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如此高尚而精辟的语言是最近从《善良丰富高贵》中读到的,该书由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周国平著。书如其人,言为心声,作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令我高山仰止,肃然起敬。

由此联想到最近我司团员青年中开展的“价值取向”大讨论,虽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大家都对社会上趋利忘义、漠视公德等丑行深恶痛绝,对急公好义、扶危济困等善举赞美有加。同样,社会舆论对人的价值取向优劣之评价也是公正的,今年5月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车祸瞬间为救学生而致残的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以及高速公路上被铁片击中于生命垂危之际保护乘客的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都是倍加赞扬的。

可见,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后,都渴望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传承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但是,另一方面,消极的价值取向也是客观存在的。市场经济具有正负效应的两面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不可避免。如今,有些人奉行的做人标准偏离了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准则,价值取向上的实用性、攫取性、物欲化、商品化,导致了行为上将一己之私与社会、集体公共利益割裂开来,或见利忘义,或敷衍塞责,它败坏了社会和集体的风尚,阻碍了社会文明层次的提升。

窃以为,价值取向的高尚与卑劣,其核心问题,是人格问题。所谓人格,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品格的总和。人格是可以培养的,但它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若是从哲学上讲,就是具有“自我同一性”,即指一个人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自己就是自己”,而非别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在职业、地位、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变化,但如果具备高尚的人格,那么就会始终不渝地坚持只做符合良知道义和公共利益之事,既所谓“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因此,培养高尚

人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断臻于自我完善的根本所在。

我以为,人不能改变他人,但一定能通过改善自我来感染、影响他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使自己的人格不断迈向高度,起码要做到这么三点:

“摆正”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如今,我们正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在一些人身上,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上存在一些拜金主义及权力主义之类的“误区”。窃以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既非取决于占有金钱财富多寡,亦非依赖于身居职位等级高低,应当是考其是否对社会和集体有所创造和贡献,是否为造福社会、关爱集体、惠及他人而尽心尽责,以及他的人品和为人怎样等等。

朝着理想人格目标身体力行。人都是由于自己想要成为何种人,于是就成为何种人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坚定自己的人格信念和操守,把自己的需求与公共利益有机地相融合,并且在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从现时现地和细枝末节做起,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尤其不能为了面对“现实”、获得“实惠”而舍弃对高尚人格的自我培养和追求。

不断加强自身道德文化修养。一个健康的人格,必然总是以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即理性对源自人的自然天性中不良欲望及情感的管控,不然则是人格错乱和病态的。因此,需要我们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精髓,加强自我的道德品质修养,做到“慎独”、“吾日三省吾身”,常常自察既往、自我端正、日日自新、律己从严,在实践中磨炼、完善自己。

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党群工作部王志雄

2012年8月29日

l联系实践论述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 第一,好学。好学是实现自我修养的首要途径。好学的程度越高,修养的质量就越好,对自我修养的实践就越有益。好学,简单讲就是对学习的重视和自觉。一是知之,这是克服愚昧、求得知识的行为过程;二是好之,这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学习行为,其外在表现是安贫乐道,笃志好学,学而不厌,虚怀若谷,随地从师,躬行实践,迁善改过;三是乐之,这是学习境界的顶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现与领悟中产生的愉悦,它是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对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使人进入一种自强不息、欲罢不能、学道相融、浑然而一的境界。好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三种境界的理解和遵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奠定自己学识和修养的基础。第二,内省。内省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内省亦称自省或自我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事实上的自我,一个是自己认识上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往往差距较大,因此人们经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学上把它称为人的自我知觉。这种自我认识的途径,就是我们强调的“内省”。应该说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最佳途径,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理性反思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使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些杰出人物十分重视内省的反思方法。陈毅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他严求诸己,谦恭律己,“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的内省精神分不开;恽代英有《每日反思表》;雷锋每天入睡前要“过电影”,等等。这些都值得青年大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借鉴和学习。第三,慎独。慎独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又一重要途径。慎独的基本内核是: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因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无人监督而作恶,即不管处在明与暗,还是显与幽,都不做坏事,它要求人们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倍养》中强调对于一个有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他“投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患,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会慎独,自觉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唐太宗曾说:凡是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如果小事不追究,大事就不可挽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第四,力行。力行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实践途径。力行也称身体力行。“身体力行”能克服大学生自我修养认知的不足,通过与社会交流、互动,使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认知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准确性。力行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进行自我修养的意志,因为自我修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提升、循序渐进的过程,意志力是自我修养的基础,实践性是意志力的特性,实践越充分,意志力就越会得到磨炼,意志品质就越会得到巩固。通过力行,还能检查到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以便及时矫正与肯定。

浅谈公共管理

浅谈公共管理 西方国家针对政府管理极权化和官僚主义化所导致的垄断、低效率、财政赤字和各种社会危机,以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社会现实,进行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和强调顾客至上的政府改革运动。有人把这场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去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行政管理概念及其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公共管理教育和理论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为此,我们从知识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揭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之间内在统一的特性,对于正确理解公共管理和开展政府改革来说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一、公共管理的理论缘起与知识发展 公共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管理活动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自从产生了国家及其附属物政府公共部门,就产生了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因而也就产生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活动。但是,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运动或理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产生与形成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缘起与知识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是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基础。众所周知,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极端化制造了可以摧毁自由竞争制度本身的社会

矛盾和冲突。这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超脱于各种竞争主体来扼制垄断的协调执行官,需要有一个维持基本社会公正而免于社会崩溃的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者。生产高度社会化和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又需要有一个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者。因此,从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出发,西方国家不得不实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干预,充分运用和强化政府职能。具体表现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均扩大和加强了;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市场秩序的维持,通过预算和高额税收、发行公债等办法来承担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收入再分配领域,政府采取一系列福利措施,以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政府行政权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日益强化的。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涉足的领域急剧扩大、政府干预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也急剧加深,并由此导致了机构规模急剧膨胀和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议会权力削弱,行政权力扩大;政府变成了集中主要权力的万能政府,政府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不断扩大,并具有使权力过分集中到政府首脑一个人身上的发展趋势。 政府管理的极权化和官僚主义化形成了政府垄断,推行福利国家、人民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国家政策,从而导致了政府管理失控、官僚主义、低效率,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民权运动高涨。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荷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发动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市场化为改革取向,推行政府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在政府公共

学习公共管理学心得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种行政理论的新范式 ——学习《公共管理学》心得体会 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种比较新的学科体系,在学习之前,其实我对这一学科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以为其就是行政行政管理学或者就是管理学,可经过对《公共管理学》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其实公共管理学是一种行政理论的新范式,理论体系非常新,属于典型的边缘学科,且整个学科体系还处于不断丰富发展之中,争论也十分激烈。虽然如此,并且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仍然觉得很有必要学习这门学科,因为公共管理学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很重大的作用。经过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学科知识上的收获的确不少,也纠正了许多看法上的错误!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关于《公共管理学》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我弄明白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即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出了一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 规律的学科,它是在________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问我们你们理解的公共关系学是什么样的呢? 我思考了良久,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公共管理不就是管理学吗?经过仔细认真的学习,我才知道,原来公共管理学是将一种客观的社会活动的公共管理及其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点说,也可以理解为政府和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或者行政学就在于,公共管理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企业和事业组织、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那么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哪呢?首先离不开的自然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其次就是研究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也不容忽视;第三是研究如何应用具体地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来便能够使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作文:道德修养的论述

作文:道德修养的论述 本文是关于修养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哲人说:修养,是智力最高的证明。的确,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人才会让别人看得起,让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崇拜。可见,修养是人生的试金石。道德修养的论述作文怎么写? 作文:道德修养的论述篇一东西需要道德来体现。比如:有很多的坏人做那些不知羞耻的丑事。也有一些人在政治方面做的很全面,那些好人们不是为了我们的世界在不断的做着好事吗?这些人是值得敬佩的,在现在的世界里已经有很多的了。 只有我们都为我们的政治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过,你们的选择是怎么样的?是要做一个被人骂的狗血淋头的恶人,还是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善人。不管怎样;不管那种选择;不管你认为是对是错。都是你的选择。 我记得以前有过这样一件事,这事也许能给我们这些人做一些政治影响。两年前的一个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着,没有一丝风。我和小伙伴陈威相约在河边的桥洞下乘凉。我想那里可能凉快一些。来到河边,果然,一阵阵凉风从河边迎面吹来,真舒服啊!我们躺在桥洞里美美地睡了个午觉。醒来以后,我们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觉得有些无聊。我俩商量着:“去河边岩石里找螃蟹玩

吧。”我们俩一拍即和,于是一人划分一块河滩,开始仔细寻找起来。我正专心致志地拨弄岩石,突然听见陈威大声呼叫;“救命呀!救命呀”我寻声望去,只见他已经掉到水里了!水不断的向他嘴里猛罐,呛的他喘不过气来,我吓坏了,连忙大声叫起来:“救命呀!救命呀!”我一边喊一边向河边跑,看有没有大人经过。正在这危机的时刻,有一位大伯路过这里,看见我又哭又喊,他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冲到河边,他来不及脱衣服就一头扎进了河里。大伯在水里面摸索了好一会,把头露出水面吸了几口气,又扎进去,这样反复几次才终于找到了陈威,并把他从河里拉了上来。一上岸,只见大伯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唇发紫,身子软软地倒在了地下…… 这就是道德,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所以品德是我国的第一思想政治,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品德和思想的话就别提什么在世界发达了。想要在世界壮大起来大家就都要有思想理念和道德政治。 记得我从小就见过很多的好人好事和很多不好的人做的“蠢人蠢事”。做好事的人总是让人敬佩他们,因为他们有着好的思想品质。那些做“蠢人蠢事”的人就让大家从心里面瞧不起他,因为他的思想品质是让人打心里面瞧不起。 以前我就想过我一定要做一个好人让人引起注意,这种思想是我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想法。可是到了我读三.四.五年级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坏蛋了,因为——好人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现在的好人的人渐渐变少了。因为当好人也会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但是好人他是值得的。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谈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 ——《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如此高尚而精辟的语言是最近从《善良丰富高贵》中读到的,该书由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周国平著。书如其人,言为心声,作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令我高山仰止,肃然起敬。 由此联想到最近我司团员青年中开展的“价值取向”大讨论,虽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大家都对社会上趋利忘义、漠视公德等丑行深恶痛绝,对急公好义、扶危济困等善举赞美有加。同样,社会舆论对人的价值取向优劣之评价也是公正的,今年5月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车祸瞬间为救学生而致残的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以及高速公路上被铁片击中于生命垂危之际保护乘客的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都是倍加赞扬的。 可见,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后,都渴望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传承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但是,另一方面,消极的价值取向也是客观存在的。市场经济具有正负效应的两面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不可避免。如今,有些人奉行的做人标准偏离了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准则,价值取向上的实用性、攫取性、物欲化、商品化,导致了行为上将一己之私与社会、集体公共利益割裂开来,或见利忘义,或敷衍塞责,它败坏了社会和集体的风尚,阻碍了社会文明层次的提升。 窃以为,价值取向的高尚与卑劣,其核心问题,是人格问题。所谓人格,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品格的总和。人格是可以培养的,但它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若是从哲学上讲,就是具有“自我同一性”,即指一个人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自己就是自己”,而非别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在职业、地位、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变化,但如果具备高尚的人格,那么就会始终不渝地坚持只做符合良知道义和公共利益之事,既所谓“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因此,培养高尚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

论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关键字】:道德和谐社会道德修养全面发展 【摘要】: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公民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的总和。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当今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庸”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原则在当代可以看做是“和谐”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人类就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道德准则是仅次于法律准则的社会法则,所起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与才关系的警钟,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正拥有德和才的学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术行为不端,学术打假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么多年学术打假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学术造假依然屡见不鲜,面对清华、北大、武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抄袭行为,社会反响极大,也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反思。当前大型医疗职业剧《医者仁心》眼下正在央视八套黄金强档热播,该剧掀起了荧屏一股强势“白色风暴”。该剧不仅全景式反映了医生的职业生活,还将鲜为人知的医疗界学术腐败现象搬上荧屏,引起社会的严重深思。 同时国外学术界也有此类现象:2009年美国曝出医学界造假案,知名麻醉学专家斯科特·鲁本自1996年至2008年间伪造至少21篇学术论文。这一幕幕引起了国内外的高的重视,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似乎作用不太明显。 思想道德修养,包括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修养,其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道德修养的目标涵盖而较广,大而言之,包括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做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者,做一个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小而言之,包括怎么做一个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合格公民等。

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只限于政府和组织,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

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新公共管理的七大要点 1.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这意味着让管理者管理,或如胡德所言“由高层人员对组织进行积极的、显著的、裁量性的控制”。对此最为典型的合理

道德修养类名言警句

道德修养类名言警句 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2)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3)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5)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6)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亚里士多德 7)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8)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9)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 1)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2)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3)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4)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5)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6)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7)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0)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11)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12)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4)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1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17)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 韶光易逝,转眼间我们踏入大学校门。仿佛还被囚禁在高中的魔鬼式训练里翘首以盼那道解放的曙光,却已然整装待发地伫立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开启了一段以“成年”为旗帜的人生路途。 手足无措间,年少那青涩与轻狂的外衣,还未完全从我们身上褪去。因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建设修养,对于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有思想深度、有睿智主见的合格优秀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诗句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此句徜徉于历史的长河里已达多年,却仍熠熠生辉,被后人啧啧称赞并奉为人生准则,补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的大学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理所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由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过去了的以高考为指明灯的功利化高中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重分数、轻实效,重视高考科目、对思想品德或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致使新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解决问题时甚至情绪化并带有易变性。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堪忧情况: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三)许多尚存的迷信思想和丑恶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极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最后,要注重知行统一,并在践履中学习。 现结合教材上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内容暂作浅谈。人生的成功与否,除了历史客观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成功时依旧泰然自若,在失败后仍能无坚不摧。在失落时走出阴霾重获晴空,并且在竞争时恪守公平公正原则。人生观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你的人生究竟是彪炳历史还是遗臭万年,究竟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 我们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没有人能够脱离整体而傲然立于这个世界上。在实际生活中,留心观察、耐心思索,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方能形成与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它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在生活中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侵蚀,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思潮文化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的社

关于对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利益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对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利益的认识和 思考 公共利益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被学者广泛认可的定义。尽管公共利益在定义上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作为研究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公共利益的正确认识成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公共利益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是一种在公共管理中切切实实关乎每个公民利益的客观存在。因此,对公共利益进行价值层面的研究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利益及其特征 从字面上,可以把公共利益理解为公共的利益,它包含公共与利益两个元素。公共是相对于个别而言的,《辞源》中解释为公共,谓公众共同也。所谓利益,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当然,公共利益并不是公共和利益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从价值上来看,是否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已成为考量一个政体合法与否的价值标准,表现为一种价值理念。 从现实来看,公共利益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现实中的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是指主要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此外,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也不是两个等价的概念。共同利益是指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可能是指某个组织、社区或者地区乃至国家的共同体,不同的共同体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见,公共利益是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却不一定是公

共利益。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追求,而公共管理活动则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载体与途径。 本文认为,公共利益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公共利益代表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其享有主体应该是尽可能的多数人;二是公共利益的整体性可以被共同享有,但不可以被分割取代;三是公共利益作为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不同地域的不同层次。 公共利益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在受益群体地域上的广泛性(不受所处地域空间限制)和受益对象的广泛性(不受所处地位等级限制);社会共享性则体现在公共利益要代表和体现的是社会公众共同的整体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机构提供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决定了公共利益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和私人机构来实现。因此,公共利益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 二、公共管理各个时期公共利益的体现 20 世纪60 年代末,在对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公共行政学派兴起。新公共行政学派摒弃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权威主义和强调效率并以效率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认为公共管理不仅要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更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追求的核心目标,公共管理应该对公众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或官僚政治负责。 因此,衡量公共管理的标准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促进了

论领导者的道德修养

论领导者的道德修养 王久业 【摘要】]领导者是“道德”的宣传者和引领者,一个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其下属必然要学习和效仿。道德从总体上来讲,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容。道德从思想意识的层面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要实现有效领导行为所必须重视和应用的。一个领导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并在领导活动中强化这种道德观,推动这种道德观,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领导目标。 【关键词】领导者道德修养 【目录】 一、道德概念的演变 二、领导者需要具备的道德素质 三、加强领导者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综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道德这一名字的概念随着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发展。到底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观念,而做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加强什么方面的道德修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和明确。对待领导者道德修养的加强需要秉持实际的态度,既不能把道德泛行为化,无限地上纲上线,成为人们遥不可及的理想。同时,又要结合领导工作的实际,深刻认识领导者进行道德修养的实际意义。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不能等同于一般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而是领导活动与道德规范相辅相成的一

种行为活动方式。本文试从道德的发展、领导者在道德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以及领导者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旨在对领导者的道德观产生一个新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社会生活中领导者出现的道德现象。 一、道德概念的演变 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先秦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这里面,把道强调为自然法则,而德则解释为以道为基础的人的行为法则。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2]。第一次把道德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使用。应该说,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各个国家、部落之间相互的战争、联合,既是在顺应自然选择的法则,同时,又是人类之间相互融合,促进社会文化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时期,最典型的文化现象是“百家争鸣”,也特别表现出在这一时期人们从蒙昧混沌到清醒明白时都想表达自己思想的冲动,也可以说是争夺话语权的冲动。这一时期,虽然初步有了礼义仁智信等概念,但道德所表现的还是主要在物竞天择、顺应自然方面。而在这一时期,做为一个领导者,不论想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思想,墨家的兼爱、儒家的礼义、法家的专制等思想,无不是为了争夺领导权而采取的手段。由于奴隶社会还没有完全解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区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3]。在这一时期,有些人,比如说,广大奴隶阶级,其实都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人,所以说道德在这一时期也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敬畏和理解。

32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我国首届MPA学员,笔者在系统接受MPA教育和对公共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我国在过去的道德建设实践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得较多,“个人品德”提得较少。其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三种道德固然重要,但其建设更应以个人品德建设为基础。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就谈不上公德心、责任感和荣辱观。现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顺应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实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也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提高社会公德,必须先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它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属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建设中的基础层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教育和建设的目的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并且使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觉养成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企业、保护环境的习惯,防止破坏和威胁社会公共生活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态环境秩序。现代社会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包括人的尊严。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自尊、自重,加强个人品德的修养,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和社会的尊重。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提高个人品德为前提。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也是一个人性格、学识和职业修养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操守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共产党员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应该带头实践、模范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养

公共管理学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共管理学心得体会 篇一:公共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公共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的春天显得尤为短暂而又弥足珍贵。阳光灿烂的三月,我有幸走进北大,参加第十期北京市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时间飞逝,三个月的燕园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和文明智慧的钟声亦萦绕耳畔。鲜花盛开的季节,我成了一名北大人。 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只争朝夕。这次学习,于我而言,机会异常难得。能够到北大继续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能够通过区委组织部的严格审查,这是区委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另外,这次学习是脱产 三个月,民防局的领导和同事在工作安排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能够使我轻装上阵。因而我倍加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自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认真聆听,仔细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期间没有请过一次假,旷过一次课,圆满地完成了

培训学习任务,满载而归。 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三个月来,共聆听了38位名家大师的谆谆教诲,上了48门课程,兼听了20余次讲座,先后参加了参观大学校园、西山农场、中国电影博物院、燕京啤酒厂、现代汽车基地、奥运水上场馆等活动。在参加工作十几年后,带着社会阅历的积淀,我仿佛又重回了天真浪漫的学生时代,畅游知识文明的海洋。从经济学理论到政治文明,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和谐世界,大师们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深邃的理论、古老的文化似和风细雨在导师们的言谈话语中不经意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的情操。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心中碰撞,第三思维发挥作用的时候,心灵的启迪和升华让我感悟频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感受最深及收益最多的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价值观得到重塑。对于价值观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感悟更加深刻。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儒家讲“中庸”思想,不偏为“中”,不易为“庸”。这里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尺度问题,什么情况是不偏?,什么状态是常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同一项客观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主观判断,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家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作对了,事情才能作对”;管理学强调两点,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领导科学强调决策,

谈谈如何进行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师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1)合作态度: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2)合作技巧:称呼得体、语气委婉、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应做到以下几点:1、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诺言、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会使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受到冷落,产生一种自卑感而放弃各门功课,对产生的偏见会给学生身心造成影响深远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2)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实施操作,(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教师工作具有专门性、专业性、独立性的特点,教师享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自由为核心的不受既存权威和行政力量非发干涉的权利。教师是真正的专业工作者。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辨证关系。 它们之间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指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就是教师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与教师职业的关系、与学生关系、与自身的心理行为关系。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育方法的分歧、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培养双赢的品格、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签订双赢的协议、建立双赢的制度 二辨析题 1、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 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其心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如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问题。 (2)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的认识和判断或主观独断,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辞,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如有的教师将学生一时的失误看作是他一贯来的表现等。 (3)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宣泄自己的不量情绪,学生成了他们泄愤的“替罪羊”,使学生感到紧张、恐惧、焦虑,有的学生情绪变得很压抑。 (4)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心胸狭窄,不够宽容,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得更多的不是同情、亲密和爱,而是对立、对抗,甚至搞打击报复,造成对立和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错误。 3、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四大方面,即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和行 业保护功能。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做具有重要的功能。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4、正确。 5、错误,惩罚学生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