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二〇一六年

目录

《传热学》课程建设标准 (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标准 (6)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标准 (10)

《锅炉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13)

《汽轮机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17)

《热力发电厂课程》课程建设标准 (21)

《传热学》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科学,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电工等领域,是现代技术科学的主要技术基础学科之一。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典型结构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方法。因此,建设好这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程教学团队

1、课程负责人

本课程的课程负责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课程团队

课程组成员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硕士1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均能够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

1 钱进副教授负责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学

2 龚德鸿副教授负责课程建设、教学

3 李环讲师负责课程建设、教学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本课程参考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了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编写。

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采用双语教学,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已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并已上传至贵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双语教学已按规划实施。

2)教学过程中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方面注意把理论讲“深”、讲“透”、讲“精”,防止照本宣科,简单重复,繁琐论证;另一方面尽量结合学生实际,举例、分析以学生感性经验为基础;此外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用性。考虑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用,考虑学生在后期课程的学习中有用和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用,在教学中还注意了尽可能将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3、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为主,黑板板书为辅,中英文穿插教学,以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综合实际的情况以及教学的经验,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四个步骤:

(1)先用中文PPT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给学生讲解,讲解过程中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专业词汇,这样学生就会对每一章的重点知识有了解并且学会重点词汇的英语表述。

(2)带领学生阅读英文教材的重点内容,并讲解英文例题。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英文书很厚,如果让学生自己回去看非常盲目,所以教师找出重点内容

与学生一起阅读,互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每一章的重点知识。另外,英文书针对某些问题,比中文书讲的更透彻,这也是阅读英文书的重要理由之一。

(3)采用英文PPT对每一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使得学生通过中英文的讲授后,彻底吃透每一章的知识。

(4)布置的作业包含中英文题,这就使得学生将学习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去。

通过这四个步骤,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方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了热管换热器等相关实验。另外,课程组在实验教学方面大胆进行创新,除开设传热学基础实验外,还编写了“热和流体数值实验指导书”,将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的验证性实验与利用计算机进行的数值实验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基本概念、理论公式、典型现象的实物验证,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训练和培养了学生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求解热和流体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5、教材及相关资料

传热学由于采用双语教学,选用中英文教材,中文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英文教材的选取对于双语教学是极为重要的。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可以使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是,在阅读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本课程选用的是世界优秀教材(中文版)。另外,为了满足传热学实验的要求,配备有实验指导书。

中文教材:《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铬,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文教材:《HEAT TRANSFER》Second Edition, YUNUS A.CENGEL 著,冯妍卉改编

参考教材:《传热学》,俞佐平编,高教等育出版社;

《传热学》,赵镇南编,高教等育出版社;

《传热学》,戴锅生编,高教等育出版社;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庄骏,张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Heat Transfer》,J.P.Holman。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组织

1)争取每年至少有一位中青年教师去国内高水平大学进修半年到一年,以提高业务水平。

2)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活动,多参加全国性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并争取在全国性期刊上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

3)对本课程进行听课检查等评估。

2、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反馈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此外,还可为学生指定需要阅读的资料和图书,充分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视野。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针对每章课后重点习题给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批改。

3、成绩考核

成绩的考核主要包含两大方面:

1)考试成绩,占80%。考试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试卷分为A、B卷。考试知识点覆盖整本书的重点内容,分别以简答、推导、计算等不同难易程度题目出现。本课程采取半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允许带英文资料。试卷中的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各占50%,英文题目必须用英文进行作答。这种考试方式避免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是学会运用资料进行做题,既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又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2)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包含了平时的课堂讨论、出勤和作业等情况。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

课程组成员积极承担省、校等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参加省级项目2项

(1)贵州大学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传热学”课程双语教学(2015年立项);(2)省教育厅2007年立项项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层次实践平台构建及内容建设”;1.8万元。

2)参加校级项目3项

(1)贵州大学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8年立项);(2)传热学双语示范教学(2007年立项);

(3)传热学重点课程建设(2006年立项)。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同行对“传热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不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本课程中实施。

六、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1)修订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书。

2)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制的PPT版多媒体课件。

3)积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并且多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活动。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课的一枚基石,是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知识源泉。综合考虑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展该课程建设和实践改革。只有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和总结,才能使教学体系更科学、结构更合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水平,增强学生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密切结合实际。着重讲述流体的性质、平衡规律和一维流动的几个基本方程,对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管内流动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本课程还讲述流体的二维流动的基础知识,并且进一步推导了三维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欧拉方程和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

本课程要求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本课程与“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一起构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石,统称为热工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中本课程与“工程热力学”平行开设,“传热学”在后一学期开出。三门课程中,“工程流体力学”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传热学”课程中讨论的对流换热规律与流体流动的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泵与风机”、“热工测量仪表”、“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后续课程也都离不开本课程所奠定的知识基础。

在2016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工程流体力学”为专业课程必修模块,4个学分,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开课。

二、课程教学团队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共有3名专职教师,课程负责人为虞育杰,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其他团队成员包括钱进、赵正红,团队成员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三、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参见附录1

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2)流体静力学

3)流体动力学

4)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5)粘性流体的一维流动

6)气体的一维定常流动

7)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有旋流动和无旋流动

8)黏性流体绕物体的流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学会必要的流体力学分析与计算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3、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本课程正在进行的虚实结合、工程案例教学改革是2014年度省级教改项目“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虚拟仿真手段引入课程理论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实践教学

本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两个独立设课的实践性环节—“热工基础综合实验(1)”和“热流体数值实验”中开展。、热工基础综合实验(1)”中工程流体力学相关实验主要是流动问题的验证型设备实验。

“热流体数值实验”中,主要是利用大型正版CFD软件Fluent开展的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教材及相资料

“工程流体力学”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杜广生,中国电力出版社)为授课教材,并选用其他优秀本科教材(流体力学,孔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云龙,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为参考教材。

根据实验室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配套实验设备及拥有的正版大型CFD软件Fluent,设计了流动问题验证型设备实验和流动问题数值模拟实验等多个实验项目,编制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使实验环节能有序、正常进行。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组织

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活动是保证教学环节有序、质优的保证,本课程团队在每次课程开讲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讲授方式和方法,并于开课第一周提交教学日历,在期中开展听课检查等教学评估制度,在课程结束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总结。

2、课堂教学

“工程流体力学”是理论性很强、复杂性很高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要求很高。为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加板书方式进行理论讲解,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开展课程难点的进一步讲解和作业辅导。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延伸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

3、成绩考核

为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本课程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环节表现等评估平时成绩,分值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考试卷采用三种以上题型,其中基础分值不超过50%,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内容的80%以上,正考卷与补考卷重复率不超过30%,并对教师批评试卷提出相应规定,力争公正、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是使课程教学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措施,课程团队近三年已完成教学改革项目2项,其中省级1项、校级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篇。

未来课程团队还将继续积极申报省级、校级和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力争使本门课程有序建设为校级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同行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不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本课程中实施。

七、课程建设目标

今后三年,本门课程建设目标如下:

(1)进一步完善与教材配套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多媒体课件

(2)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探索“参与式”和反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积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探索全面、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4)实施因材施教方针,对部分或个别拔尖学生组织课外兴趣或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

(5)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活动,三年内参加至少两次全国性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并每年争取在全国性期刊上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1篇。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概况

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三大基础课之一,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热能与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尤其是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规律及工程应用。在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工程热力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在2016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工程热力学”为专业课程必修模块,4个学分,在第二学年春夏学期开课。

二、课程教学团队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共有3名教师,其中课程负责人为赵正红,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团队成员龚德鸿和李环,团队成员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三、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参见附录1

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义

2)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3)气体和蒸汽的热力性质

4)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5)气体动力循环

6)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7)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能量守恒与转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热工方面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训练有关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3、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本课程除了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外,正在尝试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和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热力学现象,在实际工程中分析、解决具体的热力学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是工程热力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增加一些观摩性实验。另外以开放实验项目、大学生科技项目、学科竞赛等为抓手,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设备,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结果分析。通过这类实验教学,学生不但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实验技能、方法,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教材及相关资料

“工程热力学”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等)为授课教材,并选用其他优秀本科教材(工程热力学,曾丹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热力学,M.C.波特尔[美],科学出版社)为参考教材。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组织

有组织地开展“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活动是保证教学环节有序、质优的保证,本课程团队在每次课程开讲之前,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结合近三年的新能源利用新技术、教师科研成果及学生就业去向等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讲授方式和方法,并于开课第一周提交教学日历,在期中开展听课检查等教学评估制度,在课程结束进行课程教学

质量总结。

2、课堂教学

“工程热力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概念多且抽象、内容多且分散、公式多且应用条件复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加板书方式进行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讲解,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生动、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课堂中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主动思考。

3、成绩考核

为了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本课程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阶段测试、实践环节表现等评估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卷采用三种以上题型,其中基础分值不超过50%,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内容的80%以上,正考卷与补考卷重复率不超过30%,并对教师批改试卷提出相应规定,力争公正、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是使课程教学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措施,课程团队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校级和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力争申请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加国内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研讨会1次,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篇。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同行对“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不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本课程中实施。

《锅炉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概况

锅炉原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热能动力方向锅炉系列课程的最先开设的课程,是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工程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的基础上,以大型电厂煤粉锅炉为主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厂锅炉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我国电站锅炉的现状及国内外的新技术,为后续“电站锅炉优化运行”、“锅炉课程设计”和“火电机组综合仿真实验”等课程奠定基础。

在2016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中,“锅炉原理”为专业课程必修模块,3.5个学分,在第三学年秋冬学期开课。

二、课程教学团队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共有3名,其中课程负责人为龚德鸿,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其他团队成员包括赵正红、曾晰,团队成员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三、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参见附录1

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锅炉的构成及工作过程。

2)燃料特性及其燃烧计算。

3)锅炉机组的热平衡。

4)煤粉制备系统及设备。

5)燃烧基本理论及燃烧设备。

6)汽水系统中各受热面的结构、布置、主要运行问题。

7)自然循环原理、直流锅炉原理及水动力特性。

8)锅炉机组的布置及热力计算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锅炉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理论;对锅炉结构和工作状况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掌握锅炉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基本知识,并为以后学习热力发电厂、热工仪表等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

3、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本课程正在进行的虚实结合、工程案例教学改革是2014年度省级教改项目“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虚拟仿真手段引入课程理论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实践教学

依托专业不断完善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成果,以2D火电机组仿真培训系统结合3D虚拟火电厂漫游软件,在锅炉原理课程及后续的电站锅炉优化运行和火电机组综合仿真实验等课程中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并以开放实验项目、大学生科技项目、学科竞赛等为抓手,采用仿真系统开发平台SimuWorks、数值计算软件Xflow、Fluent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教材及相资料

“锅炉原理”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厂锅炉原理(第三版,王金枝等,中国电力出版社”为授课教材,并选用其他优秀本科教材(锅炉原理,樊泉桂,中国电力出版社;电站锅炉原理,容銮恩,中国电力出版社;锅炉原理同步导学,王世昌,中国电力出版社)为参考教材。根据实验室锅炉原理配套实验设备结构及原理,自行编制了实验指导书,使实验环节能有序、正常进行。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组织

有组织地开展“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活动是保证教学环节有序、质优的保证,本课程团队在每次课程开讲之前,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结合近三年的电站锅炉领

域新技术、教师科研成果及学生就业去向等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讲授方式和方法,并于开课第一周提交教学日历,在期中开展听课检查等教学评估制度,在课程结束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总结。

2、课堂教学

“锅炉原理”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备大而结构复杂,为提高教学质量,课程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加板书方式进行原理、结构的讲解,在实践环节借助电站锅炉物理模型、3D虚拟火电厂漫游软件和全容量火电机组仿真培训系统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以团队教师长期从事的火电机组新工程培训案例为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成绩考核

为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本课程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环节表现等评估平时成绩,分值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考试卷采用三种以上题型,其中基础分值不超过50%,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内容的80%以上,正考卷与补考卷重复率不超过30%,并对教师批评试卷提出相应规定,力争公正、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是使课程教学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措施,课程团队积极申报省级、校级和院级教学改革项目,近三年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项目2项,其中省级1项(正在进行中)、校级1项(已结题),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篇。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同行对“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不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本课程中实施。

七、课程建设目标

今后三年,本门课程建设目标如下:

(1)进一步完善与教材配套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多媒体课件

(2)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探索“参与式”和反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积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探索全面、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4)实施因材施教方针,对部分或个别拔尖学生组织课外兴趣或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

(5)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活动,三年内参加至少两次全国性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并每年争取在全国性期刊上发表有关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1篇。

《汽轮机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概况

汽轮机原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在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等课程建立的专业基础之上,以大型火力发电厂的蒸汽轮机为对象,全面系统地阐述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本体结构特点与主要辅助设备、主要零部件的强度与振动特性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控制策略等内容,并介绍我国发电用汽轮机超(超)临界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国内外的新技术,为后续“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火电机组综合仿真运行”等课程奠定基础。

在2016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汽轮机原理”为专业课程必修模块,4个学分,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开课。

二、课程教学团队

“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共有3名专职教师,课程负责人为钱进,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其他团队成员包括虞育杰、赵正红,团队成员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三、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参见附录1

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2)多级汽轮机

3)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及运行

4)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5)汽轮机零件的强度校核

6)汽轮机调节系统

通过本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汽轮机通流部分热力核算、机组变工况特性分析、经济性分析、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和振动分析以及调节系统的工作特性分析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运行、管理、试验、调整、改造和科研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应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工程问题和运算等的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创新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具有“一实两创”特色的复合性人才。

3、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本课程正在进行的虚实结合、工程案例教学改革是2014年度省级教改项目“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虚拟仿真手段引入课程理论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实践教学

根据实验室汽轮机原理课程配套实验设备及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在独立设课的集中实验环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实验”中设计了转子振动系列实验和调节保护系统系列实验等多个实验项目,编制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使实验环节能有序、正常进行。

在后续开设的2学分“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环节中,设置了涵盖本课程主要内容的课程设计选题:

1)多级汽轮机的热力设计

2)多级汽轮机的变工况热力核算

3)汽轮机热力试验的数据处理

4)汽轮机通流部分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核算

教学团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课题,作为本学年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课程相关的工程能力得到训练。

5、教材及相资料

“汽轮机原理”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轮机原理(黄树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这个行业可以说一直都是个热门行业。 1、目前来说火力发电依然是发电形式的主流,安全高效,虽污染环境但不会形成洪涝灾害,亦无辐射污染; 2、工业生产三要素:水、电、气。热能与动力工程可以说是必需的行业。 3、目前,国家紧跟世界形式。慢慢从“能否用”转变为“更好的使用”在这个转向智能化的时代里,相信你只要付出努力,必有一番建树 二级学科 编辑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编辑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该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该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编辑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该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干学科

能源动力学

能源动力学 能源动力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热学学科;力学学科;机械制造学科;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水力发电学科;化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除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MEMS等),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 中文名 能源动力学 外文名 Kinetic Energy

专业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涉及 热学学科;力学学科等 目录.1学科发展 .?形成时期 .?调整时期 .?发展现状 .?国外对比 .2学科形势 .?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 .3专业特点 .?学科交叉性 .?政策依赖性

.?广泛适用性 .?专业对口性 .4发展规划 .?中长期规划 .?培养要求 .?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国外体系 .?企业培养 .?高校探索 学科发展 编辑 形成时期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

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通过上网查询和老师的介绍,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 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 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流体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水利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船舶、流体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 制冷与空调方向和热电方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学、优化设计等。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主要有制冷与空调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CAD、计算机绘图、泵与风机、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冰箱冷库、制冷热动力学、热泵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设计、科研、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制冷、低温和空调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设计院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技术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热电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保护理论和技术,主要有电站锅炉原理核电技术、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热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汽轮机原理,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有关课程。 毕业生主要从事热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科研开发以及热力系统的设计等工作,还可以在航天、机械、化工、船舶、核能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伴随现实环境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正在日渐突出。 目前全世界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煤炭、(%,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76能源消费的.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需紧张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 ——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Ahmed Zaki Yamani)新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太阳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正在起步,2009年科技部成立“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动一轮光热攻坚战。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且装机容量均在1MW以下。但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增长。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市场总量达450亿元人民币。 (二)风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2020年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doc

2020年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_ 高考升学网 当前位置:正文 2020年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更新:2019-12-24 09:47:06 一、教育部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清华大学2西安交通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浙江大学5华中科技大学6天津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东南大学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华东理工大学11华北电力大学12江苏大学13北京理工大学14北京科技大学15大连理工大学16上海理工大学17海军工程大学18吉林大学19哈尔滨工程大学20同济大学21南京工业大学22山东大学23重庆大学24西北工业大学25中国石油大学26东北电力大学27浙江工业大学28武汉大学29兰州理工大学30北京交通大学31上海电力学院32河海大学33郑州大学34天津商业大学35沈阳化工大学36南京师范大学37武汉工程大学38内蒙古科技大学39沈阳航空航天大学40辽宁科技大学4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4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43浙江理工大学44长江大学45广西大学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介绍本专业

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文章推荐

热能与动力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

热能与动力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 热能与动力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 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必须接受新的观念,以新的方式锻炼自己。下面,我CJ为大家整理了热能与动力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你能喜欢!欢迎参考借鉴。 热能与动力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自我分析 1、我的性格我觉得我自己性格开朗,也不是很内向,跟人在一起时总是能交流得很好,善于和同学沟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感觉我脾气很好,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矛盾,而且做事认真负责,虽然有时候会有懒惰情绪,但是总体上来说做事还是能做得比较好的。 2、我的兴趣 小时候对机械工程和能源方面有浓厚兴趣,总梦想着长大也要成为一名工程师,那时候就可以为人类做很多的贡献了。同时也对商业活动有着一定热爱,报考大学时,出于对能源与动力方面的热爱,而选择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上学期间,有幸加入了燕山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入学校自强社与于校学生会,负责组织车辆与能与学院赴唐山机务段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并被评为了小分队,组织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职业取向

我所学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主要就是汽车发动机的研发,其次就是热能发电站,所以我会选择汽车研究院、火电站之类的公司。假如有机会,我也会选择跟市场营销贸易有关系的行业,那样能使我工作得更有兴致,不仅有益于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我自身的发展。 4、优势劣势 我感觉我自己学习理工类的知识能力较强,不管是汽车发动机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是市场营销于贸易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较高,学习较快,如果工作的话也能很快适应,对于技术问题应该能很快解决,同时管理学能力也是我的长处,能管理好团队与公司业务,同时可以协调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这是我的优势。相对来说,我的协作能力较差,对于团队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集思广益。 二、社会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唐山市,父母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家庭环境分析: 员,他们生活淳朴,工作努力,诚信,厚道,对于我的学习与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我一定要找个适合的工作或者自己创办一个企业,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2、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的是燕山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该专、学校环境分析: 业培养具有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和内燃发动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能源的高效率、低污染转换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从事动力

开设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院校名单

开设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院校名单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石油大学 [天津] 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理工学院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江苏] 江苏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 浙江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福建] 集美大学 [江西] 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 洛阳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焦作工学院、郑州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南大学、长沙电力学院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湛江海洋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西] 广西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工业学院 [贵州] 贵州工业大学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 甘肃工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19116665.html,/wenwen/wenwen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19116665.html,/wenwen/new/242015864.html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全部翻译译文

第一章热科学基础 1.1工程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储存、转换及传递的科学。能量以内能(与温度有关)、动能(由物体运动引起)、势能(由高度引起)和化学能(与化学组成相关)的形式储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能量在边界上可以以热和功的形式进行传递。 在热力学中,我们将推导有关能量转化和传递与物性参数,如温度、压强及密度等关系间的方程。因此,在热力学中,物质及其性质变得非常重要。许多热力学方程都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而且这些实验观察的结果已被整理成数学表达式或定律的形式。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应用最为广泛。 1.1.1热力系统和控制体 热力系统是一包围在某一封闭边界内的具有固定质量的物质。系统边界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如气缸内气体的固定边界)。然而,系统边界也可以是假想的(如一定质量的流体流经泵时不断变形的边界)。 系统之外的所有物质和空间统称外界或环境。热力学主要研究系统与外界或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通过在边界上进行能量传递,从而与外界进行相互作用,但在边界上没有质量交换。当系统与外界间没有能量交换时,这样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在许多情况下,当我们只关心空间中有物质流进或流出的某个特定体积时,分析可以得到简化。这样的特定体积称为控制体。例如泵、透平、充气或放气的气球都是控制体的例子。包含控制体的表面称为控制表面。 因此,对于具体的问题,我们必须确定是选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有利还是选取控制体作为研究对象有利。如果边界上有质量交换,则选取控制体有利;反之,则应选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1.1.2平衡、过程和循环 对于某一参考系统,假设系统内各点温度完全相同。当物质内部各点的特性参数均相同且不随时间变化时,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当系统边界某部分的温度突然上升时,则系统内的温度将自发地重新分布,直至处处相同。 当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转变为另一个平衡状态时,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由中间状态组成的变化历程称为过程。若从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中,始终无限小地偏离平衡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 略走向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所长专栏 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 当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时代,但石油供应紧张和化石能源的污染使得世界能源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能源时代演进。天然气时代正在来临,多种新的能源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能源还处于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燃煤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对中国能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旧模式的中国能源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源需求。中国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步伐,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在此背景下,围绕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活动,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种企业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都在展开多方位的竞争与合作。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能源渠道趋于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日渐规范。在变革面前,能源企业的领导者、政府的能源决策者,都需具备洞察先机的战略远见。 当前能源产业的某些领域之中,还实行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落后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石化、电力等行业还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市场化竞争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油价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电力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导致中国经济为此支付了大量额外的成本。走向市场化、民营化,将是能源产业重要的解决之道。 王德禄 2004年6月28日

目录

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 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人类用能已经进入化石能源时代。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普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中国则以煤为主。但石油危机和化石能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他能源迅速发展,新能源正在兴起,能源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 人类社会的用能方式始于机械动力时代。早期人类主要靠利用自然能和人畜力来获取所需的热、光和动力。机械动力主要来自于畜力、风能和水能,唯一的能源转换形式是将薪柴、秸秆等物体燃烧转换为热能和光能,供炊事、取暖和照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不超过油当量。 煤炭的发现利用和工业革命带来煤炭时代。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的出现,使矿物能源开始转变为动力。煤炭最早被利用是在公元前5世纪,但大规模利用是在18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150~160年,到1920年煤炭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基本替代了非矿物质能源,造就了“蒸汽时代”。这一时期,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0t油当量。 电能、内燃机的出现和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利用带来石油天然气时代。一是随着电能的出现,各种能源可方便地转换成电,而电又可方便地转变为光、热和动力;二是内燃机出现带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 (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热能与动力工程排名

热能与动力工程排名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 1、西安交通大学 A+ 2、上海交通大学 A+ 3、浙江大学 A+ 4、清华大学 A+ 5、华中科技大学 A+ 6、天津大学 A+ 7、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大连理工大学 A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1、重庆大学 A 12、东南大学 A 13、上海理工大学 A 14、江苏大学 A

15、北京理工大学 A 16、华北电力大学 A 17、南京理工大学 A 18、东北大学 A 19、北京科技大学 A 20、同济大学 A 21、山东大学 A 开设学校有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石油大学[天津] 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理工学院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鞍山钢铁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

能源动力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能源动力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书……………………………………………………………OCCUPATIONAL PLANNING …………………………………………………………… 学院:XXXX-XX XX XXXX-XX 姓名:XXXX-XX XX XXXX-XX 学号:XXXX-XX XX XXXX-XX 班级:XXXX-XX XX 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XX 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形式分析 (3) 1.1国内形势 (3) 1.2国际形势 (4) 二、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 (4) 2.1生涯与职业生涯 (4) 2.2人的生涯发展 (5) 2.3生涯规划的意义 (6) 2.4职业发展与人生成功 (7) 三、自我认识 (8) 3.1自我评估 (8) 3.2专业评估 (9) 四、职业定位 (9) 4.1环境评估 (9) 4.2职业评估 (11) 五、个人规划 (12) 5.1确定目标 (12) 5.2实施方案 (12) 六、评估反馈 (16)

前言 ××职业生涯是海,没有规划的××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没有指南针,××职业规划尤其对于学××的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是决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中是低头走路还是抬头走路的问题。 ××理论和××经验犹如人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当有人对你说“××经验重要”,那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凭经验在做,一辈子也只是读懂了××的一部分。当有人对你说“××理论重要”,那也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理论专家,但大多数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一辈子也只在探讨××的是是非非。 一个好××一生中必须学好××、管理、营销五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把这五方面的知识用于××实践才是优秀的××。 一、形式分析 1.1国内形势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专业,尤其是××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录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展开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能源产业研究报告》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中,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得资源者得天下。在全世界矿产品巨大的需求量面前,哪家企业第一手掌握资源,哪家企业就迅速发展。而新能源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类的绿色未来。在能源领域如何选择机会进入,为中南控股持续稳定发展作好铺垫,这将是本报告揭示的核心命题!

和君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六月

摘要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能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产业价值: 在宏观环境和投资大力拉动下,中国能源产业超常规发展。中国新能源产业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很大产业价值! 产业增长动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政策法规支持、技术突破所带来生产成本下降以及常规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高企、中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等因素。 产业机会: 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太阳能住宅开发领域;其二、太阳能应用领域;风能领域的投资机会主要是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风电场的承包领域。生物质能领域目前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领域比较成熟。矿产投资可以考虑在西部矿产资源丰富集中的地区参股已生产的矿业企业,或者投资勘探部门直接获取矿业权,寻找其他合作伙伴分散风险。 中南进入能源产业的策略建议: (1)风能产业投资机会: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风电场工程承包领域,带动风机设备制造业务,在制造领域应以风机零部件为切入点,尤其是电机和叶片;可以考虑通过收购兼并成熟企业进入风电产业,风投风电核心零部件技术,介入风电大型设备的技术开发,与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研发进行对接。 (2)太阳能产业投资机会: 在制造领域应以太阳能应用为切入点,包括太阳能电源、太阳能充电器等;在工程总承包领域应以为企业或地区建设小型太阳能电站为切入点。 (3)生物质能产业投资机会: 建议采用关注的态度,选择产业变化带来的契机,条件成熟后可以考虑从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两个领域切入。 (4)矿产领域投资机会: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的认识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的认识 1.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对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设立的三个专业方向听课后的认识 我校本专业共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以内燃机方向、制冷与空调方向、以及火力发电的能源方向。 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校的本专业方向主要是做汽车发动机的,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动机方向比较需要人才,这个专业就是做这方面的钻研。我们在这方面的老师大多都去过国产汽车企业搞过项目。虽然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起步,但是要多

少时间,更新速度不可估计。所以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发动机还是会存在的,军用的发动机、船用的等等大功率的机械设备少不了传统发动机。并且就算是以后新能源时代真的到来了,其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肯定从传统发动机的人才里培养一部分。任何国家跟地区,不会让曾经传统发动机的人才没事可干的。 制冷与空调方向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适应范围广,其涵盖的范围有制冷方面的设计、开发、空调设计、运行管理等。其中空调方向的学生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空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从环保的角度看,未来的空调主要会向这几个方向发展: 1、变频空调 变频空调器是通过内装的变频器改变频率。从而控制空调器压缩机的转速。使压缩机转速连续变化,实现压缩机能量的无级调节。与一般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有着高性能运转、舒适静音、节能环保、能耗低的显著特点,改善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 网友一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由以前的几个专业合并一起来的分为制冷方向发电厂方向还有发动机方向还有锅炉方向其实这个专业就业相当乐观。本人学的是发动机方向。我们专业去年十一月份基本上就把工作签完了那时候其他专业还没有开始找工作呢 网友二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分类比较多 1.学习锅炉蒸汽轮机的电厂。2.冶金炉、冶金方面的钢铁厂、冶金炉设计院等。3.内燃机、燃汽轮机方面的汽车厂、飞机制造场。4.建筑采暖暖通方面的建筑业。这个专业找工作不成问题现在能源问题突出以后人才肯定抢手。 网友三每个学校对此专业培养方向的细分可能略有不同如合肥工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覆盖原先的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技术和热能工程等九个专业。现我以江苏大学为例本专业有三个方向1、热能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流体机械、流体工程、电站运行管理、液压气动、航空航天、给排水、能源利用等行业有关的研究单位、公司、企业、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研究、设计、策划、生产、教学和管理工作。2、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毕业生可以在电力系统设计研究院所、火力发电厂、热电厂、动力设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以及有关能源、环保方面的公司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3、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方向毕业生可在能源利用、燃烧设备、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微电子器件、环保与大气污染治理、换热设备、动力机械等相关的研究院所、企业、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的研究、开发、教学、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而且现在机械行业如柴油机行业发展形势很好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我觉得这个专业很好但学习时理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在国家发展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其中第一个一百年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对应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强国的最基本的基础。而大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走出一条扎根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为此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关口。 顺应国家的发展大趋势,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自2009年以来敢于实践,勇于革新,率先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整与改进。教学内容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界限,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加强数理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建设机械工程学科大平台,以“大工程”为主导,在设计、制造、控制、工程管理、环境、市场等多方面设置了一系列的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大机械类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的实践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团队的合作精神、自信的沟通能力。同时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新兴学科,在发扬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重视学科发展中交叉、互补的内在联系,优化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不断适应能源与动力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目标有以下几点: (1)发挥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方面厚基础的优势,同时与国际教育模式相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的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才。 (2)考虑到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要求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强调通过学科交叉来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具有综合知识体系的创新型人才。具体的要求为:除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知识以外,必须具有扎实的机械基础以及机械加工动手能力,必须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学、电路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技能;善于将雄厚的力学基础、机械基础、热物理基础以及控制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大显身手。 (3)能源与动力工程课程体系所面对的专业为航空航天、动力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及自动化、制冷及低温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同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机械、计算机、人文、社会等多种知识体系相融合并具有一定专长的“宽厚、复合、开放、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性别: 民族政治面貌 出生日期:学历: 目前城市:籍贯: 毕业院校:所修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E-mail:联系电话: 专业成绩:通信地址: 兴趣爱好:足球跑步看书看电影 听歌主修课程:锅炉原理供热工程热力发电厂传热 学工程热力学制冷压缩机制冷原理 空气调节自动化机械原理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求职行业:电厂锅炉、能源、空调、暖通、制冷 求职地点:不限薪资要求:面议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07/09—2010/06: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实践与实习经历: 2009/9—2009/10 参加电工、金工实习,主要学习了电路板的焊接、钳工、车床、数控机床、 电焊、铸造等工艺。 2010/05—2010/6:到青岛热电厂参观实习;到青岛三菱重工-海尔参观大中型商用空调的生 产流程及生产工艺;到LS空调公司参观直燃吸收式制冷机、电制冷机、 风冷机等中央空调产品的设计。到青岛市远洋大厦参观远洋大厦的空调机 房及系统运行维护。

2010/8—2010/9 青岛啤酒节喜洋洋主题乐园,参与活动内容并获优秀员工称号 在校任职及获奖情况 在校任职:大学四年一直担任班级副班长 获奖情况:大学优秀学生 学生会优秀干事 参加校运动会男子100米获第六名 参加李宁10公里公路赛进入前50 参加校足球赛获得团体第三名 语言及计算机能力 计算机能力:熟悉掌握WINDOWS的操作系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和Auto CAD工程制图软件,熟悉C语言编程。 语言水平:普通话:良好 英语:拥有良好的听说能力,擅长口语,并通过了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自我评价 我来自山东烟台,家靠大海养育了我开朗的性格。大学期间十分珍惜学习时间,专业课成绩突出,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平时酷爱体育运动,身体良好,参加过多次体育活动。课余时间尽量多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与人沟通的经验。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专业功底扎实,熟练使用CAD等设计软件。担任班委期间组织了几次活动,获得周围同学的认可,善于调节活动气氛,工作一丝不苟,时间观念强,责任感强,乐于助人,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富有进取心和事业心,表达能力好,沟通能力强,做事认真细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大局为重,服从领导的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