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步练习题

1. 下列不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2.下列科技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航天技术 B.汽车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的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

A.克隆技术 B.核工程 C.生物工程 D.电子计算机

5.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韩国三星

6.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兴起在那个大洲()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7.生活2008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

A.报纸 B.微信 C.电脑 D.qq

8.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A.基因工程 B.克隆技术 C.遗传工程 D.变异工程

9.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出现的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

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1943年蒋介石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2017年全国中考阅卷将全部采用网上阅卷

10.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描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发明了工具 B.使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大量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11.中山市自2011年开始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阅卷形式,这种新变化应直接归功于()

A.十二五计划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2.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乘坐轮船出行②玩王者荣耀“”③使用“微信”聊天

④乘飞机去韩国⑤自驾游⑥在台灯下看书

A.①② B.②③ C.⑤⑥ D.③⑤

13.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

A.科技竞争 B.军事竞争 C.经济竞争 D.生产力的竞争

14.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推动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如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

材料二: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

(2)结合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主要领域?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练习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练习题预习学案 研学设计

探索研究 图片介绍:它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轮子转动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2.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 C.冶金业D.机器制造业 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商品输出主要是A.茶叶B.生丝C.棉布D.呢绒4.“蒸汽时代”到来的标志 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 C、火车机车的发明D.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发明5.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8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上半期6.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首先发生于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7.“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是 A.珍妮B.哈格里夫斯 C.瓦特D.史蒂芬孙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珍妮机的功能是 A.纺纱机器B.织布机器 C.动力机器D.交通机器 2.对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方面的发明都从英国开始 B.是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C.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100多年 D.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3.英国工业革命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A.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C.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 D.英国资源丰富、海外市场扩大 4.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其动力是A.蒸汽B.人力 C.水力D.自然力 5.工业革命中具有划时代的发明是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进D.汽船的发明6.“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是 A.资产阶级革命B.人文主义兴起 C.向东方掠夺原料D.工业革命扩展 7.19世纪中期,俄国沙皇要到英国考察他不能做的交通工具是 A.汽船B.火车 C.马车D.飞机 8.对右图现象分析最恰当的是 A.英国棉花加工大副增长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C.英国种植业发达 D.因为交通运输业发达 二.材料解析题 9.读下列材料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克服了人力、力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 选择题 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 美苏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2 ?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①1861年改革②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③俄国十月革命④实行新经济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3?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 A. 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 1924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信件把这一沉痛的消息告诉国内的朋友, 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是 A. 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5?“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主要是指 A.《九国公约》的签订 B.《五国公约》的签订 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6?右图中,将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有关的是①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 间长、破坏性大②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 固,度过了经济危机③德国法西斯分子着手建立法西斯独裁,世 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④意大利和日本也在此期间走上了法西 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斯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A.摆脱了经济危机 B.恢复了国家经济 C.巩固了民主政权 D.巩固了工农联盟 &德国闪击波兰,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灾难中。这是历史无情的嘲笑20年前召开的哪次会议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初三历史试题-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练习题 最新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预习学案 研学设计

探索研究 图片介绍:它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轮子转动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2.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 C.冶金业D.机器制造业 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商品输出主要是A.茶叶B.生丝C.棉布D.呢绒4.“蒸汽时代”到来的标志 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 C、火车机车的发明D.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发明5.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8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上半期6.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首先发生于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7.“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是 A.珍妮B.哈格里夫斯 C.瓦特D.史蒂芬孙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珍妮机的功能是 A.纺纱机器B.织布机器 C.动力机器D.交通机器 2.对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方面的发明都从英国开始 B.是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C.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100多年 D.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3.英国工业革命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A.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C.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 D.英国资源丰富、海外市场扩大 4.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其动力是A.蒸汽B.人力 C.水力D.自然力 5.工业革命中具有划时代的发明是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进D.汽船的发明6.“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是 A.资产阶级革命B.人文主义兴起 C.向东方掠夺原料D.工业革命扩展 7.19世纪中期,俄国沙皇要到英国考察他不能做的交通工具是 A.汽船B.火车 C.马车D.飞机 8.对右图现象分析最恰当的是 A.英国棉花加工大副增长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C.英国种植业发达 D.因为交通运输业发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搜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起义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了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这本书主要描述了明朝发生的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际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书中开篇说道:“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中后期的腐败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明朝中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提示: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后果。 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1.史料解读 17世纪的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烽起。 2.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末爆发农民起义。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催征如故。 3.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 提示: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粮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的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

九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九下)

九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专题练习 1.“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临时政府)部长面前说:‘我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 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这一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D .十月革命 2.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①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③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④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国民族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争策源地分别在( ) A .德国和意大利 B .德国和日本 C .日本和意大利 D .德国和西班牙 4.慕尼黑阴谋的最严重危害是 A .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 .德国割占苏强德等战略要地 C .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D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 这段名言出自 A .张伯伦 B .丘吉尔 C .劳合·乔治 D .威尔逊 6.1941年12月7日,对美国而言是很不寻常的一天,正驾车旅游的迈克听到了一个惊人 的新闻。它应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德国突袭苏联 C .德国空袭英国 D .日本偷袭珍珠港 7.“二战”期间,盟国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中,对战后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8.从战役对全局以及局部的影响来看,它们能够成为转折点意义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中途岛战役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诺曼底登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它描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 深深感动了观念。这场登陆战是 A .中途岛海战 B .敦刻尔克撤退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诺曼底登陆战 10.毛泽东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 B .斯大林格勒战役起决定作用 C .苏联击溃了法西斯集团 D .毛泽东支持苏联卫国战争 11.当今世界,有一大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 这个国家是 A .俄罗斯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 12.20XX 年是苏联解体15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 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对这段话和苏联历史理解正确的是 ①苏联曾经一度强大,国际地位重要 ②苏联的政治、经济远比资本主义国家先进 ③普京很想恢复苏联,可惜做不到 ④独联体各国告别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前排从左至右)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01 一、选择题(40分) 1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人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 B.挖野菜根、嚼野葱头成为时尚 C.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看电视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2.下面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 3.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4.上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 A.恢复了银行信用 B.弥补了农业损失 C.加强了政府调控 D.提供了就业机会 5.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A.经济大危机前夕修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新经济时代 6.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新机场地下水道 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 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对工业计划的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7.据下图信息,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 A.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B.推行杜鲁门主义政策 C.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8.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道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9.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10.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面德国和日本则()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发动内战 C.走上法西斯道路 D.实行新经济政策 11.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A.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12.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 标志是()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4.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观喜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幅漫画《睁开眼睛》,面中有一个美国人的眼睛被蒙上了。迫使其“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突袭苏联 C.珍珠港事件 D.雅尔塔会议 15.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粉碎

九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 C.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 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2.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C ①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③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B A.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 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 D.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4.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C 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 B.斯大林模式日显弊端 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 D.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 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D ①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②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充分利用科技成果④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19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C A. 借助新科技成果 B.发展新兴产业 C. 利用政府力量 D.德、日发展迅速 7.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不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能够证明报告观点错误的选项是 C A.“欧共体”成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8.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诸因素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共30分) 1.俄国十月革命( ) A.发生于公元1917年10月17日 B.首先取得莫斯科起义胜利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领导人是列宁 2.列宁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下史实大部分是和他有关的。请你判断( ) ①十月革命②新经济政策③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你知道这次经济危机是从 ( )开始的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4.二战后期,美、英等盟军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对德军发动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战役,这次著名战役是( ) A.敦刻尔克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中途岛海战 D.柏林战役 5.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府有效干预②战时资本积累③对外投资增加④注重科学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成为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以下是关于中东问题的表述,请你判断哪个表述是不正确的是( ) A.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非常贫乏,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列强必争之地 B.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 C.中东战争交战双方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 D.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7.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冲破阴霾迎曙光,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反帝和争霸 C.独立与民主 D.合作和交流 9.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 A.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全面与苏联对抗 B.欧洲用经济手段,亚洲用军事手段对抗形式 C.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D.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10.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B.与苏联争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复兴欧洲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学院乔贝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同时,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的有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难点突破办法:因为影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主要要结合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1、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合作。通过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自由讨论、质疑,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 3、教学准备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练习题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2.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B.苏联经济改革出现困难 年苏联局势动荡 D.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3.“八一九”事件后,掌握苏联国家大权的是()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亚纳耶夫 D.发动政变的党内高级干部4.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C.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5.苏联解体表明() A.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苏联模式”的失败 D.列宁主义的失败 6.东欧剧变开始的时间是() 世纪80年代初期世纪80年代中期 世纪80年代末期世纪90年代初期 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各国政党变化 B.各国国名变化 C.经济制度变化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8.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是() A.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 B.东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 D.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的结果 9.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年年年年 10.东欧剧变前,导致其严重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出现了反对派 B.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C.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二、连线题(15分) 11.请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德国 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五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 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的国家南斯拉夫 三、观察思考(15分) 12.请观察右图,谈谈你的感受。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分析? 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 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

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原因) 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 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 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13]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答案提示:陕西大旱,但官府仍然催逼粮税。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末农民起义军壮大的是哪一只)根据材料二,学生抢答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只? 答案提示:李自成。 3.结合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答案提示:(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4.结合课本知识,教师简单介绍李自成灭亡明朝的基本情况? (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京城,1644年,李自成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目标导学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 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精讲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 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理解 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教学重点】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教学方法】巧用史料创设情境导学,教师设问启发和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 名著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明长城和 北京城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 外城组成 小说和 戏剧 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 二、教授新课: 师:首先大家要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对课本内容进行标记。(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预习提纲) 生:自主学习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 口号: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闯王李自成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发展: 明朝的灭亡 表现: 预习提纲: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师:通过自主学习,大家对本课基本知识内容已经有所了解,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表现: ①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师: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有20多年不上朝,还有一位著名的木匠皇帝(多媒体展示:木匠皇帝),同时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导致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朽。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范围:世界历史下册) 1. 1917年7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3.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劳资关系D.缩减农业产量 5.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纷争B.美苏争霸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D.地区冲突 6.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 7.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①德国进攻波兰②德国入侵苏联③日本偷袭珍珠港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结果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B.法国光复C.意大利投降D.攻克柏林 9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0.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填空题综合测试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填空题综合测试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课: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3月,俄国爆发“”推翻了统治,其性质是革命。革命后, 俄国出现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握主要权力。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指挥部设在,领导人是,胜利的时间是公历 年月日,俄历为10月25日,故称十月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新型的;颁布《》 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迁到。 5.年苏俄粉碎了外国和国内,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巩固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 级政权。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政策。年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 有、、、,后来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年苏联解体。 2.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 国变 成强盛的国,同时,苏联也加快了实现的步伐。 3.在全国基本实现化和化的基础上,苏联在年宣布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这一体制存在着着严重的弊端。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备) 1.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 是。会议的操纵者是法国总理,英国首相和美国总 统。他们被称为。 2.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政治上德国承 认并尊重的独立。 3.1919——1922年,协约国还分别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 和约与《》一起构成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统治新秩序。 4.国际联盟于年成立,由于没参加,所以它被、控制。 5.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实际上为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6.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的统治秩序,通过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 立了“体系”。 4课:经济大危机 1.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年—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 一、基本题 1、“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这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说的 B、“结束厄运”指的是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这是印度领导人甘地在印度独立时说的话 D、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终于赢得独立 2、二战后在亚洲有这样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现代化国家。你认为这些国家最有可能是() ①印度②中国③韩国④新加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自独立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时有冲突。你知道其根源吗?() A、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苏美在这一地区的争夺 C、两国都想称霸南亚地区 D、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分治政策 4、你认为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最先是从_______展开的?() A、南非 B、西非 C、东非 D、北非 5、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都看作是自己的“圣城”的一个中东城市是 ( ) A、耶路撒冷 B、开罗 C、德黑兰 D、巴格达 6、对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有下列四种说法,你支持哪种说法( ) A、以色列建国问题 B、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C、领土争端 D、水资源问题 7、关于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 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世界列强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历史、宗教、种族的因素 ③巴勒斯坦建立何种社会制度之争 ④耶路撒冷的归属之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二战后,亚非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大体采用了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两种方式。下列国家中实现民族独立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A、埃及 B、阿尔及利亚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9、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0、2006年是中印文化友好交流年。下列有关中印两国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国都曾沦为西方大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独立后,两国都走上了社会主义民主化道路 ③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④当今两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均取得较大成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下列相关内容之间搭配不当的是() A、1991年——苏联解体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原子能 C、亚洲“四小龙”之一—印度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