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 副本

课程标准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 副本

课程标准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 副本
课程标准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 副本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 七、分别画出向右平移10格和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八、在方格里画出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26.8+(5.36-3.95) 24.36-(18.08-13.95) 1-0.68+0.32 5.63 + 2.3﹣2.63 15. 76 ﹣(4.7 + 5.76) 60﹣ 5.38﹣4.62 100﹣28.4﹣1.6 88.26﹣27.26﹣8.26﹣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20XX年赤水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教师备课,要重教材,重课标;研读课标,要重内容,重理念。 一、新课标理念及内容变化 (一)未变的理念 1、全面育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理念没有改变,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没有改变,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2、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变化的理念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提出“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双基”为什么发展为“四基”? 因为“双基”仅仅涉及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新增加的两基则涉及三维目标的另外两个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基只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基础,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尤为重要。 (2)“四基”是一个有机整体。 四基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数学活动是不可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 4、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1)符号意识: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同一符号多重表示如y=ax。 (2)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如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3)数据分析观念 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来源:《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复习与评价专号(2008年第2期) 一、填空题。 1.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直线( )的线 段。 2. 下图中,∠1=( )度,∠2=( )度。 1 30 2 3. 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 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5. 用百分数表示以下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6. 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 少( )平方分米。 7. “”和 “”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8. 左图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9. 画一个周长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画成的圆的面积是()。 10. 下面的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估一估图①中“福娃”的面积,算一算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 一个梯形,上底长a厘米,下底长b厘米,高h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a=b,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个()形。 12. 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13. 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4. 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数学期末专题复习图形的运动

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数学期末专题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复习专题:《图形的运动》 一、图形的旋转 1. 图形的旋转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rotation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 . 2. 图形旋转的特点: 1)图形绕任意一点旋转360°都与初始图形重合. 2)图形旋转前后的几个对应相等:“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3)图形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改变的是位置. 3. 两种对称图形: 1)旋转对称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能够重合的图形.定点:旋转对称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0°<α<360°) 2)中心对称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180°后与初始图形能够重合的图形.定点:对称中心. 3)两者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例. 4. 两个图形的中心对称关系:把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点对称.也叫作中心对称.这个定点: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中心平分). 一、 填空题: 1.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 2. 将一个图形绕任意一点旋转 ,都可以与初始图形重合. 3. 旋转对称图形(一定是,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4. 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α的取值范围是. 5. 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它们的对应相等、对应相等. 6. 国旗上的五角星是旋转对称图形,它的最小旋转角是°. 7. 如图7: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40°后得到△DEC ,那么图中∠=40°. 8. 如图8是日本三菱公司的标志,它可以看作是由一个菱形经过次旋转,所以它是 对称图形. (7)E D C B A D C B A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一)

[转]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张丹教授发言原稿)2012-02-20 15:09:07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4次评论:0条 张丹教授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 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后全国的数学教师掀起一股学课标、研课标、论课标的热潮,在学习中老师们还存在不少困惑,亟需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 为此,特邀请张丹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张丹教授。 张丹,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教授,教师教育数理学院院长。她是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组成员,也是课程标准修订核心组成员,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自己独立编著或与他人合作著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课程数学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统计与概率”》、《数学课程设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等七部,及各种论文三十余篇。 今天活动安排,一是张丹教授诠释课程标准(2011年)的变化及修改意图;二是张丹教授解答老师们在学习课程标准中存在的困惑。下面,我们欢迎张丹教授为我们高屋建瓴。 各位老师: 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和老师们共同就新课程标准进行讨论,也是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 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今天主要介绍课程目标、核心概念和课程内容的变化。

首先看课程目标。《标准》与《实验稿》一样,明确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 进一步,《标准》在《实验稿》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 同时,《标准》还对一些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实际上,一个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可能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遇。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观点并不统一。这里介绍几个。 张奠宙指出:“数学经验,依赖所从事的数学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大体上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实际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了解图形的运动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运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有趣的图案,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和具体情景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的要求画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2、整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整理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

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新授时已有较好的掌握。本节复习,重点是运用。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提纲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观察给出的图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图形运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同学们已经将记忆中我们学过的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调动起了,下面我们将这些知识系统的进行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空间与图形试题 一、填空题。 1,下左图中,∠1=()°,∠2=()°。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3,用圆规画图,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厘米时可以画出直径为2厘米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为a,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a>b)的小正方形,用字母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面积是120平方分米,高是()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6,如下图(单位: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9,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少16平方厘米,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11,如下图所示,用棱长分别是1米、2米的两个正方体组成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12,用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它的长度是()分米。 13,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4,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15,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判断题。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经过平面上的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因为三角形不易变形,所以房子的梁架做成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小于60度。() 5,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三次,展开后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1 。() 8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7------------ . / ------------ 7 / \ / \ / / / \ L ------------------- A z------------- f A B C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图形的运动 )图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O”

()()()() () (1) (2) ⑶⑷C5) ⑹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8+(5.36-3.95)24.36-(18.08-13.95)1-0.68+0.32 5.63 + 2.3 - 2.6315. 76 - (4.7 + 5.76)60 - 5.38 - 4.62 100- 28.4 - 1.688.26 - 27.26 - 8.26 - 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 一 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3、四个周长为17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右图所示,求大长方形的周长。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三亚市教研室举办的“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从市教研员陈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本章小结 图形的运动 复习 教案

1 / 3 《图形的运动》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画图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在认识图形基本图形运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结合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更深入地感悟图形变换的思想,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初步形成动态地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 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弱化运动要素的图形运动问题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画图题: 1.在图(1)中画出ABC 向下平移5个方格,向左平移4个方格后的△111C B A . C B A 图(1) 图(2)

2 / 3 2. 在图(2)中,△ABC 的∠A 是直角,画出△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o后得到的△111C B A 1补充:(1)若∠B =30°,∠A=80°,11C A =2.3cm,则AC=_____cm,∠=_____°. (2)若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111C B A ,请画出平移的方向,量出平移的距离。 2补充:(1)若∠11C AB =60°,AB=2cm,1AC =3.5cm,则∠C=_____°,C B 1=_____cm. (2)若延长交BC 于P ,则BC 与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 3. 在图(3)中,画出△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B ’C ’. 4.在图(4)中,已知四边形ABCD ,如果点D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1) 画出直线MN ; (2)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组练习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画图和补充思考题,加深理解图形三种运动的要素及其相关概念,厘清平移、旋转、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画已知图形关于一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等几种常见画图问题的要点,增强画图的能力,更进一步领悟在平移、旋转、翻折运动中图形形状和大小的不变性,为后续综合分析打好基础。 二、综合练习: 1. 如图,一块含有60°角(∠BCA =60°)的直角三角板ABC ,在水平的桌面上 1C 11B C 1 1B C 图(4) 图(3)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的运动练习(六年级数学)

《图形的运动》练习题 一、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1)画出三角形AOB 绕O 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2)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 (3)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4格

四、画出三角形沿直线轴对称后的图形。 下列各题中图形旋转都是绕中心点进行的。 (1)图A 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2)图A 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3)图B 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4)图B 逆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5)图C 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6)图B 顺时针旋转18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三个格得到图D.( ) (7)图A 顺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六.请将方格中的小旗子先向右平移8格,再绕O 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画出按2∶1扩大后的图形。 七、按要求画一画。 (1)画出三角形A 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B 。 (2)画出三角形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C 。 (3)画出三角形A 按2∶1放大后的图形D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2页及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物体的位置表示方法,圆的特征、特性.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复习知识】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 (1)按方向、距离确定;(2)用数对确定.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12d. 2.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4.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5.扇形的认识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3页第4题. (1)分析: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形围墙的周长. C=2πr=2×3.14×1=6.28(km) (2)正北,2km (3)3.14×1×1-3.14×0.2×0.2=3.0144(km2)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第14题.(1)略. (2)小猴住在小熊的东偏南50°,距离是400m; 小象先向西偏南40°走300m到小猴家,再往东走400m到小鹿家. 小鹿先向西走400m经过小猴家,然后向北偏西40°走500m到小熊家. (3)略. 第15题.(1)1∶2 (2)π∶1 (3)2∶3 2∶34∶9 第16题. (1)图一:C=πd=3.14×1.8=5.652(m)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图形的运动专题复习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图形的运动专题复习 1、如图,直线l 1与直线l 2相交于点O . (1)画出三角形ABC 关于直线l 1的轴对称图形,并写出结论; (2)画出三角形ABC 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并写出结论. 2、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把梯形ABCD 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梯形A 1B 1C 1D 1. (1)请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梯形A 1B 1C 1D 1 ;(4分) (2)以点C 1为旋转中心,把(1)中画出的梯形绕点C 1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得到梯形A 2B 2C 2D 2 ,请你画出梯形A 2B 2C 2D 2.(4分) 3、 成余下的工作: (1)画出四边形OACB OA 1C 1B 1; (2)将四边形OACB 绕点O 旋转后的图形OA 2C 2B 2。 A B C l 1 l 2 O

4、如图3,44?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 (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 ?90之后的三角形C B A 11,并涂上阴影; (2)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长之后的三角形222C B A ,并涂上阴影; (3)在直线MN 的右侧,画出与左侧三个阴影三角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并涂上阴影. 5、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 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ABC ?向下 平移4个单位,得到C B A '''?,再将C B A '''? 绕点C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C B A ''''''?,请你 画出C B A '''?和C B A ''''''?.(不要求写画法) 6、如图,ABC ?经过一次平移到△DFE 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C 的对应点是点____, ____D ∠=,BC =_______; (2)联结CE ,那么平移的方向就是________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_______的长度,可量出约为__________cm ; (3)联结AD 、BF 、BE ,与线段CE 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 7、如图,长方形ABCD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o后得到图形A B C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D ∠的对应角是_______; (2)旋转中心是_______,BCB '∠的大小是________,四边形 A B CD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四边形A B CD '''中与线段AD 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 C B A A B C D ' A ' B ' D A B C D E F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图形的运动(含答案)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 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 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2)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3)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6、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7、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轴,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二、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平移。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对应点 (3)连接所作的各个对应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知识点一: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例一: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练习一: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练习二: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3、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BC,要探究∠B与∠C的关系,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如图2、3)。请你分别说明图形的形成过程,同时判断∠B与∠C的关系并叙述理由,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在图1中画出你的方案。 一、旋转 1.旋转的概念 1.在下图中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画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而形成的新图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转到位置P′,像这样的运动 就叫做旋转(rotation),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 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 为旋转角。 “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意味着图形上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注意:图形旋转时,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但每个点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1)(2) (3) (2) (1) F E E A D C C D A C D A B B B G

2.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 运动。 A.2 B.3 C.4 D.5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 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2.旋转的决定因素: 如图(1),点A绕着点O转过80°到了点A′的位置,那么点A′与点A称为对应点,点O就是旋转中心,而∠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80°。 如图(2),线段AB绕着点O转过60°到了线段A′B′的位置,那么线段A′B′和线段AB称为对应线段,而点B′和点是对应点。 如图(3),△AOB绕着点O旋转45°到了△A′OB′的位置,那么图中旋转中心是点,旋转的角度是,对应点是,对应线段是,∠A与∠A′称为对应角,图中对应角还有。 归纳从三个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旋转是由和决定的。 3、操作探索活动 1、将三角尺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EC的位置,度量∠ACD与∠BCE的度数,线段AC与DC,BC与EC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B′C ′的位置,度量∠AOA′、∠BOB′、∠COC′的度数,线段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B D A C E O B C A B A′ (1)(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数学学科单元备课稿班级:四(2)、(3)备课人:周舒 单元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数3课时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这一内容,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是在第一学段整体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编排如下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根据轴对称补全对称图形。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2)、(3) 备课人: 周舒 课题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P82-8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 标 1.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 核心任务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怎样? 你能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随笔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92-93页的内容。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感受图形运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的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能开放性地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找出各自的特点,为弄清图形运动的几种方式的特征作出有益的探究。最后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运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的图案,使学生了解由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图形的运动得到美丽图案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中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质疑回顾,引导练习。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下列图案。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判断图案分别是怎样变换来的?引导学生回忆图形的运动的方法。 二、质疑回顾: 1.平移。 (1)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2)什么是平移?平移的特征是什么?在方格纸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如何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 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3)随堂演练1: 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 2)再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过渡到平移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旋转。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什么是旋转?旋转有什么特点? (3)判断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4)随堂演练2:将△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先复习图形旋转特点及注意的问题,再在方格纸中作图,易于学生突破画旋转图形这一难点。 3.轴对称。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什么?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