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朗为何能称霸中东其背后靠的是啥

伊朗为何能称霸中东其背后靠的是啥

伊朗为何能称霸中东其背后靠的是啥
伊朗为何能称霸中东其背后靠的是啥

伊朗为何能称霸中东其背后靠的是啥?!

(地缘政治)

伊朗作为美国早几年前眼中的一个邪恶轴心,至今已与美国和西方的制裁、高压斗争了好几个轮回。伊朗在中东乱局的煎熬中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近几个月来也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伊朗、俄罗斯是站在巴沙尔政权背后的两个异常坚定的盟友。巴沙尔在对抗西方的颠覆上所取得的胜利几乎等同于普京与伊朗的胜利。巴沙尔正是俄罗斯与伊朗合力同西方对抗的最前沿。所以,在得到伊朗军事支持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完全夺回阿勒颇之前,伊朗领导人就大呼胜利了。

巴沙尔收复阿勒顿对伊朗刷中东的存在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几乎等同于伊朗正在以头号大国称霸中东地区的一个见证人。对此,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在对外政策方面的重要顾问叶海亚·萨法维近日称,解放阿勒颇将加强伊斯兰共和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并开导美国新当选总统应接受伊朗是中东地区头号大国的现实。

伊朗作为阿拉伯世界意识形态和世俗宗教上的精神领袖,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中东的危局中致力于思想革命及其政治影响的对外输出。而中东地区近来发生的种种事件都朝着有利于伊朗的方面转变,更像是它多年孜孜以求出来的一种

结果。

在伊拉克,伊朗支持打击“伊斯兰国”的斗争开始带来好处,尽管夺回摩苏尔可能还要花些时间。

在中东的政治版图上,伊朗的政治足迹与政治代理人也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强起来。

在黎巴嫩,前政府军将领米歇尔·奥恩在经过长时间被禁之后,终于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而他本人则是得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盟友。

在也门,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始终在参与内战,尽管它一年多来遭到了由沙特率领的阿拉伯联盟的轰炸和打击。

种种迹象显示,中东或迎重大转变,而最大的地缘赢家正是伊朗。

特朗普提名的政府官员固然以反对伊朗著称,不过特朗普本人也批评沙特依赖美国且支持主张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教。

特朗普的中东新政策对伊朗和沙特的影响及利害关系是不同的。对于伊朗来说,无需指望美国什么。因为美国近30年来的政治行动已经让伊朗不指望其什么了,但对于沙特来说,停止依靠美国或许是一个重大转变的开始。

现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已经变得没那么牢固了。因为石油价格走低所导致的经济困难,因为它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力量的失败,也因为西方国家批评它对也门的军事行动。所

有这些不利的因素,都很可能导致它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争霸,日暮途穷。

伊朗之所以坚定地站在巴沙尔的背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某种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巴沙尔政权在伊朗的地缘政治棋盘上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正如德黑兰大学政治学教授富阿德·伊扎迪所分析的那样,对伊朗来说,支持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防御行为。一旦叙利亚现政权下台,将会出现一个亲以色列政权,或由‘伊斯兰国’主导的政权,或出现像利比亚那样的情况。这都可能给伊朗的政治抱负造成致命的打击。

而如今,伊朗之所以在中东有着与日俱增的称霸势头,是因为在其背后站着两个巨人。正如一些观察家所指出的那样,在与西方翻脸、恶斗后,伊朗只能依靠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巨人的支持。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作者:潘忠岐文章来源:《国际论坛》2006年第4期更新时间:2006-11-26 [摘要] 基于“9 ·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了要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新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该战略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 虽然在强调民主改造的意义上新中东战略具有一定新意,但从其内在困境来看,它却与美国以往的中东战略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乐观预期。 [关键词] 美国;新中东战略;民主化 “9 ·11”事件后不久,美国《中东研究季刊》主编克雷默就出版了一本引起广泛争议的新书《沙滩上的象牙塔: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1〕就像有人把冷战结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失败一样, 克雷默把“9 ·11”事件发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他谴责美国中东学者对中东伊斯兰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缺乏必要的警觉。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对“9 ·11”事件的措手不及既是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 更是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的失败。而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之所以失败,自然与中东地区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但更在于美国政策与战略脱离中东地区的客观现实,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与困境。面对“9 ·11”事件后的国际变化,美国政府不仅调整了其全球战略, 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新概念, 而且还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导下, 出台了旨在对中东地区进行全面民主改造的地区战略。然而,小布什政府的新中东战略却依然无法摆脱其内在的矛盾与困境。 一、“进取的自由战略” 继2002 年9 月发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之后, 美国政府又专门针对中东地区提出了中东战略。这个战略借用小布什总统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取的自由战略”(a forward strategy of freedom) 。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曾多次提出要彻底改造中东, 使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与恐怖主义绝缘的地区。2002 年12 月,美国国务院启动了一个旨在支持中东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的“中东伙伴倡议”。2003 年11 月, 小布什总统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提出,“伊斯兰教与民主规则是相容的”,美国要用一种“进取的自由战略”帮助中东各国实现民主化。〔2〕2004 年2 月,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提出“大中东倡议”,随后又在2004 年6 月西方八国峰会上提出“大中东和北非倡议”,旨在向中东地区输出民主,通过民主改造彻底消除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成功连任的小布什总统在2005 年年初的就职演说和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 要通过积极推行各种“倡议”和战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在2006 年3 月最新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 小布什政府多次提及中东(这与2002 年的报告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 ,认为“大中东”地区“太多的国家”、“太长的时间”受害于“自由赤字”(freedom deficit ) 。该报告以中东为例,说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终结独裁专制、推进“有效的民主制度”。 一般而言,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生死攸关的安全利益何在? 对这些安全利益的威胁与挑战是什么? 如何才能最佳运用国家各种战略资源消除威胁、维护国家安全? 正像任何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战略都必然要涵盖这三个要素一样, 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2 年和2006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期间提出的具体的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也包括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威胁的判断与战略手段的选择。 美国中东战略的具体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国家利益。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3〕一是反恐。美国认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_王勇辉

文章编号:1673-5161(2006)04-0014-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王勇辉 内容提要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 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 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 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 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 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关 键 词 地缘政治学;小布什政府;大战略;美国中东政策 作者简介 王勇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04级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Abstract In a historical viewpoint, the rise of America somehow lies in its peculiar geo-strategic status. During the term of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make out the faultage liner, find out America’s globally potential rival, the way and the spot where may break out serious confrontation, and seek for some arrangemen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Meanwhil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Bush administration conform the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which reflects America’s neo-conservatism about the world order of post cold war. I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selective engagement is both a component and a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iddle Eas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selective engagement towards where Bush administration will pursue a dual principle: heritage and reshaping. Key Words Geo-Politics; G.W. Bush Administration; Grand Strategy; US Middle East Policy 从历史实践看,地缘政治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引入地缘政治学,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扩张的战略理论;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从地理空间来分析整个世界形势,其中的“心脏地带论”使得亚欧大陆成为世界列强关注的战略地区,斯派克曼(Nicolas Spykman)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1942年)与《和平地理学》(1944年)两部著作中提出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相对应的“边缘地带论”,对凯南的“遏制理论”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从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汉(A.T.Mahan)提出与“陆权论”相对应的“海权论”,把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取得制海权视为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一战后美国加强海军军备、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洋霸权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力量和可能导致重大战争发生的地点和方式。挑战不仅在于判定这些断层线所在的位置,还要找到克服断层线的方法——至少要找到降低断层线的破坏力的方法。① 从地缘政治的现实看,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控制着苏伊士运河、黑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三大重要国际水道,航运往来十分繁忙。斯派克曼在其“边缘地带说”中曾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支配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他所说的“边缘地带”就包括中东地区。鉴于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美国把控制中东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支撑点。但长期以来,中东并没有建立起某种覆盖整个地区的控制机制,现有的只是一 ———————— ①Charles A Kupchan,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lfred A. Knopf inc, 2002, p.26.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王勇辉 2012-11-20 10:20:15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沪)2006年4期作者简介:王勇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04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内容提要: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小布什政府大战略美国中东政策 从历史实践看,地缘政治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引入地缘政治学,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扩张的战略理论;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从地理空间来分析整个世界形势,其中的“心脏地带论”使得亚欧大陆成为世界列强关注的战略地区,斯派克曼(Nicolas Spykman)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1942年)与《和平地理学》(1944年)两部著作中提出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相对应的“边缘地带论”,对凯南的“遏制理论”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从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汉(A. T. Mahan)提出与“陆权论”相对应的“海权论”,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赵国忠 2012-11-20 15:08:52 来源:《西亚非洲》(京)2006年1期作者简介:赵国忠,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北京100007)。 内容提要: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行了全球军事战略调整,其中包括增加军事拨款、压缩军事基地数量、巩固重点基地、制定新的反恐军事战略等措施。军事战略调整目的之一是企图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但美国在中东长期驻军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如巨额军费投入、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美国受孤立的处境等,其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美军在伊拉克可能越陷越深,短期内难以脱身,从而影响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计划。 关键词:美国中东军事存在战略企图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和萨达姆两个政权,取得了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地位,凸显了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野心。 美国取得了在中东的军事存在 (一)发动阿富汗战争,取得了在阿富汗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九一一事件后,美、英军队即于2001年10月7日对“基地”组织所在国阿富汗发动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行动。12月9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

台,以北方联盟为主的反塔利班联盟接管了国家政权,美国从而控制了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坎大哈、霍斯特和普尔坎大哈4个军事基地。与此同时,美国以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为借口,在中亚地区取得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哈纳巴德(又译“汗阿巴德”)、科凯德和卡甘等3个空军基地,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国际机场、库利亚布和库尔干丘别等3个机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马纳斯国际机场(甘西空军基地),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奇姆肯特军用机场等的使用权,其中哈纳巴德和马纳斯机场系正式租用,①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目前,美国在阿富汗驻有军队1.8万人,②在中亚地区约有5000名驻军,此外,还有德、法、英等25国的军队和人员约4700人。虽然美国一再声称,美军到阿富汗和中东地区驻扎是“暂时的”,不会久留,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将趋长期化。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曾表示,美国希望在阿富汗建立永久性基地。③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这些基地不仅为美国继续清除塔利班残余势力提供后勤支援,而且可对伊朗形成军事压力,有利于美国在中亚地区推行“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还可控制里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俄罗斯的“后院”和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及能源供应线形成威胁。 (二)发动伊拉克战争,取得了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 2003年3月20日,美、英借口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分别集结了28万部队(其中陆军15万人)和约4.2万部队,④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推翻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全面控制了伊拉克。据悉,至2005年8月,美国在伊拉克仍驻有13.8万军队,主要有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0山地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的2个旅、第173空降旅、第1陆战师、第2

当前世界石油格局与美国对中东石油战略

当前世界石油格局与美国对中东石油战略 罗爱玲 2012-10-22 17:09:28 来源:《西亚非洲》(京)2006年7期 作者简介:罗爱玲,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200020)。 内容提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影响,其主导世界石油格局的力量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布什政府欲借中东民主化改造、大力扶持亲美政权之机,联合俄罗斯,构建石油安全主导下的美、沙(特)、俄“石油三角关系”,以此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在全面控制中东石油的同时,建立起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石油多元化供应格局。但在各种区域性和国际性石油合作机制相继建立、国际石油市场不断走向一体化的趋势下,产油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存在矛盾分歧的同时,也有一致的共同利益,因此在矛盾与利益相互缠绕、相互依赖的情况下,美国的这一构想恐怕很难完全实现。 关键词:石油格局美国中东石油战略安全战略 当前的世界石油格局 近年来,石油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当今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诱因,大国之间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石油争夺战。主要表现在:争夺石油资源、石油运输线路和石油市场及石油定价权;各类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安全,都改行石油出口多元化和石油引进多元化的政策;各国为了争

夺油气资源、运输线路和市场,积极开展石油外交;世界上条件好的油气富集区几乎完全被国际石油公司瓜分完毕,可资开发和引进的油气资源日益减少;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稳,油价攀升,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国际恐怖主义对国际石油安全,主要是对石油运输安全的威胁加大。尽管各类国家的矛头主要是针对美国,但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石油安全构成威胁。尤其从2003年底以来,油价持续暴涨,原油价格一直在2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上下波动。不断上涨的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们对海湾局势动荡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在伊拉克战争的冲击下,世界石油格局正在酝酿新一轮变动。战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影响与控制已呈现全面化,美国主导世界石油格局的能力增强,并可以借此推动由其主导的多元石油供应格局的建立,一石三鸟:保障自身石油安全;防止伊斯兰极端势力与“石油武器”结合危及美国经济命脉;借“石油武器”推进美国的全球战略。战后,美国通过控制伊拉克,增强自己在海湾的战略存在,不仅将获得对伊拉克石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其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石油的影响,甚至可能瓦解欧佩克,继而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和控制世界石油价格的能力。控制油价就可控制石油消费的流向,从而把握许多石油进口国的命运,使其石油安全长期处于美国的影响和控制之下,这无疑是对国际石油安全的巨大威胁和挑战。总的来说,目前的世界石油格局主要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 1.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恢复远远低于预期。战前人们普遍认为,伊拉克在2010年石油日产量能达到600万~700万桶的水平,从而成为继沙特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国。目前的计划是到2010年后有望达到日产量500万~600万桶。①但这些估计过于乐观。由于政治原因,2003年伊拉克石油日产量只有133万桶,2004年4、5、6月的日产量也分别只有234万桶、206万桶和173万桶,要恢复到日产量280万桶的战前水平仍需一段时间。②当前伊拉克局势使得安全

美国中东战略55年

美国中东战略55年 以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为契机,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而经过冷战与苏联的争夺,以海湾战争的胜利为标志,美国确立了自己在中东地区最有控制权的国家地位,也使其得以凭借这种控制推行全球战略。而年初(2011年)到现在一直延续的中东乱局,却让美国进退两难。美国最担心的当然是——在中东这个全球战略重中之重的地方,一夜之间回到原点。 “被动”迎来好运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一开始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处于一种被动“接招”的状态。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尘埃落定,曾经控制中东的英法势力被驱逐,而中东内部尚没有能够一统江山的强大势力,这使得英法留下的实力真空急需外力来填补。美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中东展开了较量。这是美国正式经营中东的开始。 当时,美国虽然是世界首强,但核垄断早已被打破,朝鲜战争的创伤尚未完全修复,印度、欧洲问题层出不穷……一言以蔽之,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应对苏联的压力与挑战。然而,美国的运气出奇的好。美苏的明争暗斗,使阿拉伯人饱受“代理人战争”之苦。看清了这种“用提线木偶骑马打仗”的实用霸权主义后,以萨达特为代表的部分阿拉伯政治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化解矛盾。《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埃以和解,但这种政治尝试的真正受益者却是美国。由于埃及由“亲苏”倒向“亲美”,使得中东形势发生颠覆性变化,美国由此掌握了中东地区的战略主动。如果说以色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滩头堡,那么加上埃及就是整片海滩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地缘优势,使得美国获得了在中东实施战略布局的稳定依托。而苏联通过策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入侵阿富汗来破解美国的布局。然而苏联的棋局非但未能撼动美国的战略优势,反而赌上了整个国运,最后深陷迷局,输掉全盘。 难得的是好事又成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之一震。而战后,在美国游说下,沙特等产油国竟然同意以美元结算石油,美国因此获得了掌控全球能源的话语权。这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下的美国,重新获得了全球金融优势。好运来了似乎就有点挡不住,这还不算完。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原来在冷战对峙下掩盖的地区矛盾逐渐突显出来,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侯赛因领导下的伊拉克,曾经是海湾地区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却因为两伊战争的拖累而外强中干。加之萨达姆对国际形势的误判,令其吞下科威特容易,可抵挡“沙漠风暴”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曾经的海湾霸主被联军打得七零八落,美国也趁势建立起维持地区秩序的强权形象,一举获得中东的军事优势。 连续的成功,让美国对中东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积极介入中东事务。靠着海湾战争胜利的余威,美国插手巴以问题,成功地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拉到了谈判桌上。年轻的克林顿张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站在阿拉法特和拉宾两位饱经战火老人中间的照片,成为当时的经典瞬间。一时间,美国在中东地区可谓“大风起兮云风扬”,但很快,山姆大叔就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叹。“主动”惹出麻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信息技术革命,美国完成了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飞速发展。在现实的鼓舞下,美国的全球战略也越发积极,在中东地区也更加主动。本以为靠着已经确立的战略优势,美国可以在中东稳步推行自己的战略,却不料这恰恰是麻烦的开始。 萨达姆性格强悍,国际制裁下的伊拉克依然不屈不饶;在以色列,拉宾遇刺使中东和平进程受阻;在波斯湾,制裁下的伊朗对美国一如既往地桀骜不驯;在利比亚,“黄金峡谷”行动的成功,也没有让卡扎菲屈服;在叙利亚,阿萨德对美国的态度总让五角大楼不舒服;而统一后的也门,对美国的好感度,甚至还不如当年社会主义的南也门;在索马里,艾迪德的手下直接爆掉了美军的“黑鹰”直升机……一切的一切,让美国无奈地发现,其面临的中东局势,与当年拿破仑进攻俄国所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