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研究报告2.0

智慧城市研究报告2.0

智慧城市研究报告

创新发展事业部

倪绍师

2015年4月9日

目录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4)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史 (4)

(一)智慧城市起源及发展 (4)

1、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 (4)

2、智慧城市的提出与相关实践 (6)

(二)智慧城市发展前景 (7)

三、2012-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8)

(一)2012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8)

(二)2013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8)

(三)2014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9)

(四)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成立 (11)

(五)2015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12)

四、国内外智慧城市 (13)

(一)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3)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3)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14)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14)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14)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15)

(二)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5)

五、智慧城市评估标准及整体框架 (16)

(一)评估标准 (16)

(二)整体框架(根据功能划分) (18)

(三)整体体系架构(根据产业上下游阶段划分) (19)

1. 感知层 (20)

2. 通信层 (21)

3. 数据层 (22)

4. 应用层 (23)

六、智慧城市建设 (23)

(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23)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 (24)

1、业界环境 (24)

2、政府认可 (24)

3、持续发展 (24)

4、技术可行 (24)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措施 (24)

1、顶层设计 (24)

2、基于ICT技术的先导示范 (25)

3、自上而下的统筹协作机制 (25)

七、智慧城市项目实例 (25)

(一)办事通——高效政府政务辅助办理信息系统 (25)

1、系统功能 (25)

2、优势特点 (26)

(二)慧农——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6)

1、系统功能 (27)

2、优势特点 (27)

(三)顺畅巴士——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28)

1、系统功能 (28)

2、优势特点 (29)

八、智慧城市案例分析——宁波智慧城市建设 (29)

(一)十大应用体系:让智慧无处不在 (29)

(二)六大产业基地:让产业智慧起来 (30)

(三)信息基础设施:随时随地随需 (31)

(四)信息资源整合:再也没有“信息孤岛” (32)

(五)“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分两个阶段 (32)

(六)在“两大区域、两大系统”先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33)

九、智慧城市上市公司资料 (33)

(一)易华录(300212) (33)

(二)银江股份(300020) (34)

(三)延华智能(002178) (35)

(四)数字政通(300075) (35)

(五)神州信息(000555) (36)

(六)索芙特(000662) (37)

十、总结 (38)

附件:智慧城市相关关键技术 (39)

(一)云计算架构 (39)

1、软件即服务(SaaS) (39)

2、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40)

3、平台即服务(PaaS) (40)

(二)通讯及网络管理 (40)

(三)物联网 (40)

1、传感器技术 (40)

2、RFID标签 (41)

3、嵌入式系统技术 (41)

(四)移动终端 (41)

(五)应用集成——面向服务体系SOA (41)

智慧城市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的到来,不仅改变个人信息生活的质量,还改变了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模式,可以让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能够大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使得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商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健康和教育、智慧环境等多方面的智慧建设工程。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史

(一)智慧城市起源及发展

1、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十世纪,世界上城市人口比例由1900年的13%(2.2亿)增加至1950年的29%(7.32亿),再到2005年的49%(32亿),根据数据推算预测,2050年全世界2/3的人口超过60亿要居于城镇,城市的压力日益剧增。

其中,未来的亚洲和非洲的城市预计增长高达93%,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

比例会增至60%(49亿)。城市化进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是全世界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城市人口剧增。我国现在每年有1500 万人口进入城市,到2025 年我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

交通拥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4 亿辆,汽车保有量水平已经仅次于美国(2.45亿辆)。据中信局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各类汽车总保有量将达3亿辆。未来中国的汽车会越来越多,而且似乎势不可挡。

产业能耗偏高。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从2012年每万美元GDP 耗能指标上看,西方七国基本上在1.1-1.3 吨油当量左右,而我国则高达7.18 吨油当量。如此高的能耗水平,一方面归因于我国产业结构“偏重”,另一方面则要归因于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过高。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尚未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大量使用化学物质的现代农业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源头,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汽车对环境的破坏也很明显。

食品监管不力。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容乐观: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

同时,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要做到位比较难。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城市管理者在过去的十年中,推进了一系列的信息化举措,比如电子政务、办公信息化等技术化管理手段,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主要是纵向推进,缺乏横向的整合,导致城市信息化在为公众服务上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享,从而形成一个个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

2、智慧城市的提出与相关实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叫斯蒂格利茨,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从这句话里面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交融在一起,一定会形成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通常生活中涉及的信息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互联网、有云计算、有无线网络等等。

ICT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总结起来分为两点:第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链接,无障碍的通讯来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第二,助力城市以低碳和环保方式发展,提供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来创造绿色城市生活;第三,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高效城市管理和运行;第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知识型人才的聚集,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这种城市发展思路总结起来,便是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在各个国家不断摸索中诞生了。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人们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并调控城市各个方面资源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008年底,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他的解读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城市的物理系统的整合和互动,这就是智慧地球,由IBM首先提出来。

2012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智慧的城市”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公布IBM公司“智慧的城市”的概念和智慧的12个城市的软件解决方案。“智慧”是

“聪明”的策略,上海、广东、南京、沈阳、昆山等,由当地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始“智慧的城市”战略。成都政府打算将开发合作、相关的宏伟蓝图构建数字化成都市,通过“智慧”软件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更高效施工,方便信息网络系统的组建等。

2012年,为了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政府推出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广东等地)。2013年,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双试点)。首批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择了20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9个。其中山东省共有两座城市入选,分别是济南和青岛,其余18座城市分别为南京、无锡、扬州、太原、阳泉、大连、哈尔滨、大庆、合肥、武汉、襄阳、深圳、惠州、成都、西安、延安、杨凌示范区和克拉玛依。

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是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共同开展的一项示范性工作,旨在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智慧城市发展前景

未来的智慧城市,不仅可以在食品上安装传感器,对食品进行监控,在人身上也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医疗保健中心;可以利用部署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119、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之问,探头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设备,通过不同互联方式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应用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智能运输、智能建筑、数字化医疗、公共安全等等,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方面。

现在在地球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清楚了解,譬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通过智慧城市,将可以预测到地球、城市可能会发生什

么问题,以便于进行早期预防,尽可能减少损失。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让传感器越来越微小化,甚至可以进入细胞中监控细胞的状况。以后人的梦境、思想都可以实现物联网。对于如今正在热播的《盗梦空间》中进入梦境获取信息的情节,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有可能在将来实现。

三、2012-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一)2012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二)2013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三)2014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四)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成立

建设目标——公共服务便捷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城市管理精细化。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

——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

——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五)2015年主要部委智慧城市相关文件列表

四、国内外智慧城市

(一)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将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佛山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

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将以建设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六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昆山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经济发达,但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昆山通过实施“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上海在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中将“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推出适合本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智慧技术基础上充分支持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杭州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把“绿色”和“智慧”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路径,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建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

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

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二)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欧盟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 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 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巴塞罗那等城市从Fab Lab到Fab City的实践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内涵。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

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要实现该目标,主要依靠市政的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举措,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在力争取得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时,许多城市的挑战在于维持环保与经济之间的平衡。采用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渐接近目标。哥本哈根的研究显示,其首都地区绿色产业5年内的营收增长了55%。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10年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

五、智慧城市评估标准及整体框架

(一)评估标准

2012年12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的“2012中国(上海)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上海揭幕。作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的压轴活动,论坛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之路”为主题,并突出强调“标准、融合、创新、协作、应用”五大关键词。会上提出,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二)整体框架(根据功能划分)

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几个核心系统组成:

1、规划系统:顶层设计、新旧产业规划、城市建设管理、经济发展规划,把控城市整体发展方向;

2、基础设施系统: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城市功能提升,改善市民生活品质;

3、公共服务系统:公共平台与数据库、政务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4、产业系统:产业规划及升级、专项应用,吸引外资,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市智慧化进程。

(三)整体体系架构(根据产业上下游阶段划分)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实现其“智慧”的基本条件。感知层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通过RFID、传感器、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的监测和控制,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无处不在的、无所不能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通信层是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未来城市的通信网络应该是由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所组成,为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让市民“随时、随地、随需”都可以宽带上网,而且可以享受网络电视、高清电视、高清视频通话等宽带业务。

数据层的核心目的是让城市更加“智慧”,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构建智慧城市的数据层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

一环。数据层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关联、数据挖掘、数据活化等技术解决数据割裂、无法共享等问题。

数据层包含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的数据中心以及为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活化等建立的市一级的动态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等。

应用层主要是指在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应用系统。智慧产业、智慧管理和智慧民生构成的智慧应用层,促进实现“产业发展、功能提升、民生幸福”的智慧城市。市民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访问这些系统,市民可以亲自体验到城市生活的幸福与和谐。

1. 感知层

智慧城市中的感知层又可分为感知对象子层、感知单元、传感网络、接入网关子层。

感知对象子层

感知对象主要是指物理世界中的“物”,比如需要监测的设施和设备、在智慧交通中的车辆、智慧物流中的物品、在智慧社区中被监控的人,甚至在遥感测绘中的地球表面空间都是被感知对象。

感知单元

感知单元是指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的设备和网络。采集的数据可以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等。数据采集设备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设备等。

传感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