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_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_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_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_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金艳玲 顾昭明△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 T 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 CL 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信任(t = 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 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 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 -0.51,P<0.001);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 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关键词】 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孤独感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personal Trust,Social Support and Lonel iness of Graduate Students.J in Y anling,Gu Zhaoming.H umanity I nstitution of Shanx i M edical U niv er sity,T aiy uan030001,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 ate the situation of graduate st udents'inter per sonal trust,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to explor e the r elationship among them.Methods A total of300g raduate students fr om three T aiyuan universities w ere inv estig ated by Interper sonal T rust Scale,Social Suppor t Scale and the L oneliness Scale.Results I nter personal trust(t=4.221,P<0.001)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 t(t=-3.375,P=0.001)show ed sig 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x;subjective suppor t(t=2.268,P<0.05) and social support(t=2.292,P<0.05)show 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rr iage;loneliness has distinct difference in g rades(F= 3.17,P<0.05); Interpersonal tr ust and so cial suppor t w ere sig nificant neg ativ ely cor related(R=-0.21,P<0.05),positiv ely related w ith the loneliness(R=0.32,P<0.05);social suppor t and loneliness wer e sig nificant neg ativ e cor related(R=-0.51,P< 0.001);By stepw ise reg ression,the regr ession equation show s that inter personal trust co uld social support could predict var iation 29.6%of the loneliness.C oncl usion Interper sonal tr ust,social suppor t and loneliness wer e significantly corr elated w ith each other.Interper sonal tr ust and so cial support ar e effectiv e to pr edict loneliness.

【Key words】 Post-g raduate;So cial support;Interper sonal tr ust;L oneliness

“孤独”这一术语最初来自于医学,用以表示人际交往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1973年,美国学者R obert S.W eiss认为孤独感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一定差距时的

的认识和态度上,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军校学员比较重视和强调爱情的忠诚度。尽管现代开放观念对军人婚恋观会产生冲击,但传统观念和部队教育的影响仍使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对对方忠诚度的比较分析发现,研究生在发现对方新恋情后,更多的表示坚决分手,较少可能给对方改正的机会,研究生对对方的忠诚与责任感比本科学员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此外,无论是本科学员还是研究生对待双方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总体是比较开放、宽容和接纳的。八成左右的军校学员是以“爱情”和“两厢情愿”来看待婚前性行为。可见与地方大学生一样[2,4],当代军校学员也存在把婚恋看成是个体行为、忽视其社会性的趋势。同时调查也发现,研究生婚前性行为的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员,这说明,尽管研究生的恋爱动机积极正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其传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仍受到挑战,随着生理与心理日趋成熟,研究生对性爱呈现出了更加开放态势。这一矛盾恰恰是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并存交织的典型表现。

新时期,军营外部社会环境复杂性不断加剧,对军校学员价值观冲击越来越大,其婚恋心理也表现出了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与本科学员相比,军校研究生婚恋心理更加务实,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心理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军校教育管理者要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婚恋教育观,探索新的符合研究生婚恋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军校研究生的婚恋道德观、性伦理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履行婚恋道德义务,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

4 参考文献

[1]杜林,风笑天.婚恋观和恋爱现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

生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6(2):35-36

[2]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2005,9:57-58

[3]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4):63

[4]袁欣玫.医科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10):870-872

(收稿时间:2010-08-16)

 中国.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太原) 030001 △通讯作者 E-mail:zm-Gu@https://www.doczj.com/doc/0a7998239.html,

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Wer ss指出:当人际关系网络出现某种质或量的重要缺陷时,人们所产生的不愉快体验即为孤独感。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孤独感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在孤独心态下人们往往会感到寂寞、郁闷、焦虑、空虚、无助、冷漠、甚至绝望,常伴有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1]。人际交往对孤独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之一,而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低人际信任使交往受限,无法深入交往,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孤独感产生。查阅文献发现关于三者的关系研究甚少,研究生作为高层的知识分子,他们孤独感的现况如何,至今还无学者研究,而孤独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他们以后成就的大小。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校研究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太原市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在校的300名在校研究生发放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3个量表,收回287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89.6%,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54人;研一91人,研二96人,研三82人;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26.72±

2.17)岁。1.2 工具

1.2.1 人际信任量表(I T S)[2] 本量表是由Rotter.J.B编制,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之可靠性的估计。共有25个项目,采用5级对称评分法,1为完全同意、5为完全不同意,量表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高)至125分(信赖程度最低),中间值为75分,量表折半奇偶相关为0.76,重测信度为0.68。

1.2.2 社会支持量表(SSRS)[3] 采用肖水源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10个条目,评价指标为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本量表重测信度达到

0.92。

1.2.3 孤独感量表(U CL A)[4] 该量表共含有20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等级计分法,1~4分别代表从不、很少、有时、一直,总分80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越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

1.3 统计方法 用Epidata1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 SS 11.5for w indo 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比较(x-±s)

总均分男(n=115)女(n=154)t P 人际信任77.94±8.9982.33±10.3475.69±7.25 4.2210.000**客观支持8.51±2.548.09±3.058.72±2.22-1.350.182主观支持18.08±4.4917.93±5.0918.15±4.17-0.300.764支持利用度7.82±1.727.20±1.738.14±1.62-3.380.001**社会支持34.41±6.8533.22±8.2235.01±5.97-1.420.158孤独感42.61±8.4544.02±8.9841.88±8.12 1.510.133 注:*P<0.05,**P<0.01,下同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人际信任、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相关(P<0.001),男生人际信任水平低于女生,男生的支持利用度低于女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生源、不同专业、是否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在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比较 结果表明均不存在差异(P >0.05)。

2.3 在是否婚恋上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孤独感在是否婚恋上不存在差异(P>0.5),在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上存在差异(P<0.05)。2.4 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比较 见表3。

表2 是否婚恋上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

孤独感的比较(x-±s)

婚 恋未婚恋t P

人际信任78.97±9.0877.16±8.85 1.2670.207

客观支持8.94±2.598.18±2.47 1.8940.060

主观支持18.98±4.4017.37±4.45 2.2680.025*

支持利用度7.88±1.607.77±1.800.3860.700

社会支持35.81±6.4033.33±7.02 2.2920.023*孤独感41.94±6.8743.12±9.50-0.9090.365

表3 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比较(x-±s)

总均分研一(n=91)研二(n=96)研三(n=82)F P 人际信任77.94±8.9978.26±10.5977.7±9.3478.21±6.850.070.930客观支持8.51±2.547.87±2.618.50±2.379.00±2.78 1.780.173主观支持18.08±4.4916.87±5.4618.47±4.1018.17±4.42 1.460.240支持利用度7.82±1.727.94±2.057.62±1.628.17±1.60 1.540.217社会支持34.41±6.8532.68±8.7234.58±6.1035.33±6.68 1.410.248孤独感42.61±8.4544.68±10.8741.08±8.0944.21±6.52 3.170.045*

方差分析表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P>0.05),孤独感

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进一步经L SD-t检验,除了研一和研三在孤独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任何年级在孤独感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一、研三的孤独感高于研二年级的。

2.5 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相关 见表4。

表4 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perso n相关(r)

人际信任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孤独感人际信任1

主观支持-0.0921

客观支持-0.230**0.428**1

支持利用度-0.250**0.291**0.35**1

社会支持-0.210**0.887**0.74**0.572**1

孤独感0.321**-0.430**-0.36**-0.341**-0.510**1

由表4可以看出,人际信任量表的得分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际信任度越高,社会支持越高;人际信任量表得分和孤独感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越低;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越高,孤独感越低。

2.6 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预测 以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为自变量,孤独感为因变量,采用stepw ise回归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34.189,P<0.001),从对因变量的贡献程度上来看,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可以解释因变量29.6%的变异(R=0.296),回归方程为孤独感=45.647-0.567×社会支持+0.212×人际信任,见表5。

表5 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 P决定系数孤独感常数项45.647-7.2110.0000.296社会支持-0.567-0.459-6.7270.000-

人际信任0.2120.224 3.2850.001-

3 讨 论

3.1 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差异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人际信任的均数及标准差(77.94±8.97),高出理论中间值75分,高出中间值,说明人际信任度偏低,这个结论和徐海燕、邓维[5]的结果一致,人际信任在生源、年级、是否婚恋和是否有工作经历上不存在差异(P>0.05),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

4.221,P<0.001),表现为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82.33±10.34)低于女生(7

5.69±7.25),这和杨楠[6]、谭雪晴[7]、徐海燕、邓维[5]的结论不一致,和韦耀阳[8]的结果一致。作者认为,这可能和我国对男女生的传统教育思想有关,女生容易幻想,比男生更容易轻信别人,而男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比女生强,其他方面无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生身心发展上已经趋于成熟所致。

3.2研究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差异分析 对研究生社会支持的统计描述中,均数为(3

4.41±6.85),处于中等水平。支持的利用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男生的支持利用度(7.20±1.73)低于女生的支持利用度(8.14±1.62),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P<0.05),这和杨静[9]、韦耀阳[8]、谭雪晴[10]的结果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作者认为这可能与男生思想更为独立,而女生遇到问题更倾向于倾述和寻求帮助有关。社会支持在婚恋方面存在差异,作者认为研究生正处于婚恋的高峰期,婚恋中的研究生在心理上会认为在生活上多一个人帮自己分担,而没有婚恋的研究生心理压力比较大,感到孤独,缺少另一半的支持。

3.3 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差异分析 研究生的孤独水平(42.61±8.45),在性别、生源、是否婚恋和是否有工作经历上不存在差异(P>0.05)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 3.17,P< 0.05),进一步经L SD-t检验,除了研一和研三的孤独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任何年级在孤独感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一和研三的孤独水平比研二要高,这和谭雪晴[11]的结果一致,和李宜萍、罗贵明[12]、韦耀阳[13]的结论不一致,作者认为可能是因为研一存在入学适应的问题、研三面临着踏入社会找工作中,所以孤独感水平会比较高。

3.4 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人际信任量表的得分越高,说明信赖越低,由相关分析表明,人际信任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和孤独感得分存在正相关,说明研究生的人际信任度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人际信任水平和孤独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和孤独感总分呈负相关,均和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14]。表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相关显著,互相影响,较高的人际信任度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研究生的孤独感。

3.5 研究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以孤独感为因变量,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各维度为自变量做逐步回归,回归方程有意义,社会支持首先进入方程,其次人际信任进入回归方程,可以共同解释孤独感29.6%的变化量,说明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可以很好的预测孤独感。这和谭雪晴[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其孤独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提升研究生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水平,从而避免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杨东蕾 王志中△

【摘要】 目的 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随机调查210名硕士研究生。结果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t=-2.889,P< 0.05)、婚恋状况(t=0.83,P<0.05)、年级(F=6.898,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P< 0.05)、社会支持各维度(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 =1.934,P<0.01)和自尊( =0.895,P< 0.01)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受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影响,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自尊;社会支持;硕士研究生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bjective Well-being,Sel 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of Graduate Students.Y ang D onglei, W ang Zhiz hong.Shanx i M edical U niv er sity,T aiy uan030001,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status of post-g raduate students'subjectiv e w ell-being and to ex plore its r elationship w ith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 t.Methods A total of210po st-g raduate students w ere inv estig ated with questionaires w hich included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 t.Results T he scor es of subjectiv e w ell-being had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in gender(t=-2.889,P<0.05),mar ital status(t=0.83,P<0.05)and gr ade(F= 6.898,P<0.05). T 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 ell-being w er e posit ively cor related to Self-esteem(P<0.05)and So cial Support(P<0.05).M ultiple r egression analysis show ed t hat the o bjectiv e suppo rt( =1.934,P<0.01)and self-est eem( =0.895,P<0.01),could sig nificantly forecast subjective w ell-being.Conclusion Po st-graduat e students'subject ive w ell-being has sig nificant differ ence in t he demog raphic factors;subjective w ell-being is influenced by indiv idual lev el of self-esteem and each dimension o f social suppor t.

【Key words】 Subjective W ell-being;Self-esteem;So cial support;Postgr aduates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学者们的格外关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 ell-being,SW B)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性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个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1]。近年来,大学生生活质量备受学者关注,而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将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大学生、中学生的研究,对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硕士研究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人,但心理却未必成熟。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状况值得关注。有研究表明,约25.1%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较突出[2]。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主

其孤独感。

4 参考文献

[1]李传银.549名大学生孤独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

学科,2000,9(6):429-43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增刊):180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42-46

[4]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169

[5]徐海燕,邓维.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度现况研究[J].社会心理科

学,2008,23(3):65-68

[6]杨楠.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高

校高职研究,2007,7(20):30-31

[7]谭雪晴.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5):345-347[8]韦耀阳.高中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J].菏泽学

院学报,2005,27(2):79-82

[9]杨静,黄艳.某技工学校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关系分析[J].中

国学校卫生,2005,26(7):576-577

[10]谭雪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J].中

国公共卫生,2008,24(9):1046-1047

[11]谭雪晴.贫困大学生的孤独感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

医学,2009,36(8):1509-1512

[12]李宜萍,罗贵明.师范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

卫生,2009,25(9):1047-1048

[13]韦耀阳.大学生信息焦虑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中国健

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53-355

[14]张俊杰,刘婷.研究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

农业教育,2009,4:10-12

(收稿时间:2010-08-19)

 中国.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太原) 030001 △通讯作者 E-mail:w angzhizh ong521@https://www.doczj.com/doc/0a7998239.html,

人际信任程度低,十个大学生一个冷冰冰

人际信任程度低,十个大学生一个冷冰冰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在校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日,哈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对部分在校大学生有关人际信任的研究资料表明,有11.13%的大学生因对他人缺乏信任而自感苦恼。专家认为,学生在人际间交往的不适应很可能使之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困惑,形成心理亚健康。 在这项研究资料的抽样调查中显示,仅有17.44%的大学生对他人行为、他人承诺或(口头或书面)陈述之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信赖程度,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70.93%的大学生只具有一般性的信赖程度,不足以协调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人际信任程度较低者有11.13%,他们不能在集体中找到恰当的自我角色定位,不能与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融洽共事。 针对一些在校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信任程度低的情况,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在哈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哈市某高校的大四学生立新说,现在自己正忙着找工作,刚刚接触社会,他就觉得社会复杂得像个大黑洞,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社会上

的信息的真假需要辨别,同学间也有就业竞争,这让他做时总是小心翼翼的。立新觉得,别人大多是居心叵测,不可相信。因此,他现在与人交往时,经常疑虑重重,唯恐丢掉很好的求职机会,谨防上当受骗。而今年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小巍说,在上大学前父母就告诫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什么真话都和同学说。父母认为学校也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怕天真单纯的小巍因为单纯实在而被人利用。所以,自从上大学后,她按照父母的教导谨慎行事,很少和同学说心里话。 google_ad_client="pub-0149582512245117"; /*250x250,创建于08-6-17*/ google_ad_slot="7907118103"; google_ad_width=250; google_ad_height=250;

安全生产心得体会10篇

安全生产心得体会(一): 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所以作为一名开危化行业的员工,更就应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个人的安全应变潜力。 透过这次公司公司组织的典型事故调查报告的学习,心里十分震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依我个人的理解,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使我意识到在工作、生活中要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讲给个人、公司以及社会带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少年轻的生命会因为一次安全事故而终止,多少人又所以失去了温暖的家,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即使多加几个不放过也时为晚矣。所以安全工作贵在防患于未然,务必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灌注在每个人的意识里,时时刻刻牢记安全。 认真贯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透过对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来提高对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所以人员的定期安全培训、安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仅有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自身安全防范应对潜力,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更好的发挥对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以、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以及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发挥正常的价值作用。对于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透过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员按章操作及设备的良好状态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杜绝安全事故。提高自身素质不

仅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班组绩效考核中要把自身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潜力相结合,使自我具有较高的技能,较强的分析决定和紧急状况处理潜力,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并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自我的职业价值中去。 安全生产心得体会(二):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常把管理者对员工提出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两种提法,不仅仅表述了语言概念不一样,且安全实现方式和管理效果也不一样。“要我安全”,是从客体出发,由外因发出安全生产约束控制信息,作用于安全生产行为的主题,最终到达生产安全;“我要安全”则是从主体出发,由内因产生安全生产的动机,主观能动地实现安全生产。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我安全”是外因,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是根据。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从不一样方应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笔者工作在电力建设企业,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从人际信任的角度探究人机信任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4), 556-56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a7998239.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a7998239.html,/10.12677/ass.2018.74086 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Robot Tr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Yunxia Cao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Apr. 7th, 2018; accepted: Apr. 21st, 2018; published: Apr. 28th, 2018 Abstract Tru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ust mechanism of human and AI system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I system itself (such as reliability, false alarm rate and failure rate, etc.) and attributes (such as appearance, physical contact)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human beings all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machine trust. Fortunately, these factors that affect human-machine trust, such as performance and attributes, can be promoted by human design. Keywords Human-Machine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从人际信任的角度探究人机信任的影响因素 曹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4月28日 摘要 信任在人际交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与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机制是否与人际信任有区别?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系统本身的性能(如可靠性、误警率和故障率等)和属性(如外观,身体接触)以及人所处的

(完整版)人际信任量表(ITS)

摘自《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戴晓阳 人际信任量表(ITS) 【概述】 人际信任是个体将他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认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Rotter,1967)。高信任者可能较少撒谎、作弊或偷窃。他们可能会更多地给他人第二次机会以及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高信任者可能较少出现不快乐、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环境适应不良,他们通常更讨人喜欢,并且不论是高信任者还是低信任者都愿把他们当作朋友(Rotter,1977)。 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ITS)是由Rotter JB于1967年编制。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 【内容及实施方法】 人际信任量表测查内容包括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包括父母、推销员、审判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以及新闻媒体),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别评定为1~5分。故量表总分从25分(信任程度最低)至125分(信任程度最高),测验时间为10~15分钟。 【测量学指标】 人际信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6,其中男性为0.77,女性为0.75。平均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P<0.01,n=24),而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n=42)。有关结构效度的研究提示该量表得分反映出受测者的部分人口学特征(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等),但量表得分没有性别的差异(Rotter,1967)。 因子分析发现该量表有2个因子,分别是特殊信任因子(对同伴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和普遍信任因子(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也有研究证实量表有3个因子,分别是政治信任、父辈信任和对陌生人的信任。 由于选择项目时避免了与其他量表显著相关的条目,故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大量研究(包括实验室研究、问卷调查、自我报告以及同伴评定等)证实了人际信任量表可以较好地测查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Geller,1966;Hamsher,1968;Rotter,1967;Schlencker,Helm&Tedeschi,1973;Wright,1972)。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本量表共有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它们是1、2、3、4、5、7、9、10、11、13、15、19和24。如得1分则记5分,如得5分则记1分,以此类推。所以25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试人际信任的总体状况,得分高者人际信任度也高。 政治信任因子反映个体对政坛和媒体的可靠性的信任;父辈信任因子测查对于自身有利的权威者个体所感知到的信赖感;对陌生人的信任因子测量对自身可能接触到的陌生人的信任程度(Wright&Tedeschi,1975)。 (雷辉) 附:人际信任量表(ITS) (Rotter JB年编制) 指导语:使用以下标准表明那你对下列每一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1=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3=同意与不同意相等4=部分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1 2 3 4 5 2、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最好小心,除非他们拿出可以证明其值得信任的依据。 ……………………………………………………………………………1 2 3 4 5

人际关系对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影响

人际关系与安全 CLUE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人际关系对安全的影响原理 ●人际关系对安全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CONTENT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人际关系指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关系。人际关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与个人直接联系的媒介,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基础。 ●人际关系对安全的影响原理 安全生产需要劳动者在稳定的情绪、平静的心境下集中精力地工作,但是不良的社会人际关系会给个体带来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很难把这些心理矛盾和杂念排除在工作之外,以致造成分心或反应迟钝等情况,使作业失误增加、不安全行为增多,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件: ?工作中的同事或上下级之间——受到处分或不公正批评,上下级关系不正常 ?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亲友亡故、失恋、家庭闹矛盾 ?邻里之间——邻里之间不团结 ?与陌生人之间——不愉快的事件 导致: ?紧张、焦虑、恐惧、易怒、抑郁等心理, ?精神疲劳,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下降. ?人在生产活动中心理和行为的不稳定, ?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列出了涉及人际关系中各种事件的心理紧张等级表。 表1 心理紧张平均值与相对应的后果 一年内心理紧张平均值后果 超出150 可能导致疾病或发生意外事故 超过300 几乎100%会生病,发生意外事故或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更大. 低于30 心理稳定、身体健康 表2部分事件的心理紧张平均值 序号事件心理紧张平均值 1 配偶死亡100 2 离婚73

3 夫妻分居65 6 解雇47 8 工作调动39 10 子女离家29 30 与上级相处不好23 38 睡眠习惯的变化16 ●人际关系对安全的影响因素 1、人际关系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群体凝聚力增强,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提高,使群体 成员团结一致,提高群体及成员的安全生产绩效。 ?发生矛盾和冲突且没有妥善解决:双方产生冷淡、敌视、忧虑或苦闷等心理状态,使人 紧张、注意力分散,影响个人身心健康,人在生产活动中心理和行为不稳定、导致事故。 2、家庭关系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家庭关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家庭是调节情绪和消除疲劳的场所。 ?家庭关系和睦:回到家里就能得到休息和调养、恢复体力和精力;在单位里不顺心通过 向家人诉说会得到安慰和劝解、平复心绪。 ?家庭关系不好:加深烦恼,工作表现消极,不能集中注意工作,发生事故。 ?每一个对家庭怀有深厚感情的职工都应在生产中遵章守纪,这是对个人和家庭负责。 ?家庭对职工有亲情关怀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职工家属、子女给职工写平安信,由 伤亡职工的家属讲述事故,激励职工的家庭亲情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3、群体行为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群体的社会环境和动力状态影响劳动者的思想、情感及个性的形成。群体规范有正式规定的,也有不成文的标准,人们通过模仿、暗示、服从等心理因素互相制约。 ?如果有人违反这个标准,就会受到群体的压力和“制裁”。群体非正式“领袖”的言行 常被别人效仿,如果群体规范和“领袖”是符合领导期望的,众人行为的方向和动机正确时,就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产生消极作用。 【许多刚进入单位的新人,由于对单位不是特别了解,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显得较为不自信,那么这些新人特别容易产生从众行为。若使安全作业规程真正成为群体规范,且有“领袖”的积极履行,就会使规程得到贯彻。许多情况下,违反规程的行为无人反对或有人带头违反规程,这个群体的安全状况就不会好。】 4、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与市场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国家政策、法规对于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样对于员工的心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员工按规章作业。 ?市场需求上涨,企业的利润增加,工人工资提高,工作干劲更高,也可能为了片面追求 产量而发生不安全行为。 ●人际关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安全生产的正作用力 (1)生产工作负责人必须既有过硬的技术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工作组中人员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保证这个工作组技术过硬、关系融洽,圆满地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2)在班组日常工作中,班组成员间互相尊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帮助,会形成一个融洽的工作氛围。人的有限的精力就会投入到工作当中,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关心,也会提升工作的安全系数,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卡耐基沟通与人际关系

《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 本书作者戴尔.卡内基,此作已经被译为36种语言,帮助数千万读者良好与他人沟通。对我而言,看了这本书也是受益匪浅。在读的过程中也明白了不少。 如果你想采蜂蜜,别踢翻了蜂巢:我们一定要记得,我们的相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持有成见,自负以及虚荣的人。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的苛责他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尽量不要说他人的缺点,多说说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会批评,指责,和抱怨他人。当然,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足够的修昂的自制力。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善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所以设身处地为他人去想,这比批评责怪要有益,有趣得多。 我们不要总想着自己的成就,需求,而是尽量发现别人的优点。但是这并非是廉价的赞美——阿谀奉承和谄媚的讨好,而是发自内心,”真诚慷慨的赞美他人“;同时,人们也会把你的言语珍藏在记忆里。 这是个充满掠夺,自私自利的世界,所以少数表现的无私,并且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便能得到极大地益处,因为很少有人在这方面跟他竞争。 ”首先要激发别人的渴望。凡是能做到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样永不寂寞“。 真诚的关心他人,你必然收到欢迎,人类忠实的朋友——狗狗,便是如此,他应该是唯一不用谋生的生物,他能借着对他人的关爱赢得很

多朋友,关心,需真诚,这样才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的人到哪境遇都不会差的。 在我国有句格言:笑脸通神,恶脸不开门。所以微笑是留给他人好印象的法器,对于那些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人来说,你的微笑就如阳光一般穿过云层,微笑承载善意,能使他人的生命充满希望。 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很难”记住他们的名字,或许是会用记性不好来搪塞,其时不过是没有留心,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名字为荣。当我们在交谈中记住他人的名字,可以使人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这样很容易就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姓名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悦耳的音符。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谈话高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只为了表达自己所想,而忽视了他人,所以你才会迫不及待的打断他人,却没有留意到他人是不是愿意听你说。更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个倾听者。要风趣,要对周围的实物保持兴趣,多谈别人喜欢的问题,鼓励他们多谈自己以及取得的成就。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可否认,这样可以使我们成为“谈话高手”。在交谈中尽量多的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仅可以从每个人那里得到难能可贵的汇报,而且重要的是,这类谈话也扩大了自己的生活领域。每个人都渴望被重视,所以当你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受重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就会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 有时候我们会想着让他人的想法和我们的一致:这样我们不能强行让他人接受我们的想法,这样只是徒增噪音罢了,我们避免争吵,

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人际信任量表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Rotter,1976,1971) 简介 本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之可靠性的估计。共有25个项目,其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包括父母、推销员、审判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以及新闻媒介)。多数项目与社会角色的可信赖信有关,但也有一些项目与对未来社会的乐观程度有关。采用五分对称评分法,1分为完全同意、5分为完全不同意。故量表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低)至125分(信赖程度最高),中间值为75分。测查时间约为10-15分钟。编制者曾在60年代用此量表对460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Hochreich&Rotter,1970) 信效度 本量表的劈半信度为0.76,其中男性为0.77,女性为0.750平均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 (P (0.01,n=24),而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 (n=42)。有关结构效度的研究提示本量表得分反映出了家庭背景、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的不同,但与人性的哲学量表不同,本量表得分没有性别的差异(Boroto,1970;Geller,1966;Hamsher,Geller,&Rotter,1968;Mulry,1966;Roberts,1967;Rotter,1967).由于选择项目时避免了与其它量表显著相关的项目,故保证了本量表的区分效度。 应用与评价 本量表的优点是同时强调了信任这个术语的理论定义和操作定义。因子分析发现本量表有两个因子,其一是对同伴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其二是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

人际信任量表 指导语:使用以下标准表明你对下列每一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1-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厂3=同意与不同意相等4=部分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虚伪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2.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最好小心,除非他们拿出可以证明其值得信任的依据。 3.除非我们吸引更多的人进人政界,这个国家的前途将十分黯淡。 4.阻止多数人触犯法律的是恐惧、社会廉耻或惩罚而不是良心。 5.考试时老师不到场监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作弊。 6.通常父母在遵守诺言方面是可以信赖的。 7.联合国永远也不会成为维持世界和平的有效力量。 8.法院是我们都能受到公正对待的场所。 9.如果得知公众听到和看到的新闻有多少已被歪曲,多数人会感到展惊的。 10.不管人们怎样表白,最好还是认为多数人主要关心其自身幸福。 11.尽管在报纸、收音机和电视中均可看到新闻,但我们很难得到关于公共事件的客观报道。 12.未来似乎很有希望。 13.如果真正了解到国际上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那么公众有理由比现在更加担心。 14.多数获选官员在竞选中的许诺是诚恳的。 15.许多重大的全国性体育比赛均受到某种形式的操纵和利用。 16.多数专家有关其知识局限性的表白是可信的。 17.多数父母关于实施惩罚的威胁是可信的。 18.多数人如果说出自己的打算就一定会去实现. 19.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的便宜. 20.多数理想主义者是诚恳的并按照他们自己所宣扬的信条行事。 21.多数推销人员在描述他们的产品时是诚实的。 22.多数学生即使在有把握不会被发现时也不作弊. 23.多数维修人员即使认为你不位其专业知识也不会多收费。 24.对保险公司的控告有相当一部分是假的。

人际交往—信任团辅方案

路上有你,真好! ——我们幸福牵线(团辅)[教学对象]:高一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理念]:罗杰斯认为,作为心理和谐的人,他们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能够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感,产生同理心产生信任,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信任是在人际交流中,主体人对客体人言行的表里及跨时空一致性的正面期望。其次所有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如图所示)。 注意,这里所谈到的“信任”不是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相信我能把某项工作做好),而是指对人格、态度或价值观方面的信任(例如,让别人信任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相信在我面前不必要刻意设防或遮掩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人们的相互信任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使团队或者集体更加团结。[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是属于90后的个性奔放复杂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上班级 里很少出现一致性,大家都各有各的目标与打算,同学之间缺少信任,所以整个班级给人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团结与不和谐。班级的不和谐与同学们的不团结都是班级不良人际关系问题的呈现,人际关系是以信任为基础,只有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信任感,才能改善高一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沟通。 [教学目标] (1)人际关系理论证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同学们相互的沟通和信任,高一学生中有许多同学是自我中心和自我防御的,安排“一路有你,真好”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悟信任、互助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享受同伴间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和认同感。 (2)团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活动中的互助体验可以让同学们

感受到彼此的关心,增强同学们的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的认同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同学间的信任 2、学会信任其他同学以及如何让其他同学信任自己 [教学准备] 1、眼罩(领带)、气球、小塑料凳 2、笔记本电脑、小音箱、便签纸 3、督导员若干名 [活动设计] 信任2+1 握紧我的手让我们亲如一家人 (1)热身活动1:雨点变奏曲(5)分钟 操作程序: 1、引导大家渐渐形成四种声音发出的方式: (1)手指互相敲击 (2)两手轮拍大腿 (3)大力鼓掌 (4)跺脚 2、想象一下,我们发出的声音和下雨会不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1)“小雨”——手指互相敲击 (2)“中雨”——两手轮拍大腿 (3)“大雨”——大力鼓掌 (4)“暴雨”——跺脚 6、引导者随意说出下什么样子的雨,然后全提同学便发出与此种雨相对应的声音。 7、最后,“让我们以暴风骤雨的掌声迎接……” 8、引导词 以前的雨都是天在变,而今天的雨将由我们大家一起来变,下面,让我先来跟大家说一下这雨该怎么变。

浅谈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浅谈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摘要:本文对职工工作心理状态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导致职工心理状态变化的因素,并对消除职工负面的工作心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心理状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青岛港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安全工作管理经验,集中体现在各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上。但是我们在许多事故教训中也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所谓“定位关乎成败、心态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因而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工心态良好,不仅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还能保证装卸生产和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的质量。如果职工心态不好,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导致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中安全措施不周全、不完善,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安全生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作为基层队的管理人员,必须对职工的心态变化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 一、影响工作心理状态的两方面原因 1、工作中影响心态变化的因素 人在进行某项作业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强度、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使之发生变化。适度的紧张,在工作中是正常和必要的。然而在某些情况容易使员工形成恶劣的心态,如:工艺操作较复杂与职工个人的实际能力(如体力、经验及技能等)不符;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某些工作的危险性较大;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兼职过多、工作时得不到信任与支持;工作环境恶劣等等。这些因素使人的神经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下,而这些因素又是人本身的能力难以控制或改变的,这进一步导致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进而导致了职工心理上的疲惫。而疲劳感会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在工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意义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要性 人际交往与沟通是一门学问。它对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社会不是抽象、窃同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教员交往、沟通中融洽相处,这就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二)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交往是人类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由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体验往往会决定人的心理状态,而情绪的困状又大多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群体归属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消除孤独感,形成愉悦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外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群体感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而群体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认同。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

李强_人际关系_全集_笔记

谁允许你堕落,谁允许你放弃,因为你不在为自己活 抓住产业链当中的价值点,将它发展壮大成为核心竞争力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应用技巧 赞美时注意:1、要符合其身份2、恰到好处3、有独到之处 送礼:投其所好 欲做事先做人 信任是根本 1.别人的猜测与怀疑是人际关系的“最大障碍”,破解的密码是“真诚”。 2..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必须先做给别人看。 三。人际关系不单单是一种互利,更是一种彼此的欣赏,甚至于吸引。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友 成功是靠朋友加自己的努力 大师讲缠------心中充满玫瑰全世界都是美好的 你在有才华是千里马,没有伯乐发现你就是一批野马 你在有能力,没人提拔重用你就是一个庸才 今天你再有该是的才华没人去认同,那也只能算是自我的一种贱知,你说是不是 一个人如果能到了自我反思的时候,他将步入一个伟大的起点------政治家,列宁 不是技巧不是智慧,是真诚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静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顶天立地 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要来的地方,这就是我向往的企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也许只有走过路的人,才知道这条路的艰辛,也许只有真正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才能理解他说话真正的含义 四。用心了解别人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 交朋友的宗旨:帮忙不添乱 主随客便: 不是不爱,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有谁能把爱说的明白 交什么样的朋友,首先从服装上要达到共识 明星结婚,粉丝换台 我为什么跟谁在一起,我都可以很大方自然,因为很简单,你再有本事,我不会求你,只有你有一天真正和我成为兄弟,我有事才会求你,但是我求你一次我永远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朋友: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 人情张张薄如纸,世路难行钱做马,愁城欲破酒为军 人在难处帮一把,马在难处莫加鞭 最好的东西不是最贵的,而是别人最喜欢的 纵使金钱叫能力,淡化金钱叫境界

安全生产中“人”和“物”的作用和影响

安全生产中“人”和“物”的作用和影响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安全心理分析 安全心理分析是指导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安全,对事故的原因进行的心理活动分析。它包括心理定势,即心理的准备状态。一旦客观条件破坏了人的心理定势就极易产生懊丧的心情,使行为表现异常,不顾安全;环境与心理因素,环境影响心理形成不舒适或不能忍受感觉,从而导致事故;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家事、业余活动需要等;情景气氛因素。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出现事故必然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自信,迷信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忽视工作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2、认为问题不大,图省事,麻痹大意的思想往往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3、没有预感到危险,盲目作业,对于安全培训过程中的再三强调置之不理,粗干、蛮干,从而导致事故; 4、受情绪影响,未考虑到危险; 5、认为作业太简单不会出问题; 6、有依赖思想,包括对于安全器械和管理机制的依赖,如安全卡控制度、各种防护设备等,对于安全用器的老化与工作动态性的忽视以及安全管理方式的相对落后都是导致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物的安全状态分析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发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一)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属性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是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中每个个体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得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际关系是通过交际实现和完成的,但实现某种关系的交际方式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指人们通过交际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接触,即:心理距离. 2.人际关系的类型 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总体上看,存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台湾有些学者把人际关系概括为“五同”,即:同宗(血缘关系),同里(地缘关系),同学,同事,同好(这三者都属于业缘关系)。 (二)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 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因素。 1.文化因素 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以及一系列的角色规范。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的群体心理取向。它是通过交际方式影响人际关系,不同的社会通过不同的交际方式来影响人际关系。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指交际个体的性格,态度,能力等因素。 4.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指一个国家,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可以说,地理因素是造就不同文化的“根”。 二、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国社会传统的参序格局及人际关系 任何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其社会的传统结构为依托的,宗法社会结构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社会结构。 维护宗法社会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是社会伦理,而社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延伸。“国”与“家”彼此相通。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在这样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中,伦理则成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伦“是社会等级类别的次序,即辈分;”理“是这种等级次序所遵循的规则。因此,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差序格局,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可以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伦”不仅构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标准,也成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以伦理支配下的人际关系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1.服从权威和长辈 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即本质上是一个等级社会,这样的社会以维护上尊下卑

沟通与人际关系

沟通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是指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联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际关系是指个体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心理行为,也就是特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由于血缘、地域、情感、工作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形成的社会联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了解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是非常必要,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知识与专来技能,良好的公众形象,而且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在事业和生活中有所成就,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而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成大事。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品质 1.按照人际关系的实用性标准,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①理想状态。②互补状态。③互利状态。④障碍状态。⑤冲突状态。⑥封闭状态。 反映人际关系的质量,还常常用人际关系的品质来进行研究。 ①人际关系的稳定度。②人际关系的密切度。③人际关系的灵活度。 (二)人际吸引

人际交往是建立在满足交往双方某些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1.外表吸引。2.品质吸引。3.能力吸引。4.邻近吸引。5.熟识吸引。6.相似吸引。7.互补吸引 二、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密切相关,信息沟通的不同深度决定了人际关系发展的不同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之上的,沟通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人际沟通的特点 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相。 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 4.沟通双方要有相通的沟通能力。 (二)人际沟通的本质 人际沟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心理沟通,是一种受多种心理作用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由于人际沟通行为是受特定沟通动机支配,并且涉及人际间意见和情感的交流,因此,对于人际沟通而言,研究沟通动机、意见沟通和情感沟通具有重大的意义。 (1)沟通动机 ①归属动机。②实用动机。③探索动机。 2.意见沟通 意见沟通和信息沟通是有关系的,因为广义上理解的意见沟通就是一种信息沟通。但是,意见沟通和信息沟通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

安全生产培训(绝对经典和全面)

安全基本知识培训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不安全就不能生产;只有安全才能使生产正常进行。” 抓好安全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安全也是生产效益的保障。 一、什么是“安全”? 安全生产的概念:是一种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是指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二、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物的因素:机(工具)的因素+环境因素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教育培训不到位、疲劳作业等。 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四、从业人员的“八大权利”和“三项义务” “八大权利”: a. 知情权 b. 建议权 c. 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 d. 拒绝权 e. 紧急避险权 f. 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 g. 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h. 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三项义务”: a. 自觉遵章守纪的义务: 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

用劳动防护用品; b. 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的义务: 要求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c. 险情报告义务: 即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 五、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1、认真、自觉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活动学习和培训,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不断增强生产劳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不违章、不冒险作业,并劝阻他人也不要违章、冒险作业,正确穿戴劳防用品。 3、按照安全规章操作,按时、清晰、准确地做好各项记录。在操作中发生事故或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做好设备、工具、模具等维护保养工作,保持作业现场的整洁、正确使用,妥善保护、保管各种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和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5、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也可直接向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反映或举报。 六、伤亡事故等级分类 轻伤事故: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有轻伤但没有重伤和伤亡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只有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没有死亡的事故; 一般事故:死亡1-2人; 重大事故:死亡3-9人; 特大事故:死亡10-29人; 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及以上。 七、安全生产中的非理智行为 a. 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 b. 省能心理或偷懒心理; c. 逆反心理; d. 紧张心理; e. 疲劳心理; f. 从众心理。 除此之外,人的品德、修养等心理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因素,许多违章作业事故都是在群众精神文明差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对从业人员进行道德、理想等精神文明教育,是搞好安全、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还有,心理相容可以密切个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安全生产。心理不容造成关系不和与人事紧张,妨碍安全制度的落实,事故常常发生。心理学认为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谊,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友谊在安全生产中常常是一种鼓舞前进的心理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提倡互相体贴、团结友爱清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心理学非常重视心理相容在人才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心理相容是合作成员的特点协调一致的结合,这种结合保证了共同心愿与安全健康的共同要求,这样就使大家有心理相容的重要因素。 八、事故处理的原则及步骤 1、原则: a. 及时性和准确性原则;

大学生控制信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关系_池丽萍

1 问题提出 最早对控制信念进行界定和分类的是美国心理 学家Rotter (1966),他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控制点” (locus of control )概念来说明人们对生 活事件发生的可控性及控制因素的不同看法: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行动后果的人被称为“内控者”,他们认为事情成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那些“外控”信念较强的个体则认为自己无法控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起决定作用的是运气、机遇或者有势力的他人等外部因素。Rotter 的“控制点”理论强调的只是“初级控制” (primary control ),即个体无 论依靠自己还是求助他人、期望机遇,其控制目标都是要改变外部世界(如他人、环境和事件)来满足自身需要。上世纪80年代后,研究者(Roth - baum,Weisz,&Snyder,1982)逐渐认识到,面对 生活事件人们除了初级控制之外,还可能将努力控制的目标指向自己,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情绪或者行为来应对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因此,他们在原来的初级控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级控制”的概念。二级控制(secondary control )指个体通过调整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以适应外部世界及外界对自身的影响,可进一步划分为认知控制(通过合理的认知解释尽量看到事件的积极意义)和情感控 制(情感控制指从情感体验上接受现实及影响)。新加坡学者Chang 等(Chang,Chua,&Toh,1997)还编制了相应的工具———初级控制和二级控制量表(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 scale ,PSCS )来测量控制信念。该量表被认为更适合测量亚洲文化中个体的控制信念,因为在很多学者看来,亚洲文化不强调自治,而看重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最近,我国学者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并进一步将初级控制明确划分为直接控制(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直接应对事件)和间接控制(通过寻求他人或外界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因此,控制信念量表中文版共包括四个维度: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认知控制和情感控制,目前该量表已经被用于测量我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的这四种控制信念(辛自强,赵献梓,郭素然,2008)。 在提出控制点概念不久,Rotter (1971)又提出人际信任概念,即个体对他人或团体的言词、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相信和依靠的信念。他将人际信任看作一种对非特指的他人的普遍信任,因此类似人格特质。有关中国人人际信任水平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信任度较高,但自1993年到 2002年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中(马得勇,2008)。国内研究者采用Rotter 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测量了 我国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人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115~119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15 收稿日期:2011-5-8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SH046)的资助。 作者简介:池丽萍,女,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Email:lipingchi@https://www.doczj.com/doc/0a7998239.html, 。 大学生控制信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池丽萍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北京 100101) 摘要以2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考察其控制信念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明, (1)被试的认知控制信念得分最高,情感控制最低,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信念得分居中;且控制信念得分 存在显著性别和生源地差异,女生的认知控制和情感控制得分都高于男生,农村生源学生的间接控制信念得分显著低于城市生源学生; (2)被试人际信任得分较低,且不存在性别和生源地差异; (3)控制信念与人际信任的 关系因被试性别和生源地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女生和农村生源大学生来说,直接控制、认知控制信念得分越高,人际信任得分也越高;而对于男生和城市生源学生而言,两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键词控制信念,人际信任,初级控制信念,二级控制信念,大学生。 分类号 B8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