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

(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

(限时45分钟)

A组基础过关

1.(2013·郴州高一质检)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吞和胞吐

【答案】 B

2.如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由题图知,该离子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3.如右图所示,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够表示的是()

A.抗体的分泌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小泡内的物质穿过2层磷脂分子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解析】图示为细胞通过胞吐向外分泌物质。抗体的分泌、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等,都是通过细胞膜的胞吐实现的;小泡内物质通过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面,没有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即0层)。

【答案】 C

4.(2013·瑞安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解析】由题图示分析可知:①主动运输;②协助扩散;③、④为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实例。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A项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胞吞,不能通过主动运输,C项错误;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①有关,D项错误;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项正确。

【答案】 B

5.(2013·长沙一中月考)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不能吸收K+

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

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

【解析】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氧气浓度与载体,本题以氧气浓

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当氧气浓度达到饱和后,其他因素就成为限制因素,包括载体。没有氧气,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K+的吸收提供能量。

【答案】 B

B组能力提升

6.(2013·镇江模拟)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相对较多。据图可知,当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内浓度时,也能吸收两种离子。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而不是抑制细胞的吸收。

【答案】 B

7.(2013·淄博高一检测)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B.K+

C.胰岛素D.CO2

【解析】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需

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ATP,为主动运输过程。只有K+与图乙符合,Na+在细胞外的浓度大于细胞内,胰岛素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CO2的运输不需要载体和ATP。

【答案】 B

8.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答案】 A

C组探究交流

9.(2013·杭州师大附中月考)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如图所示),是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蛋白,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A.该载体蛋白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转运

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K+通过Na+—K +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析】该载体蛋白可以促进Na+和K+的跨膜运输过程。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而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答案】 D

10.(2010·山东高考)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

【答案】 C

11.(2013·潍坊模拟)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________(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

结构及特点。

(3)图甲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B物质为载体蛋白,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图乙中,曲线②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A相同。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图乙中曲线①反映的是自由扩散,而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曲线②反映的是主动运输,而影响主动运输的主要因素有能量和载体数量。

【答案】(1)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②Ⅱ→Ⅰ(2)电子显微镜流动镶嵌模型(3)载体蛋白氨基酸

(4)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载体数量和能量

12.下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被转运物质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 +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证明细胞膜组成成分中有脂质分子,结合图示分析该物质应为[甲]磷脂分子。

(2)②途径是一个离子通道,鲨鱼体内多余盐分可通过这种通道蛋白的协助由高浓度的细胞膜内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细胞膜外一侧,因此其跨膜运输的方式应为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相比,前者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需消耗能量。本实验可通过控制供能的多少来确定柽柳吸收无机盐的方式。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无机盐的吸收不需消耗能量,应为被动运输;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则说明柽柳从土壤中中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1)甲磷脂分子(2)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3)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被动运输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

化学苏教课堂新坐标必修一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七) (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 (限时40分钟) A 组 基础过关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水银 【解析】 水银是单质。 【答案】 D 2.我国古代曾用火烧孔雀石和焦炭混合物的方法炼铜。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其冶炼方法是( ) A .焦炭还原法 B .湿法炼铜 C .铝热还原法 D .电解冶炼法 【解析】 孔雀石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实为Cu(OH)2、CuCO 3的分解反应]: Cu 2(OH)2CO 3=====高温2CuO +H 2O +CO 2↑。由CuO 炼铜,可用焦炭还原法:C + 2CuO=====高温2Cu +CO 2↑。 【答案】 A 3.下列有关金属冶炼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湿法炼铜的原理属于置换反应 B .1 000年前中国就能炼锌,现代炼锌主要利用热还原法 C .铝热法应用很普遍,可冶炼Mn 、Mg 、W 等金属 D .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的冶炼采用电解法 【解析】 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很强的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如钾、钙、钠、镁、铝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采用热还原法冶炼,如锌、铁、锡、铅、铜等;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如银、汞等。本题C 项中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铝的强,所以铝不能置换出镁。 【答案】 C 4.将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血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 4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 3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

活动5 模块二自测

活动5 模块二自测- 试答1 Question 1分数: 10/10 下列关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择一个答案 a. 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既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稳定的、相似的特征,也要分析学习者之间变化的、 差异性的特征 b.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 的特征因素 c. 需要分析的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方 面 d. 对于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的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测验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0/10。 Question 2分数: 10/10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选择一个答案 a. 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非智力特征因 素 b.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 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 d.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关

系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10/10。 Question 3分数: --/20 您认为学习者特征分析应分析哪些主要特征?对于不同的特征,各有怎样的分析方法? 答案: 路径: Question 4分数: --/10 请列举两种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 答案: 归类分析法: 适用范围: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要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对言语信息最有效的分析法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确定分类方法后,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表达方式:组合或组成图示(分层, 或分簇), 或者列提纲 层级分析法: 适用范围: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分析的过程。 分析方法: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越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越低(越容易);越是在上层的,难度越大。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它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表达方式: 层级依赖关系图示 Question 5分数: --/10 请简要概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及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学习目标是如何分类 的。 答案: 布卢姆等人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在情感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和信奉四个层次;在动作技能领域,将教学

2017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自测题历史试题(中)

2017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自测题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是重要的一站, 形象地描写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繁盛景象的是 A.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B.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C.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B.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诸城县续志》记载: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刘墉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不包括 A.为官清廉 B.以身作则 C.遇事敢为 D.官吏畏惧 6.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南阳市内乡县衙的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与对联中的意境最符合的人是 A.郑玄 B.郑板桥 C.陈介祺 D.刘墉 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五)(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j ì j ìng t éng lu ó du ǒ c áng zh āo xi á ji āo ch ā zh ěng q í xi āo s ǎ m éng l óng 2. 用“\”画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3分) 姗姗.(s ān sh ān )浪漫.(m àn m àng ) 拥挤.(j ì j ǐ) 绽. 放(zh àn d ìng ) 白桦.(hu à hu á) 徜.徉(ch áng c áng ) 朝晖.(h ūi hu ì) 涉.及(b ù sh è) 3. 下列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 思潮——思绪 集中——分开 B. 重叠——重复 节拍——节奏 C. 仿佛——好像 寂静——孤寂 D. 徜徉——徘徊 炫耀——耀眼 4.给下面的“漫”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漫:①满,遍;②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③水过满,漾出来。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 2.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 不经心。 (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段时光成为我永不漫灭....的记忆。 B.天边的晚霞总是姗姗来迟.... 。 C.我和弟弟一起折腾了半天,终于堆出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雪人。 D. 母亲无微不至.... 的关怀像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我的心。 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2021年高中生物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二)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生物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二)新人教版必修1 1.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解析】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答案】 C 2.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 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 C.双层排列D.均匀紧密排列 【解析】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呈双层排列,因此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 C 3.(xx·彭州高一检测)如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 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适当提高温度能加速图示细胞融合过程 【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蛋白质和磷脂,它们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P;两种膜的融合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适当提高温度就会加速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流动性。 【答案】 A 4.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特点B.信息交流功能 C.磷脂双分子层结构D.选择透过功能 【解析】血液透析膜是从功能上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滤去代谢废物并保留营养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血液透析膜不要求具有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不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 D 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放射性的荧光物质激光束照射时荧光消失,停止照射荧光恢复说明荧光物质并没有跨膜运输。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激光束照射可加快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C B组能力提升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③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元自测试卷(一)

国际市场营销学(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产消者”一词的提出者是() A.菲利浦??科特勒B.乔治?道宁 C.阿尔漫?托史夫D.霍华德 2. 市场营销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3. 禁止用比较级的字眼,比如“较佳”、“最佳”等做广告用语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芬兰 D. 德国 4. 市场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出现的。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5. 根据国际流行标准,跨国公司应拥有的国外子公司的个数与国外销售额和资产额占企总 额的比例应至少分别为()A. 6个,40% B. 10个,25% C. 6个,25% D. 8个,30% 6. 买方市场是指() A. 买方占有力地的市场 B. 供不应求的市场 C. 买方多的市场 D. 价格高的市场 7. 研究国际市场经营的实质,关键在于分析和掌握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 A.生产形势 B.竞争状况 C.营销环境D.营销策略 8.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是()A.商品国际化B.技术国际化 C.资本国际化D.全球一体化 9.在一个商业基础服务能力贫弱的国家开展国际营销,首先直接影响营运成本上升()的下降。 A. 营销效力B. 利润 C. 广告费 D.经济效益 10. 国际营销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严重的政治风险是() A.外汇管制 B.没收 C.战争D.两国断交 11. 如果中国的公司经理在美国,或中国的货物在美国,美国法院就认为它对中国公司拥有 () A. 管辖权B. 管理权 C. 管制权 D. 减税权 12. 在市场信息系统结构中,负责货物的发送、运输等事务模块属() A. 订货和顾客服务模块 B. 分配模块 C. 销售分析模块 D. 营销研究模块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限时训练(十一)含答案

培优专题限时训练1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如图所示,O'PQ是关于y轴对称的四分之一圆,在PQMN区域有均匀辐向电场,PQ与MN间的电压为U。PQ上均匀分布带正电的粒子,可均匀持续地以初速度为零发射出来,任一位置上的粒子经电场加速后都会从O'进入半径为R、中心位于坐标原点O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xOy平面向外,大小为B,其中沿+y轴方向射入的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恰能沿+x轴方向射出。在磁场区域右侧有一对平行于x轴且到x轴距离都为R的金属平行板A和K, 金属板长均为4R, 其中K板接地,A与K 两板间加有电压U AK>0, 忽略极板电场的边缘效应。已知金属平行板左端连线与磁场圆相切,O'在y 轴(0,-R)上。(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求带电粒子的比荷; (2)求带电粒子进入右侧电场时的纵坐标范围; (3)若电压U AK=,求到达K板的粒子数与进入平行板总粒子数的比值。 2.如图为一装放射源氡的盒子,静止的氡核Rn)经过一次α衰变成钋Po,新核Po的速率约为2×105 m/s。衰变后的α粒子从小孔P进入正交的电磁场区域Ⅰ,且恰好可沿中心线匀速通过,磁感应强度B=0.1 T。之后经过A孔进入电场加速区域Ⅱ,加速电压U=3×106 V。从区域Ⅱ射出的α粒子随后又进入半径为r=m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Ⅲ,该区域磁感应强度B0=0.4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圆形磁场右边有一竖直荧光屏与之相切,荧光屏的中心点M和圆形磁场的圆心O、电磁场区域Ⅰ的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α粒子的比荷为=5×107 C/kg。

(1)请写出衰变方程,并求出α粒子的速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求电磁场区域Ⅰ的电场强度大小; (3)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Ⅲ的运动时间多长? (4)求出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 3.(2018年3月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大量的甲、乙两种离子以0到v范围内的初速度从A点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经过加速后从O点垂直边界MN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并被全部吸收。已知甲、乙两种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质量分别为2m和m。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图1 图2 (1)求乙离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范围;

2021年高中生物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生物学业达标限时自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 1.下列可以作为生命系统基本层次的生物是( ) A.病毒B.毒素 C.大肠杆菌D.松树 【解析】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其他非细胞结构或多细胞结构体均不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本题中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毒素是细胞分泌物;松树是多细胞生物。 【答案】C 2.(xx·济南联考)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省十几个市县的某种玉米患上了“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用文档

A.“粗缩病”病毒无细胞结构 B.培养“粗缩病”病毒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 C.“粗缩病”病毒能借助玉米细胞内的物质和结构进行繁殖 D.“粗缩病”病毒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解析】玉米“粗缩病”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在人工配制的普通培养基中不能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玉米)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 【答案】D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 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 实用文档

命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依赖于活细胞,但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如病毒。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B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各项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实用文档

模块五必选案例分析

模块五必选案例分析 阅读思考问题1、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的同学,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答:老师没有发现,原因有多种: ①可能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出了问题,使教师机无法监控 到一些学生的机器,屏幕广播过程中个别学生的电脑脱离 了播教学网。 ②可能是老师没用心去看监控屏幕。 ③老师没有启动“屏幕监视”功能,或者是不会使“屏幕监 视”功能。 ④可能是有些学生通过其他方式结束了教学软件,致使监控 失败。 ⑤出现技术故障,“屏幕监视”功能功不能正常使用。 ⑥“屏幕监视”功能的技术不够成熟,不能自动提醒,必须 要老师自己去发现。 解决办法: ①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特点、吸引学生 的教学内容,环节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 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维护。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故

障率”。 ③加强教学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纪律监督, 老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走下讲台去“巡视”,这样做还能 随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如进行 一些设置,让学生在广播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广播教学网。 ④加强对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 以使教师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设备和功能,还可以教给教师 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利用转播示范功能,讲练结合,开 展新型习题课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利用电子白板开展交互 教学;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做汇报,等等。 阅读思考问题2、“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哪些功能? 答: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有九大功能: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电子论坛、消息发送、电子抢答。在“电子称象”的课中,老师和学生主要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举手和消息发送六个功能。 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以下功能: ①屏幕广播。屏幕广播功能主要用于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画面 实时显示给全体、群组或单个的学生观看,学生可以在自己 的屏幕上看到教师的操作,同时可以通过耳机听到教师的讲 解。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周末限时训练

周五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8单选,9-12多选,每题6分,共72分,请将答案填在括号里) 1.分析下列物理现象:(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2.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浮于水面,如图所示,将试管竖直提起少许,然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以下描述试管振动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如下图所示,向左匀速运动的小车发出频率为f 的声波,车左侧A 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 1,车右侧B 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 2,则() A .f 1<f ,f 2<f B .f 1<f ,f 2>f C .f 1>f ,f 2>f D .f 1>f ,f 2<f 4.如图所示,物块M 与m 叠放在一起,以O 为平衡位置,在ab 之间做简谐振动,两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取向右为正方向,其振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2 T t 时间内,物块m 的速度和所受摩擦力都沿负方向,且都在增大 B .从1t 时刻开始计时,接下来 4T 内,两物块通过的路程为A C .在某段时间内,两物块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 .两物块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若轻轻取走m ,则M 的振幅不变 5. 两列波速大小相同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x =2m 处的质点的振动沿y 轴负方向,在t 1=0.3s 时,两列波第一次完全重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列波的波速大小均为10m/s B .在t 2=1.1s 时,两列波的波形第二次完全重合 C .x =4.5m 处的质点为振动减弱点 D .x =2.5m 处的质点的位移可能为8cm 6.甲、乙两个弹簧振子,它们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可知两弹簧振子 A .振动强度完全相同 B .振动快慢完全相同 C .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 大 D .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 甲∶F 乙=1∶2 7.有一个在y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图甲、乙、 丙、丁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 、F 、a 、E k 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加 速度和动能)() A .甲可作为该物体的v -t 图像 B .乙可作为该物体的F -t 图像 C .丙可作为该物体的a -t 图像 D .丁可作为该物体的 E k -t 图像 8.如图,t =0时刻,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沿y 轴正向开始振动,振动周期为0.4s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形成沿 x 轴正、负两方向传播的简谐波.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6s 时波形的图是( )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四自测题(二)

1、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从行为目的的达成度上来分,教学行为可分为:有效教学行为与无效教学行为 (1)判断标准:教学目标。 (2)判断依据:教学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 (3)实现方式:教学过程控制。 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 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与理想教学行为 (1)从价值判断角度来看,理想教学行为是“应该怎样”的教学作为。 (2)从实际表现欲结果来看,有效教学行为是指“实际怎样”的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可能有效行为与实际上有效行为的统合 (1)教学的最终结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模糊性——可能有效行为。 (2)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不全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行为具有哪些特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 答:目标清晰 “上课之前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教学意图”。 (1)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2)授课之前应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予以澄清与反思。 (3)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应该心中有数,要做到胸有成竹,不能不备课,一定要提前踏踏实实备课。。 善启善导 “问题是我启动教学进程的钥匙”。 (1)启发诱导是有效教学行为的核心特征。 (2)有效教学行为倡导一种“迂回式教学”。 (3)有效教学行为的前设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4)启发诱导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如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

遵循逻辑 (1)逻辑是人认识的行程,是教学行为发出的首先考虑对象。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 (2)不讲逻辑的教学行为会搅浑学生的思维。 (3)教学逻辑表现为教师教学行为中贯通的“内线”。 手段有力 “我相信我的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能够达到我的预定目的。” (1)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行为的载体。 (2)善选教学手段、灵活驾驭教学手段、准确适用教学手段是教学手段力度的体现。 (3)有效教学行为需要的是可变通的教学手段。 动态调控 “我能够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灵活调控我的教学方向与方法。” (1)有效教学行为的艺术性体现在动态调控性。 (2)动态调控的实质:一切以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对象为转移。 (3)动态调控的关键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4)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回馈是教师动态调控教学行为的基本信息。 富有创意 “我从没有想过始终用不变的教学方式来面对学生”。 (1)教学创意是教学行为永远有效的秘诀。 (2)创意是教学行为与时俱进的源头。 (3)追求创意、常变常新是教师教学行为富有魅力的关键

(新课标)2020高考物理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力与运动1.1.3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专题限时训练

1.1.3 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专题限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湖南株洲一模)在某次跳投表演中,篮球以与水平面成45°的倾角落入篮筐,设投球点和篮筐正好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已知投球点到篮筐距离为10 m ,不考虑空气阻力,则篮球投出后的最高点相对篮筐的竖直高度为( ) A .2.5 m B .5 m C .7.5 m D .10 m 答案:A 解析:篮球抛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出手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设初速度为v 0,则水平方向x =v 0cos 45°t ;竖直方向设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 ,则h = v 0sin 45°2 ·t 2,解得h =x 4 =2.5 m ,故只有选项A 正确. 2.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B 水平.一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曲面内A 点以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过程速率保持不变.在物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 .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 C .滑到最低点C 时,物块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 D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大 答案:B 3.近年许多电视台推出户外有奖冲关的游戏节目,如图所示(俯视图)是某台设计的冲关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要求挑战者从平台A 上跳到以O 为转轴的快速旋转的水平转盘上而不落入水中.已知平台到转盘盘面的竖直高度为1.25 m ,平台边缘到转盘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 m ,转盘半径为2 m ,以12.5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转盘边缘间隔均匀地固定有6个相同障碍桩,障碍桩及桩和桩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均相等.若某挑战者在如图所示时刻从平台边缘以水平速度沿AO 方向跳离平台,把人视为质点,不计桩的厚度,g 取10 m/s 2 ,则能穿

化学苏教课堂新坐标必修一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八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八) (对应学生用书第121页) (限时40分钟) A组基础过关 1.下列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A.稀盐酸B.氢氟酸 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解析】C项中溶液呈碱性,不能与光滑的玻璃反应,但能与毛玻璃裸露的SiO2反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答案】 C 2.(2014·南京模拟)下列对晶体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晶体硅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似 B.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一位 C.晶体硅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D.晶体硅常用于制光导纤维 【解析】B中硅的含量处于第二位;C中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D项中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 【答案】 A 3.(2014·江苏常州模拟)歌曲《青花瓷》中所描绘的“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状”、“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的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古瓷中所用的颜料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 x,铜的化合价为+2)。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C.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D.x等于6 【解析】BaCuSi2O x中Ba的化合价为+2,Cu的化合价为+2,Si的化合价为+4,O的化合价为-2,由化合价规则:(+2)+(+2)+2×(+4)+x·(-2)=0,得x=6,则用氧化物形式表示硅酸铜钡为BaO·CuO·2SiO2,A、D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硅酸铜钡性质稳定,不易脱色,故B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 C

4.下列变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a 2SiO 3→H 2SiO 3 B .H 2SiO 3→SiO 2 C .SiO 2→H 2SiO 3 D .SiO 2→Na 2SiO 3 【解析】 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H 2SiO 3=====△SiO 2+H 2O ;SiO 2 +2NaOH===Na 2SiO 3+H 2O 【答案】 C 5.关于硅酸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 ②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 ③可溶性硅酸盐中最常见的是Na 2SiO 3,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④硅酸盐是由氧化物组成的一类盐,能够稳定存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 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稳定存在,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复杂,通常以氧化物形式表示,但不是由氧化物组成的,只有少数硅酸盐溶于水,如Na 2SiO 3。 【答案】 B 6.下列有关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硅是非金属元素,但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硅大部分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C .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D .硅在常温下能与NaOH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只能与F 2、氢氟酸和强碱发生反应,但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单质,B 错误;常温下,Si 与NaOH 发生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该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 【答案】 B 7.(2014·江苏南通调研)用石英制取并获得高纯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SiO 2+2C=====高温Si(粗)+2CO ↑ ②Si(粗)+2Cl 2=====△SiCl 4 ③SiCl 4+2H 2=====高温Si(纯)+4HCl

活动4 模块五自测

活动4 模块五自测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一般来说,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总是同教学方法的改革乃至整个教学体系的改革融为一体的。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很难将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截然分开,研究的方便才把它抽出来做为独立的范畴分别考察。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效果具有直接的意义。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以及种种新形式的尝试,主要是围绕着如何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潜力,即如何“因材施教”而展开的。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源。 2、分成较小的独立步子,每个步子一般只包含单个知识点,方便学生学习。 3、为学生设计一些阶段性的任务或者活动,阶段性活动或任务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4、教师要给予学生有关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5、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接触,诊断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强化。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避免合作学习出现“搭便车”现象: (1)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法、直观教学法、参观体验等手段,促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参与。 (2)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分工。 (3)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并给学生一些合作技巧上的指导。

高中物理训练专题【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限时规范训练(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建议用时4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绕过定滑轮的细线连着两个小球,小球a 、b 分别套在 水平杆和竖直杆上,某时刻连接两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 此时a 、b 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为(已知sin 37°=0.6,cos 37°=0.8)( ) A.43 B .34 C.259 D .2516 解析:A 将a 、b 两小球的速度分解为沿细线方向的速度与垂直细线方向的速度,则a 球沿细线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1=v a sin 37°,b 球沿细线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2=v b cos 37°,又 v 1=v 2,解得v a v b =cos 37°sin 37°=43 ,A 正确. 2.羽毛球运动员林丹曾在某综艺节目中表演羽毛球定点击鼓,如图是他表演时的羽毛球场地示意图.图中甲、乙两鼓等高,丙、丁两鼓较低但也等高,若林丹各次发球时羽毛球飞出位置不变且均做平抛运动,则( ) A .击中甲、乙的两球初速度v 甲=v 乙 B .击中甲、乙的两球运动时间可能不同 C .假设某次发球能够击中甲鼓,用相同大小的速度发球可能击中丁鼓 D .击中四鼓的羽毛球中,击中丙鼓的初速度最大 解析:C 由题图可知,甲、乙高度相同,所以球到达两鼓用时相同,但由于两鼓离林 丹的水平距离不同,甲的水平距离较远,由v =x t 可知,击中甲、乙的两球初速度v 甲>v 乙,故A 、B 错误;甲鼓的位置比丁鼓位置较高,则球到达丁鼓用时较长,则若某次发球能够击中甲鼓,用相同大小的速度发球可能击中丁鼓,故C 正确;由于丁鼓与丙鼓高度相同,但由题图可知,丁鼓离林丹的水平距离大,所以击中丁鼓的球的初速度一定大于击中丙鼓的球的初速度,即击中丙鼓的球的初速度不是最大的,故D 错误.

化学苏教课堂新坐标必修一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三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三) (对应学生用书第91页) (限时40分钟) A组基础过关 1.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气体分子的大小对体积影响较小。 【答案】 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 C.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解析】A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B项未指明物质的状态,C中H2O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而是液体。 【答案】 D 3.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同组物质占有相同体积的是() A.C2H4和CO2B.CO和N2 C.Cl2和Br2D.HF和HCl 【解析】同温同压下,要使等质量的气体的体积相等,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答案】 B

4.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A B C D 【解析】等质量时,摩尔质量最小的CH4的物质的量最大,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最大。 【答案】 D 5.下列情况中,气体分子数相同的是() A.相同体积的CO和CO2 B.相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l2 C.在0 ℃时,1体积的O2和1体积的HCl D.相同压强下71 g Cl2和22.4 L HCl 【解析】A项中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C项中没指明压强;D项中没有指明温度。 【答案】 B 6.(2014·华师一附中期中)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标准状况下M g 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22.4nb MN A L B. 22.4mb NN A L C.22.4NN A mb L D. nbN A 22.4M L 【解析】N g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b MN A mol,标准状况下该混合气体所 占的体积为22.4nb MN A L。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下第四模块自测题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下第四模块自测题 姓名:评价: 听力部分: 一、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每个单词读两遍。(10分) ( )1.A.found B.find C.book ( )2.A.an B.and C.at ( )3.A.take B.bring C.talk ( )4.A.week B.work C.walk ( )5.A.much B.card C.back 二、按照你听到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每题读两遍(10分)()()() ()( ) 三、按听到的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内容读两遍。(10分) ( )Look !Here you are. ( )Excuse me,Where are the books about computers? ( )And there is also a CD-ROM in it. ( )They are on Shelf C. ( )I think this book is good. 四、听音,填空。(10分) 1.You can find out about train information in this . 2. You can find out about Chinese words in this .

3. You can find out about Chinese food in this . 4. You can find out about the weather in this . 5. You can find out about Chinese books in this . 笔试部分: 五、英汉互译(16分) 1. 不擅长于 2.on Shelf C 3.去图书馆 4.bring back 5.in two weeks’ time 6.library card 7.the next day 8.在电视上 六、选择填空。(14分) ( )1.—Can you help me? --- . A.Thank you. B. You are welcome. C.Of course. ( )2.—Where can you find out about ? ----At the zoo. A.animals B.books C.the weather ( )3.I’m not good it. A.on B.in C.at ( )4.I want an e-card for Mum. A.make B.to make C.making ( )5.I can a book about computers there. A.find B.finding C.found ( )6.---Where are the fruits ,please? --- . A.It’s on Shlef A. B.They’re on Shlef A. C.They’re on the Shlef A. ( )7.---Can I have your library card,please? ----- .

高二限时训练物理试题

高二限时训练物理试题10.13 出题人:赵著科 审题人:王建伟 一.选择题(16个题,每题3分,选不全得2分)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由E=F/q 可知,电场强度E 与电荷所受电场力F 成正比,与电量q 成反比 B.由U=W/q 可知,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U 与电场力做功W 成正比,与电量q 成反比 C.由C=Q/U 可知,电容C 与电容器的带电量Q 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 成反比 D.由I=U/R 可知,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与导体电阻R 成反比 2.一个动能为Ek 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平行板电容器,飞出电容器时动能为3Ek ,如果使这个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飞出电容器时的动能变为( ) A .6Ek B .4.5Ek C .4.25Ek D .5.25Ek 3.一空腔导体周围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电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M 、N 、P 、Q 是以O 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的四点,其中M 、O 、N 在一条直电场线上,P 、Q 在一条弯曲的电场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M 点的电场强度比N 点的电场强度大 B .P 点的电势比Q 点的电势高 C ..M 、O 间的电势差大于O 、N 间的电势差 D ..一负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 点的电势能 4.将一个正电荷从无穷远移入电场中的M 点,电势能增加8.0×10-9 J ;若将另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无穷 远移入电场中的N 点,电场力做功为9.0×10-9 J ,则正确的结果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线表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A 点飞向 B 点,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在A 点加速度大。 C 、粒子在B 点动能小。 D 、A 、B 两点相比,B 点电势能较小。 6.如图6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断开电源,带电小球以速度v 0水平射入电场,且沿下板边缘飞出.若下板不动,将上板上移一小段距离,小球仍以相同的速度v 0从原处 飞入,则 带电小球 ( ) A .将打在下板中央 B .仍沿原轨迹由下板边缘飞出 C .不发生偏转,沿直线运动 D .若上板不动,将下板上移一段距离,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 7.如图4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 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 ,最低点为b.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 .小球带负电 B .电场力跟重力平衡 C .小球在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8.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绝缘细管的圆心O 处放一点电荷。现将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半圆形管的水平直径端点A 静止释放,小球沿细管滑到最低点B 时,对管壁恰好无压力。若小球所带电量很小,不影响O 点处的点电荷的电场,则置于圆心处的点电荷在B 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 . mg q B . 2mg q C .3mg q D .4mg q 9.关于点电荷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B .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不一定很少 C. 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是同一种物理模型 D. 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E = q F 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0<>N M ??0<>M N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