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管理4.0】世界近代工业化:英国与美国工业化

作者:解光伟,《管理4.0》

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大国崛起》的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回顾了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九个世界级大国的崛起过程与历史规律。这部纪录片以弘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欧美强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走上了各自的工业化道路。让人感叹让人唏嘘,感叹先辈们伟大的创造和不懈的奋斗,而唏嘘他们的艰难困苦和无数的失败。21世纪前几十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总结世界大国的兴衰历程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警示意义。

英国的工业化

1685年,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英国国王,即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是一位天主教徒。而早在1534年《至尊法案》获得通过后,英国就完全舍弃了天主教,成为一个以新教和英国国教为主的国家。詹姆斯二世继位后,却独断专行,不顾各方的反对,大力保护和推行天主教。偏执的国王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力抵制。英国国内的宗教矛盾很快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1688年,辉格党与托利党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并邀请玛丽公主和其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率军入驻英国。11月,奥兰治亲王率军数万人在托儿湾登陆英国。而拥有数倍兵力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消极应战,致使战力全失。12月,奥兰治亲王的军队兵不血刃地进驻英国伦敦。詹姆斯二世战败后逃亡法国。1689年,英国议会在伦敦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由玛丽公主和威廉共同担任国王,统治英国。同时,会议还提出了限制国王权利的“权利法案”。

这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起的政变被称为没有流血冲突的“光荣革命”。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议会彻底从国王手里夺取了国家权利。英国从此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随后,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以发布,资本主义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制度保障。

“光荣革命”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的国内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英国海外殖民贸易的不断扩张,其与欧洲强国法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冲突越来越激烈。1756年开始,英国与法国展开了七年的全球霸主争夺战,史称英法七年战争。在欧洲大陆,英国使用“大陆均势政策”,与普鲁士结盟,利用普鲁士制约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力量。在海外,英国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先后在大西洋、美洲和印度等地战胜法国。1763年,英法签订《巴黎和约》,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夺取了包括加拿大、美国东部、西非海岸和印度等法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至此,英国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欧洲强国法国后,确立了海洋霸权,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

在取得广阔的殖民地后,英国开始疯狂的资源掠夺和不平等贸易,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大量的财富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为英国的全国性大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追逐财富的积极性。

不断增长的海外贸易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难以满足贸易需求。资本家和工场主为增加生产量绞尽了脑汁。此时只要能生产出来产品就一定能够卖得出去,卖出去就意味着财富的增长。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财富的吸引下,蒸汽机和新型纺织机等一系列技术和机器被发明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卡门发明了第一台可广泛应用的蒸汽机,有效地解决了煤矿的排水问题。但纽卡门蒸汽机具有天生的缺陷,其对燃料的消耗量太大。为了改变蒸汽机的能效问题,詹姆斯·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冷凝器。这使得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得到的巨大的延展。1764年,哈格里夫斯设计出一种新式纺

纱机“珍妮机”。于此同时,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利纺纱机。机器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英国资本家购买了更多的机器。这反过来使得机器制造者和发明者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机器的改良和再生产。而更多更好的机器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扩大了生产规模,资本家的财富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这样英国的工商业就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良性循环。

大规模生产制造对能源动力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煤炭、钢铁行业的发展。而更多产品的贸易流通又促进了火车、轮船等运输行业的兴起。最终使得英国成为一个纺织、煤炭、钢铁和运输业空前发展的工业化国家。

“光荣革命”的胜利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为英国奠定了世界大国的基础,也为英国海外贸易和工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外部条件。在一系列市场、制度和条件准备完成之后,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优势,英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到了185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50%,煤炭产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60%,棉布产量也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2%。经过了近100年的工业发展,英国毫无疑问成为工业制造和世界经济的中心。英国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然而,就在英国人陶醉于辉煌成就之中,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之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正快速崛起。人类历史上,伟大而辉煌的工业化1.0时代即将结束,更为波澜壮阔的工业化2.0时代即将在遥远的美洲大陆拉开序幕。

美国的工业化

随着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北美殖民地被英国接收。为了将北美变成英国长久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英国实行高压政策,不断加强对北美的压榨和剥削,并持续压制当地的经济发展。北美人民对英国殖民主义的痛恨日渐激烈,逐渐演变成行动上的暴力冲突。1775年,来克星敦的枪声揭开了美国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序幕。最终,美国人民在总司令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打赢了这场追求独立和自由的战争。1776年,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北美13州脱离英国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脱离英国的统治,使得美国经济有了腾飞的前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发展模式的矛盾愈加突出。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越来越不可调和,最终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即南北战争。1865年,南北战争以美国北方联邦获胜而宣告结束,美国恢复统一。美国工业化的最大阻碍南方奴隶制经济被废除,工业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而战前的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大多数欧洲国家。

相比于英国的工业化,美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取得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也取得了更加绚烂的成就。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大王”时代,从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到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一个产业大王接着一个产业大王不断出现,引领着美国工业化一步一步往前跨越。石油和钢铁产业的空前发展,成为美国工业化的基石;贯通东西南北铁路和航运,成为工业化经济的血脉;汽车和电气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发明和改进,为超越旧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动能。

虽然美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英国晚了半个世纪,但其国家崛起的辉煌程度却远超英国和欧洲。到了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成功超越欧洲各大工业强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国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开疆拓土轻而易举、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凡有的,上帝还要给他,叫他拥有更多。当传统欧洲工业强国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由于遥远的距离让美国可以远离战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此外为交战国双方提供物资与军火也让其大发横财。到1919年,

协约国共欠下美国债务近100亿美元,美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储备量的30%。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成了美国崛起的绝佳契机,美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地增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马太效应再次起效,美国又一次成为最大的赢家。二战之后,美国与苏联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到198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联邦德国和英国的总和。毫无疑问,美国成功从英国手里夺走了世界头号强国的称号。

世界现代史论文

世界现当代史论文 题目:日本的参谋们 班级:08历史1班 学号:2008020608 姓名:许强

日本的参谋们 摘要:日本人喜欢把那些飞扬跋扈,欺上瞒下,自以为是而又昏招迭出的人称为“大本营参谋”。今天日本的不少战争幸存者谈起那场战争,就会咬牙切齿地骂“大本营参谋”。在日本,就是极右派,也不敢公开说“大本营参谋”的好话。那么,这“大本营参谋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怎没会有这样一群人出现?这群人又干了些什么?确实令人惊奇。 关键字:日本参谋山县有朋陆军士官学校 60多年前日本全民投入侵华战争,也许我们今天还会认为所有日本国民都还像60多年前那样好战,希望吞灭中国。其实不然,当时的日本民众只是受到一群特殊群体的蛊惑,他们利用了国民们对经济危机的不满情绪,向他们做了负面的宣传。直至战争结束,民众才醒悟过来,大骂这一特殊群体。 那么这一群体究竟是什么人呢?是政府的这一群人吗?不是,他们是一群只顾自己升官发财,不管其他厉害关系的人,同时也是一群先天不足、充满政治短视和社会无知的落后于时代的自大狂。 先来看看这么一些人:荒木贞夫、木户幸一、铃木贞一、平沼骐一郎、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东乡茂德、广田弘毅、梅津美治郎、小矶国昭、东条英机、新野直树、大川周明、佐藤贤了、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大岛浩、重光葵、永野修升、松冈洋右、冈敬纯、岛田繁太郎、桥本欣五郎、南次郎、贺屋兴宣、白鸟敏夫、烟俊六、武藤章。这是些什么人?这些可都是二战时日本响当当的人物,也是东京审判时被正式起诉的28名甲级战犯。那么划的横线是什么意思?很简单,这些划横线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过参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甲级战犯中大多数都是当过参谋的人,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群在大本营呆过的人。还有好多乙级、丙级战犯同样都是出生于这个大本营。正是这群大本营的参谋们将整个日本帝国逐渐拖入战争的深渊,直至崩塌。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些参谋们这么大的能耐,能比将军还牛,比政府还牛?这还得回到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寻找原因。 一、日本参谋们的由来 日本近代陆军(即所谓的“大日本帝国陆军”)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明治维新后的1871年,从萨摩、长洲、土佐这三个藩献给天皇的6300名“御亲兵”开始的。这些“御亲兵”当时是忙得昏天黑地,干嘛?忙于镇压各地藩主士族的反叛。到了1877年,一场被称为“西南战争”的大规模反叛发生了。被内讧下台的明治维新的最大功臣,陆军大将、前近卫都督的西乡隆盛带着几万人向北进军,叫囔着要去东京和政府谈谈。 这样一来,明治政府可慌了,赶紧派了个文官叫炽仁亲王的做征讨总督,又找了两个武将陆军中将山县有朋,海军中将川村纯义帮忙做参军,带兵前去镇压,打了七个多月,叛乱总算是镇压下去了。明治政府军的实力当时可是大大超过叛军的,可这仗怎么打了七个月?于是开会总结,开了好久,总算是得出结论了:文官掌握了统帅权。文官不是武将,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把个战机给延误了。还有一条就是参谋的水平太差,一个好招儿想不出,还尽出些臭招儿。 这边总结会还没开完呢,那边又出事了。什么事?西南战争打完了,得论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现代英语在发展过程之初本来并无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BrE)和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AmE)的分野,不过到了20世纪,由于美国开始参与世界事务,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充分展示了超强的国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领导的角色,自然地美国人所讲的英语在世界各地,甚至在英国本土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相当程度的注意、讨论和研究。 那么英语自17世纪初期随着英国人向新大陆的殖民潮流入美洲后约四百年间,在新的大环境中起了什么变化而形成了今日的美式英语呢?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有下列三项: (1)旧词新用:那些到了新世界的殖民者为配合新环境的需要而把原用的单词移来指说新的近似事物。例如“corn”,在英国的原义是指“谷物,尤指一个地区的主食谷物,在英国是指小麦(wheat)”。可是当时的英国人在新大陆看到的印地安人的主食谷物并不是小麦,而是玉米(maize),然后他们仍称以“corn”,并在前面加个“Indian”以别于英国的“corn”。这种“Indian corn”的用例最早出现于1697年,后来“Indian”渐渐不用而只用“corn”直指“玉米”。今天我们说“爆玉米”为“pop-corn”,绝对没有人说“pop-Indian-corn”。 (2)就地吸收原住民用语:AmE吸收了不少的印地安原住民的词汇,以动植物名称和地名为多。例如: 地名:Ohio[o(>O%!o(]俄亥俄州(原指Ohio河,是beautiful water的意思);Mississippi[P!K!>K!A!]密西西比州(原指Mississippi河,是Father of waters的意思);Kentucky[E+Q>C)E!]肯塔基州(land of tomorrow的意思),etc. 动物名:moose[P(::K]麋;raccoon[T->E(:Q]浣熊;skunk[KE)RE]臭鼬;etc. 植物名:hickory[>O!E+T!]山胡桃;sequoia[K!>EV&!+]美洲杉;squash[KEV&M]南瓜之类;etc. (3)移民族群母语的交融:新大陆早期的殖民者以及美国建国后入籍美国的移民并非只来自英国,实际上来自欧洲各国和世界各地的移民人数远超出了英国人。这些四面八方来的移民带着他们的母语就地和英语不断地产生交融,这也是构成AmE特征的主因之一。例如: chop-suey[>CM&A>su:i]:杂碎(一种有肉或鸡肉及米饭、洋葱等的美式中国菜,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各国城市化进程

各国城市化进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 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论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摘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原因; 特征; 对比 一、美国经济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幅员辽阔,天然资源丰富,煤、铁等矿藏和石油、黄金的蕴藏量都相当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 3)、欧亚两洲的移民源源而来,不仅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其中许多熟练工人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4)、美国内战结束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经济发展的情况 1)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已经超过所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一位。 2)重工业迅速发展,工农业的比重发生了显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由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3、帝国主义特征

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 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 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 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 国国民财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 国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 “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 二、德国经济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原因 1)1871年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2)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资 金。 3)从法国割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储藏的丰富矿藏,为发展工业补 充了重要的资源。 4)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 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经济发展情况 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第三位。但是,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生 产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3、帝国主义特征 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德国成为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仅次于美国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也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这是 因为: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 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剥 削的同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并投资于工厂、银行, 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 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 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这种 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 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 三、英国经济发展 1、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1)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传统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资本家宁愿 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赚取超额利润,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

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

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虽然说着相同的语言,却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处事态度与生活习惯。在很多生活细节上,你一眼就能区分出高冷的英国人和不拘小节的美国人。 一、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描述语言与文 化的关系时说:“语言永远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都 直接或间接地与所属文化相关联。归根结底,离开了相关文化,词汇就失去 了意义。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包 括语言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并不是两种独立的语言。众所周知,美国是由英国 在北美的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国家,英语也是被移民美国的英 国人带去的。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发展各不相同,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些差异体现在发音、拼写、词汇等方面。 正如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方言一样,英美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距甚远,发 音规律各不相同。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把英语发音归为英音和美音两类。在 拼写上,美国英语较之英国英语更简洁,更接近发音,如color(美)/colour(英),realize(美)/realise(英),theater(美)/theatre(英),prolog(美)/prologue(英)。英美语 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体现在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选词倾向不同,如flat(英) /apartment(美),lift(英)/elevator(美),rubber(英)/eraser(美),postbox(英)/mailbox(美),film(英)/movie(美)。 二、人口 英美两国同为移民国家,但人口组成各不相同。 英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从欧洲入侵英国的不同人种组成,包括伊比利 亚人(Iberians)、凯尔特人(Celts)、古罗马人(Romans)、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北欧人(Danes)、诺曼人(Normans)。其中入侵英国的日尔曼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图1.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资料来源:钱纳里(1988) 图2. 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 资料来源:沃尔特·W·威尔科克斯(1979) 图3. 中国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率的变动 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0、1998、1999) 图4.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图5.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表1 1947-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数量(个) 注:括号内数据是该规模城市平均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1982),国家统计局(1997),国家统计局综合司(1986),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刘国光等(1986),民政部(1998) 表2 1979-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人口数量比较(万人) 数据来源:同表1。 表3 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拟合值(GDP=100%)

100 % % % % % 200 % % % % % 300 % % % % % 400 % % % % % 600 % % % % % 800 % % % % % 1000 % % % % % 1200 % % % % % 1500 % % % % % 数据来源:计量分析和计算结果 表4 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 规模(万人)数量全要素生产率% 人均GDP元人均财支元财支/GDP% 财支/财收0-5 23 86 1280 138 5-20 249 82 1472 117 20-50 113 93 2563 244 50-100 28 107 3645 308 100-200 21 114 3657 320 >200 9 151 4888 576 全部城市443 100 2582 243 注:综合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GDP、劳动力、净资本(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的合计值计算,以全部城市为100%。劳动和资本弹性分别取和,来自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附录:表A1)。统计数据来自城调队《城市统计年鉴1990》,为1989年数据。 图8. 分组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 A. 9年TFP B.1994年TFP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第一节 名词解释 1.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分别 于1492、1493、1498、1502年四次远征,其中第二次远征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出任其第一任总督。但这个殖民地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而哥伦布一职想到大中国和印度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于1506年郁郁而终。 2.教皇子午线:一条关于土地归属权的分界线。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 美洲返回西班牙时,西班牙害怕葡萄牙和他争夺合格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队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西班牙,该线以东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该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经济原因:1.根本动因:(1)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西欧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东西方贸易不断发展。 (2)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增长,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使西欧向外扩张,展开殖民掠夺。 2.黄金热: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传统东西方商路。 4.寻找商品市场 政治原因: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需要 宗教原因 1.传播基督教2.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 3.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影向: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前提条件:1.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区别大总结

关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区别多有讨论,今天我给大家来个简单的总结吧。在总结前有三句话说在前头: 1. 倒退三四百年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标准英语,标准的英音和美音是上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产物。 2.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沟通不存在问题,所以学那种都可以。 3. 英音和美音各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学那种都可以,不存在说美音的人听不懂英音的情况。 今天就给大家看几篇西方人对英美英语的区别的总结。 第一篇是位教书有10年的英国教师的总结 There are many well-known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ut these differences won't cause you any serious problems if you come and work in Britain. First, there are a few noticeable GRAMMAR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ll talk about the two most important ones. First of all, when Americans make sentences using 'just', 'already' or 'yet', they normally use the past simple tense, while in Britain, we use the present perfect. So an American, for example, might say: "I already had lunch." "She didn't arrive yet." And a British person would say: "I've already had lunch." - That's "I have already had lunch." Or... "She hasn't arrived yet." Also, in Britain we often use 'have got' or 'has got' when we talk about possession, while Americans generally just use 'have' or 'has'. So, for example, in American English we might say: "I have a new car." In British English it's more normal to say: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归纳:珠江三角洲的优势背景条件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国内背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思考:在以上优势条件中20世纪80年代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 一、拼写,美国人更注重实用性,因此美式英语的拼写比英式英语更简洁。 1. 英语单词中不发音的词尾-me, -ue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公斤kilogram kilogramme 方案program programme 目录catalog catalogue 对话dialog dialogue 序言prolog prologue 2. 英语中的以-our结尾的单词,在美语中删去了不发音的字母u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热情ardor ardour 行为behavior behaviour 颜色color colour 特别喜欢的favorite favourite 风味flavor flavour 荣誉honor honour 劳动labor labour 3. 英语中以-re结尾,读音为[?:]的单词,在美语中改为-er结尾,读音不变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中心center centre 纤维fiber fibre 公尺meter metre 剧场theater theatre 4. 英语中某些以-ence为结尾的单词,在美语中改为- ense结尾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防御defense defence 犯法行为offense offence 执照license licence 托词pretense pretence 5. 英语中以-ise结尾的动词,美语中则拼作-ize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批评criticize criticise 组织organize organise 实现realize realise

辨认recognize recognise 使标准化standardize standardise 分析analyze analyse 6. 英语中以双写-ll-拼写的部分词,在美语中只有一个-l-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地方议员councilor councillor 顾问counselor counsellor 珠宝商jeweler jeweller 奇异的marvelous marvellous 包裹parceled parcelled 旅行traveling travelling 7. 英语中以- xion结尾的词,美语中拼作-ction,读音不变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联系connection connexion 反射reflection reflexion 弯曲inflection inflexion 8. 其他 词义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永世eon aeon 审美的esthetic aesthetic 怀疑论者skeptic sceptic 妈妈mummy mommy 支票check cheque 监狱jail gaol 路边的镶边石curb kurb 小胡子mustache moustache 犁plow plough 睡衣裤pajamas pyjamas 冰箱fridge refridgerator 二、同一个词在英语和美语中可能指不一样的东西(同词异义) 英语美式英语英式英语 bankbill钞票汇票 billion十亿万亿 biscuit软饼苏打饼干 corn 玉米谷物,小麦

高中英语必修一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几点比较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几点比较 一、英语的起源 英语成为不列颠的共同语5世纪中叶,三个日尔曼部落从欧洲大陆(丹麦和德国北部)渡海迁居不列颠群岛。他们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不列颠原住民的凯尔特语很快被他们的日尔曼语所代替。 英语经历三个时期:古英语(1150年前),中古英语(1150-1500) 和近代英语(1500 年后)。古英语时期有四种方言。中古英语时期变成三种方言: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泰晤士河以南)。地处南部和中部之间的伦敦方言成为文学语言。 英语在不列颠逐步发展。1362年法院采用英语。1476年西敏寺设立印刷厂。16世纪文艺复兴。1611年出版《圣经》英王定本。1755年约翰逊完成他的《字典》,这是一本开创性的英语词典,对英语的发展和规范化起了积极作用。1933年成为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由于多方面吸收外来词,英语是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一般英语词典收词50万条,较大词典收词75万条。 后来在1602年,一群清教徒乘坐“梅伊芙拉娃”号轮船移居美国,开创了美国英语的先河,到了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很多美国英语反过来被英国英语所采用。 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经过8年(1775-1783)战斗,终于建成第一个由殖民地独立起来的民主国家。美国于是开始走向了强大。美国脱离英帝国而独立,是英帝国的重大挫折。可是从英语的扩张来看,不是缩小了传播范围,而是更加扩大了传播范围。 1783年,美国人口只有300万。1890年,人口超过欧洲(俄国除外)的总和。美国是内向的帝国主义。 早期13个殖民地的居民大都来自英国,当然以英语为共同语。后来土地扩大,居民中越来越多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移民。美国为了统一共同语,普及全民义务教育,200年来坚持重视英语教学。这是八方杂处的移民国家所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 二、美国英语的形成 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韦伯斯特(Noah Webster. 1758-1843)1783年发表《美国英语拼写手册》,行销1亿册,对美国的英语教学影响深远;184O年出版《美国的英语词典》,提高了词汇和词典的规范化水平。美国英语是在历史长河的风风雨雨中发展起来的。从第一批移民在美洲登陆起,他们就已开始创造美国英语。在陌生的新大陆上,移民们遇到许多闻所未闻的动物和植物,不得不寻找新的词汇来表达它们。他们从印第安入那里借用了一些词汇,如hickory(山核桃)、squash

典型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的启示

【观察】典型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启示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钢铁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 ●钢铁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前就开始出现下降,之后是大幅度下降。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按照2000年美元计价,韩国在人均GDP为9548美元,美国在人均GDP为13639美元,日本在人均GDP为 20535美元实现工业化,基本上是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才完成工业化。因此,本文将第一产业比重降至10%、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视为实现工业化。 综合典型国家(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工业化的情况来看,在工业化的起始点,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是缓慢提高,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并且在GDP结构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就到了结束阶段。从全球范围看,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70%。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转折点出现在1万美元左右,之前,所有国家的城市化率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快速增长,达到1万美元以后,城市化率基本开始稳定。因此,本文将城市化率超过70%、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视为实现城市化。 综合典型国家城市化的进程来看,无论是先期发达国家还有后期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城市化进程,即城市化率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升期,并且这一过程会持续几十年的时间。大体上在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时,这个过程出现明显的转折,城市化率基本稳定或呈现极为缓慢的增长。 由上述分析可知,城市化对应的转折点和工业化对应的转折点大体重合。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来看,钢铁、金属加工业等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占工业的比重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钢铁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前就开始出现下降,然后是大幅度下降。而机械、交通、电气等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则持续在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前持续上升,之后基本保持稳定。 【深度】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钢铁工业支撑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进行到中期阶段,预计2025年前将完成。未来15年左右,中国经济仍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 ●钢铁消耗的峰值还未到来,钢铁产量增长仍要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但年均增长率较低。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三、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水平,也是与这个质量监控体制分不开的,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发明起始于英国,比如第一只克隆羊,就培养于爱丁堡大学。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 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竟都共同代表着世界教育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 李京文/吉昱华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的关系,理论界的判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观点认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有观点认为,中国城市化水平略有滞后,但还在正常范围内;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存在着隐性超城市化。 下表可见1999年世界收入类别国家GNI 、按PPP 调整的GNI 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1999年城市化率为3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比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比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国1999年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I 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无法就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得出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结论。1999年,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NI 为1200美元和4250美元,分别高于中国420美元和700美元,如果考虑到中国正进入一个加速城市化的阶段,1995—2001中国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中国的人均GNI 如果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达到1200美元需要5年多的时间,五年中如果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年均1.4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则五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9.2%,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同样无法得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NI ,中国的城市化的滞后程度大约不到8个百分点,同样无法支持严重滞后的观点。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东亚和太平洋国家,情况就更为明显。1999年,该地区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NI 分别为1010和374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34%,与中国的情况大体相当。如果运用2002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99年,中国城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世界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的总体设想

谈谈世界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的总体设想 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理解和识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而且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死记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意义甚微,而应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概念的理解、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向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理解。学习历史知识,应该从整体出发,掌握关键性的史实,抓住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结构。 在此,我们以世界近代史为例,谈谈世界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的总体设想。我们以为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个形态,两大时期,三条线索,五个单元。”大家知道,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现代史始于俄国十月革命,此后开始了两种制度并存的历史)。正是在这 270余年期间,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封建制度,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世界近代史主要讲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可分为两大时期:首先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640—1870)。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是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还寥若晨星(荷、英、美、法),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度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二阶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开始了蒸汽机时代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阶阶由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使一系列重要国家(俄、日、德、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下来。19世纪 50、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鼎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其次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870—19 18)。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的(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的发展从蒸汽机时代跨入电气化时代,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世界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产生、确立、发展和演进为帝国主义的历史,这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引起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这就是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三条基本线索,也可称之为近代世界的三股历史潮流。 在考虑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三股历史潮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编组成五十单元: 第一单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重心在英、美、法三国。包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1、2、4、5章。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等重要历史知识,中心问题是理解资本主义在欧美先进国家是怎样开始确立的。然后复习17至18世纪的俄国,这时的俄国还是盛行农奴制的封建国家,重点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扩张,要理解与西欧先进国家(荷、英、法)相比俄国的落后性。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包括上册7、9、10、11、13、14章。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的大工业的飞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就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充分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比之封建制度的优越性。1848年欧洲革命是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又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由于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呈现出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