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题修改

试题修改

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1.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与那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3.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这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B.这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C.这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D.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居民可能看到的是()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开国大典

6.著名作家巍巍在《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材料中“他们”指的是()A.红军B.八路军C.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15.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新中国成立

21.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一五四运动图二开国大典

(1)两图反映的事件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4分)

(2)简述两图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材料三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材料一中“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指那次战争?(2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参加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彭德怀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使“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6分)

24.学以致用,探究问题。(20分)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这两位伟人是谁?(4分)

(2)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不同,分别是什么?(8分)

(3)这两次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从中你能得到那些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D3.B4.D6.D 15.A

21.(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荆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新中国成立使得中国从

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2.(1)抗美援朝。

(2)保家卫国。

(3)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即将

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只要意思相附,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4.(1)孙中山毛泽东。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革命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

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朽。

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充满艰

辛和曲折,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等。(符合题意即可)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A

6.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种局面的改变始于()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成功实施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新中国成立后

7. 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

活动是()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56年 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

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11.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6. 下面改编的这段歌谣来自于互联网: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东北有个

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

B.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

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

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1)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材料一中“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体指什么?并列举出两个当时建立,并长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名称。(6分)

(2)你认为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能够证明材料一中的哪些历史结论?(概括表达)(2分)(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有哪些?(2分)

28.探究题(15分)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请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法制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6分)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过良好的开端也出现了严重失误,你认为良好开端指什么?失误又有哪些?(6分)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参考答案:

6.B

7.D 9.A11.C 16.C

26.(1)完成了农业的合作化,完成了手工业的合作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或国民经济各项指

标有了显著增长)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列举其他内容,只要符合事实均可得分)(2)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③三大改造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回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3)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只要答到其中两点即可给分)

28.(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完成,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国民经济发展要均衡,要从国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单元测试卷B

4.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

A.润扬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江阴长江大桥

8.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0.某农村墙上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请你判断这是什么时候的宣传画()A."大跃进"时期B.文革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12.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

15.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

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20. 邮票记录着历史。与右图邮票中人物相关联的称号是()

A.“铁人” B.“党的好干部”C.“两弹元勋”D.“最可爱的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是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3分)

(2)材料一、二、三中的事件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相同作用的是哪两个?其相同作用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二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3分)

参考答案

4.C8.D10 .A12 .A15.A20.B

28. (1)土地改革运动、成立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运动,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等均可。

第三单元检测卷A

1.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9.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

10.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

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21.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下边两幅图(图1、图2)真实再现了深圳

今昔面貌。关于这两幅图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昔日的深圳图2今日的深圳

A.今日的深圳已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B.深圳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很好

C.深圳的巨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D.深圳的巨变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29.综合实践题(11分)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展览名称:(2分)

搜集材料: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一例:(2分)(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一例:(2分)(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党的指导思想一例:(2分)

活动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谈谈你的感想作为本次展览的结束语。(3分)

参考答案

1.A 3.D 9.D 10.D 19.B 21.B

29.展览名称:切合主题,语言精练,观点正确即可。如战火的洗礼,建设的考验;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曲折中发展,探索中前进等。

搜集材料:(1)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抗日战争;抗美援朝。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小题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活动感悟:从党的领导、革命历程、建设成就等方面概括,要求语句通顺,思想正确。如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

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

第三单元检测卷B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

1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A.进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你认为他获得此殊荣的原因是()A.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

C.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5.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与邓小平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C.从农村发展扩大到城市D.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不动摇

17.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

28.综合探究题(12分)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祖传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简述这次大讨论的

背景及历史作用。(6分)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

界的挑战。简要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2分)

参考答案

4.B6.D9.C12.D14.C15.A17.D

28.①背景:“文革”结束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

作用: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束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③A创建经济特区,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期中测试卷A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

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9.“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是中国和朝鲜在20世纪50年代关系的真实写照,下列史实与此一致的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作战,一往无前

11.“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一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主要赞颂的是()A.人民公社运动 B.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建立互助组 D.土地改革14.中国古代有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不讳言也做过一些刻舟求剑的事,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A.大革命失败时B.“文革”时C.“大跃进”运动时D.抗美援朝时16.今天人们越来越注意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978年以来,我国颁布的法律文件不包括()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战打响,战场是()A.对农村的改革B.扩大沿海开放区的范围

C.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D.健全劳动就业保障制度

21.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 人民纪念碑的兴建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表达了人民的什么意愿?(3分)

(2) 碑文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什么历史时

期?(3分)

(3) 从碑文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是什么?(2分)

(4) 如果让你续写碑文你会加入什么内容?(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新中成立后,确立了以基础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建设计划,自195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形成新中国的工业体系。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

(1) 材料一中“初步形成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得益于哪些国际国内有利条件?(4分)

(2) 分析材料二的表格,新中国成立初期至60年代轻重工业比例变化呈现什么特点?此特

点的形成主要与哪项政策的实施有关?(4分)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二中轻重工业比例变化特点的利与弊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2.A 9.A 11.A 14.B 16.A 17.C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表达了人民对革命先烈们的敬仰及缅怀之情。

(2) 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

(3) 人民群众的支持。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

22.(1) 国际:苏联的支持。国内:新中国成立,土改完成,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热情高涨;

抗美援朝胜利,维护了一个较安定的国内局势;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

(2) 轻工业比重降低,重工业比重增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3) 利:初步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国防力量的增强。弊:轻重工业比

例失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期中测试卷B

1.1949年中华民族圆了一个“独立梦”,“独立梦”实现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八年级(1)班的同学遵守校规校纪,集体观念强。哪一荣誉授予这个班最合适()A.邱少云班B.黄继光班C.董存瑞班D.罗盛教班

9.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任务

C.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D.巩固了新生政权

10.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A.农业合作化B.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C.制定五年计划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1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农业合作化高潮B.“大跃进”运动C.土地改革D.人民公社化运动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2分)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给中国民主法制建设造成什么危害(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结束后,我国是如何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2分)(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D 7.A 9.D 10.D 12.B

21.(1)特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初步基础。

(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2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或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加强民主与法

制建设是社会和谐(有序、稳定)的重要保证。

第四单元检测A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修建青藏公路 ③在西藏建立经济特区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面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政策,请你把它找出来: ( )

A .台湾

B .深圳

C .澳门

D .香港

14.“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

A .台湾、深圳

B .香港、澳门

C .澳门、深圳

D .香港、台湾

1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中的“喜事”指(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民族区域自治

C .香港澳门回归

D .西藏和平解放

22.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下图可归入下列

哪一栏目 ( )

A .少年出洋觅真谛

B .中原淮海建奇功

C .拨乱反正倡改革

D .一国两制定回归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民主改革后,西藏各族人民的创造力得到解放,经济建设开始起步。改革开放后,西藏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西藏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势头,5年间生产总值先后跨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人民币三大台阶,由2005年的248.8亿

元增加到2010年的507.46亿元,增长79.5%,年均增长12.4%,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经济增长速度保持12%以上的良好态势。

(1) 材料表明,50年前在西藏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之后,西藏人民的

社会政治地位怎样?(2分)

(2) 读完材料二,你认为西藏的经济状况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 2000年以来,西藏回忆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

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2分)

参考答案

2.C 4.C 5.B 14.B 19.C 22.D

28.(1)民主改革或百万农奴解放。当家作主。

(2)经济飞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裕。(答出两点即可)

(3)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四单元检测B

1.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这样唱到:“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是在20世纪()A.50年代初期B.50年代中期C.60年代初期D.60年代中期

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

D.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11.关于香港的回归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④使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15.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香港与台湾的交往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2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图片A 图片B

材料二“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2分)

(2)材料一中的事件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2分)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产生这一种变化的原因。(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2008年3月14日,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在西藏拉萨蓄意制造了一起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二长期以来,达赖集团不顾事实,编造谎言,大肆渲染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挑拨民族关系,抵毁我国的民族政策。

(1)材料一的事件对你有何触动?请表明你的态度。(2分)

(2)我国在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一直坚持怎样的原则?(4分)

参考答案

1.C 4.D 11.C 15.C 21.B

24.(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

(3)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成理即可)26.(1)坚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

若有下列情形同样给分:

“藏独”势力分裂祖国的行为永远不会得逞;

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要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五单元检测A

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下列图片中能够见证这一历程的有:()

①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②工农革命军军旗③淮海战役总前委④1999年国庆阅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④“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构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11.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A.中国的外交成就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6.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20.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

...的是()A.党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外开放—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北洋水师的主要创办人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色完成了包括保障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出国访问、非传统安全领域演习、多边海上联合军演等任务,足迹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累计出动舰船近80艘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的结局怎样?(2分)

(2)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哪支?目前我国的海军主要由哪些兵种组成?现在在我国是什么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旧中国有海无防,新中国国防军却成为捍卫中国主权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钢铁长城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2.C 4.D7.B11.A16.B20.C

26.(1)全军覆没;

(2)华东军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导弹部队。

(3)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使旧中国国力衰弱等(言之有理即可)。新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现代化的国防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单元检测B

4.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右边是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珍贵照片《乔的笑》。照片中的“乔冠华”是盐城籍名人,当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18.我国与美国合作增加,表明()A.国际合作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B.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C.国际合作已取代国际竞争D.中美两国有着完全相同的利益

20.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A.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B.上海APEC会议

C.昆明世博会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22.右图是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B.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C.中美已建交

D.“文化大革命”结束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曾经在访日期间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五十多年不幸的历史……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道路。

材料二近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重新重新抬头,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中日关系一度低迷,政治关系也在影响着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材料三2011.3.11日本发生地震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帮助日本抗震救灾,愿意向日本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近代中日“五十多年不幸的历史”这句话?(6分)

(2)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中日双方应如何妥善处理两国关系?(4分)

参考答案

4.B5.B18.B20.B22.A

26.(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中国;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两次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深受其害。

(2)1972年中日建交。

(3)A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B日本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

的睦邻关系。C中国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

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学生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六单元测试卷A

1. 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我国的原子弹爆炸

B.改良蒸汽机

C.蒸汽机车发明

D.螺旋桨飞机发明5.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7.近年来,我国在航天科技等领域捷报频传,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使我国()A.成为世界上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B.无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竞争

C.增强了综合国力,提升了国际地位D.成为了发达国家

16.他曾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

17.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智慧和力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当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要从下列哪些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①袁隆平②邓稼先③钱学森④林彪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A.教育B.海洋高科技C.高等教育D.电子产业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科学大军,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二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要牺牲一些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这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以上三则材料对科技和教育关系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三则材料的内容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三中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请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要措施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A 5.A 7.C 16.C 17.A 18.C20.A

26.(1)相同:都认为发展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变化:对于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调。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

第六单元检测卷B

1.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里的“他”应是()A.袁隆平 B.邓稼先 C.侯德邦 D.钱学森

6.“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是:()

A.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制定“八六三计划”

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实施“五个一工程”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5. 某年某月,中国电信集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网络的建设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电信

在未来五年内,投资N亿元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建设遍布城乡的高速无线网络和宽带网络。这表明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进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