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玄》的筮法和天道观略论

《太玄》的筮法和天道观略论

《太玄》的筮法和天道观略论

作者:王兆立, 于成宝, WANG Zhao-li, YU Cheng-bao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处,山东,青岛,266510

刊名:

周易研究

英文刊名:STUDIES OF ZHOUYI

年,卷(期):2009,(4)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0条)

1.徐兴无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 2003

2.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3.孔颖达周易正义 1999

4.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5.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6.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7.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8.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9.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10.苏舆春秋繁露义证 1992

11.王青扬雄评传 2000

1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1958

13.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14.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15.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16.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17.司马光太玄集注 1998

18.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2001

19.班固汉书 1962

20.卢央京房评传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保贞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周易研究2001(1)

<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太玄>的模仿痕迹都很明显.从性质上看,<太玄>像孟、京易学一样,是一种天人之学.<太玄>的独创性在于:体例上采用"三、九"系统;赞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直接说明事理;<太玄数>所说的筮法仅是扬雄的一个小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而他又把五刑、律吕、月令等方面的内容引入<太玄>,以使其也具有"以卜筮者尚其占"的功用.

2.会议论文石远志.张万银用太极-太玄体系探索太阳系行星距离规律之谜1996

3.期刊论文解丽霞.XIE Li-xia综参古《易》:《太玄》的易学渊源-周易研究2007(4)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4.期刊论文唐继凯纳音原理初探-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2)

纳音一说是传统律吕之学中颇具"核心"意味的先后涉猎该论题·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其影响波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纳音学说又是一个多年来被忽略的一个冷门课题,就音乐史学界或律学界来说,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律吕学概念,梳理其理论之脉络,弄清其概念之内涵,既是律学界及音乐史学界责无旁贷的份内之事,又是影响波及周边学科的边缘课题.因此,重新认识"纳音"一说,对于如何理解古人律吕之学及相关理论,也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5.期刊论文王琛西汉"卦气"与"太玄"世界图式的数理试探——消息用事之"二""三"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孟喜"卦气说"首次系统地将周易六十四卦与自然历法联系起来,用来表示阴阳消息和人事天事的变化过程,以二分为数理架构的时空图式与阴阳相合,却与三才体系相分离.此后的儒学家扬雄拟<周易>作<太玄>,学孟喜推卦气,统一用"阴阳坒参"表示时空图示的阴阳消长和天、地、人"三玄"的变化.因此,太玄的"三玄"和"时空"两个维度的世界图式结构是统一的,三分不仅是结构性的,还是本体性的.

6.学位论文田小中《太玄》易学思想研究2009

本文分七个部分。绪论从扬雄个体因素对《太玄》创作背景进行了探讨,评述了学界关于《太玄》易学思想的研究,进而提出问题,形成本文研究视角。 @@ 第一章对《太玄》的创作背景进行了宏观考察,认为扬雄在西汉今古文经学的大背景之下,形成了精通和博识相统一的知识形态与经典诠释观;扬雄反对灾异之说,而吸收了其中的合理因素:西汉黄老之学及严遵的老学思想对《太玄》的创作也有着影响。第二章对《太玄》象学进行探讨,认为其彰显了易象之学中隐含或潜萌的思想因素。《太玄》以数取象的根本标准,较八卦取象更抽象的表达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太玄》吸收经典资源以广象,其象类较《易》之物象偏重人文属性;《太玄》的“拟象明术”,诠释了《易》“观象制器”中“本天道以推人事”的思想方法及因时为治的通变思想。第三章分析了《太玄》的数理结构,认为《太玄》的“三分”是《易传》“二分”数理思想的演绎;其九赞是把《易》中蕴含的思想因素即六爻可以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普遍化,同时表现出对《易》“知几”、“中和”、“物极必反”等思想的融摄;其八十一首是对卦气学说的吸收和改造,彰显了《易》卦之时的思想。第四章论述了《太玄》主要义理,认为其“罔直蒙酋冥”的宇宙论体系及其进一步抽象而成的数字图式,是对《易传》宇宙论思想的发展;其本体范畴的“玄”,是对历时形成的《易传》根本义理的多个概念的整合;其以“思”、“心”决定祸福,是对《易》道德践履主体作出的诠释。第五章讨论了《太玄》的筮法,认为其继承《易传》“尚占”思想,形成了体现“人谋”的完备的筮占体系。《太玄》以“精”贯通圣人创作筮法、成卦断卦、筮仪、为筮之道等方面,是对《易传》占筮理性精神的继承;其筮法筮数及其推衍,皆本于其三分思想;其昼夜休咎的占断,实质是德化的工具,是对《易传》吉凶由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结语部分首先从扬雄的治易方法、释易方面述及《太玄》对后世易学的影响,也分析了其影响远逊于《周易》经传本身的原因。其次作出了本文的结论:我们认为,《太玄》创作反映出扬雄治易“述而不作”的学术进路,《太玄》的象数理 占都是对《周易》经传思想的阐幽显微,彰显的是《易》义。《太玄》体系是对易学发展的整合,是在整合中的自觉的体系构建,标志着汉代哲学家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太玄》; 象数理占;整合;阐幽显微

7.期刊论文杨天保.YANG Tian-bao以《玄》准《易》两乾坤——司马光、王安石易学精神之比较-周易研究

2008(6)

北宋易学史上,司马光、王安石皆以扬雄之学为切入点,因<太玄经>而准<周易>,反映了儒学复兴进程中,中国学术转向"内在"的总需求.但是,二人尊扬之造次深浅、易学旨趣之远近,各有差异:温公治学,行贵于知,经由"<周易>-<太玄经>-<太玄注>"的思路,"心学"未见规模而"笔学"已成,"天人之论"未通而<资治通鉴>已大行于世,结果让易学做成了"涑水史学"的注脚.相反,"王学"建构,先知后行,力主回归原儒"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易学精神,并经由"<周易>-<太玄经>-<孟子>"这一逻辑,贯通"五经"、"四书",为脱离佛道、重建心性道德之学,寻出了"内在性"的支撑.

8.期刊论文张涛略论扬雄对汉代易学发展的贡献-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

扬雄是汉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模拟《周易》而作《太玄》,试图构筑一个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包罗万象、广大悉备的宇宙图式。在他看来,作为最高范畴的玄实质上是一种元气,是一种原始物质,其化生宇宙万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扬雄还提出了一系列富蕴辩证思想的理论主张,特别是推出了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九段说。他的易学思想体系是对《易传》及西汉易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西汉末年社会政治思潮在易学领域的深刻反映,树立了以道家黄老之说解《易》的典范,并对后来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派易学多有启发和影响。

9.期刊论文问永宁.WEN Yong-ning《太玄平议》商兑-周易研究2006(4)

<太玄平议>一文,在<太玄>研究中影响甚大.但错误不少.原文共59条,其中不乏卓见,然而值得商榷者,逾二十条.本文即对俞说可商者,在分析之后,提出己说.

10.期刊论文田小中.TIAN Xiao-zhong朱熹论《太玄》-周易研究2007(3)

本文梳理了《朱子语类》中对《太玄》的评价.朱子基于儒学正统立场,对扬雄的拟《易》之作《太玄》的主要方面都进行了评说.朱子认为扬雄的模仿不足道,《太玄》高处乃是道家之学;其以三起数,失《易》之本义;《太玄》只是在作历,其数零星凑补得可笑,而其卦气有气无朔,是没有道理的;且《太玄》的"爻位"吉凶太笃定,把《易》变动不居之理说死了.总之,朱子认为,扬雄虽费力安排,但《太玄》的内容和形式都不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08136468.html,/Periodical_zhouyyj200904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8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