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服职业倦怠打造幸福人生

克服职业倦怠打造幸福人生

克服职业倦怠打造幸福人生
克服职业倦怠打造幸福人生

克服职业倦怠打造幸福2012.2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教师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上课缺乏激情,对学生缺乏耐心,厌烦教学中的固有环节,情绪低落,是教师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学生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老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因此,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仅极大地危害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克服职业倦怠,做好本职工作,是刻不容缓,不容等待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不良心理呢?

一、悦纳现实豁大做人

我们经常感觉“疲惫不堪”,毫无“潇洒”可言,就是因为不能笑纳自己、笑纳他人和笑纳现实。不知道,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在生存空间找寻人生轨迹时,只要学会悦纳,就会有个好心境。

诚然,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权贵相比,也不能与富商比肩。收入和地位不是十分如意,工作也不是人人能理解,但这些现象我们最好欣然接受,抱怨只能增添烦恼,自卑只能使自己情绪更加低落,对身心都无好处。因此,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多想想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经过我们三年的培养,个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同时,我们劳动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十年、二十年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为社会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我们怎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幸福从态度开始

人的一生本来可以活的很轻松,只是我们总是不知足地往自己的行囊里装那些被自己追逐到的引以为豪的战利品,人生的旅行才会显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让我们觉得不堪重负。我非常喜欢人生总是越简单越快乐这句话,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走到哪里都不会把自己走丢。

是的,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但是,教师的职业又是相对自由的职业,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到讲授,从作业批改到辅导都可以倾注自己的心血,展示自己的智慧,都能体现自我价值。是的,当自己讲授的课得到学生好评,设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动,与学生谈话后学生有了进步,看着一届一届的学生考入理想的学校时,

我们难道不感到快乐吗?难道没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吗?我们要学会感受快乐,感受教育成功后的喜悦.

现在,独生子女已成学生的大多数,教师的角色更加微妙重要。教师不仅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社会正义纪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追求“完美”是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这势必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累积知识,提升修养,冲淡工作的烦恼,缓释竞争的压力,其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更带来课堂教学的无限生机和魅力。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当然,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玩皮的学生,不十分通情达理的家长,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

没什么,把他当作常态的工作,当作是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考验,那我们的心态就

完全不同了。

三、化平淡为神奇,用心感悟每一天。

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耐心,宽容,坚持。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的事业更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用心工作,好好做事。

要化平淡为神奇,用心感悟每一天。应该知道,我们的工作不是一种简单重复,而是富有创新的工作。因为,我们每一届的学生基础不同,班级的环境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大家要从教师职业的特点,认真对待每一届、每一个学生,认真修改、研读教案,恰当选择教法,有针对性的分析学情,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单调和倦怠。就能在学生愁眉紧锁时,帮学生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方案,帮他们走出困境,为他解除烦恼。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境界,幸福感油然而生。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个人的饭碗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们的岗位不是人生的负担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工作过程中一定有烦恼和悲伤,但,只要我们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尽力做好当下,每天伴随我们的就一定是幸福。

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

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 文昌路小学侯艳青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需要持续、动态地紧跟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教育亦应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但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缺乏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到手足无措,茫然无以应对。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受到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要接受社会、家长出自于功利之心的评价,专业自主长期被忽视与限制,久而久之,教育教学无意义、低价值的观念得以形成,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感强烈。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 三、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

克服职业倦怠 提升职业幸福感 文档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使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们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

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这个工作,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第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

消除职业倦怠 确保优质服务

消除职业倦怠确保优质服务 发表时间:2016-04-20T15:33:17.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刘敏 [导读]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自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 刘敏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湖北武汉 430064 【摘要】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作为参与活动的护理人员,承担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工作待遇不高等因素,容易在工作中逐渐出现倦怠。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护理队伍的不稳定等,直接阻碍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发展。通过有效地干预措施,使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确保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有效发展。 【关键词】职业倦怠优质服务 自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端正了护士的工作态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赢得了患者信赖,护患关系明显改善。然而,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发展,护理人员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工作不规律等因素,容易使其在工作中出现倦怠,并且有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表现。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服务质量下降,影响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持续发展。为确保“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持续有效开展,我科自2011年6月始,通过有效地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 工作压力或挫折打击的长期叠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过长的工作阵线让纷繁复杂的事情接踵而来,打乱了原来果断有序的工作节奏。工作的不顺利,会不断给人不同程序的挫折和打击,令人怀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渐降低,并且不断为自己的失败和工作不力找借口,产生疲乏和焦虑。 1.1.2 情感枯竭由于护士的工作多数要在与病人进行接触中完成,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必定伴随着对病人更多的情感付出,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情感枯竭。 1.1.3工作多年进步不大或出现发展瓶颈使个人成就感丧失个人成就感丧失的特征是倾向于对自己作出负面的评价,感觉工作能力衰退,自尊心下降。 1.2 客观因素 1.2.1 社会因素自“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增加护理工作量,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护理人员生活无规律,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1.2.2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也称为角色压力)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即角色压力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使护士感到缺乏自信和角色不胜任。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2.有效地干预措施 2.1积极的情绪培养指导护理人员掌握自我心理调控方法,积极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采取倾诉、表达、发泄、运动等方式及时释放压力。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情绪低落时,身心疲惫或工作不顺利时,可以暗示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会走出困境的。 2.2 优化工作流程,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将不同年资,不同学历,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合理搭配,使其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所长。优化工作流程,实行弹性排班,根据各时间段工作特点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 2.3 有效地沟通技能培训,维护好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开展沟通技能的培训非常有必要,文明用语的使用能拉近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不了情绪的产生,避免矛盾的发生。良好的沟通技巧也能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 2.4积极为护理人员提供充电补习的机会,让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的管理建设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大,作为科室管理着要积极为护理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是护理人员接受新的学习计划、关注专业前沿、保持职业和专业敏感,提升其职业发展愿望。另外,在病区管理中,尤其在建立和护理相工作相关的政策制度过程中,应多听取护士的建议,并得到护士的认可。护士的需求因此得到满足,并能感受到尊重与重视,工作倦怠必然会得到缓解。 2.5 建立有效地绩效机制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明显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端正了工作态度,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其自我价值感、职业自豪感提升,对减轻职业倦怠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优质护理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效果评价 干预措施实施以来,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应变能力及遇到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明显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也促进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普遍感受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受到医生的尊重,其自我价值感、职业自豪感提升,对稳定护士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3] 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年轻护士心理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1,15(3):177.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其他客观因素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排除和调节。怎么样自我调节呢? 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 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价值观冲突工作不匹配理论提倡对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这就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体进行训练,更强调在管理上的训练。管理上的训练,是指改变上述六个工作不匹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该理论对目前组织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虽然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该领域的专家们还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正处于职业倦怠困境中的个体和组织。其中指向个体的干预强调: 认知改变要求个体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积极面对问题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归因训练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将帮助你成为更加内控的人;另外,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都有助于你逃离职业倦怠的困扰。对于企业或组织的领导,面对员工职业倦怠时更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以下一些手段帮助你有效减少和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情绪: 明确任务分配; 阐明角色和责任;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但是,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教师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肩负着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将自己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极高的要求,一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家长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十分严厉的。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个人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整天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因而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经济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几乎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已经直接体现在工作中。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沮丧、焦虑的情绪。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三)教学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合格率、升学率、考入名校的人数等各学校都有指标。为了达到目标,教师不得不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辅导,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才能够得到休息,节(假)日补课也是家常便饭,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教师间的相互评比,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同时,教师工作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了应对各类检查、听课评课等活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生怕出现问题,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上的疲劳。 (四)教师的社交环境。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工作性质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由于时间关系,少有机会与同学、朋友、家人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压力(stress)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strain)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压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低、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挫折感增强、工作绩效降低等。 而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乐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1. 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 2. 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 3. 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日本:国分,1998;松原,1995)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据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不当班主任的老师。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应有效解决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的加重,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 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

克服职业倦怠,做个幸福的老师

克服职业倦怠,做个幸福的老师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就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另外,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就教育来说,职业倦怠是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下面我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探讨如何解决。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在理解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仅仅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很多,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在情绪上,因为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教师如何消除职业倦怠

-- - 教师如何消除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工作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表现为 1、情感衰竭,是教师情感上过度突入以及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 2、人格解体,是教师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的过分冷漠; 3、低个人成就感,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 案例一:《我太累了》 小赵是1997年进入某省级重点中学工作的,算算也是有近10年教龄的“青年老教师”了。随着娶妻生子、买房置业,正当别人都对小赵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羡慕不已时,小赵却有一种“干不下去”的感觉:“每次走进教室,每当我想当今后的二十多年自己还要这样重复地生活下去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想要逃跑的感觉。最初登上讲台时的那种神圣感,现在已经变为一种负累,工作、生活日复一日,单调无味。除了要上课之外,还要应对各种日常的琐事:备课、批作业、学校领导的检查、家长的来访、不得不评的职称、形式大于内容的论文发表——太累了!”

案例二:《一位教师给心理医生的一封信》 我叫肖华,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工作十几年了,还处在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位教师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需要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我知道事业不能苟且,可我就是不能振作精神。请问,该怎么办呢? 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二、职业倦怠的危害 1、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因缺少教师的热情和关心,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会认为教师不关心自己,对自己偏心,

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职业倦怠

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职业倦怠 最近我感觉到身上确实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虽然感觉还不是很强烈,但的确常感到有些迷惘,工作中很多事情感到力不从心,感到无所适从。作为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工作的压力让我时时神经紧绷。课时紧张,有改不完的作业,批不完的试卷。连周末也很难真正放松休息。说真的,有时真想逃离这一切,但责任又使我不敢有半点懈怠。我迫切想提高我的教学实效,但苦于找不到出路。最近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在课程学习中我渐渐找到了一点方向,就好像在夜里走路,前面有了一盏灯在指引我。对于自身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明白了,这也属于职业倦怠现象,我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高原区”。怎么办呢?深入反思了之后,我作了积极的自我调整。 首先,在作息时间上,我努力克服爱熬夜的坏习惯,每晚争取早点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工作。第二,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小毛病不再扛着,及时治疗,加上合理的饮食,使自己的身体状态保持良好。第三,对这学期以及以后的工作作了一个近景和远景的规划,制定了近期努力的目标。第四,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不争名利,只为做好本职工作而无愧于心。不急躁,不浮躁,尽力而为。第五,我从同伴身上汲取力量,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心得更主动地和同伴分享,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第六,读书充实自己,领悟为学为人之道,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再受到世俗观念的干扰。第七,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试着在批改作业和

试卷中寻找乐趣,虽然这一点暂时觉得比较困难,但还是可以试试的。第八,对于学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用心与他们沟通,多想着他们的好,而不要老是责怪他们做错了什么,坚信一届会比一届好。多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综上所述,一切都在努力中,虽然不敢说成效明显,但起码不再原地踏步,也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于突破“高原区”我还是有信心的。加油!

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陈蓉 通过这几天的暑期政治学习,我对西华师大刘沛汝教授的《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的讲座感受最深。结合刘博士的分享,我本人觉得自己在三原小学语文和班主任的岗位上基本寻找到了简单的幸福;但偶尔也有一些消极的情绪。 从教21年,虽然很多时候是重复的工作,重复的内容,但我的个性开朗,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主观能动的个体,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平时,以欣赏的目光走进教室,对待每一个学生,尽情地地享受着每一堂课。所以,总的来说,我是幸福的。 可是,我天生脾气有些暴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加重趋势:明明是全心地疼爱每一位孩子,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让个别孩子对我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我以后争取用包容、信赖、体贴,甜甜的微笑和期盼的眼神传递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用我智慧的语言,使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于我母性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如果我真能这样长期坚持呵护、尊重每一名学生,学生健康成长了,成才了,我一定能巩固学生及家长的赞誉。 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也会把工作当成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享受教育的快乐,体验教学的幸福,并以良好的的方式克服职业倦怠,以多姿多彩的幸福观继续成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还要继续巩固我以前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并时常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减缓、克服职业倦怠的理想途径,工作中能够得到理解,就能感受到成功,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有了幸福感,就能很好地克服职业倦怠问题,自己就能轻松地走出职业倦怠,远离职业倦怠。 有时候,我看到网上不少对教师的不良评价,我或多或少会受那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工作中自己的确有忽冷忽热现象的出现,偶尔抱怨工作繁琐,越抱怨心情越差,心情越差做事效率越低,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我更焦虑。所以这次通过听讲座,我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1、学会倾诉,我要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2、学会享受生活,培养广泛兴趣,我要去文轩买些喜欢的书,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旅游一趟,以更加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给我增添许多快乐和幸福。 3、多做有氧运动,提高睡眠质量,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等。 有了幸福感,干劲再次鼓足,责任感再次有了,自己便时刻寻找职业榜样,感受张校长的亲切关怀,感受家人的无限温情,感受同事的真心鼓励,自己便仍会很好地扬起工作热情的帆,仍会更加努力地踏实工作,完成好使命,让荣誉,成就,还有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信赖与赞誉声常伴永随! 虽然刘教授本人讲的不是很精彩,语言甚至还有些磕磕绊绊;但真的很庆幸,这次她讲的内容还是让我有颇大的收获。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摘自赣西之子(曾锋)博客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其他客观因素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排除和调节。怎么样自我调节呢?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

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