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络散结凝胶对大鼠骨癌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_焦丽静_董昌盛_王菊勇_王芹_王胜飞

通络散结凝胶对大鼠骨癌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_焦丽静_董昌盛_王菊勇_王芹_王胜飞

通络散结凝胶对大鼠骨癌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_焦丽静_董昌盛_王菊勇_王芹_王胜飞
通络散结凝胶对大鼠骨癌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_焦丽静_董昌盛_王菊勇_王芹_王胜飞

骨癌疼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骨癌疼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邓博贾立群 据报道.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癌患者都有癌症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受现有治疗措施的局限.大部分患者的癌症痛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骨癌痛是癌症痛的典型代表.也是肿瘤发生骨转移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进行性的基础痛(ongoing pain)、暴发痛(breakthrough pain)和异样疼痛(al-lodynia)。 l骨癌疼痛的产生机制 骨癌疼痛病理机制复杂.原因较多。总体来说可分为机械性变形或化学介质释放所造成的骨内膜或骨膜伤害性刺激感受器的激活。机械原因由肿瘤牵张骨膜或对周围组组、神经或血管的压迫.肿瘤侵犯骨组织而导致疼痛。化学介质引起的疼痛原因则为前列腺索的分泌过多.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骨质溶解加快.促使肿瘤周围的骨质吸收.使神经末梢对疼痛刺激致敏而产生疼痛。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和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环境是骨癌痛形成的起始冈素.以及肿瘤扩散至邻近的软组织或周围神经。在这些凶素的持续刺激下中枢神经系统也被致敏。并对骨癌痛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还有高钙血症及病理性骨折等诸多因素。 1.1局部骨组织的变化 骨组织局部微环境变化,如缺氧、酸性pH值和过高的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均可影响肿瘤生长和骨癌痛发生。骨组织的破坏程度特别是进行性的溶骨活动与突破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有关。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启动因素。骨癌痛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被打破,激活的破骨细胞可分泌酸和溶解酶降解骨基质导致骨吸收引起疼痛。癌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破坏,而且可导致癌细胞的侵袭性增殖。 癌细胞产生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向(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激活破骨细胞产生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RANKI。),下调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使破骨前体细胞激活。产生溶骨。溶骨使骨组织释放相关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一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B)、胰岛索样生长冈子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Ca2+)升高。生长因子与肿瘤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自身磷酸化作用和信号传导通路。包括多数TNF 一胞质介质信号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传导通路。细胞外Ca2+矿激活Ca泵。这些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促进癌细胞增殖和PTHrP的合成.从而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的“恶性循环”。循环中包括治疗的靶点如:PTHrP,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GF一信号传导途径。双膦酸盐目前已应用与临床。OPG和PTHrP抗体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Hofbauer等提出关于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调控的收敛假说.认为大多数上游细胞冈子和激素最终都是通过对OPG—RANKL-RANK的调控而影响活性破骨细胞池的大小。RANKL 和OPG的浓度比决定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成骨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并导致RANKL的增加和OPG的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组织溶解。 PIHrP是主要的破骨细胞活性介导因子之一.癌细胞通过表达高水平的PTHrP作用于基质细胞.促进RAN- KL表达。抑制OPG分泌,提高RANKL与OPG的比值。从而刺激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将破骨细胞前体、成骨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三者共同培养。发现PIHrP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促进成骨细胞的RANKL的mRNA表达增加.而OPG mRNA表达下降.从而利于破骨细胞的成熟。导致骨吸收和牛长因子释放加速.Guise等旧发现在小鼠体内注入PTHrP则促进乳腺癌的骨转移.而注入PTHrP中和抗体则抑制骨转移的形成。 1.2肿瘤因素 肿瘤本身的直接作用包括局部压力增大.压迫临近组织结构如支配骨和骨膜的感觉神经.

直肠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https://www.doczj.com/doc/0d9052005.html,/ 直肠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直肠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在晚期时病人由于机能消耗体内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增多超过机体的排出能力,导致体内毒素蓄积,从而影响其它器官的正常代谢。 直肠癌晚期临终症状,病人身体机能很弱,并且由于手术、放化疗等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多数患者会出现便血、肠梗阻、乏力、消瘦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晚期直肠癌来说,如何减轻直肠癌晚期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直肠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直肠癌晚期病人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极为痛苦的症状, 一方面跟癌肿大范围扩散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治疗带来的伤害有关。 放化疗是直肠癌晚期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癌肿有较为直接的抑制作用,但由于二者缺乏选择性,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较大的伤害,使得患者免疫机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并出现一系列放化疗并发症,阻碍治疗的进行。只有改善这一情况,才能使得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并且是减轻直肠癌晚期病人痛苦的根本。 直肠癌晚期的死前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神经、精神和皮肤等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疼痛,发热,体重减轻,厌食,呼吸困难,咳嗽,便秘,衰弱,恶心,呕吐,水肿和胸腔、腹腔积液,失眠,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褥疮,出血,嗜睡,麻痹,黄疸,肠梗阻,腹泻,瘘等。 直肠癌晚期患者比健康的人的心理要脆弱很多,当癌症患者意识到自己已处于“临终阶段”,死亡即将来临,有人会惊慌失措,有人会一反常态,表现出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因此心理护理显然非常重要。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陪伴。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d9052005.html,/zca/2015/0722/227078.html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肉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肉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软纤维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纤维瘤(fibroma)多见于皮下,生长缓慢,一般较小、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可以推动。若混有其他成分,则成为纤维肌瘤、纤维腺瘤、纤维脂肪瘤等。纤维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内的硬纤维瘤(desmoid)可恶变,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纤维瘤有以下几种类型。肉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1.黄色纤维瘤: 好发于躯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层或皮下,常起自外伤或搔痒后的小丘疹,肿块硬,边缘不清,因伴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过1cm、生长较快,应疑为纤维肉瘤变,手术切除须彻底 2.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位于真皮层,突出体表,表面皮肤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发于躯干,低度恶性,具假包膜,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可血行转移,应尽早切除含足够多正常皮肤和深部相邻筋膜的瘤灶。 3.带状纤维瘤: 腹壁肌肉因外伤或产伤后修复性增生所成,无明显包膜,宜手术切除。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 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本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激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就是顽固多次复发,但极少远处转移。复发率为25~57%。复发时间多在术后1月~1年,甚至可达10年以上,所以这类肿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次复发,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镜下见肿瘤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病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有时将周围组织包括在病变中,核分裂罕见,毛细血管及脂肪细胞较少见。少数复发病例可出现纤维肉瘤的形态变化。肿瘤位于深部组织,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生长缓慢。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其长径与受累肌纤维方向一致。肿瘤的大小与病程长短有关,直径从数厘米到十几厘米。肿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坚韧如橡皮。与侵犯肌肉的纵向较固定,而横向稍能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巨大肿瘤可影响活动和压迫神经。瘤体不大,大多位于皮下组织内,生长缓慢,质硬,表面光华,边界清楚,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睾丸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睾丸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睾丸癌是男性难以启齿的一种疾病,它危害着男性的身体健康,很多男性因此而散失了宝贵的生活,而此病较多发生在20-40岁左右的男性身上,其它年龄段也很常见。因这种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所以男性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疾病,而且要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 睾丸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1、阴囊有沉重感;由于睾丸肿瘤是肿瘤细胞大量生长形成,所以是一个实质性肿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睾丸的重量骤增,患者会有沉重的下坠感觉,甚至影响行走。如果用手托起睾丸,犹如托着石头一般,有一定的重量感。 2、睾丸肿大。这是肿瘤细胞漫无止境地大量繁殖增生的结果。肿大的形状并不均匀,有时很不规则,或有肿瘤的一侧睾丸可以肿大突出得格外明显。 3、睾丸出现无痛的肿块;手触摸睾丸像石块状,质地很硬,这与普通睾丸发生炎症时睾丸呈均匀性肿胀和质地较软有显着差别。尽管睾丸很硬,但按摸时并无疼痛,这与睾丸炎也是不同的。 4、男性下腹部,后背或腹股沟(大腿和腹部的连接部位)部位疼痛; 5、阴囊里液体突然增多; 6、其他睾丸不适症状。透光试验阴性。一般鞘膜积液时,阴囊及睾丸的透光性增强,透光试验呈阳性。而睾丸肿瘤生长得致密坚实,里面并无液体,透光性便大大减弱。多数睾丸癌患者睾丸没有任何感觉,包括痛感,通常认为肿瘤是无痛性阴囊肿块。 临床上还有少数人因为睾丸肿瘤内出血或中心坏死,进而会导致睾丸肿瘤侵犯睾丸外组织而产生极剧烈的疼痛。睾丸肿大88%的患者,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有时睾丸完全被肿瘤取代,质地坚硬,正常的弹性消失。早期表面光滑,晚期表面可呈结节状,可与阴囊粘连,甚至破溃,阴囊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常有血管纡曲。做透光试验检查时,不透光。 睾丸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若为隐睾发生肿瘤多于腹部、腹股沟等处扪及肿块,而同侧阴囊是空虚,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同时伴有鞘膜积液。有的尚属正常或稍大者,故很少自己发觉,往往在体检或治疗其它疾病时被发现,部分病人因睾丸肿大引起下坠感而就诊。疾病通常都是会在人们不经意间就会产生,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全面的保障准备,睾丸癌的一旦发生,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疾病会

恶性骨癌能活多久

恶性骨癌能活多久 文章目录*一、恶性骨癌能活多久*二、骨癌的预防*三、治疗骨癌的方法 恶性骨癌能活多久1、恶性骨癌能活多久 恶性骨癌能活多久,还是找医生咨询一下比较好,但是传统的手术和放疗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放、化疗也不可能杀死所有的癌细胞,且使癌细胞与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同时受伤,并易形成二次肿瘤,可谓得不偿失。而无毒抗癌绿色疗法是有选择地杀伤癌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并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力;现代科技证实,cls生物细胞治疗可以缓解晚期患者疼痛症状,尤其对于已转移无法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来说,生物免疫治疗,还可激活全身免疫系统,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食欲,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延长生存期。 2、得骨癌的原因 2.1、感染因素。骨癌的病因可能与感染有关。专家指出,骨癌可能发生在骨折或感染的部位。暴露于特殊的致癌物质下,如某种染料或涂料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患骨癌的危险性。因此,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护理好伤口,避免因感染导致骨癌的发生。 2.2、内分泌因素。骨癌的病因还可能与内分泌的发育有关。专家表示,骨癌的发病年龄男性为15~24岁,女性为5~14岁,

它的发生可能与不同性别骨的生长与内分泌发育的早晚和时间长短有关,需要引起注意。 2.3、遗传因素。骨癌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专家指出,有一些染色体异常和少数少见的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与骨癌有关,需要引起关注。 2.4、化学污染。专家认为,有些高剂量的放射线和某些化学治疗药物,特别是叫烷基化物的制剂,可能与某些种类的骨癌的原因发生有关联。因此,骨癌的发生可能与化学污染有关。 3、恶性骨癌晚期的症状 3.1、骨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骨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的骨癌,另一种是继发性的骨癌,临床上以继发性的骨癌比较常见,还患者到了晚期的时候疼痛会加重,而且骨质变脆会有自发性的骨折。 3.2、因为癌症后期的时候癌细胞会扩散和转移,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全身的症状,比如说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的热的情况,另外因为癌细胞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热量,所以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消瘦。 3.3、除此之外,个别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皮肤溃疡的情况,有一些患者也会因为肿瘤压迫的原因,导致肢体远端因为压迫神经血管会有麻木感,另外患者的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差,睡眠饮食都会受到影响。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知识讲解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导读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俗称血癌。据统计,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发病率位居第一[1]。同时也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白血病具体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立合适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于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大家综述了白血病的基本情况及小鼠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一章:白血病基本常识白血病是常见液体瘤 白血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身,会侵犯身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身衰竭。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如下图为造血干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图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0d9052005.html,网站)白血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现阶段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白血病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上,白血病共分为四大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儿童白血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白血病中70%~80%是ALL。 第二章:实验研究所用白血病模型首先,来了解一下常用的细胞株白血病中常用的小鼠品系 用于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小鼠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根据不同类型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品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最后说说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 一、异种移植模型 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用的淋巴瘤动物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小鼠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白血病的药物。但该类模型与白血病临床病人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异种移植型白血病模型异种移植示意图[2]

半夜腰痛防骨癌

半夜腰痛防骨癌 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际,突然从梦中痛醒,这样的腰痛可能提示癌性疼痛。既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转移性的癌症,良性骨肿瘤通常不引起疼痛。骨癌的疼痛是所有癌痛当中最剧烈的其特点是静止痛,越是安静越是疼痛。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是因为活动导致肿瘤因子消散,不再压迫神经的缘故。骨癌痛,在疼痛处轻轻敲击的话,会加剧疼痛,而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经过按摩敲击感觉会更舒服。 如果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际,突然从梦中痛醒,那么这样的腰痛也许就在提示癌症。癌症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转移性的,良性骨肿瘤通常不引起疼痛。骨癌的疼痛是所有癌痛当中最剧烈的。它的特点是静止痛,越是安静越是疼痛。活动开了,疼痛反而减轻。据推测是因为活动导致肿瘤因子消散,不再压迫神经的缘故。此外,骨癌还有个特征,那就是在疼痛处轻轻敲击的话,疼痛会加剧,这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经过按摩敲击感觉会更舒服的症状正好相反。 骨癌疼痛的机理为癌细胞浸润或侵犯血管、神经、骨组织,对其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了疼痛。那么引起骨癌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呢? 1、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由癌细胞直接浸润压迫所致(Tumor of the pain from by directly, cancer cells infiltrating directly caused by oppression)。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分泌各种因子敏化或直接激活初级传入神经元,如前列腺素、缓激肽、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6、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初级感觉传入纤维表达大部分因子受体,所以这些受体很可能是针对癌症痛的镇痛靶点。 2、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如肿瘤导致局部继发感染(Local secondary infection)等。 3、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如放疗初期有些患者骨痛加重,手术后疼痛等。这些都是引起骨癌疼痛的原因。 4、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转移对骨组织的损伤模式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其中,骨破坏的部位和程度与患者疼痛最相关,尤其是骨破坏对神经的压迫(Bone destruction of the neural oppression)和对躯体稳定性的影响。骨髓、钙化骨和骨膜上都分布有感觉和交感神经纤维,骨折、局部缺血以及存在的肿瘤细胞最终都会对它们产生影响。因此这些组织中的感觉纤维在骨癌痛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心理等其他因素所致疼痛。 二磷酸盐被广泛用于治疗骨癌痛,其他的治疗措施包括denosumab (抗-RANKL), tanezumab(抗-NGF)和普瑞巴林。二磷酸盐存在副作用(包括诱发关节痛以及下颌骨坏死),并且它们是否能够提高骨癌痛患者的存活率还有待证实。

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项红兵

·综述·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项红兵 杨辉 安珂 田玉科 骨痛是人类肿瘤骨转移最共同的症状,引起这种疼痛的骨质破坏能导致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 actures)、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1]。数周或数月之后,当肿瘤生长刺激骨质破坏时,疼痛便愈来愈重。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能导致与受累骨相关的进行性疼痛,这种疼痛常常是内在的、固定不变的钝痛。随着骨破坏程度的增加,时间延长,疼痛便得到强化,当受累骨移动或被触摸时便常常可观察到急性局灶性剧痛。骨癌痛是目前神经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由于对骨癌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治愈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本文简要介绍骨癌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及治疗趋势。 骨癌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得益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模型的发展。1994年由K jonniksen等[2]首次报道在裸大鼠胫骨直接穿刺注入肿瘤细胞,并且成功地制作了肿瘤骨转移模型。近年来,股骨、肱骨、跟骨和胫骨癌痛动物模型[1,3~5]的成功复制,为认识人类骨癌痛的机制以及筛选治疗性药物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四种癌痛动物模型(表1)部分再现了人类骨癌痛所表现的疼痛、痛过敏以及轻触、压觉等引起的痛反应(allodynia)等症状。当然,局部注射制作骨癌痛模型的方法有利也有弊,其有利一面是有利于进行骨转移与非骨转移图像的对比,而且这种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也不受多脏器转移的影响;不利的是这种方法造成了骨皮质和骨髓腔等局部损伤,同时所制作的模型主要为骨干的转移,与临床上常见的骨骺端转移不尽相同,尽管有这些不足,但从所作的模型结果来看,还是与临床上所见的骨转移状况相类似。 骨癌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 目前研究表明,骨癌所触发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化学变化、细胞重塑是构成其行为痛过敏的物质基础。 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强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在实验动物和人类中,来自初级传入感觉神经元的纤维支配骨和骨膜,后者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纤维组织;与骨膜相比,骨和骨髓的神经支配是很少的。有关人类肿瘤的感觉和交感神经支配研究表明,肿瘤上几乎没有相关的直接神经支配,但却存在极少的感觉纤维,且通常与营养肿瘤的血管相关联[6]。目前认为,骨癌导致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强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破骨细胞的过度激活;其二是肿瘤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I L-1)、内皮素-1 (ET-1)等因子。 大多数溶骨性肿瘤能通过释放各种因子来导致破骨细胞的过度激活,进而破骨细胞通过形成胞外酸性区域来破坏骨,如此造成破骨细胞和肿瘤细胞在骨和富含神经支配的骨膜区域逐渐地接近感觉神经纤维[3]。支配骨膜的多数初级传入神经纤维能表达酸敏感性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7],A SICs被认为在痛觉引发或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ASICs的存在,骨膜邻近的破骨细胞(pH 值为4.5~4.8)和肿瘤细胞通过它来降低pH值,以维持胞外偏酸性的pH值(6.0~7.0),进而直接敏化和/或兴奋骨膜的初级传入纤维[3]。 表1 四种动物模型比较 模型动物细胞来源特征优缺点 股骨小鼠NC TC2472 纤维肉瘤细胞 患癌侧脊髓出现星形胶质细胞肥大但无神经元 损失 肱骨小鼠NC TC2472 纤维肉瘤细胞 患癌肢体接受非伤害刺激后可诱发疼痛行为 这两种动物模型揭示肿瘤引起伤害性感受发展的 特征,但均因存在对外周深部痛敏的电生理检查和 神经化学分析困难而使用受到限制。 跟骨小鼠NC TC2472 纤维肉瘤细胞 肿瘤植入部位的灌流液中发现内皮素-l(E T-1) 含量升高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定量分析肿瘤与神经相互作 用的行为学、神经化学、电生理学结果。 胫骨大鼠同系乳腺癌细 胞 第10-14天胫骨皮质和骨梁有广泛损害,第20天 这种损害危及到胫骨的完整性 该模型的价值有二:可视为转移性骨癌痛模型;作 为大鼠模型手术操作简便,测痛方法成熟,其研究 意义更为重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0170905)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项红兵(现在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杨辉、安珂、田玉科]

骨癌疼痛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骨癌疼痛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25T15:21:56.0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夏晔 [导读] 癌痛有效控制率为96.43%(54例)。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分级疼痛比较情况。 夏晔 (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院老虎台分院 1 1 3 0 0 3 )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81-01 骨癌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发病年龄男性为15~24岁,女性为5~14岁。由于它生长快,往往有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甚至皮肤发热,血管怒张,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疼痛。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减轻骨癌患者的疼痛,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本科自2008年3月~2009年2月,共收治骨癌患者56例,针对疼痛特点,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15~38岁,平均年龄(19.64±5.18)岁,其中骨髓瘤5例、骨性肉瘤12例、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尤应氏肉瘤3例,转移骨癌36例。 1.2 骨癌的疼痛特点 骨癌的直接反应就是疼痛,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疼痛感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安静疼痛,越是安静,疼痛更甚。晚期易并发病理性骨折。 2 护理措施 2.1 用药护理干预 遵循世界公认的W H O癌痛三阶梯基础止痛治疗方案治疗骨癌患者疼痛。 (1)给药的途径常用的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3种。剧烈疼痛时多选用静脉给药。另外,芬太尼透皮贴剂是目前唯一的一种阿片类止痛药透皮贴剂。该疗法通过皮肤吸收起效,每片贴剂能使患者获得72h的止痛效果,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给药的剂量药物的吸收、代谢速度因人而异,给药时,尤其是第1次给药,要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映以及动态变化,从而确定给药剂量。 (3)给药的时机目前主张预防性用药。这种方法镇痛效果好,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使其有规律可循。 (4)自控镇痛法P CA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通过静脉、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持续给药,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是现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疼痛控制方法。应用PCA既可维持药物浓度持续接近最低有效血药浓度,又可确保安全不过量。 2.2 非药物护理干预 有学者认为患者参与疼痛管理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因此心理护理的目的是通过让患者了解疼痛、参与疼痛管理来缓解疼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倾听与交谈。通过交谈使患者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减轻了心理负担,患者可以从平等的双向沟通中获得被尊重、理解和关怀的满足感,这是战胜疼痛的强大精神力量。 (2)观察患病情变化和疼痛的程度。及时解除患者的担忧心理,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神经调节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 (3)转移注意力。通过阅读、聊天、听音乐、听故事、数数、按摩、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放松使其逐渐摆脱疼痛的困扰。 2.3 环境护理 常规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病室温、湿度适宜,床铺平整、舒适,尽可能降低一切噪声。护士要安排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尽可能少惊扰患者。操作认真娴熟,给患者增加安全感。 2.4 专科骨折护理 (1)早期复位及固定骨折。合理制动有效减轻疼痛,减少软组织损伤。护理时应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前提下,尽量给予舒适的体位。 (2)合理采用冰、热敷对骨折早期患者给予冰袋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同时通过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2.5 疼痛评估方法 采用数字分级法,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O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询问患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其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 3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癌痛有效控制率为96.43%(54例)。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分级疼痛比较情况。 4 讨论 我科收治的现有骨癌患者56例,有48例处于疼痛中,癌痛发生率为85.81%。在经过精心的疼痛治疗和有效护理干预后癌痛发生率降为17.86%其中癌痛有效控制率为96.43%(54例)。基本上实现了W H O提出的“2000年让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标。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对于许多无法接受抗癌治疗的晚期骨癌患者来说,疼痛控制可能是他们唯一可以接受和受益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骨癌患者疼痛的病因主要来自3个方面: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这是癌症疼痛的主要原因;与癌症诊治有关的疼痛;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疼痛加重。因此,我们首先遵循世界公认的W H O癌痛三阶梯基础止痛治疗方案治疗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该方法能使70%~90%的癌痛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其次自控镇痛(P C A)在我国已经广泛用于疼痛的治疗,它给药准确性高,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使患者持续无痛。疼痛控制更加有效、安全,护理简便。另外,指导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也十分必要。心理治疗常用暗示疗法、行为疗法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于基础值(P<0.05)。 2.2.3机械刺激痛觉阈值的改变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对机械刺激的PWT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侧后肢机械痛过敏出现时间与辐射热痛敏相似,时间短,持续2~3d(图3B),组间机械痛觉阈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图3模型大鼠后肢对辐射热刺激痛引起的缩 腿反应潜伏期[PWL(A)]和机械性刺激痛引 发的抬腿阈值[PWT【B)]的改变 Fig.3Changesofpawwithdrawallatency(A)to heat-associatedpainandpawwithdrawalthresholds(B) tomechanicalpainofmodelrats ’P<0.05.。+P<0.01傩no瑚algrouporshamgroup 2.3模型大鼠胫骨的骨质破坏 影像学资料显示:PID的5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未发现骨破坏,评分均为0分;PID的17d,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骨皮质破坏征象,评分为(1.5±0.5)分;PID26d,模型组整个骨结构发生严重破坏,表现为多处骨皮质缺失,平均为(4±0.5)分,假手术组全过程一直为0分(图4)。 3讨论 目前研究癌痛机制主要以骨癌痛模型为主。在实际临床病例观察中,肿瘤细胞转移到骨或原发肿瘤在骨内,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且随着骨质的破坏,疼痛程度加剧。一般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最易发生骨转移 的部位是胸椎、腰椎和骨盆。所以,临床中胸椎、腰椎是晚期肺癌、乳腺癌的高发转移部位;骨盆是前列腺癌的高发转移部位‘10。2|。 图4模型大鼠模型侧胫骨和对侧胫骨的X线影像对比 Fig.4Radiographimagecontrast withmodelside andcontrolateralsideofmodelrat A-C:Radiographsofmodelsideon5,17and26daysaftertumorcellsinoculation;D:Radiograph ofmodelonthecontrolateralside;a—d:Radiographs ofA-Datahighermagnification 一般而言,动物模型应和临床征象保持一致才能更好揭示病理现象产生的机制。因此,构建稳定、有效的动物模型是目前癌痛研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最早有学者将Walker256细胞通过静脉注入大鼠血管里,但是因为个体免疫状态的差异,致瘤的部位无法固定,且待研究大鼠的生命状态极不稳定,无法系统地长时间进行观察。1999年,美国Manyth教授等¨列率先在小鼠股骨建立骨癌痛模型,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行为学、形态学和药理学研究¨44川。2002年英国的Medhurst等【l引运用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并迅速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得到了复制¨9|。2005年,美国科研人员用大鼠前列腺癌细胞构建成功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但上述肿瘤细胞在国内不易得到幽1。本课题实验了好几种品系的大鼠肿瘤细胞,最终选择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原因为其稳定的成瘤率,能表现出许多与人类骨癌痛相似的体征,如自发痛、触发痛及痛觉过敏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鼠模型侧后肢在植入瘤细胞12d后出现自由行走疼痛,15d痛行为评分非常显著高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同时,模型鼠模型侧后肢对热刺激反应痛觉阈值和对机械刺激痛觉阈值分别在造模21d和18d后明 显低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也明显低于    万方数据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 文章目录*一、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1.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2. 骨癌的病因是什么3. 骨癌有什么症状*二、骨癌如何诊断*三、怎样预防骨癌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 1、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专家介绍说,骨癌一般多发于青少年,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骨骼快速生长,所以骨癌引起的疼痛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长疼,或以为是一般的关节炎、扭伤、骨膜炎,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骨肉瘤临床表现为肿块生长比较快、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功能障碍、病理骨折等。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在骨髓腔里倍增得特别迅速,使腔内压力异常增高,从而使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感。骨肉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相当凶险,癌细胞半年至一年内会出现肺转移,从而造成病人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骨癌的治疗有明显突破,现在九成病人可以实行保肢术,病人5年生存率已从20多年前的5%~20%上升到目前的80%。 2、骨癌的病因是什么 2.1、个人习惯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易患肺癌20倍,口腔癌3-10倍,喉癌 3-17倍。

2.2、物理因素 生活中容易引起骨癌的主要因,素是一切的电离辐射,像X 线、镭、氢、锶、放射性同位素等,通过体内或体外进行放射,都会诱使骨癌的发生。而放疗过量,也能够促使骨肉瘤的出现,在临床上被称为放射后骨肉瘤。因此,这也是导致骨癌的重要因素。 2.3、化学物质 平时我们接触的很多化学物质,会对身体产生慢性刺激,从而导致骨癌的发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通过进行动物试验我们了解到,一些化学物质可诱发骨肉瘤,像甲基胆蒽等。这是导致骨癌的病因之一。另外,一些发霉食物,如酱类或干湿物上长有真菌,进而产生霉素,可能引起癌症。尤其是黄曲霉素,已被证实与肝癌关系密切。 2.4、恶变 一旦发生软骨瘤、骨软骨瘤、成骨细胞瘤等良性骨肿瘤,或者是瘤样病变,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出现发生恶变,形成肉瘤的可能性。骨癌的发生,可能和它们生物学的特性、病期、手术、感染或者是病理件骨折有关。 3、骨癌有什么症状骨肿瘤是良性的,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若向骨外生长,由于压迫周围软组织,可引起疼痛或功能方面的

如何缓解骨癌疼痛

如何缓解骨癌疼痛 文章目录*一、如何缓解骨癌疼痛*二、骨癌的治疗方法*三、骨癌晚期如何护理 如何缓解骨癌疼痛1、如何缓解骨癌疼痛之饮用脱脂或低脂牛奶每天2杯以上 钙随着膳食脂肪进入结肠腔内大部分与胆汁酸(其对肠粘膜有毒性反应)结合为难溶解的皂钙,其化学上呈隋性,起不到毒性作用,另外有着对骨质的巩固和增强身体免疫力作用。 2、如何缓解骨癌疼痛之多食新鲜生果 蔬菜大多数黄、绿色蔬菜都有防癌作用,特别是十字科类蔬菜如西兰花、椰菜花、白菜、芥兰等都含有靛基质可分解体内致癌物质。大多数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它命C,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合成一种极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维生素C同时是为骨折病人修复,胶原合成所必需的电子供体。 3、如何缓解骨癌疼痛之选用低脂肪蛋白质食物 首选优质植物蛋白、豆类产品等,以减少脂肪摄入量及补充蛋白质的供给,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大豆优质蛋白有降低肿瘤发病的作用,应多进食。 4、如何缓解骨癌疼痛之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使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增强,与化疗有协同增效与减毒作用,特别对化

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造血机能抑制等有保护作用,并且通过经多年临床验证,该系列中对中晚期骨癌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特 别是对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同样有显着疗效,获得了业界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5、如何缓解骨癌疼痛之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类止痛药,也是骨肿瘤镇痛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可待因、双氢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美沙酮、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但阿片类药物的治疗剂量大,长期使用会产生嗜睡、便秘、耐受和成瘾等副作用。 骨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 手术力求彻底,以免复发或引起恶变,但应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对恶性骨肿瘤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考虑保留肢体。 2、放射治疗 相信大家都知道,治疗肿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就是放射疗法,而治疗骨癌则同样也是可以使用放射疗法。其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并且限制癌细胞的生长。 3、化学治疗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近年有很大发展,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软组织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软组织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骨癌是发生在骨骼上的恶性肿瘤,骨骼是人体中药组成部分,是产生人类牵扯行动的重要组织。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癌发生真正原因,现仍不很清楚,但可能与骨的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代谢的毛病及放射线等因素有关。骨癌的病理种类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软性肉瘤、纤维肉瘤等,最常见的恶性骨癌病兆却是癌转移至骨头,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见。 一、骨癌晚期症状 肿瘤病人一旦被确诊患了骨癌,往往已经到了晚期。此时癌细胞大多已大范围扩散。骨癌晚期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症状:骨癌的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 2、骨痛:骨癌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骨痛,主要表现在患部疼痛,关节与肢体有局部肿块及肿胀感;患部关节与肢体运动受限或患部皮肤溃烂等。要注意警惕与一般腰腿疼的鉴别,以免耽误治疗。 3、麻木感:骨癌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压迫神经血管所致。 4、骨折:骨癌中晚期常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骨癌晚期死前症状 骨癌晚期死前症状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局部常表现为固定性,持续性及逐渐加重的疼痛,以及局部包块,有明显的夜间痛,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肿块弥漫性肿胀,压痛,边界不清楚,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常影响邻近的关节骨癌晚期的血液转移非常的快,骨癌晚期的癌细胞早就随血液侵犯到身体的其他位置了,所以想治好骨癌晚期,难度很大。

疾病动物模型(特选借鉴)

疾病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