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练习: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9届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练习: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9届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练习: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9届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练习: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基础题

知识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1.下图中直线l是⊙O的切线的是(C)

2.在Rt△ABC中,∠C=90°,BC=3 cm,AC=4 cm,以点C为圆心,以2.5 cm为半径画圆,则⊙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A)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能确定

3.如图为平面上⊙O与四条直线l1,l2,l3,l4的位置关系.若⊙O的半径为2

cm,且O点到其中一条直线的距离为2.2 cm,则这条直线是(C)

A.l l B.l2

C.l3D.l4

4.如图,已知点A,B在半径为1的⊙O上,∠AOB=60°,延长OB至C,过点C作直线OA的垂线记为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当BC等于0.5时,l与⊙O相离

B.当BC等于2时,l与⊙O相切

C.当BC等于1时,l与⊙O相交

D.当BC不为1时,l与⊙O不相切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3,4)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C)

A.与x轴相交,与y轴相切

B.与x轴相离,与y轴相交

C.与x轴相切,与y轴相交

D.与x轴相切,与y轴相离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4,⊙O是以AB为直径的圆,则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

7.(教材P65例1变式)在Rt△ABC中,∠C=90°,AB=4 cm,BC=2 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何种位置关系?请你写出判断过程.

(1)r=1.5 cm;(2)r= 3 cm;(3)r=2 cm.

解:(1)相离.判断过程略.

(2)相切.判断过程略.

(3)相交.判断过程略.

知识点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

8.已知,⊙O的直径等于12 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 cm,则直线l与⊙O的交点个数为(C) A.0 B.1

C.2 D.无法确定

9.已知⊙O的半径为5,直线l是⊙O的切线,则点O到直线l的距离是(C)

A.2.5 B.3 C.5 D.10

10.已知⊙O的半径为4,直线l与⊙O不相交,则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d一定满足(C)

A.d>4 B.d=4 C.d≥4 D.d≤4

易错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未考虑全面而漏解

11.已知⊙O半径为2,直线l上有一点P满足PO=2,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与相交.

中档题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B)

A.1 B.1或5 C.3 D.5

13.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O为边AD的中点.如果以点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对角线B D所在的直线相切,那么r的值是6

5

14.已知⊙O的半径是5,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为2,则⊙O上有且只有3个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3. 15.已知圆心O到直线m的距离为d,⊙O的半径为r.

(1)当d,r是方程x 2

-9x+20=0的两根时,判断直线m与⊙O的位置关系? (2)当d,r是方程x 2-4x+p=0的两根时,直线m与⊙O相切,求p的值. 解:(1)解方程x 2

-9x+20=0,得d=5,r=4或d=4,r=5. 当d=5,r=4时,d>r,此时直线m与⊙O相离. 当d=4,r=5时,d<r,此时直线m与⊙O相交.

(2)当直线m与⊙O相切时,d=r,(x 1-x 2)2

=0=(x 1+x 2)2

-4x 1x 2, 即16-4p=0,解得p=4.

16.如图,在△ABC中,∠B=30°,∠C=90°,AC=6,O是AB边上的一动点,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

(1)设OA=x,则x为多少时,⊙O与BC相切?

(2)当⊙O与直线BC相离或相交时,分别写出x的取值范围.

解:(1)在Rt△ABC中,

∵∠B=30°,∠C=90°,AC=6, ∴AB=12.

若⊙O与BC相切于点D,过点O作OD⊥BC,则 OD=OA. ∵OB=12-x. ∴OD=12OB=6-12x.

∴6-1

2x=x.

解得x=4.

∴当x=4时,⊙O与BC相切. (2)当⊙O与直线BC相离时,0<x<4; 当⊙O与直线BC相交时,4<x≤12. 综合题

17.设边长为2a的正方形的中心A在直线l上,它的一组对边垂直于直线l,半径为r的⊙O的圆心O在直线l上运动,点A,O间距离为d.

图1 图2 图3

(1)如图1,当r<a时,根据d与a,r之间关系,将⊙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a+r 0 d=a+r 1 a-r<d<a+r 2 d=a-r 1 d<a-r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0,1,2个;

(2)如图2,当r=a时,根据d与a,r之间关系,将⊙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a+r 0 d=a+r

1

a≤d<a+r 2 d<a

4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4个; (3)如图3,当⊙O与正方形有5个公共点时,试说明:r=5

4

a.

解:连接OC.则OE=OC=r,OF=EF-OE=2a-r.在Rt△OCF中,由勾股定理,得 OF 2

+FC 2

=OC 2

,即(2a-r)2

+a 2

=r 2

,4a 2

-4ar+r 2

+a 2

=r 2

,5a 2

=4ar,5a=4r. ∴r=54a.

第2课时 切线的性质

基础题

知识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

1.如图,PA是⊙O的切线,切点为A,OP=4,∠APO=30°,则⊙O的半径为(C) A.1 B. 3

C.2

D.4

2.如图,AB是⊙O的弦,BC与⊙O相切于点B,连接OA.若∠ABC=70°,则∠A等于(C) A.10° B.15°

C.20° D.30°

3.如图,△ABC的边AC与⊙O相交于C,D两点,且经过圆心O,边AB与⊙O相切,切点为B.已知∠A=30°,则∠C的大小是(A) A.30°

B.45°

C.60°

D.40°

4.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4 cm和5 cm,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则弦AB的长为(C) A.3 cm B.4 cm C.6 cm D.8 cm

5.(2018·眉山)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PA切⊙O于点A,线段PO交⊙O于点C,连接BC.若∠P=36°,则∠B等于(A)

A.27° B.32° C.36° D.54°

6.(教材P69练习T2变式)如图所示,⊙O与AC相切于点A,且AB=AC,BC与⊙O相交于点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C=45° B.CD=BD

C.∠DAB=∠DAC D.CD=AB

7.(2018·湘潭)如图,AB是⊙O的切线,点B为切线.若∠A=30°,则∠AOB=60°.

8.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BC是⊙O的直径,MN与⊙O相切,切点为A.若∠MAB=30°,则∠B =60°.

9.如图,在等腰△OAB中,OA=OB,以点O为圆心作圆与底边AB相切于点C.求证:AC=BC.

证明:∵AB切⊙O于点C,

∴OC⊥AB.

∵OA=OB,∴AC=BC.

10.(教材P69练习T2变式)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BC与⊙O相切于点B,∠ABC的平分线BD 交⊙O于点D,AD的延长线交BC于点C.

(1)求∠BAC的度数;

(2)求证:AD=CD.

解:(1)∵AB是⊙O的直径,

∴∠ADB=90°.

∵BD平分∠ABC,

∴∠ABD=∠CBD.

∵直线BC与⊙O相切于点B,

∴∠ABC=90°.

∴∠ABD=45°.

∴∠BAC=180°-90°-45°=45°.

(2)证明:∵∠BAC=45°,∠ABC=90°,

∴∠C=45°.∴AB=CB.

又∵BD⊥AC,∴AD=CD.

中档题

11.(2018·泰安)如图,BM与⊙O相切于点B.若∠MBA=140°,则∠ACB的度数为(A)

A.40° B.50° C.60° D.70°

12.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的最大值是(A) A.30° B.45° C.60° D.90°

1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直径,过C点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P点.若∠P=40°,则∠D的度数为115°.

14.如图,一个边长为4

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与⊙O的直径相等,⊙O与BC相切于点C,与AC相交于点E,则CE的长为3cm.

15.如图,在⊙O中,AB,CD是直径,BE是切线,B为切点,连接AD,BC,BD.

(1)求证:△ABD≌△CDB;

(2)若∠DBE=37°,求∠ADC的度数.

解:(1)证明:∵AB,CD是直径,

∴∠ADB=∠CBD=90°.

在Rt△ABD和Rt△CDB中,

?????AB=CD,BD=DB,

∴Rt△ABD≌Rt△CDB(HL). (2)∵BE是切线, ∴AB⊥BE.∴∠ABE=90°. ∴∠ABD+∠DBE=90°. ∵AB为⊙O的直径,

∴∠ABD+∠BAD=90°.∴∠BAD=∠DBE. ∵OA=OD,∴∠BAD=∠CDA. ∴∠ADC的度数为37°.

16.如图,AC是⊙O的直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分别交⊙O于点F,E,连接AE,CF. (1)试判断四边形AECF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若AB与⊙O相切于点A,且⊙O的半径为5 cm,弦CE的长为8 cm,求AB的长.

解:(1)四边形AECF是矩形.理由如下: ∵AC是⊙O的直径, ∴∠AEC=∠AFC=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F∥EC.∴∠EAF=∠AEC=90°. ∴四边形AECF是矩形.

(2)∵AB与⊙O相切于点A,∴∠BAC=90°. ∵∠ACE=∠BCA. ∴Rt△CAE∽Rt△CBA.

∴CA∶CB=CE∶CA,即10∶CB=8∶10. ∴CB=252,AB=BC 2-AC 2

=152.

17.(2018·娄底)如图,C,D是以AB为直径的⊙O上的点,AC ︵=BC ︵

,弦CD交AB于点E. (1)当PB是⊙O的切线时,求证:∠PBD=∠DAB; (2)求证:BC 2

-CE 2

=CE·DE;

(3)已知OA=4,E是半径OA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

解:(1)证明:∵AB是直径,

∴∠ADB=90°,即∠DAB+∠ABD=90°. 又∵PB是⊙O的切线, ∴PB⊥AB.

∴∠ABP=90°,即∠ABD+∠PBD=90°. ∴∠PBD=∠DAB. (2)证明:∵AC ︵=BC ︵

, ∴∠EBC=∠BDC. 又∵∠BCE=∠BCD, ∴△BCE∽△DCB. ∴BC CE =DC CB

. ∴BC 2

=CE·CD. ∴BC 2

=CE·(CE+DE). ∴BC 2

=CE 2

+CE·DE. ∴BC 2

-CE 2

=CE·DE. (3)连接OC. ∵E是OA的中点, ∴AE=OE=2. ∴BE=4+2=6.

∵AC =BC ,

∴∠AOC=∠BOC=90°. 在Rt△COE中,OC=4,OE=2, 由勾股定理,得CE=2 5. ∵BD ︵=BD ︵. ∴∠DAB=∠BCD. 又∵∠AED=∠CEB, ∴△ADE∽△CBE. ∴AE CE =DE BE . ∴2

25=DE 6. ∴DE=655

.

*2.5.3 切线长定理

基础题

知识点切线长定理

1.如图,PA,PB分别切⊙O于A,B两点.如果∠PAB=60°,PA=2,那么AB的长为(B)

A.1 B.2 C.3 D.4

2.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B.如果OP=2,OA=1,那么PB等于(C)

A.1 B.2 C. 3 D.2 3

3.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为A,B.若OP=4,PA=23,则∠AOB的度数为(C)

A.60° B.90° C.120° D.无法确定

4.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CE分别与⊙O相切于点D,E.若AD=2,∠DAC =∠DCA,则CE=2.

5.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若∠APB=60°,PO=2,则⊙O的半径等于1.

6.如图,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和⊙O相切,且AB=8 cm,CD=5 cm,则AD+BC=13cm.

7.如图,PA,PB分别切⊙O于点A,B,连接PO与⊙O相交于点C,连接AC,BC,求证:AC=BC.

证明:∵PA,PB分别切⊙O于点A,B,

∴PA=PB,

∠APC=∠BPC.

又∵PC=PC,

∴△APC≌△BPC(SAS).

∴AC=BC.

8.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60°.

(1)求∠BAC的度数;

(2)当OA=2时,求AB的长.

解:(1)∵PA,PB是⊙O的切线,

∴AP=BP,

∠PAC=90°.

又∵∠P=60°,

∴∠PAB=60°.

∴∠BAC=∠PAC-∠PAB=30°.

(2)连接OP.

在Rt△AOP中,OA=2,∠APO=30°.

∴OP=4.

由勾股定理,得AP=2 3.

∵AP=BP,∠APB=60°,

∴△APB是等边三角形.

∴AB=AP=2 3.

中档题

9.(教材P71例5变式)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点C为⊙O外一点,CA,CD是⊙O的切线,A,D为切点,连接BD,AD.若∠ACD=30°,则∠DBA的大小是(D)

A.15°

B.30°

C.60°

D.75°

10.如图,⊙O内切于四边形ABCD,AB=10,BC=7,CD=8,则AD的长度为(D)

A.8 B.9 C.10 D.11

11.如图,AE,AD和BC分别切⊙O于点E,D,F.如果AD=20,那么△ABC的周长为(C)

A.20 B.30 C.40 D.50

12.如图,PA,PB分别切⊙O于点A,B,连接PO,与AB相交于点D,C是⊙O上一点,∠C=60°.

(1)求∠APB的大小;

(2)若PO=20 cm,求△AOB的面积.

解:(1)∵∠C=60°, ∴∠AOB=120°.

∵PA,PB分别切⊙O于点A,B, ∴∠PAO=∠PBO=90°. ∴∠APB=60°.

(2)∵PA,PB分别切⊙O于点A,B,∴PA=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PO垂直平分AB. ∵∠APB=60°,∠AOB=120°,

∴∠OPB=∠OPA=30°,∠POB=∠POA=60°. ∵PO=20 cm,∴OB=10 cm. ∴OD=OB·cos∠POB=5 cm. ∴BD=OB·sin∠POB=5 3 cm. ∴AB=2BD=10 3 cm.

∴S △AOB =12×103×5=25 3 cm 2

.

13.(教材P72练习T1变式)如图,直线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点E,F,G,且AB∥CD,OB=6 cm,OC=8 cm.求: (1)∠BOC的度数;

(2)BE+CG的长; (3)⊙O的半径. 解:(1)连接OF.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BE=BF,CF=CG,∠OBF=∠OBE,∠OCF=∠OCG. ∵AB∥CD,

∴∠ABC+∠BCD=180°. ∴∠OBC+∠OCF=90°. ∴∠BOC=90°.

(2)由(1)知,∠BOC=90°. ∵OB=6 cm,OC=8 cm,

∴由勾股定理,得BC=OB 2

+OC 2

=10 cm. ∴BE+CG=BC=10 cm.

(3)∵OF⊥BC,由面积相等,得OF=OB·OC

BC =4.8 cm.

综合题

14.如图,AD∥BC,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DC相切于E.已知AB=8,边BC比AD大6. (1)求边AD,BC的长;

(2)在直径AB上是否存在一动点P,使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P相似?若存在,求出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D作DF⊥BC于F,

在Rt△DFC中,DF=AB=8,FC=BC-AD=6, ∴DC 2

=62

+82

=100,即DC=10.

设AD=x,则DE=AD=x,EC=BC=x+6, ∴x+(x+6)=10.

∴x=2.∴AD=2,BC=2+6=8.

(2)存在符合条件的P点.设AP=y,则BP=8-y,△ADP与△BCP相似,有两种情况: ①△ADP∽△BCP时,有 AD BC =AP PB ,即28=y 8-y ,∴y=85

.

②△ADP∽△BPC时,有 AD BP =AP BC ,即28-y =y 8

.∴y=4. 故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此时AP=8

5

或4.

2.5.4 三角形的内切圆

基础题

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及作图

1.已知△ABC的内切圆O和各边分别相切于点D,E,F,则点O是△DEF的(D)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2.关于三角形的内心:①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③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④是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其中正确的说法有(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某石油公司计划在三条公路围成的一块平地上建一个加油站,综合各种因素,要求这个加油站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应建在(A)

A.△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B.△ABC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处

C.△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处

D.△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处

4.若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D)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5.制作铁皮桶,需在一块三角形材料上截取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请画出该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解:⊙O即为所求作的圆.

知识点2 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

6.(2017·眉山)如图,在△ABC中,∠A=66°,点I是内心,则∠BIC的大小为(C)

A.114° B.122° C.123° D.132°

7.等边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2,那么它内切圆的半径为(A) A .1

B. 2

C. 3

D.2

8.(2018·湖州)如图,已知△ABC的内切圆⊙O与BC边相切于点D,连接OB,OD.若∠ABC=40°,则∠BOD的度数是70°.

9.如图所示,⊙O是△ABC的内切圆,分别切AB,BC,CA于点D,E,F,设⊙O的半径为r,BC=a,C A=b,AB=c.求证:S △ABC =1

2

r(a+b+c).

证明:连接OA,OB,OC,OD,OE,OF. ∵⊙O是△ABC的内切圆, ∴OD=OE=OF=r.

∵S △ABC =S △AOB +S △BOC +S △COA ,

∴S △ABC =12cr+12ar+12br=1

2

r(a+b+c).

10.如图,在△ABC中,∠C=90°,⊙O是△ABC的内切圆,D,E,F是切点.

(1)求证:四边形ODCE是正方形;

(2)如果AC=6,BC=8,求内切圆⊙O的半径.

解:(1)证明:∵⊙O是△ABC的内切圆,

∴OD⊥BC,OE⊥AC.

又∠C=90°,

∴四边形ODCE是矩形.

∵OD=OE,

∴四边形ODCE是正方形.

(2)∵∠C=90°,AC=6,BC=8,

∴AB=AC2+BC2=10.

由切线长定理,得AF=AE,BD=BF,CD=CE,

∴CD+CE=BC+AC-BD-AE=BC+AC-AB=4,则CE=2.

即⊙O的半径为2.

易错点内心与外心概念混淆不清

11.如图,△ABC是圆的内接三角形,点P是△ABC的内心,∠A=50°,则∠BPC的度数为115°.

中档题

12.《九章算术》中“今有勾七步,股有二十四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是:“今有直角三角形,勾(短直角边)长为7步,股(长直角边)长为24步,问该直角三角形的容圆(内切圆)直径是多少?”(C)

A.4步 B.5步 C.6步 D.8步

湘教版最新九年级数学圆全章精品教案

第三章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 (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3)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 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 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 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 基础性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 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 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 (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 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 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 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 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 握定理及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 (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 想. (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 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 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 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 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运用.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及其运用.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及其运用. 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运用. 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6.直线 L 和⊙O 相交 ? dr 及其运用. 7.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及其运用.
1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㈠、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 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㈡、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圆复习教案 (新版)湘教版

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章重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有关定理,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过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 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拓展:①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说明:由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知对于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如果具备下列五个性质中的两个,那么就具备其余三个性质.这五个性质分别为:①经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特别注意:此处被平分的弦不能是直径,因为在圆中,任意两条直径总是互相平分的. 2.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周长l与面积S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所以,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并且一定在三角形内,三角形有唯一的一个内切圆,而圆有无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反思 湘教版【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快要结束了,作为教了两个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这种压力不是来自自身的知识水平,也不是来自学校的升学压力,而是来自自身对教学的一种责任和不甘平庸的心态。本人今自身的时间就是一个问题,但一切都不会影响我的对教学的热情,我要做的更好,考的更好。目前,对于九年级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自己去发现。 在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我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追问学生,急于让其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当然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对于学过的数学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效果更好。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显然,这种上课方法的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机械的师讲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大胆的去实践。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程序,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后来我就灵活调节上课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比较,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能学好数学。

九年级数学下册 1_1-1_2 周周练 (新版)湘教版

周周练(1.1~1.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1x B .y =-2x +1 C .y =x 2-2 D .y =3x 2.抛物线y =(x -1)2+2的对称轴是( ) A .直线x =-1 B .直线x =1 C .直线x =-2 D .直线x =2 3.对于二次函数y =-27x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抛物线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y 轴 C .顶点是(0,-3) D .有最小值-3 4.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近似地表示这一过程的图象是( ) 5.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点(2,4),则代数式8a +4b +1的值为( ) A .3 B .9 C .15 D .-15 6.函数y =ax -2(a≠0)与y =ax 2(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7.(泰安中考)对于抛物线y =-12 (x +1)2+3,下列结论: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②对称轴为直线x =1;③顶点坐标为(-1,3);④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8.(淄博中考)如图,Rt △OAB 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 =ax 2上,将Rt △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 , 边CD 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A.(2,2) B.(2,2) C.(2,2) D.(2,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若二次函数y=(a-1)x2+3x-2的图象的开口向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长沙中考)抛物线y=3(x-2)2+5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 11.若点A(2,8)与点B(-2,m)都在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 12.二次函数y=x2-2x+6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13.(贵阳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当x>2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4.把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y=x2-2x+3,则b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2分) 15.(8分)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 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 m的栅栏围成,如图.若设花园的BC边长为x m,花园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 求自变量x的范围. 16.(10分)已知二次函数y=-2x2+4x-3. (1)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 (2)说明(1)中抛物线是由y=-2x2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3)写出(1)中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17.(10分)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且过点(0,-2).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2.1圆的对称性练习(新版)湘教版

第2章圆 2.1 圆的对称性 基础题 知识点1 圆的有关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直径是弦,弦是直径 B.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C.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 D.直径只有一条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A) ①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②半径是弦;③直径是最长的弦;④弧是半圆,半圆是弧.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已知AB是⊙O的弦,且AB=OA,则∠AOB=60度. 4.如图,在⊙O中,点A,O,D以及B,O,C分别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1)图中共有几条弦?请将它们写出来; (2)请任意写出两条劣弧和两条优弧. 解:(1)2条,它们是弦AE,AD.

(2)答案不唯一,如:劣弧有AC ︵,DE ︵等,优弧有ACE ︵,AEC ︵ 等. 知识点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5.已知⊙O 的半径是5,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是7,则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C) A .点A 在⊙O 上 B .点A 在⊙O 内 C .点A 在⊙O 外 D .点A 与圆心O 重合 6.已知⊙O 的半径为6,点P 在⊙O 内,则OP 的长可能是(A) A .5 B .6 C .7 D .8 7.圆心在坐标原点,其半径为7的圆,则下列各点在圆外的是(D) A .(3,4) B .(4,4) C .(4,5) D .(4,6) 8.已知⊙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并且d ≥R ,则点P 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点P 在⊙O 上或⊙O 外. 9.(教材P46练习T2变式)已知⊙O 的半径为5 cm ,A 为线段OP 中点,试判断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 (1)OP =6 cm ;(2)OP =10 cm ;(3)OP =14 cm. 解:(1)点A 在圆内.(2)点A 在圆上.(3)点A 在圆外. 知识点3 圆的对称性 10.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3、态度、情感、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 )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具:课件、多媒体展台、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与讨论结合 学具: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 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 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 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 中,∠C=90o ,∠A=30o ,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 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如图,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90o ,∠A=45o ,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能得到什么结论? 341米 10米 ?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 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

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x-3)2-x 2 ;(2)y=2x(x-1);(3)y=32x-1;(4)y=22x ;(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 【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 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 【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y=(m 2-m)x 2+mx+(m+1)(m 是常数),当m 为何值时: (1)函数是一次函数; (2)函数是二次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 解:(1)由200 m m m ?-=?≠? 得010m m ?=≠??或 , ∴m=1.即当m=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一次函数. (2)由m 2-m ≠0得m ≠0且m ≠1, ∴当m ≠0且m ≠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二次函数.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二次函数 1.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能识别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重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长方形窗户的周长为6米,窗户面积为y(平方米),窗户宽为x(米),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它是什么函数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二次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 (1)y=2-x2; (2)y=1 x2-1; (3)y=2x(1+4x); (4)y=x2-(1+x)2. 解析:(1)是二次函数;(2)是分式而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y=1 x2-1不是二次函数;(3)把y=2x(1+4x)化简为y=8x2+2x,显然是二次函数;(4)y=x2-(1+x)2化简后变为y=-2x-1,它不是二次函数而是一个一次函数. 解:二次函数有(1)和(3).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常有三个标准:①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整式;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所含自变量的关系式中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且函数关系式中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 如果函数y=(k+2)xk2-2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多少? 解析:紧扣二次函数定义求解,注意易错点为忽视k+2≠0.

解:根据题意知?????k 2-2=2,k +2≠0,解得? ????k =±2, k ≠-2,∴k =2. 方法总结:紧扣定义中的两个特征:①二次项系数不为零;②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三】 与二次函数系数有关的计算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 =0时,y =0;当x =2时,y =12;当x =-1时,y =1 8. 求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 解析: 解: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ax 2+bx +c (a ≠0).把x =0,y =0;x =2,y =1 2;x =-1,y =18分别代入函数表达式,得???c =0, 4a +2b +c =12, a - b + c =18,解得?????a =18,b =0, c =0.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y =18x 2.所以a +b +c =18+0+0=18,即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为1 8. 方法总结:涉及有关二次函数表达式的问题,所设的表达式一般是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y =ax 2+bx +c (a ≠0).解决这类问题要根据x ,y 的对应值,列出关于字母a ,b ,c 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 ,b ,c 的值. 探究点二: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cm ,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 ,宽为(x +1)cm 的小长方 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y 是x 的什么函数? (2)当x 的值为2或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要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解:(1)y =122-2x (x +1),又∵2x ≤12,∴0

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2.4过不共线三点作圆练习新版湘教版0918199.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下列条件中,可以画出唯一一个圆的是( ) A.已知圆心 B.已知半径 C.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D.已知直径 试题2: 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成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玻璃碎片应该是( ) A.第①块 B.第②块 C.第③块 D.第④块 试题3: 评卷人得分

某地出土一个明代残破圆形瓷盘,为复制该瓷盘需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不要求写作法,证明和讨论,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试题4: 三角形的外心是( ) A.三角形三角平分线交点 B.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D.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试题5: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CB=40°,则∠A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00° 试题6: 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 ) A.5 B.4 C.3 D.2

试题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4),(5,4),(1,-2),则△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 ) A.(2,3) B.(3,2) C.(1,3) D.(3,1) 试题8: 如图,分别作出锐角三角形ABC、直角三角形ABC、钝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观察所画外接圆,探究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与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试题9: 下列说法:①三点确定一个圆;②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试题10: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OB=60°,AB=AC=2,则弦BC的长为() A. B.3 C.2 D.4 试题11: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圆的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圆的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2.2 圆周角 第1课时圆周角(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会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 (2)能在证明或计算中熟练运用圆周角的定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分类讨论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 (1)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有关圆周角问题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 分类讨论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心角的定义,知道顶点在圆心,角的两边与圆相交的角是圆心角,那么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又叫什么角,它与圆心角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解读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P49-51,并完成以下问题: 1.顶点在______上,并且两边都与圆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

2. 同学们作出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所对的圆心角,圆周角有几个? (2)度量下这些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 (3)你能得出圆心角,圆周角的哪些结论? 三、点拨释疑,应用举例 (一)点拨释疑: 1.探究圆周角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①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 ②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 ③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 结论: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还可以得出下面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二)应用举例: 例1.教材P52例2:如图,OA,OB,OC都是⊙O的半径, = 70 ∠BOC, 50 = ∠AOB,0 求ACB ∠和BAC ∠的度数。 教师设疑:(1)要求的ACB ∠是两个什么 ∠和BAC 角? (2)已知的两个角与所求的两个角有何关系可利用 哪个知识点求解 例2:如图:AB,CD是⊙O的直径,DF,BE是弦,且DF=BE,求证:D ∠ B∠ =

2019届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圆(B卷)湘教版

单元测试(二) 圆(B 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直径是弦,弦是直径 B .半圆是轴对称图形 C .无论过圆内哪一点,只能作一条直径 D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已知⊙O 的半径为5,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6,那么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C) A .点P 在⊙O 上 B .点P 在⊙O 内 C .点P 在⊙O 外 D .无法确定 3.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OC =120°,则∠BAC 的度数是(B) A .70° B .60° C .50° D .30° 4.一个正六边形的半径为R ,边心距为r ,那么R 与r 的关系是(A) A .r = 32 R B .r = 22 R C .r =3 4 R D .r =53 R 5.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AB =2,∠B =30°,则BC ︵ 的长为(B) A.1 3 π B.2 3 π C .π D.43 6.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1),(2,-3),(6,1)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C) A .(2,-1) B .(2,2) C .(2,1) D .(3,1) 7.如图,在半径为5的⊙O 中,AB ,CD 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弦,垂足为P ,且AB =CD =8,则OP 的长

为(C) A .3 B .4 C .3 2 D .4 5 8.如图,AB ,AC 为⊙O 的切线,B 和C 是切点,延长OB 到点D ,使BD =OB ,连接AD.若∠DAC =78°,则∠ADO 等于(B) A .70° B .64° C .62° D .51° 9.如图,圆形薄铁片与直角三角尺、直尺紧靠在一起平放在桌面上.已知铁片的圆心为O ,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落在直尺10 cm 处,铁片与直尺的唯一公共点A 落在直尺14 cm 处,铁片与三角尺的唯一公共点为点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圆形铁片的半径是4 cm B .四边形AOBC 为正方形 C.AB ︵ 的长度为4π cm D .扇形OAB 的面积是4π cm 2 10.如图,在扇形OAB 中,∠AOB =100°,OA =12,C 是OB 的中点,CD ⊥OB 交AB ︵ 于点D ,以OC 为半径的CE ︵ 交OA 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 A .12π+18 3 B .12π+36 3 C .6π+18 3 D .6π+36 3

(完整word版)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作ax 2+bx+c=0(a,b,c 为常数,a ≠0)的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含义 一般式:ax 2+bx+c=0(a,b,c 为常数,a ≠0),其中,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1、直接开平方法 2、分解因式法:(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 3、十字交叉相乘法) 3、配方法: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公式法 (1)根的判别式:2 4b ac ?=-,?>0时,方程有两不等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相同实数根;?<0时,方程无实数根。 (2)求根公式 : 当2 4b ac ?=-≥0时,x=a ac b b 242-±- (3)韦达定理:12b x x a +=- ,12c x x a ?= 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 1、 线段的比

一般地, 在四条线段中,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 c b d =, 那么ad = bc.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个角对应相等, 且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作相似三角形. 如果△A′B′C′与△ABC 相似, 且A′, B′, C′分别与A, B, C 对应, 那么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k叫作相似比 判定定理1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多边形 把对应角相等, 并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作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k 叫作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取定一点O, 把图形上任意一点P 对应到射线OP (或它的反向延长线)上一点P ′ , 使得线段OP ′与OP 的比等于常数k(k > 0), 点O 对应到它自身, 这种变换叫 作位似变换 , 点O 叫作位似中心, 常数k 叫作位似比('OP k OP =)。 两个位似的图形上每一对对应点都与位似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新图形与原图形上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5、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性质1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性质2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性质3 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 比的平方. 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C=90°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a 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上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 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 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 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3、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且都可以化为20 ax bx c ++=(a、b、c为常数, 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把20 ax bx c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包括符号)。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化成的形式,那么可得; 如果方程能化成 (p≥0)的形式,那么进而得出方程的根。 2、配方法:配方式 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docx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1x 2 C .y =3x 2+x -1 D .y =2x 2+1 x 2.下列事件: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 ④长分别为3,5,9厘米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岳阳中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球 D .棱柱 4.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且点A 是BAC ︵ 上与点B ,点C 不同的一点,若△BOC 是直角三角形,则△BAC 必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30°的三角形 D .有一个角是45°的三角形 5.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解为( ) A .x 1=-3,x 2=0 B .x 1=3,x 2=-1 C .x =-3 D .x 1=-3,x 2=1 6.袋中有红球4个,白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如果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 ) A .3个 B .不足3个 C .4个 D .5个或5个以上

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AC 分别为2,23,以B 点为圆心的弧与AD ,DC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3- 33π B .43-3 3 π C .43-π D .23-π 8.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图象,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b +2a =0;③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④a +c >b ;⑤3a +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抛物线y =-1 2 (x +3)2+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10.身高相同的小明和小丽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明的投影比小丽的投影长,我们可以判定小明离灯较____________. 11.已知扇形的半径为4 cm ,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弧长是____________cm. 12.已知a ,b 可以取-2,-1,1,2中的任意一个值(a ≠b),则直线y =a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为⊙O 的切线,∠ACB =40°,点P 在边BC 上,则∠PAB 的度数可能为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度数即可) 14.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 x 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15.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且为正六棱柱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cm 2.(结果可保留根号)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4,以BC 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 作半圆的切线AE ,则tan ∠CBE =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