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号: 学

专 指导教师:

2012年11月

09094S235 经济与管理学院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业,不论是否采用全球化战略,都无法避免全球化的竞争。因为各国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互开放,同时,竞争也延伸到了国际市场。为了争夺市场,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青睐。中国作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无法避免本土企业被并购的状况。分析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状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购背后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本国所处的经济现状。对于机会和危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冲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并购,中国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erger & Acquisition in China

Abstract: in a worl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any corporate , no matter whether it uses the global strategy , can never avoid the global competition . Because every country has opened their market to a varying extent, so has th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fight for market share, global strateg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 entrepreneurs. China, which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huge potential market but low lever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an't prevent its native corporations to be acquired or merged of course. Analysis on M & A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 China can not only help us learn the reasons of M & A and the trend of economic, but also is useful to make the situation of our economy clearly. It can help us learn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ens better ,then deal with the impact better in future .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 & A, in China

目录

1 引言 (1)

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概述 (1)

2.1 并购概述 (1)

2.2 中国市场概述 (1)

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 (1)

3.1 并购规模呈扩大的特点 (2)

3.2 并购对象以实力较好的银行和龙头企业为主 (2)

3.3 并购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且向服务业转移 (3)

3.4 多为发达国家或地区所并购,主要以港、美、日、欧的跨国公司为主 (3)

3.5 以投资产业目录为基础,向纵深发展;东部集中,热点北移 (3)

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盛行的动因分析 (4)

4.1 寻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 (4)

4.2 越过市场进入壁垒 (4)

4.3 降低交易费用,获取技术和人才及其他有形或无形资产 (4)

4.4 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应 (5)

4.5 实现产品多元化,控制新兴部门,谋求产业升级 (5)

5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5)

5.1 正效应 (5)

5.1.1 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5)

5.1.2 降低了当代中国技术进步的风险,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5)

5.1.3 为我国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6)

5.1.4 有利于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6)

5.2 负效应 (6)

5.2.1 导致某些行业产生垄断 (6)

5.2.2 导致国有资产低估或流失,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下降 (7)

5.2.3 导致国家宏观控制力削弱,影响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7)

第 1 页共Ⅱ页

6 相关对策 (8)

6.1 从企业角度 (8)

6.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8)

6.1.2 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 (8)

6.1.3 注意防止恶意收购 (8)

6.2 从政府角度 (8)

6.2.1 完善与跨国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 (8)

6.2.2 采用市场集中理论,对某些行业的垄断进行干预 (9)

6.2.3 积极组建战略联盟,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 (9)

6.3 从市场角度 (10)

6.3.1 国家应当设立跨国并购管理机构,全面应对外资并购的发展 (10)

6.3.2 加快培育跨国并购的中介机构 (10)

6.3.3 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外溢提供支持 (10)

7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第 2 页共Ⅱ页

1 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各国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的相互开放的同时,竞争也延伸到了国际市场。为了争夺市场,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青睐。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自然成为了各个竞争者都争相抢占的一部分。而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规模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一现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概述

2.1并购概述

并购指的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并购战略在美国公司中已盛行多年。有人认为并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都在美国商业中扮演着中心角色。而且,并购战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比如在欧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像印度,中国和巴西。实际上,近期大部分并购案件都是属于跨国界的。

2.2中国市场概述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是中国的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呈现出不成熟的市场表现。例如,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特别高、缺乏权益意识以及迷信广告; 企业家的官场情结、短期行为和过度的价格战; 政府迷恋对企业的权力、地方保护及随意阐释或改变市场游戏规则。企业行为深受政府行为的约束和牵制,政府行为有时又为权力利益甚至腐败所左右,使整个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和不规范。

3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商务部《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的调查中显示:跨国公司在生产投资中,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进而,相对于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和所占比重的同比增长(2010年增长到76.58%),数据显示,中外合资企

业与合作企业占比逐年下降。这种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中独资的形式成为主流。然后,并购是跨国公司扩大企业规模,在中国市场取得市场优势地位最为便捷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许多行业,诸如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3.1并购规模呈扩大的特点

2000-2008年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情况如下表:(单位:亿元)

表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数据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到: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掀起了高速增长的浪潮,并购额从2001年的23.25亿美元一跃蹦到2002年的80亿美元;伺候更以年均约45%的速度增长,并于2008年达到460亿美元;而且,其比重占到整个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9.79%。

3.2 并购对象以实力较好的银行和龙头企业为主,以股权为主要并购方式

从近年来的并购案件中可以看出,以银行为对象的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2004年,银行首当其冲,其他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成为外资眷顾的重点,如格林科尔对科龙、美菱的并购,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娃哈哈等饮料企业,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和羽西等化妆品企业。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以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为主要形式。但是,相对于资产并购手续复杂、周期长的特点,股权并购的操作简单、价格好确定,所以当前股权并购在我国运用较多。实现股权并购之后,跨国公司力图谋求企业的控股权和行业的话语权。

3.3 并购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且向服务业转移

从并购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2006年,我国工业39个行业中,“三资”企业在19个行业的销售额已超过30%。其中,采矿、破格羽绒等加工、文体产品、电子、仪表这六个行业的销售额占到50%以上,而服饰、家具、橡胶、塑料、电器设备等行业的销售额也占到40%左右。由于我国制造业开放较早及发展较为成熟的原因,该行业的并购比重不断上升时主流。同时,由于服务型社会的到来及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性,致使其比重大大超过了制造业。

2004年服务业的出售占到67%,而制造业的比重则降至29%。尤其在电讯,电力服务以及零售贸易部门。国际上金融服务业的并购多发生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也顺应了这一潮流,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放开了曾经的管制行业,如银行的并购狂潮,另一方面是由于服务业回报高的诱人前景。

3.4 多为发达国家或地区所并购,主要以港、美、日、欧的跨国公司为主

无论是吸收的外资,还是并购的主导者,香港企业都是一枝独秀,尤其在中港CEPA 协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之后,华南9省与港澳推动泛珠江三角洲(9+2)区域合作,将创造出一个经济规模与欧盟相当的经济区块。而中国不断增强的购买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令美日欧的跨国公司垂涎三尺。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及并购的力度。很多跨国公司已把地区总部从台北迁往上海和香港。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如印度、韩国等。

3.5 以投资产业目录为基础,向纵深发展;东部集中,热点北移

目前跨国公司并购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场前景广阔的基础工业或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以及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产业。从三个产业的分布看,属于第二产业的工业制造业依然独占鳌头(7O%左右),农业则一直没受外资的青睐(小于2%),近来第三产业有不断升温迹象。

从2004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2005年1月1日实施)发现,需要中方控股的产业仅有26项,占整个产业共371个条目的7.Ol%,外资在中国可以独资的产业已经占到产业体系的87.6%。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外资收购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尤

其是限制类中一些涉及到我国加入WTO承诺开放的产业项目,如属于金融、保险、证券、零售、化工医药、铁路和公路运输、电信服务、汽车制造、房地产、旅游、影视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最易为外资收购。

截止200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平均额,东部地区占86.37%,中部地区占9.35%,西部地区占4.76%。至今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在以上区位要素条件上的差距仍未有明显缩小,所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空间分布仍无法避免“东重西轻”的格局。

2O世纪8O年代初,珠江三角洲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总数超过60%,但现在跨国公司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直接投资额已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统计数据显示,到2002年,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已降低至21.49%,而同期跨国公司在长江三角洲的直接投资比重上升到33.25%,此外,跨国公司在环渤海经济圈的投资比重已接近于长江三角洲。

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盛行的动因分析

4.1 寻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

并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市场影响力通常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的资源或者能力。同时,它也受公司的市场份额的影响。因此,很多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的公司会采取并购竞争对手等相关业务的方式。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就可以将被收购公司的相关业务纳入本公司,从而提高了市场份额,进而扩大市场影响力。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自然就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必争之地”。

4.2 越过市场进入壁垒

由于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跨国公司在进入新的市场时,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进入失败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可能由于法律,人文等因素的限制,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上会存在诸多壁垒,阻碍跨国公司的进入。采取并购的方式进入新的市场,首先就获得了对本土文化较为熟悉的人员,以及已经被当地所接收了的品牌。同时,这种进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了法律上的限制。能够帮助跨国公司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而且,在进入成本方面也很可能比新投资项目很多。

4.3 降低交易费用,获取技术和人才及其他有形或无形资产

交易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盛行等因素迫使企业试图以内部组织代替市场制度,实现多个经营单位交易的内部化,从而减少各种费用,

降低成本。在跨国公司并购中,一方面可以绕过关税等贸易壁垒限制,减少其进入市场及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他可以获取原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及其他特有资产,这些都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费用及经济成本。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4.4 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应

经济协同效应认为:通过地区性互补、业务互补和产品交叉销售,两企业组成企业后,其产出会超过原先两企业总产出,即1+1>2效应。其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营运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在跨国公司并购中,跨国公司可以把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被并购企业中,提高了其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了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与资源利用率。

4.5 实现产品多元化,控制新兴部门,谋求产业升级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出现与兴起,传统的跨国公司产品与业务已使其生存与发展日渐艰难,利润下降,竞争力削弱,无法适应时代的浪潮。为了自己长远的生存发展,跨国公司不得不转变其经营模式,从传统的以资源为导向模式和生产导向模式为主向服务导向模式和技术导向模式为主转移,以实现其产品多元化,控制新兴产业部门谋求产业升级。5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跨国并购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面对这种正负效应并存的情况,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规制跨国并购的不利影响,引导其并购行为,促使其向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方向发展。

5.1 正效应

5.1.1 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虽然跨国并购并不会在短期内增加资本存量,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的资本形成:跨国并购可以带来后续的追加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连锁效应引发前向辅助型投资和后向辅导性投资,吸引其母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投资;可以通过示范和带动效应促进东道国当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连带效应促进母国其他跨国公司的投资和政府的援助行贷款。因此,跨国公司并购可以弥补国内资金不足,解决由于投资不旺而引起的增长乏力问题。

5.1.2 降低了当代中国技术进步的风险,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以往通过技术贸易方式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大都是成熟期的饱和型技术,并不是跨国公

司的先进技术,推向市场短期就会衰落,而且这种转让往往是一次性的,没有更新和改进的机会。相比而言,跨国公司并购可大大降低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风险。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最大目标是通过技术优势占领中国市场,获取技术利益,所以他们会选择先进或者比较先进的技术转让给被并购的企业,并且跨国公司会多次滚动转移适宜技术,力图使其技术体系本土化,同时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强化了这一行为的选择。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之后,因其本身的技术优势,也会直接或间接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一方面,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以后,为了将其纳入自己的价值链体系,它们会把部分现金或比较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它们在并购中国企业之后往往能够保持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及地位。在跨国公司高额利润的激励下,众多中国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加剧了竞争,迫使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5.1.3 为我国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跨国并购可以减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的约束,从而可以填补技术、管理和企业家方面的缺口。而且,跨国并购还可以给我国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填补国内技术市场的在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另外,跨国并购也可以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过程中,上海贝尔、上海大众、TCL、康佳等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名牌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改造,促进了传统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5.1.4 有利于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积累不足,缺乏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必然会导致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国有企业要转换机制、走出困境,一要靠深化改革;二要靠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三要靠减轻负债和社会负担,这三项措施都需要资金投入。据统计,中国现有的国有资产只有10多万亿元,而需要支付的国有企业历史遗留性债务就有上万亿元。这笔巨额资金全部从国内筹集是不现实的,而外资并购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和新技术,它不仅能够解决国有企业的负担问题,也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和增值。

5.2 负效应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负效应。

5.2.1 导致某些行业产生垄断

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跨越歧视市场壁垒,保持稳定的加工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稳定性,排斥中小规模厂商,一旦它控制市场就有可能压制竞争,降低市场效率,破坏市场结构。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增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国内市场对外资大规模开放,使许多正在迅速成长之中的优势企业面临实力更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很可能会将外方收购作为求生存、发展的途径,从而对国内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效应不仅表现在跨国公司直接进入的领域,还表现为对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的影响。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占软件包装产品市场的95%,美国柯达占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法国米其林占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米其林以及旗下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上出于主导地位,富士公司占有率超过25%。此外,在手机、电脑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5.2.2 导致国有资产低估或流失,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下降

外资并购所选择的目标公司往往是资金缺乏、技术落后而暂时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这些公司急于引进外资和技术,借以摆脱经营困境,所以通常在谈判中出于劣势,出现低估公司的股票价值,外商也借机极力压价,从而导致国有股权转让价格过低,国有资产损失。跨国公司并购后一般不使用中方的技术,而是利用跨国公司本部的技术。如果在华的合资企业不具有技术开发能力,就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的一个简单加工厂。从长远来看,对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无疑是一种巨大损失。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问题进行的调研,超过93%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技术扩散行为,即国产化行为,但大部分企业处于浅度国产化阶段,占77.5%,有深度国产化行为即关键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企业只占16.25%,而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只占6.25%。

5.2.3 导致国家宏观控制力削弱,影响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一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已经遍布于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部分行业形成寡头垄断和独家垄断的局面。这些行业经营发展战略,已经脱离了国家的行业监督,如液压挖掘机、程控交换机,在企业数量、生产品种和规模、生产布局等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都无从干预和协调。跨国公司母公司从其全球战略经营出发来安排子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有可能会背离行业总体规划,而且会使国家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手段等调节力度下降。加之,在国际政治中,经济贸易往来关系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有很大影响。当中国的GDP大部分都掌控在另外一个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另外一个国家的时候,在国际政治中,中国就会被迫处于劣势。

6 相关对策

跨国公司的并购带给中国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恐惧并购、走过去闭关锁国的老路是绝对不行的。全球并购的浪潮的冲击,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应该正视困难、研究困难、解决困难,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6.1 从企业角度

6.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但由于重引进,轻消化,导致很多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局面。格力、华为的成功说明了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民族企业应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广自己的品牌。

6.1.2 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

品牌意识淡薄的中方企业在被外资并购后轮为外方加工厂的例子屡见不鲜,南孚就是一个代表。因此,首先要吸收西方跨国公司品牌管理的先进经验,精简品牌组合;其次,必须采用先进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尽量避免品牌资产流失;最后,尽量将品牌的所有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6.1.3 注意防止恶意收购

对于恶意收购,企业除了应用相关法律政策保护自身利益以外,还可以采用在公司章程中加入反并购条款、员工计划等方法。同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6.2 从政府角度

6.2.1 完善与跨国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

跨国并购是以并购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因此又不同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必须受制于相关的并购的政策法规。由于外资并购与国内企业并购实质相同,各国一般没有对外资并购行为专门立法,只是在国内企业并购的法规中特别规定有关外资并购的条款。

我国早在1992年就出现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案例,但至今尚未颁布一套规范这一产权交易行为的法律制度和商业法规。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外资投资法规有《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但这三部法规主要是针对外商在国内新设企业的,均未涉及外商以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行为。1999年8月颁布的《外

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只是明确了外商可以参与并购国有企业, 并在兼并、收购的操作方面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目前我国外资并购立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现行法规内容不完备,部分重要法规空白,如《反垄断法》;二是不同法律体系之间存在冲突,如关于并购的审批机构、外商的出资方式;三是国内法规与国际惯例的不兼容。我们国家的政府应该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总结以往并购中的法律漏洞,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2.2 采用市场集中理论,对某些行业的垄断进行干预

从政府角度讲,主要目的是防止因为某些行业被某一个或者两个国家垄断而引起的对国际政治地位的不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识别潜在威胁。对此引入H.H.I 指数。

H.H.I 即H 指数,也称赫希曼—赫菲德尔指数(A.O.Hirschman-O.C.Herfindahl Index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S X X I H H 1212

.. ①

①式中:X 代表市场总规模;i X 代表i 企业的规模;X X S i i /=表示第i 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 为该产业内的企业数。

在应用中对其作出一定的修改。将企业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整合。因为式中的i X 是指i 企业的规模;X X S i i /=表示第i 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市场占有率具有可加和的性质,所以从根本上家,该方法是可行的。使得式中:X 代表市场总规模;i X 代表i 国家在该行业的规模;X X S i i /=表示第i 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n 为该产业内的国家数。

用10000乘以份额平方和来表达H 指数,并作出相应规定,例如:对于H.H.I 高于1800的市场,政府有可能对使指数提高50-100个点的合并进行干预;对于H.H.I 在1000-1800之间的市场,一项合并若使指数提高100个点,政府就要进行调查;对于H.H.I 低于100的市场,政府不会对合并进行干预。

6.2.3 积极组建战略联盟, 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

随着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并购浪潮的不断高涨,以及中国加入WTO 后市场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行为将逐步增多。在我国企业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与跨国公司抗衡,而又必须寻求自我发展的情况下,建立战略联盟是我国企业的一个

现实选择,这也符合在合作中求发展的战略方向。另外,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表现为对全球价值链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而不只是企业单体之间的竞争。因此,建立企业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组建跨国战略联盟就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式。组建跨国战略联盟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研发、零配件供应、营销等方面的资源得到共享和互补,形成企业间的技术关联、生产关联和市场关联,有利于企业获得潜在的竞争优势,不断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6.3 从市场角度

6.3.1 国家应当设立跨国并购管理机构,全面应对外资并购的发展

跨国并购管理机构的功能可定位于三个方面:首先,政策制定和执行功能。根据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现实需要,适时调整现行政策法规,并制定与跨国并购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其次,协调功能。要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来,协调跨国并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以实现国家、参与跨国并购的中方企业以及外方企业合作的“三赢”格局。最后,信息诱导功能。负责收集和发布全球企业跨国并购的最新动态、供求信息以及政策趋向等,以为本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高信息支持。

6.3.2 加快培育跨国并购的中介机构

跨国并购是跨越不同主权国家市场进行的并购,它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经济、政治、文化等复杂的因素,与国内并购相比,其风险和交易成本都要高出很多。从最近一次世界跨国并购的浪潮来看,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出现了一批专门服务于跨国并购的中介机构,如世界著名的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就是专门为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信息咨询、策划、融资等综合性服务的中介机构,已经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设立了多处分支机构,并在2002年华能国际电力两项收购项目等多起成功并购事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当加快培育一批掌握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规范、熟悉国际惯例和各国法律、文化的中介机构,由它们来提供并购市场的信息咨询、策划、协调工作,将大大减少外资并购国内企业中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并购活动的成功。

6.3.3 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外溢提供支持

东道国的市场条件既是决定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程度的关键变量,也是东道国企业获取技术外溢的重要条件。在跨国并购条件下,如果东道国产业市场的现实和潜在规模越大,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程度越高;如果东道国市场的竞争机制越完善,当地企业获得技术外

溢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这一点对于具有巨大的商品消费市场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通过跨国并购引进的技术,即使其先进程度有多高,也无论其在东道国的适应性有多强,它毕竟是控制在跨国公司的手里。那么,我国要想通过跨国并购引进先进技术,进而真正实现本国的产业技术进步,关键是在获得技术转移的同时获取技术外溢。进一步积极培育、扩大本国商品销售市场,构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吸引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转让和获取技术外溢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就我国而言,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一天然优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培育我国企业的沃土,也是我国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的良好条件。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加快跨国并购中的技术转移,要通过引进同行业其他跨国公司投资,促进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要打破国内企业的体制和区域约束,完善企业创新体制,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发展,做强做大,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格局。但是,在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方面,我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由于私人消费汽车受到抑制,巨大的潜在需求并没有转变为现实需求。又比如,我国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完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的竞争行为还缺乏完全的市场化等等。所以,我国应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具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以及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刺激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移,为国内企业获取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创造良好条件并提供便利和支持。

7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完全避免本国企业被其他国家收购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在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带来的各种正、负效应面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或者学术界,都应端正心态,理性分析其中的利弊。进而更好地做到“识别——理性应对”。

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创新水平、管理水平,建立品牌知名度,完善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企业被收购,让企业向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宗保.跨国公司并购的制度效应与实证探析.经济师,2010,(4):45~46

[2] 纪赟峰,马文.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影响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2,(8):80~81

[3] 马宇.“恶意并购”的道德判断之谬——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笔谈之一.大经贸,2006,(5):78~79

[4] 孙敬水,殷宝庆.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八大障碍.经济问题探索,2004,(1):66~68

[5] 贾子夏.跨国公司并购兴起的成因及启示.商情,2012,(5):24

[6] 陈玮.论跨国公司并购的法管理学分析.法制与社会,2012,(6):180~181

[7] 王宇露.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解析及我国企业的防范对策.商业研究,2007,(10):68~70

[8] 张耿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技术效应及其对策.河北学刊,2012,(1):171~174

[9] 刘寿先.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与对策分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3):61~64

[10] 宋华,牛倩.谈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对策和建议——基于交易费的角度.知识经济,2011,(5):15~16

[11] 宣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动机及其阶段性演进(上).新华文摘,2007,(23):56~57

[12] 李磊.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法律规制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10

[13] 毕红毅.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新特点与防范策略研究.理论学刊,2006,(7):62~64

[14]Jing SUN.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Responding T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 China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2,(2):45~48

[15] Dr.Lutz-Christian Wolff.Mergers & Acquisitions In China: Law And Practice.4Th Edition.Hong Kong:CCH Asia,2010.98

致谢

非常感谢刘扬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悉心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都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刘扬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几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另外,也要向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学生付出辛勤劳动的其他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