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试卷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试卷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试卷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试卷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 A ).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D.金融体制建设

2.(本题分值:2)

1913年,苏联的人均粮食产量是( B ).

A.443公斤

B.540公斤

C.434公斤

D.450公斤

3.(本题分值:2)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 C ).

A.12%

B.14%

C.4%

D.2%

4.(本题分值:2)

“打倒贫困落后,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哪项主义的内涵( D ).

A.民族主义

B.民享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5.(本题分值:2)

“打倒封建专制,实现人民民主”,这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哪项主义的内涵? C

A.民享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6.(本题分值:2)

推进民生大业,要以( C )的精神.

A.不怕困难

B.团结求实

C.改革创新

D.与时俱进

7.(本题分值:2)

21世纪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要求是( C ).

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基础服务

C.为民生服务

D.为文化建设服务

8.(本题分值:2)

1913年,苏联的人均肉类产量是( D ).

A.21.4公斤

B.41.4公斤

C.11.4公斤

D.31.4公斤

9.(本题分值:2)

中国现在按照世界贫困线标准,我们还有( B )人属于贫困人口.

A.4亿3500万

B.2亿3500万

C.3亿3500万

D.1亿3500万

10.(本题分值:2)

刘教授认为,比较起来,现在的中国人民对于钞票的要求比选票的愿望更迫切是( B ).

A.两者都重要

B.民生建设更突出

C.都不是

D.民主建设更迫切

11.(本题分值: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包括为我人民( B ).

A.教育医疗

B.民生服务

C.安居乐业

D.交通出行

12.(本题分值:2)

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 D ).

A.15.1%

B.25.1%

C.35.1%

D.45.1%

13.(本题分值:2)

民生工程是( D ).

A.稳中求进

B.工业倍增计划

C.GDP快速增长

D.生命工程、人心工程

14.(本题分值:2)

( A )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特征.

A.心系民生

B.性格刚毅

C.关注官场

D.追求个性发展

15.(本题分值:2)

中国《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最主要是研究中国的( A ).

A.民生问题

B.经济问题

C.发展问题

D.政治问题

16.(本题分值:2)

世界银行《2005世界发展报告》规定的贫困标准是每天每人生活费不足( A ).

A.1美元

B.2美元

C.2元

D.1元

17.(本题分值: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 D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提高收入

B.发展经济

C.振兴文化

D.改善民生

18.(本题分值:2)

刘教授认为,推进民生大业,需要口号,更需要( A ).

A.行动

B.团结

C.投资

D.经济

19.(本题分值:2)

应该说( C ).的服务,是更经常、更大量、更复杂的服务

A.教育

B.发展生产

C.民生方面

D.医疗

20.(本题分值:2)

( D )是苏联共产党垮台的一个重要教训

A.制度问题

B.都不是

C.领导人的问题

D.民生上不去

我们过去常常把民生概括为四个字( A ).

A.衣食住行

B.住有所居

C.老有所养

D.劳有所得

22.(本题分值:2)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C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善民生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以人为本

23.(本题分值:2)

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是执政能力中的( C ).

A.政治能力

B.基本能力

C.核心能力

D.统领能力

24.(本题分值:2)

2006年,联合国根据《2005世界发展报告》规定的贫困标准测算,中国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C ).

A.8%

B.38%

C.18%

D.28%

A.

B.

C.

D.

2.判断题

1.(

√错2.(

错3.(

√对错4.(

对√5.(

√错

√错7.(

√错8.(

√错

9.(

√错10.(

√错1.(

2.(

3.(

刘教授认为,推进中国民生大业,需要做到( ABC ).

民生需要口号,更需要行动

提高民生收入,加大民生投入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4.(本题分值: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指( BCD ).

人民群众要有钞票

人民群众要有主权

人民群众要有权利

人民群众要有自由

5.(本题分值: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 ABCD )、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6.(本题分值:3)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ABCD

推进民生建设的过程,是促进公平正义的过程。

推进民生建设的过程,是逐步实现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

抓民生要和去特权、反腐败、倡廉洁要紧密结合起来。

民生领域的腐败和不公平,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政府官员在民生问题上脱离群众,也最影响官员和政府威信。

7.(本题分值:3)

推进民生建设的过程,是一个( ABC ).

促进公平正义的过程

逐步实现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

也是反腐倡廉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过程

8.(本题分值:3)

对于中国的民生大业,中央提出涉及到的六大领域,包括以下哪些( ABCD ).

教育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住房保障

9.(本题分值:3)

要把民生建设摆在战略的位置,让中国人民( ABCD ).

有选票

有钞票

有民生

有好生活

10.(本题分值:3)

党最近30年抓民生建设成就很大,具体表现在( ABCD ).

吃的都比过去好了

穿得比过去好了

兜里钱也比过去多了

出行自由方便多了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试卷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 A ).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D.金融体制建设 2.(本题分值:2) 1913年,苏联的人均粮食产量是( B ). A.443公斤 B.540公斤 C.434公斤 D.450公斤 3.(本题分值:2)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 C ). A.12% B.14% C.4% D.2% 4.(本题分值:2) “打倒贫困落后,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哪项主义的内涵( D ). A.民族主义 B.民享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5.(本题分值:2)

“打倒封建专制,实现人民民主”,这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哪项主义的内涵? C A.民享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6.(本题分值:2) 推进民生大业,要以( C )的精神. A.不怕困难 B.团结求实 C.改革创新 D.与时俱进 7.(本题分值:2) 21世纪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要求是( C ). 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基础服务 C.为民生服务 D.为文化建设服务 8.(本题分值:2) 1913年,苏联的人均肉类产量是( D ). A.21.4公斤 B.41.4公斤 C.11.4公斤 D.31.4公斤 9.(本题分值:2)

中国现在按照世界贫困线标准,我们还有( B )人属于贫困人口. A.4亿3500万 B.2亿3500万 C.3亿3500万 D.1亿3500万 10.(本题分值:2) 刘教授认为,比较起来,现在的中国人民对于钞票的要求比选票的愿望更迫切是( B ). A.两者都重要 B.民生建设更突出 C.都不是 D.民主建设更迫切 11.(本题分值: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包括为我人民( B ). A.教育医疗 B.民生服务 C.安居乐业 D.交通出行 12.(本题分值:2) 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 D ). A.15.1% B.25.1% C.35.1% D.45.1% 13.(本题分值:2)

新形势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新形势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求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点。这项工作涉及面广、纷繁复杂,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有所侧重。突出解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关键环节,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环保系统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报告中,胡锦涛列举了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涉及资源环境、平衡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民生和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干部作风与消极腐败现象等。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生为先。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环保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做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关工作。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具体概括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反映群众的生活水准,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

2018年民政局救助站工作计划与2018年民政局民生保障工作重点汇编

2018年民政局救助站工作计划与2018年民政局民生 保障工作重点汇编 2018年民政局救助站工作计划 一、强化救助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站内人员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各项政策法规精神,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极大提升人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交流、学习各地先进工作经验,切实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深入推进站务公开。抓好站务公开工作的落实,通过文件精神传达、组织情况通报会等途径推进站务公开工作,确保各项事务公开透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努力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站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救助对象的资料表格管理及救助信息平台管理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利于工作有序、规范进行。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执行救助人员服务承诺职责、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处理好来电投诉、来信投诉和来人投诉;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守,公布求助电话,实行24小时服务接待制、首问首接负责制,全面排查整改消防安全漏

洞,保全工作记录、档案等资料,适时增加防暑、御寒物品,配备安全降温、取暖设备,确保受助人员安全受助。 三、抓好救助管理,搞好救助服务 (一)严格依法救助。一是健全依法主动救助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增强救助资源协作整合力度,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以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废弃房屋等为重点,对流浪乞讨人员集中露宿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做好街头流动救助和现场劝导救助,尤其要做好流浪老年人、未成年人、危重病人和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和救治工作;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鼓励发动环卫职工、公交出租司机、热心群众、志愿者、社会工作机构和公益慈善组织等参与救助服务,让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关爱。 (二)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做好来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思想工作;二是利用宣传栏、宣传资料对来站求助人员进行宣传;三是组织职工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救助管理办法》与《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宣传资料,积极发布救助工作信息;四是大力挖掘救助工作中干部职工的好人好事开展宣传,积极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条幅、民政门户网站平台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完善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兄弟站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救助工作信息化管理。 XX年第一季度工作重点

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极不寻常。这是一份非常时期的政府工作报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来在三月初例行召开的两会延期到五月下旬。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必须综合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新的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要做出适时调整。 在极度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确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怎样化危为机应对更加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所有的关注便聚焦到今年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短,但内容依然是沉甸甸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握了一个“实”字,突出了一个“民”字,回应了各方关切,是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 把握一个“实”字:直面困难挑战,着力当前谋及长远 这份报告的一个最大看点,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是实事求是的。 事实上,不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指标,也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唯GDP数字论英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果有一个数字杠杠横在那里,许多地方就难免会在数字上搞层层算账、层层加码,甚至弄虚作假形成新的形式主义。眼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抓好复工复产达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守住“六保”底线,稳定经济运行。长远看,面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决不能回到简单以经济增速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老路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疫情对我们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从经济工作的角度看,一方面我们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数字增长思维,全力提高发展质量,这也是应对疫情挑战产生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实施疫情防控,还是适应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客观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已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疫情发生也暴露出我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上还有诸多欠缺,必须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所以,看淡一点增速,抓住发展质量,才是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才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 当然,不确定具体全年经济增长指标,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不重要。其实,宏观经济运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公共服务的极端重要性 1.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2.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会产品的分配时指出,“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

长。”《共产党宣言》也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

XX年街道民生保障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思路

XX年街道民生保障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思 路 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梨洲街道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千方百计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与全街道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经初步测算,全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55688万元,同比增长21%,完成年初预算的103%;实现财政可用资金万元,同比增长10%,完成年初预算的10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今年以来,我街道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强大的工作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业项目方面:XX年工业投资计划项目13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振东光电、同祺包装等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中;总投资3亿元的贝仕迪电器智能小家电产品生产项目正在填塘渣阶段,预计12月份进场施工;总投资亿元的香港彩鹰项目,还有一家企业正在政策处理中,预计12月份进场施工,今年预计可完成投资5000万元。商贸项目方面:梨洲置业总部经济大楼正在加紧进行中,保

利文化商业广场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也在加紧协调当中,开元曼居大酒店和稠州银行等一批有实力的项目进驻开业。同时随着捷豹路虎、奔驰汽车品牌的落户,高端汽车4s店集聚区日趋成熟。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据初步测算,XX年度街道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其中69家XX万元及以上规模企业可完成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销售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利润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街道在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努力指导、帮助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协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力求做精做专。街道全年共有申请专利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新产品只数70只;科技经费投入14700万元;r&d所占比重全年可达9000万元;余姚利帅影视器材有限公司、宁波金典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正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街道累计有各级名牌企业6家,中国驰名商标11件,宁波知名商标7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宁波科技型企业11家;省工程技术中心企业1家,宁波工程技术中心企业5家,XX市工程技术中心企业15家。 三、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以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布局优化、发展空间拓展和城市功能提升。顺利完成姚江干流城区段和华狮北侧二期地块清零工作。有序做好电视机厂拆迁户签约工作,同时做好古路头安置房二、三期的交

基层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国家对民生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以城乡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迈进,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民生,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以江川为例,2016年,社会救助资金累计支出3007.5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018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0.75%。其中:临时救助资金支出146.8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18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42%;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391.6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98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12%;城乡低保资金支出2272.9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02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1%。但是,基层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受助群众对社会救助产生依赖情绪,人生态度消极,自我救助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依赖救助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甚至存在“白吃”心理,认为救助金是国家的,“不吃白不吃”。 二、救助对象界定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家庭收入难以核实。农村居民收入中农作物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务工收入、隐性就业及弹性就业收入难核实,即使调查周边邻居也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造成收入核实只能靠申请人自报,或根据家庭日常支出估算,真实情况难于掌握。三是家庭成员难以界定。一是在现行风俗中,特别是农村,往往只把儿子作为赡养义务人,把有赡养能力已出嫁女儿、(外)孙子女这类人员不计算

为赡养义务人。二是部分人员采取人户分离的办法,把有赡养义务的子女有意分开,使老人成为无收入的孤寡老人。 三、群众诉求原因多样,社会救助工作难度较大。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发展变化,群众致贫致困原因呈现出随机性、突发性、多样性特点,加上群众观念转变困难,小部分救助对象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攀比心强,增加了社会救助的难度。 四、社会救助动态管理难。一是救助人数多、居住地分散、工作量大等因素致使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二是一些已经不需要救助的家庭隐瞒实情,装苦装穷,甚至采取各种手段和理由拒绝退出救助;三是民政办很难准确核实低保户收入,导致在每年组织清理清查中很难做到彻底清理和管理。 对此,基层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管,民政牵头,财政、审计监督,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谁主管、谁经办、谁负责的严格问责制,及时督办、检查、研究、解决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把救助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责任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整合救助资源,形成社会救助合力。各部门要打破体制、观念因素制约,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形成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利用银行、税务、劳动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依法获取申请者和受助者的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结合个人申报,准确界定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化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工作目标。 三、进一步严格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城乡低保工作严格按照一评

民生财政的思考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 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得到切实保障。 2. 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

论民生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

论民生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文章之八 百花谭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一系列重大的民生工程,如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这些民生工程对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从供需角度看基本公共服务与民生 谈民生必谈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内学术界、舆论界近年来形成的习惯,因为基本公共服务与民生在内涵上有太多的契合。 从需求角度看民生,看到更多的是“民之民生”,而非“国之民生”,其强调的是需求关系,更关心老百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否脱离、滞后人民群众所需,是否与时俱进,是衡量公共服务有效性的重要维度。十八大报告专门就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急迫需求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健康等民生问题进行了阐述。 从供给角度看民生,是国之民生,强调的是供给关系,关心的是什么供、什么不供、如何供、供给谁的问题。国之民生不仅关注老百姓需要什么,也关注国家具备多大的公共服务能力,如何提高供给效率,让老百姓更加满意。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如何供给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创新的思路,从“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路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效果、效率与效益。 明晰“国之民生”与“民之民生”之别,便可知晓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的深刻含义。民生不是一步到位的,应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前进,应与国家供给能力相匹配。量力而行、不断拓展、逐步升级,寻求民生供需平衡是党和政府着眼发展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英明决策。 二、从经济角度看基本公共服务与民生 领悟政府推进民生改善、实施基本公共服务策略的精妙之处,必须跳出基本公共服务与民生这两点的局限,要考虑到“经济发展”这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是一个多维的过程,既包括加速经济增长、降低不平等和根除贫困等诸多方面,也包括社会结构、大众心态

改善民生工作心得体会

改善民生工作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能使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实惠,又有利于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不少民生问题需要解决。今年南方部分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后重建十分紧迫。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经济出现下滑,部分企业困难,财政增收减缓,就业压力增大。这些都会给群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改善民生的压力。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有效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保增长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投资,也要扩大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带动经济增长。

中央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造福百姓。这次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4万亿元投资中,有一半多的投资涉及民生方面;具体安排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善民生又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实实在在做好各项改善民生的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保增长的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下大气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明年的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吸纳更多就业。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好其他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加快灾后重建,安排好灾区群众过冬生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 今年即将过去,元旦、春节将至。灾区群众怎么样?困难群众怎么样?人民群众有哪些困难急需解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把中央改善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区民政局民生工作情况及政策建议】民政局民生工程

【区民政局民生工作情况及政策建议】民政局民生工程区民政局民生工作情况及政策建议 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区 __门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紧紧围绕解决民生、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各项民政民生工作,充分发挥了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一、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城市低保工作。xx年,我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所有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全部按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消除了城乡差别。从xx年1月1日起,我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80元,并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桂钩联动机制,为低保对象发放物价临时补贴,进一步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以来,累计保障低保对象769户11098人次,发放保障金301万元。 二是医疗救助工作。我们于xx年起草并印发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病种、简化手续,降低了救助起付线,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实行病人到定点医院就医,部分费用先由医院垫付,出院后再由医院和民政局进行结算,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

负担和心理压力,真正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病有所医”的惠民政策。今年以来,共救助困难群众71人次,支付医疗费用14.3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巩固自愿前提下的100%集中供养为目标,大力推进敬老院建设,先后建成了上街区敬老院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五保供养水平。今年,区政府又将敬老院工程纳入区政府为民办理十大实事项目,进一步推进了我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我区共有五保对象62人,集中供养31人,分散供养31人,现行年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6384元/人,分散供养3840元/人,累计支出五保供养资金24.9万元。 四是居家养老助残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政策落实,居家养老助残工程,以家庭养老助残为主,服务对象自愿服务,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养老助残服务项目,实行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目前,我们共有爱心服务员57名,全部持有“养老护理员”的等级资质证书,为下岗职工开辟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再就业的实现。四年来,累计已有360余户家庭享受到了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已深得老年人的信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新时期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新时期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第 1 题:持续的较高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包括什么?( ) A.失业率是按照人力资源部门的报表 B.失业率是按照劳动保障部门的报表 C.没有参加失业保险人不统计在里面 D.需要到政府部门登记才能统计进去 第 2 题:随着发展社会的具体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属于( )等层次概念。 B.中 第 3 题:当前我国就业的新特点有哪些?( ) A.持续的较高的城镇调查失业率 B.国有部门就业形成一种新的大锅饭 D.相对于较低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第 4 题: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到更多地依赖于国内消费哪些对策?( ) A.转变发展方式 B.应对新的挑战 C.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时间 D.在新的条件下持续的发展 第 5 题:( )是中国一种特殊不同于国际上的工作组织。 D.单位 第 6 题:( )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指标。 B.就业 第 7 题:中国收入分配结构问题:一方面( ),另一方面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状态。
A.高端消费

第 8 题: 1994 年—2009 年 3 月, 居民储蓄从 2 万多亿元增加到 24.7 万亿, 年均增长 18%,
相当于当年全国 GDP 的( )。
C.四分之三 第 9 题:事业单位需要采取合理的机制运营。
A.正确 第 10 题:第二、三产业从业者比重为 80%是国际制定大众消费到来的指标。 B.错误 第 11 题:金融危机的反思:扩大( ),依赖国内消费,保证健康、持续的增长。 D.内需 第 12 题: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近 1000 万的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返乡。 B.错误 第 13 题:农民出来工作考虑的因素:一方面,多挣钱,另外一方面,背井离乡的生活代价、
成本等各方面的问题。
A.正确 第 14 题:1994 年—2008 年税收总量从 5000 多亿元增加到 5.4 万多亿元,年均增长了
28%。
B.错误 第 15 题:影响消费的政策问题包括什么?( ) A.教育 C.医疗 D.住房 第 16 题:教育需要转化思路,与市场相接近,通过增加( )降低教育价格。 C.供给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精)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第一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第二节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第二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段仁茂 2010年第10期——社会建设近几年来,襄樊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得更加有效,需要从思想、创新实践和服务保障三个层面来提升认识、扎实工作。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 从现实情况看,影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既有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带来的,也有发展不优、发展不好导致的,还有干部作风方面造成的,等等。要解决好民生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现在有些地方在抓发展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片面地把经济增长当成了发展,本想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结果盲目干起来却成了一个不和谐的源头,损害了群众利益;有的简单地把民生问题归咎于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对民生现状习以为常,解决起来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简单地把发展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等同起来,以所谓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间接利益,代替群众眼前、具体、直接的利益,造成发展成果与群众感受反差很大。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会促进社会发展,但不会自动带来社会事业发展,也不等于民生问题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同时还要看到,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并不简单地是推进

社会建设,而是通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我们需要从社会政策、社会规划、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着力,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为扩大内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刺激消费的政策、扩大就业的措施等,既对经济发展起到强力拉动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生活质量,使民生得到较好改善。 近些年来,襄樊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互促共进的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安排、来部署。为了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责任意识,围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完善了《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目标考核办法》,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除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还有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指标,并加大了这些指标的考核权重。从2008年以来,襄樊市每年都安排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劳动就业、学校改造、饮水安全、消灭泥巴路等突出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城镇居民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综合参保率达91.6%;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住房困难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98.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到61%;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高中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成立了汽车工程学院、医学院,襄樊学院由“二本二”升为“二本一”学院;全市通村公路累计达到1.34万公里;解决了14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一建三改”13.25万户,沼气用户总量近20万户;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襄樊市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拿出具体规划,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公共财政投入计划等,力争“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救助工作意见

民生救助工作意见 为民解困,是民政部门的首要职责,我们要借助省、市、县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和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救助水平,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城乡低保要按照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245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11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19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80元。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先提标,后扩面”,四月份以前将提标提补任务完成。在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期间,坚持“家庭收入核查制、三榜公布制和群众评议制”,实行阳光操作,坚决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等现象。(二)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集中、分散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920/1320元,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加大扶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同时要突出抓好内部管理,扶持发展院内经济,开展星级敬老院创评活动,大力推进院长和工作人员选聘制。(三)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按月人均300元落实到位,散居孤儿养育标准达到月人均600元,城乡精简退职困难老职工月人均救济水平提高25元,分别达到225元/185元。通过不断提高保障标准,真正使困难群众“难有所解”。

2、完善各类救助制度。在提高保障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的救助内容,拓宽救助范围,实现各类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一)继续抓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按照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和规划,重点抓好10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新建重建和10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维修工作。(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完善县、街道、社区三级救助体系。(三)规范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或遭遇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真正发挥救急、救难的作用。通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真正使困难群众“困有所助”。 3、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全面启动贫困家庭儿童大病医疗专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医疗费用全额救助制度,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对贫困白内障、唇腭裂患者实施专项医疗救助。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机制,结合医改工作,探索网络信息共享和网上结算新途径,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和救助效果,真正使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4、提高救灾减灾能力。坚持减灾与救灾并重,应急与常态并举,转变救灾方式,提升应急救灾能力。(一)健全应急救助工作机制。依据各级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救灾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适时按预案组织开展演练,提高灾害救助水平。(二)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完善灾情信息系统,健全灾情会商和灾情发布机制,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作好培训,提高信息员的业务能力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