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1)五粮液酿酒工艺流程

原料→配料→拌合→粉碎↘

(五种粮食)配料拌合、润料

↗母糟↗↓

开窖→分层起窖→红糟→加糠拌合←出甑冷却←蒸糠←生糠

↘面糟↗↓

| 上甑

| ↓↗酒头→存贮

| 蒸馏→ 合格酒→入库→勾兑→包装

| ↓ ↘酒尾→回蒸

| 出甑

| ↓

窖池管理打量水

↑↓

封窖←踩窖←入窖←收摊场←下曲

(2)五粮液的原料配比

酿制五粮液的原料配比为:

(3)粮食粉碎

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的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玉米的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五大于1/4厘的混入。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

(4)蒸糠

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良填充剂,也是调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材料,但康克中含有果胶质(0.4%)和多缩戊糖(16.9%)等,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蒸糠可去除糠壳中异杂味及生糠味。所以,在酿

酒工艺上规定蒸糠的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糠。

(5)开窖

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粮糟窖的发酵期为70天;回沙(丢糟)窖的发酵期为15天。

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和母糟,将起出的面糟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膜,减少酒份挥发损失。

当起糟至有黄水时,停止起糟,并打黄水坑进行滴窖。滴窖时间24小时,前12小时每2小时以内舀一次黄水,做到滴窖勤舀。黄水可入锅底串蒸。滴窖完毕后,继续起糟,整口窖池起完糟后,及时清扫窖池。打黄水坑、舀黄水及起底糟前,应将窖内二氧化碳排出。

(6)配料、拌和、润粮

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的,就要减糠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

上甑前1小时将粮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钟前)进行拌和润料;拌匀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紧,撒上一层熟(冷)糠,减少挥发损失。工艺上成为合理润料,时间60-75分钟。上甑前5-10分钟将熟(冷)糠(按粮粉比的23-27%)计量倒于粮糟堆上进行拌和(同粮粉拌合)。

操作要点:三准确、两均匀

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冷季:20-22%,热季18-22%。

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

配糠要准确:按工艺标准:粮糠比为23-27%,假如熟(冷)糠,使粮糟疏松不糙。

拌粮要均匀:拌和粮粉时,必须做到无“灰包、疙瘩、白杆”出现,充分拌和均匀。

拌糠要均匀:(同拌粮标准)不能使用生糠、热糠拌料。红糟、面糟用糠量视糟醅情况确定,尽量少用。粮粉与糠不能同时倒入。拌和时要快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

(7)上甑

上甑前先检查底锅水是否清洁及底锅水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活动甑是否安稳安平。若需要回蒸黄水、酒尾,则先将黄水、酒尾倒入锅底中。随即撒薄薄一层糠壳于甑底,再上3-5厘米厚的糟醅,才开启加热蒸汽,压力为0.03-0.05兆帕。继续探汽上甑,即将满甑时关小气阀,满甑后用木刮将甑内糟醅刮成中底

边高(中间略低于4-5厘米),刮后穿气盖盘(上甑至穿气盖盘时间大于35分钟),接上过汽弯管,注满甑沿和弯管两接头处管口的密封水。

上甑操作要点:

上甑要平,穿汽要匀,探汽上甑,不准跑汽,轻撒匀铺,切忌重倒,甑内穿汽一致,严禁起堆塌汽。上甑未满或剩余糟醅不得少于或超过15千克。

(8)蒸馏摘酒

蒸馏时要掌握缓火(汽)流酒,大火(汽)蒸粮的原则。馏酒是,入甑的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0.03兆帕;蒸粮时,入甑蒸汽压力控制在0.03-0.05兆帕;盖盘至出甑时间要求大于或等于45分钟,使粮粉达到内无生心,熟而不粘的标准。

摘酒时,以感官品尝判断酒质,切实做到边尝边摘(流酒速度:2-2.5kg/分钟,流酒温:20-30℃)。先摘取酒头0.5千克;然后根据酒质情况量质摘酒,凡符合调味酒的摘为调味酒,符合优级酒的摘为优级酒,依此类推,将酒按级入库。

(9)出甑、摊晾

出甑前先关汽阀,取下弯管,揭开甑盖,将糟醅运至晾糟床附近。随即进行一下操作:

a、收堆:将出甑的糟醅收堆。

b、打量水:量水的温度必须在80℃以上;量水用量(水粮比)75-90%;量水必须泼洒均匀,严禁打“竹筒水”。打量水完毕后经堆闷的糟醅用铁锨均匀地铺到晾床上,开启风扇,勤翻勤划2-3次,打散疙瘩,测温后摊晾结束。

c、撒曲、拌和:大曲用量(曲粮比)20%。散曲时要做到低撒匀铺,减少飞扬的损失;将大曲粉均匀翻划入糟醅中。

d、收摊场:将曲拌匀后的糟醅运入窖池,将晾糟床及周围的糟醅清扫干净。

(10)入窖

糟醅入窖前先将窖池清扫干净,撒上1-1.5千克的曲粉。糟醅入窖后要踩窖,然后找五个测温点(四角和中间),插上温度计,检查后做好记录。入窖温度标准是:地温在20℃以下时,为16-20℃;地温为20℃以上时,与地温持平。窖池按规定装满粮糟后必须踩紧拍光,放上竹篾,再做一甑红糟覆盖在粮糟上并踩紧拍光,将粮糟封盖好。

(11)封窖管理

入窖后的糟要在密封隔气隔热条件下进行发酵,按要求应做好以下操作:

a、封窖

封窖泥的质量:老窖泥应加新黄泥,做到干稀适度,粘性好,密度良好。

用铁锨将封窖泥铲在窖池糟醅上压实拍光,厚度在12-15厘米,厚薄要均匀。

b、窖池管理

封窖后15天左右必须每天清窖,15天后1-2天清窖一次,保持窖帽表面清洁,无杂物、避

免裂口。窖帽上出现裂口必须及时清理、避免透气、跑香、烂糟。

(12)窖内酒醅温度、含酒量变化

a、窖内品温最高点:热季需5-8天,每天以0.5-4℃的速度升至36-40℃达到最高点;冷季需要7-9天,每天以0.5-3℃的速度上升至32-36℃达到最高点。实际生产中每当发酵1%的淀粉升温为1.3-1.5℃。

b、升温幅度:热季8-12℃(多数为10℃);冷季为10-16℃(多数为13-14℃)。

c、窖内最高温度稳定期:一般为四天左右。

d、窖内降温情况:稳定期后,每天以0.25-1℃之间缓慢下降。下降期间随时又出现稳定期,但长短不一,根据情况一般为2-8天。发酵期到30-40天,已经降至最低温;冷季22-25℃,热季27-30℃,就不会再降了,一直稳定到70天开窖。发酵规律可以用“前缓、中挺、后缓落”概括。

e、酒精含量:酒精含量在窖池中随升温上升,一般在稳定期后,酒精含量达到最高点,随着发酵期延长,窖内酸、酯等物质的增加,酒精略有下降。.... ...

五粮酿酒工艺

酿造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保持***系列酒的品质和风格,使之达到稳质、稳产、提高优质酒比率。 2.范围:适用于酿酒车间各班组。 3.职责:由酿酒各班组实施。 4.作业指导 酿酒班各组严格工艺流程。 上下班生产前,首先把工具、操作场地卫生打扫干净。 班长分配工作任务,说明注意事项,分别进行工作。 .酿酒工艺流程(五粮型酿酒工艺) 原料→配料→拌合→粉碎↘ (五种粮食)配料拌合、润料 ↗母糟↓ 开窖→分层起窖→面糟→加糠拌合←出甑冷却←蒸糠←生糠 ↘红糟↗↓ ↑上甑 ↑↓↗酒头→存贮 ↑蒸馏→合格酒→入库→陈酿→勾调→陈酿→包装 ↑↓↘酒尾→入库(高于35%vol) ↑出甑↘回蒸(低于35%vol) ↑↓ 窖池管理打量水 ↑↓ 封窖←踩窖←入窖←分堆收堆←下曲 、原料配比 品名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 配比36% 22% 18% 16% 8% 、粉碎

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的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玉米的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大于1/4粒的混入。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 、蒸糠 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良填充剂,也是调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辅料,但糠壳中含有果胶质%)和多缩戊糖%)等,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蒸糠可去除糠壳中异杂味及生糠味。所以,在酿酒工艺上规定蒸糠的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糠。 、开窖 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开窖人员首先把所出窖池周围打扫一遍,然后将所盖薄膜揭开,铺在池子两端,将窖皮泥推往和泥池。将上排盖顶糟挖出推往指定地点,进行出窖,取糟蒸酒。粮糟窖的发酵期为60天。出窖过程中通知化验室取样,化验该窖池的水份、酸度及残余淀粉(适发酵情况而作,不用逐个窖池化验),并准确记录,以利于下排配料方案。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红糟和母糟,将起出的面糟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膜,减少酒份挥发损失。当窖池起完糟后,及时清扫窖池。如有黄水,需打黄水坑、舀黄水及起底糟前,应将窖内二氧化碳排出。 、配料、拌和、润粮 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的,就要减糠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 上甑前1小时将粮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钟前)进行拌和润料;拌匀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紧,撒上一层熟(冷)糠,减少挥发损失。工艺上成为合理润料,时间60-75分钟。上甑前5-10分钟将熟(冷)糠(按粮粉比的23-27%)计量倒于粮糟堆上进行拌和(同粮粉拌合)。 操作要点:三准确、两均匀 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根据季节控制在在18-22%之间,冷高热低的原则。 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配糠要准确:按工艺标准:粮糠比为23-27%,加入熟(冷)糠,使粮糟疏松不糙。拌粮要均匀:拌和粮粉时必须做到无“灰包、疙瘩、白杆”出现,充分拌和均匀。拌糠要均匀:(同拌粮标准)不能使用生糠、热糠拌料。面糟用糠量视糟醅情况确定,尽量少用。粮粉与糠不能同时倒入。拌和时要快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 、上甑

酿酒工艺流程详解

酿酒工艺流程详解 (1)酿酒工艺流程 原料→配料→拌合→粉碎↘ (五种粮食)配料拌合、润料 ↗母糟↗ 开窖→分层起窖→红糟→加糠拌合←出甑冷却←蒸糠←生糠 ↘面糟↗↓ | 上甑 | ↓↗酒头→存贮 | 蒸馏→ 合格酒→入库→勾兑→包装 | ↓ ↘ 酒尾→回蒸 | 出甑 | ↓ 窖池管理打量水 ↑↓ 封窖←踩窖←入窖←收摊场←下曲 (2)原料配比 酿制五粮的原料配比为:高粱36% 大米22% 糯米18% 小麦16% 玉米8% (3)粉碎 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的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玉米的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五大于1/4厘的混入。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 (4)蒸糠 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良填充剂,也是调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材料,但康克中含有果胶质(0.4%)和多缩戊糖(16.9%)等,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蒸糠可去除糠壳中异杂味及生糠味。所以,在酿酒工艺上规定蒸糠的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糠。 (5)开窖 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粮糟窖的发酵期为70天;回沙(丢糟)窖的发酵期为15天。 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和母糟,将起出的面糟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膜,减少酒份挥发损失。 当起糟至有黄水时,停止起糟,并打黄水坑进行滴窖。滴窖时间24小时,前12小时每2小时以内舀一次黄水,做到滴窖勤舀。黄水可入锅底串蒸。滴窖完毕后,继续起糟,整口窖池起完糟后,及时清扫窖池。打黄水坑、舀黄水及起底糟前,应将窖内二氧化碳排出。 (6)配料、拌和、润粮 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的,就要减糠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五粮液酒的酿酒工艺 (1)五粮液酿酒工艺流程 原料→配料→拌合→粉碎↘ (五种粮食)配料拌合、润料 ↗母糟↗↓ 开窖→分层起窖→红糟→加糠拌合←出甑冷却←蒸糠←生糠 ↘面糟↗↓ | 上甑 | ↓↗酒头→存贮 | 蒸馏→ 合格酒→入库→勾兑→包装 | ↓ ↘酒尾→回蒸 | 出甑 | ↓ 窖池管理打量水 ↑↓ 封窖←踩窖←入窖←收摊场←下曲 (2)五粮液的原料配比 酿制五粮液的原料配比为: (3)粮食粉碎 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粉碎拌匀(均匀度)90%),将五种粮食粉碎。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的粉碎度为4、6、8瓣,无整粒混入。玉米的粉碎颗粒相当于前四种,五大于1/4厘的混入。五种混合粮粉能同通过2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 (4)蒸糠 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良填充剂,也是调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材料,但康克中含有果胶质(0.4%)和多缩戊糖(16.9%)等,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蒸糠可去除糠壳中异杂味及生糠味。所以,在酿

酒工艺上规定蒸糠的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时必须使用熟(冷)糠。 (5)开窖 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粮糟窖的发酵期为70天;回沙(丢糟)窖的发酵期为15天。 取糟时,应严格区分开面糟和母糟,将起出的面糟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冷)糠,窖池上搭盖塑料膜,减少酒份挥发损失。 当起糟至有黄水时,停止起糟,并打黄水坑进行滴窖。滴窖时间24小时,前12小时每2小时以内舀一次黄水,做到滴窖勤舀。黄水可入锅底串蒸。滴窖完毕后,继续起糟,整口窖池起完糟后,及时清扫窖池。打黄水坑、舀黄水及起底糟前,应将窖内二氧化碳排出。 (6)配料、拌和、润粮 配料前,必须根据母糟、黄水鉴定情况准确配料。如上层母糟干要打入润粮水;金黄色母糟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的,就要减糠减水;母糟残存淀粉过高就要减少投粮;母糟残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 上甑前1小时将粮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钟前)进行拌和润料;拌匀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紧,撒上一层熟(冷)糠,减少挥发损失。工艺上成为合理润料,时间60-75分钟。上甑前5-10分钟将熟(冷)糠(按粮粉比的23-27%)计量倒于粮糟堆上进行拌和(同粮粉拌合)。 操作要点:三准确、两均匀 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冷季:20-22%,热季18-22%。 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 配糠要准确:按工艺标准:粮糠比为23-27%,假如熟(冷)糠,使粮糟疏松不糙。 拌粮要均匀:拌和粮粉时,必须做到无“灰包、疙瘩、白杆”出现,充分拌和均匀。 拌糠要均匀:(同拌粮标准)不能使用生糠、热糠拌料。红糟、面糟用糠量视糟醅情况确定,尽量少用。粮粉与糠不能同时倒入。拌和时要快翻快拌,次数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 (7)上甑 上甑前先检查底锅水是否清洁及底锅水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活动甑是否安稳安平。若需要回蒸黄水、酒尾,则先将黄水、酒尾倒入锅底中。随即撒薄薄一层糠壳于甑底,再上3-5厘米厚的糟醅,才开启加热蒸汽,压力为0.03-0.05兆帕。继续探汽上甑,即将满甑时关小气阀,满甑后用木刮将甑内糟醅刮成中底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时,季克良对茅台酒即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部分。 茅台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现任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与未婚妻徐英大学毕业来到茅台厂工作,他们是茅台厂历史上最早的发酵专业大学生。 今年67岁、已是满头银发的季克良对我回忆,他对当时茅台酒技艺之复杂感到震惊,书本上的介绍不仅粗率且错误百出。他对徐英说,我们不说话,慢慢观察、学习,也许10年后才有发言权。直到第11年,季克良当上了酒厂生产科的副科长,写了一份“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茅台工艺做初步总结和规范。 酿酒的技术本质上十分简单,两句话即可说清:第一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第二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酒精)。但事实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并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于发酵酿酒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的酸酯类有机物。这些复杂的有机物群构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还不清楚。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使唐蒙出使夜郎路过今天的二郎时,僚人便用自酿的“蒟酱酒”来招待他。唐蒙把“蒟酱酒”带回长安,令汉武帝大加赞赏,从此钦定其为岁岁来朝的贡酒。茅台当地人告诉我,蒟酱就是当地的拐枣,也叫鸡爪子,学名叫枳犋,果实外皮比较青涩,而果肉比较甜。汉武帝喝的其实是低度果酒 在蒸馏技术发明前,中国人饮用的基本是酿造工艺生产的米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0度。蒸馏技术的产生,推动了酿酒技艺革命,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高度“烧酒”。但是蒸馏酒的技术是如何发明的还是一个谜。 “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对我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刚来的工人都受不了这个活,踩两天腿就会疼得下不了楼。”茅台制曲车间的一名工人对我说。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我们在茅台厂寻访酿酒技艺时,发现“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误解与传讹都来自于对“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鲁孙。 “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产的酒为“坤(当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艺,即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义地解释为,茅台酒要在沙里过滤。 茅台型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的微生物环境茅台型酒

历史上白酒名称和分类(中国酒文化)

历史上白酒名称和分类(中国酒文化) 清人编著的《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二转引《饮膳标题》曰:酒,一也。而情、独、厚、落、甜、苦、红、线、白之别,故清者曰栗,清而甜者日她,浊者日酪,亦曰酝,浊而微清者曰醮,厚者曰醇,亦曰爵,重酿者口醉,三重酿曰酊,落者口醣,甜而一宿熟者口醴,美者曰酗,苦者口醋,红者曰醒,绿者口酩,白者曰醮。 宋朝人何剜所著《酒尔雅)所释的酒名,与上述的解释略有出入: 醪,重醒酒也;酌,醒酒也;酷,末凉之酒也;醪,汁滓酒也;醋,厚酒也,醣,落酒也;醴,一宿酒也;醮,酒微清而浊也,瞟,清酒也;她,情而甜也;酴,浊酒也;醋,苦酒也;醒,红酒也;曦,绿酒也;磋,白酒也;元,醇酒也。 《酒尔雅》与《饮膳标题》对各类酒名的解释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均是周秦时代的酒名则大致没有什么区别。从周秦的酒名来看,酒的名称以直接表现和区别酒的酿造原料、品味、色泽为特征,酒的命名尚没有显现出更多的想象。汉魏晋南北朝,酒名已不再仅是区分不同酒类品种的符号,而是比较讲求艺术效果,注入丁美的想象,广告色彩也日渐浓厚。汉

朝人称稻米酒为上等,稷米酒为中尊,黍米酒为下等。武帝时东方朔好饮酒,他把喜爱的枣酒称作仙藏酒,还有桐到酒、肋酒、恬酒、柏酒、桂酒、菊花酒、百未旨酒(一名兰生)、椒酒、斋中酒、听事酒、猥酒、香酒、甘醴、甘拨等。两晋南北朝时酒则有金浆(即蔗酒)、千里醉、骑蟹酒、白坠春醒、缥绞酒、桃花酒(亦称美人酒,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除百病、好容色”)、梨花春、驻颜酒、榴花酒、巴乡清、桑落酒等。 唐宋时代,就像发达的唐宋诗词所表现出的无穷魅力一样,酒名也带有很浓的诗情和词意,驰骋著美的想象。唐宋时期有多少种酒,现己很难作出完全的统计,从李肇《唐国史补》和宋朝人张能臣《酒名记》及放见于其它一些诗词、文集来看,至少有三百余种。 《唐国史补》所裁唐代酒名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荣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别南之娆春、河东之干和、葡萄,岭南之云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泪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青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摩勒,毗梨勒,诃梨勒。此外《龙城绿》裁有:录,翠濡”。唐太宗曾赋诗赞口:”尿胜兰生,翠涛过玉菱,干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诗中兰生酒即是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图 1.2.1《下沙工艺》 1.2.1.1工艺流程: 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 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

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 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 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 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

【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 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 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 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1.2.1.3.5、堆积 做好粮渣后,用推车抓紧推到堆积场上,要求随推随将粮渣堆成园堆型,堆积时间22-24小时,温度38-43℃。 1.2.1.3.6、入池发酵 a、先将池底用黄粘土铺8-10公分,铺底的黄粘土用80%的酱香黄水和20%的酱香酒尾与50kg大曲粉混匀,泼在黄土上,光脚踩实、踏平,在撒5kg大曲粉、1公分厚稻壳,【如用酱香黄水建池更好】。 b、堆积后入池前,对堆积粮渣的表面用约80kg的纯净水泼撒,扬凉降温28-33℃入池【注:扬凉时须使用吹风机吹】。 1.2.1.3.7、封窖发酵 将粮渣入满后摊平盖席,将席上面撒一薄层稻壳,然后将活柔的封顶泥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 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

中国酒文化与酿酒工艺解读

前言 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 就是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这成 为东方酿酒业的典型代表。中国的酒主要是以粮食原料酿制而成的。并有少量的果酒;近 代以来,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我国饮料酒可分为发酵酒(Fermented alcoholic beverages),蒸馏酒(Distilled spirits) 和配制酒( integrated alcoholic beverages)三大类。发酵酒又细分为啤酒(Beer)、葡萄酒(Wines)、果酒(Fruit wine)、黄酒(Chinese rice wine)和其它发酵酒五种;蒸馏酒细分为白酒(Chinese Spirits)和其它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酒)。 在中国人的观点中,酒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社会生活中,酒却具有其它物品所无 法替代的功能。从酒的后面可以了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中国的政治,经济,农业生产, 商业,历史文化,都可以在酒文化中找到可贵的资料。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 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 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 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 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 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 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 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 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 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 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 1

中国酒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答案

中国酒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答案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5分)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 1: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 2:啤酒是用麦芽进行酿制的。。(√) 3:在葡萄酒的王国里,新、旧世界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阵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美国都属于葡萄酒旧世界;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智利、阿根廷属于新世界。(√) 4:葡萄酒一般都不超过12%vol。( √) 5:一般而言,发酵酒的酒精度比蒸馏酒高。(√) 6:古代统治者常以调节酒的生产来确保民食。(√) 7:轩尼诗VSOP、人头马、马爹利都属于威士忌。(√) 8:通常说的烧酒属于蒸馏酒。(√) 9:洋酒是指除中国白酒之外的所有酒的总称(×) 10:按照酒的分类,葡萄酒、啤酒都属于发酵酒。(√) 11:茅台是中国的国酒,其产地是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 12:酒之功过是非,全在于人的理性,合则自然,违则生乱。(√) 13;无论是喝白酒还是葡萄酒,别人敬酒时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14:酒精有杀菌的功效,所以所有的酒都有杀菌的功效。(×)

15:乙醇(酒精)是酒中引起人剧烈头痛重要物质。(√) 二:填空题(15分) 1:白酒品评的项目有颜色、香气、口味和(风格)。 2:一般而言,红葡萄酒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白肉。 3:(啤酒)是世界上受众人群最多、最广的一种含酒精饮品。 4:白葡萄酒在饮用前应该放入冰桶中冰镇一段时间,在(8)至10摄氏度时饮用,果香味会比较明显而且爽口。 5:“斤酒当九鸡”之说指的是(黄)酒。 6:民间俗语说:喝(凉酒),花赃钱,早晚是个病。 7: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是五粮液的主原料。 8: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包括白酒、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 金酒。 9:正宗冰酒产地在德国和加拿大,冰酒的定义强调的是(自然冰冻)。 10: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老)年人 11:白酒中能引起上述4种味感的均在舌面的一定部位上起作用,甜味在(舌尖),苦味在舌根,酸味在舌两侧。 12:葡萄酒一般是使用(橡木桶)储藏的。 13:啤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享有(液体面包)的美称。

固态五粮酿酒工艺

固态五粮酿酒工艺,是参照四川五粮液白酒的生产方法,以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五种粮食为原料,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由于家庭生产没有窖泥,生产容器一般为陶坛、水泥池,故生产的白酒不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要做浓香型,必须用老窖发酵,做混蒸续糟工艺,千年老窖万年糟。现在以小曲糖化、大曲混合发酵生产五粮白酒,分述如下: 一、酿酒工艺流程类型: A、整颗粒酿酒工艺:原料配比——浸泡——蒸煮——打量水——堆积——降温——加曲——发酵——蒸馏——半成品酒——陈酿——勾兑——过滤——成品。 B、五粮粉碎酿酒工艺:原料配比——粉碎——加糠——拌料——堆积——蒸煮——打量水——堆积——降温——加曲——发酵——蒸馏——半成品酒——陈酿——勾兑——过滤——成品。 二、整颗粒酿酒操作方法及参数: 五粮包括: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麦。 原料配比:高粱70%+玉米10%+大米10%+小麦5%+糯米5%。 1.原料要求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没有农药残留的原料。一般为红色高粱,白色高粱单宁含量低,做酒香味较差;玉米为黄色玉米;大米为普通大米;小麦为一般的小麦;糯米为白色糯米。高粱有软质高粱和硬质高粱,软质高粱吸

水好,容易糊化;硬质高粱淀粉含量高,吸水稍差。生产时要注意。 2.浸泡:大米、糯米用一般40-45度的温水浸泡,浸泡时间2-3小时;其它原料用水温85-90℃,浸泡的水要淹过原料15-20厘米,浸泡时间16-18小时。浸泡过程要翻动2-3次,让原料充分浸泡,浸泡时间到后,放掉泡粮水。要求:每种原料单独浸泡,混合蒸煮。 3.蒸煮:在酒甑底放一层粗糠,均匀撒上混合的原料,开大火进行蒸煮,把配合均匀的原料装甑,装甑做到:轻、松、匀、散,不压汽,装好后,圆汽开始计时。蒸煮时间1-2小时,蒸煮达到内无生心,外微开花,保证原料完全熟透。 4.打量水:就是给蒸煮过的原料补充水分,水温在80℃以上,越高越好,一般要用开水,加水量做到原料吃水透彻,不外流为准。 5.堆积:打量水后,要在地板上堆积20-30分钟,目的让原料充分吸水,保证水分充足,便于糖化。 6.降温:堆积时间到后,开始降温,可以用鼓风机、风扇进行降温,要做到温度均匀,温差一般在2℃以下。温度降到30-35℃(夏天越低越好),加曲。 7.加曲:加曲量—%(不同的小曲用曲量不一样,要以说明书为准),加曲量冬季适当多,夏季适当少。加曲药温度均匀,搅拌均匀。加曲开要看看使用的是什么曲?目前传

最新白酒生产线工艺设备

白酒生产线 工艺: 原料→粉碎→辅料清蒸→配料→装锅→蒸粮→出锅→扬凉→加麸曲→加水→入池→糖化发酵→出池→酒醅→蒸酒→原酒→勾兑→成品酒液→灌装→瓶装成品酒 设备: 原酒设备 1、对辊粉碎机 2、大曲粉碎机 3、甑锅 4、甑盖 5、曲块成型机 6、曲块拌料机 7、串堆打凉茬机 8、发酵池 9、冷凝器 10、接酒器 11、通气连接器 12、电加热锅炉 13、冷风机 14、不锈钢支架 15、配套通风链 16、加长温度计 17、磅秤 18、道轨

19、不锈钢桶 20、铁锹 21、铁叉 白酒瓶装灌装线设备 1、洗瓶机 2、冲瓶机 3、输送带 4、灌装机 5、灯检台 6、贴标机 7、喷码机 8、烘干机 打包机信息的含义: 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经过人们大脑加工后的再现。信号、消息、报道、通知、报告、情报、知识、见闻、资料、文献、指令均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无限性、相对性、转移性、时效性、共享性、商品性等等。 知识的含义: 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人类对各种大量信息进行思维分析,加工提炼,并加以系统和深化而形成的结果。 信息---人脑(认识、整序)---知识 如:树叶黄了---秋天到了、缺某种元素、病害。 知识的特征: 属于意识范畴,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相加性、不可逆性、不可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 情报的含义: 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情报的特征: 竞争性、传递性、效用性、时间性。 文献含义: 记录有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传统古法酿造烧白酒工艺流程

传统古法酿造烧白酒工艺 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海迎烧酒坊传统酿造工艺流程 流程一、粉碎:把原粮粉碎做原料。 流程二、配料:将粉碎好的原料和清蒸好的辅料(稻壳)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匀。 流程三、润料、拌料:将配好的料,按原粮量40—50%加水进行润料,水温为常温,翻拌均匀,堆积4小时左右,使粮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糊化。 流程四、蒸馏糊化:将拌好的料用木锹一层一层地装入甑锅进行蒸馏糊化,待圆汽后蒸馏糊化1小时左右。 流程五、出甑摊凉:将蒸好的料用木锹铲出甑锅摊凉在干净的地面上,进行自然冷却,中途翻拌数次,至温度约25℃。 流程六、加曲、加水堆积:将冷却好的料按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与回茬糟,再加入10%左右的水,水为常温,用木锹进行翻拌,使之均匀,然后进行堆积,堆积时间不低于1—2小时。 流程七、入池发酵:将堆积好的酒醅入到池里,进行发酵,发酵周期一般为30天。发酵时要掌握温度的变化,前缓升:一般入池到6—7天温度升至25—32℃,酒醅发甜,说明发酵正常。中挺:从入池的第8天到20天,温度持续35℃左右。后缓落:温度逐渐下降,每天下降0.5℃为宜,出池时酒醅的温度应降至26—28℃,发酵好的酒醅应有不硬、不粘的感觉。 流程八、出池蒸酒:发酵好的酒醅出池装甑锅进行蒸馏,接酒时应依照酒花大小程度与白酒度数测量仪来判别酒头、原酒和酒尾,接酒接到35°左右。酒头、原酒和酒尾都分级分缸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酒体成熟。

五粮白酒固态纯粮发酵生产工艺

五粮白酒固态纯粮发酵生产工艺★★★★★ 一、目的: 建立酿酒技术规范,是为了控制工艺统一,明确操作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统一。 ★五粮白酒固态纯粮发酵工艺:就是用优质的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为主要原料,以精小麦制曲(18-20%)作为糖化发酵剂,用稻皮(17-22%)为填充疏松剂,采用混蒸续糟,分段摘酒,分级贮存,分层起窖,通过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等酿造工艺。利用酒糟所含淀粉在窖内糖化生温发酵,使稀缺珍贵的人工窖泥所附吸的微生物集群繁殖生长而产生的天然香源,对酒糟进行渗透,从而使酒感具有窖香浓郁、绵甜净爽、余味悠长诸多风格。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酿酒车间从原料到原酒产出整个相关的过程。 三、职责: 生产部负责组织车间实施,质检部负责监督、跟踪、验证。 四、酿酒工艺流程: 5.1 工艺流程图 清蒸稻壳拌和蒸酒蒸粮酒尾→重蒸 母糟 ↑↓ 起窖←舀黄水←滴窖←打黄水坑←起窖←开窖←发酵管理

5.1.1 酿酒原料:要求成熟、饱满、干燥、淀粉含量高、无霉变。 5.1.2 大曲原料:用中高温曲,质量要求,内部干燥,富有浓郁曲香味,不带任何霉变臭味,酸臭味,曲断面整齐,边皮薄,内呈灰白浅褐,不带其他颜色。通过粉碎为细粒。 5.1.3 糠壳原料:作为酿酒的填充料,起作疏松和载体的作用。质量要求,新鲜干燥,不带霉味,呈金黄色。 5.1.4酿酒用水:是起作糊化、液化、糖化。发酵微生物繁殖,起作代谢作用。质量要求,无色透明,微酸性,硬度较低,金属有机物较低。 5.2 原料处理 5.2.1 一般用40目的筛孔,中粗粉占50%。每粒红粮碎成4~6瓣,粒度如芝麻大小为宜,玉米最大颗粒不超过0.2mm,大米及糯米碎成2~4粒,小麦要求破皮。 5.3 出窖:分层起窖。 5.3.1起面糟:先将窖皮泥划成18cm四方块,用竹片刮净窖皮泥上的面糟,以见到窖泥为好,起出面糟,面糟单独放,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糠,面糟单独蒸馏,蒸得的丢糟酒指定存放。 5.3.2起红糟:起红糟时要求平起,连续起运至堆糟场,堆成圆堆,尽量拍光、拍紧,并撒上一层熟糠,当起糟至出现黄水时,停止出窖。在窖角挖一个黄水坑,使黄水自动流出。清理窖边卫生,在窖内撒上一层约1.5公分左右熟糠壳,这种操作称为“滴窖降酸”“滴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 (3)浓香型(大曲香型):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

中国酒文化综述

中国酒文化综述 姓名: 学号: 院校: 专业: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 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国酒酒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1、中国酒的起源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 2、中国酒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他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3、中国酒与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入人们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里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因为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而达到极致。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丧葬之酒,表后人忠孝之心;生日寿庆之酒,显人生之乐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4、中国酒的性能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

酿酒的工艺设计流程

酿酒的工艺流程 一·原料处理 浓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数酒厂使用多种谷物原料浓香型白酒混合酿酒的。以糯高粱为好,要求高粱籽粒饱满、成熟、干净、淀粉含量高。原料高粱要先进行粉碎。目的是使颗粒淀粉暴露出来,增加原料表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和蒸煮糊化,糖化时增加与酶的接触,为糖化发酵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原料粉碎要适中,粉碎过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彻,影响出酒;原料粉碎过细,酒醅容易发腻或起疙瘩,蒸馏时容易压汽,必然会加大填充料用量,影响酒的质量。 二·出窖 酒厂把酒醅及酒糟统称为糟。浓香型酒厂均采用经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母糟、老糟)进行配料,人们把这种糟称为“万年糟”。“千年老窖万年糟”这句话,充分说明浓香型白酒的质量与窖、糟有着密切关系。 三·配料、拌和 配料在固态白酒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环节。配料时主要控制粮醅比和粮浓香型白酒糠比,蒸料后要控制粮曲比。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积为依据,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调整。配料要做到“稳、准、细、净”。对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数量比例等要严格控制,并根据原料性质、气候条件进行必要的调节,尽量保证发酵的稳定。酿制浓香型酒,除了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粮谷原料同时发酵。多种原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各种粮食资源,而且能给微生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经过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生多种副产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为协调丰满。“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为了达到以窖养醅和以醅养窖,使每个窖池的理化特征和微生物区系相对稳定,可以采用“原出原入”的操作,某个窖取出的酒醅,经过配料蒸粮后仍返回原窖发酵,这样可使酒的风格保持稳定。出窖配料后,要进行润料。将所投的原料和酒醅拌匀并堆积lh左右,表面撒上一层稻壳,防止酒精的挥发损失。润料的目的是使生料预先吸收水分和酸度,促使淀粉膨化,有利蒸煮糊化。要注意拌和低翻快拌,防止挥发,也不能先把稻壳拌入原料粉中,这样会使粮粉进入稻壳内,影响糊化和发酵。 四·蒸酒蒸粮 “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说明白酒蒸馏相当重要。蒸馏之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质等挥发、浓缩、提取出来;同时,通过蒸馏把杂质排除出去,得到所需的成品酒。 五·入窖 粮糟入窖前,先在窖底撒上l~1.5kg大曲粉,以促进生香。第一甑料入窖温度可以略高,每入完一甑料,就要踩紧踩平,造成厌氧条件。粮糟入窖完毕,撒上一层稻壳,再入面糟,扒平踩紧,即可封窖发酵。入窖时,注意窖内粮糟不得高出地面,加入面糟后,也不得高出地面50cm以上,并要严格控制入窖条件,包括入窖温度、酸度、水分和淀粉浓度。 六·封窖发酵 1.封窖粮糟、面糟入窖踩紧后,可在面糟表面覆盖4~6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优质黄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将泥抹平、抹光,以后每天清窖一次,因发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现裂缝,应及时抹严,直到定型不裂为止,再在泥上盖层塑料薄膜.膜上覆盖泥沙,以便隔浓香型白酒热保温,并防止窖泥干裂。封窖的目的是使酒醅与外界空气隔绝,造成厌氧条件,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入,同时也避免了酵母菌在空气充足时大量消耗可发酵性糖,保证曲酒发酵正常进行。但封窖不严,跟窖不及时,若有窖顶漏气,则会引起酒醅发烧、霉变、生酸,还会使酒带上邪杂味。如不抹封窖泥而直接覆盖薄膜,虽然也能形成厌氧条件,但往往使酒带上烧臭味,成品酒的己酸乙酯含量因此而偏低,乳酸乙酯含量偏高,酒香气小;所以尽量采用泥封,窖顶中央应留一吹口,以利于发酵产生的CO2逸出。 2.发酵管理浓香型白酒发酵期间,首先要做好清窖,其次要注意发酵酒醅的温度变化情况,要加强

白酒的起源发展和我国酒文化

一、白酒的起源、发展与中国酒文化 (一) 白酒的起源、发展 白酒又名烧酒或火酒。有些少数民族则称其为阿剌吉酒,意为“再加工”之酒。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大酒种,它最早产生于酿造酒的再加工,因此要谈白酒的起源还得 从酿造酒说起。 一般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过去有的酒厂还把杜康供作酿酒的祖师爷,连日本的清酒行业也把酿酒技师尊称为“杜氏”。这种传说的依据,可见于古书。如《事物纪原》载:“杜康始作酒”。但有的书如《世本》却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他要比夏禹时的官吏仪狄晚得多。据此,似乎是仪狄先造的酒了。《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里并没有说仪狄先造酒,只是说他能够 酿出甜美的酒而已。其实,杜康、仪狄都只是掌握了一定技巧,善于酿酒罢了。正如大多数 生产技术一样,酒的创造和发展,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观察自然 现象,反复实践,经无数次改进而来的。一般说来,白酒的由来可分下述三个阶段。 1、自然界造酒 自然界中的含糖野果是猿的食物,它们在成熟之后掉落下来,积集于坑洼之处,或者被猿摘下,将没有吃完的野果放在石洼中,天长日久,这些野果被附在它们表皮的、空气雨水中的或土壤中的野生酵母发酵,变成了香气扑鼻、酸甜爽口的原始果酒。《篷栊夜话》中有一段类似的记载说到了这一自然过程:“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 香气溢发,闻数百步??”。这种现象,推测在旧石器时代就被我们的祖先注意到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学会了原始的牧业生产,在存放剩余的兽乳过程中他们又发 现了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乳酒。在农耕时代前后,人类认识到野生植物的含淀粉 种子(谷物等)可以充饥,便搜集贮藏,以备食用。由于当时的保藏方法原始,谷物在贮藏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