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医学教育

美国医学教育

美国医学教育
美国医学教育

在美国当医学院的教师

阮良, MD (Class-80)

Boston, MA

作为一位执业的精神科医生,同时,我也多年执教于美国TUFTS医学院,从事精神科的教学。从东

方的医学院学生,到西方的医学院教师,随着时间的跨越,当然有很多的感受。现在,作为湘雅海外

校友会医学教育的成员,在此与校友分享其感受的点点滴滴。

在美国,非常重视精神科,这里称为“行为医学科”(Behavior Science),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医学院二年级教学包括常见精神病诊断,并强调医生与病人关系。

2.第三年临床实习包括:家庭医学、内科、妇产科、小儿科、精神科、外科和自选科。精神科是必修。

3.行为医学约占医生执照考试的10%

医学教育的设计,正是因为心理疾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1.据美国2007统计,人一生中心理疾病的累积患病率是57.4%,心理疾病给美国造成的经济负担,

占所有疾病之首,远远超过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经济负担。

2.不论什么科的医生,都会遇见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他们对身体疾病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会很不一样。

3.心理疾病会影响身体疾病的预后。例如,有心肌梗塞和抑郁症的病人会比只有心肌梗塞的患者死得

更早。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1 年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致辞,写到:“没有心理健康就无健康可言。心理疾病是生病和早逝的主要原因,给全球带来13%的疾病负担。随着全球经济下滑-加上相关的紧

缩措施-心理疾病的风险正在世界各地上升。贫穷、失业、冲突和战争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心理疾病旷日持久,令人丧失能力,往往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此外,有心

理健康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还蒙受耻辱、歧视和被人欺负,政治和公民权利遭到剥夺,参加社会公共

生活的能力受到限制。…”

我在1982听到杨德森教授讲医学伦理学,印象很深。至今还保留了当时的笔记。例如,提到门诊病人,50%的处方没有被纳用。在国内看病难的情怳下,怎样与病人建立一个诚信关系,怎样让病人听

医生的意见,是艺术,也是医技,说服的艺术应该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

希望母校能多多注重心理疾病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

八年制医学教育之管见

唐子略, MD (Class-81)

San Francisco, CA

随着8年制医学教育越来越普遍,湘雅医学院作为领头羊之一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作为湘雅人的一分子,我也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我觉得,8年制医学生要增加临床医学培训的比重。不能一味追求实验室研究培养。

首先,我认为8年制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将来的临床医生,而不是实验室博士后。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医生应该是最高目标。过份强调科研,尤其是纯实验室研究,有点太浪费资源,这些孩子都是出类拔萃的苗子,将来是治病救人的好大夫。更何况相当一部份的实验室研究只是重复性工作,无创新性,属

于浪费资源。我想很多人也是同意这一观点的。当然,少数有科研天赋的学生另当别论. 但不能作为一般原则。

其次,国内医学教育没有预科制,8年制教育花在临床医学教育的时间也就相当于美国的5年医学院。更不用说严格的住院医生培训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一些学生毕业后是很难独挡一面的。8年宝贵的时

间要尽量多的用在临床技能培训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时达到美国医学院毕业生的MD水平。

最近我反复看了<湘雅百年>纪录片,感慨良多。老湘雅十分重视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造就了一

大批享誉医学界的专家。这种老传统应该得到发扬光大。我建议:

1.每个学生指派一个副教授级以上临床医生为指导老师,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意

见,定期的提出总结和评估报告。以确保每个毕业生的质量。

2.除了临床见习外,可以增加临床实习到两轮,尤其是重要的科室和急诊室。第二轮实习,可以实行

1:1 (一个当班医生带一个学生)制,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

3.如要派送国外培训,以短期为宜。如果是实验室培训,更不要时间过长。以3-6个月较为妥当。主

要是学习研究方法,真正的研究成果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否则会耽误重要的临床训练。

哈佛医学教育的概况

李韵平, MD, Chair of Education Committee, XYOAA

August 2012

1982年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受益于母校传统严格的医

学教育,至今仍感激不尽。1997年举家从纽约市迁到波士顿,开始了三年的麻醉住院医生的训练,向往的是哈佛的医学教育、世界文化城的名校。随后,一直在哈佛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之一工作。从东方

医学教育到21世纪的西方医学教育,当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怎样概括和介绍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育,

对我一位普通的医生而言,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拜访了哈佛医学院学生管理院长Nancy E Oriol,MD,她花了不少的时间、找了不少的资料,并面对面与我细谈了几小时。受益匪浅。

哈佛医学院的宗旨To create and nurture a diverse

community of the best people committed

to leadership in alleviating human

suffering caused by disease

To educate students and seed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with inspirational

leaders

哈佛的历史与现状

?成立于1782年

?15 位诺贝尔获奖者

?自1782年以来,培养了19483位医生

?17 所教学医院和科研中心?职员:11071

?住院医生及博士后:8224?医学院学生:165

?博士生:95

?2009年度获得科研费:$212,445,691

哈佛医学教育课程

MD Program

分为三种:

1. New Pathway (NP)

2. Health Sciences & Technology (HST)

3. Scholars in Medicine (SIM)

1. New Pathway-医学教育的新课程

传统的医学教育,特别是基础课的阶段,历来是大课堂的灌输,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和面对患者,使医学同时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特点。新的要求,使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形见绌。

1980年代后期,哈佛医学院开始实行New Pathway-医学教育的新课程. 2006年进一步完善为New Integrated Curriculum (NIC)。它的主要目标是:1)严格的基础生物和人文科学的教学,临床医学与基础科学的紧密结合;2)鼓励所有的师资,特别是资历高深的教师执教、带教,作学生的导师及咨询;3)建立临床教学的新模式以满足学生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纵向的、连续性的、多学科性的医疗经验;4)为哈佛医学院的每一位学生提供对感兴趣的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深博的专业知识,在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学术性探讨的机会。

New Pathway-医学教育的新课程特别强调有效的教学方式,鼓励有教师指导的、以小组学生为单位的、由学生主导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讨论(Problem-Based Learning Discussion, PBLD),充分调动学生

的能动性,发现问题、文献阅读、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培养学生终生有益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能力。

New Pathway-医学教育的新课程的特点是:

1) Active inquiry

2) Discovery-based

3) Collaborative effort

其他方法还包括实验室、大课讲课。

2. Health Sciences & Technology (HST)-医学科学和技术

主要面向于对物理或生物研究有兴趣的学生。40%的哈佛医学生攻读MD-PhD双学位,需要5-7年的时间。

3. Scholars in Medicine (SIM) –医学学者

2011年哈佛设置了SIM Program。主要帮助医学生获得基金,进行科研或公共

卫生项目。

第三、四年为临床实习,也称Principal Clinical Experience, PCE课程。

以下附贴哈佛医学院的课程设置。

Fundamentals of Medicine Course Requirements 医学必修课

Year I?第一年

IN555.0 Introduction to the Profession?

IN751.0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asis of Medicine

?IN753.0 The Human Body?

IN755.0 Human Genetics?

IN759M.J Patient-Doctor

I?SM750.0 Introduction to Social Medicine and Global Health?

AC511.0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HC750.0 Introduction to Health Care Policy?

SIM 501 Scholarship in Medicine (SIM)*?

PIC 503 Physician in Community (PIC)*?I

N752.0 Integrated Human Physiology?

IN754.0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 Pathology?

MA701.0 Medic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Students who plan to apply for HMS funding for a Summer Research or International/Global Health/Community Project are required to select either SIM 501 or PIC 503;

Year II?第二年

IN757.0 Human Systems?

IN731.0 Human Development?

PS700M.J Psychopathology &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Psychiatry

IN761.M Patient-Doctor II

In order to proceed to the Principal Clinical Experience all students must complete certified training sessions in Mask Fitting and Basic Life Support, HIPAA and OSHA requirements, and an annual TB test, and required immunizations must be up-to-date.

Principal Clinical Experience (PCE) Course Requirements

Year III?

Medicine I (12 weeks)?

Surgery (12 week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6 weeks)?

Pediatrics (6 weeks)?

Neurology (4 weeks)

?Psychiatry (4 weeks)

?Radiology (4 weeks)?

Patient-Doctor III (longitudinal)?Primary Care Clerkship (longitudinal)?Principal Clinical Experience course (longitudinal)

Advanced Experie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Basic Sciences Course Requirements

Year IV or final year?第四年

Medicine II or Advanced Pediatrics (4 weeks) [must be completed by March of Year IV].

A second Subinternship in a surgically-oriented discipline is highly recommended but not required.?Clinical Elective (CE) (8 weeks)

?Unspecified (CE or nonclinical elective [NCE]) (20 weeks)

医学教育改革的起源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从医学教育改革的历史来看,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1765年-Apprenticeship model;

师徒模式

1871年-the Discipline-based model;

学科为基础的模式(如生理、生化、消化内科等)1951年-the Organ-system-based model;

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模式(综合多学科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model”。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优点包括: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结合基础和临床科学,这样医学生没有等待临床实行就可以尽早接触临床,比课本描述病理生理过程更生动、更有兴趣。Howard Barrows还引进了其他的创新。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主动学习的方式。

1971年-the Problem-based-learning model;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以临床问题为中心)

1991年-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based model; 临床症状为基础的模式(以临床症状为中心、综合基础和临床)

自此1910年Flexner的报道,北美医学教育实行了规范化:两年基础、两年实习。循规蹈矩、很少改变:讲课、既定教材、实习。

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医学生已经改变了,他们出生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他们青睐新技术、新领域、新思想。显然,陈旧的医学教育模式落后于形势的要求。

“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模式”最大的缺陷为-病人作为一位患者,其主诉和临床问题并局限于一个器官。作为一位医生,主要的职责是从多个器官、多种组织考虑可能的病因;并从多种治疗方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Howard Barrows医生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缺点包括:正确的诊断不能局限于有关某一临床问题的完整知识,而且往往具有疾病和病例的特征性。另外,这一模式假定所有的临床问题具有同等的价值,难以避免某医院对某一专科的偏倚。

研究表明,具备相关的知识和对特定临床问题的推理分析能力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1991年卡尔加里大学医学系(University of Calgary Faculty of Medicine, UCFM)提出了“临床症状为基础的模式”。例如,病人的主诉为心绞痛、气促、头痛、失去知觉等,这些临床症状可作为讨论的中心,由临床专家主持、结合基础和临床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Schemata),使学生掌握临床问题的推理。强调理论知识、临床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UCFM提出了120个“临床症状-Clinical Presentations, CP), 这120个CP涉及720种疾病类型。它的优点包括:CP 综合临床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基础和临床的知识,集中专家多年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时间发现这一模式的缺陷。

五种模式的比较详见所附参考文献

哈佛医学教育改革最新进展

- The Cambridge Integrated Clerkship

前面提及了医学教育改革的New Pathway-医学教育的新课程,它主要着重于第一年和第二年。目前哈佛医学院正在进行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称为The Cambridge Integrated Clerkship, 它受到了全国的密切关注。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每年仅有12位学生参加这个改革课程。

早在2004年,哈佛医学院的“校长报告-Deans Report”提出医学教育的重点:

1)强调医学教育的效率;

2)强调基础和临床的融合,培养有益终生的自学方法;

3)强调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4)鼓励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

5)强调学生充分了解专业。

两个重要的改革:

The Gilbert Program in Medical Simulation 充分利用医学模拟中心进行基础和临床教学。它的优点是

将最佳的教学病例“拟人化”(Bringing good teaching cases …to life?)。

The Cambridge Integrated Clerkship(CIC)它的重点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由临床导师精选的、

有代表性的病人系列,分为小组的学生纵向跟踪访问、治疗病人一年,包括所有的阶段:诊断、治疗、住院、出院随访等;包括所有的临床学科。CIC的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充分体现连贯性、集中优

质的临床教师、多学科的交叉。与“临床症状为基础的模式”的区别是,它以病人为中心,它可以包括

多个CP。

作者将附有医学教育改革重要文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Carnegie-Flexner Report

2.Bland CJ, Starnaman S and Wersal L et al. Curricular Change in Medical Schools: How to

Succeed. Acad Med 2000; 75:575-594

3.Christakis NA. The Similarity and Frequency of Proposals to Reform US Medical Education.

JAMA 1995; 274:706-711

4.Papa FJ and Harasym PH. Medical Curriculum Reform in North America, 1765 to the Present: a

Congnitive Science Perspective. Acad Med 1999; 74:154-164

美国医学教育形式

美国医学教育概况高建苑美国医学教育与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略有不同,分两个不同内容:一个是学校里的医学教育,一个是医师培养和训练。获得医学博士是美国行医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当医生首先必须是医学博士,与我国、英国等国家的医学博士不同。我国、英国等国家的医学博士是更高层次、具有研究性质博士。而在我国行医者大部分不是博士。美国医师培养从最基本培养和训练一直到很专业专科医师培养,一步接着一步,分 5 个层次和阶段培养,最后培养出合格医师。我国未来可能向此模式发展。 以下所陈述的是一个美国典型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1 医学学校(Medical school) 美国所指的医学学校不是我国所指的医学学校,我国所指的医学学校层次比较低,主要是指中等专业学校和专科医学学校。美国是指大学里医学学校(Medical school),专门培养医生的机构,也可以称作大学里的医学院。医学生入学并不需要以前获得学位,但是,医学学生入学前需要在大学里完成2-3 年医学前期(pre-med)课程。入学注册后,学习的课程分两部分,临床前期(pre-clinical)和临床期(clinical)。两部分所占比重大致相当。临床前期由基础科学课程组成。临床期在教学医院(teaching hospital)完成,在此期间医学生全天在医院实习,在不同科室轮转,与住院医师工作相当,在医师的监督下采集病史、查体、进行各种操作等,要求在所实习的教学医院所有科室都要进行轮转。完成 4 年的学习后授予医学博士(Doctor of Medicine ,M.D.),显然与我们国家不同,或者授予骨病医学博士(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D.O.)。美国骨病医生与我国骨科医生不同,我国骨科医生相当于美国骨关节外科医生。美国骨病医学博士除了学习整骨手法之外,其它与医学博士无区别。 2 实习医师(Internship)在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选择专业作住院医师。选择专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学后的实习医师时间是独立的,为期一年。完成一年的实习期后,在美国大多数州,可以获得一般行医执照。然而,由于大学后医学教育时间延长,现在医生实习医师期安排在住院医师培养的第一年。尽管实习医师整合到住院医师里,但是传统的轮转一年的实习医师期仍然存在。例如,神经科、眼科的住院医师内容不包括实习医师内容。 3 住院医师(Residency)每个专业都有本专业的住院医师培训课程。期限长短和内容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而定。一般3-5 年,有的学科长达7 年,例如神经外科。不包括从事研究的年限。如果要获得理学博士(PhD),要另外加1- 4 年。一般第一年是实习医师年,主要是在各州获得行医执照。高年资住院医(Senior residents)指住院医师最后一年,有的称为住院总医师(chief2residents),有的住院总医师延长一年来监督其他住院医师的医疗活动。医院负责住院医师的一般吃住等费用。完成住院医师后,不继续深造,当医生称为主治医师(attendingphysicians or attendings or consultants),如果继续深造,就进入专科医师(Fellowship)的培养。 4 专科医师(Fellowship)在我国没有专科医师培养计划,一般都是到上级医院进修来完成的。因此,Fellowship一词没有确切翻译词对应。许多高度专业化领域在住院医师培养后,还有一个正式训练才能成一名该领域的医师。例如内科住院医师后心脏专科医师、肿瘤专科医师等等培养;普通外科医师后的心胸外科专科医师、整形专科医师、肿瘤外科专科医师等等培养。专科医师培养一般1-3 年,专业医师培训通常包括研究工作。 5 专业委员会的认证(Board certification)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完成住院医师和可能完成专科医师的培训后为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必须经过专业笔试和口试后,通过专业委员会的认证。美国有2 6 个专

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问题与策略.

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问题与策略 -、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存在不合理 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存在多个层次,有专科、木科.硕士、 博士之分。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对于特定历史时期快速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困境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当有无问题解决之后,质量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一方而,各层次教育所拥有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方而差距巨大,导致每年有相当数量缺乏足够训练的医师进入临床,医疗活动出现更多系统性风险;另一方而,医学归根到底是一门经验学问,接受了更长时间基础知识系统训练的医生进入临床初期,事务性临床工作能力反而有所欠缺,于是滋生了〃高学历.低能力〃的怪现象,客观上促使后来的医学生止步于接受更为长期和系统的医学基础训练。总体来讲,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渐将培养重点转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重点,对于强调医学生培养均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部分地区试行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四证合一〃的模式,以及对不同教育层次来源的医学毕业生设定不同的住院医师培训周期和计划,对完善医学教育培养机制是很好的探索O 二、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脫节 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木科层次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体,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侧重于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然而,作为医学教育主体的木科教育,基木上又被人为划分为4+1模式,即4年基础课程学习和2年临床生产实习,部分学校在生产实习之前,有数周时间不等的集中见习期。这种看似计划性和可执行性良好的教育程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逐渐显现出一个难以克服的弊端: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期间,对于临床相关的生理、病理、解剖等知识,理解过于抽象,无法获得客观体验;而到了后期实习阶段,先期学过的基础知识早己淡忘于记忆曲线的远端;再者,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和治疗,大体上要求包括从基础的生理、生化、医学物理直至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割裂式的医学知识讲授过程无助于培养医学毕业生系统性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授课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学习氛围低落的大学课堂,结合讲授知识适时引入临床病例分析,往往是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授课依从性的良方。这恰恰体现了学生想要将干瘪、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联系起来的急迫需求。国内一项针对在校医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6.75%的被访者认为临床实践显著影响就业能力,高居所有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首位。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基本上来源于西方国家

对于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制度的看法

对于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制度的看法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和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44所、l.52万人,发展到2000年的177所、71.48万人。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由1949年的181所发展到2000年的489 所。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2000年卫生队伍总量已超过559万人,其中卫技人员 449万人,医生207.6万人(医师160.3万人)、护士126.7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0,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支队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对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注重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应当中肯的说,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制度存在不少的问题。当然,也正是因为有问题存在,才能迫使我们解决问题,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提供线索。 我认为,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学制和学位制度混乱.我国医学教育现有3,5,6,7,8五种年制,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的.获得医学硕士学位,若从大学起点算起,有的需要7年,有的8年,有的要9年.博士学位的情况也类似.这种混乱的学制和学位培养制度,造成人才培养规格的混乱,更重要的是,由于难以制定准确,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造成了人才规格区分的不准确,培养质量难以全面保证,同时也不利于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再由于与其他国家没有可比性,势必阻碍我国卫生事业的国际化进程,影响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 08年人民日报有报道,“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有点儿乱”。确实,我们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有点儿乱,有三年制大专、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还有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但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人文修养不够,医学教育质量堪忧。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绝大多数重点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合并,由卫生部主管变为教育部主管。目前,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学教育”。据介绍,2007年,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高等职业学校有350余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4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8.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7.2万人。现在,有150多个国家(地区)的2万多名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医学,其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1455人,接受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11689人,接受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3564人。专家指出,尽管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由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学科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比如,医学院校在综合性大学中的地位问题,附属医院和大学及医学院的关系问题,附属医院

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杂志

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杂志 序号刊名类别发刊备注 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双月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刊物,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刊和全国医学教育核心期刊 2 中华医学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周刊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医学综合性学术 期刊,目前被国内外35个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并与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刊物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 3 中医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2000年获我国期 刊出版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连续七年荣获中国科 协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奖。 4 药学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 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承办,已被国内外主要 检索系统录用,以高等药学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药学教育、 医药职工教育、继续教育:以国内为主,适当介绍国外药学 教育经验和动态 5 药学教育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季刊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已 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6 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 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中国自然科 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7 解剖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双月刊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 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 《科学引文数据库》等16种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8 病毒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季刊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 《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和MELINE检索系 统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 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 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口腔医学期刊,中文

全国各医学院校情况速览简介

全国各医学院校情况速览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1,首先是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虽以“中国”命名,但现在实力更应该被称为“东北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署院校。国家重点学科5个,2012年学科评估临床得分77,参评院校里十名出头,东北第一。一附院排名全国16,皮肤,呼吸,内分泌,放射全国前十,是东北医院里排名最靠前的。盛京医院32,儿外(全国第3),儿内,妇产,放射全国前十。2,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科评估临床75分,东北第二,可能是全国夏天最凉快的医学院校了,由中国首个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医学家伍连德所建立。国家重点学科两个。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全球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单位。一附院排名52,其中神经外科前十,肿瘤医院的肿瘤全国第八。 3,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学科评估74分,原卫生部部署。国家重点学科两个。一附院全国44,神内第七。貌似是被合并拖累的名校,白求恩的知名校友一大堆,全国很多著名的医院里的有名专家都是白求恩毕业的,但现在发展反而成为东北医学院校三巨头最差的,不过也因此得到的985的身份,倒是一种补偿。 4,大连医科大学,在东北经济最好的海滨城市大连,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学科评估69,东北第四。一附院情况:博士生应用导师名,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首批试点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骨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介入治疗推广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头痛中心欧洲皮肤病性病学会国际视窗交流项目中国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胃肠动力研究中心暨培训基地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培训基地全国先天性唇腭裂治疗中心。 5,延边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97人,博士生导师4人,学科评估64。附属延边医院有7个硕士点。 6,辽宁医学院,学科评估64,5个联合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附院硕士(博)研究生导师146名,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 7,佳木斯大学,2012学科评估63分。综合大学不好搜具体学院情况,因为基础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情况是分开的,学校网站上说博士点快下来了。 8,北华大学。 9,大连大学医学院。 PS:发现越到后边越难搜到详细信息,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不过还好有学信网,至少不会把招临床医学硕士的院校给漏了。 二、西北地区(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1,第四军医大学,西北老大,没参加2012年临床医学的评估。有研究生院,211。国家重点学科19个(培育4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1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军医学重点建设实验室12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13个,全军医疗专科(专病)中心19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2个。西京医院全国第五,消化(1),整形(3),麻醉,心外,风湿,皮肤,神外,病理,心血管,耳鼻喉全国前十。唐都第71,胸外第十。 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卫生部部署。2012评估74分。生理学、法医学、泌尿外科和皮肤性病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一附院65。二附院83,多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居西北之首,骨外科、消化内科、临床专科护理、地方病科(地方性骨病、心肌病、碘相关及甲状腺疾病)、麻醉科、皮肤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医学科、中医科被评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 3,新疆医科大学,2012评估临床69分。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体系

附件四: 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办法 (征求意见稿) 总则 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执行委员会2001年6月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了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建立中国医学教育保障体系的教育标准及准则指南,受教育部委托并经其批准,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标准在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包含了对医学教育办学过程的规范和对毕业生应达到目标的要求。 为了保障《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我国的有效推行,确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使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医科教育进行评估、认证工作,认证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要对象。 认证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认证过程中尊重各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具体的课程计划、核心课程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支持多样性和鼓励教育的创新。每所医学院校都应优化设置课程计划,以便能够达到各院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各院校都应具有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工作机制,能够评估和监测教育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修改课程及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目标。 认证原则 认证是一项基于院校自评和同行对教育质量评估的独立过程,目的是保证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都要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认证过程赋于建设性,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认证工作基本原则:1.主要注重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学术标准及社会的需求;

2.认证委员会在做出决定时,应收集和分析以及考虑多方面的意见; 3.运用相应机制来保证认证机构使用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并在公开和客观的条件下完成认证过程; 4.认证机构定期性地审核认证过程和标准。 认证标准 认证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认证机构 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领导下,设立“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委员会”(委员会章程另文制定),聘请具有丰富医学教育经验的专家形成评估专家库,组建评估小组,负责评估、认证工作。 1.认证委员会的设立: 主任委员:1名 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秘书长:1名 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2.认证机构的任务: (1)适应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制订和完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定期地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院校进行考察评估、认证; (3)定期向政府、社会大众公布认证结果,并据此对医学院校发展提出建议; (4)建立和更新参与认证评估工作的专家库; (5)加强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交流。 3.认证委员会工作方式:根据评估组评估结果,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制方式,得出认证结果。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2005-5-17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一、促进高等医药教育改革的内外部动因 1.卫生服务和社会需求改变随着人口年龄谱、疾病谱的改变,农村和城市 中心贫民区卫生服务不足,卫生服务需求发生重大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学教育都面临着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变化的要求。美国政府 和医学院协会( AAMC )早在 1970 年就提出以综合健康为目标的卫生 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为重点的初级 卫生保健,并作为发展和改革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策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除了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外,更多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变 化,特别是当今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 略,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培养过 程、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2.卫生费用的急剧上涨和医学教育投资的政策导向随着高科技医疗的发展 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普及,卫生服务费用也急剧上涨,这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美国国会通过了卫生人力发展计划,试 图通过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导向,将传统的、以培养第三级医疗服务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转向培养以面向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生方面来。 3.科技进步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影响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新知 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形成了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和 交叉学科,传统的医学教育已不能采用简单地扩充课程内容的方法来实 现,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4.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的交流合作日趋国际化,了 解和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能够促进医学教育思想、观 念和方法的转变。 5.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应改 变。如上世纪 30 年代起医学教育界对人文教育的逐渐重视,使得增设 人文课程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际教育界逐步树立起 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 素质教育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医疗行业对自身成员的素质要求要提高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收益,维 护行业整体利益,必须在学校阶段起就开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 业能力进行规范化的培养,这也促进了高等医学教育的不断进步和革 新。 二、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标准构成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标准构成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在90年代初期就对医学继续教育问题召开过相关会议,研究关于开展继续医药教育的相关问题,并且据此颁布了有关文件。该文对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标准构成体系进行分析。 标签:教育现状分析;评价目的;影响因素 1980年美国医学会对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ine Education,CME)的看法是:“为保持、发展和增强医生服务于患者、公众和同行所要的知识、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及人际关系的各种教育活动。”[1]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重视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意识到继续教育对提升科研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从政策上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保证了该项目能从各种层面上顺利推进。 1 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 1.1 基层医院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现在的基层医院中,医院人员对于临床的工作积累过于执着追求,反而忽略了继续再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医院管理层,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观念匮乏甚至忽视,过于把重心放置在与医院收益有关的项目中。没有意识到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必要条件,对继续教育的认知过于浅薄,间接阻碍了医院自身的发展,也妨碍了继续医学教育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并且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实际有出入,虽然大体都是依照《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2]。医院方大部分都会采用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笼统性的继续教育。但由于考虑片面,忽视了医务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继续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理想。导致整体的讲座水平不高,以至于慢慢变成了普及知识性的讲座,没有达到继续医学教育原本的目的。同时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管理制度法规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继续医学教育在基层医院的管理形同虚设。 1.2 基层医院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层面上,大部分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仅仅是为了在晋级职称中起到作用。而如果由于年龄的问题暂时不需要晋级职称,或者马上就要退休的人而言,他们就会觉得继续医学教育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所以这部分人群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甚至浪费时间的事情。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因为自己评职称的时间将近,不得不去继续医学教育,把知识集中在短时间内狼吞虎咽,一旦时间过了,热情度就会直线下降。并且,自从国家引进继续医学教育的方案进行发展之后,国内随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班、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完成与西医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过程在清末时期发展的最为迅速,有很多因素都促成这一过程的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传教士培养的早期西医人才、教会医学校的设立、中国自办的医学校以及晚清时期的留学生。 一、早期西医人才的培养 1900年以前,西医人才的培养与教会医院有密切关系。传教士医师为了医疗上的需要,在医院或诊所招收中国学徒,教以浅简的医学知识,目的是训练担任护理助手工作,所以早期的西医教育是在医院内,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的皮尔逊医生来华后,在广州、厦门设立医药局。1806年开始招收华人学医。1837年伯驾在眼科医局招收学徒,关韬在伯驾手下学习,是我国最早学习西医者。此后各教会医院陆续开始招收学徒。据1887年尼尔调查,当时教会医院培养的生徒数量很少,在60所教会医院中,有39所兼收生徒,其中有5所招生人数超过10人,其余为2~6人,当时已毕业的约300名,肄业生约250~300名。这种学徒式的训练方法成效不高,很难算得上是正规的医学教育,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不能满足当时医疗上的需要。 二、教会医学校的设立 由于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欲将西医全部内容教授给学生,即将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中国介绍、宣传、学习,师徒的传授方式已不适宜。同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华的传教医师和专职医师日见增多,设立学校,开展系统的西医教学在客观上具备了条件。在华的各教会组织为了使西医知识的传授纳入正常轨道,开始设立医学校。 最早的教会医学校博济医学校。成立于1886年。继博济医学校后,1884年美国安立甘会于抗州成立广济医学校。1887年英国伦敦会于成立爱丽斯纪念医院,并于同年8月成立医学校(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第一届有两名毕业生,其中之一是孙中山先生。1889年南京成立斯密纪念医院医学校。1890年济南成立济南医学校。1891年美国监理会在苏州成立苏州女子医学校。1894年成立苏州医学校(苏州女子医学校并入,1910年停办)。1896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医科。1899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成立夏葛女子医学校。1903年,上海成立大同医学校,1917年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04年,耶稣会成立震旦大学,1909年迁至上海并建立医学院(1952年合并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04年,英美教会在济南成立共和道医学堂,1917年改组为齐鲁大学医学院。1906年,英美教会在北京联合创办协和医学堂,1915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罗氏基金会)及罗氏驻华医社接管,1908年,成立北京协和女子医学校;1923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汉口成立大同医学堂,1917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南京成立金陵大学医科。1909年,广州成立赫盖脱女子医学专门学校;汉口成立汉口协和医学校;1910年,南京成立华东协和医学校。 20世纪以前,教会所主持的西医教育,无论是过渡形式的教学,还是初具规模的医学校,教学格局基本类似,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一般的学制为3~4年,后期增至5年。课程设置有化学、生物、物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和药物学,教学内容集中在生理、解剖、化学、外科和药物学,并且以实用性为主,以中国社会流行且中医较难医治的疾病为教学重点,临床教学集中在皮肤科、眼科及儿科。关于教学体制,当时受英美教学体制影响,尤其受英国爱丁堡医学院的影响最大。那时在华的许多著名传教医师如德贞、马根济等都是来自爱丁堡。中国有相当部分留学生,如最早的医学生黄宽即毕业于爱丁堡医科。这一时期中国的西医教育初具规模,开办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其教育形式,内容和质量与欧美的教育水准相比较差距并不很大。 三、中国人自办的医学校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年至5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精神,使医学教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一、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㈠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校数量和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44所、1.52万人,发展到0年的177所、71.48万人。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由1949年的181所发展到0年的489所。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0年卫生队伍总量已超过559万人,其中卫技人员449万人,医生207.6万人(医师160.3万人)、护士126.7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0,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支队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对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注重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认识不足;医学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教育现有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不符。 ㈡当前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促使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适应市场

看美国医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看美国医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看美国医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内容简介: 看美国医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医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既要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通过研究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剖析我国教育现状,探讨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看美国医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医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既要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通过研究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剖析我国教育现状,探讨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医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上,美国注重医学生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相互渗透,标准化患者与模拟患者的应用,大课堂集中教学与小组分散教学优势互补,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 PBL)等。我国传统的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基础和临床教学是相对独立的,教育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以专业课程设计为基础,将知识进行划分,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有能力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施治、综合处理的能力。有部分学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这在小班上课的专业中效果较好,但我们目前的临床专业招生学生数目普遍偏多,又面临师资不足的社会现状,无法实现小班上课,导致

PBL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应用效果受到明显影响,实践课程的应用则主要以示范和重复为主[2],临床专业的学生会在大三接触临床课程时,到医院参加实践课程的学习,教师会有计划的给学生讲解实践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配以简单的临床查体、听诊操作,同学们在临床理论知识上对临床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但缺少让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参加工作以后才开始对临床思维、临床能力进行训练。对于医学生如何进行临床能力的培养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目前较低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更暴露了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医学院校适时的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实践课的比例,增加了临床技能培训设备的投入,但医学教育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学本身还是以灌输式理论传授和重复性实践操作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主动思维和医疗判断自我纠错的过程。我国目前课程的设置以学科为单位,根据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安排。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系统、完整,学生易于适应;教师的业务专长与所担负的课程一致,教材易于编写。经验证明,这些优点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但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科为基础,致使各学科界限分明,基础课与临床课截然分开,不利于医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患者,早日接触社会。课程的改革再国内呼声很高,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数目、教育模式的限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医学生执业能力的要求也比较紧迫,根据美国医学教育的模式,认为学生的临床执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文件,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 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λ1、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λ2、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λ3、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 λ4、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 λ5、用合乎情理的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 λ6、自我调整的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的不足等; λ7、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能力; λ8、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道德责任; λ9、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 λ10、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 λ11、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 二、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毕业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作出必要的反应。为此,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的知识: λ1、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生物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λ2、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λ3、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λ4、维持机体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

本科医学教育的学业评定体系

本科医学教育的学业评定体系 20XX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正式颁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所有的医 学教育院校提出了培养过程、结果的基本要求,对规范我国医学教 育过程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往学业评定体系的缺陷 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业评定偏重于课程理论考试,通常是一 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期终考试,这种考核形式的弊端在于:①考试 的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情况,考试过于注重 结果,不是过程性评价;②注重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弱化了基本技能 的考核,对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基本是一片空白,无法反映 学生沟通交流技能与职业价值观,无法反映批判性思维,不能真实 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生整个学习过 程是围绕“抄笔记、看笔记、背笔记”的学习模式进行,容易培养 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随着《标准》的面世,对临床医学专业学 生的团队精神、法律观念、创新意识、分析批判能力、表达能力、 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等综合素质提出了 明确的要求。为此,结合《标准》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临床医学 本科专业的学业评定体系进行了探索。 2参照《标准》,建立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 参照标准,滨州医学院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全面评 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素质,形成了具有滨州医学院特色的,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于一体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如图1 所示)。 2.1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必修课多以

考试方式考核,选修课均采用考查形式考核。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 一组织考试,考查课程由学院组织。课程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阶段性测评、计分作业、教学实践活 动等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一般由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技能测试组成,多以闭卷考核形式完成。 2.2综合考试为促进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能力,学校组织了 分阶段综合考试,包括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临床理论综合考试、毕业考试。综合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基础学院与临床医学院具 体负责。 2.3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实践能力评价分见习和实习两个阶段进行。见习阶段主要通过临床课程中实践能力考核(病例分析,等)、 临床见习日志等形式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实习阶段通过学科出科 考试(理论+技能)、病例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学业评价体系符合并强化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全面评价学 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 力及人际交流能力。采用多种考试考核方法体现教学效果,强调理 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注重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课终考核相结合,逐步完善学业评定标准。 3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实践中的几个关键点 学业评价机制的改革至少需要时间、培训(需要培训相关人员, 安排和实施评价改革)和物质资源(必须有改革的制度与条件)三方面 的条件。因此,学校必须提供动力支持和有利的环境。 3.1更新考核观念 3.1.1专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

2017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简讯·2017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公布我国医药院校年度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情况,以提高医药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学教育研究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13年起,共同参加此项活动。 2017年,我国共有15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即《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原西北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基础医学教育》《中医教育》《药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中华护理教育》《浙江医学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和《医学教育管理》;同时,《复旦教育论坛》《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开辟有医学教育类专栏或发表有医学教育类文章。2017年,在这些期刊上共发表了6121篇医学教育论文。 按照本科西医院校、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等卫生学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类别,对上述20种期刊发表的6121篇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统计,2017年度我国医药院校发表医学教育论文数量的情况如下所示。 本科西医院校等168所,共发表3721篇医学教育论文,按照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0位的学校及其论文数量分别是: (1)首都医科大学,488篇;(2)中国医科大学,181篇;(3)西安交通大学,153篇;(4)锦州医科大学,135篇;(5)滨州医学院,123篇;(6)海军军医大学,109篇;(6)重庆医科大学,109篇;(8)北京大学医学部,99篇;(9)徐州医科大学,85篇;(10)哈尔滨医科大学,82篇;(11)遵义医学院,72篇;(12)陆军军医大学,71篇;(13)齐齐哈尔医学院,69篇;(13)新疆医科大学,69篇;(15)南方医科大学,66篇;(16)南京医科大学,65篇;(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4篇;(18)昆明医科大学,55篇;(19)济宁医学院,54篇;(20)山西医科大学,53篇;(20)广西医科大学,53篇;(22)大连医科大学,51篇;(23)内蒙古医科大学,49篇;(24)潍坊医学院,42篇;(25)中山大学,41篇;(26)温州医科大学,39篇;(27)空军军医大学,37篇;(28)吉林大学,36篇;(29)中南大学,35篇;(30)天津医科大学,32篇;(30)浙江大学,32篇;(30)安徽医科大学,32篇;(30)广州医科大学,32篇;(34)杭州医学院,31篇;(35)复旦大学,30篇;(36)福建医科大学,29篇;(36)南华大学,29篇;(38)武汉大学,28篇;(39)华中科技大学,27篇;(40)泰山医学院,25篇;(41)郑州大学,23篇;(41)四川大学,23篇;(43)蚌埠医学院,22篇;(43)广东医科大学,22篇;(45)石河子大学,21篇;(46)海南医学院,20篇;(46)宁夏医科大学,20篇;(48)河北医科大学,19篇;(48)苏州大学,19篇;(48)西南医科大学,19篇;(48)川北医学院,19篇;(52)沈阳医学院,16篇;(53)上海健康医学院,15篇;(53)大连大学,15篇;(53)皖南医学院,15篇;(53)兰州大学,15篇;(57)暨南大学,14篇;(58)承德医学院,13篇;(58)新乡医学院,13篇;(58)同济大学,13篇;(61)北京协和医学院,12篇;(61)华北理工大学,12篇;(61)包头医学院,12篇;(61)成都医学院,12篇;(65)延边大学,11篇;(65)南通大学,11篇;(65)杭州师范大学,11篇;(65)汕头大学,11篇;(65)桂林医学院,11篇;(65)右江民族医学院,11篇;(65)西安医学院,11篇;(72)佳木斯大学,10篇;(72)山东大学,10篇;(72)青岛大学,10篇;(72)南昌大学,10篇;(76)

(完整版)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以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强我院核心竞争力及卫生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以创建“学习型”医院为工作目标,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学规定》、《广西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制定如下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教育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 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为从事医疗、医技、护理的初级以上职称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三、组织管理 1、由医务科、护理部具体负责组织本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制定本院继续教育计划、实施方法。 2、各科室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科主任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鼓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监督和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3、卫生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按照继续医学教育

的有关规定,服从安排,接受考核。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和本单位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后,有义务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 四、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与形式 1.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3、以科室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业务学习。 4、以科室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业务闭卷考试或技能考核。 5、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每季度组织三基闭卷考试或技能考核。 6、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组织的业务学习。 7、自学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应有明确的目标,制定自学计划,医务科、护理部根据综述质量授予自学分。 8、继续教育采用参加各种短期或较长期的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研修班、学术进座、学术会议、案例分析、临床病例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网络教育等形式。 9、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必须经医务科、护理部同意;科主任安排好本科室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10、取得各类学分证书后,一周内交医务科、护理部放入个人档案。 11、鼓励在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成人医学教育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