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助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中国自助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中国自助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中国自助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64期2012年第18期Serial No .164

No .18,2012一、自助游的基本理论

1.自助游的概念。自助游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年轻人对机械刻板的旅行社行程安排产生厌倦,想要摆脱这种束缚式的旅游方式,因此以自驾游、自行车游、背包游等方式自行安排出游。对于自助游的概念,陈俊鸿较早地对自助游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自助游是指“游客无须借助导游

人员,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路线独立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1]

李天元认为自助游是“相对应团而言的个人独自旅游和同行人

数较少的自行结伴旅游”[2]。杨俭波、肖顺金认为,自助游是一

种旅游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安排行程,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的,注重体验和休闲且没有全程领队或导游介入其中的参与性很强的旅游方式,但它不排除部分依靠旅游中间商实现用房、用车、票据等个别项目预订的因素[3]。

结合自助游在中国的发展态势,本文更加认同杨俭波的观点,认为自助游是指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愿的选择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活动、选择旅游产品等,不完全依靠旅游中间商,无导游人员和领队陪同的一种高度自主的旅游方式。

2.自助游的类型。对自助游的划分有多种方式,如按交通方式可以分为自驾车自助游、公共交通自助游、徒步自助游等;按旅游目的可以划分为专项自助游、休闲自助游;按照旅行距离分类短途自助游、长途自助游,本文主要按照自助游的独立程度对自助游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与划分。具体如下:(1)完全自助游。国外对完全自助游的定义是到目的国游览的游客,他们在本国没有购买包价旅游产品,或者预定国际机票以外的产品,在目的国旅游途中,自己安排旅行,不参加旅游大巴或者其他团体的旅游。结合中国的现状,笔者

认为完全自助游是完全由旅行者自行安排交通、住宿(包括露营的方式)以及想要参观的景点,整个旅游行程中不涉及到旅行社等旅游中间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2)半自助游。半自助游是不完全依赖旅行社安排行程的一种旅游方式,旅行社或其他旅游机构部分地介入旅游行程。在某些国家,政府指定旅游者必须透过旅行社才能自由活动。在某些地区,没有当地旅行社的安排,可能难以进行活动。

二、中国自助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自助游在中国发展迅速,民众自助游的热情居高不下,但是某些客观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却阻碍了中国自助游的发展。

(一)自助游网站建设及互联网监管存在缺陷,不利于自助游发展

1.自助游网站信息同质严重,影响自助游深度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存在一些自助游网站,如自游天下、I power 自助旅行网、张家界散客自助旅游网等,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但是整体来看,中国自助游网站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各网站设计项目同质化严重,同时还存在着诸如信息虽然齐全,但是内容简单等问题,各自助游网站的信息功能与其他旅游网站的信息功能基本上相同。另外,各网站提供的旅游服务产品模式也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酒店、机票的简单自由行产品,深度开发不足[4]。

2.互联网监管不足,不良信息迷惑自助游市场。中国对互联网,包括各自助游网站管理均比较松散,客观上为不良网站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中国大多数在线旅游网站的网下服务既得不到监管,也得不到保证。另外,有些山寨网站混淆欺骗游客,对于不经常组织自助游的“初级”自助游旅游者往往很

收稿日期:2012-03-13

作者简介:张红(1975-),女,吉林永吉人,讲师,从事旅游心理、旅游服务研究。中国自助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要:传统从众式的团队旅游已经略显单调,个性化并且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旅游体验方式也随之兴起,其中,自

助游成为其中的一大热点。

首先分析了自助游的基本概念,对自助游的主要类型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中国自助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即自助游网站建设及互联网监管存在缺陷;自助游基础设施建设仍存不足;自助游交通供给不利;自助游安全缺乏专业保障。并针对上述发展障碍,提出了中国自助游发展的应对策略,视角较为独特,对中国自助游的有序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自助游;限制性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18-0150-02

150——

难分辨这些消费陷阱。

(二)自助游接待设施建设仍存不足,影响自助游质量

1.基础设施不完备,制约自助旅游发展。中国众多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时,停车场地、住宿设施等都很紧张,很多自助旅游者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他们选择的住宿设施缺乏预订网络系统,提前预订困难,行程取消现象严重。对于偏远地区,旅游接待设施几近于无,无法实现自助游者的基本住宿需求,安全保障更为缺失[5]。另外,一些人迹罕见的景点或未经开发的区域往往吸引了大量以探险、登山等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型自助游旅游者,在此类环境中,自助旅游者对基础设施及配套接待设施的依赖性更大,而这些设施的建设远远滞后于自助旅游的发展[6]。

2.专业旅游设施缺乏,难以满足自助游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自助游发展对旅游服务设施的要求与团队旅游需求不同,所需产品所跨幅度逐步增大,使用的设备器材种类复杂多样,需要更多产业或部门的配合和协同。而目前,中国在自助游专业设施,尤其是自驾游专业设施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三)交通供给不利,限制自助游的发展

1.自助游交通票据难求,影响自助游发展的规模。在自助游旅游者中,除了自驾游这一类型,大部分的自助游旅游者都面临了交通票据难以购买这一问题。同时很多自助游旅游者喜欢在网上“淘”票,但是因为网络购票的不安全性,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网络购票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2.交通服务缺乏个性化,难以满足自驾游交通的针对性需求。对于自驾游旅游者,不仅各旅游地的交通状况影响自驾游的质量,各旅游地的交通和路况信息是否及时发布,是否有明确的路标指示,加油站布局是否合理,汽车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困难等都会直接对自驾游造成影响。

(四)自助游安全缺乏专业保障,制约自助游的推广

1.自助游旅游者对紧急突发问题缺乏应对能力。在自助游发展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对于自然环境下的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自助游旅游者往往缺少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经验。在突发情况面前,自助游旅游者往往缺乏处理方案,缺少安全救助措施和意外求助方案,还没有系统的救助系统和组织。

2.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自助游事故高发的另一主要原因。目前中国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虽逐步认识到自助游迅猛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如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这种既没有签署合同也无明确责任承担者的旅游方式方面却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也为自助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隐患。

三、对自助游在中国发展的应对策略

1.推动自助游网站建设,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在自助游网站建设方面,各旅游网站网络预订处置、网络客人接待、客人资料保管整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整合,如降低网络技术门槛,实现操作简便化,实现在线旅游进入大众网络自助旅游阶段等。针对虚假自助游信息混淆市场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对自助游网站制定认证规则,对自助游网站设置合理的门槛,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管,切实为消费者着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推进景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强化自助游专业设施建设。自助游对景区设施的需求更加具体化。从具体的旅游景区来看,旅游景区应顺应自助游的发展趋势,对景区整体规划布局也要做一些调整,如大量私家车的出现要求景区配备大型停车场及相关设施,或者在景区内建立自驾车休闲广场,专供自助游的游客使用,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有足够舒适的空间。另外,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的普及,许多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荒野成为“驴友”们探险的好去处,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应履行好安全监管义务,对各类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公示,并提供地理、气象条件信息等配套服务[7]。

3.加强对交通票据流通渠道的建设和监管。一方面,中国应普及长途客车的异地售票,以拓宽交通票据的购买渠道,并减少自助游旅游者的购票障碍。另一方面,政府应严厉打击设置购票陷阱的“钓鱼网站”,相应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此类钓鱼网站,就应即刻处理,并把信息公布于众,并加强对网络购票的信息和知识普及。

4.完善自助游监管、保险环境的建设。为了减小事故发生的频率,应该对自助游构建专门的监管机制。政府可以建立相关机构,专门负责自助游团队的监管和联系。在大力扶持自助游的同时,严格规范这个市场。政府可以设置一个服务性平台,引导户外探险俱乐部等自助游民间组织,同时对领队、自助游旅游者及俱乐部进行培训,并对探险性自助游组织者进行相关的资质认证,并推动适合户外冒险的特种保险出台。

5.旅行社适度介入自助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相对于旅游团队,自助游客人在购买旅游产品时更注重点菜或量体裁衣,而非被动性接受既定的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的形势下,旅行社可以转变经营模式,适度介入自助游,将散团旅游的优特点结合起来,产生介于团体和散客之间的中间形式,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8]。

参考文献:

[1]陈俊鸿.论风景名胜区自助游产品的开发[J].旅游学刊,1995,(6):40-44.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杨俭波,肖顺金.当前中国自助游监管“空心化”的成因、根源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7,(3).

[4]陈小芳,张伟强.中国自驾游与自助游网站的功能综合评价初步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

[5]张进宝,陈明.秦皇岛自助游发展障碍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6]刘莉文.自助游安全问题的三核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0,(2).

[7]蒋萍.专家:民间自助游亟待加强监管[N].文汇报,2009-12-29.

[8]阳政.自助游搅动市场,旅行社取舍两难[N].湖南经济报,2005-04-28.[责任编辑陈凤雪]

151

——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遗传 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如果没有这些生理条件,人的身心发展就无从实现。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的爬梯试验证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体态、感官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2.环境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所有不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亲戚、朋友的交往都可以看做是环境的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那么社会环境的影响则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国古代的荀子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于培养目标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为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限的,必须要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详)讲解学习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5——教育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在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中,生理特点指功能特点,如出生后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等。解剖特点是指机体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在上节中我们已经述及,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人的自然基础,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就不能发展视觉,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或染色体畸变者,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优越,都无法使他们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人的遗传素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这也是人的发展优于动物的地方。尤其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构造与机能,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人的大脑皮层上有一百几十亿个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外来刺激(信息),经细胞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出去。一般的学习就是神经元凭藉这种对刺激的反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而建立的干百万个暂时的神经联系。因此,从脑的生理机能而言,人脑组织的复杂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提供了人的接受教育和发展各种才能的可能性,亦即区别于动物的巨大的发展可能性。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还有赖于出生后的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动性的发挥。 (二)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年龄特征 作为一种状态,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作为一种过程,成熟是由一系列遗传因子控制的程序。成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成熟的规律规定了个体身体发展的基本路线和状态。按照正常的发展,个体到了某一年龄阶段就应出现该年龄阶段应出现的年龄特征,如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都各自具有不同生理发展的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是个渐进的成熟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从缓慢的量变飞跃到质变的过程。由于新质的出现,人的发展就从前一个阶段达到另一个新的阶段,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的形成是与人的年龄相关的,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约。心理学家格塞尔同卵双生子的爬梯实验,就是对遗传素质成熟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有力证明。皮亚杰等人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也是以在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的基础上发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的。教育就是要遵循人的遗传素质的这个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人的自然属性的基本特点是遗传和变异性。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遗传差异是指由遗传基因的不同而引起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差别。个体遗传基因的差别,会给人的身心发展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理上,遗传控制个体的先天解剖特征和生理机能,致使不同的人在机体构造、形态、感官、神经系统上呈现出差异。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但是在机体的构造和机能上也有不尽相同的特点,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的构造和机能都会具有不同的素质差异。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揭示了人的神经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等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总体架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又是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生产方式。因此,由生产方式及其延伸出的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总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所以,历史发展的动力又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形态发展主要是经济形态而非文化形态,并表现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同时,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世界历史理论而非民族历史理论,揭示的是整个人类发展的普遍性进程,人类社会各民族、各国家一般都将经历从原始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最终都会发展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①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社会历史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自己在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劳动实践)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社会意识。因此,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形态而非文化形态,在马克思历史哲学视域中,文化形态不过是经济形态的反映或衬托,并表现出社会存在(社会物质关系,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与社会意识(社会思想关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上层建筑、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之间的矛盾, 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社会动力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张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与生产关系(生产所有制形式、人们在劳动中的地位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国家政权、阶级、政党、军队、法庭、监狱等,思想或观点上层建筑,又叫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的矛盾,并由此衍生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与保守势力、人民群众与反动势力的斗争等的作用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规律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表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公有制(无阶级)——私有制(有阶级)——公有制(无阶级)的螺旋式进步过程。具体形态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

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

11 一、填空 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和技术。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决定的。 4.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G=S/C)。 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6.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长期繁荣)。 7.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8.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0.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11.说明长期中货币决定价格的理论是(货币数量论)。 12.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1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15.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16.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7.在人类社会中,货币有两种,即(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 18.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19.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 20.根据货币数量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 21.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比来表示。 22.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23.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收缩)。 2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0))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25.产量和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是(全要素生产率) 26.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都是从这个公式来分析经济长期增长的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C(资本-产量比率))的变动,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S(储蓄率))的变动。 2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 28.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 29.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制度上的原因主要包括:()(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和工会的存在。 30.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3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3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33.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贮藏手段三种。 3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合意的储蓄率(Sd))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论文作业)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摘要:影响个人发展因素众多,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因素学说。从单因素到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都在尽可能的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正如我们知道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对个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究竟怎么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与探讨。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因素。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 一、历史上的各种观点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决定论、三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决定论及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经过人们研究,人们认为这种单因素论不能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许多问题,片面了。三因素决定论坚持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三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并非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二则,三因素忽视了人的内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强调了人发展的外因。随后出现了四因素说(主观心理因素),五因素说(反馈调节),以及后来的综合因素说,他们同样并没有把人的主体的独特能动性看做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两层次三因素说。两层次为,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下面我将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来阐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遗传影响因素 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有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作用,即遗传决定论。在我上小学时候。我我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计算能力比我同年级的学生都强。我的父亲他在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每当我拿着一百分的卷子给他看时,他都会说:“果然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遗传),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对于这

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社会环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家庭条件、亲友关系等。社会环境可以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改造,因而比及自然环境它有灵活多变的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成为也越来越复杂起来,由此,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人所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环境是主要的,自然环境虽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来说,自然环境则居次要地位。社会环境给儿童和青少年一代提供生活条件,对他们施加种种影响,他们也对社会环境作出种种反应和回答,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表现,就是这种反应和回答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环境中,个体总是通过相互关系而从事社会活动的。在这里,个体活动不但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社会潮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社会潮流是反映在多数人意愿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将利用这个潮流实现个人愿望,人们将在潮流中表现自己,也将在潮流中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改造。它的特点就是与潮流相关的一切活动两极分化发展,适合潮流的特质将会膨胀,违背的将受到更大的抑制。二、社会变革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在社会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变革,有单方面的、多方面的;急剧的、渐变的;积极的、消极的。但不管哪种变革,都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及成绩以极大的影响。三、政治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政治教育也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绩。政

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固有的一种需要,它不是人们主观上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就能够改变的事实。客观上,它对人才的成长,德与才的并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什么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目前的政治教育、政治活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呢这当然与十年动乱中遗留下来的假大空的影响有关,也与政治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因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政治教育听不进,青少年思想出现“偏航”,教育工作者苦于无方,社会风气受到影响。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现象折射回来又影响到学校的学生,各种思潮和倾向性表现出来了,学生本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问题成了次要问题,学习成绩好坏也就无需关心了。当然,正确及时的政治教育也能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促进和影响,我们一贯强调的既教书又育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有一个适应他们学习的社会环境,要有安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形势,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的社会舆论风尚。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繁荣的经济形势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鲁迅讲过一条最简单的真理:一求生存,二求温饱,三求发展。在旧中国,劳动人民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其子女无钱也无权去读书。在旱涝天灾、战火连年的时代,人们也无法保证教育或求学。在政治不安定、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正常的、进步的教育也是无法实施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首先必须具备与生存相关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它确保个体应该生活在一个免遭危害的环境。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是人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内在因素主要指学前儿童自身的特性,外部因素则包括各层级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具体指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 第一节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儿童自身的因素是一个基础,因为,任何外在的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自身才能发挥影响和作用。 一、生理成熟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根据格赛尔的成熟理论,个体的发展要以成熟为基础,而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在尚未成熟之前,儿童有一个准备阶段,这个准备阶段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不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不仅表现为学习难度大,还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巩固,最严重的莫过于伤害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成熟的基础上对儿童提出适度适当的要求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当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相匹配时,孩子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化的要求。 教育者要尽可能在孩子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提出恰当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以促进积极的社会学习,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如孩子往往有身体活动的需要,只有让孩子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相反,当儿童的生理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各种各种的问题行为,如一些身体缺乏运动经验的孩子在身体和空间感知觉上表现滞后,感觉统合失调症。空间混乱会引起阅读和书写困难,同时也会导致问题行为,还有一些儿童不断地惹麻烦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身体位置与他人有关。成人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身体活动进而更好地帮助儿童,而不是总想着尽力使儿童保持安静。 另外,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对其社会性发展也会有影响,如一个健康漂亮的孩子往往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爱与支持,其往往也是自信的,一个不漂亮的或残疾的孩子,她往往更容易自卑。 全纳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全纳,以及对所有幼儿的公平教育。关注被排斥的儿童,从对特殊需要的人的排斥到一般的排斥。二、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个性是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各种心理过程、各种心理成分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2岁之前,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到了两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3-6岁是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这阶段明显地出现个性所具有的各种特点,个性的各种结构成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有稳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活动,比如所气质、性格和能力系统等,已经开始结合成为整体,形成各人独特的个性雏形。 一、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和社会性发

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得决定性因素

二、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外部因素分析 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对它的支持,同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它所处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外部因素是指在外部环境当中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间接性因素和直接性因素两大类。其中间接性因素是指与整个企业生产运营紧密联系的诸如政府干预、能源供应、通货膨胀、国内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而直接因素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科技化水平、原材料供应商以及金融机构等因素。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的性质增加了企业与之相适应的困难程度,同时对于时机也更不容易把握,从而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激烈,所以企业能否及时察觉并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相互间不断的变化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这一特殊性企业只能进行短期的预测和计划。首先就是对国家政策进行分析,国家大的政治背景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预测国家的政治环境及其变化趋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企业一旦受到国家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战略就会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以及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随时关注国家政治动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然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另外法律作为政府执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需要引起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以往所采取的行政管理手段已经逐渐转变为通过法律为主的方式来贯彻执行,即政府将依法行政。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对企业在行为规范上进行了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也保护着企业的相关权利,并积极维护了合理竞争的市场秩序。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必须要时刻与外部的经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对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一旦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企业发展的路线、方针就行做出合理的调整,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企业将会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影响企业的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社会购买力、国民收入水平以及之处模式、国民储蓄和信贷等因素构成。在经济因素中还要注意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因为通货膨胀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利因素,它导致了企业经营所需的原材料、运输、人员工资等各种成本的相应增加,而且长期的通货膨胀既抑制了企业的发展,又会促使政府采取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的通货紧缩政策,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但与此同时却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生存空间,企业应该充分把握一切机遇谋求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作为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因素之一,同样应该引起企业领导者的足够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国民的共同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国民素质程度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潜意识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接受这些准则作为行动指南。而社会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复杂的,其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人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与建构而形成的结果。人们对这些因素有不同的划分,对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有不同的认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可以区分为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环境的影响,部因素主要包括人的遗传素质、过去经验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于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这一区分,需要说明这样几点:第一,上述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形中,其作用力是有强弱之分、方向之别的。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对人的发展作用相对减弱。第二,将教育作为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因素中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意味着否认或低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因素的类别与各因素影响的大小之间没有必然性的联系。教育不能作为一个纯粹的外部因素。从教育的三要素来看,教育既可以是影响人发展的外因也可以是因。第三,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几乎不存在固定的因或外因,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外部因素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第四,这些外部因素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外因通过因而起作用,而现有的因又是在过去外因的影响下形成的。比如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又会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第五,在个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使外因发生相互作用的桥梁。在人的发展中,活动是使主体与客体之间、外因之间相互作用的根本性因素。也正是藉着活动,外部因素才对人的发展发生作用,儿童是在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接受环境的影响的;儿童发展的因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离开了活动,儿童的因就不可能与外因产生联系.儿童在发展的可能性就不可能通过外因作用而转化为现实性。 我们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下文将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探讨。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将在第三节进行着重论述。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在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中,生理特点指功能特点,如出生后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等。解剖特点是指机体的器官和系统的结

社会决定因素

社会决定因素 【篇一:健康的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 健康的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 郭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我今天主要讲的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在这样的一讲中,我想主要 跟大家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框架 第一,什么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可能健康是大家所熟知 的概念,但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可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为大家所了 解的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们跟大家回顾一下,到底什么是健康社 会决定因素,它的框架是什么。第二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最先 提出或者是说以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概念框架提出,是世界卫生组织 在它的报告里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报告里边提出来的,所以借 这个机会,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决定因素的行 动策略是什么?基于这样一个行动策略在两年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在 澳大利亚的南澳的首都阿德雷德召开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结束以 后发表了一个宣言,它的宣我言名字就是《阿德雷德宣言》,它的 副标题就是《health in all policy》,或者说将健康融入所有的社会 政策之中。我们想用一点点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将健康融入所 有的社会政策之中,它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它的基本理念是 什么。 首先我们先看健康社会因素的概念。既然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首先 我们看什么是健康。对于健康,我相信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我们ppt 里边所展示的,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身体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都处于一种完满的状态。首先我在这一点上我想有 两点跟大家强调,第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健康这样一个概念的给出就 是不仅仅是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来说没有疾病了,而是它包括了心理 上和社会上处于一种完满的状态。既然它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一种 完满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体疾病实际上是受社会因 素的影响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要跟大家强调的,常常我们在 媒体说这是新的健康观,或者有一些领导说是新的健康观,但是我 要强调的是这个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时候,也就是说,世界 卫生组织在1948年成立,在它成立的时候,这段话已经写入了它的

浅析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99浅析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易斯认为,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决定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是自然资源与人的行为。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里,他着重从人的 行为出发,探究经济增长的原因,他认为,经济增长背后的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努力、知识的增长与运用以及资本积累,而决定这些直接原因的因素是观念与制度。这表明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深层次推动力。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是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的共同创新。对于后者而言,技术创新为许多国家所接受,但是仅仅有技术上的创新,而没有制度领域创新的有力支持,即使经济体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也是难以为继的。因而,为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制度领域的创新活动非常必要,制度创新的关键和目的在于,促使参与主体获取经济活动的自由,激励经济机会的把握,从而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制度实施机制与经济增长作为约束经济活动参与各方行为的规则,制度本身是不完全的,而且容易受经济行为主体主观偏好,例如机会主义等因素影响,因而制度实施机制对于其功能实现非常重要。对于非正式制度而言,由于它是经济行为主体在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中经过自发的演化所形成的,会产生自我刘■隆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制度是经济增长的 深层次推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制度实施机制与经济增长的问题,接着在讨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问题。关键词:经济增长制度实施制度变迁实施特征。然而,正式制度的实施,一般需要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对于制度的实施机制,它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由第三方进行实施的成本,对于不同的制度实施机制,存在不同的制度执行成本;实施机制的公正性大小,即所谓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制度实施机制不同,因而存在交易费用方面的差别。对于经济增长的有效促进机制,应当是实现“自我实施”的最大可能,从而使得交易费用降低。由于作为经济活动参与各方的“共有信念”存在,制度是规范的,也是规制的。所以,

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高储蓄与高投资 储蓄和投资是紧密相关的,较高的储蓄能够带来较高的投资,而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在过去30年常保持着高储蓄率和高资本形成率。图1 显示了中国1978-2014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和拉动情况。可以看出,投资对GDP 的贡献率是很高的,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拉动最低在3%以上,对GDP 的贡献最低在30%以上,峰值更达到2009年的87%。 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和拉动 贡献(%)拉动(%)(右)0 -70 -30 5090 0-3 35 7 91114-12 78-1282-1286-1290-1294-1298-1202-1206-1210-12 图1 1978-2014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和拉动 资料来源:Wind 资讯——宏观数据专题报表 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与劳动水平紧密相连,并且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等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人力资本对经济活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评价体系包含了人的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身心健康等。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素质都有大幅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0年中国人口普查文盲率为15.9%,人均预期寿命为68.55岁;2010年文盲率降为 4.1%,预期寿命达74.83岁。观察其他数据(如受教育比例等),可以得知,中国的人力资本得到显著的提高。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很大相关性。随着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也将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这一因素,而在经济发展初期起重要作用的劳动力数量,其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小。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逐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有很多的学者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对此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并重点从财政支出、政府投资行为、收入不平等、制度等方面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收入不平等 近年来,中国以较高的发展速度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越来越受学者的关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对此都有有研究。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的规模;(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中国经济学者也有很多投入对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予以总结归纳。 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政策为一国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利用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一项财政政策的实施必然带动着财政支出的变动,因此,一项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税收结构。而且有关此类的大多数文献都是在假定劳动力供给无弹性的前提下讨论的,导致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传导机制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数的国内外学者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Rebelo(1993)等考察了分类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ngelopoulos etnal(2006)等考察了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Miller and Russek(1997)、Kneller et al(1999)考察了财政支出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计量方法、数据选择、解释变量多少等要素的差异,这些学者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差别。例如:Miller and Russek(1997)根据18个OECD国家1966-1990年的数据检验得出,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等扭曲性税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劳动所得税、资本所得税每上升1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1-0.2个百分;Kneller et al(1999)根据22个OECD国家1970-1995年的数据,检验发现劳动所得税、资本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扭曲作用很大。 2、国内学者的相关理论 严成梁、龚六堂在一个具有内生化劳动选择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认为内生化劳动力供给的两大优点:(1)消费税和劳动所得税不再是一揽子税收,他们可以政府的消费性公共支出也可以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休闲选择,进而影响资本的边际回报与经济增长;(2)政府的消费性公共支出也可以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休闲选择,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他们的研究是在一个AK经济中内生化劳动选择,进而考察了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早在1990年Barro就研究了在AK 经济中引入生产性公共支出与所得税,假定政府通过征收所得税为公共政策融资,结果发现所得税税率与经济增长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 研究财政支出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公共支出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和消费性公共支出。龚六堂他们运用了1997-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公共支出并不一定总能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他们认为原因可能是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规模超出了经济的适可范围或生产性公共支出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我过去的二十年岁月中,影响我身心发展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多种因素作用而成应该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说法,归纳总结一下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等。 首先,我认为遗传对于一个机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龙生龙,凤生凤”,我们的机体结构、形态和神经系统的许多特征,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遗传的结果。但是遗传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淡化,很多早慧的孩子长大以后并不一定就是天才,像许多孩子可能早期性格比较内向,但随着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他们很可能成为侃侃而谈的人,许多著名的人物,早年的缺陷往往成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中大放光芒的方面,遗传的因素绝对不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些借口遗传因素制约而不能克服某些困难的人只是借遗传因素来掩盖自己的不求上进。 其次,环境的因素也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样不是决定性因素。我小时候据说是很调皮的,好奇心特别强,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我想这个时候树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因为那时候我和很多孩子一样,就很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大人的行为、动作包括语言,我记得小时候大人说什么,我就会在嘴里小声的嘀咕,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强,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功能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影响。举一个例子,在我家隔壁,有个小孩子,他今年五岁了,他可以叽叽咕咕说很多话了,但是他所说的话几乎没人可以听懂,这与他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妈妈是说苏北的方言的,他爸爸是讲普通话的,从小照顾他的奶奶是讲苏州方言的,小孩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各种语言杂糅的环境使他的语言一直不能有很好的发展,像我的小堂妹,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都是流利的普通话,她很小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这不能不说是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仅仅是影响,绝对不能说是决定,很多孩子开口很晚,难道是他一直处于无声的世界吗? 再一个因素就是教育的因素,我觉得在我的人生发展中,这一个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上学之前,我一直是在老家的,在那样一个狭小的环境中,我接触的只是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伙伴,生活的空间是那么一方小小的天地,所知道的不过是吃饭睡觉之类的生活琐事,但是当我进入学校,什么都是新鲜的,不同的小伙伴,不同的老师,接受的知识是我从来都不知道的,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在我生活的那一小方世界外,还有一个更加五彩斑斓的世界,我开始识字,开始学习在集体生活学习,没有教育,我想我依然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对什么都好奇,但也是仅限于好奇,不会从理论实践上去找出缘由。而教育为我解开了我始终不得理解的世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这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对人得到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于自己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也是颇有感受的。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似乎对学习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到了高中,我的学习有了明显的目的性,虽然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但是我明白什么东西是我需要的。而大学,更加是一段令人记忆犹新的回忆,我开始对整个世界有自己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的成熟阶段也就是在这时候形成的吧,教育的妙不可言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了解,我也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和我们同龄的孩子能走进大学的殿堂,切身体会思想的成熟的过程。 在书本上对于影响人的发展还讲到一点个体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这一点,在大学中我也开始初有体会,大学之前的学习大多是灌输性的学习,而现在我更多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努力去将之解决,现在我更多的对许多知

简述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简述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强调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属于古典动态模型。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将被占有和开发,土地变得稀缺,人口变得拥挤。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资本带来了动力机器,增加了产量,这是新古典模型。这时,资本积累和新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支配性力量。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古典和新古典时期的经济增长研究 1.斯密的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今年的谷物总产量为X 1,上一年的谷物总产量为X 0,今年用于雇用生产劳动的谷物数量占上一年谷物总产量的比例为K ,每个劳动者的谷物工资为W ,每个劳动者的谷物产量为P 。 2李嘉图的经济增长 一定的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3.马歇尔的经济增长 资本家延迟消费以及企业家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导致了生产率提高和财富增长。 3.熊彼特的经济增长 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经济增长研究 1.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的历史观点有以下几方面: 在传统社会阶段,社会结构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以牛顿以前的科学、技术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为基础; 人均可以达到的生产水平有其最高限度; 主要产业是农业; 家族和氏族关系在社会组织中作用很大; 阶层结构很少有上下流动的余地,宿命论是一种普遍观念; 虽然有形式不定的中央政治统治,但政治力量的重心却在各个地区,操纵在土地所有者手中,他们对中央统治者保持有很大的影响力。 2.丹尼森 则认为: 知识进步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占66%)。其中,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经验知识、科学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 但是,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基础是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调整。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长期以来,各国都将经济增长视为重要的政策目标。而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要素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以及技术。 人力资源,也就是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规模和工人素质。提高劳工的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以及提高劳工的电脑操作技能,都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1001X X KP X W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