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

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已经开始。作为法律语言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的法律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国内、国际社会生活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法律翻译工作除了对译员及相关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外,还受制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因此,根据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分析法律语言特点对法律翻译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法律翻译中与法律语言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提高翻译的质量。本文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法律语言特点和法律翻译的关系。

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

1.1 法律翻译的本质

由于普通翻译的作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法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似乎不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人们从法律翻译的本质进一步探究,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由译员为主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交际过程,是译员进行主动决策的过程,是译员在既定的框架内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就会意识到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译员将法律文本(或话语)转换成不同的语言,译员也不是被动的中介人。法律翻译这一涉及到作者(或讲话人)、读者(或听话人)、译员本人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译员是其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是调节者。法律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如帮助法官作出判决),因此法律翻译无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作者(或讲话人)和读者(或听话人)之间,除了语言的因素以外,还有复杂的法律行为的表现,有诸多未知、未定的方面需要译员临时作出决定。译员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译文使用者(如法官)的决定,因此翻译本身是决策过程。法律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有可能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多种文化、不同的法律观念。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很难寻求完全的统一或对应,需要译员发挥创新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解决问题,因此法律翻译是译员创新的主动思维过程。在确定法律翻译本质的情况下去考察法律语言特点与法律翻译的关系,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2 基本原则

法律翻译除了遵守普通翻译的一些原则以外也应该遵守特定的原则,这是由于法律翻译的法律框架所决定的。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翻译涉及到诸多因素,译员被赋予一定的决定权,因此法律翻译又要靠合适性原则制约。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生命,准确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考虑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时,至少应该考虑公正性、准确性和合适性三项原则。

公正性(impartiality)是法律专业人员要遵守的最为基本的原则。法律翻译是法律行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公正性也应是法律翻译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法庭翻译来看,译员是在讲话人双方之间传达信息,是双方共同的沟通渠道。表面看来,公正性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很多情况下,译员被看成发言人的“语言和心理的避难所”,就是说发言人力求从译员获取支持,或者寻取解脱,译员也难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译员也有可能主动地扮演保护者

的角色,偏向一方。这时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讲话人传达信息,而是在自己讲话。不论译员或当事人有多充分的理由支持译员超越权限,从全面的职业要求看,译员仍然从原则上坚持公正性,作到不偏不倚。法庭口译如此,书面翻译亦如此。

准确性常被看作法律语言的灵魂,而语言被认为是法律的支柱、法律的载体。法律翻译处理法律语言材料,也要固守准确性的原则。仅涉及一种语言时,准确性原则要求语言使用者对法律概念、原理、规范以及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进行严格的审视和表达。由于法律法规的概括性和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准确性的实现往往是一个人们孜孜以求但难以达到的目标。在法律活动涉及两种语言时,除了仅涉及单语时造成的困难外,又有不同法律文化的影响。更多因素的介入以及语言表达的差异,使准确性及准确性的判断标准更加复杂,因此也对译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合适性反映翻译的度,包括对讲话人双方的了解程度,对语体运用的恰切程度,对讲话(或文本)原意传达的充分程度,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译员权限的控制程度等。以法庭口译为例,译员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代表双方讲话人的立场,译员是否应该加入自己对案件的理解?这在讲话者双方对法律的了解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似乎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双方(如法律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对法律的理解悬殊,情况又将如何?显然,假设一方对法律一无所知,译员会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讲话人的发言内容再现为接近受话人的水平。不同法律文化水平的人对法律的理解相去甚远,讲话人双方语体的转换也会使译员翻译的灵活性加强。合适性是译员应主动控制使用的权力,同时又是法律翻译质量评定的标准之一。

1.3 法律翻译的要求

法律翻译可分为书面翻译和口译,这两类翻译又可细分为很多子类。如按照文本在法律活动中的地位,书面翻译可分为权威性翻译和非权威性翻译(参看Sarcevic 1997:19)。权威性翻译的译文具有法律约束力,非权威性翻译的译文则无此约束力。非权威性翻译又包括描述性翻译(用于提供信息)、解释性翻译(用于阐释法律问题、原则、案例等)。口译也可分为权威性翻译(如判决书的翻译等)和非权威性翻译。非权威性翻译包括效用性翻译(如证言的翻译)和参考性翻译(如法庭论辩的翻译等)。

对法律翻译基本原则的遵守要依靠对法律翻译类别的了解,只有对翻译类别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确处理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选用合适的语符成分、语体及法律概念。权威性的翻译(如同一法律的双语或多语文本)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对翻译的质量提出最高的要求,译本必须和原本保持一致。除了语言成分的选用,译员还需要深入了解原本的意图。以规范性文本的翻译为例,经过语符的转换,译本应能保持法律规范的目的、和效用不变。译员需要对原文本的整体和局部格式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准确地再现原文本的意图,使译本达到同样的法律效力。

非权威性翻译往往有相对明确的读者对象(或听话人),对读者对象的详尽了解是翻译质量的保证条件之一,诸如法律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水平、语言水平、身份、所属阶层等。与权威性翻译相比,非权威性翻译要求更为丰富的语体变化,要求较为灵活的描述和解释。

书面翻译,总体看来,一般允许译员较自由地安排时间,译员有充分的考虑余地,但在语体及其他语言特点的表现上,比口译有更高的要求。译员需要首先确定读者对象,根据预定

的对象情况选用合适的语言材料,确定两种语言间的水平及表现手法的差异。

法庭口译常被看作法律口译的核心部分,这说明法庭口译有较高的难度。法庭口译的难度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发言人的讲话需要得到立即翻译,译员一般没有准备的时间,需要即刻作出反应,要求理解、组织语言、传达内容等步骤一次完成,要求译员较高的基于法律的分析综合能力。第二,发言人的身份一般比较明朗,语体的选择、语符成分的选用、译员态度的控制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及时的调整。第三,法庭口译的现实直接性使译员有较多的辅助信息处理语言材料,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愤怒、委屈情绪的感染等,这对翻译的公正性造成影响,因此译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避免受到干扰。

2 法律语言的显著特点

2.1 语篇结构及功能

法律翻译将译员的工作限于法律语篇的范围内,法律语篇的一系列特点就成了译员必须注意的内容。各种体裁的法律语篇的存在,表面看来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实质上有很大的客观性,如果译员忽略所翻译的内容的语篇特征,就不仅背离了法律翻译的原则,也背离了一般翻译的原则。法律翻译过程中,语篇特征的分析、再现、传达,是翻译过程中给译文定向、定位的重要步骤。

语类理论对于专业文体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能使人“了解专业作者如何一方面能够保持语类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利用语类规约在社会认可的交际目的的制约下达到个人的目的。”Bhatia(1997:205)Bhatia所说的专业文体当然也包括法律文体。译员对法律文体语类整体性及作者意图的认识是翻译成功的基础之一。

Coode(见Bhatia 1993)将立法条文分析为四个构成成分:案情、条件、主题、行为。Code 的分类方法曾引起较多的讨论(如C 1997)。

Bhatia(1993)将语类分析方法用于立法条文的结构分析,认为用分为条款主体和限定语两个部分的互动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考虑立法条文要比用线性的结构考虑更为合适。Bhatia认为西方国家人们改革法律写作的尝试归于失败就是因为立法条文有其内在的规律。

Bhatia(1993)还强调了法律条文的交际功能和主要特点,认为立法文本不是特指某一人的,是无情景的。法律条文的语用功能与制订者和阅读者相独立(总体功能是指示、规定义务、赋予权力),应付的是无尽的人类行为,既具有确定性、准确性,又有包容一切的概括性。不难想象各种法律语篇均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语篇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应是译员翻译技能训练的重要科目。

2.2 语句功能类型

法律语言的语句必须实现一定的功能。Gunnarsson(1984:84)(见Bhatia 1993:104)区分了三种立法条文类型:行为条文、规定条文和定义条文。行为条文包括案情的具体描述,主

要规定责任、义务、授予权力、禁止某一(些)行为,赋予某人或团体权力等,如下例:

When any person in the presence of a police officer commits or is accused of committing a non-seizable offence and refuses on the demand of a police officer to give his name or residence or gives a name or residence which the officer has reason to believe to be false, he may be arrested by that police officer in order that his name or residence may be ascertained. (Section 32(1) of Criminal Procedure Code. Republic of Singapore, 1980) (Bhatia 原例)

(警察在场时,如果任何人犯了或被指控犯了非逮捕罪,拒绝应警察的要求提供姓名或住所或者提供警察有理由认为是虚假的姓名和住所,警察可予以拒捕以便查明他的姓名和住所。

条文中赋予警察拒捕权,同时也规定犯有非逮捕罪的人提供姓名和住所的义务。

规定性条文规定法律规范适用的范围,如某规范适用于何种条件或范围。定义性规范则用于对词语作出解释和定义。

中国学者一般将法律规范按行为模式性质分为三种:义务性、禁止性、授权性,并认为可以包容所有权利与义务关系(见孙懿华和周广然1997)。以上的看法分别基于英语和汉语,英美法律和中国法律,但就所概括的语言功能特点看,比较接近。

2.3 语句结构类型

在法律英语研究中,Mellinkoff针对词语特点作了系统的分析(见O’Barr 1982:18),Crystal 和Dave(1969)对法律文本的结构和组织进行了分析总结,他们认为:1. 法律语言是工具性语言;2. 法律文件具有不同于其它类文本的特征;3. 法律英语具有明确的特点;4. 法律语言使用了日常英语不采用的语义原则。

第一条说明了法律英语的功能,其它各条均是对结构类型特点的描述。法律英语的明确特点则包括:句子偏长,各个句子单位相对独立,文件所包含的句子常可简化为“如果X,Y 应该做Z。”以及它的变体。

法律英语的区别性特点包括:少用指代,多用重复;如例中1的officer、name、residence;使用状语限定语;多用名词化结构;少用形容词;不用加强性的副词(如very, rather)等。

语义原则是指类属后置、同类排除、语境定义、常识判断等指导原则。类属后置是在罗列事物时,先举出具体事物最后列出这些事物的类,以免遗漏。同类排除是类属后置的例外情况,即如果类属词语跟随前面罗列的事物,具有排除性即不包括任何未列出的事物。语境定义是词语所出现的语境可以起对词语定义的作用。常识判断是指,只要不会与文本的其它地方发生冲突,词语可按照普通的意义理解。

2.4 词语特点

法律语言的显著特点常常首先表现在词语的运用。Mellinkoff(O’Barr 1982:16)列出9种情况:

1. 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

2. 来自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的稀有词;

3. 拉丁词和短语;

4. 普通词汇中不包括的法语词;

5. 法律专业术语;

6. 专业行话;

7. 正式词语;

8. 多义词语

9. 极端精确表达词语。

显然有的仅为法律英语中出现的情况,如第2、3、4,但其它多种情况在法律汉语中也可以找到例证。

中国学者对法律汉语词语的特点也作出了一些研究。孙懿华、周广然(1997:58)概括出三类:1 法律专业术语;2 法律工作常用词语;3 民族共同语中的其它基本词与非基本词。潘庆云(1997)对词语的讨论分成几个部分。在立法部分仅分为两类:法律词语和普通词语。但在立法文书部分识别出四类:法律术语、司法惯用语、文言词语和普通词语。

中外学者的分类可以基本标示法律语言的用词情况:1 法律专业术语;2 古词语(如中古英语词语、汉语文言词语等);3 外来语;4 专业惯用语;5 正式词语;6 极限表达语;7 具不确定意义的词语,如下例:

1.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action, 标的物、给付、具结悔过等;

2. aforesaid, witnesseth, 羁押、贪赃、渎职等;

3. nolo contendere,最后通牒等;

4. inferior court, revered and remanded, 行窃、未遂、执迷不悟、流窜作案等;

5. the deceased, Your Honor, 奏效等;

6. all, none, never, 凡、一律、均、无论等;

7. approximately, obscene, satisfy, 情节严重、可能、大量等。

尽管不同语言的法律用语有共同的特点,由于语言和法律体系的差异,完全等同的词语较为少见,(Sarcevic 1997)主张将等同词语分成三类:接近等同的词语,部分等同的词语,和不等同词语,并以两语言间词语意义的交叉(intersection)和包容(inclusion)为划分的根据。对于部分等同词语确定的方法,她提出一系列标准如:法律体系结构、运用、法律效果等。法律词语的运用在法律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词语选用的指导原则因人而异,不同的原则反映人们对法律翻译的不同观点。

3 法律翻译的问题及解决

3.1 法律翻译的复杂性

法律翻译的情况有多种:1 涉及两种语言且同一种法律体系,如中国大陆范围内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间的法律解释;2 涉及两种语言且两种法律体系,如香港地区的英语和汉语间的法律翻译;3 涉及多种语言、多种法律体系间的法律翻译,如缔约国之间的法律翻译。就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翻译来看,涉及的语言和法律体系、法律制度越多,翻译的难度就越大。需要决定原本和译本的权威性差别,需要解决文本体裁的对应问题、法律术语的对应问题、法律效用的实现问题等等。口译时,则需确定讲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水平差别、法律文化差别、法律观念差别等。即使在第1种情况下,两种语言间的绝对对应也难以做到。

3.2语篇结构与翻译

既然语言是法律的载体,法律翻译问题的解决只能从语言下手,包括语言的语篇方面、语句方面、词语方面等。

法律语篇不同于其它类语篇,语篇特点在两种语言中很难有完全的对应,一种语言的法律语篇如何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法律语篇,语篇读者对象是否有变化,语篇的基本特点有无增减,语篇与法律的关系是否相适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法律语篇翻译的难度。以中英法律语篇的翻译为例,由于法律体系不同,即使是同类法律语篇,法律概念的表达也相去甚远。法律观念的体现势必影响到语篇结构。如果目的语中不存在同类法律语篇,应该考虑如何确定合适的语篇格式。

不同语言的法律语篇的不对应性迫使译员全面地了解两种语言的语篇结构和功能特点,对语篇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使译员临场工作有较广阔的回旋余地。语篇的研究内容包括:语篇种类、语篇典型篇章结构、语篇结构的基本要素、语篇结构的功能(如:行为性、规定性、定义性等)、两种语言语篇的对应情况、两种语言语篇的转换手法等。

语篇的研究不能仅限于静止的文本,而应充分考虑语篇所涉及的人及其它多种因素以及多种因素的互作用。

3.3 语句与翻译

语言间语句结构及功能的不对应性往往给翻译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汉语的短语可以用作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可以省略主语或动作的执行者。译为英语时,一般要求完整的句子,省

略句子的主语或动作执行者往往很难组成句子,这时就要增加汉语中不需要或者无法确定的动作执行者,这只能由译员作出决定。

语句功能的不对应性则可能导致语气传达的较大差异。法律语言语句功能与日常语言有较大的出入,如法律英语中使用情态动词shall的句子就有不同于日常英语的功能。

长句结构是中英法律语言的共同特点之一。就立法语言来说,长句的构成主要是由于使用了一连串的限定语。英语的限定语往往后置,以求得句子的平衡。但在翻译为汉语时,后位限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全改用前位限定,就会使句子累赘、难懂。

语句结构的一系列差异,实际上并不妨碍特定语句功能的实现,语言都有丰富的实现各种功能的表达方式,译员需要了解的是某一功能在一种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与相近表现形式的关系,还要了解译为目的语时,这种功能是否有对应的表现形式,如果有,应选用哪一种,如果没有,应如何确定这种语句功能相对于其它功能的关系,从而进行定位以寻找最能体现这一特定功能的表现形式。

3.4 词语与翻译

语言间法律词语的不一致性是法律翻译最大的困难之一。尽管不同的法律语言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语言、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词语的使用就有很大的差异甚至矛盾。使用对等词语进行翻译是最理想的选择,但从法律翻译的特点看,翻译不是寻求语言间词语的一一对应,从法律语言的特点看,人们很难找到完全等同的词语。法律词语意义的确定受特定语言的制约,也受法律文化的影响。法律词语的使用反应人们对事物、事物之间关系、行为、以及行为发生和处理的方法、程序的看法。法律语言间词语使用的一致性,必须由使用法律语言的双方认可,而且不象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学中词语的使用容易达到相同的理解。

从整体来看法律词语不一致性的解决需要译员以具体的法律体系为参照。从具体操作来看,人们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词语,应该基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寻找近似的词语。当然这需要译员作出词语合适性的至关重要的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法律翻译有其基本的特点,法律翻译是法律体系框架内的交际活动,法律翻译有一系列要遵守的原则,而不同类型的翻译对译员又提出不同的要求。成功的翻译应该基于对法律语言特点的深入的了解,包括语言特点的各个层面以及对翻译可能造成的困难。基于对法律语言特点的了解和法律翻译特点和原则的认识,译员可以顺利地解决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作业)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作业)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载体,但在此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由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大相同。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做英汉互译的练习时,尤其是在做长句的翻译时,由于缺乏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足够的了解,经常会死译、硬译,不符合英汉本身的逻辑特点。因此无论是在英语学习当中还是在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当中,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往往成为所有这些过程的“绊脚石”。假如不了解和熟悉这两者的差异,翻译的时候就会违背目的与的表达习惯,从而留下浓重的源语痕迹。本文将通过对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选择对比分析以及不同的句法结构,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一)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 (1)从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通过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但是,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从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这种一词多义的属性使得英语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杨丰宁)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另外,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上。有时候,一个词通常既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而汉语往往不行。就像play做动词时是玩、扮演,做名词时是比赛,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法律英语课文翻译

第一课美国法律制度介绍 第一部分特征与特点 美国既是一个非常新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老的国家。与许多别的国家相比它是一个新的国家。同时,它还因新人口成分和新州的加入而持续更新,在此意义上,它也是新国家。但是在其它的意义上它是老国家。它是最老的“新”国家——第一个由旧大陆殖民地脱胎而出的国家。它拥有最古老的成文宪法、最古老的持续的联邦体制以及最古老的民族自治实践。 美国的年轻(性)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它的历史肇始于印刷机发明之后。因此它的整个历史都得以记录下来:确实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任何其它国家都没有像美国这样全面的历史记录,因为像在意大利、法国或者英国过去的传说中湮没的那样的事件在美国都成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一部分。而且其记录不仅全面,还非常浩繁。不仅包括这个国家自1776年以来的殖民时期的记录,还有当前五十个州以及各州和联邦(nation)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的历史记录。因此,据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汇编有大约350卷,而一些州的判例汇编也几乎有同样多的卷数:想研究美国法律史的读者要面对的是超过5000巨卷的司法案例。 我们不能说一个文件或几个文件就能揭示出一国人民或其政府的特性。但如果横跨一百多年的千百万个文件敲出始终如一的音调,我们就有理由说这就是其主调。当千百万个文件都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同样的中心问题,我们就有理由从中得出可以被称为国民特定的确定结论。 第二部分普通法和衡平法 同英国一样,美国法律制度从方法论上来说主要是一种判例法制度。许多私法领域仍然主要是由判例法构成,广泛而不断增长的制定法一直受制于有约束力的(解释制定法的)判例法。因此,判例法方法的知识以及使用判例法的技巧对于理解美国法律和法律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普通法就是由英国皇家法院的巡回法官的判决所得出的普通的一般法——优于地方法。采纳或执行某项诉讼请求是以存在法院令状这种特殊形式的诉为前提的,而这就使最初的普通法表现为由类似于古罗马法的“诉”所构成的体系。如果存在令状(于1227年),诉讼请求就可以被采纳或执行;没有法院令状(为前提)的诉讼请求就没有追索权,因而该诉讼请求也不存在。“牛津条例”(1285年)禁止创设除了“个案令状”之外的新令状,这种“个案令状”使该制度变得较为灵活了,而且导致了后来合同和侵权法的发展。 对于诉的形式的严格限制及由此产生的对追索权的限制导致了衡平法和衡平判例法的发展。“衡平”的一般意义就是寻求“公平”,即公平且善良地裁决,它最初是由国王,后来由作为“国王良知守护人”的大法官颁行,以便在艰难的案件中提供救济。但是到了十四世纪,衡平法和衡平判例法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和与一般的普通法法院一争高下的司法系统(衡平法院)。其规则和格言变得非常固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像在其它法律制度中一样灵活。衡平法的特点有:以特定履行(或实际履行)的方式提供救济(与普通法提供补偿性损害赔偿金的救济方式形成对照);强制令(为或者不为某项具体行为的临时或者最终法令);渗透了整个法律制度并且能在许多场合下揭示现代法律概念的起源的所谓的衡平法格言的发展。不过,一般都是只有在普通法救济不充分时,才会出现衡平法救济。比如,优于普通法损害赔偿金被认为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考虑到不动产所具有的唯一性,这些赔偿金无法补偿不动产购买人(的损失),就可能判以特定履行购买不动产。 与普通法一样,衡平法通过司法接纳或通过明确的制定法条款,成了美国法律的一部分。目前,这两个法律制度在许多美国司法管辖区中得以融合(始于1848年的纽约),因而,在这些司法管辖区以及联邦的实践中只存在一种形式的民事诉讼。只有为数很少的州还保留

法律翻译笔记

法律翻译笔记 (一) 房屋租赁property tenancy 预租pre-leasing 法定代表人legal representative 股权equity interest purpose and business scope 宗旨及经营范围 contribution 认缴(资本) non-compete(non-competition) 不竞争(协议/条款) deadlock/impasse 僵局(条款) interim meeting 临时会议 early termination 提前终止(协议等) fair market value 公平市价 without regard to its conflict of laws provisions(OR without reference to conflicts of law principles)(但)排除冲突法的适用 waiver 弃权 headings 标题 subject to PRC laws 受中国法律约束 (二) Agreement for Acquiring Increased Registered Capital 认购增资协议 Conditions Precedent (交易等的)先决条件 without cause 无理由 to the best knowledge of 就……所知 encumber (property, etc.) 对(财产等)设定他方权利 time is of the essence 时间是关键要素 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 多功能(地产)multi-purpose 综合性(物业等)complex 土地使用权land use right 合作经营公司Contractual/Cooperative Joint Venture (CJV) 合资经营公司Equity Joint Venture (EJV) 尽力use its best efforts 促使cause...to... 预租pre-completion (NOT pre-leasing) 许可证permit (NOT approval) 可以对抗第三人be good against any claims made by any third party 商品房commercial/condominium (NOT commodity house) 尾款final payment

工程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及其翻译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2019年教育文档

工程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及其翻译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工程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它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总体来说,写实便是其最基本的特点,故而在表现手段、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就是说,工程英语在遣词造句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工程英语的原著,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 1.工程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在不同的领域里较为广泛运用的一种语言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工程英语这一科技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自成一体并不断发展的客观条件,尤以专业词汇的不断扩大为特点。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表达自己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新技术,便不断创造出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词汇和术语。而这些词汇和术语含义单一,所表达的概念十分清楚。工程技术工作者的一切研究活动均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基础,所有推断结论都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以描述客观事实和科学论断为重要对象的工程英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比起英语的其他文体来,就简单明了得多,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得多。 1.1 工程英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1)工程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专业这是因为希腊语和希腊词素和拉丁词素占的比例较大。词汇中,

拉丁语词汇的词形和词义相当固定,而且这两种语言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词缀,它们的构词能力非常强,能与各种词干相结合,产生大量的新词汇。这就是工程英语专业词汇涵义专一、队伍庞大并能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历史语言学角度来分析,工程英语词汇的这一显著特点,是与英语的自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词汇成分复杂的特点分不开的。在世界语言体系中,英语属于印殴语系日耳曼语支中的一种语言。从公元五世纪中期开始,英语就不断地吸收拉丁词、拉丁化的希腊词、斯堪的纳维亚词、法语词和法语化的拉丁词。文艺复兴时期,又吸收了大量的希腊词和拉丁词。工业革命以来,英语又从东西方各国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2)工程英语中大量使用词义确切的单个动词,较少使用成 语动词。这是工程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力求简洁明快、严谨准确这一特点的突出反映,也说明工程英语是一种较为正式的书面文体。 1.2 工程英语语法结构的基本特点 工程英语主要应用于专题著作、专题论文、教科书、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大型工程承包合同、检验报告、科技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表达形式。这些文体以写实为主,所使用的语言在语法结构上表现出一些基本的特点,主要有: (1)谓语动词的语态特点。工程英语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事客 观事实必然是工程因此,物发展的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科技论著的中心议题。被动语态常常被用来论述的事实以突出地

语言学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汇总 术语翻译 1. Design features of Ianguage (语言的甄别特征) Arbitrariness (任意性),Duality (二层性 /二重性),Creativity (创造性 /原创性), Displacement (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 Interchangeability (可 互换性) 2.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ferential 指称功能 poetic 诗学功 能 conative 劝慰功能 phatic 寒暄功 能 ideational function 概念功能 textual function 语篇 /文本功能 Performative Function (施为功 能), Phatic communion (寒暄交 谈), 3. Phonetics 语音学), Morphology (形态学) , Semantics (语义学), Articulatory phonetics 发音语音学 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 Socioli 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 学 Neurolinguistics 神经语言学 emotive 情感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 in terpers 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formative (信息 /告知功能), Emotive Function (情感功能) , Recreational Function (娱乐功能), Pho no logy (音系/音位学); Syntax (句法学); Pragmatics (语用学) Acoustic pho netics 声学语音学 Psycholi 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4.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描写式和规定式 Synchronic vs. diachr onic 共时和历时 Lan gue vs. parole 语言和言语 Compete nee vs. performa nce§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5. Vocal tract 声道 (res on at ing cavities 共鸣腔),phary nx 咽腔,oral cavity 口腔 and n asal cavity 鼻腔. 其它的一些发音器官:lungs 肺,windpipe (trachea )气管,vocal folds 声带, larynx 喉,epiglottis 会厌,次声门,pharynx 咽,uvula 小舌,hard palate 硬腭, soft palate 软腭,alveolar ridge 齿龈 6. Consonants and vowels (辅音和元音) A.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发音方式 B. Places of articulation 发音位置 7. Stop (or plosive )爆破音 Fricative 摩擦音 Approximant 近似音 Lateral (approximant )边音 Affricates 塞擦音,trill 颤音 and tap 闪音 Bilabial 双唇音 Labiodental 唇齿音 Dental 齿音 Postal veolar 后齿龈音 Retroflex 卷舌音 Velar 软腭音 Uvular 小舌音, pharyngeal 咽音 monophthong vowel: 单元音 diphthongs 双元音 Lax vowels 短元音 Tensed vowels 长元音 8. 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 协同发音和标音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先期协同发音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 后滞协同发音. broad tran scriptio n 宽式标音 narrow tran scripti on 严式标音 9. 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Phoneme 音位 phon emic tran scripti ons 音位转写 phon etic tran scripti ons 语音转写 phones 音子 alloph ones 音位变体 compleme ntary distributi on 互补分布 Alveolar 齿龈音 Palatal 硬腭音 glottal 声门音 triphthongs 三元 音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Ξ 李 丽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博士生 香港沙田) 摘 要 法律文件的英汉翻译在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归纳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即专业性、正式性、客观性及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法律词汇翻译的方法和对策。关键词 法律翻译 法律词汇特点 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 Abstract Translation of legal documents is now playing an ever -increasing role in China.This paper first surveys four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vocabulary ,namely ,professionalism ,formalism ,objectivity and exactitude ,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s pecif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ng legal vo 2cabular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 ey Words Legal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vocabulary translation methods translation strate 2gies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多。法律文件的翻译将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要做好法律文件的英汉翻译,我们必须了解法律英语的一些特点。所谓法律英语,“是指法律界通用的书面英语(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协定、判定和裁定等),尤其是指律师起草法律文件(合同、章程、协议、契约等)惯常使用的语 言。”[1] 法律英语在词汇、句式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尝试归纳出法律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四大特点,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1 专业性 “法律语言部分地是由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组成,部分地是由日常用语组成。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在日常用语中即使有也很少 使用,如预谋、过失、非法侵害等。”[2] 除了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之外,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词汇,一旦到了法律文本中,便具有了区别于日常意义的法律意义。这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法律词汇的“专业性”。下表列举部分英语单词的普通意义和法律意义: 英语单词 日常意义法律意义adverse 相反的非法的battery 电池伤害、人身攻击condemn 谴责判刑、定罪declaration 声明、宣言申诉书exhibit 展出物证hear 听见听审immunity 免疫力豁免权leave 离开休庭proceed 进行起诉report 报告揭发sentence 句子判决undo 解开勾引、诱奸vacation 假期休庭期warrant 保证拘捕令 除了这些普通词汇所具有的专业意义之外,法律英语中还保留了一些外来词和旧体词,这也是法律词汇专业性的一个体现和标记。 外来词:现代法律词汇中保留一些来自拉文的词汇,如: ad hoc 专门地bona fide 真诚地 de facto 事实上的inter alia 除了别的因素以外in re 关于 mutatis mutandis 已作了必要的修订pari passu 按相同比例per se 自身pro bono 为了公益pro rata 按比例 第18卷3期2005年8月 中国科技翻译CHIN ESE SCIENCE &TECHNOLO 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18.No.3 Aug.2005 收稿日期:2005—03—09/14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精)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WORD文档使用说明: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077975487.html, 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 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 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文件原版地 址:https://www.doczj.com/doc/077975487.html,/acc0ff621dcb22cce8d042dc.pdf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对合同协议译者的要求与合同协议翻译的标准是密切相关的。合同协议翻译的标准是对合同协议译文的要求,是指导合 同协议翻译实践的准则;对合同协议译者的要求则是从事合 同协议翻译的必备条件。做好合同协议文件的翻译工作,要 求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但以下四个条件是必备的:第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sense of responsibility)。第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作为国际商务合同的译者,一定要具 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国际商 务合同涉及到中外各方的经济利益,也涉及一国的主权原则。译者翻译合同文件时,不应仅仅满足于翻译本身,还应从法 律的、经济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考虑,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深人理解原文的内容,对原文 出现的有悖于我国法律、政策的条款内容,应及时向有关方 面指出,以免造成损失。应该明确指出的是,合同的译者首 先是原文的审校者,这是合同译者与其他作品译者的很大不 同点。例如,在一份由外方起草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有这样一则条款: In case of an inability to continue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摘要: 商务英语是一门具有专业用途的英语,形成了自身的文体特征。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跨国商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简要分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阐述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翻译技巧 一、商务英语的概念 商务英语通称为Business English,是人们在商务英语中所使用的文体,是现代外资企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商务英语以服务于商业活动位目标,集实用、专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经常应用在谈判、外贸函电(订单、提单、问价)等方面,包含了各种商务活动的内容。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商务英语已经成为一种生存语言和发展语言。商务英语不只是一种语言,它更多地向我们渗透了西方的企业管理文化和日常工作习惯。因此,了解并学习商务英语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 1.专业性强并使用专业术语 例如:accommodationnotes通融票据;bidbond押标金;badcheck空头支票;balancesheet 资产负债表;bankdraft银行汇票;billofexchange汇票;billoflading提单;datedraft定期汇票,等等。 2.许多普通英语中的常见词汇在商务英语中都有其特殊的专业含义 offer本意是“提出,提供”,在商务英语中则是“报价”的意思;promotion本意是“提升、晋升”,在商务英语中则是“促销”的意思;balance本意是“均衡,平衡”,在商务英语中则是“余额,结欠”的意思;claim本意是“声称”,在商务英语中则是“索赔”的意思。 3.大量缩略语的使用 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B/L(Bill of lading) 提单 A/C(Account)账号A-bomb(atomic bomb)原子弹 NoPH(no parking here)此处禁止停车 4.新词汇的涌现 随着国际商务往来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汇。例如:e-business 电子商务e-cash电子现金 bubble economy 泡沫经济holiday economy 假日经济 soft-landing (经济的)软着陆 商务英语的句法特点 1.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在商务英语中,为了使语义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紧凑,则经常使用被动语态。一般动作发出,在没有必要提到或者很难说出施动者是谁,又想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使用。 例如:Visitors are requested not to touch the exhibit. 2.多使用长难句 例如:It was found that a country benefits more by producing goods it can make most cheaply and buying those goods that other countries can make at lower costs than by producing everything it needs within its own border. 使用倒装句

对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的认识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和方法包括很多方面,如翻译的语言哲学角度,翻译的语用学视角,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视角,翻译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以及翻译的功能语言学视角。语言与功能相关联, 就是与语言的运用及其语境和目的相关联; 换言之, 任何一次言语行为的发生, 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 因而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 是研究与语境相关联的言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因此, 功能语言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可以是语言层面的研究,也可以是与语篇产生和接受相关的社会、文化和认知研究。语篇是语言符合目的、符合语境的运用, 任何翻译研究都是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研究。翻译研究迄今已经体现出了三种功能观, 一种是奈达的语义功能观, 一种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观, 一种是德国功能主义的功能观。但是目前对翻译研究最具影响力力的是韩礼德的功能观,德国功能主义功能观略次之,奈达的功能观仍具有指导意义。韩礼德的功能观对后来卡特福德的提出的诸如“语境”“语境意义”等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避开了仅仅只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看重了翻译成品在译文读者的阅读效果,拜托了原文形式上的束缚,因此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有更大的选择自由,这对于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有巨大的推动重用。借鉴和应用功能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可以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功能强调的是如何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认识语言。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也应该注意到功能的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会遇到不对等的译文,但是确实合理的,原因就在于汉语和英语在实现特定功能上有差异。功能研究途径有助于客观地描述翻译现象,合理解释翻译现象,进而帮助译者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所以对于翻译的学习者而言,运用功能途径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优秀合同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对合同协议译者的要求与合同协议翻译的标准是密切相关的。合同协议翻译的标准是对合同协议译文的要求,是指导合同协议翻译实践的准则;对合同协议译者的要求则是从事合同协议翻译的必备条件。做好合同协议文件的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但以下四个条件是必备的: 第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作为国际商务合同的译者,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国际商务合同涉及到中外各方的经济利益,也涉及一国的主权原则。译者翻译合同文件时,不应仅仅满足于翻译本身,还应从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考虑,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深人理解原文的内容,对原文出现的有悖于我国法律、政策的条款内容,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指出,以免造成损失。应该明确指出的是,合同的译者首先是原文的审校者,这是合同译者与其他作品译者的很大不同点。例如,在一份由外方起草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有这样一则条款: In case of an inability to continue operations due to heavy losses in successive years as a result of Force Majeure, the duration of the joint venture and the contract may be terminated prior to the time of expiration after unanimous agreement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译者在研读了这段条款后,发现该条款内容有悖于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合资经营企业如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规定的义务,以及产生不可抗力等,经合营各方协商同意,报请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方可终止合同”。之后,中方与外方协商后,在原条款后又补写了approval by the original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uthority。 第二,具有一定的中外文水平(bilingual proficiency)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理解原文,表达译文的过程。在确切理解英文译文的前提下,熟练地运用汉语表达原文的内容,或在确切理解汉语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英文表达汉语原文的内容,是两种文字熟练运用的统一,无论在哪一方面有欠缺都会影响译文的质量。实践表明,不懂英文翻译译不了合同,只懂英文翻译译不好合同。 我们以market这个词为例,它在英语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用作动词时,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在作名词时,一般理解为“市场”,但在不同的场合,其表达是有区别的。例如: The retail list price of party A’s Products represents the fair market value to the consumer.该句中的fair market value应理解为“公平市价”,译为“甲方产品的零售定价对于顾客来讲是一种公平市价”。 We shall write to you again once our end-users are in the market for your Product.该句中的in the market应理解为“要买货”,译为“一旦我方用户对贵方产品有需要时,我们会另函告你”。

从英语语言特点视角解读英语长句翻译

从英语语言特点视角解读英语长句翻译 在英语翻译当中,一些短句相对而言翻译起来较为简单。但是英语当中的中长句翻译更加偏向于对语法和字词句的理解,加之其与汉语在翻译方式以及语法构成上差异较大,因此时常出现翻译难题。文章从英语的语言特点出发来分析英语当中长句的翻译方法,帮助翻译者探索如何更高效率以及准确翻译英语长句,从而帮助学生或者学者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 标签:英语语言特点;英语长句;翻译 翻译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活动,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语言障碍,达到文化融合的目的,打破社会和语言的局限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方式以及翻译的内容尤其重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与信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力求沟通上的无障碍以及文化的激烈碰撞。因此,需要保证翻译质量,将中长句作为英语翻译的重点和突破口,以此来解析并发现英语长句当中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 一、英语语言特点分析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以及一些具体的构成方式,想要翻译以及学好一门语言,就需要根据语言的特点来掌握相关知识,要注意翻译当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细节和经常性遇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对细节的把握,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学习含金量。在翻译英语中长句的过程中,可以将以下两点作为突破口。 1.英语语言的树状表现特点 一般情况下,全句主要是用主谓结构作为整个句子当中最基础以及最基本的句型,以此为延伸所展开的诸多句型构成英语句子的基础。我们通过对诸多主句延伸出的细节进行分析,将句子当中的短语和从句以及分句等逐渐添加到英语的主句中,不再将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展和延伸,从而发展成复杂的结构。也就是说,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化,根据其大的分支和小的分支进行梳理,以此为特点,来将长长的句子层层简化,最终明确句子当中的主要含义以及主谓结构。 2.英语语言的形合特点 所谓形合特点,就是指英语的语言组成手段。所谓手段,就是句法,即将一些词汇和句子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其中就需要一些巧妙的连接词、介词等,如and,but,because,so,or,unless,however,of,in,with等。 二、常用的长句翻译方法 进行长句翻译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一道工序就是将其顺序进行简单梳理。英

解读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摘要:卡特福德(J. C. Catford)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也是翻译的语言学派的杰出代表。他著名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于 1965 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67 年再版,并被列为牛津大学语言与语言学习丛书。本文试图从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分类、翻译的等值、转移、可译性限度等五个方面来解读这一著作,并试图窥探其对翻译理论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翻译;语言学 1. 引言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西方的学者逐步认识到,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而且是一门科学,并以不同学科理论为依据,形成翻译理论研究的不同学派。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四个基本流派:语言学派、语文学派、交际学派及社会符号学派。而张南峰和陈德鸿在《西方翻译理论精选》(2000)一书中,将西方翻译流派分为语文学派、诠释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和解构学派六大学派。可见,多数学者都认为存在翻译的语言学派。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是语言学派的理论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翻译理论。1953 年苏联人费道罗夫发表了《翻译理论概要》一书;1965 年,卡特福德发表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1975 年,巴尔胡达罗夫发表了《语言与翻译》一书;1980 年,科末萨罗夫发表了《翻译语言学》一书,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翻译语言学的形成。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有以下共同的观点(1)语言学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之间的关系;(2)翻译理论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属于比较语言学范畴;(3)翻译的过程是使用语言的过程,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字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对等的文字材料,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替换成另一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是一本颇为重要的学术著作。作者将现代英国描写语言学的框架用于翻译的分析之中,指出了一条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

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难点有哪些复习课程

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难点有哪些

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难点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同时,为了向发达国家学习,我们也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学习借鉴。法律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因法律英语独特的表达模式和规范与其他种类的翻译区别开来。它在词汇用语、句法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独特性。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本文试图以法律英语语言特点为切入点,探讨法律英语翻译的难点。法律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的一种,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别于其他场合的语言,法律文本应属于庄重文本,是各体英语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法律语言呈现出以下特点: 1准确性和正确性 鉴于立法语言所表述的内容是全体公民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司法人员的执法依据,立法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来表述国家的立法思想和具体的法律内容。因此,翻译时一定要反复推敲,做到用词准确,不产生歧义。 所谓准确性(precision),就是指内容表达清楚明了,用词准确无误,不产生歧义。正确性(correctness)是指用语恰当、符合、一致。为保持法律专业术语的稳定性及概念表达上的一致性,英美国家的法学界和司法界人士常常奉行的是坚持一贯的原则,结果既保留了法律英语惯有的表达方式,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行业用语。 2庄重性 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是权力的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法律英语即赋予正式和严谨的特点,表现出庄重性的特点。法律语言的庄重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词汇的特殊性征上,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汇。 法律英语和普通英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法律英语中用到的很多普通词汇往往具有专业特定含义。例如:prejudice指损害,counterpart指有同等效力的

优秀翻译应该具备的素养

优秀翻译应该具备的素养 发布者:青岛翻译公司 从事翻译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翻译公司遍地开花,在每个城市里都存在很多的大小翻译公司,而翻译的竞争也越来越大,那么怎么样才能在竞争如此大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呢?青岛翻译公司认为这就需要培养自己的素养,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名的翻译呢?应该培养怎样的素养才可以算是一名合格优秀的翻译呢?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肚子里有真才实学,如果只有半瓶水那肯定是不够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不能够沉着冷静的处理。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 当然,词汇的大量堆积虽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仅仅只是词汇的堆积是没有用的,还需要在专业领域有自己所擅长专业,术业有专攻,涉及面再广,没有自己擅长的专业也是没有用的,这样也都是皮毛作业,这也是通往优秀翻译的奠基石。 好的翻译就是不仅要知识面广而且还要深,对于青年翻译们而言,精通一门有可能,但若是门门都精,那一般人都做不到,唯有时间也许能做出一定的弥补,这亦是为什么翻译,年龄越大的靠谱程度越高的原因之一。 在专业水平上的水准固然重要,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灵活也是需要具备的,一个连最基本的为人处世都做不好的话,那么即使翻译的水平再高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成就,对于服务领域的人员,毫无疑问对他们为人处事方面还是很值得去注意的。 高超的语言水准、精而细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广而全的知识面、良好的记忆以及高超的情商,笔者私以为,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翻译该具有的、不可或缺的素养,亦是评价一名翻译好坏应当考虑的指标。 综上,青岛翻译公司认为优秀的翻译不仅需要专业方面的高水准还需要情商方面的高要求,两者缺一不可。当然,在此基础上冷静沉着,处变不惊也会让自己离成功优秀的翻译更近一步。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翻译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1.3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1.3.1规定性和描述性 语言学研究是描述性的,不是规定性的。这是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一个重要区别。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不是对语言的使用作出规定。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主要建立在笔头语言基础之上,旨在规定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并且把这些语法规则强加给语言使用者。一切符合规定规则的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被冠为“错误的”。 1.3.2共时性和历时性 对语言的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是对语言的静态特征的研究。它主要对某个时间点上的语言状态的描述。历时研究主要是对语言变化和发展的研究。现代语言学研究主要是共时性研究。 1.3.3口头语和书面语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认为口头语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这是因为从人类社会交际的发展来看,口头语先于笔头语,笔头语是对口头语的记录。从交际的功能来看,人们交际主要采取口头形式。此外,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少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笔头形式。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语料应从口头语中采集。传统语法学家过分重视笔头语料,轻视口头语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