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周期的异质性信念与福利成本

中国经济周期的异质性信念与福利成本

中国经济周期的异质性信念与福利成本
中国经济周期的异质性信念与福利成本

中国当前经济周期

中国经历的经济周期 第二次下降周期 1995-1999 (2000年上半年经济有所回升,但下半年起,到2001年下半年经济又开始下滑) 第三次上升周期 2002-2007 第三次下降周期 2008- 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2007年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具体阶段性分析: 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提出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经过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已相当突出,当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化解金融风险和防范出现新的更严重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二是当时尽管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三是由于过去我们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企业高负债经营,自有资金比例很低,再继续大幅度增加贷款,不良贷款问题会更加突出;四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增发国债,银行参与购买,其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容。

员工福利实施办法

SEA-HQ-HR员工福利管理体系 员工福利实施办法 1.目的: 1.1提供员工满意的工作生活环境. 1.2提升公司的竟争能力和凝聚力. 1.3为公司正式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 2.适用范围: 2.1集团总部及各事业体所有人员。 3.定义: 3.1员工福利是指薪资以外的各种福利。 3.2公司福利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分类繁多 4.福利项目的种类: 4.1 按公司中福利项目内容的不同,可将福利项目分为以下几类: 4.1.1经济性福利项目:指除了工资和奖金外,对员工提供其它的经济性补助的福利项目,如住房补 贴、结婚礼金等。经济性福利项目可以减轻员工的负担或增加额外收入,进而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 4.1.2设施性福利项目:指从员工的日常需要出发,向员工提供设施性服务的福利项目,如员工免费宿舍、阅 览室与健身房等。设施性福利项目是从关怀员工的日常生活出发,进而提供相关的硬件服务设施。 4.1.3娱乐性福利项目:指为了增进员工的社交和康乐活动,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及增进员工的合作意识,提 供娱乐性的福利项目,如旅行、免费电影等。此类福利项目的设计是基于重视员工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员工参与感、被接纳、被认同的社会性需求。 4.1.4员工服务福利项目:指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生活上、职业发展上等各方面服务的福利项目,如员工的身 体健康检查和外派学习等。 4.1.5其它福利项目:指以上所列福利项目未包含的其它福利项目,如以本公司员工的名义向大学捐助专用奖 学金等荣誉性福利。 5.福利项目的设计 5.1公司在设计福利项目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5.1.1进行员工的福利需求调查 在设计员工的福利项目时应当对公司的员工进行福利需求调查,以使福利项目的设计更加符合员工的 需求。福利需求调查的方式可以是由人力资源部发放调查问卷,也可以是对公司相关员工进行访谈。 5.1.2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福利项目的实施需要成本,而且如果按照传统普惠的做法,福利属于保健因素,它只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却不能带来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公司在设计福利项目时应当具有针对性,一方面考虑员工的福利需求,以提高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以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5.1.3考虑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的成本预算 在现代公司中,福利在整个薪酬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公司的人工成本也随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行福利项目的设计时,应当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并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 第一、相对于员工的其它收入,很多福利项目都是可以税收减免的,可以通过发放福利的形式,在员工

福利对员工绩效影响机理探析

JIXIAOGUANLI|企业活力·绩效管理| 研究表明,福利会对员工绩效产生影响,而且这些解释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但关于福利对员工绩效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却很少,缺乏深入系统地分析福利对员工绩效影响完整、清晰的过程。为了揭开这一“黑箱”,本文将引入绩效影响因子,分析不同福利类别及福利设计的组织机制对员工绩效影响因子的作用,揭示福利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企业的福利设计提供借鉴,提高福利设计的有效性和激励性。 一、企业战略、绩效目标、福利的关系 企业战略执行的具体工作是由企业各层次员工来完成的,为确保企业战略的顺利实现,需要通过各个不断完善的管理系统,使企业战略传导至各层次员工上,并将各层次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实现绩效目标上来。不断优化的薪酬管理系统就是实现员工绩效的关键推动力,通过薪酬体系的利益动力机制,可以引导和驱动各层次员工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努力。一般而言,薪酬体系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四大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以其特定的属性和功能支持绩效目标的实现。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促进员工绩效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工资、奖金、津贴无法起到的作用。 二、员工绩效影响因子分析 (一)个人因素 1.员工的能力素质。包括理论 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综合素质、 工作经验。 2.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开 放性、随和性、尽责性、情绪稳定 性。 3.身心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 康状况(疲惫、头疼、紧张)、心理健 康状况(焦虑、烦躁易怒、心不在 焉)。 4.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 乐观、坚韧。 5.心理感知。包括组织公平感、 组织支持感、信任感、工作不安全 感、工作压力感。 6.工作动机。包括内在工作动 机(责任感、工作兴趣、成就感、自 我实现)、外在工作动机(报酬、他 人肯定)。 7.工作态度。包括组织承诺、 (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工作满意度、努力程度。 (二)组织环境因素 1.领导的能力素质、领导风格。 2.讯息性支持。包括沟通、辅 导与反馈。 3.机会。包括组织给个人提供 各种培训和富有挑战性工作的机 会、个人发展空间、晋升机会。 4.环境。包括公司环境(公司 所在区域环境的特点、交通是否便 利)、办公条件(办公环境特点、办 公设施设备的完备性)、工作氛围 (人际关系如何、团队合作性、部门 间的协作性)、家庭环境(工作生活 或家庭冲突的程度、家人的支持)、 工作流程。 5.组织激励。包括奖惩内容对 员工的效价、奖惩强度能否满足员 工需求、奖惩程序的公正性。 6.组织的认可与关怀。 7.工作任务特征。包括技能多 样性、工作同一性、任务重要性、工 作自主性、工作反馈性。 以上两类因素并不是单独地 对员工绩效产生影响,组织环境因 素除了会直接影响员工绩效外,还 会通过个体因素对员工绩效产生 间接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因 素会对与工作相关的行为产生影 响,如角色内行为(旷工、怠工、离 职、工作投入、工作准时、工作失 误、早退、工作效率等)和组织公民 行为(协助同事、主动帮助他人、向 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影 响员工的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和周 边绩效)。 三、福利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机理 (一)不同福利类别对员工绩 效影响因子的作用 1.经济性福利。经济性福利主 要包括各种补贴、补助、礼物及保 险。员工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生 理和安全是其首要的需求,收入 报酬需求是员工的重要工作动 福利对员工绩效影响机理探析 □李琼瑜李雪蕾 81 2011.9人才资源开发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模板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为了加强公司质量经济性管理,通过对公司产品的质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公司不同质量经济指标基期变化情况,为公司质量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以满足公司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以求得企业和社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现将公司本报告期(年月—年月)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质量成本分析 1.1报告期内公司质量总成本完成情况: 质量总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以上成本质量总成本为公司所有产品生产的总成本,不分产品,反映的是公司总体质量成本状况,数据来源根据财务科目的费用明细细分,或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月度质量成本报表汇总计算(附表)。 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 用;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2质量成本的变化和与其它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1.2.1和去年同期或上一基期的环比变化情况和原因分 析 1.2.2质量成本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对比和变化情况分 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公司质量总成本/ 同期公司 销售收入 (核算时要保证销售收入与质量成本相匹配)本期数据和去年同期或上

期的对比情况,对对比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分产品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如有必要和细分数据) 1.4 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分析(如有必要和细分数据)可通过期间单项费用占质量成本或产品销售收入(产值)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分析。 2、质量损失分析 2.1公司报告期的质量损失情况: 质量损失=内部损失+外部损失 2.2质量损失的变化情况本期数据和去年同期或上期的对比情况,对对比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3质量无形损失情况说明报告期内公司发生的无法用经济数据表示的重大质量良损失情况说明: 如:因质量问题丢失订单情况;退货情况;重大质量事故等。 3、质量投资分析 3.1质量净收益情况产品的质量净收益核算量产产品的质量净 收益,研发产品另外计算。量产产品的计划合格率根据每年制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计算。 公司产品质量净收益=刀(某产品的实际产品合格率 -某产品的计划产品合格率)X某产品的报告期的销售收入。 3.2质量净收益的变化分析 本期数据和去年同期或上期的对比情况,对对比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员工福利的重要性讲解

员工福利的重要性讲解 摘要:福利作为企业激励员工与约束员工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根据调查,员工最关心的是养老和住房福利。对于福利有这样的基本观点。员工福利是除了员工薪资以外,还可享有的利益及服务,可能是金钱给付、保险、休假及企业提供服务等。有些是和工作有关,有些是和生活有关,但不同于薪资、绩效与职务之间直接相关。虽然薪资福利是求才留才的重要因素,对企业而言,如同刀之两刃,往往徘徊于提供福利和节省支出两难之间,取得妥适的平衡点,应是规划员工福利的重要关键。员工的需求常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员工的年龄、性别及家属的数目。员工既然能够掌握自己的福利措施分配权,即可以配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福利,这种组织所提供的自我控制,对员工的确有激励作用,同时也可润滑员工和组织的对立关系。此外员工因为得到较多的控制权,士气也会有所提升。但是,企业也不能的盲目的设置福利项目,盲目的送福利。因为一旦盲目的送福利,那把双刃刀的反面就会凸显,那时候就会适得其反,产生不良的反应。因此,企业在员工福利这方面要把握好,对员工福利的重要性要深入研究。才能运用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企业、员工、福利、盲目、双刃刀 众所周知,福利是企业激励员工与约束员工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因此,对于员工福利的研究,就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只有做好员工福利的重要性研究,才能够取其利益,避其弊端,真正把握好企业,使企业和员工收到最好的效应,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福利和福利的类别等。 福利类别分为经济性福利、非经济性福利和保险福利三种。其中经济性福利包括:额外收入、超时加班费、住房性补助、交通补助、饮食补助、教育培训性福利、医疗保险性福利、带薪节假日、文化性福利、金融性福利、服装津贴等;非经济性福利包括:咨询性福利、保护性福利、工作环境保护等;保险福利则包括:员工意外伤害保险、员工失业保险、员工养老保险、员工住院保险、员工个人财产保险等。 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等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当一名员工处于较低的岗位工资时,他会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岗位绩效, 另一方面争取更高的岗位级别。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体验到由于晋升和加薪所带来的价值实

员工福利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员工福利对现代企业的意义酬中所而员工福利在企业提供给员工的薪,薪酬管理是现代人力 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摘 才竞争员工福利可以使企业获得人对企业的人工成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利的功并且特别能促进知识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加。本文主要从员工福,优势、低成本优势 对员工福利对于现代企业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能、作用等角度着手 意义现代企业员工福利:关键词 酬的重是员工薪( Employee Benefits )角度进行分析。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本文从狭义的 都可得几乎所有的员工,通常采用间接支付的发放形式,大多表现为非现金收入,要组成部分 到。,它与基本工资、奖金并称为现代薪酬体系的三大支柱, 的科学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支付福利费用是一种成本支出。,对于企业来说,从表面上看 1?福利制度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是远高出同等数量的基本工资所产生的收益7?1?7? 的。 : 利对于现代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员工福 良好的福利是一种潜在的信一、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高质量人才 ,号因的思想。"员工的幸福生活投资愿意为,这是一个人性化的企业"它在招聘员工时传递着 一个有,对福利的内在需求的情况广泛存在着,对于目前广大应聘者越来越重视福利因素,此 例如企业年金、企业,目前企业的很多福利项目竞争力的福利计

划绝对能够更加吸引人才。 只有当员工离开企业后的收益能够补偿这个成,成本已经形成了福利,住房等补充医疗计划、 良好的福利,跳槽才会发生。所以,本时从而保留了人才。,制度会大大增加员工跳槽的成本 特点就这些公司一个共同的",家公司100 全美最值得为之工作的"杂志评选出《财富》美国 ,而且福利的形式多样化,是以丰厚的福利回报员工零。其结果就是员工的流失率近乎为 二、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福利制度相当于一种良好的福利能够使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一( 企业的福利制度是为保证员工的非是组织承诺的体现。,心理契约能够,货币性权益而设置的 那就是以员工,既然是报酬, 福利本质上又是一种补充性报酬提供除现金工资外的其他需求。 的目标和相应的对员工行企业的福利政策一般包涵福利设定,因此支付的合理劳动为代价。 , 具备对员工的认识和行为进行正确导向的功能,为的要求等内容因此易形成员工行为与组 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是一种重要的分配形式。,福利激励是薪酬激励的有效组成部分)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福利是员工的间接,、福利激励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 报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企业薪,福利是对员工长期的承诺,对于薪酬来说7?1?7?1?,酬 及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员工接收到来自企业的各项福利承诺信息酬、员工关系以产生, 创造更多的现实价值。,因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心理上的安全感 、福利制度有助于激励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员工福利计划可以通过满足员工心理需2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 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和“8.4.2 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 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

(员工福利待遇)企业福利项目与方案的设计

企业福利项目与方案的设计 在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中,工资、奖金与福利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工资具有基本的保障功能,奖金具有明显而直接的激励作用,而福利所起的作用却是比较隐含和间接的,因此在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福利项目与方案的设计经常被忽略。 在传统的福利方案设计中,福利常常是属于普惠性质,企业中所有或大多数员工都能享用,而且其享用的项目基本一样,这就使得福利在薪酬体系中沦为了保健因素,不仅激励性不强,而且如果设计不当,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意。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福利的需求不仅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日趋多元化与个性化。 因此如何设计符合企业与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与方案,提高其激励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福利项目的设计

(一)福利项目的种类 按企业中福利项目内容的不同,可将福利项目分为以下几类: 1、经济性福利项目:指除了工资和奖金外,对员工提供其它的经济性补助的福利项目,如住房补贴、结婚礼金等。经济性福利项目可以减轻员工的负担或增加额外收入,进而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 2、设施性福利项目:指从员工的日常需要出发,向员工提供设施性服务的福利项目,如员工免费宿舍、阅览室与健身房等。设施性福利项目是从关怀员工的日常生活出发,进而提供相关的硬件服务设施。 3、娱乐性福利项目:指为了增进员工的社交和康乐活动,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及增进员工的合作意识,提供娱乐性的福利项目,如旅行、免费电影等。此类福利项目的设计是基于重视员工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员工参与感、被接纳、被认同的社会性需求。 4、员工服务福利项目:指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生活上、职业发展上等各方面服务的福利项目,如员工的身体健康检查和外派进修等。 5、其它福利项目:指以上所列福利项目未包含的其它福利项目,如以本企业员工的名义向大学捐助专用奖学金等荣誉性福利。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RBC模型。2、考虑就业的变动。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

经济周期理论

CH 10 经济周期理论 一、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1.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英)

2.雨量说:亨利·穆尔(美国) 3.政治周期说:卡莱斯基(波)政治力量的对比、竞选周期等 4.创新理论:熊彼特(奥)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

GJB高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5.6.2.2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和“8.4.2 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 现将2011.7~2012.6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165.13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70.64%;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0.31%。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

公司福利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公司福利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题要 (1)年薪制。适用于公司总裁、副总裁及其他经总裁批准的特殊人才。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年终奖金。(2)提成工资制。适用于从事营销的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岗位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工资+年终奖金。(3)结构工资制。适用于中基层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职能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当劳动者正式进入公司工作之后,公司会参照有关公司的福利制度和规定给员工该享有的福利,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享受哪些福利,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公司福利制度,详情请阅读下文。 ▲公司福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完善公司的福利体系,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提升企业凝聚力,表达公司对员工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满足员工在不同方面的需求,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能够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保障员工利益,

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原则 本管理制度执行岗位匹配、绩效挂钩与灵活变更原则。 ▲第二章福利体系构成 ▲第三条福利类别 公司福利分为经济性福利和非经济性福利两部分。 第四条公司为员工提供以下经济性福利待遇 ▲一、社会保险福利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安康险及企业年金等。 ▲二、住房福利 公司每月按一定比例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三、带薪休假福利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公司相关规定,公司职工可享受以下带薪休假福利:国家法定节假日、婚丧假、产假与计划生育假、探亲假、工伤假、工龄休假等。 ▲四、其他经济性福利 公司在工作期间为员工发放节日慰问费、冬季取暖费、保健津贴、交通补贴、医疗卫生费、回族补贴、独子费、妇女卫生费和节日慰问物品,并提供生日福利、体检福利、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福利等。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原因 及福利影响 国贸1103 郭雪波

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计算公式是: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国际贸易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均会告高于封闭条件下的消费水平。因此,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会影响贸易三角及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使国内的消费水平上升。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贸易条件的改善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将是各个方面的。例如,扩大市场,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国际分工,使得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真正能够影响一国的福利水平?中国的贸易条件的变化如何?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接下来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一.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原因 根据贸易条件的公式,贸易条件恶化的直接原因是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和进口指数上升。如表1、图3,我们可根据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来判断中国的贸易条件情况。自1990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基本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即中国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 表1 1990-201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价格贸易条件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 图1 1990年-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经济性分析综述 范艳清 鲍永忠 周传珍 李跃生 一、质量经济性发展 早在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其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将发生在不良品上的质量成本比喻为“矿中黄金”,明显的废品比喻为“水面冰山”。六十年代,费根堡姆在通用电气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并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到质量成本是质量体系的经济基础,提出了人们熟知的质量成本分类方法,并将质量成本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 1961年美国质协成立了质量成本委员会。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该委员会相继出版了关于质量经济性的书籍、论文集以及相应的管理指南。近年来,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将质量经济研究列为其会议的主要议题。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质量经济的研究工作。 日本翻译出版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的同时,也随之引入了质量经济性相关概念,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创立了“田口方法”,使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比较直接地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苏联从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十分重视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产品质量问题,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论文和论文集,从产品的经济范畴论述了质量等理论问题,对于系统研究产品质量经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启发意义。 近年来,国外又有不少学者对质量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隐性成本说、ABC成本法、基于最大利润的优化质量成本、价格——质量关系等理论。 二、 国外质量经济性分析应用情况 196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军用标准,将“质量成本”作为对许多政府承包商和分包商的一个要求。这个文件有助于对

中国经历的三次经济周期

中国经历的三次经济周期未来经济走势 作者:李世东文章发于:乌有之乡点击数:3277 更新时间:2009-5-25 中国经济 第一次上升周期1981-1988 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上升周期。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是中国经济这轮上升周期到顶峰的时候经济出现了过热物价呈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下降周期1989-1991 中国经济进入我们转向市场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下降周期和第一个生产过剩的危机。 第二次上升周期1992-1994 短短不到三年时间,这一轮上升周期特别迅猛,因为背后有很强的政治性。到了1994上半年,经济过热的现象已经比较明显,当时的利率提高到了接近14%,国库券的利率14%,银行利率也接近14%。 第二次下降周期1995-1999 利率上升,国内需求下降;汇率贬值,海外市场被打开,1994年是整个世界消化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凡是面向内需生产的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沿海地区面向外需生产的企业,是开足马力大生产,利润很丰厚。2000年上半年经济经济回升但是下半年起一直到2001年下半年经济又开始下滑。 第三次上升周期2002-2007

2002年起经济迅速回升,2002年~2007年大部分产业供过于求,小部分产业供不应求,大部分产业价格在下滑,小部分产业在上升,特别是房地产相关产业价格在迅速上升。中国经济从2003年以后出现了一冷一热,凡是汽车、手机、彩电、空调、服装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下跌,而房地产、钢铁、水泥、原油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上升。 第三次下降周期2008- 2008年9月份以来随着大宗商品石油钢铁煤炭价格的暴跌国内重工业企业亏损严重,华尔街风暴的发生,外需市场萎靡,订单的骤减,对出口企业打击很大,导致大批企业停工减产纷纷裁员。股市继续走熊,楼市成交量下降房价走跌。经济下滑刺激政府的四万亿投资举措,大搞基建又会导致部分重工业产能的过剩。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来撬动经济的发展显然不会维持多久,即使回升,也是暂时的。还会下降,经济危机远没有见底。内需消费市场远没有打开,需求不足是根本问题所在。世界两百年物价规律模型显示,通缩将是未来主旋律,经济危机底部确切时间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比较经济运行步调基本上一致。 世界经济繁荣期1983年—1989年 中国经济第一次上升周期1981-1988 第二十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90年—1992年 中国经济第一次下降周期1989-1991 世界经济繁荣期1993年—1999年 中国经济第二次上升周期1992-1994 亚州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 中国经济第二次下降周期1995-1999 第二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2000年—2001年互联网泡沫危机 中国经济下降周期2000-2001 世界经济繁荣期2002年—2007年 中国经济第三次上升周期2002-2007 第二十三次世界经济危机2008年— 中国经济第三次下降周期2008- 此次经济危机将会持续多久底部在哪什么时後会复苏?三百年的世界经济运行情况用一个模型就可以解释的清清楚楚,什么时间是繁荣期什么时候会爆发经济危机显示得一清二楚。未来五十年世界经济还是会按照这种固有的自身规律运行下去。

社会福利制度对未来发展的影响精

社会福利制度对未来发展 的影响精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09经济班黄鹤萍 0903005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早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就意识到了。在欧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思想与实践有着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战后,为了实现稳定国内人心和同社会主义国家争夺世界民心的目的,西欧国家比较广泛地实行了“福利国家”政策,它不仅涉及到“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社会保障,几条街夫人与穷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涉及到调节雇主与雇员之间关系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政策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同时,要加快保护劳动者的各种立法,包括最低工资发、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食品和医疗卫生法等。除此之外,要加快各种福利设施和公共工程的建设,包括住房建设、教育与文化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达7284.63亿元,增长29.4%。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 社会福利政策的建立健全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扩大消费品的需求,转变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单一经济增长模式;而且可以改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尤其是为中下层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的保障;最根本的是可以减轻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之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紧张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和确保稳定的社会条件。 扩大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_1954_2004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3期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2004年、2005年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摘要:本文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发,提出了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理论框架:基于劳动力转移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 1954 ̄1975年、1976 ̄2004年两个时间段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并进行了计量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尽管自1954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就表现出显著的共同周期现象,但是,1976年以后的周期与以往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劳动力转移、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三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经济机制,经济周期因而表现为高度同步的GDP周期、投资周期和劳动力转移周期。这种现象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将稳定投资、加快体制改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关键词:总需求 非农就业 经济周期 一、引言:相关研究的回顾 从19世纪后半叶西方学者(如杰文斯、穆尔等)开始研究农业周期算起,国外关于经济周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形成了系统性的实证分析方法和完整的理论框架。 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是识别经济周期,即测度主要经济变量的振幅、 持续期等指标,并据此划分出周期的衰退、紧缩、复苏和扩张等4个阶段。在这方面,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早在上个世纪初即已经开始研究。其次,依据各种变量的波动情况区分经济周期的类型,这包括:古老的农业周期(或称蛛网周期),较短的存货周期(基钦周期),中等长度的固定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取决于人口因素的建筑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对周期的识别和分类仅仅是研究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解释主要经济变量彼此关系的理论框架。由此,不仅可以对变量的实际表现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而且,还将为政策建议定下基调。在凯恩斯以前,除了很快就没落的农业周期理论外,主要盛行的就是长周期或长波理论。关于长周期现象,最早可能是由俄罗斯学者瓦斯(Parvus)于1896年发现的,192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正式提出了长波周期理论,而熊彼特的技术创新论则为长周期理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尽管长周期理论对于理解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背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至少由于两个原因,主流经济学很快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第一,1929年发生了经济大萧条;第二,如凯恩斯所言———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经济当事人和宏观政策当局更加关心几年、至多十几年的事务,而且,由重大技术变革推动的长周期已经渗透到现实经济的每个毛孔中,不可能为现实经济当事人所左右。 从凯恩斯以后直至今日,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手段和分析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从 理论渊源、分析架构和政策建议上看,依然可以清晰地区分出两大流派!" :第一,继承凯恩斯 思想的新凯恩斯主义;第二,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theory,RBC)为核心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从核心理念、理论架构和政策建议上看,两个流派差异极大:RBC基于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1954 ̄2004 * □殷剑峰

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精)

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09经济班黄鹤萍 0903005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早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就意识到了。在欧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思想与实践有着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战后,为了实现稳定国内人心和同社会主义国家争夺世界民心的目的,西欧国家比较广泛地实行了“福利国家”政策,它不仅涉及到“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社会保障,几条街夫人与穷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涉及到调节雇主与雇员之间关系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政策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同时,要加快保护劳动者的各种立法,包括最低工资发、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食品和医疗卫生法等。除此之外,要加快各种福利设施和公共工程的建设,包括住房建设、教育与文化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达7284.63亿元,增长29.4%。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 社会福利政策的建立健全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扩大消费品的需求,转变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单一经济增长模式;而且可以改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尤其是为中下层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的保障;最根本的是可以减轻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之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紧张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和确保稳定的社会条件。 扩大消费需求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成本 一、质量经济性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