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个性”的多维解读

“中国个性”的多维解读

“中国个性”的多维解读

【核心提示】
●一个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首先要心怀敬意。
●作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虽然古老,但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作为“文明型国家”,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未像现在这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2009年出版了一本颇有争议也很有影响的书,名字叫《当中国统治世界》。他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世界上有许多种文明,比如西方文明,但中国是惟一的文明国家。中国人视国家为监护者、管理者和文明的化身,其职责是保护统一。中国国家的合法性深藏于中国的历史中。这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眼里的国家。”他关于中国是“文明国家”的观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崛起以及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所裨益,也启发了我对“文明型国家”的部分论述。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作为“文明型国家”,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未像现在这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依个人之见,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主要有八个特征,这八个特征又可以概括为“四超”、“四特”。
超大的人口规模:中国只要改变自己,往往就能改变世界
我们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疆土上的占世界1/5的人口。和欧洲相比,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也就是1400万左右,所以中国的人口约等于100个欧洲中等国家之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今天的人口规模也是在自己漫长历史中“百国之和”逐步整合而形成的。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但印度历史上没有经历过中华民族这么长久的人口整合过程,其庞大的人口远远没有中国人这种高度的文化同质性——相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远远没有中华民族这种凝聚力。
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特别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人民是我们“文明型国家”的最大财富。这么巨大的人口都生活在一个经过充分整合的现代国家载体内,他们既受到传统文明的熏陶,又接受过现代教育,所以产生的规模效应世界上无人可比。许多境外企业投资中国都有一个口号,只要能在中国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从更广的意义上看,由于人口效应,中国只要改变自己,往往就能改变世界。比

方说,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已经世界第一,随之出现的就是整个世界汽车工业开始了某种面向中国的转型。
超广阔的疆域国土:大国遇到风浪,东方不亮西方亮
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土也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一些人比较羡慕小国寡民的生活,实际上大国有大国的难处,小国也有小国的困难。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东方不亮西方亮,回旋余地大得多。
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曾对我说,新加坡现在虽然比较发达,但新加坡总是如履薄冰,因为任何一场大的危机,比方说像“9·11”那样的恐怖主义袭击,就可能使整个新加坡毁于一旦。智利是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2010年一场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块,整个经济可能两年内都喘不过气,而中国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这么大的天灾,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也很微小。
辽阔的疆土也使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由于可以在超大规模的国土内进行战略布局,我们今天可以实现西气东输、高铁“四纵四横”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化工程,实现资源的优化支配。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产业迁移到外国,而中国在自己内部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梯度转移。一般制造业可以从发达板块转移到新兴板块,但仍然留在中国,这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中国已成为整个东亚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并通过东亚推动世界的发展,使中国迅速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动力。
超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传统资源,使我们今天仍受益匪浅
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领域内,都有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东西。这种传统的丰富性、内源性、原创性和连续性,是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
中国源远流长的独特传统资源,使我们今天仍然受益匪浅:我们今天讲的“与时俱进”观念,源于数千年前《周易》中的“与时偕行”;我们今天使用的“和谐社会”概念,源于《周易》里的“太和”概念;我们先人“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被用来引导我们的改革开放……这些都是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积累,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人实践理性的哲学传承。
正在形成的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也是中国思想独立性和文明内源性的体现。这很像中医,西医能解释也好,不能解释也好,中国人信这个东西,因为它管用。如果西医不能解释中医治病的效

果,就像西方理论解释不了中国模式的成功,这总体上不是中医不科学或者中国模式不科学的问题,而是西医和西方的理论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解释中医效果和中国模式效果的水平。我们要做的不是削足适履,诋毁中医或中国模式以适应西方的理论,而是应该以中国人的成功实践为出发点,去修正西方的理论,去形成自己的理论。我们愿意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但我们不放弃自己的优势。
超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影视产业提供用之不尽的素材
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中国文化中,儒、道、释互补,儒、法、墨共存,表现出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
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体现在中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可以融多样为一体。中国光是方言就有好多种,北京人、广东人、上海人在许多生活习惯和思维方法上的差异不亚于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之间的差异,还有56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但这些差异都可以在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框架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文化也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复兴时代。中国人今天的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书画热、茶道热、旧宅热、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复兴。过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不但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反而促成了中国人新的文化自觉。这是一种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情况下形成的文化自觉,其意义非同凡响。
中国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和无数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为中国影视产业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素材,成为当代青年快乐资源的一部分。我们的近、现代史也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故事。这些都是包括好莱坞在内的西方影视文化所难以企及的,所以中国电影人最终超越好莱坞应该不是梦,因为最大的文化资源在中国,最大的观众群体在中国,最大的投资群体最终也是在中国。
中国人本文化衍生出来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等也是其他文化所难以比拟的。中国和法国都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但中国大的菜系有八个,其中任何一个菜系的丰富性都超过法国菜系。中国任何地方的街头餐馆都能做出三四十种菜,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餐馆只有汉堡包加土豆条,能有三四个菜就不错了。中国的餐饮文化比西方餐饮文化丰富至少十倍,许多其他文化领域内的差异也类似。
独特的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影响力将辐射全世界
我们使用的是历史悠久、生生不息的汉语。汉语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把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辽

阔的国土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纽带。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认同的利器。保持了汉语,就保持了中国文化的根。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殖民化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语言,结果也就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根,陷入了今天发展的困境甚至绝境:永远在那里邯郸学步,整个国家永远听人摆布,人民生活在动荡与贫困之中。
在现代国家建设中,我们的汉语也与时俱进,从文体修辞到语法词汇,都吸收了大量外国元素。汉语能够翻译世界上所有人文和科学著作,能够与现代科技完全兼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影响力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游客输出国而辐射到全世界。遍布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已经表明,中国文字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成为中囯最大的“软实力”之一。
独特的政治:历史长河是中国大多数时间领先西方的关键
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意味着中国政治形态也是独特的。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应对好人口规模和疆土规模带来的特殊挑战,否则就要失去“天命”。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人历来把国家长治久安、国运昌盛放在一个极为突出的地位。很难想象多数中国人会接受每四五年换一个中央政权这种源于西方的所谓多党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后中国迅速失控,四分五裂,天下大乱,这是我们必须永远记取的深刻教训。西方不少人只认同多党竞争产生的政权合法性,这是十分浅薄的政治观念。“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理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体现,是中国在数千年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内都远远领先西方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模式今天超越西方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昌盛的朝代都与比较强势开明的政府联系在一起。我曾和印度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模式,他们说从表面看,中国是中央集权,但中国每一项改革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了中国奇迹的产生,所以中国体制要比印度的体制更有活力。
总之,我们学习了西方,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府体系,但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两者的结合使我们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扰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法条主义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整个世界都会更多地看到中国政治智慧对人类未来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独特的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伦理信念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它与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从事定居农业有关,在这种农业活动中,血缘纽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以游牧为主的西方民族很早就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血缘关系比较淡薄的社会。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属于不同质的社会。中国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及其衍生出来的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而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
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家庭伦理还衍生出了“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又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的统一起来: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今天的中国,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已经比过去扩大了很多倍,但个人仍然愿意为家庭利益牺牲很多东西,这在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社会是很难想象的。这也是中国社会的凝聚力远远大于西方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巨变,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那种自然经济、社会流动性极低的社会已被一个高速发展、社会流动性极强的社会取而代之。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已经完成了一个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和商业社会转化的进程,并和西方同步地转向信息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老百姓的潜力都调动起来了,要发展、要挣钱、要自我实现,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不过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候,也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和价值失落,这很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带有青春期的风险和问题。但从历史发展的长期合理性角度来看,这恐怕是任何一个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独特的经济:“人本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是“人本经济学”,或者说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政治经济学”,其最大特点是把经济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多数中国人理解的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经济发展是为了百姓福祉,不是资本利润第一。因为有这种民本的思想,我们今天发展经济的口号是“以人为本”和“让老百姓满意”。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西方“市场经济学”和中国传统“人本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光讲市场经济,不讲人本经济,在中国难以行得通。反过来,光讲人本经济,不讲市场经济

,中国就竞争不过西方。
把“市场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今天的中国模式。我们把“数目字管理”和“宏观整合力”结合了起来,从而使中国经济变得很有竞争力。“数目字管理”对于一个现代国家必不可少,但是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宏观整合力”也非常重要。“数目字管理”是西方擅长的,中国已经大致学会了,不少方面比西方做得更好,而“宏观整合力”是中国擅长的,西方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要学。即使要学,在西方那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里恐怕也很难做到。而我个人认为,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全球性危机日益增多的世界上,仅仅具备“数目字管理”而不具备“宏观整合力”的国家将竞争不过两者兼具的国家。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一个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首先要心怀敬意。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的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香火不断的东西,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这种文明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成就与辉煌,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其中多少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精神和智力资源。
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文明,今天以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态而迅速崛起,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有中国人对此都应倍加珍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