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个案分析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个案分析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个案分析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个案分析1

蛮汉子变了

案例介绍

冯某,男,17岁,某职业高中的高一学生,该生的头脑灵活,学习成绩还可以,但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就是脾气特别暴躁,爱打架,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情与同学大打出手。例如,他去校园小商店买东西,就因为一个同学看了他一眼,他觉得别人在蔑视他,他看不顺眼,于是把人家打了一顿。

案例分析

冯某的父亲是个残疾人,嗜酒如命,而且喝完了酒就喜欢打骂老婆、孩子;母亲的性格懦弱,事事顺从父亲,即使受了委屈也只会偷偷地掉眼泪。在这种高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冯某,心理上受到压抑,又由于青少年还处在心理和生理都很不成熟的时期,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又不知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而这些积怨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宣泄,从而产生很强的攻击性行为,因此经常打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在学校里冯某均属于不受教师和同学们欢迎的“后进生”。

辅导方法

1、首先,帮助他认识所产生的那些过激行为的危害性,并经常给他讲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让他懂得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告诉冯某在冲动产生时可以采取的克制方法。例如:(1)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2)让你的好朋友们知道你有这样的坏毛病,请他们时刻提醒自己;(3)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假如被攻击的是自己,自己又会有何感想;并时常提醒自己,若别人受到了伤害,那么自己也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教会他找一个正确的渲泄方法。例如,找一个避静的地方大声地吼叫;或者在运动场上去驰骋;或者看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籍、听自己最喜欢听的歌曲等,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活动当中,这样就不会总想着打架了。

4、在班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利用冯某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优点,给他分配一些工作,使他从不受欢迎的“后进生”角色进入到主导作用的“领导者”角色,让他能找到一个使内在能量正常释放的渠道。冯某的身材高大,喜欢打篮球,我就要求他在每天活动课带领我们班的篮球队员们到球场练球,争取在校篮球联赛中拿到名次,为班集体争光。

5、与家长密切联系。经常到冯某家中家访,把冯某在学校中的点滴成绩、明显进步、不断成功的喜讯告诉其父母,让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儿子是有出息的,同时将冯某喜欢打架可能造成的危害直言不讳地向其父讲明,并把其性格的成因也委婉地告诉其父,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请他尽量改掉自己的坏毛病,给孩子带个好头,做个好榜样。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冯某的攻击性行为已经大大地减弱了,与别人有了矛盾不再是用拳脚来解决,而是会心平气和地讲清楚,如实在自己解决不了,冯某还会找老师、找班干帮助处理。由冯

某带领的班级篮球队还取得了高中组篮球比赛的第一名,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教师都称赞说:“蛮汉子变了!”

他不再爱打人了

案例介绍

方某,男,17岁,某职高高一音乐班的学生,喜欢吹小号,性格倔强,偏内向,性情急躁易怒,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方某的父亲是汽车司机,嗜酒,性情暴躁,蛮横不讲理,经常打骂妻子和孩子,对孩子冷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方某13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脾气更坏了,经常摔东西,拿皮带鞭打方某,方某为此曾离家出走。第二年,父亲取了现任的继母,继母嫁到方家时,还带着一个8岁的女孩。继母性格刁泼,常与邻居吵架,平时动不动拿方某出气。有好吃的只给女孩吃,常买新衣服给女孩。娘俩常在他面前耀武扬威,气他,整他。于是,趁大人不再家时,他就把所有的怨气都加在女孩的身上,对她拳打脚踢,拧得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而后感到十分快活。可等继母回来,他又勉不了挨一顿毒打,于是他又找机会把这一顿毒打还给继母的女儿。为此,父亲赶他到学校寄宿。可继母还是不放过他,故意刁难他。每个月的伙食费,不是给少了,就是过期才给,说是忘记了。对这事父亲也不管,只是轻描淡写说两句就算了。刚开始,他跟同学借,可时间久了,同学们不仅不肯借钱,还嘲笑他,他感到无地自容。于是他想到了偷,最终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从此,他变了,变得满腔怨恨。他痛恨这个家、痛恨继母,痛恨小女孩,可又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当他受气的时候,就幻想着杀死他们,一个不留,以获得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从此他变得具有攻击性。平时,谁要对他稍有冒犯,他就大打出手。有时,别人多看他一眼,他也会拳脚相加。在学校,他打人出了名,同学们都害怕他,不敢接近他,他自己也觉得很孤独。

案例分析

父亲的专制,蛮不讲理,给方某树立了坏的榜样,使他在潜意识里感到可以通过攻击等手段达到目的,这就为他攻击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父母的离异,给方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使他失去了母亲这唯一的保护伞,失去了深深眷恋的母爱。面对父亲的蛮不讲理和打骂,他心里承受了极大的压抑。在家里,他没有温暖,没有一个正常孩子需要的成长空间,没有人可以交流感情。他变得郁闷,变得沉默寡言,性情也变得更暴躁了。这些消极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方某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造成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不良的影响不仅没有减弱消失,反而逐步积累,恶性循环,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导致他倍感孤独。所以,只要别人冒犯他一点点,他就会把积愤通通发泄出来,所用的形式,就是父亲常用的“大打出手”。而每次发泄之后的快感,又鼓励着他寻找下一个机会。渐渐地,他变得喜欢攻击别人,把自己的郁闷,不快,用攻击的形式发泄出来,用激烈的行为来渲泄积怨,以抵消家庭给他造成的挫折和不快。

本来方某在父亲的不良行为的刺激下已变得好斗了,而继母的到来,则更加重了他的攻击性。他把继母对他的刁难、刻薄,换成拳脚回报在继母女儿的身上,导致他这种攻击性愈演愈烈,并扩大到校园。

综合上述,方某具有较强的攻击倾向,他存在着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他常有一种攻击后的快感,是一个典型的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学生。他的攻击特征是创伤所导致的报复心理。

辅导方法

1、帮助他宣泄、调整情绪。

家庭的不幸,父亲的蛮横,爱的缺乏,情感的失落,使他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的状态,一直被不良情绪困扰,未能得到正确的宣泄与调整,因此,教师首先以真诚态度接纳他,给他以充分的关心和理解,耐心倾听,

引导他将苦闷的心情倾吐出来,使不良的情绪得以发泄,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和减轻。然后帮助他适当地调整情绪,保证情绪稳定。

2、帮助他认识不良冲动的危害性,并告诉他克制冲动的办法。

①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克制怒火。

②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一番,将自己的攻击意识化为乌有。

③轻松一下自己,在碰到“手痒”的时候,去翻看一下笑话幽默或自己爱读的书,下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攻击性。

④经常提醒自己,你一旦伤害了别人,你自己也将受到惩处。

⑤宽恕他人和自己,抛弃怨恨和报复心,当自己产生攻击想法时,不要过多地埋怨,只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格障碍就行了。

3、培养抗挫折能力。

攻击型人格障碍者,意志力往往较薄弱,教师应注意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力,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告诉他人生在世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应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我们应能容忍挫折,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况且青少年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素质。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时代,竞争时代,社会错综复杂,世态波谲云诡,前进道路坎坎坷坷,如果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就不能产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因此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的抗挫能力。

①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②转移目标。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需要与目标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上来。

③补偿代替。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④树立积极的榜样。尽量让他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

4、培养学习的兴趣。

他喜欢吹小号、而且成绩不错,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切入点,鼓励他,并让他充分体验取得好成绩的愉悦,逐渐地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把精力用到学习上。

5、鼓励参加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教师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增加与同学们交往的机会。活动中,教师尽量创造机会鼓励他表现自我,让同学们逐渐地接纳他,认可他,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改变他不良的人际关系,并培养他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另外,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可以培养他各种爱好和兴趣,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6、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师尽量与其父母沟通,商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氛围以保障他良好的成长环境,共同正确引导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方某攻击型人格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他不再爱打人了,人变得开朗了,与同学们融洽相处,成绩有明显进步,还常常受教师委托,教班里的同学吹小号,在文艺汇演中还获了奖。父亲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父子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

她增强了自制力

案例介绍

马某,女,14岁,南宁市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工作大胆泼辣,关心集体,工作能力较强,但上课不大专心,爱讲话。性格为D型,情绪较稳定,自信心强,不大计较别人的评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但好出头露面,驾驭人的欲望强。成绩在班上属中等水平。家长要求较高较严,孩子达不到要求便给予处罚,致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说谎话的坏毛病。喜欢管束别人:无论上正课还是自习,她都要管别人,不管哪里有同学讲话,她都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老师课堂提问她很少能答出,因为她常常不能认真听课。自我要求不严,上课若无人讲话,她自己就耐不住要讲,她当值日班干时,会肆无忌弹地到同学位置去打闹、逗笑。总以为自己正确,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听不进,常因此与老师同学顶撞。爱吹牛、撒谎,上课因贪玩迟到却骗老师说是带弟弟去看病,在手册上涂改成绩骗取家长高兴。好出风头,为了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她宁可迟到也要等同学们坐好了才进教室。

案例分析

人际关系紧张:由于自己做不好却又要管人,所以招至全班同学的反感。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上课不专心,故学习效果差,成绩无进步。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班干,什么都比别人强,不把同学放在眼里,只有她批评人,别人不能批评她。虚荣心强,好表现:为了显示自己,常吹毛求疵,无中生有。

辅导方法

1、启发自我认识,正人先正己,要先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做到,否则永远不能服人。

2、要求增加自律性,通过操行分评定使她意识到自己与一个班干的要求已相差甚远,促使她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

3、设置挫折,使其认识不足,根据她承受力较强的性格特征,故在第二个学期一开学便进行民主选举班干,结果如事前预料的一样,她仅得一票,是前任班干唯一落选者。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全面总结了她的工作,肯定成绩后着重指出不足,使她经受挫折的考验,正确认识了自己。

4、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正确对待孩子,不作过分要求,建议家长与老师保持联系,并有意让孩子知道教师与家长联系密切,防止其两头欺骗行为,慢慢纠正吹牛说谎的坏毛病。

5、调整座位改变环境,把她的座位调整到最后一排与一位上课认真,学习好的同学同坐,减少她与同学讲话的机会,并让她多观察同座同学是怎样上课、学习的,通过观察对照,找出自身不足,学会向别人学习。

辅导效果

经过反复做工作和本人的努力及家长的大力配合,马某的行为特征有了较大的转变,说话办事都能注意影响,上课能专心听课,举手发言。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同学的关系也逐步好转,有事能主动与老师交谈。

学习辅导他开始用心学习了

案例介绍

小飞,男,15岁,市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成绩较差,智商正常偏低,性格外向。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亲还能关心他的学习,但因父母均是个体户,一天忙于做生意,无时间也无能力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小飞长得中等个子,很结实,精力充沛,浑身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他大大咧咧,咋咋呼呼,时不时讲上几句脏话。他真的坐不住,坐不下来听课学习。上课时不是找同学讲话,就是掷纸团、掷小石子或是教室墙壁裂缝的灰。结果惹得对方和他对讲、对掷。如没有人理他,他则故意开关书桌抽屈“嘭”!吓你一大跳。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是基本上不交。下课时,爱东踢西踢同学的课桌椅,还踢教室的门(门被他踢坏了两次)。有时甚至欺负同学,使劲地踢。常打闹、打架,遇上同学打架,他充当“我来了”这个角色,火上烧油。总之,破坏性不小。

案例分析

对小飞的Y·G——WR性格检查剖面图观察分析,他攻击性较强,活动性较强,支配欲强。他的性格类型为A″型,其特征除包括以上几点外,情绪还稳定,尚能合群,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冲动行为,积极参加活动与人交往。使用XYZ影响学习因素量表得知:小飞成功欲望较强,但缺乏成功动力。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抗干扰能力差。听课效果差,作业、练习水平低。

辅导方法

针对他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教育方式。

1、他的支配欲强,活动性较强,且身体好,就安排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结果,他做得很好,会安排会指挥会组织,劳动任务完成得好。

2、他的活动性较强,积极参加活动和与人交往。班上组织什么活动,外出做好事等,都吸收他参加。

3、针对班上存在的问题和他的好打好闹好打架的行为,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如何调整不利于团结的心态”。

4、动员他写周记,通过周记和老师谈心,先是写两三句,后逐渐增至五、六句,越写越好,越写越多,能每周总结自己的表现,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5、常常个别谈心,一发现问题及时谈,把一些不良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6、结“一帮一,一对红”对子,一优秀生主动与他结对子,使他感动不已,产生了进步的动力。

7、期末采用“谈心式”评语,既肯定他的优点和进步,又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他乐于接受并能改正。

8、他攻击性较强,班主任、科任老师对他做工作都用委婉、温和的语言,使他心服口服。

辅导效果

第一学期小飞是年级有名的班上“四大金刚”之第一;第二学期“四大金刚”解体,他较少闹事打架欺负同学了;第三学期基本上消灭了打架闹事,他开始用心学习,开始坐得稳了;到了第四学期,较能用心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练习,作业交了大部分且能周周写周记,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脏话也少了,踢桌椅、踢门、开关抽屈“嘭”“嘭”声已销声匿迹。

他为何多次出逃

案例介绍

赵某,男,15岁,某中学初二(3)班学生。比较任性、倔犟,好与人争斗,冲动性强。活动能力强,喜欢参加活动和与人交往,但多与调皮的同学为伍,哥们义气较重。控制不住自己,经常逃课,初中二年有二次离家、离校出走的记录。喜欢下围棋,小学期间就曾参加过市、区比赛,多次获奖。上中学后,虽然家长限制了他这方面的活动,希望他中学毕业后能考上大学,但他对围棋仍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则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案例分析

赵某性格比较外赂,喜欢广交朋友,但是非善恶判断能力欠缺,哥们义气重,容易受人支配,再加上年少血气方刚,心浮气燥,容易冲动,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多次轻率出逃。

赵某父母“文革”中都未能读完书,他们希望能把自己过去失去的东西硬要在儿子身上得到补偿,于是不顾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硬要他读完初中、高中,再读大学,以实现当年父母上大学的夙愿。于是便采取高压手段,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实际适得其反。赵某用逃学和离家出走,来躲避家里的打骂、或暗示其在家中无法获得满足与家庭温暖。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文体活动很少开展。一些教师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使成绩差的学生抬不起头来。越某的逃学是为了逃避学校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

辅导方法

主要是从环境的改善入手,特别是从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方面,及学校生活——师生、同学关系:课堂教学组织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双管齐下。方式如下:

1、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家访或约请家长谈话,向家长通报赵某在学校的表现及个性情况,以争取家庭环境的配合。

2、调整教学计划和要求:根据赵某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习积极性,对赵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奖励。

3、组织其参加兴趣活动小组:任命赵某为棋类活动兴趣小组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同学下围棋,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4、请家长注意改善亲子关系:用温和、说服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孩子,加强沟通,消除对立情绪。

5、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赵某主动为集体做好事,主动关心班集体,积极要求上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6、培养自主精神:帮助其建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不断强化好的行为,以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辅导效果

通过多方面做工作,赵某的性格特征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冲动和轻率行为得到了控制。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并考上了高中。

他不再“挑肥拣瘦”了

案例介绍

李某,男,16岁,某中学初三(1)班学生。脾气暴躁,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猜疑心重,不信任人。偏科严重,每逢外语、数学就旷课,或声称有病而请假。不爱读书,对学习缺乏信心,上课违反纪律,常有不理智行为。校内好友均是功课欠佳,操行不良,喜欢与老师唱反调的人,或是不良团伙的成员。李某五岁时母亲去世,从小丧失母爱,父亲成天忙于做生意,除了在用钱方面对他很慷慨外,在情感上并没有给他什么安抚。后其父又替他找了个后妈,但关系不大协调。

案例分析

自幼丧母,与继母没有感情,父亲忙于做生意,导致李某对父亲和继母不满。当功课、行为不佳时,常受父母及师长责怪,因此常想离开家庭和学校,避开他不愉快的地方。

学习成绩差,挫折多,加上英语、数学教师较严厉,要求较多,感到很吃力。

缺少成功的经验,安慰及鼓励,使李某无法建立合理而健康的求学、做人、处世的态度。

辅导方法

由于李某的问题症结是家庭环境,因此,辅导应从协调家庭影响入手,具体采取了以下方法:

1、建立良好关系。

①多次家访或邀请家长来校面谈,了解李某的生活情况,沟通管教方法,使李某与其父母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②要求家长每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做作业,辅导子女各科作业皆应复习、预习,不可缺乏兴趣而放弃,更不可因为不会做就抄袭参考书或他人答案。

③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各科成绩,及时发现孩子的偏科行为,协助学校做好工作。

2、改变教学方法。

①实施学科能力分组教学,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②指导学生制定适宜的读书计划,各学科皆应安排固定的时间预习、复习,持之以恒,使各科平衡发展。

③实施小老师制度:配备优秀学生协助李某学习,取长补短。

辅导效果

经过师生、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密切配合,李某的偏科行为得到了娇治,外语和数学成绩明显进步,每天早上坚持读外语,学习兴趣日渐浓厚。

她终于摆脱了作弊的焦虑情绪

案例介绍

杨某,女,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尊敬师长,与同学团结友爱,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中上,以诚实上进而获得师生的普遍好评。但却在段考中由于作弊而被监考老师抓住,因害怕被学校处分,导致几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并且好长一段时间精神状况极差,抑郁不安,她母亲反映,她回到家也不说话,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子里;同学反映,她在校也很少跟同学们谈笑了,多是一个人独自行动。

案例分析

该女生的行为是由于考试作弊被发现以后,害怕受处分,丢面子,导致心情非常地焦虑和紧张。既害怕父母知道后会责骂自己,又害怕更多的老师知道后会改变对自己一贯良好的评价,更怕同学知道后会指指点点,瞧不起自己,孤立自己。该女生考试作弊,有很复杂的原因,并不表示她品质不好,并不说明她变坏了,只是由于一时的心理偏差而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切忌无限上纲上线,武断下结论或墨守陈规,简单做出处分。避免导致当事人在逆反心理和高度压力下,做出极端的行为,引发无可挽回的悲剧。

辅导方法

作弊现象的出现,是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也是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和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的产物,因而需要综合治理。对杨某的行为,我是这样处理的:

1、及时与杨某谈心,了解其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前后的心路历程。谈心时,心平气和,避免采取审问式的态度。杨某谈到:“我周围有一同学本来比我差,平时常抄我的作业,可测验时总比我好,就是因为偷看,我就不服气;另外,我家里希望我段考能进班级前10名,我感到较困难。况且我见有人作弊又没被老师发现,……。”归结起来,该生之所以作弊,我看原因主要有:一是虚荣心作怪,总想考得更好的名次;二是不平衡心理,看到本来比自己差的人由于作弊而获得高分,受到老师表扬;三是侥幸心理,见有人作弊未被发现,自己也挺而走险;四是家长的压力,期望太高。同时该生也表示现在非常后悔,也特别害怕。了解情况后,先安慰她,同时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2、召开同学座谈会,专门就“作弊心态种种”请同学们谈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会前我首先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作弊”不是思想品质问题,只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引起的心理症结,一念之差导致做出傻事。进一步引导在正确认识作弊的危害性,明确“诚实比分数更重要”,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同学们的切身感受,也给杨某以启发。

3、有意安排平时与杨某较要好的同学主动接近她,跟她玩在一起、学在一起,以消除其孤独心理,让她知道同学们仍然像以前一样待她。

4、根据其学科特长,鼓励她报名担任科代表,要求她放下包袱,努力工作。及时表扬她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并告诉她科任老师对她的工作感到满意。使她感到班主任、老师并未全盘否定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是会获得人们的承认和赞赏的。

5、积极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走出恐惧、压抑、痛苦的阴影。要求家长不要过分责骂孩子,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以免适得其反,只要尽力而为就行。同时也启发家长改变观念,不要把分数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应重视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家长听后,说明平时在家里对子女要求很严,对她的要求也很高,因

为家里人都是大学生,家长自身在单位都是业务骨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家长最后表示以后要改变教育方法,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辅导效果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杨某开始摆脱了作弊带来的焦虑情绪,进入了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并且对自己的作弊行为作出了深刻的认识,认为这样做太幼稚了,太不值得了,表示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她又像以前一样融入到班集体里面,并且更加努力学习和认真工作,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他不再厌学了

案例介绍

韦某,男,16岁,某职高一年级机电班学生。学习成绩偏差,无心向学。上课无精打采,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缺交作业。韦某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没有固定职业。韦某共有两兄弟,他是老二,小时候受父母宠爱,刚上初中时成绩也不错,但上初三那年由于贪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同学嘲笑他,父母责怪他。后来他只能考上职业高中,而这一年他大哥考了大学。因此,父母说他不争气,没出息。这给韦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一拿起书就觉得头晕,并逐渐变得抑郁、自卑、厌学,甚至装病逃学。

案例分析

韦某原本是个聪明的孩子,初三时不慎交上了不良的朋友,便贪玩起来,不想学习,成绩下降。

父母对韦某成绩下降不查明原因,不进行引导,而是简单粗暴地责怪他不争气,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大哥考上了大学,有了榜样,本来对韦某是一种促进,但父母不对他进行激励教育,反而说他读职高没有出息,不成气,比不上大哥。这使韦某感到自己在父母中失宠,一无是处,处处不如别人,于是逐渐变得抑郁、自卑、厌学。他越厌学,越学不好,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厌学,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他完全失去了自信心,最后索性破罐子破摔,逃避学习。

辅导方法

1、指导家庭教育

韦某厌学与家长不正确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韦某在家的近况,与家长共同商量改变韦某厌学行为的办法。委婉地劝说家长抛弃“读职高没出息”的错误观念,不要给孩子“泼冷水”,要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并配合学校做好教育转变工作。

韦某大哥在大学就读。建议他通过信函或利用假期回家时,多关心韦某的学习和生活,与他谈理想,谈人生,谈学习的乐趣,交流学习方法,鼓励他树立信心,自强不息。

2、榜样教育,激发动机。

引导韦某学习名人治学的事迹,并以其大哥为榜样,用“勤能补拙”、“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名言来激励他,激发他的求知欲望。引导他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要求他远离不良朋友,鼓起勇气冲出困境。辅导韦某制定学习计划,经常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及时帮助其解决各种困难,使其感觉到学习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班上组织“结对子”、“一帮一”活动,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韦某。同时,纠正班风,消除同学间的幸灾乐祸,嘲笑别人等不良风气,使韦某放下思想包袱,在一个平等和谐,互帮互学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4、开导认识自身特长,及时鼓励。

韦某爱好电子制作,在某节电子制作操作课上,他设计的控制电路曾受到老师的称赞。以这类事实来激励韦某,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可取之处,并予以发扬,鼓励他做出成绩。对韦某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记录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其看到自己的“亮点”,从而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

辅导效果

辅导过程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韦某消除了自卑,他不再厌学了。相反,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进步很快,期考总分跃上班上前十名,其中“电子技术”学科考得了全班最高分。此外,他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助人。

逆反心理辅导爱顶撞师长的孩子案例介绍

宁某,男,15岁,某普通中学初三(3)班学生。学习成绩优良,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有时还得到学校搬来班主任才勉强解决问题。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宁某的父亲是厂技术负责人,工作很忙,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宁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宁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宁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宁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宁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数学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数学成绩很快就跃到了80分。尤其可喜的是,“饭来张口”的他在家也能帮父母分担家务了。

他主动诚恳地向老师道歉了

案例介绍

罗某,男,17岁,某职业高中高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倔强,思维敏捷开阔,喜欢玩电脑,学习成绩一般。其父亲因病不能坚持工作,长期在家休养;母亲在某医院工作,常上夜班,无时间关照孩子。罗某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无视他人的好言相劝,我行我素。常以抵触情绪对待班主任的批评教育,用不礼貌的语言故意顶撞、激怒班主任,班主任越生气,他就越高兴。高一下学期时罗某因旷课节数过多而无悔改之意,被学校记大过处分一次。他认为这是班主任有意整他,于是怀恨在心,扬言要打班主任。

案例分析

罗某是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学生,形成这种心理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在于罗某看问题片面和偏激。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往往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偏差度较大,因此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因执己见,行为极端,罗某即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把班主任看成是“管”他、“限制”他的人,把班主任的谆谆教导当成“婆婆妈妈”,把严格管理看成“束缚”,因而怀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和敌对情绪,把自己放在班主任的对立面,继而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客观原因在于教师和家庭。(1)班主任对罗某缺乏耐心,说教多于疏导,惩罚多于宽容,看缺点多而不注意挖掘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罗某的自尊心。事实上,对学生过多的指责、埋怨、强迫、命令,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和不信任的程度,从而降低教育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某的逆反心理是对教师某些不切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一种反叛惩罚。(2)罗某的母亲忙于工作,养家糊口,因精力有限而无暇顾及他。父亲长年生病,心境不佳而导致脾气暴躁,只要听到老师反映罗某在学校

的不良表现,非打即骂。罗某在家中缺乏父母的关怀与疼爱,因此不愿呆在家。放学后常常泡在电子游戏室玩,很晚才回家,亲子关系疏远。

辅导方法

1、提高罗某的自我意识水平。常与罗某谈心,跟他一起全面分析出身的优、缺点,要求他从主观上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步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引导罗某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帮助。要求罗某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俗语写下并贴在家中的书桌上,经常体会其中的含义。告诉他,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有时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作为学生和儿女,是否可以站在老师和家长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错误,学会运用“角色转换”和“心理移位”,从而减少逆反心理。

3、理解、尊重罗某,真心爱护他。关心罗某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深入了解罗某的家庭情况,借钱给他买饭菜票和学习用具。对罗某因玩电子游戏机而旷课的现象从不责骂,而是耐心地晓之以理,并尊重他的知识,向他请教有关电脑方面的很多问题。当罗某听到老师想跟他学电脑时,感到很兴奋与自豪,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就缩短了许多。从此,罗某乐意与班主任亲近,愿意听从她的教导。

4、挖掘罗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的上进心,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利用罗某擅长玩电脑的特点,在班上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由罗某担任组长。班上的一些活动计划、总结、统计表等均由罗某组织同学打印,班主任的总结、论文也请他帮助打印。由于“角色心理”的作用,罗某以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往的消极心态转为积极心态。在高三上学期末,根据他的申请和表现,校团委批准他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至此,罗某有了成功的体验。

5、宽容罗某的“反复”。罗某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他经不住电子游戏机的诱惑,又出现迟到、旷课的现象。每当这时,班主任不是“揪辫子”、“揭伤疤”,而是抓住他的“反复”进行耐心地启发、教育,促使他继续进步。老师的一再宽容,且宽容中有信任与等待,罗某深受感动,终于彻底改正了迟到、旷课的不良行为。

6、加强家校联系。及时将罗某的点滴进步告知家长,让家长分享罗某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家庭气氛的和睦温馨。

辅导效果

罗某由一个纪律散漫、专与老师作对的学生变为一个关心班集体、积极上进的共青团员,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更为可喜的是,他主动找前任班主任承认错误并诚恳地道歉。家长反映罗某放学后按时回家了,能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并耐心照顾有病的父亲,令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性心理辅导她走出了早恋的误区

案例介绍

赵某,女,17岁,职高学生,住校。专业成绩较好,文化课一般,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喜欢舞蹈、运动,有较好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感情细腻,给人一种漂亮文静的感觉。父亲在某厂任副厂长,母亲为一般工人,家庭条件不错。高一上学期段考过后不久,原来各方面不错的她,出现了旷课,夜不归宿的现象,据观察,以及同学反映,赵某中午、晚上、周末经常和别班某男生在一起,上街、看电影,在娱乐场所出入,甚至夜不归宿。赵某的这一反常行为,成了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任课老师对此也有所察觉。后来,还了解到赵某前一年在某技校读书时,因早恋而被学校劝退,后再到我校就读。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是因身材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忘了时间,以至造成夜不归宿。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经常与赵某个别进行轻松谈心。一般从关心赵某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赵某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家长及以前学校的老师同学不理解她,总认为她有越轨行为。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罚。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不喜欢回家。教师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发挥其写字画画的特长,让她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负责班上的板报工作。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教师与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赵某的特长、优点,使交谈从愉悦开始,在谈及赵某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迷惘。家长表示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与教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误区。后来,家长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互相沟通了解赵某的表现。

3、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启发引导赵某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是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爱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记忆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从而避免进入情感误区。

4、写日记。鼓励赵某坚持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意志,最主要的是可以自省、自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成熟。

5、读好书。推荐她在假期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好书,如《中学生素质修养》、《保尔·柯察金》等,并写读后感,让她在一种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走向成熟。

6、用爱感化。①给赵某及同月份的同学过集体生日,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让赵某当寿星角色,充分体会集体的爱;②当赵某生病时,请她到家里,给她做可口的饭菜,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家有温暖;③平时,让一位上进自律性强的班干在学习、生活上影响、帮助她。

7、挖掘她个人潜能,给她各种表现机会。①鼓励她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参加学校的田径队、舞蹈队,担任学校早操、课间操的领操员,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②参加各种比赛。在学校举行的专业技能比赛中,发挥她的专业特长,取得制图、设计比赛的好名次。同时,还鼓励她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获中学组硬笔书法优秀奖。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她热爱集体、珍惜自己荣誉的情感。

辅导效果

通过以尊重、理解、关爱、引导等方法进行辅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赵某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早恋的害处,能端正自我,回到了班集体之中,减少了与男生的个别来往,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业取得了很大收获。毕业后,赵某已能独立开店当老板,自己设计、制作服装、销售自己的产品,家长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他对异性过份地关注慢慢淡薄

案例介绍

陈某,男,14岁,初一的学生,成绩属中等水平。人挺聪明,擅长绘画。并获得全国奖。在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在80-90分之间。最近,班主任发现陈某开始注意仪表,讲究穿着打扮。同学反映他经常画些裸体像,在家里父母也发现他看些黄色书。陈某对异性非常关注,以至于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听不进,思想开小差,致使成绩一落千丈,掉到30-40分。

案例分析

我国的初中生年龄大体在12-15岁之间,根据人的发展理论的研究,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人的身体发育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体形与相貌是很关注的,这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必要过程。这时期不仅是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同时还有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正是青春发育性腺的发育,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会使他们对异性产生爱慕,出现对性的神秘和好奇感,使他们产生性的要求和试探的愿望。陈某正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也是性发育和性成熟。由此也带了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对异性产生兴趣和新奇感。希望得到有关的性知识,这是一种正常合理的需要,正因为陈某缺乏有关性的教育引导,所以陈某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和方法获取满足。

辅导方法

教师常与陈某谈心,及时了解陈某的思想状况,耐心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1、家校配合,正面疏导。

教师和家长共同协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的态度、适时、适度、有分寸地对陈某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帮助他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打破对“性”的神秘感。

2、情感陶冶,培养健康的情操。

借助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引导陈某进行美好的情绪体验,净化心灵。培养健康的情感,使他从自我的小天地中摆脱出来,克服某些低级庸俗,不健康情绪。

3、引导参加有益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引导陈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运动会,校外公益活动。参加画展等,以充实陈某的生活,从而使他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正当有益的活动中去,分散他对性的注意力。

4、发挥特长,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请画画老师指导他作画。参加校内书画竞赛,规定他一个学期交两幅自己创作画。选他当画画科代表。班里的墙报,科技小报由他负责,发挥他的优势。

辅导效果

实施上述做法,经过一段时间帮助教育,陈某对异性过份地关注慢慢地淡薄,上课基本上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错位的性角色

案例介绍

A某,男,初中三年级学生,时常魂不守舍,烦燥不安。双臂上布满了一道道用刀片割出的细细的血痕,而且旧痕尚未全愈又出现新痕,同时身上总是散发出很浓的香水气味,言行模仿女性。还发现他从外地邮购了几本描写妓女生活、研究同性恋和性爱生活的书籍。

案例分析

家庭原因。A某的生父性情粗暴,平时对A某的母亲随意打骂,A某从小便十分同情母亲憎恶父亲。父母离婚后没多久生父患癌症去世,母亲改嫁随后夫外出做生意,把A某寄养在姨妈家。由于从小生长在女人堆里,长大后浑身上下都是女儿气息,导致性心理失常。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多年来,西方和港台的性文化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陆。在影视片、报刊杂志里常常涉及到性变态和同性恋的内容。在此影响下,对A某这样一类的男孩子来说,则有可能会引起性心理失常。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影响。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提出“青春期恋同说”观点,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仅会自然萌生出对异性的蒙胧之爱,有时也往往会把这种爱恋之情倾注在同性伙伴身上。

辅导方法

1、对A某进行性心理教育。使他坚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健康的男孩子,男人就应有男人的阳刚之气,不应扭捏作态形似女人。

引导A某认识同性恋的危害。同性相恋从表面看,似乎是两情相悦,其实不然,因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变态性心理,违背了自然本性,不符合人类的正常生理和心理规律,必然在社会、法律、道德等方面带来危害和严重后果。

引导A某树立正确的性爱观和性道德观。通过具体事例,使A某认识到性心理变态者的性爱观往往是畸型的,是不具备真正爱情的内涵的,是不符合文明社会的性道德规范的。

2、举行“友谊与爱情”、“情感与理智”等主题班会。引导A某和全班同学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怎样控制自己的情感和理智,树立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高尚的美感。

3、做好与A某要好的同学、班干的辅导工作,动员和指导他们关心帮助A某,休闲时多邀A某散步、聊天,交流有益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消除他的孤独与苦闷,在集体的友谊中得到温暖与情感的补偿。

4、A某,有热心班级工作的长处,利用他的积极方面,让其担任班干、学科代表工作,有意增加他的“工作量”,使他通过集体工作,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减轻并转移他对自身不正常性角色的注意。

辅导效果通过较长时间大量、细致的辅导教育工作,A某终于比较正确处理了自己的情感。逐渐改变原来不正常的性角色心态。班干工作尽职尽责,学习与生活基本走上正轨。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在一例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考

人类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有时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

周昕,男,16岁,高二学生,父亲去世后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高一开学时各方面表现积极主动,且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我让他担任代理班长,开学初的一段时间表现尚可,但是后来却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情绪变化无常,个人生活没有规律,有时不能严格自律,行为懒散,上课有时不专心听讲,成绩有所下降,没有真正起到宏志班班长的示范作用。

一、了解学生背景,分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经过和周昕奶奶交流及向初中班主任了解,我得知周昕同学的身世。他在小学时父亲意外事故身亡,此后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把对他百般呵护,老人们惟恐没有父母关爱的孙子受到点滴委屈,他们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孙子身上,他们为孙子包办代替一切,他们会满足孙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随意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在行为方面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段时期早自习他时常会是最后一个来到教室,自习课他随意出入;在生活上经常由于内务整理不合格受到批评,在班内他个人物品摆放地杂乱无章,多次提醒没有明显改进。爷爷奶奶盼望孙子成才考重点大学,但缺乏对孩子的正确估价及在学业方面的指导、鼓励与监督,其在周昕身上的表现是心高气盛,他经常说一定要考进实验班,将来要考清华、出国留学,可他缺乏意志力,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考试成绩不佳的时,他会表现得焦虑不安、灰心丧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强,可他对自己缺乏自信,班委竞选前他竟然向我提出要退出竞选,因为他担心同学们能否支持他,他感到孤立无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感到了他的种种表现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结构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没有了父母保护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得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爷爷奶奶对他是爱护有余,可实际上这些爱更多是溺爱,这是他形成一些懒散生活、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会对他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我和周奶奶交流共同商讨如何帮助他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我认识到他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和家庭溺爱是有关系的,因此,我和周奶奶交流时让其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要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我不失时机地和他进行交流,最初我们交换意见时,他总是有所保留,可随着时光的推移,我赢得了他的信任,从我找他谈话过渡到每当他感到困惑的时候他会主动向我倾诉他的苦恼,征求我的意见。我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他各方面问题。例如,他和同龄人一样也有感情方面的困惑,他经历了从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女孩的交往到冷静思考重新定位和同学之间到底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的过程。整个过程我是见证人,我没有横加干涉,而是耐心疏导,帮他分析利与弊,引导他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由于感情的困惑他分散了精力,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他迷惘、苦恼、沮丧,我及时和他交换意见,为他指点迷津,让他明确完成好学业才是中学时期的中心任务,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他很好的处理了个人问题,目前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学习成绩也有了回升的迹象。

其次,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同学、老师的信任与温暖,使其恢复自信。

每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作为班长的周昕同学也如此。一段时期他由于生活习惯和行为方面表现欠佳,在班内他的威信一度出现过危机,他本人也提出不适合继续当班长。我及时鼓励他,充分肯定他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所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也指出他威信减低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突出体现出班长的示范作用。我利用他的组织才能和他的才艺表现在班上为他恢复自信创造机会,我让他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如篮球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及文艺表演,在活动中他的出色表现重新赢得同学们的赏识与认可,在今年的班委竞选中他又一次当选为班长。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他目前正以积极的心态开展各项工作。

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美好生活

周昕组织、参加过多次大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宏志中学这个集体。今年八月,周昕同学有幸参加北京王俯井国际音乐节,这次活动给喜爱英语和音乐的周昕提供了展示

才华的机会。活动期间他作为自愿者为来自德国朋友当翻译和导游,他和外国朋友一起参观游览长城,一同欣赏美妙的音乐,他感受到生活真美好。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展示了我们宏志中学学生的风采,受到德国师生的赞誉

四.你为宏志增光彩,宏志中学为你自豪

前不久,他参加了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世界级球星姚明售书仪式,他有幸获得由姚明签名的机会。但问他希望姚明为他提什么希望时,他想到的是我们宏志中学,他让姚明为我校题词,并将这本他珍爱的图书赠与我校图书馆珍藏。周昕同学的进步是令我们欣慰与自豪的。我期待着周昕同学更大的进步。

五、从此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心理问题别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现在的初二学生正处于初步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且迅速发展的阶段,心理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

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1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案例分析问答题

案例分析问答题: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分类) 4、精神病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二、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4、最终作出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 五、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物原因:是否有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2、心理原因:认知方面,性格, 3、社会原因: (1)家庭教养模式, (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 (3)人际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 (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 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武东 一、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王某元,女,13岁,七年级学生。 2、问题行为概述: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的时候,不敢和老师目光相对,看东西的时候,目光总是漂移不定,暗自伤神。听讲老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眉梢之间总是透露着恐惧与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在不断的退步。 3、背景资料了解: 该女生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来自家庭生活事件的打击。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邻居吵架之后自杀。当时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失去母亲这件事,父亲忙于办丧事,忽略了对孩子的安慰,关心,再加上邻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使孩子对母亲的去世充满了恐惧。女孩说:后来她只要一看见烛

光,就想起了母亲的灵位

,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母爱。一年以后,父亲再婚,后妈带着一个女儿搬了进来,女孩确搬出来住到了姑姑家。上了初中以后,周内在学校住校,周末就回姑姑家,父亲很少来看望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案情分析 孩子在失去了母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使她感觉世上在没有亲人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感觉活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很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家庭得不到关爱,理解和温暖,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觉,内心没有了归属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爱。 三、辅导方法 对王某元的指导,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首先对其不良行为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得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得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得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得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得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得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得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就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就是得了典型得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与家长得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得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她得担心与不安,让她慢慢放弃那些不利得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得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就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得紧张。生理上得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得紧张则大多以担心得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就是她回到家得第一件事却就是要将家里所有得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得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得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得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得背后都有一个潜在得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强迫性得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得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瞧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就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得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得想法,出现不得不做得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就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得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就是不必要得,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就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她从小就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她得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得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她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得表现显然就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得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就是女性,这使她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得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她得外公与学校得男教师经常与她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与她一起做游戏,使她在男性榜样得示范下,肯定自己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得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得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瞧作就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得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一般心理问题) 案例三 (2005.11三) 一般资料:男性,30岁,工程师。 求助者自述:半年前因与妻子外出登山时,妻子失足坠崖死亡。经公安部门鉴定已排除他杀,证明自己清白。但女方家人依然付诸法律,自己承受巨大压力,虽然夫妻关系一直不好,但是内心也十分痛苦,因为要应付女方家人纠缠,更是烦恼,为此寻求过心理咨询。目前,一切后事及纠纷已经处理完毕,经过心理咨询,情绪基本稳定。家人为了使其及早摆脱阴影,为其介绍了一位对象,现在对方有意发展关系,对方也很不错,但对方离异有孩子,自己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她,很是矛盾。故来求助心理咨询师,希望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做出选择。 单选:1、对该案例特点不正确的描述是( A )。 (A)情绪反应比较强烈 (B)内心痛苦无法摆脱 (C)问题内容尚未泛化 (D)负性情绪尚不严重 单选:2、该案例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 )。 (A)正常心理状态 (B)健康心理状态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多选:3、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 ABCD )。 (A)是否有主动求治愿 (B)对症状是否有自知力 (C)问题内容是否泛化 (D)社会功能是否受损 单选:4、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 C )。 (A)认知因素 (B)生物学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跨文化因素 多选:5、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改善应归功于( CD )。(A)自我心理调节作用 (B)个人生活方式改变 (C)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D)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单选:6、该案例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C )。 (A)转介治疗 (B)不必处理 (C)心理咨询 (D)药物治疗 单选:7、该案例第一次咨询时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 )。 (A)痛苦抑郁 (B)强迫焦虑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案例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案例 刘新良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开始我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亮点。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了他另外的一面,很多缺点随之出现,比如下课总是到处乱跑、上课总是坐不好,自卑,自私,乱花钱,时常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搞怪、拿同桌的东西、有时甚至特意在课上冒出一两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严重影响到同桌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听课。 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仔细的调查与了解,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一些原因: 1、家庭因素: 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严,一有错误或成绩不如意,就言语贬低,常是动辄打骂。其母没有文化,又忙于生计,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孩子不能得到温馨的父爱和母爱,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家长平时言语随便,不在意影响。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和“代沟”,使得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 2、生理因素: 孩子年龄小,因父亲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孩子产生了恐惧感,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表现为做事缺乏自信心。想通过一些恶作剧引起别人的注意。

3、学校、社会因素: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刘新良的心理在小学时就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他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他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越发觉得这世界存在巨大压力。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4、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使他们只贪图享受,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父母钱来得容易,自已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今后怎样根本不考虑。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确实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帮助这个孩子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在平时教育工作中必须分析它,解决它,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目的。 解决方案: 一、家校携手,正确教育。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措施 1.学习问题和障碍:学习障碍、学业不良、厌学情绪、学业倦怠、学习习惯不良等。 2.情绪问题和障碍:考试焦虑、抑郁、暴躁情绪、孤独、 孤独症、儿童恐怖症。 3.交往问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 4.个性问题和障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自负等 )、压弹力差、依赖、逆反心理等。 5.行为问题和障碍:网络成瘾、儿童多动症等。 6 7 性心理方面 8、神经症(不是重要考点)(参考《心咨》三级):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落、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 9、精神病: 一、学习问题和障碍 5%-10%) (1)什么是学习障碍 (定义) 儿童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即学习技能缺乏,如阅读困难、计算困难等。(能力问题,多与先天有关。无智商问题。)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案例:爱说不爱写的张某 张某今年九岁6个月,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父亲为大学教师,母亲是会计, 家 青春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幻觉;(2)妄想

长说,张某幼儿园时表现正常,经常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都说他聪明漂亮,将来一定错不了。可谁知一上学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第一天上学把数字都写反了,拼音记不住,写字特别吃力,计算则经常看错数字,加减号经常搞混。有时考试时也是全班最后写完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不完,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起初家长以为是智力问题,可生活中孩子做什么都行,口算为班上前三名,课堂上有些难题,别人回答不上来,他偶尔能给人以惊喜。 测评时发现,该生视-动统合能力为七岁三个月;听觉记忆和听觉广度正常;感觉动作能力落后两岁左右,不会跳绳和拍球。他的智商为105,属于正常。他较为好动,但缺少运动技巧,手眼配合较差,老师让他接球,他接不到,直到球落在头上,才有伸手动作。眼睛的追踪能力落后,如果让他双眼盯住移动的物体,他的头必须一起移动,不会做眼睛的运动,眼睛肌肉调节能力低下。做手工和画画儿是他最差的项目,视-动统合测验中,画的线条不直,间距误差很大。特别简单的几何图形都画不好。 (2)儿童学习障碍常见类型(表现) 书写障碍 阅读障碍 读写障碍(最常见) 数学障碍 A、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在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书写困难的主要表现 1、字反写,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字写错 2、写得很慢,很吃力 3、字不匀称 4、笔顺问题 B、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认字和理解方面的困难。 阅读障碍主要表现: 1.记不住字 2.朗读时增字减字 3 、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逐句地读 4、无法理解文字符号 C、读写障碍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案例:小红,8岁,来自农村。智力正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天小红叔叔不见5 毛钱,怀疑是小红偷的,小红的妈妈证实真的是小红的偷的情况下,打了小红,小红还是说不是她偷的,他妈妈说不承认就把她的手砍掉之类的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小红真的自己用小刀把自己的小手指割了下来,拿着手指去找他妈妈并恳求妈妈说,自己已经把手指割掉了,求妈妈相信钱真的不是她偷的。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那个小手指。 二、相关背景: 1、小红:上一年级,平时比较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听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在出院后记者问她割手指的时候疼不疼的时候,她说很疼,但是为了让妈妈相信她,她必须这么做。 2、小红家庭情况:爸爸对她没有那么严格,比较放松。相反,妈妈比较严格,做错事会挨骂,挨打。记者问他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妈妈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她偷,只是吓吓她而已,给她个提醒,好让她以后注意,就只是教育教育。 三、对这件事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小到大,小红的妈妈都是很严,小红就把妈妈当做权威,很怕妈妈,怕妈妈生气。所以当妈妈威胁说砍她的手时,以为妈妈真的是要砍她的手,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让妈妈相信她。他就去把自己的手指砍掉,让妈妈不生气,相信她、原谅她。 其次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不懂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平时她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都是以打骂的方式,让小孩听话。其实小红平时不说话,和听妈妈的话都是

被妈妈威胁的,其实就是怕妈妈。

以上两个原因就造成了小孩割自己手指的悲剧 四、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小红,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不是真正的想要砍她得手,只是想趁机教育她而已,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用错方法而已。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跟妈妈交流。妈妈以后不小心再说要砍她的手啊、叫她去死这样类似的气话的时候,不能盲目听话,要好好爱护自己。 步骤如下: 1、试着给小红解释一下ABC理论,如果还是不完全明白的话,可以边引导边治疗。 2、首先问她为什么要在很痛的情况下,还要割自己的手指(自虐),这就是诱因事件A,从上面的背景知道,她是因为觉得是被妈妈误会,妈妈生气要砍她得手,所以她要自己砍手,让妈妈消气,相信她。 3、其次,问她在在妈妈说要砍她得手的看法,也就是说对产生A的看法,通过记者的对话,她说她认为只要她砍了手,妈妈就会不生气,就会相信她,所以她必须这样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