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黑龙江省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定义: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广义: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等,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价值大致分为:

(1)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

(2)山水风光观赏;

(3)增长文化历史知识;

(4)疗养;

(5)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

一种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旅游价值。

c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

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

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人

类文化遗址,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

遗迹,即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

以及人类遭受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

本课程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是以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的分类。

本课程采用的分类

(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砂岩;

丹霞地貌景观

(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溶洞;峰林、峰丛;高山钙华;等

(3)河流、峡谷旅游资源:水系,水域;嶂谷,V型谷;等

(4)湖泊旅游资源:构造湖;堰塞湖;岩溶湖;火山口湖;等

(5)泉水旅游资源:名泉、冷泉;温泉、矿泉;奇泉

(6)瀑布旅游资源:断层瀑布;堰塞瀑布;袭夺瀑布;差异侵蚀瀑布等

(7)海岸、海岛旅游资源:沙质海岸;基岩海岸;生物海岸

(8)冰川旅游资源: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

(9)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沙漠、雅丹地貌;土林

(10)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典型地质构造;

陨石坑;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

(11)重要化石产地及古人类遗址:

重要化石产地;古人类遗址

(12)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 白云鄂博等

(13)重要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等

(14)石窟、岩画、摩崖题刻:龙门石窟等,贺兰山岩画

(15)观赏石: 雨花石,等

二、黑龙江省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地理概况

1.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

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

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2.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

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黑龙江旅游资源概述

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黑龙江旅游资源的特点,具体分析。

冰雪旅游。黑龙江省纬度较高, 冬季漫长, 雪质好, 期限长, 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地域广阔, 可利用时间长。冬夏季节反差大, 特点鲜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大规模发展已有10 余年, 旅游产品已趋于成熟定型。在哈尔滨旅游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冰雪旅游业的“王牌”。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以及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顺利举行。

森林旅游。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大自然赋予了黑龙江风情各异的生态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 森林覆盖率达到42 % , 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原始、自然、粗犷、神奇而闻名遐迩。森林中有丰富的动植物特产资源, 包括人参、灵芝、黄芪等中药材, 松茸、蘑菇、蕨菜等山野菜, 山葡萄、草莓、红豆、都柿等野生浆果, 飞龙、松鸡、黑熊、东北虎、梅花鹿、马鹿、紫貂等50 余种具有观赏性的野生动物。

漂流旅游。黑龙江省境内有大、小兴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等多座山脉, 山峦起伏, 地势相对高差大,具有漂流旅游开发潜力的河流资源丰富。而且漂流旅游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低。

文化旅游。黑龙江人文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著名省份。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

黑龙江省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

黑龙江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奇特性,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下面对其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分别介绍。

1.太阳岛

太阳岛位于松花江北岸,被誉为"都市雪乡";一年一度的太阳岛雪博会以巧夺天工的冰雪艺术.精美绝伦的雪塑冰雕.丰富多彩的

文化活动.奇特刺激的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还有太阳岛公园,它是太阳岛上最主要的景区。园内有天鹅湖、太阳瀑、水阁云天、松鼠岛等景观,是娱乐和休闲的最佳场所。

2.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行政隶属黑河市人民政府。

五大连池就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这里、水幽、权奇、石怪、洞异,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保健康疗、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含量、多功能、综合型国际旅游胜地,不仅在生态科学和地理物理发展史方面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在自然美学和环境医学方面更具有独特的观赏和适用价值。

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形成的火山堰塞湖。

风景区开发有七大旅游观光区,142个可视景点。

大自然的伟力,为五大连池创造了雄奇瑰丽的火山景观

3.亚布力滑雪中心

亚布力滑雪中心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3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74.8米,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

气温-10℃,积雪期为170天左右,滑雪期近150天,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

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

无论从雪道的数量、长度、落差还是其他各项滑雪设施及综合服务水平来看,亚布力滑雪场都远远胜于国内的其他滑雪场,它无疑是中国最好的滑雪场。

这里是开展竞技滑雪和旅游滑雪的最佳场地,曾于1996年成功举行了第三届

亚冬会的全部雪上项目,这里还是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的永久会址,被誉为“中

国的达沃斯”。现在的亚布力是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

目的承办地,并且正在积极申办2014年冬季奥运会,不断扩大着在国际上的

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来此观光滑雪,度假休闲。

整个滑雪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林密雪厚,风景壮观。现在是国家滑雪运动员的训练基地。

亚布力滑雪场的设施非常完善,共有11根初、中、高级滑雪道,它的高山滑雪道亚洲最长。滑雪场内还有长达5公里的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

雪橇专用道。

3.漠河镇―――中国的北极村

漠河镇,位居中国的最北端,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天文景观——北极光。所以,漠河镇又被称为“不夜城”。

漠河地处北纬53°的中俄界江黑龙江南岸,常年寒冷如冬,夏季只有半个月左右,最高温度也不过20℃,夜里只有10℃左右,而且昼长夜短,白昼可达19小时以上。这是我国唯一能欣赏光耀天地、奇异瑰丽的“北极光”的地方,冬季的“北极村”。一派茫茫雪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飞驰的马拉雪橇,别具情趣。漠河以西82公里的洛古河村,就是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的源头了

4.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鹤类等水禽为主体的珍惜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区址在齐齐哈尔东南26.7公里的扎龙乡。时至今日,其原始自然生态保护如初,有水禽天然乐园之称。其中尤以珍禽丹顶鹤闻名于世,因此,齐齐哈尔市被中国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命名为“鹤乡之城”。

每年4-5月或8-9月份,约有二三百种野生珍禽云集于此,遮天蔽地,蔚为壮观,每当此时,是游览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最佳季节。

这里有以水禽为主体的鸟类269种,尤以鹤的种类多,数量大而响誉世界。世界现存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即有6种,其中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灰鹤为繁殖鸟,白鹤、白头鹤为迁徙停息鸟,其它珍惜鸟类还有白鹳、黑鹳、天鹅、白琵鹭、大白鹭、小柏鹬及沼泽猛禽和数量众多的鸥类、雁鸭类、鹭类等,是驰名中外的“鸟的乐园、鹤的故乡”。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这里的鸟飞起来铺天盖地,苍鹭、草鹭在沼泽上伫立,远远望去像玉米茬子一样密密麻麻,雁鸭多得数不清。每年在这里繁殖的鸟类为数万只。在这里成千上万只的鸥、鹭等鸟类在天空翱翔,成群结队的水禽在湖中嬉戏。

5.镜泊湖---我国北方著名风景区避暑胜地

镜泊湖位于牡丹江市的西南面,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其实,镜泊湖底曾是牡丹江上游的古河道,大约一万年以前这一带火山喷发,形成了我国这一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为狭长形,最宽处达6公里。湖面海拔350米,湖水南浅北深,最深处62米,最浅处只有1米,水面约90平方公里,容水量约16亿立方米

镜泊湖百里长湖之中,山中有湖,湖中有岛:有气势轩昂的大孤山;有精巧别致的珍珠门;有形神兼备的道士山,除此以外,整个景区还由吊水楼瀑布、城墙砬子、老鸹砬子、地下熔岩隧道、“地下森林”、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遗址等风景点组成。镜泊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科学考察人们前来。

6. 林海奇石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遗迹公园

位于距汤旺河区址8公里处,是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的生态旅游新区和国家地质遗迹公园。

南区的景点有一线天、罗汉龟、雄峰、护山大将军等。

西区有剑劈山、天犬岩、云靴顶、醉鳌石的特异景观。北区以钟馗崖及幽谷、蟠桃岭为主要景观。中区景观以象形奇石为主,主要有龙头岩、龙凤呈祥、林海观音、卧天牛、兴安灵芝、补天石、增寿龟等

7. 伊春南山森林公园———伊春著名森林公园

位于伊春区南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内,是伊春区依靠地缘林木资源优势辟建的最具代表性的森林景观之一。

以兴安塔为中心,新建了松涛湖、卧虎坡、醉泉等景点。

8.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红松原始森林集散地

五营是伊春各林区中红松原始森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亚洲规模最大、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红松原始森林集散地。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古木参天,生长着170多种树木和230多种珍禽猛兽。其主要景点有:红松林、鸟语林、天赐湖、观涛塔、森林浴场、杜鹃花园、森林小火车等。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以其自然的风貌吸引着无数猎奇的人们。

9.双峰林场―――中国雪乡

位于牡丹江西南部,占地面积500公顷,整个地区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

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

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展现出雪的神韵、

雪的魅力。

雪乡可进行趣味滑雪、马拉雪橇、狗拉扒犁、欣赏影视群落等活动,夜间可参加篝火晚会。

总结:旅游地质学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老师在课堂上带我们用地质学的知识去畅游中国。不仅仅可以欣赏祖国大好的风景,也学到了相应的地质知识。旅游地质学使本来枯燥的地质科学变成了生动优美的科学,打开了我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之门。

旅游地质学_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 用或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由此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源于该地而得。) 2、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3、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很难溶于水,如岩浆岩、大多数变质岩,所以岩溶作用在这些地区难以进行。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有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由粗颗粒或大小不均匀的碎屑组成岩石的透水性能强,利于地下水流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好,反之则差。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

旅游地质学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丰富的人文景观,第四纪冰川竟也在此现身,出落有大量冰川遗迹。嵩山兼纳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总之,地学旅游的开展将会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2)、旅游地学开展将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有益于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如地质工作者经过科学考察,对全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申报,不仅仅使得一些本毫无名气的自然奇观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学者游客前来游览,避免了有些旅游资源在未被认识之前很容易被当成“废物”被破坏掉且无法再现。旅游地质学是“慧眼尖睛”,及时识别其价值,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保存、开发和建设。。 (3)、旅游地学开展有益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下,国内旅游者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大部分县市,公民通过地学旅游,体察了祖国的辽阔博大和美丽可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旅游管理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董红梅刘慧芳 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地质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翠华山、洛川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编号: 2013JK0184)。 作者简介:董红梅(1973-),女,汉族,山西平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 刘慧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 地质旅游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之一。但由于对地质旅游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不清,使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地质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以指导我国地质旅游的针对性开发及有效、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地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中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旅游形式之一。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科技夏令营活动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质旅游形式。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了地质遗迹保护十年规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GGN)及发展地质旅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筹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地质旅游。但随着我国地质旅游的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日愈激烈,为了竞争客源和吸引

更多游客,一些地质公园进行的地质旅游开发完全偏离了地质主题,使得开发的地质旅游有名无实。究其原因,除受利益趋动外,还与国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不足,对地质旅游概念、特征的界定不完善有关。因此,对国内外的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旅游概念,为规范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地质旅游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旅游景区已出现因不良的旅游开发行为而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旅游业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并提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形式。地质学家也渐渐理解地质保护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早在1995年英国地质历史学家Hose首次提出了“Geotourism”这一新术语。但是对于“Geotourism”中的“Geo-”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中的“Geo-”源于“geology”和“geomorphology”,并指出地质旅游是以地质、地貌,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岩石露头、岩石类型、沉积物、土壤和晶体等自然旅游资源为游览对象的旅游。目前这种理解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所接受和使用。 另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 中的“Geo-”源于“geographical”,是1997年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编辑乔纳森和其妻子莎莉提出的“地理可持续旅游(Geographical sustainable tourism)”演变发展而成,2002年美国旅游业协会(2009年改为美国旅游协会)和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将“Geotourism”的这种解释进行了介绍,认为地质旅游的目的是为维持或提高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包括环境、文化、美学、遗产和当地居民的福祉(其中的

旅游地质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西安石油大学素质选修课大作业 瀑布地质景观概述 课程名称:旅游地质学 学生姓名:XXX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学号:20120402XXXX 专业:油气储运专业

一、瀑布的定义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二、瀑布的成因 多姿多彩的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地学原理,地表上任何一种地貌单元,均是地球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的产物。所谓内营力,主要是指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岩浆活动则往往形成火山地貌。所谓外营力是指起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影响所产生的冰川、水流波浪和风力等的作用,其地质意义可归结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三种。瀑布的形成也是地球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瀑布形成过程中,内营力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种是由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造成的断层或裂谷,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时若有溪流或江河流经断层或裂谷,则可形成瀑布。如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就是这样形成的。另一种形成瀑布的内营力是火山爆发过程,熔岩的漫溢将河道阻塞,使原来的河床形成一个新生的岩坎,河水由岩坎上翻跌而下,形成瀑布。如黑龙江宁安县境内的吊水楼瀑布(又称境泊湖瀑布)就是这样形成。 外营力作用形成瀑布的机理是由水流对河底软、硬岩基岩的差别侵蚀造成的。在两者出露处,硬岩层突露于易受侵蚀的软岩层之上成为陡崖,水流在此陡落形成瀑布。我国大多数瀑布的形成都是缘于此因。形成瀑布的动力若不仅只有水流的冲蚀,而且还有水流的溶蚀作用,则往往形成喀斯特瀑布。这些瀑布发育于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地区,我国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的瀑布,多半是这类喀斯特瀑布,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是它们代表。喀斯特瀑布之中还有更为独特的一种类型,它并不露在地表之上,而是深藏在洞穴之内,称为暗瀑。如贵州安顺龙宫的龙门飞瀑和浙江金华冰壶暗瀑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暗瀑。 形成瀑布的第三种原因,是由河流的袭夺造成的。所谓河流袭夺,指的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两条河流,其中侵蚀力较强、侵蚀较深的河流进行下切侵蚀,最终将另一侧那条河流的一部分袭夺过来,使之成为袭夺河流的支流。由于袭夺河的下切程度大,河床高于被袭夺河流的河床,因此,在被袭夺河流汇入袭夺河时,往往产生跌水,形成袭夺瀑布,或称悬河瀑布。 瀑布的第四种成因是由于冰川的刨蚀作。如庐山王家坡瀑布,就是发育在庐山王家坡冰川上的。大约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现在庐山一带因气候寒冷而发育了大量冰川。王家坡冰斗便是当时一个冰川悬谷。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庐山一带变成了现代的亚热带气候。这样,王家坡古冰斗便成了一个积水潭——碧龙潭。碧龙潭水外流时,翻崖跌入王家坡谷地时,便形成了王家坡瀑布。

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 一、选择题/填空题 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C A青海湖、 B新疆茶卡盐湖、C长白山天池、D西藏爱赛湖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B A截顶圆锥形、B扇形、C盾形、D 穹窿形 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 A安徽黄山、B 安徽天柱山、C山东泰山、D山东崂山 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 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 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 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 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 B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流纹岩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6、下列关于泉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B.不同的温泉有不同的作用与疗效 C.超过当地沸点的泉称为“汤” D.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 /以下不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的是( )C 7 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差异评价法、D综合评价法 8、以下不是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C

A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B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评价、C旅游地质学的生产、发展与期望、 D旅游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 9、下面商品中,不属于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的是()C 观赏石B、观赏石材C、观赏化石D、观赏矿石矿物 10、下面不属于海蚀地貌的是()D 海蚀台B、海石槽C、浪蚀崖D、海蚀谷 11、地质公园的特点不包括()B 科学性B、系统性C、经济文化价值D、旅游功能 12、下列只属于滑坡地貌的现象是()C A羊背石、B悬谷、C马刀树、D岩阶 13、下列哪个不属于河流景观( )B A河流袭夺作用、B牛轭湖、C壶穴、D心滩、江心洲 14、以下对河流——湖泊资源简述不正确的是( )C A我国外流湖区多为淡水湖,西部内陆湖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B在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有黄果树瀑布和黄河壶口瀑布 C云南是我国已发现的温泉和矿泉最多的省份,总数达六百三十余处 D珊瑚礁主要是由造礁珊瑚与充填在其间的珊瑚碎屑以及少量的其他生物碎屑组成 15、以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述正确的是( )A A、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 B、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C、2007年5月8日,玉龙雪山被批为4A型旅游景点 D、玉龙雪山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1、广西桂林是我国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

旅游地质

唐代著名诗人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处于中期阶段的贵州高原 地貌的极好诗句。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 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地质原因:3类可溶性岩石广布 气候原因:温度降水气压等方面,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气压越大水中CO2溶解越多 生物原因:岩石表面生长的菌类、藻类生物分泌溶蚀性酸,腐蚀岩石。 代表地形: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瑶琳仙境,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研究意义: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 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在水库大坝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

地质调查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 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班级:2008级一班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贾志海李振生日期:11月18日—12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第六 章矿产第七章结语 3-5 6-16 17-20 21 22-2425-28 29-30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巩固并加深对已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注意培养自己吃苦 耐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 自己对地质事业的兴趣,热爱地质事业,勇于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逐步掌握由点到面、点 面结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将古论今等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习期间主要是通过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的系统训练,从而学会掌握地质踏勘、剖面 测量、地质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自己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 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野外地质调查实习,根据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可分为室内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室 内整理阶段三个阶段。 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 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侵入 岩,并能掌握岩石(尤其是碎屑岩及侵入岩)手标本的描述。 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 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 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 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特征。 6、 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 质素描图。 7、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 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 8、掌握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内容、 格式和要求。 9、实习结束以后,每人须提交: ⑴、野外记录本⑵、地形图(全部) ⑶、实测剖面图(手绘,1:1000)⑷、实习报告(电子版及打印件)⑸、工作区 地质图(一级填图区域)小组提交材料: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的旅游地质学课程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旅游地质学及地质旅游资源,学习了各类地质旅游资源简要介绍和各类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成因、时空分布规律等五一假期,同学们都去各地旅游,因为今年选修的旅游地质学,所以决定去中国地质博物馆看看,进去之后一层实验室的介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萤石,他在一些石英长石的包裹中露出了淡淡的绿色,非常漂亮,其次是一的美丽的三角洲地貌,河流弯弯曲曲流入海洋。还有悬崖和峭壁,断层和褶皱,这些结合在一块非常美丽。 这让我想起了大西北的丹霞地貌,所谓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喀斯特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一种,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 继续向里走我看到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石,这样我大饱眼福,那么岩浆岩造就了那些风景名胜呢? 岩浆岩,特别是花岗岩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东北大小兴安岭、东南沿海一带都有成群的花岗岩分布。安徽黄山多姿的奇观就是花岗岩体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在陕西华山也可以看到花岗岩体被断裂切割成十分陡峭的地形,形成好像被斧头劈开一样笔直的百丈陡崖。花岗岩这么坚硬耐磨,是因为组成它的矿物比较坚硬、结构致密的缘故。花岗岩的种类比较多,按照所含的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按照岩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等。花岗岩因为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但有些花岗岩含有放射性元素。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易得不育症。一般说碱性花岗岩含有放射性矿物较多。放射性矿物的特征是具有鲜艳的颜色和油脂光泽等。在选购石材时最好不要用红色天然的花岗岩。不含放射性矿物的花岗岩呈灰白色,颜色虽然不很鲜艳,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选择它们,或者去选购人造花岗岩的板材。 玄武岩常形成广阔的台地,高原玄武岩是岩浆溢流形成的地貌景观。安山岩浆的黏度比玄武岩浆要大得多,不容易形成溢流,常喷发形成边坡比较陡的大型火山,比如世界著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就属于这种类型。 我国黑龙江镜泊湖地区有很多奇特的玄武岩景观,不仅可以供人们观光游览,而且也是认识和了解火山岩最好的一个天然课堂。 学习了旅游地质学,那么我国的地质旅游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1)、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 (2)、区域分异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质资源的分布也受到了区域差异的影响。比如: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材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题目: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 院系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2013年5月4日

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 摘要:自然地貌景观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大自然塑造的一种”形体”语言,人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到自然界的风韵,冶情操,而且认识了自然界的神奇。我国复员辽阔,地貌景观多样,有风姿不同的山岳地貌景观;有银埂玉盘似的流水地貌景观;有宛如旧堡古刹的风城地貌景观;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景观;更有色彩斑斓、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观。种种自然地貌景观多姿多彩,神秘奇特,令人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由此带动了旅游地学的诞生和发展。 关键词:地貌景观旅游地质旅游地质资源 近年来地质旅游资源迅速发展,成为了自然旅游的主体,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我的家乡的旅游地质资源。

一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是地质学分支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介于旅游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着重于对自然景观作科学性的描述与探讨,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利用和保护,以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研究对象为旅游地质资源。 在《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中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定义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它包括自然遗迹、人类文化遗迹(遗址及各种遗存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了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的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前者又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后两者可合称人文地质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给旅游地质提供了一份较完全的分类参考: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矿床产地;重要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址;溶洞;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地震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坠落遗迹;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第三产业中已占绝大部分比例,地质旅游的蓬勃兴起,成为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

旅游地质学报告

新余旅游资源报告调查 姓名:张文豪年级:2012级自动化学号:12090041074 我的家乡新余位于江西中部,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城市之间,1960年设市,1963年撤市,1983年复市,现辖“一县四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和仰天岗管委会,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新余位于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 新余地处九岭、武功山、峰顶山三山交接地带,山势险要,因近海且市内地形多以丘陵山地为主,较利于海面温暖的湿气进入,所以,新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霜期短,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冬季短,夏秋雨水少,多干旱,春季则雨水较多,冬季则多霜雪天气,常有冻害出现。出行新余最好在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既不会有夏季的炎热,也不会出现冬季的灾害天气。 新余具有渊远的人文底蕴。新时器时代的拾年山、棋盘山遗址,源远流长五千年的袁河文化、蒙山文化,哺育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学者名流。新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明朝宰相严嵩、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当代世纪风云人物、著名医学教授、美籍华人何大一的故乡。毛泽东的《兴国调查》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书于此。 新余是旅游胜地。烟波浩淼、清澈澄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有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大小岛屿99个,具有群岛峡谷曲水、植物基因种库、水下千年古城"三绝",集"水文化"和"仙文化"于一体,山水相映,水天一色,可让人充分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境,还有洪阳古洞、昌山古刹、严嵩万年桥、大岗山、百丈峰、魁星阁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近年市区新建的充满时代气息和艺术风范的袁水园、城区五湖、太阳城、仰天岗风景区等,可谓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主要资源分析: 1. 仙女湖 1)仙女湖的由来: “仙女湖”的名称源自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美丽传说: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2)古老的湖: 据考古学家考证,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仙女湖地区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先人们的智慧和劳作,为这方水土留下了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胜迹。尤其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任分宜教渝时撰写的《天工开物》,为世界科技史涂上了厚重的一笔,也为仙女湖灵山秀水平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湖区内还有闻仙塔、万年桥、读书台、昌山庙、龙王庙等人文景观交织。3)美丽的湖: 仙女湖秀美的湖光山色、古树名木、农舍村寨、响泉飞瀑,形成一幅幅天然图画。湖中的岛屿,姿态各异,风姿绰约。在万顷碧波的仙女湖,既可观赏水天相连、烟波浩淼、渔帆点点的汪洋平湖;又可领略“碧簪”星罗棋布、山水缠绵相依、湖叉曲径通幽的迷幻世界;还可轻舟漫游在蜿蜓曲拍、船动景移的湖光水色中。 4)年轻的湖: 仙女湖原名江口水库,地处新余城区西南20公里,是江西省4大水库之一,相应水域面积

旅游地质学读书报告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旅游地质学”读书报告 《地球的演化历史》 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院部 _____ 日期 __ __

地球演化历史 从人们初步了解地球至今,人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地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 1.地球的形成 对于地球的来历和诞生过程,学者们众说纷纭。目前,比较公认的假设为大爆炸学说。该学说提出,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爆炸之后大量释放出的能量使宇宙膨胀。约50亿年前开始,尘埃星云收缩。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轻的物质向外逸散,后来重的物质形成行星,而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 地球的形成与太阳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目前行星比较地质学的研究结果看,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存在着大规模的陨石冲击事件。这次陨石冲击大约发生在距今40亿年前,时间可能长达5-10亿年,月球、水星以及众多的小行星至今布满了这次冲击事件的陨石坑。而地球、金星、火星有较为复杂的内外动力作用过程的行星,表面受到了长期的改造,陨石坑保留的数量极其有限,但仍可辨别出陨石冲击的痕迹。 陨石冲击事件实际上是太阳系形成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太阳系形成初期,原始的气尘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首先凝聚成大大小小的块体,并逐渐的相互撞击形成大的凝聚中心。之后,逐渐演变成行星。陨石冲击事件不但是行星形成的原因,也是地球圈层分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早期地球演化 2.1地球外圈的形成 地球形成的早期曾经存在一个原始大气圈,其成分与宇宙中的其它天体一样,以氢、氦为主。由于氢、氦气体容易向外层空间逃逸,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很快就消失了。而地球早期的陨石冲击事件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增加,大部分的岩石和外来的陨石都处于熔融状态,岩石中的挥发组分从岩石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现在大气圈的雏形,但早期大气圈的成分和现在的大气圈成分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最明显的是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础理论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有机分子,说明构成生命物质基础的有机物质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的宇宙空间形成。但从从简单的有机分子道生命的诞生则需要经过:有机物小分子到有机物大分子到多分子体系再到生命的飞跃过程。 从地球早期大气圈的成分推测,由于早期大气圈中氧的含量很低,臭氧的含量更低,不能有效地阻止太阳紫外线辐射对生命的伤害。因此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诞生于海洋,海洋中富含各种生命繁殖所必须得元素,同时深深的海水阻挡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是生命繁衍最合适的环境。 有证据表明,地球在水圈(下文有叙述)形成之后不久生命就诞生了,在南非巴布顿地区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记录距今已经38亿年。在此之前科学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的

旅游地质特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地质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2、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叫做内力地质作用(内营力),內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3、內营力是由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受大气,水和和生物因素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外力地址作用,按作用过程分类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址学:是综合旅游的地质学,是两个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到的新学科 2、地址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3、岩浆作用: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其过程叫岩浆作用。 4、水平运动:是地壳中的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力,或相互靠拢挤压,或做剪切错位,褶皱构造,平移断层等地质构造及地壳水平运动的产物。 5、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上价值的地貌景观。 6、旅游学:是研究和旅游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学问。 7、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成分,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演变历史与规律等。 8、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而引起的地壳产生水平向或垂直向的运动时地壳变形和变位。 9、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较高温度的高压环境,是地壳中先成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 三、论述分析: 1、试述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质学与地学,旅游学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1、)旅游风景地学的研究内容,各种地质作用形成旅游自然景观资源,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成因及其保护;从地学及工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遗产景观的历史发展及其保护。 (2、)旅游风景地学是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科学,旅游景观地学与地学,是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各种旅游点景观美“美”成因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科学,是一门新兴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边缘学科 2、什么是岩溶?岩溶地貌产生发育条件是什么? (1)、岩溶:可溶性岩石以被水溶解为主的化学溶蚀作用,并伴随着机械作用而形成沟槽,岩隙,洞穴,以及由于洞顶塌落而形成地表产生陷穴一系列现象和作用的总称 (2)、岩浆景观形成的条件,具有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活动,潮湿气候地质构造与地形。 3、风景湖泊的形成主要有哪几种原因? (1)、构造胡,地质构造作用形成,构造湖:地面发生断裂,然断裂方向出现凹陷,凹陷处竹简储水形成湖泊。(2)、河成湖,河流地质作用形成,例如洞庭湖(3)、火山湖火山作用形成如五大连池 (4)、堰塞湖,地震,崩塌滑坡等泥石流等堵塞河流形成(5)、冰川湖,冰川作用形成(6)、岩溶湖,岩溶作用形成(7)、风成湖,风蚀或风堆积形成(8)、海成湖 (9)、人工湖 4、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我国的丹霞地貌旅游景观景点有哪些? (1)、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 (2)、在以下作用下形成: 1、砂岩强烈氧化,岩层产生断裂,垂直节理发育 2、风化,流水侵蚀切割和重力坍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貌。 3、红色砂岩球状风化,形成如柱,塔,堡等山体。 (3)、丹霞地貌景点:广东岭南丹霞地貌,浙江的武夷山,安徽的齐云山,附件永安的“百丈崖”等5、试述泰山的形成与济南泉城形成的关系。20 分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姓名:*** 学号:***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 ① 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二):成因及形成条件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

旅游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旅游地学 课程名称(英文):Tourism earthscience 课程编码:06011002 开课学期:3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升本旅游管理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旅游开发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地学是应用地学知识研究旅游景观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的课程。旅游地学是了解旅游景观、旅游地地理环境的基础,是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与旅游景观的关系,从成因层面上规律性地把握旅游景观的分布。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旅游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旅游地学概念体系 旅游地学发展和未来的艰巨任务4、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 第二节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基本属性分类2、自然成因分类系统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地学的概念体系,了解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理解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并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矿物及岩石(10学时) 第一节矿物

一、矿物的基本特性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 二、重要矿物介绍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类矿物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4、含氧盐类矿物 第二节岩石 一、岩浆岩1、基本概念2、岩浆岩的物质组成3、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4、岩浆岩分类5、主要岩浆岩介绍 二、沉积岩1、基本概念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3、沉积岩的物质组成4、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5、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介绍 三、变质岩1、基本概念2、变质岩的特征3、变质岩的物质组成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5、主要变质岩介绍 本章要求掌握岩石矿物的基本特性及鉴别方法,并能对常见矿物、岩石正确识别。 第三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基础知识(2学时) 一、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二、褶皱构造三、断裂构造1、节理2、断层 本章要求掌握岩层产状的各种性质特征,重点掌握构造变动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之间的差别。 第四章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6学时) 第一节岩浆岩景观 一、花岗岩地貌1、花岗岩特征2、花岗岩与旅游资源3、实例分析 二、玄武岩地貌1、玄武岩特征2、玄武岩与旅游资源3、实例分析 第二节沉积岩景观一、石灰岩地貌1、基本特征2、喀斯特地貌3、实例分析 二、红砂岩地貌1、红砂岩基本性质2、丹霞地貌景观3、实例

2020年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0年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㈠实习时间:XX年5月16日—5月23日 ㈡实习区域概况: ⒈皇岛: 北京位于北纬39度56秒,东经116度20秒;西北毗临山西、内蒙古高原,南与华北大平原相接,东近渤海;市中心海拔43.71米;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368平方公里。西、北、东三面环山,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2%,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7℃,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5.2℃,年平均降水量507.7毫米。无霜期189天。北京市工业发展以“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程度高”为原则,根据市场需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扶植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个新兴技术先导行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机械装备等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积极支持轻纺、医药、印刷等适合首都特点的优势行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旅游业已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和首都经济中心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十五”期间北京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

游业两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北京旅游业经济总量始终居于全国前列。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㈠张家口—北戴河沿途: ⒈地形变化:冀西北间山盆地—山前平原—滨海平原。 ⒉业生产特点:一年一熟—一年两熟。 ⒊民建筑:均坐北朝南但张家口房屋北无门窗,而秦皇岛的则南北均有门。 ㈡鹰角石下海滩上: ⒈岬角、海湾的侵蚀、堆积:山海关—北戴河间海岸形态为岬湾相间状。受波浪折射作用,岬角处波能汇聚受到侵蚀,海湾处波能副散形成堆积。(实习报告 )鹰角石所在处为岬角,其由花岗伟晶岩脉组成,抗侵蚀能力强,形成突出的岬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