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

——以音乐文件复制为中心

张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关键词: 数字化/私人复制/音乐文件/补偿金/索尼原则

内容提要: 在版权保护的历史上,版权制度始终伴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下,在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音乐成为最活跃的元素。MP3格式、P2P技术的运用,使音乐文件的私人复制轻而易举,数字技术严重威胁版权人利益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各利益群体围绕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之间的较量日趋激烈。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私人复制领域协调权利人、技术发明者和消费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最佳方案,我国可参考国外已有的立法经验,引进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复制权是伴随印刷术的发明而建立的版权之源头和精髓的权利。自版权产生以来,从印刷术到影印术、录音录像技术,每一次复制技术的发展都使得获取作品的有形复制件变得更容易,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因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也因此一个回合接着一个回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录音机、录像机开始进入家庭,令唱片业、广播业感到威胁降临,他们甚至竭力要求禁止这些设备的生产。在此背景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下,著作权补偿金制度被采纳,以维护版权人对其版权作品所享有的经济利益。通过补偿金制度将私人复制和支付版税结合起来,版权利益关系重新恢复了平衡。

录音录像技术对作品复制造成的影响与数字技术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字处理技术能够将几乎所有的作品转换为数字形式,而数字化网络的基本功能就是复制。这是新的复制危机比录音和录像带来的复制危机更严重的原因。在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音乐成为最活跃的元素。通过压缩技术将声音信号变成MP3格式后,P2P(peer-to-peer,意为“伙伴到伙伴”、“点对点”、“对等网络”)技术使终端用户可以搜索到他人计算机中存储的MP3音乐文件,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个人计算机上的文件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在所有登录用户之间共享。这无疑意味着,网络空间所有的使用者无形中都变成了盗版者。为了反击数字音乐盗版活动,唱片业从追究技术服务商间接责任转而追究最终用户侵权责任,案件迭起,使得由新技术引发的版权诉讼成为向数字时代转变以来最有争议、影响力最广泛的事件之一。在一系列诉讼中,音乐版权人初战告捷,最先站在被告席上的著名音乐网站Napster被判决对其用户的版权侵权行为构成帮助侵权和替代责任。然而随着P2P技术的换代升级,网络公司转败为胜,在Metro-Goldevyn-Mayer Studios, Inc. v. Grokster,Ltd.(以下简称MGM v. Grokster)一案(注:See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Inc.v.Grokster,Ltd.,380F.3d 1154(9th Cir.2004).)中,法院判决被告不应当就其用户的版权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之后,音乐版权人将矛头直指最终用户,控告那些大量上载音乐文件的P2P使用者。音乐版权人最终能否获胜尚难定分晓,而网络上的音乐文件共享活动并没有被遏制。在这一回合复制与反复制的较量中,人们发现数字技术前所未有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结果使许多现实世界已形成的规则和惯例都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数字技术严重威胁版权人利益的现实,迫使立法者寻求解决办法:是发展新规则还是把新技术纳入现有规则之中?

笔者在此以音乐作品为中心,探索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之间利益协调的机制,试图证明在数字环境下,著作权补偿金是私人复制领域协调权利人、技术发明者和消费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最佳方案,以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有所助益。

一、复制与补偿金

(一)私人复制及其存在的理由

在版权保护的历史上,版权制度的沿革始终跟随着复制技术发展和进步。在印刷技术尚未形成之前,人类记录、传递知识的方式是采用原始、繁复的手抄,成本如此高昂的“复制”本身便是保护作者和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作品的天然屏障。印刷术的兴起使得复制和传播作品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出版商、作者感到随意复制对自身的利益造成直接损害,现代版权保护制度才以复制权为基础建立起来。从那时候起,“复制权即作者自己复制和授权他人复制其作品的权利一直是版权人所享有的核心权利。”(注:彭学龙:《网络时代的私人复制》,《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8期。)

与保护作者复制权同步,为了满足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保障作品被传播利用,复制权的保护实行有限范围的限制,私人复制就是各种限制的一种。私人复制是指以个人使用为目的(如研究、教学和娱乐)而对作品进行的复制,原则上它是非商业性的、少量的。(注:对于私人复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伯尔尼公约》对此种例外的表述给立法者和法院留有很大余地。从权利限制的角度来看,私人复制“是指仅复制一件受著作权保护并包括在某个材料中的作品的简短片断或某些孤立的作品,仅供复制者个人使用(例如研究、教学或娱乐)。”[西班牙]德利娅·利普希克:《著作权与邻接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69页。)

传统版权法一直允许利用个人所掌握的手段来复制仅供复制者个人使用的个别作品或作品的片段,理由如下:

1.公共利益,版权法中的公共利益表现为作品使用者的利益。社会公众享有信息获取权和受教育权,这些利益的实现关系到全社会、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反过来又将为版权作品培育更为广泛的市场。权衡公益与私权的关系是版权法的基本考量。(注:参见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各国著作权法无不将保护版权的目的和促进科技发展、文化繁荣联系起来。美国众议院就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实施法令所作的报告中称:“版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奖励作者,而在于保障公众从作者的创作中受益。”(注:参见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条。)关注和保护公众利益在版权法中体现为合理使用,其中除了为个人使用目的的私人复制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复制使用等。

2.市场失灵。在经济学里,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版权领域的市场失灵表现为作者无法就作品的使用达成交易或者双方之间交易的好处不能实现。市场失灵源于作品的外部性。作品、技术一类的信息产品属于公共物品,这些东西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一旦作品创作出来要阻止任何人使用是不可能的,而且当一个人得到作品的利益时,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人的利益。对作者而言,创作作品的活动对他人福利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整个社会,但作者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得不到报酬,这种影响就是作品的正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使得配置资源的市场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版权交易难以达成或者交易所需的成本远远大于交易所能获得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不能获得报酬,使用者亦无法享用作品。合理使用制度正是用来消除这种市场失灵的法律政策。设立在私人复制领域的合理使用,允许为个人使用目的复制他人版权作品,无须得到作者同意,无须向其支付报酬。这一例外并不导致创作者利益的损害,却有助于作品的公众获取和使用,对一方无损而对另一方有益,从而带来作品资源的有效配置。

3.法律的可操作性。复制权是著作权的精髓,从理论上说作者有权控制任何形式的复制。然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复制技术的限制,复制作品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且不能保证复制品的质量,因此,个人的自由复制对作者造成的损害并不大;加之私人复制是大量的、分散的,作者根本无法了解,因此,也就无法许可或者禁止。私人复制被视为版权的限制和例外,保持了法律在这一无法证明因而无法执行处罚的事实面前的尊严。

(二)限制私人复制的版权补偿金

补偿金制度是作为实现作者经济利益和保障作品最终使用利益的一种折中解决办法而出现的。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及公众获得更多版权作品的要求,又维护了版权人对其版权作品所应当享有的经济利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益,同时还体现了法律对私人复制权及生活空间的尊重和适应新技术发展适时维护著作权的灵活性。(注:参见马琳:《德国著作权法中的私人复制与反复制问题》,《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德国是第一个建立补偿金制度的国家。

德国1965年以前的著作权法对私人复制没有限制性规定,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私人复制只是少数现象,复制品的质量也无法与原件相提并论,因此,复制不会给著作权人造成严重损害。20世纪60年代以后,上述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技术的发展消除了私人复制的障碍,特别是录音机和磁带的出现,人们可以用廉价的方式复制音乐作品,这种磁带与原版磁带的质量相差无几。在此背景下,立法者不得不面对如此困境:如果禁止私人通过磁带录音复制唱片,可能影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违反《德国基本法》第13条规定的私人住宅不可侵犯的原则);继续尊重私人复制的合法性,则逐渐增多的私人复制会影响唱片的销售,使著作权人利益受损。面对两难困境,立法者主张,一方面继续承认“不受技术限制发展的私人复制权”;另一方面,作为对著作权人的补偿,对其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费进行法律上的保护。其后,经过修改的1965年《德国著作权法》引入了复录设备及媒介的制造商支付版税来补偿著作权人利益的做法。(注:参见马琳:《德国著作权法中的私人复制与反复制问题》,《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在德国的影响下,从1980年起欧洲国家差不多都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立了类似的制度。目前除联合王国、爱尔兰和卢森堡外,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建立了补偿金制度。(注:参见[德]赖因霍尔德·克赖尔、于尔根·贝尔克:《私人拷贝的理由、实践和未来》,刘板盛译,《版权公报》2003年第3期。)其他地区的国家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建立了补偿金制度。

从补偿金制度产生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科技发展与复制、复制权的互动关系:复制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复制权的控制力成正比。复制技术越先进、复制成本越低、复制技术的应用越普及,复制权受到的威胁越大。当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危及业已建立的利益平衡时,著作权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改革了。补偿金制度就是模拟技术后期著作权法回应技术挑战作出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

(三)补偿金制度的法理分析

1.补偿金制度的模式。补偿金制度的基本模式为,由复制设备或存储介质的制造商及销售商通过一定的途径向著作权人支付作品使用费,以弥补著作权人因私人复制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这一制度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注:参见[德]赖因霍尔德·克赖尔、于尔根·贝尔克:《私人拷贝的理由、实践和未来》,刘板盛译,《版权公报》2003年第3期。)(1)权利人。著作权权利人包括作品创作者、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电影制片人。(2)义务人。交付补偿金的是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制设备或载体的制造商及销售商。(3)补偿金的收取和分配。权利人获得合理补偿的权利不可能由权利人个别地去实施,而是由一个机构集中、统一地收取后再进行分配。这个机构一般是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

从补偿金制度的设计可见其价值所在:(1)以保护著作权人利益为核心。著作权因作者利益而生,以保护作者利益为始终不渝的要旨。当作者的某些专有权利不得不向公众妥协,由支配权转变为获得报酬权时,法定补偿金的引人为作者保留了获得合理报酬的最低条件。(2)积极应对新技术。科技是中立的,新的传播技术带给版权人的影响总是喜忧参半,法律的作用在于适时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对各方利益作出新的调整,使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普惠于全体人民。复制权的限制以给权利人合理补偿为条件。私人复制行为与强制性付酬措施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了技术发展给法律提出的难题。(3)权利的集体管理。复制权在个人使用领域不能有效地行使,主要原因在于私人谈判无法进行。为了保障权利人能从作品使用中获得收益,权利的集体管理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补偿金制度的实施,可推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壮大,从而使作者和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2.补偿金制度的性质。从权利性质看,补偿金将版权人在私人使用领域已名存实亡的复制权转化成报酬请求权。版权人所享有的复制权属于支配权,权利内容为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以复制方式使用作品,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为不得复制,权利救济形态以停止侵害为主。由于处于私人使用领域的复制专有权难以实际行使,法律转而采取给予权利人合理报酬的措施,通过加强使用费收取和分配的管理,保障著作权人经济利益的实现。这样,一旦作品发表,作者的某项专有权便消失,所拥有的只是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支配权变成了请求权,权利人不再有禁止或者许可他人复制的权利,他人亦不负有不得复制的义务,只要付费便可合法使用。这种权利因而也称为私人复制报酬权。(注:参见[西班牙]德利娅·利普希克:《著作权与邻接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368页;[德]赖因霍尔德·克赖尔、于尔根·贝尔克:《私人拷贝的理由、实践和未来》,刘板盛译,《版权公报》2003年第3期。)从权利管理的角度看,集体管理是补偿金制度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原本赋予作者的某项专有权,又不得不通过集体管理的方式来行使,即补偿金的收取、分发依托于集体管理机构或从属于其他机构。而集体管理组织无须得到作者授权便依法执行着收取报酬和向作者分配报酬的任务。由于强制性收取补偿金须依赖集体管理组织,这种权利管理又称为强制性集体管理。

补偿金制度和法定许可有着内在联系。两种制度都是以作者获得合理报酬为最低条件,报酬的收取和分配由集体管理组织实施。法定许可是对著作权人的一种权利限制,因为作品一旦发表就只享有法定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报酬权。补偿金制度赋予权利人某项权利,但同时规定只能以某种方式如接受集体管理来行使这一权利,这样,某项权利也就降格为报酬权。从获得合理报酬的最终目的来看,补偿金就是一种间接的法定许可。欧洲一些国家的著作权法都有法定许可的规定。设立这种例外制度的初衷在于,某些使用行为已超出合理使用范围,构成对作者利益的损害,而作者却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因此,有必要采取另一种方式加以弥补,由此产生了法定许可。《德国著作权法》第54条就录音设备和录音磁带收取版税的规定,即属于这样一种法定许可。正如德国著作权专家迪茨教授所说,在事实上,与其把它们解释为法定许可,不如解释为作者的另一类权利,即获得报酬权。(注:转引自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从最终获得合理报酬的意义上讲,补偿金制度和法定许可都是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补充。

二、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发生的变化

(一)数字复制的特点

数字媒介的出现使人们欣赏和理解作品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技术和网络的结合促成了作品有形载体无形化。当信息形态由模拟式转变到数字化时,有形的作品载体也成为虚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作品,而不需要依赖于任何有形载体如唱片、图书。正是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二进制语言的使用促进了从模拟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转变并导致了一种新概念——“非物质化”——的出现。(注:参见[哥伦比亚]费尔南多·扎帕塔·洛佩斯:《图书与新技术的挑战》,郑向容译,《版权公报》2002年第3期。)从有形到无形的技术革命对版权法的影响与以往各代的复制技术有所不同。单从复制和复制权的角度看,它通常具有以下前所未有的特点:

1.复制主体广泛。在前数字时代,以印刷方式为主的复制技术决定了人们获得作品复制品不得不依赖于专业机构——出版商、唱片公司、广播电视组织。终端用户可能也会复制作品,但那时终端用户对版权人尚不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制作的复制品常常是用于个人使用目的,一般不会完全取代购买正版产品,最严重的情形也只是会取代一小部分正版产品,这些复制品不会广为传播。

数字媒介很快改变了这种情况。因特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制机器,在这里,每一个拥有计算机的人只需点击鼠标就可轻松获得想要得到的一切。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宽带网已经把获取作品变成不需要特殊技术能力的简单操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用多种方法向他人传送信息:将它置于网页上,发电邮给朋友,通过网络聊天工具与他人交换,或者放在P2P网站供人下载。与传统环境下的个人复制不同,终端用户的在线复制具有实质性。如果一个大学生录制了一张CD送给朋友,他至多只是减少了唱片公司一张唱片的销售量;如果他将这张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CD挂到网上,成千上万的人都能下载这张CD上的音乐,唱片公司的销量就会因此减少很多。由于制作和发行复制品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专门的盗版者与最终用户中的复制者的分界线变得模糊。这意味着,损害版权人经济利益的已不是从事盗版的企业,而是处于流通网络最末端分散的使用者。(注:参见[日]中山信弘:《多媒体与著作权》,张玉瑞译,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版权人被迫卷入到控制个人行为的难题之中。

2.复制质量完美无缺。就复制品来说,利用模拟技术和媒介所产生的复制品质量不如原件并且会随着复制品再次复制而每况愈下。如音乐磁带、唱片经过反复录制会导致音质下降、失真。正因为如此,无限制复制音乐受到阻止。数字技术可以将所有内容转换成数字代码,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声音、影像,其本质上具有相同的属性和存在形态,即数字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赖于数字而存在。只要将作品转换成数字形式就可依赖该数字版本进行后续复制,制作出无限个与原件相同的复制品,精度丝毫不减。这意味着,数字化技术大大降低了版权侵害的自然障碍,最终用户的版权侵权问题突出了,其对版权的经济影响不可不计。

3.复制是获取信息的必由方式。在网络空间,信息以数字形式出现,信息获取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复制。利用计算机读书、看电影、听歌曲,都会有一系列的复制发生。这种复制是由计算机的功能决定的,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也就是说,数字化作品的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既是传输又是复制,它们之间难以区分。复制发生在数字网络环境的任何传播之中。复制与获取之间的紧密联系对版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版权人来说仅有复制权还不够,还需要新的专有权——向公众传播权;对使用者来说,经由复制才能获取信息,版权人完全控制复制(包括临时复制)就意味着控制了对信息的获取;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则要考虑怎样保持信息控制和信息获取之间的平衡。

(二)数字技术对复制权的影响

数字环境下作品的上述特点和隐藏的版权问题,被P2P网络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给版权人和唱片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因此引发的唱片业版权人诉技术提供商的案件成为进入数字时代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事件,并引发了人们对建立在模拟技术之上的版权保护制度的反思。

P2P技术的特点是让用户计算机之间直接连接从而实现文件共享与交流。使用者安装P2P软件后,计算机硬盘中会有一个区域,放到这个区域中的所有文件,都可以被其他同类P2P软件的用户搜寻到,进而复制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1999年,当P2P网络技术出现在Napster音乐网站时,无人会料到它会改变网络内容的传递模式,更为始料不及的是这种网络技术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和微型MP3播放器的结合给唱片业带来的灾难。Napster网站是一个19岁的美国大学生肖恩·范宁创办的音乐网站,它基于P2P网络技术,让用户之间进行MP3音乐文件共享。自1999年6月网站开通到2000年秋天,Napster网站宣称其已经拥有了超过3 800万的使用者,用户在最多的时候达到将近7000万。(注:参见[美]德伯拉·L·斯帕:《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一部技术的财富史》,倪正东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408页。)类似Napster的P2P 服务网站在世界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然而,随着分食免费午餐的技术水平“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唱片业受到的创伤惨重。根据调查,使用P2P软件在网上传递的文件电影占31.9%,MP3歌曲竟超过10亿首。美国的唱片销量2002年下降8%,2003年下降6%,使用P2P软件交换MP3歌曲是一个主要原因。(注:参见王迁:《索尼案二十年祭——回顾、反思与启示》,《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4期。)另据来自央视国际网站的数字显示,2003年全球唱片销售量27亿张,比2002年下降了6.6%;唱片销售额320亿美元,比2002年下降了7.6%。这已经是全球唱片销售量连续第四年下滑了,尽管个中缘由甚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音乐的兴起是导致全球唱片销售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网民们为与他人共享有趣的事情而快乐着的时候,美国唱片产业版权人终于开始出击。1999年12月代表美国唱片公司利益的“美国唱片产业协会”(RIAA)对Napster公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司提起诉讼,该案件最终由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审理并判决Napster公司承担间接责任。

三、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控制

(一)技术提供商的间接责任

间接责任,就是由第三人为违法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间接责任有两种形式:帮助侵权责任和替代责任。构成帮助侵权需满足以下条件:明知是侵权行为,仍然加以诱导、促使或以物质帮助他人实施侵权。替代责任是指由与违法行为人存在一定关系的人代为承担侵权责任。构成替代责任需满足两个条件:(1)监督控制的能力及权力;(2)直接的经济利益。帮助侵权责任和替代责任均来自于美国侵权法。美国版权法并未对间接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法院在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判例中逐步建立了间接责任的理论和适用规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判例就是关于索尼案的判例。该案所创立的具有先例作用的“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原则,成为此后确定技术提供者间接责任的重要标准,被称为“索尼原则”(The Sony Doctrine)。按照“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间接责任的成立与设备或技术的用途有着直接关系。双重用途的技术和服务,既可用作非侵权活动,也可用于侵权活动,如果是广泛用于合法用途的和不受反对的目的,其制造商或销售商就不构成帮助侵权。在索尼案中,“实质性非侵权用途”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标准协调了既要保护版权人利益也要顾及公众在非商业活动中自由使用作品之间的矛盾。多数派法官借这一标准表达出如下观点:版权人不得控制与版权相关的新技术的发展,(注:See Mark A. Lemley, Reducing Digital Copyright Infringement Without Restricting Innovation,56 Stan.L.Rev.1345(2004).)这种新的复制技术本身在专利法里是受保护的;新技术的运用在版权相关领域产生了一种普通商品,一种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产品,技术发明者或提供者不必为消费者利用这一新技术产物进行的侵权活动负责。否则,版权法就可能会限制技术创新并与专利法产生冲突进而背离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显然,“索尼原则”为版权间接责任设置了一个严格标准,充当了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工具。

2000年以后,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发生了数起与P2P网络技术有关的版权诉讼。P2P软件能够让用户之间进行“点对点”的文件共享,经由P2P软件共享的主要是音乐、电影和应用软件,其中大多数没有版权人的授权。然而,面对大量分散的P2P软件用户,版权人根本无法追究他们的侵权责任。于是,P2P软件提供商自然成为版权人锁定的打击目标。最先被美国唱片业版权人推上被告席的是Napster公司。在A&M Records v. Napster一案(注:See A&M Records v.Napster,239F,3d 1004(gth Cir.2001).)中,音乐版权人指控Napster公司的网络用户侵犯了他们的音乐版权,而Napster音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乐网站应该为其用户的侵权行为负责。Napster公司辩解说其软件和网络能用于非侵权用途,根据“索尼原则”,他们不应该为用户承担责任。美国第九巡回法院认为,双重用途技术提供者只有在对他人侵权活动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不承担责任。如果能够证明生产者明知侵权活动存在,则要为用户的侵权活动承担责任。法院最终判决Napster 公司构成帮助侵权和替代责任,并发布临时禁止令,要求Napster公司必须在自身允许的范围内阻止其用户交换侵权文件。

音乐版权人对Napster公司诉讼的胜诉与早期P2P技术的特点有关。Napster网络属于“主从结构”模式,其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内容索引和网络地址连接。如果Napster音乐网站不开启其服务器,用户就不能进行文件共享。Napster网站的经营者还管理着用户的账号密码,具有监督用户行为的权利和能力。虽然Napster公司是免费提供软件,但它日后的收益直接取决于用户数量的增加。下列事实成为判决Napster公司承担间接责任的依据:(1)Napster公司对原告发出的侵权通知置之不理,仍对其用户的侵权行为听之任之,符合帮助侵权的“明知”要件;(2)Napster公司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符合实质性帮助要件。令Napster公司承担替代责任的原因是:(1)用户必须注册才能使用Napster网络,如终止账号就可制止用户在网络上的活动,Napster公司因而具备对第三人的行为进行监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督控制的条件;(2)Napster公司借免费使用软件吸引用户,能在将来为Napster公司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符合直接经济利益要件。

技术的进步总是走在法律规则的前面。美国唱片业版权人虽赢得了对Napster公司的胜诉,但这一行动却导致他们在与新一代P2P技术的较量中遭到失败。新一代P2P技术同样可让其用户之间相互连接,但它不需要中央服务器的索引。Grokster和Morpheus就属于这种分散式P2P系统。由于这两种软件的用户借此获取大量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化作品,美国MGM公司等数十家音乐、电影版权人起诉了该两软件厂商。2003年4月,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对Grokster和Morpheus 软件生产商Grokster和Stream—cast公司作出判决,两家网络公司无须就其经营P2P网络的活动承担版权侵权责任。法院适用“索尼原则”,认为被告提供的P2P软件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与家庭录像机一样,它可以用于经授权的版权作品和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仅因被告的软件能用于侵权活动并不构成帮助侵权。被告只有在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时才承担帮助侵权的责任:(1)明知侵权活动发生,仍为侵权提供物质帮助;(2)收到侵权活动的通知仍不采取措施制止。法院认定,两被告除了提供软件,没有为直接侵权行为提供站点和便利,用户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文件共享、下载,无须被告的帮助就可以完成。如果被告关闭其网站,其产品用户仍可继续几乎不受影响地共享音乐文件。法院因此判决,被告并没有为终端用户的侵权活动提供主动和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实质帮助,不承担帮助侵权的责任。(注:See Mark A. Lemley, Reducing Digital Copyright Infringement Without Restricting Innovation,56 Stan.L.Rev.1345(2004).)

同样是P2P网络文件共享技术,在实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给版权人造成的影响也没什么两样,甚至分散式系统对版权人利益的影响更大,但Grokster公司与Napster公司的命运却如此不同。看来,在版权领域适用“索尼原则”追究技术提供商间接责任的诉讼越来越困难了。(注:审理MGM v.Grokster案的法院也无可奈何地表示:在缺乏额外立法指引的情况下,法院很难采取措施要求减少这种软件的非法用途。转引自王迁:《索尼案二十年祭——回顾、反思与启示》,《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4期。)

要想使间接责任可适用于技术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只有对“索尼原则”加以突破,创造新的间接责任规则并予以法定化。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在MGM v. Grokster案发之后,美国音乐界的版权人着力游说国会通过立法改变“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2004年6月,美国国会审议了《引诱版权侵权法案》(Inducing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s Act)。该法案旨在突破“索尼原则”,将矛头直指P2P 软件的经销商。正如美国版权局局长在听证会上坦言:版权商支持《引诱版权侵权法案》是因为它改变了版权侵权方面间接责任的规则……在今天的数字环境中,也许需要考虑“索尼案”的判决是否过分保护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

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数字阅读研究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阅读的历史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阅读,不再与书本、纸张相提并论。在电子屏幕前,阅读演化为人与数字符号之间的互动交流。阅读载体的种种变革,不仅仅改变了书本的 样式、形态,改变了人们黄灯古卷前清冷独思的阅读习惯,更改变了由传统纸质阅读衍生而来的阅读者社会行为。本文以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框架为论述根基与脉络,通过对480名数字阅读者进行纸质问卷与电 子问卷调查、对26位数字阅读者进行深度访谈,从数字阅读主体分布、数字阅读内容与需求偏好、数字阅读媒介选择、数字阅读行为特点、数字阅读环境等五个方面描绘数字阅读的现实图景。在此基础上,本 文进一步探究数字阅读媒介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关系,将 其分述为两大线索:线索一从人对媒介技术的引导性发展层面分析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的趋向,以此论证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异 质互补、相容相生的竞争关系;线索二从媒介技术偏向性对人的影响层面分析数字阅读媒介的静态特征及其对读者的认知、身份认同、权威构建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以此对数字阅读是否是浅阅读、碎片化、 娱乐化阅读以及数字阅读中是否存在身份认同消解、权威式微进行根源性反思。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 研究意义,在大量相关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主旨、创新点 与难点以及适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通过对480名数字阅读者的问卷调查,对数字阅读的现实图景作出基本描绘:数字阅读主 体以年青人为主,中老年人群也在逐步增多;数字阅读并非是对简单

资讯信息的填塞、对娱乐需求的一味满足,而是以实用信息阅读为主,长篇幅、深度性的内容为辅的多层次阅读,其资讯信息需求、专业知识需求、思想需求是促使数字阅读的三大主要驱动力。此外,手机媒介已超越报纸、图书等传统阅读媒介,成为数字时代的首选阅读媒介。在数字阅读中,读者较为普遍地存在主动搜索、主动书写、主动分享等主动性阅读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区隔也在数字阅读中产生融合与相互嵌入。本文在全面描绘现实图景的基础上,对现今关于数字阅读争论的矛盾焦点予以总结提出,为后文的分章论述树立目标。第三章奠定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础。本文将技术哲学与媒介环境学相结合,对媒介环境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给予解读,进一步填补与缝合了媒介环境学中的“技术决定论”、“技术中性论”的缺陷,坚守“文化/技术共生论”、媒介与人的双向构建的立场,为后文中数字阅读媒介与阅读主体之间相互建构、相互影响的关系奠定基础。第四章从媒介环境的三个层面——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论述数字阅读媒介的多感官交织式感知、双重符号的使用与超文本语言的引入、分享下的社交型阅读三大媒介特征,并以此论述数字阅读媒介的感知偏向、时空偏向、政治偏向以及社会偏向。第五章以人与媒介相互建构关系的第一条线索——人对媒介的引导性建构为 脉络,从媒介进化论的视角论述数字阅读媒介在信息仿真层面、信息保存层面、即时对话层面的人性化进化,并以媒介进化论中“媒介生态位”的视角论述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间相容相生的关系。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则分别从数字阅读对人的认知、身份认同、权

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责 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被John Platt称为() A. 社会矛盾 B. 社会问题 C. 社会两难 D. 个人两难 2. 据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观察的结果,划分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A. Hall B. Altman C. Seott D. Dean 3. 香与臭是一种() A. 客观评价 B. 一般评价 C. 主观评价 D. 适应 4. 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活动() A. 矩形 B. 马蹄形 C. 圆形 D. 秧田形 5. 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个体私密性 B. 成本低 C. 有利于员工相互监督 D. 方便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 1. 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 持续时间不一定 B. 有最低点 C. 无法预测 D. 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2. 冒险式操场通常会提供给儿童() A. 泥土山 B. 单杠 C. 喷泉 D. 画笔和颜料 3. 是设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 A. 参与 B. 模型 C. 草图 D. 交流 4. 颜色的心理特征是() A. 波长 B. 色调 C. 饱和度 D. 明度 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 A. 观察 B. 自我报告

责 C. 档案检查 D. 描述 三、填空题 1. 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 2. 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和。 3. 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结点和标志。 4.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和三个层次。 5.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 6. 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有两种有毒泄露,一种发生在,另一种发生在。 7.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和。 8.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 四、名词解释 1. 环境心理学: 2. 环境负荷: 3. 危机效应: 4. 个人空间: 5. 先行策略: 五、简答题 1.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 简述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3. 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论述题 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2. 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A. 拥挤 B. 情绪 C. 噪音 D. 空气污染

[传统文化,环境,数字]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

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 近年来,承载家庭期许、肩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90后,已经成为高校中的绝对主力军。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90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课题[1]。鉴于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网络新生代的90后,其阅读(本文阅读一词系用广义含义,具体指以视、听途径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方式又日趋数字化,为了解大学生传统文化数字化阅读方面的情况,我们于2012年夏季基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数字环境下的传统文化阅读以高校图书馆为语境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共收回有效答卷134份,答案文字部分内容合计近10万字。调查面向北京、天津、山东、甘肃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区30余所高校。这里通过引述和概括问卷数据的方式,对本次调查作一总结性报告。 1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较为到位 首先,认识比较全面,很少有人单独把古籍文献、文物或历史遗址等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单选古籍文献者仅约1.5%,单选文物和历史遗址者均不足1%,约84.3%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资源应该包括古籍文献、文物和历史遗址等多种形式;同学们还列举了诸如古文、诗词、曲赋、美术、音乐、舞蹈、建筑、戏曲、书法、对联和民俗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具体形式。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方式,也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多媒体等,而不是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定位比较准确,答案中常见的、较有代表性的定位词语主要包括智慧、财富、宝藏、根基、文化遗产、独特资源和民族特质等等。常见的形容性质的描述词语包括深邃、珍贵和博大精深等等。同时多数同学并没有片面、保守地看待传统文化,而是有着较为辩证的认识:传统文化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正确的对待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另外,在大家看来,学习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①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有利于了解历史,认清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用的人才;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②利于发展。只有继承,才能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③促进团结、抵制西化。目前中国社会西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清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 总之,在绝大多数同学眼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尽管有部分同学的答案中也存在着认识不够清晰、不够准确的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并未出现对传统文化全然无知或持否定态度的情况。 2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阅读需求旺盛,但行动有所不足 从问卷回答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普遍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些需求可具体概括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在学习内容方面,主要包括:①增加资源。有人主张学习一些经典书籍;有人主张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訾斐)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有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超越式发展,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于2002年元月,五条路小学继“九五”成果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4月立项,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二项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4月在数学、英语、美术三个学科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营造英语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表达的实践能力; 3、创设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索引美术信息,提高其整合素材及绘图创新能力; 4、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5、编写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方案; 6、研制、开发与课题研究教学配套的工具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库等; 7、摄制一批课题研究典型课例,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8、撰写一批研究论文,总结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英语、美术各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夯实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它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学校为此加大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其做法是:做好“三个结合”,保证人人受训,人人提高。第一是校内普及培训和校外提高培训相结合。自开展“十五”课题以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撰写。同时,选派学校领导、课题实验教师、骨干教师、电教员先后参加了南京、北京、成都、广州、上海、郑州、许昌等地组织的理论培训。第二是辅助讲座和研讨交流相结合。近三年我校先后请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内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交流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心中定位。第三是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我科研室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十五课题”专题讲座。同时我校科研室在每月两次的教研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制定制度,务实研究,确保课题有序进展。 我课题组对实验制订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而且每位实验人员有义务对实验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负完全责任。 人们曾形象地将网络硬件设施比作“马路”和“汽车”,各种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作“货物”,把实验人员比作“司机”,对于我实验学校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校选定的实验教师——“司机”可以说是素质比较高的,但其它两项却处于弱势。课题组根据校情充分发挥优势,由实验教师视校情制订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各学科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设计前测项目,把握好实验的重要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验中、后期定出了很好的坐标。 在网络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我课题组注重从理论上提升,从方法上探索,在实践中研讨,把基

环境心理学 总结

绪论 第一章感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第三章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七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第八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第九章环境设计(居住、学习、工作、公共环境) 第十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5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是围绕着某种物体(主体)并对这一物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一、环境心理学的术语 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环境关系研究、环境设计研究、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 总之,范围大,边界不清且发展中。核心是在各个不同学科中追求人与物质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环境心理学的重点在于人类的行为、感受和身为人类的知觉如何受到物理环境的互动影响,以及人们对人为与自然环境危害的反应。 二、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近代环境心理学家普罗尚司基(Proshansky,1990)定义“环境心理学” (徐磊青,杨公侠,2002)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 《环境心理学》第5版(美)保罗·贝尔等著 (John Zeisel,1984):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 Behavior Research,简称E-B Research) “环境是指一个地方实质的、管理的及社会的特性,在其中人们生活、工作及玩耍。行为是指人们做的事情,包括思想、感觉、看、彼此说话和来来去去。” E-B Research就是将人类的行为及相应的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三、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60年代(二十世纪)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 70年代开始发展形成(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 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三、国际著名研究团体 四、我国研究情况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数字环境下的地图模型综合

收稿日期:2004206229.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146999042423223);国家基础测绘基金资助项目(1469990324231).作者简介:应 申(1979-),男,安徽界首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空间信息多尺度表达、G IS 设计与开发等研究. 文章编号:100021190(2004)0420524204 数字环境下的地图模型综合 应 申,李 霖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模型综合是数字环境下地理信息的概念层次上的综合,是地图综合的前提和基础,它通过改变地图内部目标的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使地图的表达更简单;同时处理空间语义关系,保证小比例尺下的语义表达,进而使综合更方便.详细探讨了模型综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着重从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方面探讨了模型综合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模型综合;制图综合;空间关系;几何属性;语义信息;综合决策中图分类号:P 208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制图综合过程被认为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制图员的操作技巧,还需要专业的制图经验和制图知识.G IS 的发展和应用使空间数据库的更新成为G IS 的一个重要领域.计算机制图大大方便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而手工制图综合无法适合计算机制图综合,发展计算机自动综合技术是计算机制图和数据更新的需要.同时计算机制图综合的发展能使制图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综合决策,提高地图综合的效率和质量.20世纪60年代起,地图理论在认知科学、信息论和语言标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特别是从处理空间目标关系的语言学出发,形成了地图模型理论.从技术角度来看,建模过程开始于数据编辑,并通过数据处理和最后的符号化表达到屏幕或纸张上.制图建模的主要过程是地图综合. 地图模型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地理信息或空间目标在概念层次上的表达,它用语义、坐标和关系来存储,是面向地理目标的,它是不依赖可视化表达和符号化的,成为计算机自动制图综合的核心.文章首先对比介绍模型综合和图形综合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具体阐述了模型综合的内容,主要体现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上. 1定义 综合可以看作是为了提高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而对空间目标的几何表达进行一系列的尺寸变 换,同时,它又是在更高抽象层次上的一个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过程[1].为了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综合,数字制图综合被划分为模型综合和图形综合两部分,现在这种学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并不断地得到改进[1~4].这两种综合在综合对象、综合操作以及综合算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模型综合,又称数据库综合、概念综合,是指为了阻止由于比例尺缩小造成的表达空间不足、数据混乱和拥挤甚至信息表达的全面崩溃,而对数字景观模型(DL G )进行的信息化简和提取[5].模型综合为了获得更加抽象和概括的地图数据模型,通常要舍弃次要的地物目标,简化地物细节层次、压缩空间目标,进行地理目标空间关系(主要指拓扑关系)的变换,同时重定义语义信息,来减少地图的信息密度,以便进行较小比例尺下的空间分析和制图数据处理,它会从根本上影响到空间数据的内部表达[4,6].模型综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不同的综合层次(比例尺)、不同的地物类型层次和不同的地物个体层次. W eibel 认为真正的模型综合是一个能够产生 可预测的、可重复的结构[2];使结果模型和原始模型的偏差最小;能最大量的压缩数据量;保持拓扑一致性;尽可能的使用较少的参数.同时他还指出模型综合是应用于离散的目标.L agrange 对综合的数据和知识模型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综合是一个处理过程,允许我们对地理数据进行不 第38卷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 l .38N o.4 2004年12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CH I NA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 (N at .Sci .)D ec .2004

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

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 体会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必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以下是小编收集的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一:课前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目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学习过程中,学习媒体以书籍为主,学生接触的信息主要是文字和少量图片,信息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和情感冲击强度偏小,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奋度,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习提供了多种信息媒体,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动画、三维模型等),从多个角度不断地对学生的感观(视觉、听觉)进行有效刺激,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而教师精心选择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正面人物和正面事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同化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是关注学习主体的个性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差别化和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资源方面,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或预习课件上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

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更完整、更系统的学习资源,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学生提炼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将逐步提高;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在教材和教师设定的学习框架中进行学习,也可以独立设置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流程,并结合个人能力水平与兴趣取向,适当延伸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构筑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框架。这种从个人学情出发、结合个体需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有利于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的焓变”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课件,课件设置的学习框架如图1。 框架中的必学内容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前初步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观看“神舟七号”的相关视频、图片,查阅国内外航天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充满自豪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分析火箭推进剂的组成、对环境的影响及研制“绿色推进剂”的目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摘要:所谓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际上就是借助日渐发达的数字信息化技术,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之后分别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令学生在自主钻研、齐心协作、多元化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点,明确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更深层次的创新技能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字化;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地进行迭代更新,而在生活中也应用着不同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在小学数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也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目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意识不强,对于数学学习抱有侥幸心理。因此,为了改变现在的数学教学现状,教师先要改变学生的思想,给他们带来一些正能量,让他们可以认真地对待数学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深度学习特征 如今,由于知识经济、教育信息化等趋势交互式作用,令深度学习开始被各个小学关注,并且主张基于此来全面丰富学生的核心

素养,为今后数学等学科教学转型等奠定基础。归根结底,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维持相对关系,主张透过相关知识点整合和实操活动组织,以及生动情境创设等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批评性和创新性学习技能,为今后小学生群体健全思维体系和灵活解决生活类问题做足准备工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能够主动钻研、紧跟教师讲解步伐,进一步投入积极的情感。(2)深刻体验。主张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收集和消化一系列新型知识点和解题经验。(3)深度整合。即在理解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认知体系,确保日后可以灵活地迁移和拓展,进而辅助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4)思维拓展。即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重点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经过这样的深度学习之后,小学生便能够顺利发展数学学科方面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今后落实终身学习等,提供保障。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求知欲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比没有求知欲的学生的成绩好,而这两类学生的成绩区别在于求知欲带给他们的力量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就是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是很有趣的。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学习,并且在学习数学之后,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信息将渗透和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为增强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开设网络信息实验班。网络信息实验班的教室与普通教室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教室,里面设有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DVD、音响设备等,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每个小组六人,围成一圈,每人一台电脑。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是在过去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从“时”来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对历史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间”而言,指的是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初一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欣赏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内心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它创设的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是让学生自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纲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情景式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 九、课件结构图 十、课后反思 《赞美巾帼英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为教材基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课学习设计三个课时而《赞美巾帼英雄》作为一堂活动课占其中的一个课时。

二、授课对象 七年级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具有一定诗词积累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发现,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理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弱,对感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强。价值观上这个阶段的少年处于叛逆期,价值观正在建立,要营造积极的气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法 2、影视教学法 3、课件演示法 4、作品展示法 5、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生学习资源:1、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2、小组间成员分享的学习材料3、相关网址下载的学习材料 教师资源与工具:1、教师备课资源(信息、视听、课件、教案、练习等等)2、工具:网络和多媒体 知识与技能:本节活动课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媒体搜集学习资料,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阐述和展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热情 1、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或者QQ群。这个网络媒体对学生开放,进行远程的组织教学,学习管理,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开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和信息的任务。在网上课堂提供一些准备资料和查询资料的网址,引导学生运用网络预习,查询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组织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准备课件和视听资料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 李东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第一章解密数字阅读 1.1数字阅读是什么 (1)数字阅读——通过一种电子化的工具,从电子屏幕上阅读文本内容 (2)word文档,手机电子书,pdf文件,电子杂志,网页新闻,博客 (3)时间差,金钱上的差额 (4)adobe出品的digital editions 1.2数字阅读就在我们身边 (1)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在网络学习中,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改革教师们的教材,学法 (3)不是简单地阅读载体的变化,而是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 (4)创造“一对一”的教学环境,实现即时辅导,即时在线交流 1.3纸质书会消失吗? (1)无纸化社会的景色 (2)无纸化的优点 1.4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唇齿相依 (1)数字阅读的长处跨时空,体积小,容量大,媒体形式丰富,表现立体,传递快速,检索迅捷,减少阅读成本 (2)数字阅读的不足:需要专用设备,内容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较低,通俗化,快餐化 1.5“纯数字阅读人群”的出现 (1)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2)手机阅读 1.6数字阅读=浅阅读吗? (1)所谓浅阅读是…… (2)浅阅读一般包括:看新闻,收邮件,逛论坛,读博客 (3)数字阅读是否等同于浅阅读这一命题来看,二者其实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应该说,数字阅读仅是阅读的一种方式 (4)在网上“深阅读”时,读者可以调动网上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链接,名词解释,书评,历史背景,视音频资料等进行辅助阅读 (5)数字阅读不应该意味着对人文空间的挤压和消解 1.7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 (1)付费购买电子书 (2)付费阅读电子报和手机报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中国妇女报》 (3)付费使用文献数据库 索引网,维普,超星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

2020年数字阅读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数字阅读行业分 析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 数字阅读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分析 (5) 1.2 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5) 1.3 数字阅读行业结构分析 (5) 1.4 数字阅读行业PEST分析 (6) 1.5 数字阅读行业特征分析 (8) 1.6 数字阅读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9) 2. 数字阅读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1) 2.2 基础工作薄弱 (11)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1)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5 技术相对落后 (12) 2.6 隐私安全问题 (12) 2.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3) 2.8 管理效率低 (14) 2.9 盈利点单一 (14) 2.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5) 2.11 法律风险 (15) 2.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5) 2.13 人才问题 (16)

3. 数字阅读行业政策环境 (17) 3.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7) 3.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7) 3.3 “十三五”期间数字阅读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8) 4. 数字阅读产业发展前景 (19) 4.1 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9) 4.2 数字阅读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9) 4.3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0) 4.5 数字阅读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6 数字阅读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 5. 数字阅读行业发展趋势 (25) 5.1 宏观机制升级 (25) 5.2 服务模式多元化 (25) 5.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5) 5.4 社会化特征增强 (25) 5.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6) 5.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6)

《环境心理学》

一、单选题 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D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理论加以解释。C A.唤醒理论 B.环境负荷理论 C.行为场景理论 D.行为约束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4、()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A A.情绪 B.激动 C .唤醒行为 D.兴奋 5.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B A.评价成图 B.认知成图 C.评价地图 D.认知行为 7.()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C A.警戒 B.激动 C.应激 D.衰竭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B A.建筑的协调因素 B.建筑的功能因素 C.建筑的形制因素 D.建筑的社会性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A A.空间行为 B.人人空间 C.私密性 D.领域性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和信息控制。B A.前进 B.退缩 C.懦弱 D.勇敢 1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B A.触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12.下列四个人中,()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C A.惠太海默 B.考夫卡 C.林奇 D.苛勒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D A.同一性 B.结构 C.意义 D.方法 14.()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A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变化,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跨上网络快车。 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而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核心,所以探索一种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的“发现教学法”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实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

(完整版)浅谈信息化下的教与学

浅谈信息化下的学与教 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 张磊回到童年时代,想想在我的课堂上,老师们都是这样的形象: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演练,抽象性很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约束。 现在从事这个教师的行业的我深深的明白,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变革。它是科技进步、人类进步的体现。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科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科技日渐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我们工作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当然也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使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何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教学融合来促进教育手段的改进和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呢? 结合教学,我觉得运用自主发现.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和总结,得出一定结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符合新课标的思想。

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根据反馈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说白了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而对于学生是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在网络搜索中获取,这一过程学生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中或者是通过运行交互性教学平台的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定有意义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干涉很少,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恩施市都在推广,当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模式的时候,特别高兴。因为在课堂上,以前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朝气。可现在我的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非常的活跃,相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效果。举个例子,以前在数学课上要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很直观的要用到三角板和粉笔,老师在上面画,学生们都低着头在下面不知道干什么,无精打采的。而现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不仅让老师不在使用三角板和粉笔了,同时也大大的提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 ①2017年4月14日~15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浪潮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大门,我国数字阅读正呈现井喷之势。 ②据《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经突破3亿,年增长达12.3%,其中80后、90后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占比达64.1%。有60.3%的用户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内 容付费,这其中70%的用户每次阅读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另据调查 ...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 6.14亿。 ③就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来看,除了数量迅速增长外,其内容质量也有了质的提高,仅2016年就有近六成的热播剧改编自数字阅读平 台的作品。 ④数字阅读之所以能呈现井喷之势,主要得益于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为数字化阅读注入发展的动力。另外,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更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促进了数字阅读市场的迅速增长。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 的高速增长。这与语言识别、情景合成等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融

入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由于形象生动、互动性强,成为了儿童图书的新亮点。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也推动了数字阅读行业的持续增长。 ⑤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数字阅读在助力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开始辐射并融合到影视、游戏、动漫等更为广阔的数字内容产业。 ⑥作为新型阅读方式,我国数字阅读必将掀起全民阅读的新浪潮。 (原文有改动)59.从说明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60.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 的高速增长。 61.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另据调查 ...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6.14亿。 【答案】 59.示例:文章用逻辑顺序,分别从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或“我国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我国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的原因(或我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