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力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创新

大力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创新

大力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创新
大力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创新

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关于区域推进中小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福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计民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多元开放的工作导向,加快以中小学校评价改革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举措。

一、构建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的意义与价值

1.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中小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只有为广大干部教师认同,转化为内在追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区域层面立足多元开放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广大中小学校优化管理方式,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

2.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是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应有之义。现代学校是现代教育的应有形态。现代学校的核心特征是依法办

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以开放的心态、科学的制度、民主的管理推动学校开放办学、科学发展,理应成为现代学校的价值追求。为此,以政策、机制、典型、舆论等多种方式,区域化推动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会、教代会、家委会、理事会等为主的评价载体,引入教育外部的评价力量,有利于克服传统中小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有利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3.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是提升教育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教育、关心教育、参与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和提高教育满意度的度量表。区域层面构建多元开放评价体系,让家长、社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构建新型的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教育管理共同体,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现实之举,也有利于社会各界理解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二、国内外实施多元开放评价方式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制度创新以应对后工业社会的挑战,化解传统学校制度出现的危机。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普遍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它受制于社区(社会)的制约。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学校树立“大教育观”,接纳社区(社会)的参与、监督与评价,并主动回归社会,回应社会需求。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均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度和投入度,以多元开

放为学校评价改革的着力点,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切实促进了现代学校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融合共振的教育网络和区域开放办学的生态化发展平台,使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在双赢中共生、共育、共进。

1.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四个板块逐级提升。第一板块为基础性指标,即对学校常规工作的标准要求,如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等。第二板块为发展性指标。一般分两个层面设置:一是必选指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年度工作要点,确定一两个统一要求必须发展的项目作为必选指标,以保证区域教育发展方向的协调一致性;二是自选指标,目的在于给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和自主权,主要体现在设施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把这些内容分别列出菜单,供学校自主选择。第三板块是学校个性化发展指标。该指标的设置是为了促使学校在达到常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借助某一方面的传统和优势,积极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风格和校园文化,引导和促进学校不断向更高境界发展攀升。第四板块为教育效益指标。按照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学校。这部分指标既有体现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也有体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衡量学生个性张扬的个性化评价。以上评价内容的四个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逐级提升。

2.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彼此互动、开放多元。一是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为发挥学校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规范性和发展

性功能,他们强调自评和他评的紧密结合,以自评为主。在自查自评过程中,学校按照评价标准,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自评活动中来,形成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职能科室在组织复评时坚持评价的多元性,以学校自评为铺垫,以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为前提,以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手段采集信息,验证自评结果的可信度,对自评成绩予以认可或调整。二是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定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就是紧紧围绕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过程性和随机性评价活动,促进学校提高过程性管理效能,其结果经累积纳入终结性评价中。定期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教育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为时限进行评价。这些定期评价系统全面,结果可靠。三是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分别是对办学中某些指标质与量的确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其结论既有定性评价部分(文字表述),又有定量评价部分(分数),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反馈意见。

3.在评价结果运用上注重权威性与科学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认真做好信息反馈,实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完毕,通过教育资讯网等媒体向社会公示,学校评价的成绩允许被评学校质疑,确定无误后向被评学校下达《评价反馈意见通知书》。通知书一般包括“主要成绩与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整改要求”等内容,并附上评价成绩表。这样使每所学校对自己的评价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肯定成绩,找准问题,

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把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跟踪督导的重要内容。根据对被评学校下达的《评价反馈意见通知书》,教育行政部门将要求整改的突出问题汇集成《学校整改问题备忘录》,依照对各学校提出的整改期限,如期组织复查并下达《整改情况通报》,对整改好的予以表扬,对行动迟缓的提出警告,对没有行动的视其情节给予必要的处分并限期改正。同时,还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评学校、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及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区域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我区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与现状

建区以来,我局始终紧紧抓住评价这一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在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的引领、主导、监督和实施等作用,基本构建了多元化评价的实施平台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为构建富有锡山特色的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奠定了较好基础,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成为我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是初步搭建了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运行平台。研究出台了《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关于全面建立中小学理事会制度的实施意见》、《区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推进工会、教代会、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建设,目前,全区100%的学校建立了工会、教代会、理事会和家长委员会,为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

共同参与学校评价初步搭建了平台,打下了基础。此外,全区还建立了一支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区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特聘督学队伍,为加强教育界与社会各界联系,发挥非教育界人士优势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初步制定了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考核指标。区教育局立足开放办学、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方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锡山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方案(试行)》、《学校满意度测评表》、《学校理事会测评学校工作考核表》等考核评价指标,指标内容涉及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育法规、常规管理、质量特色等诸多方面。在学校三年发展性评估标准中还做到了基础性内容与发展性内容的有机结合。各类评估标准较好地体现了多元性和多纬度,有利于从各个方面体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三是初步构建了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学校三年发展性督导评估、学校满意度测评、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教育系统行风评议等工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随机督查、资料查阅、集中访谈等多元评价方式,初步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部分学生家长、社区代表、退休校长,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领导等各界人士在评价中小学中的作用,切实推进了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形成了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态势。

四是在完善多元开放评价体系上还大有作为。参考国内外发

达地区开展的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我区在该方面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一些学校领导开放办学的心态与意识不够;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多元开放办学的体系还不完善,工作思路还不清,各项评价的统整性还不够;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评价方式还有待完善,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尚需进一步体现权威性与科学性。

四、进一步构建我区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的策略与思考

“有什么样的评价制度,就会生成什么样的学校”。今后,我区须进一步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区域实际,着力健全并完善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使学校评价真正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1.强化舆论宣传与政策引导,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实施多元开放的中小学评价,表面评价的是广大中小学校,实际评价的是广大中小学的干部教师。评价也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手段,为的是提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广大干部教师对此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另外,由于实施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且有些并没有正确评价的经历或经验,对评价标准的认识上也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宣传与培训。此外,实施多元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如何构建较为完善的评价平台、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学校满意度测评、教育行风评议、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都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与规范。

2.强化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切实健全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项工作实施的成败。区教育局要在充分领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精神、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取得的先进经验、反思原有评价方式经验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多元开放理念,强化全盘谋划、系统设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目标指向和方式统整,进一步形成评价的整体合力。要在评价主体的确定,理事会、家委会、教代会等现代学校制度的完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优化,以及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应用等方面强化整体设计,构建好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滚动发展、不断完善的中小学多元开放评价体系。

3.强化制度创新与过程管理,切实提升多元开放评价体系的实施绩效。制度创新是过程管理的核心要素。区教育局要坚持以制度创新提升管理绩效,以制度落实提升评价效益,进一步凸显“以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促进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社区协调发展”这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点,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真正确立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法律地位,引导其积极有序地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要不断完善工会、教代会、理事会、家委会等制度建设,大力优化素

质教育督查、学校满意度测评、教育行风民主监督等教育行政举措,有效建立协调家长、社会建议和诉求的工作平台,密切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联系,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社区)互动,及时消除分歧、化解矛盾、营造合力。

4.强化结果运用和评改结合,切实提高多元开放评价的权威性与实效性。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重点要实行“三个挂钩”。一是与评优树模、表彰奖励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奖评学校、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及校长年度考核以及其他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与领导班子建设挂钩。采取网上公示、情况通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把考核结果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针对考核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进行整改,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依法治校的自觉性。三是与推动改进工作挂钩。多元开放评价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单位,严格要求相关单位认真对照评价结果找差距、寻不足,总结经验,进而制定针对性强、接受度高、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局机关职能科室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扎实工作,引导、督促不同办学基础、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及时落实整改任务,定期对其组织复查并下达《整改情况通报》;要积极为学校提供服务与支持,帮助学校掌握“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有效途径。要关注学校未来的发展需要,注重督学与督政相结合,积极督促地方政府充分履行管理职责并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营造良好的氛围。

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 河南大学教科院刘志军 任何评价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中开展的,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如何解释和使用评价结果等等,都内含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这条主线常常带有时代的烙印,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以及相关的理论成果对这条主线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条主线以及这条主线所体现出的评价理念、规则和方法共同形成了评价体系。我们开展发展性课程评价必须对影响和支配它的这条主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任何评价体系的形成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具体的评价内容共同形成的。 一、几种课程评价模式的比较分析 为了给构建我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提供启示,笔者主要从思维方式上对国外五种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当事人中心评价模式、自然主义评价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说,任一种课程评价模式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作支撑,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体现在课程评价模式的结构中,并渗透到评价目的与功能的选择以及方法的运用等方面。 ,一,从评价整体结构看~课程评价模式存在着由直线式结构向循环式结构演变的过程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结构,是比较明确的直线式结构。在这一评价模式中,泰勒把课程评价过程设定为:确定目标??确定评价情境??选择评价方法和工具??判定评价结果四个基本的步骤。在这四个步骤中,判定评价结果是评价的落脚点,是一次完整评价的终点。虽然泰勒也认识到课程设计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已形成一个“连续环”(continuing cycle),但泰勒提出的这一“连续环”只是在说明

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和要求

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思 路和要求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数字化社会、网络时代,这些新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学校管理而言,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破解学校管理难题的金钥匙。 一、什么是学校管理创新 在世博会上美国馆里,美国的六字精神“多元、创 新、 乐观”,其中创新处于美国精神的核心地位。我们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口号。 什么是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给“创新”下的定义:所谓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 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管理创新应该被理解为: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新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管理创新的中心内容,是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扩宽资源的来源,提升资源的品质,优化资源的组合。它的理想状态时形成新的管理措施与新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建构新的管理机制作出指导。它的价值追求,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和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学校管理创新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德育与实施、课程与教材、课堂与教学、特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学校管理创新方面的尝试。 1、校本培训 教师是立校之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认为创新校本培训的思路与方法,就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奋进矿校每年都要开展教学比武,但每年都要增加新的元素,变单一的教学比武为全方位展示教师风采的“五个一”模式,即一次富有个性的说课、一个凝聚集体智慧的教案、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一场即兴的口头答辩、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2015年奋进矿校耿青娟、王耀朋获得洛阳市优质课一等奖,董燕飞、冯笑利洛阳市优质课二、三等奖。 2、适合教育

学校管理的 50 个案例1

学校管理的50 个案例学校管理的50 个案例目录第一辑学校发展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2.新任校长抓什么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17.校长的越级指挥18.教导主任谁来当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20.校长的用人艺术第三辑人事管理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22.青年教师的早操23.“刺儿头”老师24.黄老师的沮丧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26.“全勤”之争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32.该不该补发奖金第四辑德育管理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42.偷糖风波第五辑教学管理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44.调班风波45.迟到的处分46.缺勤问题的处理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50.升学奖风波编者的话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 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 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 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

某小学学校课程评价方案

双桥小学课程管理评价方案 一、学校课程设计思想与评价的指导原则 根据双桥小学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要求,学校提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我校学校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是: 发展性。学校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广泛性。学校课程在国家必修课程外,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第一,任人唯驯。任人使用都以自己的标准为根据,只重用听话的,善于体察并贯彻领导意图的。业务过硬的教师爱提点不同的意见,校长就调其去管图书;公正的会计敢于坚持

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创新管理

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创新管理 学校后勤管理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基建和维修、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管理、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师生的医疗保障服务、财务管理和后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等等。由此可见,学校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的,具有教育和经济两重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后勤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后勤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进行服务。 一、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决定了其后勤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后勤工作是学校的大窗口,后勤人员不仅经常与教师进行接触,并且和学生的交往也较为频繁,其品德很自然的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若要对后勤管理进行规范与创新,则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后勤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的作用,在思想上重视后勤工作,重视后勤群体的凝聚力。要在学校中形成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其能够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有助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在选拔后勤工作人员时,应按需设岗,岗位公开,实行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双向选择,选择政治思想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爱后勤工作,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和决心的人员,择优录用,充分调动全体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1)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静态分析: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学校书法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书法校本课程 评价体系 指导思想: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书法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的反思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书法这种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不管是书写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不管是书写过程,还是最终的艺术鉴赏,无不融合着育德、启智、健体和审美的强大育人功能。 评价目的:让学生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充分理解、领悟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达成“规范、端正、整洁”书写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张扬;在注重书法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同时,使学生初步具备书写、欣赏书法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继承、弘扬祖国文化的责任感。 评价内容:书法训练这种在动感状态下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成过程。我们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书法、热爱书法、练习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展示书法作品。因此我们的书法评价也贯穿于所有活动过程的始终。学校的主要书法活动有:每周一节的书法课;1-3年级每周三下午的两节书法特长课;每周星期天下午的书法社团选修课;一年一度的六.一书画展;每年的”阅读节”书法比赛;每年学校组织参加的书法考级活动;每年参加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书法类比赛. 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 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 合,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评价过 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 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作业、作品、学习态度、书写习惯等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又用优、良、中、差或具体的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方案: 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两大部分。 (一)形成性评价

我的学校管理案例分析(优.选)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我校赵老师是一个非常让领导头疼的教师。他总是找领导的“麻烦”和“不是”,给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他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儿而让领导很是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把教导主任发给他的课表给撕了,并且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感觉真是没法。赵老师是师范毕业分配的正式教师,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工作不务实,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学校给他安排的工作他只能算勉强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几乎没有让领导满意的地方,工作中很少和同事交往。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也不会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更谈不上什么爱岗尽力和奉献精神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校务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用制度加上人性管理来改变他。经过两个学期之后,赵老师开始转变观念,工作状态也有了较大的起涉。 案例反思: 一、坚持依法治校、治教,以严格的制度进行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没有依规矩办事。因此,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学校依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神制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二、少责怪,多关心,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每一位教 师 领导和教师之间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在工作中产生一些分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领导如果不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去分析问题,而只是一味地拿条条框框去责怪老师的行为,就会适得其反,这样不但使老师不满还容易把矛盾激化。这时的领导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少一份责怪,多一份关心,用自己的真情和行为去感动教师,融洽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更有激情、无负担地投入到他自己工作中去。 三、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更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尊重。教师常把受到社会尊重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学校领导尊重教师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教师工作十分繁重、生活也比较清贫,在这种新情况下,他们更需求得到领导的信任和理解。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尽力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对他们关心,工作上对他们支持,业务上对他们培训,生活上对他们照顾。使他们的合法地位、权利、利益不受侵犯,人格不受侮辱,感情不受蹂躏。让他们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 四、关爱教师的生活细节,激励教师的奉献精神 一般说来,教师的奉献多于索取,大都崇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学校管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汇报材料

南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 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自建校以来,准确把握机遇,全面落实“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的办学理念,不断规范内部管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扎实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校现有学生450人,6个教学班,教职工20人。开设有四个专业,分别是旅游、电子电器、计算机使用以及文秘专业,其中以旅游和电子电器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我校现有教师20人。其中,专业教师14人;双师型教师2人。另有多名教师也正向着双师型教师转变和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坚持德育为首、营造育人氛围 1、建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并实施了德育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同时我校建立了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指导教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和的德育网络。在这样的德育网络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反映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体现中职教育内涵的学校章程、校训、校歌、校徽;我校还加强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将德育寓活动之中。一是每个礼拜学校都会安排各班利用自习课、班团课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德育课程。二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每年的十月份我校都组织开展“感恩”演讲比赛。每年的十一月份我校都会到南岳的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和送爱心给老人的相关活动。三是注重各种灌入德育思想的节日。例如:母亲节、父亲节引导学生感谢父母;教师节引导学生感恩老师等等。四是我校每年的元旦晚会,我们提倡大型的参和度高的节目,能够带领很多同学都可以参和进来。诸如此类的活动很多,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和,也赢得了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同时也进一步的强化了我校的德育网络。 2、健全制度,严格日常管理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首先从完善制度入手,使管理有据可依,先后制订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制度,修订了《班主任考核制度》、《班级管理考评制度》,对班级学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宿舍秩序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强化“四种”检查:即校级领导轮流值日督查、教育处专人检查、专业部自查、学生会协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7篇) 第一篇: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如学校管理思想缺少创新、学校校章对学校管理创新的约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新课改背景下要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转变思想、勇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中职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

中职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 宦宝玲 吉林省通化市职教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已成为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和创新的同时,顺应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步 实现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各类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 (一)教学管理内涵 我国中职学校是面向市场培养职业岗位型人才。其中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加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内涵是指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依据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整个教学工作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保证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从管理的认识角度出发,信息化教学管理就是指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管理信息支持和决策系统,并利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与激励机制,协调和控制该组织中各成员间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充分发挥群体的最大利益所进行的各种协调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其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信息、环境、时间、知识等方面的管理;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由于信息化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特殊范畴,它涉及人员、设施、资金、信息等要素,且各要素之间在不断变化发展,同时表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整个管理过程是以“信息”为教学管理服务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创新模式,其核心是强调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高度分享,以满足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需求。在信息化的新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要素。 2、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特点。信息化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并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发挥很大优势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要达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目标,重视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促使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化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组织和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符合中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顺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潮流的基本要求。因此,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意义重大。 (一)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是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的基本要求和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是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率的必要途径。信息化教学管理可以使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所有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实时共享和科学管理,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范围包含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效果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多项评价指标。学生、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五、评价内容目标 (一)学生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学校管理创新的措施

学校管理创新的措施 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 学校的管理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而学校管理创新的观念、制度和措施也将随着发展而不断充实,进一步推动深化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准确定位学校要研究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通过调查研究在细分教育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创造性地采取一些产业性办学操作以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 2 提高素质学校管理创新是高水平的管理实践,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较好的作风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3. 跳出“圈子”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校管理者必须跳出“圈子”来进行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习惯性思维定势。 4 人本管理我们知道,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学校教育管理者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学校管理的常规性,必将使学校教育失去生机和活力,使学校的育人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5 学术管理调查表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占大中小学校长群体中的大多数。我们应在现代学校,中完全摒弃“事务型”和“经验型”校长,而大力推崇“学术型”校长,推行学术型管理。因为学术型管理所倚重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恰是开展学校创新管理所追求的。 6 组织学习学校领导者管理创新的意图目标、策划设计,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只有把这些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才能使创新活动具有坚实的基础。 7 科学实验实践证明,开展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实验,是提升创新活动品质,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创新化的必由之路。 8开发资源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 程。学校对隐性资源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地挖掘校外实体的资源,并加 以整合,使之更好地为创新管理服务。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2)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2) 案例:周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确实难做。有时会做一些小事而让领导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真是得罪不得。周老师是正式的师范毕业,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物。学校交给他的工作只能算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从不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乱发布消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引进竞争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得到良好的评价,才能在评优评先上优先选择,并且跟利益挂钩。在这样的情况下,周老师开始转变,工作状态也开始步入正轨。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首先可以看到竞争的力量,不过教师竞争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①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②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②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

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消极影响。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于是,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甚至如案例中“为争先进,扯皮揭短”那样,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加剧了矛盾。也可能由于竞争带来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于是对教育产生了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个人发展处于停滞。 对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采用以下措施解决: 一、完善教师的评价观 学校必须摒弃成绩唯一的评价观,建立平时教学绩效与年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估与奖励机制,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全等同,关键要让教师找准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大胆地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摆脱“防御性教学”的束缚。 二、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和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特色创新案例2个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创新案例两个 案例1:我校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我校职业教育,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壮大”到“美好展望”,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目标,一路走来,期间有艰辛,也有收获。 起步探索(1979年-2002年) 复校初期,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师生生活困难,1979年9月经校领导决定成立以***总负责,****为管理人员的校办木工厂。白手起家,购置了木工多功能刨床、带锯,聘请了专业木工师傅,对外加工门窗、机械包装箱、办公用具等,师生轮换进厂劳动,勤工俭学。学校大部分办公用具都是自己打造,补充了学校经费,学生伙食费,改善了师生生活。由于体制原因,复校首批90名毕业生,1983年分批由政府安排工作。 1989年1月-1991年2月,学校成立了缝纫职业技术班,负责人:郭中林,管理人员张明清、宋志敏、王树庭。任课老师宁桂莲、陈建梅、白秀英,技术指导王庆新及6名工人师傅,自筹资金,购置3台缝纫机、锁边机等缝纫设备,小学15班、19班全体师生按课表安排职业训练,主要对外加工秋裤、校服、毛巾锁边等。 1992年-2002年,学校先后开设了缝纫、工艺美术(烙画、篆刻)手工、刺绣课,为我校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专业中断,没有延续下来。 发展壮大(2003年至2016年)

2003年8月,乔艺玲校长,从新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加大了职业教育投入,增添了职业教育设施,配备了专业教室,专职教师队伍。由原来的缝纫、刺绣、手工课,发展为今天的职教处下设:初中职教:美术绘画专业第一工作室、美术绘画专业第二工作室、民间剪纸专业、民间工艺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绣品工艺专业,初中职教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意识。高中职教:工艺美术上党堆锦专业、汽车装配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美好展望(2017年至2022年) 2017年5月,张敬伟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对职业教育重新做了规划和部署。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未来5年规划等,做出了明确的指示。继续巩固深化校企合作,并积极申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材料,新增多个专业,让每个聋哑孩子,学有所长,能够自食其力。我校职业教育的未来是美好的。 目前我校职业教育合作单位有:山西上党堆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西成功投资集团公司、长治德品堂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北方国际集团天津市颖明海湾食品有限公司、长治市潞锦工贸有限公司等,通过校企合作加大了实训力度。目前,我校职业教育已形成职业培训、社会实践、学生多行业、多渠道就业一体化。特别是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消去了后顾之忧,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