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安全性能检测_董激文

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安全性能检测_董激文

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安全性能检测_董激文
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安全性能检测_董激文

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43.040.40 T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32086 2015 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 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v e r t i c a l f l a m m a b i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t e s tm e t h o d f o r c e r t a i n c a t e g o r y a u t o m o b i l e i n t e r i o rm a t e r i a l 自2017年3月23日起,本标准转为推荐性 标准,编号改为G B/T32086 2015三 2015-10-09发布2016-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第3章二第4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三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14)归口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市和时利应用技术研究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二张英虹二刘宪武二常红二王建兵二李春丽二李玉洁三

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 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运载超过22名乘客的M3类汽车内饰用窗帘二遮阳帘和/或其他内部悬挂材料,不适用于有站立乘客的城市客车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2.1 燃烧速度b u r n i n g r a t e 燃烧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mm/m i n)三 2.2 内饰材料i n t e r i o rm a t e r i a l 窗帘二遮阳帘和/或其他内部悬挂材料三 3技术要求 垂直燃烧速度应不大于100mm/m i n三 4试验方法 4.1原理 将试样垂直固定到矩形框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火焰引燃试样,测定试样燃烧距离和所用时间三4.2试验装置及器具 4.2.1试样固定架 试样固定架应是一个矩形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三框架高560mm,由两根间距为150mm的平行杆连接组成,杆上有固定试样的固定针三固定针直径应不大于2mm,长度至少27mm三将试样固定架安装在通风橱内相应支架上,保证固定架在试验期间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三 为将试样固定在固定针上,并离框架有一段距离,需在固定针附近安装直径为2mm,高度至少为20mm的定位柱三 4.2.2压板 使用U形压板保证试样在试样固定架上的垂直平整性三U形压板应平整且具有刚性,用适当材料制成二尺寸相当于试样固定架尺寸,厚度为1.0mm?0.1mm三在压板的左右两侧钻出直径大约为4mm的12个圆孔,圆孔位置应保证其圆心间距等于试样固定架上固定针之间的距离(见图1)三

医疗器械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标准

医疗器械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标准 一、总则 1 包装材料的要求 参考依据: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Y/T0681.1 YY/T0313。 用作制造的包装材料原料是原始材料,应有原料的来源,明确其历史和可追溯性,并受到控制,以确保成品始终能满足要求。 2 包装材料的设计必须在满足原定用途的条件下,既能够确保内包装材料的符合性,又把对使用者或患者的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2.1 包装材料与的相容性(即包装与医疗器材相互无不良影响):主要考虑的有: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毒性的要求,拟包装的医疗器械的大小和形状,对物理和其它防护的要求,医疗器械对特殊危险例如辐射、湿气、机械性撞击,静电放射的敏感性。 2.2 包装材料与标识方式的相容性:标识方法必须对包装材料与采用的灭菌过程的相容性无不良影响,印刷或书写所采用的油墨不会转移到产品上,也不会和包装材料起反应而影响包装材料的效用,也不会变色而使标识变的模糊不清,对固定在包装材料表面的标识,其附着方式必须能耐受灭菌过程的使用及制造

厂规定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3 包装材料能够提供对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防护。 3.1包装材料在使用场所与使用者撕开包装取出使用时的要求相容性(例如无菌的开封)。 3.2 在使用条件下,在灭菌前、中、后,包装材料不可释放已知是有毒的,其数量足以对健康危害的物质。 3.3无菌状态的保持:(即从其产品灭菌后,成为无菌之时起,直至规定的失效日期或使用时止),包装完整性及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阻隔特性。 3.4 材料的毒性检测。 二、包装完整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对的包装系统,按照YY/T0681.1、YY/T0313 和“包装完整性试验方案”进行包装完整性验证,来评价包装系统的符合性。 2 试验样品:产品及其包装 3 试验依据:YY/T0681.1、YY/T0313。 4 试验项目 a)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 b) 单包装阻菌性(不透气性); C) 单包装材料的细胞毒性。 5 试验结论 按“包装完整性验证方案”对所有项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全部合格。 6 验证和试验小组成员: 7 试验日期:

(完整word版)包装材料检验验收流程

包装材料检验验收规程 1.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由技术品控部负责全公司各类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抽样、检验、结果判定以及相关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的制定工作。 2.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由查验员根据标准要求对原料进行检验,并出具《包装材料检验报告单》。 3.在辅料进厂时,由财务部包材库房管理员持《到货通知单》通知技术品控部查验员,进行取样、检验; 4.品控员接到通知单后,按《包装材料验收标准》、合同规定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感官上的检验,并按抽检数量进行初步使用验证,出具检验报告。 5.技术品控部验完后,并出具《包装材料检验报告单》给库房,库房管理员接到包装材料检验合格证明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瓦楞纸箱检验验收规程 1.目的: 此标准对用瓦楞纸板制成的纸箱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作出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运输包装所用的个品种规格的瓦楞纸箱 3.职责 3.1仓库负责包装箱之命名、规格、数量的入库。 3.2行政中心负责各规格包装箱的规格、版面、数量的采购和相关检测报告的索取 3.3技术品控部负责包装材料和相关检测报告的验收和审核。 4.技术要求 4.1 材质:纸箱材质为国产牛皮纸或瓦楞纸.基重(g/m2)应符合GB/T6544-2008、GB/T13024-2003、GB/T13023-2008. 4.2外观、尺寸。 4.2.1纸箱表面应平整、干净无污渍,纸箱应无破损,无裂纹,纸箱切口应齐整。 4.2.2图案、文字印刷要求套印准确,墨色匀实,图案文字清晰,无油污、水化现象、无错位、无重影。图案、文字边缘齐整、无毛刺。 4.2.3印刷文字正确,图案、文字应与样板一致,套色准确,无颜色过浓或过淡现象。 4.2.4粘合瓦楞纸箱接头粘合搭接舌边宽度不少于30mm,粘合接缝的粘合剂涂布应均匀充分,不得有多余的粘合剂溢出现象。粘合剂牢固,剥离时至少有70%的粘合面被破坏。 4.2.5瓦楞纸箱压痕宽度不得大于17mm,箱壁不可有多余的压痕线,当纸箱折合时,压痕处不可有破裂、断线的现象。 4.2.6表层粘合要求无透胶、气泡现象。瓦楞纸板各层之间应粘合牢固,无层间分离现象。 4.2.7纸箱成型要求方正,无偏斜,箱角漏洞不超过3mm,摇盖合拢后缝隙不能超过3mm。 4.2.8纸箱尺寸(长、宽、高)应符合合同或订单要求,允许偏差:(单瓦楞:±3mm),(双瓦楞:±5mm) 双瓦楞5层包装箱:570mm*360mm*198mm 单瓦楞3层包装箱:565mm*355mm*192mm 天盖纸箱:575mm*375mm*168mm

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限值

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限值 (设备检验部分) 华燕客服中心日整理 ——如无特殊声明,检验标准限值依据国标《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速度表校验 车速表指示车速(单位:)与实际车速(单位:)之间应符合下列关系式: ≤≤()+ ()汽车:将被测机动车的车轮驶上车速表检验台的滚筒上使之旋转,当该机动车车速表的指示值()为时,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为~范围内为合格。 ()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将被测摩托车的车轮驶上车速表检验台的滚筒上使之旋转,当该摩托车车速表的指示值()为时(要求),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为~范围内为合格。 ()轮式拖拉机等设计时速小于的机动车无要求。 2、侧滑检验 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滑移量,用侧滑台检测时侧滑量值应在±之间。 对前轴采用独立悬架的汽车,其前轮定位应符合原车规定, 考虑到日常检验可操作性,安全检验时对侧滑量只检测不评判。 3、制动检验 行车制动项目包括车轮阻滞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协调时间、整车制动率等指标。驻车制动项目只有驻车制动率一个指标。 ()行车制动率标准 ()制动不平衡率合格标准

()制动协调时间合格标准 ()车轮阻滞力合格标准 各车轮的阻滞力占该轴轴荷百分比≤ ()驻车制动力合格标准 汽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不应大于。 ()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符合以下要求: () 满载检验时 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额定工作气压 ②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 其它机动车≤ () 空载检验时 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②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 其它机动车≤ 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不应大于,手握力不应大于。 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检验时,踏板力不应大于。 4、排放检验 () 装配点燃式发动机新生产汽车双怠速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MVSS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49 CFR 571部分) MVSS 302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原版:F.R.V ol.36 No.232-02.12.1971修订于1992.8 随后修订 期号:1 MVSS 302

国家:U.S.A 原版:F.R.V ol.36No.232-02.12.1971 §571.302 标准No.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S1. 范围本标准指定了用于汽车内舱材料的抗燃性要求。 S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汽车起火特别是由于汽车内部因火柴或香烟所引起的起火而引起的伤亡。 S3. 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多用途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S3A. 定义车内气室即汽车内舱内盛满新鲜空气的部分。 S4 要求 S4.1 S4.2部分所描述的以下汽车内舱部分与S4.3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汽车坐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蓬、扶手、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前、门后和侧边面板、搁板、弹性头垫、地板、遮阳板、窗帘、遮阳物、车轮外罩、发动机罩,垫罩和其他任何室内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S4.1.1 [保留] S4.2 位于内舱气室的1/2英寸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满足S4.3部分的要求。 S4.2.1完全不与其他材料相连接的材料在单独试验时应满足S4.3. S4.2.2 与其他材料完全相连接的材料在作为层积复合材料试验时应满足S4.3的要求。见I83的示例说明。 材料A和B之间的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应单独进行试验,位于内舱气室的B材料厚度在1/2英寸内,材料B和材料C紧密结合,因此B和C是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材料C如图所示,厚度为1/2英寸。

我国汽车内饰材料办理阻燃测试简介

我国汽车内饰材料办理阻燃测试简介 汽车内饰材料包括坐垫、座套、顶棚、地毯等,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成为人们第二个重要的活动空间,为了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多种要求,汽车内饰材料也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防火测试-标准名称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8410: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8410测试范围: 1、座垫 2、座椅靠背 3、座椅套 4、全带 5、头枕 6、扶手 7、活动式折叠车顶 8、所有装饰性衬板(车顶棚衬里,车内护板等等) 9、窗帘 10、仪表板 11、地面覆盖层 12、等 GB 8410标准要求 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 相关标准: GB 32086-2015《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FMVSS 302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ASTM D 5132 《车辆内部防火测试》 ASTM D1230-94(2001) 《标准服装纺织品可燃性的试验方法》 DIN75200 《汽车内部材料用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 FMVSS 302《联邦交通车辆的内部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 CMVSS 302 《加拿大交通车辆的内部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 办理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流程: 1、项目申请——向检测检测监管递交申请。 2、资料准备——根据要求,企业准备好相关的认证文件。 3、产品测试——企业将待测样品寄到实验室进行测试。 4、编制报告——认证工程师根据合格的检测数据,编写报告。 5、递交审核——工程师将完整的报告进行审核。

汽车性能与检测试卷含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汽车容载量、汽车容载量、汽车的质量利用、汽 车使用的方便性、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的通过性2. 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行车制动性能和驻车制动性能。 4. 汽车检测站可分为汽车安全检测站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和汽车维 修检测站。 5. 油耗计是检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仪器,通常由油耗传感器和显示仪器 两部分组成。 6汽车的主要污染物的成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光化 学物质颗粒物 7.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在50分贝以上,在教室和 会议室讲话,听懂率下降。 8. 大小相同的五个活塞,对中心活塞施加一个100N的负荷,则其他四个活塞所受的负荷是100N。 9. 推动气门的各部件之间的间隔量称为气门间隙 10当您检查动力转向油液位时,发动机应运转还是关闭?运转。 -可编辑修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汽车有关性能检测项目中全部正确的是(AD ) A. 转向轮侧滑制动性能车速表误差 B. 车速表误差前照灯性能燃油经济性 C. 转向轮侧滑燃油经济性汽车的安全性 D. 制动性能前照灯性能废气排放 2. 发动机机油粘度过低时,会发生下述哪种情况?( C ) A. 排气为浓灰色或蓝 B. 起动机旋转滞重 C. 机油压力不足 D.没有什么异常 3. 汽车动力性检测项目主要有(D ) A. 加速性能检测 B.最高车速检测 C.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检测 D.以上都有 4. 在交流发电机中用于形成电流的磁场在哪里产生(.B ) A、定子 B、转子 C、二极管 D、电动机 5. 汽车的动力性由什么指标来评定(D ) A.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B. 最高车速原地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C. 最大爬坡度原地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 B8410-200 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包装材料毒害分析

目前湖南熟食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大部分为塑料材料包装,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材料内部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迁移、溶出而导致食品污染,其主要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树脂本身具有一定毒性 树脂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裂解物(氯乙烯、苯乙烯、酚类、丁腈胶、甲醛)、降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均有影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指出,不是聚氯乙烯(PVC)本身而是残存于PVC中的氯乙烯(VCM)在经口摄取后有致癌的可能,因而禁止PVC制品作为食品包装材料。聚氯乙烯游离单体氯乙烯(VCM)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人体四肢血管的收缩而产生痛感,同时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它在肝脏中形成氧化氯乙烯,具有强烈的烷化作用,可与DNA结合产生肿瘤[1]。聚苯乙烯中残留物质苯乙烯、乙苯、甲苯和异丙苯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危害。苯乙烯可抑制大鼠生育,使肝、肾重量减轻。低分子量聚乙烯溶于油脂产生腊味,影响产品质量。制作奶瓶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原料产生苯酚,有一定毒性,产生异味。这些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材料中这些物质的浓度、结合的紧密性、与材料接触食物的性质、时间、温度及在食品中的溶解性等。 2 塑料包装表面污染 因塑料易带电,易吸附微尘杂质和微生物,对食品形成污染。 3塑料制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助剂的毒性 食品包装常用塑料PE(聚乙烯)、PP(聚丙烯)和PET(聚酯),因为加工过程中助剂使用较少,树脂本身比较稳定,它们的安全性是很高的。 4 非法使用的回收塑料中的大量有毒添加剂、重金属、色素、病毒等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塑料材料的回收复用是大势所趋,由于回收渠道复杂,回收容器上常残留有害物质,难以保证清洗处理完全。有的为了掩盖回收品质量缺陷,往往添加大量涂料,导致涂料色素残留大,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因监管原因,甚至大量的医学垃圾塑料被回收利用,这些都给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国家规定,聚乙烯回收再生品不得用于制作食品包装材料。 5 油墨污染 油墨大致可分为苯类油墨、无苯油墨和醇性油墨、水性油墨等种类。油墨中主要物质有颜料、树脂、助剂和溶剂。油墨厂家往往考虑树脂和助剂对安全性的影响,而忽视颜料和溶剂间接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国内的小油墨厂家甚至用染料来代替颜料进行油墨的制作,而染料的迁移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另外有的油墨为提高附着牢度会添加一些促进剂,如硅氧烷类物质,此类物质会在一定的干燥温度下基团发生键的断裂,生成甲醇等物质,而甲醇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危害。在塑料食品包装袋上印刷的油墨,因苯等一些有毒物不易挥发,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更大。近几年来,各地塑料食品包装袋抽检合格率普遍偏低,只有50%~60%,主要不合格项是苯残留超标等,而造成苯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在塑料包装印刷过程中为了稀释油墨使用含苯类溶剂。2005年7月《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央视记者在甘肃、青海、浙江、江苏4个省对十几家不同规模的塑料彩印企业调查发现,由于甲苯价格低,企业为了把浓稠的油墨快速印制在塑料薄膜上,都把它作为调配混合溶剂的主要原料。兰州质监稽查人员随

包装材料实验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包装材料学 姓名:李天卓 学号:20131052046 班级:包装工程2013级 任课教师: 解林坤 时间:2015.11.06

一厚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厚度是指纸和纸板等材料在两侧压板间规定压力下直接测量的结果,单位是mm或μm。厚度是影响纸和纸板技术性能的一项关键指标,要求一批产品各张纸或纸板之间的厚度应趋于一致,同一张纸或纸板不同部位之间厚度也应一致。对于具有特殊用途要求的产品如标准纸板还应进行更为严格的全幅校验。在测量时可根据纸的厚薄采用多层测量或单层测量,最后以单层测量的结果表示纸的厚度。 二、测试仪器: 测定纸和纸板厚度的主要仪器是厚度测定仪,有手动、电动之分,以手动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测定时将纸或纸板放在两受压面之间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受压面间的压力为100 kPa±10 kPa,测厚时,受压测量面积为200 mm2。 图1 厚度测定仪 1—拨杆;2一指针;3一重锤;4一测量杆; 5一测量头;6一量砧;7一底座 三、试验步骤 (1)把测微计放置在无震动的水平面上,调好零点,按标准规定采取试样,以每张纸样上切取100 mm×100 mm的试样至少5张。 (2)按下拨杆,抬起测量头至足以放人纸样的高度(若为电动仪器,则由仪器自动控制高度),置纸样于测量头与测量砧之间。

(3)缓慢放松拨杆,使测量头以低于3 mm/S的速度将测量面轻轻压到试样上(若为电动测厚仪,则自动下降接触纸样),注意避免产生任何冲击作用,待指示值稳定后2~5 s内读数,避免人为对测微计施加任何压力。 (4)对每个试样进行一次测定,测定点离任何一端不小于20 mm或在试样的中心点。宽度在100 mm以下的盘纸,应按全宽切取5条长300 mm的纸条,在每条不同位置测量其厚度,至少两处。 四、结果表示: 以所有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并报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厚度小于0.05mm的纸,准确至0.001 mm; 厚度小于0.2 mm的纸,准确至0.005mm; 厚度大于0.2mm的纸,准确至0.01 mm。 实验结果:0.33×0.01mm=0.0033mm 二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耐折度是指试样在一定张力下,抗往复折叠的能力,以折叠次数表示。耐折度受纤维的长度、纤维本身的强度和纤维间的结合状况影响。凡纤维长度大纤维的强度高和纤维结合力大者,其耐折度就高。耐折度也受纸张水分含量的影响,水分含量低纸张发脆,耐折度低,适当增加含水量,纸张的柔性提高,耐折度随之增大,但水分含量超过一定限度耐折度开始下降。另外,耐折度受打浆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内,耐折度随打浆度的增加而增加,继续提高打浆度到一定程度,由于纤维的平均长度下降,纤维交织紧密,纸质变脆,则使耐折度下降。因此,在实际生产上控制好影响因素,对保证纸张有较好的耐折强度甚为重要。 许多纸和纸板如白纸板和箱纸板等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多次折叠,而耐折度则能较好地反映出纸张抗反复折叠的能力,因此,耐折度的检测被广泛采用。 常用的耐折度仪有两种,一种为卧式的,称作肖伯尔(Schopper)式和立式,称作MIT式,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试样的折叠角度不同,肖伯尔式的折叠角度为180°,MIT式的折叠角度为135°。

汽车内饰件VOC测试方法-袋式法

附件一 零部件VOC 测试方案(Tedlar Bag) 1.适用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汽车零部件总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采样和测试方法。适用零部件见下表1。 2.测试对象化合物 依据“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讨论稿,测定: TVOC、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 3. 测试流程 3.1 样品处理 本测量使用有2 处以上的阀门的Tedlar 袋子(以下简称采样袋)。采样袋尺寸为50L到2000L,根据零件大小选择适当的袋子(见表1)。袋子充气体后应能密封,并保证不漏气。 3.1.1 将样品置于采样袋中,密封采样袋。 3.1.2 连接配管,用真空泵将袋内的空气抽出。 3.1.3 向采样袋中充入其体积40%左右高纯氮气,再将气体抽出。 3.1.4 再向采样袋中准确加入袋体积40%的高纯氮气,记录所充入气体的量。 3.1.4 另取一空白采样袋,不放样品,执行 4.1.1~4.1.4 的步骤。 3.1.5 将两个采样袋放入采样仓中,65℃培养2h±10min。 3.2 捕集气体 捕集气体时,使用以下两种捕集管。 TENAX-TA 捕集管: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TVOC DNPH 捕集管: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

按图1 安装捕集管、配管及采样器 图1 采样气路图 捕集条件见下表2: 表2 捕集条件 在捕集气体之前,先晃动采样袋使气体分布均匀,然后按表2 的捕集条件分别捕集两根TENAX 管和一根DNPH 管。已捕集完的TENAX 管应立即进行定量分析,在无法立即分析的情况下,应用密封卡套密封管的两端,再用铝箔纸包好捕集管,并做好标记,在冰箱中冷藏(4-10℃)保管(保管期限最多一星期)。已捕集完的DNPH 管应立即用乙睛洗脱,若不能及时洗脱,应用铝箔纸包好在冰箱里低温保存(保管期限最多一星期),但保存温度不能在4℃以下,乙腈洗脱出来的溶液定容到5mL 溶液瓶里,应尽快分析,在冰箱中可保存一星期。 3.3 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3.3.1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和TVOC的分析仪器使用TD-GC-MS,其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应该满足GMW15634标准和国家HJ/T 400-2007标准。 3.3.2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的分析仪器使用HPLC,其分析方法应该满足GMW15600标准和国家HJ/T 400-2007标准。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作为汽车组成的一部分,占内部设计比重较大。汽车内部不同位置的内饰材料,其材料组成也不相同,不同材料燃烧试验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别;即使材料相同,也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燃烧试验结果有差异。现针对不同位置的材料进行水平燃烧试验,观察并分析其试验结果。 1内饰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内饰材料的结构分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单一材料指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由缝纫、高频焊、铆接),则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于单一材料。层积复合材料指由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结、粘接、焊接等不同方式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1.1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 根据内饰材料在汽车内的不同位置,主要分为门内护板、汽车立柱、仪表板、遮阳板、顶蓬衬里、地板覆盖层、座椅面料及行李舱覆盖层等类型;根据内饰材料材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皮革、纤维、塑料、泡沫、橡胶等种类。本文重点研究汽车内饰材料中塑料类及座椅面料

类材料在水平燃烧试验中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塑料类材料的特性。汽车内饰材料中塑料类材料占的比重较大,常见的塑料类材料有PP、PVC、PET、ABS、PE等。 2)面料类材料的主要特性。面料类材料根据构成材料及编织工艺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 2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按照要求,试样至少为5块。如果材料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并将5块或者更多的试样在燃烧箱中分别试验。因汽车面料中的针织面料包含两种编织工艺,所以应按照不同的方向(纵向、横向、斜向45°)各取5块进行试验,以确定最大燃烧速度并进行分析。以下所讨论的均为材料最大燃烧速度,其中材料不燃烧(A-0mm/min)是指在材料被点燃后未烧到第一标线就熄灭了(燃烧起点至第一标线间的距离为38mm)。 2.1塑料类内饰材料的试验结果 1)塑料类的汽车内饰材料主要用于门内护板、仪表板、立柱、遮阳板、城市客车座椅、行李舱覆盖层、地板覆盖层、客车地板等部位。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

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试样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试验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试验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有限公司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FMVSS-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第571.302条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摘要: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的第571.302条给出了机动车辆内饰材料阻燃性试验的要求以及试验过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乘员舱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要求。 2 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减少车辆起火,尤其是减少那些由车辆内部的火源例如火柴或香烟引起的火灾所造成的乘员伤亡。 3 适用性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卡车和客车。 3.1 定义 乘员舱空气间层是指乘员舱内空气常流通的空间。 4 要求 4.1 车辆乘员舱里的下列组件中,第4.2节所描述的那些部位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这些组件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盖内饰,车篷,扶手,所有前围、后围和侧围内饰板,舱内货架,头枕,地板覆盖件,防晒板,窗帘,遮阳帘,轮罩覆盖件,发动机舱覆盖件,床垫罩以及任何其他设计来吸收发生碰撞时作用到乘员上的能量的内饰材料,包括填料和碰撞破坏元素。 4.1.1 [保留] 4.2 乘员舱空气间层里,如果某单一或复合材料的任一部分厚度在13mm 以内,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4.2.1 任何不和其他材料在每个接触点都采用粘接的材料,当将其和其他材料分离做试验时,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4.2.2 任何和其他材料在每个接触点都采用粘接的材料,当其和其他材料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做试验时,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材料a 和材料b 有一个非粘接的接触面,做试验时a 和b 分离。材料b 的一部分在乘员舱空气间层小于 乘员舱空气间层 厚度 非粘接表面 粘接表面 分离测试的材料 剪切处 作为复合物测试的材料 毫米(mm ) 乘员舱空气间层 所有尺寸单位均为毫米(mm )

包装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指标(正式版)

乳白玻璃酒瓶 1 目的与范围 1.1为了使包装材料感观检验及物理性能检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检验部包装材料检测室所需材料的抽样检测工作。 1.3 本标准适用于质量检验部包装材料检测室所需材料的抽样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MTJ08.01-2010 《包装材料检验标准》 Q/MTJ06.14-2009 《包装材料检验指导书》 Q/MTJ06.20-2009 《抽样方法总则》 Q/MTJXX.XX-2011 《包装材料检测仪器操作指导书》 3 乳白玻璃酒瓶 3.1容量系列及允差 3.1.1 容量及允差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3.2 酒瓶几何尺寸及瓶底要求 参照《包装材料技术标准汇编》 3.3 技术要求 3.3.1乳白玻璃酒瓶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3.3.2 玻璃瓶的强度要求:拿着玻璃瓶颈离水泥地面1.5m高自由落下,连续二次以上,玻璃瓶无破损。 3.3.3 酒瓶光洁度、乳白度要好,瓶壁细腻、光滑、合逢线无明显凸出、无炸裂纹、皱纹、桔皮状、砂粒等,且瓶身垂直无座底、失圆现象. 3.3.4 酒瓶渗漏率不得超过万分之五,综合合格率达98%。

彩盒 1 目的与范围 1.1为了使包装材料感观检验及物理性能检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检验部包装材料检测室所需材料的抽样检测工作。 1.3 本标准适用于质量检验部包装材料检测室所需材料的抽样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MTJ08.01-2010 《包装材料检验标准》 Q/MTJ06.14-2009 《包装材料检验指导书》 Q/MTJ06.20-2009 《抽样方法总则》 Q/MTJXX.XX-2011 《包装材料检测仪器操作指导书》 3 规格尺寸 参照《包装材料技术标准汇编》 4 技术要求 4.1字体及颜色要求。 4.1.1各种规格(除珍品系列外)彩盒红色部分均为大红色,要求色彩鲜艳,金色部分采用青色金粉烫金;珍品系列彩盒颜色由茶色、淡红色和金黄色三中颜色组成,要求色彩过渡自然流畅。 4.1.2食品标签内容、位置及颜色。 ——所有系列的茅台酒食品标签内容相同,均印彩盒上,内容为“食品名称、原料与配料、酒精度、净含量、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厂址“等内容。 4.1.3本标准未注明的字体大小、图案设计尺寸、颜色均以抽取的样品彩盒为准。 4.1.4普通彩盒“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均采用凹凸工艺,增强字体、图案立体感。 4.2 质量要求。 4.2.1印制好的彩盒,色彩、图案、文字应与抽取样品相同,要求表面整洁,不褪色、不

汽车-5种汽车内饰VOC含量分析采样方法

5种汽车内饰VOC含量分析采样方法 作者:HSF中心2013-06-26 15:06 为了保证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符合GB/T27630要求,相关企业需要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这项检测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和样品分析两个步骤。本文将针对采样方法进行特别介绍。 汽车内饰零部件及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一般有5种,包括: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项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 1.采样袋法 采样袋法多为日系车企使用。本方法进行VOC采样使用的采样袋由厚度为0.05 mm的聚氟乙烯(PVF)制成,根据采样袋容积分为大袋子和小袋子两种方法,分别用于测量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的VOC 含量。采样袋法主要被日系主机厂(包括丰田、日产和铃木等)及其合资企业采用。该方法有如下的优点和缺点: 1.1 优点 ?检测对象可以是零部件、总成,也可以是材料。 ?可以同时采集用于检测苯烃类有机组分和检测醛酮组分的气体样品。 ?本采样方法关于零部件、总成的VOC含量分析的采样与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中车内空气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相似,这样有利于建立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技术要求与零部件/总成的VOC含量技术要求的对应关系。 1.2 缺点 ?由于采样袋使用次数有限,且需要消耗一次性的DNPH吸附管,因此与其他几种采样方法相比,采样袋法的测试成本较高,仅次于检测舱法。 ?与检测舱法相比,采样袋法无法实时监控零部件、总成的VOC挥发情况。总体而言,采样袋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测量零部件、总成VOC含量的采样方法,适合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对零部件、总成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2.检测舱法 检测舱法的试验空间是一个体积为(1±0.05)m3的密闭空间,内部装有调节空气均匀度的装置和样品支架。为了调节空气交换率,试验箱体上安装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使用试验气体(丙烷)和氮气对火焰离子探测仪进行校准,压缩空气需经过湿度调节装置以规定的湿度通入检测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宝马汽车公司等汽车企业及其合资企业采用此方法进行零部件的VOC检测。该方法有以下优点。 ?检测舱法可以实时监测舱内总的VOC含量水平,能够研究零部件的VOC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本方法除了可以检测苯烃类和醛酮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外,还可以进行雾化检测。 本方法能够检测的试验项目在所有采样方法中是最多的,检测成本很高。达到同样的密封性要求,检测舱的密封成本比采样袋的密封成本高很多;采样舱的内表面材料需要采用既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也不会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不锈钢材料;实时在线检测的FID检测器的进气量小、价格昂贵。因此,无论从设备投资成本还是从使用成本来说,检测舱法都是最高的。只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汽车企业和第三方实验室才有能力配备此类设备。 3.顶空法 项空法是欧系汽车企业测量苯烃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常用方法。顶空法使用的设备是项空进样器和气相色谱仪。采样方法比较简单,在项空进样器中完成采样。从试验样品中裁取2克样品放入20 ml的

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投资可行性方案

机动车检测机构投资可行性方案 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是汽车、摩托车年审必须通过安性能检测的检测机构。原来一直隶属交警的车管部门,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于2005 年正式颁布了:机功车检测机构必须与行政执法部门分开,检测机构实行社会化的文件。 检测机构是企业性质。在县级城市或以上地区汽车拥有量在5 千辆以上,离原有的检测机构距离又很远,车主检车和调修车辆很不方便,在这个区域内就可设立一个机功车检测机构。 一、检测机构的申办程序 申办人首先取得当地交警大队或支队,关于机动车检测的委托授权书,由大队上报支队批准,申办人以检测机构的名义写出可行性报告,大队、支队同意盖章,交县发改委审批盖章,确定检测机构建厂位置和土地面积,由土地管理部门出具土地使用证明,经市技术监督局技量科同意盖章,交省技术监督局技量处审批,开始建厂安装设备,按省技量处要求派专人到省技术监督局进行专业培训,设备安装及技术培训同时进行(由设备供应商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请省技量院检测设备标定机构前来标定验收,拿到合格证书后,报给省技术监督局认证处,取得认证资格后,请市物价局颁发检车收费标准文件方可开始营业。 二、检测机构的业务范 汽车、摩托车年审时的整车安全性能检测,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竣工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车辆进行调修,调修后复检。

可括展:营运车辆年终等级评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汽车尾气工况法排放检测。 三、检测机构的投资 检测站占地面积,应考虑业务拓展,一般需要15-20 亩地。其中包括: 汽车安全和综合性能检测线厂房,移动式摩托车检测线检测空地,预留尾气检测线厂房,办公楼(可与车管所联合使用),调修车间厂房,配电室,公共卫生间,停车场,防火通道,綠化地,进院门,出院门。 按15 亩地计算,如果5 万元1 亩即:75 万元。汽车安全和综合性能检测线厂房,长需要60米,宽需要10米,即6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600 元左右/平方,即36 万元,尾气检测线厂房,长需要25 米,宽需要15米,即375平方米,即22.5万元,办公楼两层大约500 平方米,大约需要30 万元,调修车间厂房、配电室、公共卫生间、两个保安室、围墙、地面硬化、绿化带等配套设施投资,大约需要50 万元,合计:213.5 万元。 汽车安全和综合性能检测线,投资需要:60 万元,移动式摩托车检测线需要:28万元(含运载车),尾气检测线投资需要:78 万元,合计:166 万元。 总计投资需要:379.5 万元,加上申办费用,培训费用,和不可预见的 费用总计投资需要:400 万元。 四、利益及回报 如果一个县有1 万辆汽车,每年年审必须检一次,检一次国家规定大小车平均收费最低120 元/次,即120万元。 1 万辆车中营运车辆也要有3 千辆,营运车辆每年要进行4 次二級维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 性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G B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 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