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内外中国梦研究现状评述_陈晓杰

当前国内外中国梦研究现状评述_陈晓杰

2014年10月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Oct.2014第35卷第5期Journal of 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35No.5

收稿日期:2014-09-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及评析”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3JJD710006。

作者简介:陈晓杰(1985—),男,河南信阳人,

博士生,从事中国梦认同研究。当前国内外中国梦研究现状评述

陈晓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要:

中国梦是近现代以来国人一直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对它的探讨和研

究也在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深入。在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的背景下正式提出中国梦,这必将对我国及整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政党、社会阶层以及个人都给予中国梦足够的重视和思考。作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梦的研究成果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其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梳理国内外研究中国梦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给予归纳和评述,是研究中国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键词:

中国梦;整体性;实践性;比较性;评述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02(2014)05-0010-05

The Review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Chinese Dream

CHEN Xiao -jie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

Abstract :Chinese Dream which deeply impacted on generations of Chinese is the goal that modern Chinese people are making effort to achieve.With the evolution of history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to it has also gradually deepened.In the context tha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ly and closely linked ,for the formal proposal of Chinese Dream will absolutely make significant effect on our country and the whole world.In this case ,all of the countries ,political parties ,so-cial classes and individuals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s and thoughts to the Chinese Dream.As a currently is hot topic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Dream ,which is served as a hot topic and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areas ,and in the ac-ademia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 the phase of rapid growth.It is the basic work to study the Chinese Dream that we tease the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 Dream research ,summarize and comment on it.Key Words :Chinese dream ;integrity ;practicality ;comparatity ;review

在习近平正式提出中国梦之前,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处于比较分散、比较零碎的状态,在此之后,中国梦才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各项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认真观察当前中国梦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梳理和归纳中国梦研究的相关重大问题,是进行中国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从对众多文献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对中国梦的研究主要集中三个方面:对中国梦的内涵、意义、特点以及渊源等的整体性研究;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方式和路径的实践性研究;对中国梦与美国等主要国家梦的比较性研究。

一、整体性探讨

(一)关于中国梦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梦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阐释,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

法:

1.“本质说”。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此为标杆,

很多学者认为,在进行中国梦研究时,可以去丰富拓展中国梦的内涵,但必须要坚持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即本质。这些学者认为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相关的专著和文章有:李君如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2014年);石仲泉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北京日报》2013年05月20日)等。

2.“主体说”。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一部分学者认为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而不是虚拟的国家,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具体来说,中国梦就是为每个人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岗位,能够有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来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的梦。相关的主要文献有:吴旭的《西方眼中的“中国梦”》(《社会观察》2013年第5期);冷溶的《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人民日报》2013年04月26日);刘福明的《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心、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党建》2013年第3期)等。

3.“二元说”。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梦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即国家梦和个人梦。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裕强盛和民族复兴;从个人层面来说,中国梦就是实现个人的幸福生活和人生出彩。中国梦是国家梦和个人梦的结合,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它一方面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另一方面是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熊若愚的《中国梦的十个梦》(《学习时报》2013年04月08日);张维为的《中国梦与中国情怀》(《人民日报》2013年03月03日);邱德胜、王玉鹏的《“中国梦”的双重内涵》(《光明日报》2013年05月10日)等。

4.“三层说”。一些学者认为,从个体看,中国梦是全体国人的幸福生活梦;从集体看,中国梦是伟大祖国的富强昌盛梦;从民族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强盛的复兴梦,三者缺一不可。中国梦是国家梦、人民梦和世界梦。中国梦的实现,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个人层面上,表现为富裕、自由、博爱、幸福;在世界层面上,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相关的主要文献有:叶再春的《“中国梦”随想》(《前线》2013年第1期);陈晋的《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光明日报》2013年03月19日);辛鸣的《“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人民日报》,2013年01月04日);李泽泉的《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浙江日报》2013年05月17日)等。

5.“多维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不能简单地加以界定,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梦想蓝图。中国梦就是在政治上要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清明;在经济上要实现物质富余,国力提升;在文化上要实现文明进步,文化繁荣;在社会上要实现稳定安全,和谐发展;在个人上要实现生活无忧,精神幸福。中国梦是复兴的梦、中国梦是时代的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强国的梦、中国梦是富民的梦、中国梦是创新的梦、中国梦是攻坚的梦、中国梦是奋斗的梦、中国梦是出彩的梦。相关的文献主要有:洪向华的《民族复兴中国梦》(2013年);安传香的《多维度的中国梦》(《新华网》2013年04月19日);汪金友的《十解“中国梦”》(《人民公安报》2013年03月28日);林培雄、刘光明的《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周天勇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7日)等。

(二)关于中国梦的特点

关于中国梦特点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做出了不同的阐释,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吴建民认为:中国梦有三个特点:第一,规模大。中国的崛起是13亿人在崛起,人类历史上没有13亿人的国家崛起的先例。第二,领域广。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量杰出人士,他们用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踏实勤奋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三,与世界分享。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因此“中国梦”必须与世界分享。[1]

秦宣认为,中国梦有三个时代特征:一,“中国梦”是一个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二,“中国梦”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具有科学性和长远性;三,“中国梦”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辩证统一,把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2](P17-19)

韩振峰认为,从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国梦的一些鲜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时代性、科学性、导向性、人民性、共享性、历史性、现实性、发展性、实践性等。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这些鲜明特征,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3](P1)

汪玉奇认为,中国梦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最广泛的民族共识。“中国梦”不属于某一个政党、不属于某一个阶层,它是深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集体记忆、集体意识、集体愿望,它不是某一个政党的梦,也不是某一个阶层的梦,而是全民族的梦;二是有最强烈的民族情怀。“中国梦”有全体中国人民最强烈的要求复兴、要求崛起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情怀;三是有最彻底的民族信念。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坚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的复兴之梦,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4]

梁丽萍认为,中国梦有两个特点:一是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因为“中国梦”萌发、形成于耻深痛极的近代百年。二是坚定的民族自信。“中国梦”始终坚信有着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终将转危为安、再造辉煌。[5]

孟东方认为,中国梦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第二,中国梦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三,中国梦体现了世情与囯情的统一;第四,中国梦体现了静态与动态的统一;第五,中国梦体现了合力与张力的统一;第六,中国梦体现了求同与存异的统一;第七,中国梦体现了刚性和与柔性的统一;第八,中国梦体现了囯富与民福的统一。[6]

(三)关于中国梦的意义

·

11

·

第5期陈晓杰:当前国内外中国梦研究现状评述

对于中国梦意义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一个方面是阐述中国梦的国内意义,另一个方面是阐述中国梦的国际意义。

中国梦的出场对我国来说,主要有以下诸多方面的价值意义:一、中国梦深刻回答了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三、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正能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确立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中国梦为凝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新坐标,蕴含着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价值支撑和广阔路径。五、中国梦极大地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使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又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六、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意义,将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更加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为中国全球化合法性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话语证明。

相关的主要文献有:邢理的《对中国梦深远意义的学理阐释》(新华网2013年05月23日);张农科的《人民梦与民族复兴梦的统一》(《学习时报》2013年05月20日);史文清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习时报》2013年05月20日);林培雄、刘光明的《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光明日报》2013年05月02日);韩震峰的《中国梦: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境界》(《北京日报》2013年05月6日);黄怀相的《中国梦与理论创新》(人民网2013年05月14日);辛鸣的《“中国梦”引发集体共鸣的“三大背景意义”》(人民网2013年03月22日)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回答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自己的梦,也是中国为世界打造的梦。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广泛的全球意义和世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梦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它的提出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赢,为世界和谐发展和丰富多样注入了新活力。第二、中国梦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谐稳定。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梦的大力倡导和实践,能够促进世界各国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为世界梦的实现奠定经济基础。第三、中国梦对世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华民族的复兴为落后民族争取民族自强找到了一条路,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提供了新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选择道路提供了新的范例。

相关的主要文献有:胡鞍钢的《中国人有着怎样的“世界梦”》(人民网2013年04月07日);秋石的《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能量》(《求是》2013年第4期);张农科的《人民梦与民族复兴梦的统一》(《学习时报》2013年05月20日);史文清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习时报》2013年05月20日);柴尚金:《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红旗文稿》2013年第10期);秦宏的《中国梦与世界共成长》(《人民日报》2013年5月15日);徐惠喜的《“中国梦”为世界带来机遇》(《经济日报》2013年04月08日);赵周贤、刘光明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经济日报2013年01月04日);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人民日报2013年01月04日》;吴旭的《中国梦的世界价值》(《人民论坛》2013年第6期)等等。

二、实践性探讨

对中国梦实践性的探讨是进行中国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法和路径,研究其在现实实践中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方法原则,是众多学者在谈到中国梦问题时无法回避的一项主要内容。就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术界主要从五个角度对中国梦的实践性进行探讨。

(一)从实现中国梦根本途径的角度去探讨

这一部分学者认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他们认为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道路,它从来就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本就应该是中国道路题中应有之义。相关的主要文献有:肖贵清的《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6期);辛鸣的《“中囯梦”:内涵·路径·保障》(《理论导报》2013年第1期);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光明日报》2013年03月19日);蒋斌、陈金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2013年03月29日)等。

(二)从“三位一体”的角度去探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关于“理论、道路与制度”与“中国梦”。这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九十余年来的中国道路又奠定了“中国梦”坚实的实践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确立,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相关的主要文献有:肖贵清的《思想理论高度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

21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

(《党建》2013第2期);辛鸣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时报》2013年3月11日)。

(三)从中国梦实践基础的角度去探讨

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梦”的实践基础由四大基石构成:坚持信仰宗旨、改革开放、反腐倡廉、艰苦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同时要对当前出现的腐败问题给予坚决的打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相关的主要文献有:石仲泉的《“中国梦”的实践基础》(《人民论坛》2013年第6期);李君如的《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北京日报》2013年05月27日);刘志勤的《改革助推中国梦》(《红旗文稿》2013年第9期);郑必坚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解放日报》2012年12月3日)等。

(四)从中国共产党与实现中国梦之间关系的角度去探讨

这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它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国梦是极端重要的。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关键在于把党锤炼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相关文献主要由:宋维强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光明日报》2013年2月4日);汪玉奇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农业考古》(2013年第1期);叶再春的《“中国梦”随想》(《前线》2013第1期);刘亚洲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求是》2011年第15期)等。

(五)从“三个必须”的角度去探讨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依靠。学界对这“三个必须”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论述,他们认为: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相关的主要文献有:李君如的《阐述中国梦,设计中国道路》(《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6月17日);唐洲雁的《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人民日报》(2013年3月28日);蒋斌、陈金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2013年3月29日);李海荣、吴海清的《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人民日报》2013年5月15日)等。

三、比较性探讨

对中国梦进行比较性研究,是更好地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质、意义等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当前,学术界对中国梦的比较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比较上,同时还有其他主要国家的国家梦,如印度梦、土耳其梦等等,学者们通过对它们之间的互通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探讨它们对中国梦的启示意义。这里选择学术界谈论的较为集中的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比较研究进行阐述。

(一)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互通性

相较于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性的研究,对二者的互通性的研究少了很多,但也有部分学者涉猎。首先,部分学者都认为中国梦和美国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互通性就是二者都强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强调要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做到人民幸福,其落脚点是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美国梦强调的是首先要追求个人幸福,而不是国家和民族,但可以看出,二者在对个人幸福生活方面的意愿还是一致的。其次,中国梦和美国梦都包含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中国人都在持续努力,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美国梦提出之后,美国人也是掀起了一股追求梦想的热潮,每个人都在为梦想的实现而付出艰辛,因此说,二者有一些互通性的精神特质。最后,中国梦和美国梦都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梦在实现的过程中,不仅强调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强调与其它国家的互利共赢,让其它国家都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受益;美国梦尽管更多的强调的是自身的发展,较少顾忌其它国家人民,但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其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其它国家的发展,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相关的主要文献有:祁怀高的《“中国梦”和“美国梦”互鉴》(《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03月04日;饶毅的《从“中国梦”和“美国梦”》(《中国教育报》2013年03月21日);张涛甫的《中国梦与美国梦》(《新民周刊》2012年第47期)。

(二)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性

对中国梦和美国梦之间差异性的研究,是对中国梦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学界对二者差异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本质不同。从本质上说,美国梦不是一个为世界准备的梦,而是一个分裂世界的梦,一个为美国自己谋幸福的梦;欧洲梦其实是个地区保护主义的梦,一个保护既得利益的策略,同样不是一个可以普遍化的世界梦想;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不仅要实现物质上强大的梦想,还要实现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的精神梦想。第二,价值理念不同。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集体主义的范畴,因此,中国梦注定就是要坚持集体主义,它在强调追求个人梦想的时候,更加注重强调个人梦想与社会集体梦想的结合,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心怀他人,实现集体利益;而美国梦自从提出,就是强调极端个人主义的,它的核心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即通过个人的奋斗来实现美国的自由民主。第三,主体范围不同。中国梦的主体是全体中华儿女,它强调的是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它的主体是十分宽泛的和全面的;而美国梦在形式上标榜要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实际上它只是少数人的梦,大多数人是无法实现的。第四,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梦的实现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

31

·

第5期陈晓杰:当前国内外中国梦研究现状评述

义道路,是靠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它强调的是与它国的互利共赢;而美国梦走的则完全不同,它的实现是靠牺牲掉别的国家的利益来完成的,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择手段。相关的主要文献有:夏春涛的《“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本质区别》(《光明日报》2013年04月24日);石毓智的《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人民网》2013年05月23日);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党建》2013年第2期);《中国梦,教育梦———访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3日);吴海江、杜彦君的《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6期上);马静的《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梦?———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理论参考》2013年第3期)等等。

(三)关于美国梦对中国梦的启示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尽管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有诸多不同,但是美国梦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学者们认为:第一,我们在强调国家梦的时候,要学习美国梦中对个人梦想的尊重和保护,注重激发个人实现国家梦的热情。第二,中国梦要成为世人普遍认同的世界梦,就要更具普适性,以全人类的价值和利益为依归。第三,注重学习美国梦中的创新精神,以及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第四,实现中国梦要正视历史,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第五,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的主要专著和文章有:汪玉奇的《中国梦———昨天·今天·明天》(2013年);刘明福的《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2010年);冯国权的《美丽中国梦》(2013年);王英梅的《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2013年);陶文昭的《每个人绽放一枝梦想的花朵》(《人民论坛》2013年第6期上);周显信、卞浩瑄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探索》2013年第2期)等等。

总之,人们对中国梦有着不一样的认知与认同,如何对中国梦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以及如何强化中国梦认同,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非常重视,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这为我们研究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但这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梦的内涵、渊源、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而将中国梦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对象和范本的学术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因此,学术界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建民.“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03.

[2]秦宣.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J].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专题,2013(6).

[3]韩振峰.简论“中国梦”的十个鲜明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2013(5).

[4]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1).

[5]梁丽萍.百年沧桑“中国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

[6]孟东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责任编校:徐书生

·

41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