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选修

地理选修

地理选修
地理选修

海洋地理

一.海岸

1. 海岸带

二.海底地形

1.分布

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

洋中脊(年龄小):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

海底扩张学说

洋盆(老):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成 海沟: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

板块构造学说

岛弧: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具体:1)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下倾陷落 2)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亚欧板块受挤上拱 3)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美洲板块受挤上拱

4) 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5) 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地带

6) 冰岛: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冷却凝固,露出水面 7) 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地带

三.海洋水体

1.海水温度

太阳辐射(纬度、季节)

影响因素: 洋流 (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港)

海陆分布 (近岸>远岸,深度↑温度↓,1000米以下基本不变)

2.

海水盐度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

入注河流

影响因素: 洋流,暖流﹥寒流

海区形状

融冰结冰,融冰﹥结冰 分布: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

副热带海区,蒸﹥降 温带海洋性气候,蒸﹤降

红海盐度最高: 周围沙漠,无陆地淡水注入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 陆地河流众多,大量淡水注入

海区封闭,与低盐度海水交换少 海区封闭,与高盐度海水交换少

3.海水运动

(1)波浪---- 钱塘江大潮:①适逢朔望,天文大潮 ②农历八月,盛行东南风,风助潮涌

(潮汐一天可发4次电) ③杭州湾口大内小,海水易涌入上涨,潮位抬高 ④钱塘江水量大,江水与海水互相顶托 (2)洋流 风海流——盛行西风,信风

补偿流——秘鲁、加利福尼亚、加那利、本格拉寒流 霍尔莫兹海峡—表:印度洋→波

密度流——表层海水:低盐度→高盐度 直布罗陀海峡—表:大西洋→地中海 土耳其海峡—表:黑海→地中海 深层海水:高盐度→低盐度 曼德海峡—表:印度洋→红海 苏伊士运河—表:地中海→红海

星星处盐度比同纬地区低,因为:亚马孙河注入淡水

四.海-气作用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潜热(长波辐射)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五.海洋开发

(一)海岸带的开发

1.滩涂养殖

(1)条件: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是海洋鱼类回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家园 (2)利用方式:围海造田,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旅游

(3)我国存在问题:盐渍化;农田荒芜;阻碍防洪泄洪,洪水泛滥

2.港口建设

(1)条件

:

地势平坦 港阔水深 经济腹地 港阔水深 经济腹地

自然 风平浪静 社会 交通 水域条件 风平浪静 陆域条件 交通 地势平坦 (决定) 大城市依托 避风 大城市依托

(2)上海港:①位于大陆岸线的中部,便于联系南北方海区

②位于长江入海口,便于河海联运 ③处于铁路、公路、航空交汇点,输集运能力强

④经济腹地广 ⑤上海市为依托,工农业发达 ⑥河港兼做海港,地势平坦,可提供淡水

3.海洋旅游

如何评价滨海旅游发展:①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②交通 ③市场经济区近 ④服务设施、地区接待

(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方式: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2.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晒盐条件:①地理位置(淤泥质海岸,地行平坦) ②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晴天,多风) ③海水盐度

3. ①浅海大陆架∵······②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

③温带海域:温带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带来丰富营养盐类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舟山渔场: ①位于东海大陆架,浅海光合作用强,生物生长量大 ②位于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③位于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水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④南北回游的鱼群在此形成渔汛,冬带鱼汛,夏墨鱼汛

存在问题:①过度捕捞 ②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 ③海洋污染,海域生态破坏 措施:①合理捕捞,捕养结合 ②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4.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滨海地区、河流入海口:滨海砂矿 浅海大陆架:油气资源

深海洋盆:金属结核,太平洋的锰结核最丰富

(三)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主要用于发电 潮汐能、波浪能(不稳定)、海流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

海洋能特点:①总量大,密度小 ②可再生 ③污染小 ④时空分布不均 (⑤开发利用难度大) 潮汐发电的条件:①潮差足够大 ②海岸能储存大量海水 ③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案例:法·朗斯—-有利条件:①朗斯河河道狭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大的潮差 ②建坝处口窄肚大,能够储蓄大量海水

③地势低平,便于施工

(四)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方式:1.海洋交通与通讯 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海上生命线” 中东石油到欧洲:霍尔莫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8月,从南海到欧洲,经过印度洋,逆风逆水;从地中海到欧洲,逆风逆水 2.围海造陆:荷兰最早,我国澳门

六.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一)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气旋)连续向海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受灾严重的因素:①风力大小②天文潮位③地形、河流条件④海岸形状,海底地形⑤地理位置⑥社会经济情况

孟加拉湾(墨西哥湾、波斯湾)受灾严重:①飓风多发地区,处于海上大风正面袭击处

②海区封闭,口大内小③地形地平开阔

④河流众多,大河注入,有顶托作用,汛期加大危害

2.海啸(由地震引起)

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

受灾严重∵受灾区和震源的远近

日本频繁的原因:①板块交界处,多地震②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印、亚欧交界处

3.海洋自然灾害防范①加强海洋自然灾害预报与监测②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③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

(1)海洋污染:重金属污染、热污染(冷却水)、其他(农药、化肥、核废料)

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石油污染原因: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海上采油

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海洋环境退化,使海洋生物缺口或中毒死亡

(2)海洋生态破坏

赤潮原因: ①海水富营养化②温度适宜

条件:①海洋富营养化②温度适宜③较为封闭的海域

危害:使海洋生物缺口或中毒死亡

渤海,东海长江口,杭州湾,南海海口湾,珠江口最严重的原因:①沿岸农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由江河径入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的废水

②海域较为封闭,风浪小③水温高,污染物集中

(3)海平面上升原因:自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

人为: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②毁林

危害:①淹没沿海低地②加剧风暴潮、洪涝等危险,引起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③影响海岸地带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2.环境保护制定相应的海洋坏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②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气物

③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④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三)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 199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我国领海37万km2,主张管辖300万km2,人均海洋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30

钓鱼岛属于我国因为①早的明朝初期,钓鱼钓就明确归中国所有②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的原因:①人口增长②资源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分析环境污染:污染源—污染物—危害—原因—分布—措施

3.水污染

危害:①使湖中生物死亡②使鱼类死亡③湖泊将演变成沼泽

太湖富营养化污染源: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生活废水

分布:太湖无锡辖区,东南向西北递减因为盛行东南风

原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退水③生活污水

夏季严重因为夏季温度高,藻类生长快

危害:①水环境质量下降②水生植物减少③影响饮用水水

措施①控制污染源:a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b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c控制养殖规模d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达标排放③引江补太,改善水环境

4.垃圾废弃物危害:对大气,对水环境,对土壤,占用大量土地,影响环境卫生,成为疾病的传播源,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措施①物尽其用,减少垃圾②提高技术,清洁生产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④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5.大气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小于10um)

北方严重的原因①自然: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①降水少②植被少③取暖④逆温

危害:破坏人体健康,传播疾病

措施:①调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率,开放洁净煤技术③达标排放④扩大绿地面积⑤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

(2)酸雨ph小于5.6

污染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重金属冶炼

分布:西南地区,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华北东北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影响森林④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

南方严重的原因:自然①南方多降水②山地丘陵多,污染物不易扩散③突然呈酸性人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发放二氧化硫多

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燃烧②开发新能源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酸性气体综合利用⑤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大气污染的防治: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

6.淡水资源

中国短缺的原因:自然①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南多东多)②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影响)③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为①人均占有量少②需求量增大③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措施:开源①修建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开采地下水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

节流: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废水处理再利用

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①开发水源②进行生态环境建设③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7.耕地资源

短缺原因:①我国耕地少,人均更少②地理分布不均③多低产田④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强度,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多占用耕地⑤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防治土地退化

8.矿产资源

短缺原因①总量大人均少②富矿多,贫矿少③分布不均④消费与富集区不匹配

措施①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②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③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防止对环境污染④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9.森林

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收噪声,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破坏的危害: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全球温室效应增强10.草场退化原因

世界:人口压力,牧场超载

中国:①牧场超载②鼠害和虫害

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改变游牧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⑤建设“草库伦”

11.湿地的作用:调节气候,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释放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

形成原因—青藏高原的三江源:①地势高温度低蒸发量小②地势相对低洼易积水

三江平原:①纬度高温度低蒸发量小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地下有冻土不易下渗④河流众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①季风区多降水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河流众多

减少原因:自然:迟早会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

人为:①土壤侵蚀②环境污染③围湖围海造田④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截流该向

危害:水质恶化,对鸟类生存繁殖带来不利影响

12.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自然:①地域广大,受季风气候影响,自然灾害多发②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措施:①资源合理开发利用②加强管理力度③加大对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投入

具体区域见王厚雄327

1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保护民间组织:NGO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洋流及其成因。 3、掌握不同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说明世界洋流流向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作风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表层海水而言,其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波浪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阅读回答,讲解风浪、涌浪) 除了我们常见的波浪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洋能资源;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阅读:世界著名风浪区——好望角 (承转)还有一种海水运动形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阅读P31钱塘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讲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时间变化) 学生思考: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年哪一天? (活动)讨论各种活动与潮汐的关系。(P31)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1 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可以是自然风景、文物古迹,也可以是民俗风情) 2 旅游资源的内涵:1)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2)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旅游资源的特点:1)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2)空间上的地域性;3)季节上的变化性;4)美学上的观赏性;5)吸引力的定向性;6)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4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时,尤其要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这是旅游资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类型 1 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如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宇宙等自然要素及其互相组合的自然景观。(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和宇宙类) 2 人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如文物古迹、文化艺术活动、科技与建筑成就、文化娱乐活动等人文景观。(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古迹和古建筑类、现代建筑成就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1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的共同财富。它是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 2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 3 世界文化遗产:(略) 4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中国南方喀斯特。 5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6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中国古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7 认识和研究世界遗产价值的必要性: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程度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8 世界遗产具有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保护世界遗产的“三个负责”态度:第一,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第二,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第三,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的交给子孙后代。 9中国的十大旅游胜地 自然旅游资源有:长江三峡(湖北、重庆);桂林山水(广西);黄山(安徽);杭州西湖(浙江);日月潭(台湾)。人文旅游资源有:故宫(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苏州园林(江苏);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秦陵兵马俑(陕西)。 10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观赏 1 旅游景观的观赏要注意:1)了解景观特点;2)精选观赏点位;3)把握观赏时机;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5)提高审美素质。 2 如何了解景观特点: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 3 园林的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4 自然美的表现形式:形象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 5 自然景观位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6 把握景观的观赏时机 第二节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参考名师伴你行) 一黄山 1位置: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2 特点:号称天下第一奇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是我国南方珍贵的植物宝库和天然生物园。 3 成因: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黄山典型的花岗岩和断层构造,使黄山成为一座花岗岩断块山,但是由于前山的岩体中节理长而深,大而稀;后山节理密集,长短深浅不一,形成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自然风光)(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北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都比较显著。由于海拔高、空气湿度大,所以经常出现云海飘渺、烟雾朦胧的壮丽景观) 二夏威夷 1 特点: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 2 成因:1)热带风情——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2)火山景观——较频繁而宁静的火山喷发活动,没有强烈的爆炸过程;3)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种族多样,民族构成多样。 三长城 1 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西岸的虎山,全长6300千米。它因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世界著名的奇观,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长城(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长城的特点: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体系;2)长城的构筑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3)重视气候、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练习题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双选)() A.潮汐发电 B.波浪发电 C。盐差发电 D.温差发电 解析:选AB。海洋能中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是波浪能和潮汐能。 2.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解析:选A。马六甲海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上升流为主。 3。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提高潮汐发电效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 D.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A。初八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5。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7∶30 B。17∶55 C。11∶30 D。11∶55 6、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第6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答案:4、B5、B6、C 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此回答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高中地理选修一世界地理复习题

高中地理(选修一)复习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有哪些? 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二.为什么发达国家和欧洲的人口死亡率高? 因为老龄人口比重大。 三.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原因是什么?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人口的机械增长。 四.影响人口死亡率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 五.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六.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自然环境(原生环境因素、次生环境因素) 七.为什么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有影响? 1.这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这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3.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4.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八.人口迁移按方向和范围各分为几类? 方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农村。 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九.影响人口迁移有哪些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重点)(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十.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 迁出地 利: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劳动力压力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弊:人才的外流 迁入地 利: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弊:带来某些社弊:带来某些社会问题,如对交通、住房、就业、教育、资源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 十一.为什么人们要迁移到发达地区? 因为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受教育水平,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十二.为什么大量人口移去西部? 西部大开发政策和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使西部矿产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促使人口向西部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 2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选修三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 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 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 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1一二单元

死 亡率与出生率(%) 高中地理选修(一)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1)阶段 B 、(2)阶段 C 、(3)阶段 D 、(4)阶段 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人口的老龄化 C 、出生率的下降 D 、生活质量的下降 4、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5、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 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得多少 C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D 、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 6、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城市到农村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灾害因素 8、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 、山西 B 、内蒙古 C 、西藏 D 、广西 9、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管理中心 B 、服务中心 C 、增长中心 D 、投资中心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用地 B 、工业区用地 C 、住宅区用地 D 、文教区用地 1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B 、 住宅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见雏形 C 、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 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12、有关人口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身体素质好坏仅取决于遗传因素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内陆海 边缘海 陆间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世界上主要海峡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练习题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答案:D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B 下图实线、虚线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等值线。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实线、虚线代表水温和盐度,L线代表洋流,且L1〉L3〉L5,则该海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4。如果实线、虚线代表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L线代表河流,则关于河流和潜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B.该河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该河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D。该河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第3题,据水温数值越向南越小及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L线代表的是南半球一寒流。 A、C、D项所示海区均在北半球,只有B项符合,为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分布区.第4题,等高线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的河谷地带才会有河流,等高线数值北大南小,因此此河流由北向南流;潜水位的高低随地势的起伏而变化,潜水的流向为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潜水补给河水。如图所示。

答案:3、B4、D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6.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7。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5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第7题,本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5、C6、B7、D 8。下图是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地理选修二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地理选修二的知识点要多看才能很好地记忆。下面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能抓住重点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率的。(一)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 高二地理选修二的知识点要多看才能很好地记忆。下面是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能抓住重点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率的。 (一)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

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 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岸带的开发》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岸带的开发》word教案 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岸带的概念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 2、把握海岸带开发利用的要紧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调查厦门本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要紧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环境爱护相和谐的可连续进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要紧方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海岸带是一个专门的地理地带。那个地点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如何在经济进展过程中兼顾海岸带的环境爱护,实现海岸带可连续进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生活在海岸带的我们,也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复习:海岸带的定义。)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定义: 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专门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都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摸索:什么缘故全球大约一半的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 (承转)据我们的了解,海岸带如何进行开发?有哪些方式?(学生自学,发言介绍)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阅读P47材料,了解滩涂养殖的问题) (2)港口建设 ①定义:港口是物资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②阻碍港口区位的因素: 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要紧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 ③一个优良港址一样应满足以下差不多要求:有宽敞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新人教版高中选修2精品教案[整套]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2)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2、了解郑和下西洋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