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一、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教育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A.错误

2.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B.正确

3.无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义的解释,教育法的适用都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B.正确

4.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

B.正确

5.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错误

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即要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 正确

2.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

3.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 正确

4. 《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

5.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公民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B. 正确

1.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B. 正确

2.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

A. 错误

3. 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

A. 错误

4.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错误

5. 《教育法》中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A.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B.教育部

2.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D.学生受教育权

3.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国家机关

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

D.公布

5.《教师资格条例》由()制定。

B.国务院

6.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D.国家司法机关

7.非正式解释又称为()解释。

C.学理

8.凡年满()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15

9.从()年实行的《学位条例》开始,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

B.1981

10.()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综合性评估。

A.水平评估

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 C )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C. 教育社会关系

2. 学生的肖像权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B )。

B. 客体

3. ( D )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D. 教育法律意义的行为

4.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 D )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D.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5.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 D )制定。

D. 教育部

6. 教育法的(D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D. 遵守

7.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B )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专门

8.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B )义务教育”。

B. 按时入学接受

9. ( B )证书是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B. 学历

10. ( C )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是政府对教育机构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C. 教育评估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 D )关系。

D. 权利与义务

2. 下列各项中,(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D. 学生的受教育权

3. ( A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国家提供保护的权利。

A. 请求权

4. ( C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C. 行政解释

5. 下列各项中,( C )属于国家监督。

C. 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6. 下列各项中,( B )由国务院制定

B. 《教师资格条例》

7.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凡年满( B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B. 6

8.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 D )的教育。

D. 操作技能

9. 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 D )个学科门类授予。

D. 12

10. 合格评估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 A )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 新建学校

三、多项选择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B.智力成果

C.土地

2.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

A.不作为

B.积极作为 D.接受国家强制

3.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国家监督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D.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4.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

A.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B.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C.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D.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5.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只有()才有资格颁发学业证书。

A.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考试机构 D.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机构

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BD )

A. 14周岁以上的公民

B.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 16周岁以上的公民

D.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 下列各项中,(A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教学场所

B. 社会团体

C. 教育机构

D. 学生上课

3.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AB )。

A. 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 教育法律事实的存在

C. 教育法律现象的出现

D. 教育法律规律的产生

4. 社会监督包括(AD )等。

A. 人民政协监督

B. 卫生部门监督

C. 司法机关监督

D. 民主党派监督

5. 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ABC )几个级别。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1. 下列各项中,(A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的权利

B. 教学设施

C. 学生的身份

D. 教师的义务

2. 下列对教育法律事实的描述中,(BCD )是正确的。

A. 教育法律事实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B.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C.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D.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3.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ABCD )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 创制

B. 修改

C. 补充

D. 废止

4. 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方式:(AD )

A. 教育法的适用

B. 教育法的补充

C. 教育法的解释

D. 教育法的遵守

5. 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AD )为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教育。

A. 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

B.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C. 对已经就业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D.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

四、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4分。)

1.简述教育立法权限的划分。

答:教育立法权限主要有四个主要级别和范围的划分: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2)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

(4)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地方性规章的权限。

2.简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答: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亦称学校教育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由此形成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层次结构,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阶段。

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学习年限为5至6年,其任务是对6至12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基础教育。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学习年限各3年,或初中4年高中3年。教育对象主要是12至18周岁的少年和青年。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机构是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是初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更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及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公民(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法人);三是国家。(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和人身利益。(4)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和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教育法律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行为权、要求权和请求权;义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不作为、积极作为和接受国家强制。

2. 简述教育法解释的含义、目的及方式

(1)教育法的解释是指对教育法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2)教育法的解释目的在于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教育法,保证教育法的适用和遵守。(3)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教育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①正式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三类。②非正式解释是指学术界、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对有关法律所作的法理性和学术性的解释。

1. 简述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1)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在教育法学范畴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赋予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前提的。《教育法》中分别对学校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相应规定。(2)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平等的权利主体关系。(3)学校的权利与学生的权利相互影响。学校的教育权与管理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受教育权和被管理权。(4)学校的权利、义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相互制约。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其他法定权利,学校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样,为保证学校的教育权和管理权,学生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2. 简述教育法制监督的作用。

教育法制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法制监督是保证教育法正确运行的有效手段。教育法的运行包括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国家权力机关对教育法的制定进行监督,对违反制定程序及原则的教育法予以纠正,可保障教育法制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其他教育法制监督主体对教育法实施中的违法现象进行监督,可有效防止和纠正教育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偏差。(2)教育法制监督是保证各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在教育法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从而影响到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要保障各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利,必须加强教育法制监督,排除教育法贯彻落实当中的各种阻力和干扰。(3)教育法制监督可以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进程。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法律保障。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育法实施的监督不力。因此,监督教育法的实施,及时纠正各种违反教育法的行为,可以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进程。

五、论述题

请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1)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原则、考试程序,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也是检验受教育者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的重要手段。(2)《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实施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标准,从而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4)国家实行教育考试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竞争的公平性。通过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获得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同时也是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任何违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对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侵犯,其恶果是削弱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设立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入学考试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人们能拥有相同的机会享受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高一层次的教育资源;就水平考试和自学考试来看,不论受教育者采用何种途径进行学习,只要其通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那么,他就会取得同等的学业水平和学历资格,并得到国家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这都是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权威性不可侵犯的表现。而一切违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者都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为此,《教育法》中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5)国家考试的种类与机构必须经由国家批准。《教育法》中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非法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这样就通过国家授权来保证国家考试的最高权威性,进而保证它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也有利于国家教育考试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请结合实际说明学校应如何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

(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学校有通知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如:每年秋季开学,小学会通知所在辖区的每一位年满6周岁的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2)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具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

定,学校应正确行使法定权利,并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如:学校应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得分设重点班;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应有合格的教师,不得聘用曾因故意犯罪而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应遵守“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应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等等。(3)根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任何阻碍或破坏学校履行其法定义务的行为,如: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学生的;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的;以及体罚学生的,等等,都要依法追究的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论述题结合实际说明你对"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答: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从宏观方面讲,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微观方面讲,二者存在结构相关、数量相当、功能互补和价值主从关系。1、结构相关。结构相关是反映任何一项教育法律权利的获得都必须有相对应的教育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

2、数量相当。数量相当主要表现在教育权利和义务在总量上是大体相等的。如果教育法律权利总量大于义务的总量,有的权利就是虚设的;如果教育法律义务总量大于权利的总量,就会出现特权。

3、功能互补。教育法律规范调整教育社会内部关系是通过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双向机制来调节人们行为的,二者在总体上呈现功能相互补充的功能。教育法律权利表征利益,教育法律义务表征负担。因此,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义务,也不能只强调只履行义务而忽视权利的享受。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主体之间只有在这种教育法律的权利和义务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开成良好的教育秩序。

4、价值主从。教育法律权利与义务在价值选择上并不是绝对平衡的,而是有主要和次要、主导与非主导之分的。关于权利与义务何为主要或主导方面,大体上有三种意见:权利本位论、义务本位论、权利与义务本位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将权利本位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在权利义务上体现出的原则有: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三、有关权利的实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发展的阶段;四、特别是公民和政治权利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五、权利的实现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因此,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在对教育权利和义务的选择上,"是或应当是权利本位的",我们更应注意权利的实现和研究。

六、案例分析题(共1 道试题,共20 分。)

1. 学生未交集资款,学校拒绝其入学案

【案情】

楚丽今年六周岁,正是应该上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可当楚丽的父母带她到所在区的学校报名时,却被告知要交纳3000元集资费方能入学。理由是现在学校正在建造新的教学大楼,因学生在新教学楼建好后就是受益者,因此每位入学的学生都要缴纳集资费,支援学校建设,学生小学毕业时,这笔钱会如数返还给家长。因楚丽父母所在工厂的效益不好,交纳这笔钱很困难,学校便以其父母没有能力缴纳集资费为由拒绝接收楚丽入学。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 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学生楚丽及其父母。2.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楚丽属于适龄儿童,其在自己户口所在地的辖区内小学入学是完全符合条件的。而学校拒绝接收的理由是其父母没有能力缴纳3000元集资费,该学校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1)《教育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由此可知,楚丽的受教育权是受国家法律保障的,该校完全没有理由拒绝接收楚丽入学。该校的做法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2)《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可见,该校拒绝接收楚丽入学的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综上所述,在本案中,楚丽属于适龄儿童,其在自己户口所在地的辖区内小学入学是完全符合条件的,而学校拒绝接收的理由是其父母没有能力缴纳集资费。这一理由是不正当的,因为国家规定义务教育并没有附带要求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必须向学校缴纳集资费。这一要求不仅是不正当的,而且还是违法的。楚丽的父母可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反映,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此进行处理,责令学校接收楚丽入学,并对学校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必要时可寻求司法救济。3. 由本案所引发的一些思考:(1)学校应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不得向学生乱收费。(2)学生及其家长应增强法律意识,当学生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选择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与监督,积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1. 陕西洋县高考替考事件

【案情】

2007年6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在陕西洋县城关中学及洋县中学考点,监考人员从中查出4名替考考生,并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在6月7日下午及8日的考试中,洋县两考点有多名考生退出了考试。据悉,2007年洋县高考的缺考人数约为40人,其中,除有10多人一直未参加高考外,其余20多名考生都是在高考中途退考的,缺考人次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据分析,数名学生突然缺考,很可能是担心替考等严重舞弊行为被发现后,会受到

比耽误一次高考更为严肃的处理。

事件发生后,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汉中市及洋县的教育、监察、公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本次替考事件进行查处。经查证,这4名替考生系洋县高二年级的重点班学生,由于学校片面追求高考上线率,下达高考上线指标要求并制定相关的教师奖励办法,使个别教师受利益驱动弄虚作假,给部分成绩优秀的高二年级学生发放准考证,组织其参加高考替考。根据已查实的4名考生替考事实,6月16日,洋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洋县中学校长李鹏云,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聂文锋停职检查,对涉案的洋县中学教导主任梁杰、洋县医院医生常某实施“双规”。7月7日,调查组公布了事件处理结果,洋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洋县中学校长、校党总支书记等共1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洋县教育局长王玉奎被免职。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 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政府工作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学校、教师、学生。2.本案是一起严重的高考替考事件,违反了《教育法》和《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1)《教育法》中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2)《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第六条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由此可知,高三找人代考的学生,其行为属于作弊,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如若代考成功的话,则会直接剥夺其他高三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为此,应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而替人代考的高二考生则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同样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为此,也应受到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而作为组织策划这次替考事件的老师与相关人员,应对此事件承担主要责任,并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对直接负责相关工作的主管人员,因其工作失职,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3. 由本案所引发的一些思考:(1)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考风考纪问题。高考是为国家科学、公正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的体现,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考试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认真做好考场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考风考纪;(2)学校应依法行政,增强法律和大局意识,加强对师生的思想道德和考风考纪教育,鼓励他们公平竞争,不得弄虚作假,坚决打击、严厉杜绝舞弊、作弊行为;(3)教师应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不得只为自己的私利而违法,并损害其他教师和考生的利益;(4)学生应增强道德观念和守法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以积极、公正的态度参加高考,不得作弊或替人代考,并坚决抵制任何作弊或舞弊行为;(5)社会应加强对学校的法制监督,及时发现、抵制学校或教师的非法行为,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案例分析题家长迫使学生辍学案

【案情】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初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出去赚钱,遂于2006年暑假将李霞送到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多管闲事。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1、本案涉及的法律主体有李霞的家长--李某;女学生李霞;

2、(1)李某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儿童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李霞作为初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家长未能保证其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损害了其受教育权,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李霞只有14岁,属未成年人,李某让其外出打工,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李某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3、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我们知道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容侵犯;男女平等,不能因为是妇孩子就侵害其受都育权。作为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有让未成年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和保护其人身安全的义务。

18年临沂继续教育《合同法学》试题与答案

后附合同法题库 合同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不属于合同书面形式的是()

A.电报B.电传 C.电话记录D.电子邮件 2.下列属于无偿合同的是() A.互易合同B.赠与合同 C.居间合同D.承揽合同 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合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合同是一种合意 B.合同是发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 C.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D.合同是各种主体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4.下列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是() A.甲将乙委托其处理的笔记本电脑卖给了丙 B.甲将乙借给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卖给了丙 C.甲将乙赠与其的笔记本电脑卖给了丙 D.甲将从乙处偷窃的笔记本电脑卖给了丙 5.甲拥有一辆“雪铁龙”汽车,以70,000元出让给乙,但是,双方同时约定,甲在购买到“别克君威” 汽车之后,再正式向乙交付“雪铁龙”。甲、乙之间买卖“雪铁龙”汽车的合同是() A.附解除期限B.附延缓期限 C.附解除条件D.附延缓条件 6.合同被撤销之后,合同的效力() A.自撤销时无效B.自订立时无效 C.没有成立D.没有生效 7.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书面合同,甲公司签字盖章后邮寄给乙公司签字盖章,该合同的成立时间为() A.甲公司与乙公司口头协商一致B.甲公司签字盖章 C.甲公司签字盖章后交付邮寄D.乙公司签字盖章 8.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甲先交付货物,但在交货前夕,甲派员调查乙的偿付能力,有确切证据证明乙负债累累,丧失支付能力。甲遂暂时不向乙交付货物,甲的行为是() A.违约行为B.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C.行使不安抗辩权D.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9.同时履行抗辩权存在的基础在于双务合同的() A.相对性B.牵连性 C.对等性D.有偿性 10.甲欠乙、丙各30万元,为逃避对乙、丙的债务,甲将其仅50万元财产赠与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和丙对甲的同一处分行为不能同时行使撤销权 B.乙可以撤销甲对丁的50万元财产赠与行为 C.乙只能撤销甲30万元财产的处分行为 D.乙在行使撤销权时可以以甲为被告,也可以以丁为被告 11.合同保全的目的是()

《教育法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0分) 1.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教育法》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体现了教育的( )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共性 D.终身性 3.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 )。 A.监督 B.公布 C.解释 D.实施 4.合格评估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 )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所有学校 B.民办学校 C.普通高校 D.新建学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 )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A.财产关系 B.经济关系 C.物权关系 D.所有权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共10分) 6.下列各项中,属于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学生的隐私权 B.教师的教学行为 C.学生上课行为 D.教学设施 7.下列各类考试中,( )属于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范畴。 A.高考 B.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C.研究生入学考试 D.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8.-般而言,人身权包括( )、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多项具体权

电大教育法学作业答案

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法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2、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三个层面。 3、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为人们确定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三种规范。其中,授权性规范是指授权人们在法定条件下,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4、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规章几种。 5、教育权包括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四种教育权。其中,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育活动的权利。 6、受教育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二、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D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教育法是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存在依托,教育法学则为教育法提供学科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教育法学是法律科学的分支学科。 2、简述教育法的特性。 答: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如果将教育法作为法律整体的一部分而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它便具有一般法的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如果将教育法作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教育法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是调整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 3、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不同特点。 答:(1)主体不同。教育权的主体主要是以国家、机构或组织的身份存在的,受教育权主权是以公民的身份存在的;(2)来源不同。国家教育权是公民所赋予的,是一种权力,是不可以放弃和转让的,受教育权是来源于人的生命权,是由于人的存在而存在。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依法治教的现实意义。 参考观点: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法规来管理教育事业。现实意义:(1)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领域的体现;(2)是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法律关系的日趋复杂化的必然要求。(适当举例)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终身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1)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为终身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谁都不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获得终身享用的知识,因此,必须不断学习补充能量;(2)在现代科技、现代生产、现代社会条件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打破人的一生中仅限于青少年时期的正规学校教育,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这些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胎教、幼教、普教、高教、职教、成教和继续教育、回归教育,就业

教育法学

一辨析 1.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应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答:正确。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政策市教育法规制定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实施的保障,成熟的教育政策可以转化为教育法。教育政策不仅指导教育立法的过程,体现在教育法律规范之中,而且也指导着教育法规的实施。在一些教育法规中,常设有“总则”部分,这部分的某些条文的实质就是政策性的说明。可见教育法规的制定往往要以教育政策为依据,教育法规的实施也要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义务教育法》 错我国的第一步教育基本法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它的颁布为我国教育法规的建设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3.第一次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政策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答正确,纲要是1993年十四大提出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 4.“三教统筹”中的三教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答错,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来的,是为了实现农村的教育综合改革而提出的管理运作模。《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教育事业。 5.学历和学位都是由高等学校自主授予的 答错。学业证书,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的,证明学生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它是用人单位衡量持有者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学业证书有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等。国家承认学历证书持有者的学历,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给与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国家不承认非学历证书持有者的学历,用人单位视情况确定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学位制度是国家或高等学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称号来表明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我国的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6.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在这种教育法律关系中主体是教师。 答错,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属共同指向的对象。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权利和义务就无从承担。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指向客体与义务主体,指向的客体具有一致性,即都指向同一对象。 7.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答正确,这个规定确定了我国的教育教育公共性原则第一国家通过教育政策、法规等手段主导教育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都在国家的政策法规调控下实施公益性教育第二教育发展利益的社会共享。教育通过知识技能和规范的传递使个体社会化并得到智慧和精神的发展,从而使个体成为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成员。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公共利益的扩大,提升公共生活的质量。第三教育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公民。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原则是什么? 答: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并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两个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合同法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合同法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同法学 一、选择题: 1.商场对其出卖的商品实行“三包”,甲从该店购得一录音机,甲在保证期内发现录音机出现故障,甲与商场之间发生()。 A.法定之债 B.简单之债 C.选择之债 D.劳务之债 2.选择之债中的选择权,如当事人无另外的约定或法律无特别的规定,则原则上属于()。 A.债权人 B.债务人 C.债权人与债务人 D.第三人3.甲厂欠乙公司20万元货款。现甲厂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被乙公司兼并。甲厂欠乙公司的债务因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称为()。 A.债的解除 B.债的混同 C.债的抵消 D.债的免除

4.债权人甲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权的协议,协议中约定甲将其对乙的债权全部转让给丙,但并未将该债权转让的事情通知债务人乙。乙在履行期限内向甲履行债务的,该履行()。 A.无效 B.有效 C.甲不得接受 D.甲应告知乙向受让第三人履行 5.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在其代为履行的范围内,有权()。 A.以自己的名义向债务人追偿 B.以债权人的名义向债务人追偿 C.向债权人请求返还 D.向债权人、债务人要求偿还 6.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 A.应向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 B.应向该第三人主张违约责任 C.应向债务人、第三人主张违约责任 D.因其同意由第三人履行不能主张违约责任7.债的当事人对履行地点约定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应在以下地点履行()。 A.给付一方的所在地 B.接受给

付一方的所在地 C.债权人指定的地点 D.债务人决定的地点 8.根据合同双方是否互负义务为标准,合同可分为()。 A.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B.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C.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D.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9.双务合同都是()。 A.无偿合同 B.实践合同 C.要式合同 D.有偿合同 10.甲乙间相互作出以下行为:(1)甲给乙去函,指出本厂生产的电扇为国家名牌,现有存货,可以出让;(2)乙回函询问价格,并表示愿买1000台;(3)甲回复,价格为300元,仅有500台。上列行为中()。 A.(1)为要约 B.(2)为要约 C.(3)为要约 D.(4)

教育法学(1)试题及答案

A B C D 、________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一种新型的调控组织形式,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 A B C D 、所谓教育法的本质,是指教育法的内在规定性,是教育法作为特殊法律现象的内容和根据。教育法的本质取 A B C D 、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行政机构,中央一级是_________,它是国务院的组成部分,在国务院领导下 A B C D 、国家教育考试主要包括入学考试,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________,如高中会考、汉 A B C D

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教育方针,学校制度的规定,教育课程、计划的编制,教科书的编写、审定,————班级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待遇、职称、进修等领域,法律的规范作用和调节作用都在不断加强。 A、入学 B、升学 C、毕业工作 D、学位授予 E、教学设施的标准 2、教育法是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教育法必须由具有法定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范围、法定立法程序制定。 A、权威性 B、灵活性 C、严肃性 D、稳定性 E、连续性 3、地方性教育法规是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而制定的。在制定时要遵循下列原则————。 A、第一,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具有从属性 B、第二,只在本辖区内有效,具有区域性; C、第三,在调整对象、权利义务、罚则等方面规定比较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D、第四,只在全国有效,不能超出全国范围 E、第五,有利、有理、有节 4、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教育法律有_____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育法学形考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领导和管理教育活动的权力,称为()。 选择一项: A. 教育行政权 B. 教育立法权 C. 国家教育权 D. 教育司法权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选择一项: A. 规章 B. 行政法规 C.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 法律 3.社会教育权是指来自于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选择一项: A. 个人 B. 社会组织或个人 C. 社会组织 D. 公民 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选择一项: A. 工作准则 B. 基本要求 C. 行为规则 D. 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原则。 选择一项: A. 公共性 B. 终身性 C. 平等性 D. 方向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有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规定,属于()性规范。选择一项: A. 授权 B. 平等

C. 义务 D. 法定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及其规律。 选择一项: A. 教育法律现象 B. 教育法律义务 C. 教育法律意识 D. 教育法律权利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原则。 选择一项: A. 平等性 B. 公共性 C. 终身性 D. 方向性 学习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法治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学习方法,被称为()。 选择一项: A. 系统思考法 B. 自学法 C. 调查研究法 D. 比较研究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法律。 选择一项: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由于制定机关不同,教育法的生效领域也不同。由(),适用于全国范围。但其中明确规定了生效范围的,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生效。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 B. 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教育规章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和教育法律 D. 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学习教育法学是()的需要。

《宪法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

《宪法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国家。 2、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事先审查、、 和。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机关和机关。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5、世界各国有关宪法监督的机关主要有:监督、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专门设立的宪法法院或监督。 6、宪法是制定国家普通法律的和。 二、选择题 1、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以下内容()。 A、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B、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 C、审查公民行为的合宪性 D、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A、就是 B、形式上是 C、实质上是 D、不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4、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B、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D、理想宪法与现实宪法 5、我国现行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6、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A、到会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C、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7、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法律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1791年《法国宪法》 8、世界法律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意大利宪法 B、英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美国宪法 9、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区别主要有()。 A、宪法的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B、宪法的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不同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同 D、宪法的文本形式和普通法律不同 10、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A、事先审查 B、事后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宪法控诉 三、问答题 1、论宪法的主要作用。

教育法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大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学又称教育法律科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2.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3.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是(学校法学)。 4.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教育法的效力是指教育法的(适用范围),它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6.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 7.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依据(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8.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9.(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10.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11.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教育法的适用)和(教育法的遵守)。 12.教育法制监督主要分为(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13.依据《教育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14.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5.根据《学位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6.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取得(主体资格)。 17.我国对学校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和(审批)两种制度。 18.学校内部权力划分的三个主体是(校长)、(党支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19.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0.教师职务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21.教师聘任制度是指学校和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22.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并由其记录学业档案的(受教育者)。23.学生的权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二是指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学生)的权利。 24.对未成年学生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的保护。 25.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形考一

解: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成本曲线SAC 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 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

南大《行政法学》第一次课程作业

作业名称行政法学第(1)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7-4-20至2017-5-19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 A、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B、行政法内容广泛,技术性较强 C、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易于变动 D、行政法始终都将行政关系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具有确定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我国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为()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关于行政法渊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等级的渊源 B、国际协定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渊源 C、我国的行政法渊源是“法典式”的 D、行政法规是行政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关系 C、行政主体 D、相对人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部行政关系() A、包括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B、是基于社会管辖关系而形成的 C、受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大于外部行政关系 D、各类主体处于平等地位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如果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管理建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则该相对人为内部相对人,如果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管理建立在行政管辖关系上,则该相对人为外部部相对人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7??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如果公务员的行为是执行单位的命令或委托,不管单位的命令或委托是否超越权限,都属于单位行为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8??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相对人有服从和协助行政人进行行政管理的义务,同时享有建议、批评、控告、申诉等权利。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9??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行政机关必须以行政主体而不是以机关法人的身份出现,它必须是处于实施行政权的过程中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10??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行政司法权是介于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一种权力,是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职权之一 1、错

合同法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同法学 一、选择题: 1.商场对其出卖的商品实行“三包”,甲从该店购得一录音机,甲在保证期内发现录音机出现故障,甲与商场之间发生()。 A.法定之债B.简单之债 C.选择之债D.劳务之债 2.选择之债中的选择权,如当事人无另外的约定或法律无特别的规定,则原则上属于()。 A.债权人B.债务人 C.债权人与债务人D.第三人3.甲厂欠乙公司20万元货款。现甲厂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被乙公司兼并。甲厂欠乙公司的债务因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称为()。 A.债的解除B.债的混同 C.债的抵消D.债的免除 4.债权人甲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权的协议,协议中约定甲将其对

乙的债权全部转让给丙,但并未将该债权转让的事情通知债务人乙。乙在履行期限内向甲履行债务的,该履行()。 A.无效B.有效C.甲不得接受D.甲应告知乙向受让第三人履行 5.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在其代为履行的范围内,有权()。 A.以自己的名义向债务人追偿B.以债权人的名义向债务人追偿 C.向债权人请求返还D.向债权人、债务人要求偿还 6.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 A.应向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 B.应向该第三人主张违约责任 C.应向债务人、第三人主张违约责任 D.因其同意由第三人履行不能主张违约责任 7.债的当事人对履行地点约定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应在以下地点履行()。 A.给付一方的所在地B.接受给付一方的所在地 C.债权人指定的地点D.债务人决定的

地点 8.根据合同双方是否互负义务为标准,合同可分为()。 A.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B.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C.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D.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9.双务合同都是()。 A.无偿合同B.实践合同 C.要式合同D.有偿合同10.甲乙间相互作出以下行为:(1)甲给乙去函,指出本厂生产的电扇为国家名牌,现有存货,可以出让;(2)乙回函询问价格,并表示愿买1000台;(3)甲回复,价格为300元,仅有500台。上列行为中()。 A.(1)为要约B.(2)为要约 C.(3)为要约D.(4)为要约 11.书面合同未写明签订地点的,合同的签订地为()。 A.甲方所在地B.乙方所在地 C.最后一方签字盖章地点D.上述地点都不是,由

教育法学课程纲要

《教育法学》课程讲课提纲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教育法学的知识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分析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形成独立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观点并进行系统论证的能力 3.通过学习,形成教育法学的学科意识,培养教育法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以及教育法的敏感意识 二、学习要求: 1.每个同学必须选择一个教育法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这个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及主要依据,字数1000字左右,并做7分钟的案例分析汇报,同时汇报时要做好PPT,汇报案例在前10周确定好并报给学习委员,避免重复。 2.每个同学必须对每个专题都有所了解,每堂课都必须先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全班7人形成一个教育法学学习小组,共7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要求每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文献资料搜索,至少要搜索10篇以上文献资料(包括博硕士论文),同时翻译一篇相关的英文文献,一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讨论活动,所选的专题不可重复,具体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落实,教师会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4.课程实行闭卷考试,主要考查教育法学基本理论以及对教育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讲课专题: 第一讲教育法学概述:包括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等 第二讲教育法的概念、价值、规范与法律责任 第三讲有关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 第四讲有关学校的法律 第五讲有关教师的法律 第六讲学生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七讲教育立法 第八讲教育法的实施 第九讲教育法律救济 第十讲教育法律监督 第十一讲有关证据的法律知识 第十二讲法律文书的写作格式与注意事项 第十三讲学生进行案例汇报 第十四讲学生进行案例汇报 第十五讲学生进行案例汇报 第十六讲复习课 四、参考文献: 1.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第2版 2.黄崴主编《教育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1版

大学考试—法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64岁的李老太太在家中采用迷信的方法为刘某看病,获得刘某人民币9千元,法院宣判后,她一再声称,我没有文化,我不懂法,我有罪。李老太的行为形成哪一种法律关系 A. 单向法律关系 B. 横向法律关系 C. 民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诉讼法属于 A. 私法 B. 社会法 C. 宪法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郝某的父亲死后,其母季某将郝家住宅独自占用。郝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季某提供生活费。季某将郝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郝某每月向季某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 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 B. 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 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 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律师法》属于 A. 宪法 B. 程序法 C.

D. 社会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在我国违法者的民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权属于() A. 人民法院 B. 全国人大 C.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D. 公安机关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A. 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 B. 双边法律关系与多边法律关系

纵向法律关系与横向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 《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法》 B. 《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C.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D. 《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深圳经济特区禁止使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使用的野生动物一起产品的名称、别称制作招牌、菜谱来引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 确定性规范

电大教育法学形考作业任务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法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教育法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5是客观题(01任务_A 、02任务_A 、05任务_0001),任务3、任务4是主观题。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任务2、任务5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A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2.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3. 政府规章是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此项规定为义务性规范。 A. 错误 B. 正确 5. 学校教育权属于国家教育权的范畴,学校教育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放弃和转让。 A. 错误 B. 正确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颁布于()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A. 1980 B. 1986 C. 1994 D. 2006 2. 下列方法中,()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要素或某些侧面加以比较,确定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间的关系或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运行规律的学习方法。 A. 文献阅读法 B. 调查研究法 C. 比较研究法 D. 系统思考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体现了教育的()原则。 A. 平等性 B. 终身性 C. 公共性 D. 方向性 4. 《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 行政法规

四川电大《环境保护法环境法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1-课程号:5108174学习资料答案

环境保护法环境法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四川电大-课程代码:5108174 【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题目】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国务院环保部门是() [A.]环境保护委员会 [B.]环境保护部 [C.]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 国家环境保护局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B 【题目】在国际环境法实施的经济刺激手段中,“泡泡制”主要表现为() [A.]金融保险 [B.]生态标志 [C.] 财政补贴 [D.]弹性许可证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B 【题目】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卸、存放中符合安全规定的是( ) [A.]某工厂未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上安装必要的防爆、泄压设施 [B.]装卸工人在搬运危险化学品时随意拖拉、猛烈撞击、抛掷 [C.] 为确保安全,某港口修建了危险化学品专用码头和仓库 [D.]库房工作人员对大量危险化学品未进行检查和登记,即运入存放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C 【题目】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 [A.]国家一级保护的 [B.]国家二级保护的 [C.] 非国家重点保护的 [D.] 《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C 【题目】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A.]种类 [B.]浓度 [C.] 排放源的高度 [D.]来源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B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教育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52 课程代码:0091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学前教育;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育法的基本理论;二是(D);三是教育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行为 C.教育法律关系 D.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教师资格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D.《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3.教育法的(D)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 施的活动。 A.实施 B.适用 C.解释 D.遵守 4.下列各项中,因行为或与行为相关的事件对他人的权利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被称为(A)责任原则。 A.严格 B.公平 C.过错 D.过错推定 5.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C)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A.行政处罚行为 B.行政强制措施 C.不服行政处分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 D.不发放有关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法律规定中,(CD)属于授权性规范。 A.“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B.“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C.“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D.“非学位授予单位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由原单位推荐,可以就近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 7.下列各项中,(BC)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学校B.教师授课 C.学生学习 D.教师义务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ABCD)进行考核。 A.政治思想 B.业务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成绩 9.下列各项中,(ACD)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履行的义务。 A.遵守法律、法规 B.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0.下列各项中,学校的(BC)保险属于学校的商业保险范围。 A.医疗B.财产 C.人身 D.养老保险 三、判断题 11.从受教育权的来源看,受教育权属于人权的范畴。(对) 1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属于国家监督。(错)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确定种类并承办。” (错) 14.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和参加考试的受教育者。(错) 15.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包括提出申诉、申诉受理、申诉处理三个环节。(对) 四、填空题 16.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____________,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其他监护人 17.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____________关系。

法学教育应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

法学教育应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 摘要:由于我国模拟法庭教学起步晚,仍处在早期建设阶段,将其独立设置为课程还有待进一步努力。为此,本文结合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化实践,从课程价值定位、课程独立设置、多元师资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考核方式、提供资源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的要件,进而将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作为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法学教育;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模拟法庭;课程化;吉林大学法学院 一、模拟法庭课程设置的要件 鉴于目前高校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非常规化和以“表演”为主的现状,我们认为开设模拟法庭课程,应将其教学安排与内容常规化和专业化,实现与现行法学教育体系的无缝对接,即在不放松理论教学的前提下,调整部分理论课程的设置,在不改变总体学分的设计下,通过合并或适当减增理论与实践学分,逐步将模拟法庭课程嵌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改变单就某一部门法理论教学辅之以模拟法庭训练的模式,全面提升模拟法庭课程的地位,这将有助于改善和克服现阶段以模拟法庭为主要形式的校内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系统提升模拟法庭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整体推进法学实践教学。为此,经过吉林大学法学院近三年来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一个较为成熟、行之有效的模拟法庭课程开设条件,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1. 明确的课程价值定位 模拟法庭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其通过模拟庭审程序和诉讼角色扮演的形式,为法科学生提供一种逼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教学场景。虽然,目前在模拟法庭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仍然将模拟法庭作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教学辅助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和诉讼程序的理解,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我们认为,随着法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法学实践性特征的凸显和法科学生现实执业需求的明确,模拟法庭必将成为一门专业的教学课程,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 首先,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具有学术性和实践技能性的双重属性,这一点业已成为国内外法学教育界的共识[1]。法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数将进入司法实践领域,成为职业化的法律工作者。法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在学生的培养中不相伯仲,同等重要。其次,模拟法庭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创新能力,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模拟法庭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既考核了学生的理论基础与文本理解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法律实践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再次,模拟法庭课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理论学习不同,模拟法庭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突破传统的概念记忆的学习方法,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