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如查找平行文本、制订进度计划、制定术语表等,分配翻译任务,指定初级译员、审校人员和终审人员,规定排版要求。项目负责人还要负责监控翻译进度,对翻译质量进行把关,成为项目组成员与教师之间的纽带。

(二)译员初译及自检

由于每个翻译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不同于真正的翻译公司每个职务有专门人员担任,小组成员要身兼数职,既是初级译员又要担任审校人员和排版人员,了解翻译工作坊的运营机制,完成不同职务的工作职责,提前感受职业翻

译工作流程,为日后步入翻译行业成为职业译员奠定基础。翻译时,要运用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指导翻译实践。学生译员要具备翻译材料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拓宽百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此外,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类书籍以及英汉

对比语言学方面的书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差异,避免字对字翻译,要结合语境采用意译的翻译手法,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提高双语转换能力和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采取“批注”的方式标明,必要时添加“译者注”,按照职业译员的要求训练自己。同时做好问题文件夹,将遇到的疑难问题收集到一起,可通过邮箱或当面向任课教师请教。译员初译结束后,一定要对照原文自我审校,更改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修改错别字和由于打字所出现的低级错误。(三)译员间相互审校

审校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小组成员可采用依次校对模式或两人相互校对模式,校对时不要删除对方译文,可采用MicrosoftWord中的“修订”功能,既保留对方译文,又实现修改校对目的,一目了然。审校人员对照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重点检查翻译中是否存在“漏译”及“错译”现象,通篇术语是否统一,务必使译文通顺流畅。审校可分为一校和二校,严控质量观,遇到问题要及时向教师请教,

从“译”中学。审校后应交由初译人员进行修改确认。当遇到意见分歧时要及时沟通,体现在合作中学习,保证问题顺利解决。小组人员可找课余时间聚到一起,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

(四)统稿校对及排版

统稿校对及排版工作可轮流担任,统稿校对时可只校对目的语文本,看是否存在低级错误、语句不通顺等质量问题,同时检查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排版要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对格式进行处理,包括字体、字号、行间距、图表等,使译文合乎要求。

四、MTI翻译工作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MTI翻译工作坊让学生自主管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人翁意识。该模式有比较完善的流程,从承接任务到提交译文,环环相扣,能够对学生译员的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指导,有统筹、初译、审校、排版等程序,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其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调动全员参与翻译工作坊的管理。以往译文未得到及时反馈时,学生译员敷衍了事,没有对译文和自己负责。通过翻译工作坊的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管理,使整个翻译过程有序进行。在全组人员懈怠时,项目负责人要监控翻译进度,及时提醒组员按进度完成译文。

最后,调节学生疲劳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翻译后

必然会产生倦怠情绪,可以通过翻译题材的转换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或通过调整学生在翻译工作坊中的角色,职位轮动,体验不同的任务分工,为适应翻译公司的不同职位奠定基础。

五、结语

翻译工作坊是学生翻译实践的平台,应由学生自行管理,严控质量,对委托人负责。翻译工作坊注重翻译过程,小组成员经常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重视译文的不断修改与完善,翻译材料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也可以承接社会翻译任务。将翻译公司运营机制引入到MTI翻译工作坊中,吸收其可借鉴的长处,使MTI翻译工作坊成为一种常态,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真正从翻译实践中“翻”有所得,为今后从事职业译员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Routledge,1993.

[2]Kiraly,D.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St. Jerome Publishing,2000.

[3]李明,仲伟合.工作坊教学微探[J].中国翻译,2010,(4).

[4]吕乐,闫栗丽.翻译项目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5]宋平峰.浅谈“翻译工作坊”翻译实践教学模式[J].内

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

编辑/岳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