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氏由来

刘氏由来

目录[隐藏]

汉字

康熙字典

姓氏来源

郡望堂号

刘氏政权

历史名人

历史著作

基本解释

拼音:liú

简体字:刘

繁体字:刘

“刘”的各种字体简体部首:刂

简体部首外笔画:4

简体总笔画:6

繁体部首:刂

繁体部首外笔画:13

繁体总笔画:15

简体笔顺:点横撇捺竖竖勾

五笔86&98:YJH

仓颉:YKLN

笔顺编号:413422

四角号码:02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218

“刘”的各种现代写法

[编辑本段]

汉字

liúㄌㄧㄡˊ

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等当今权威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先秦文献中有多达12种的不同字义和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并历经西汉(公元前20 6年—公元8年,国都长安)、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国都洛阳),刘姓遂成为整个中国的最高统治家族,并延续江山一统达四百年之久。根据中国文化“为尊者忌”的原则,“刘”姓作为汉帝国的国姓,在汉朝建立之后便仅作为姓氏使用,姓氏之外的含义很少在汉语中出现了。

现将这些两汉以后已经极少用到的字义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1.“刘”字本意: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古代为皇权之象征。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书·顾命》。

《孔传》:“刘,钺属。”

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广雅?释器》:“刘,刀也。”

《正字通?刀部》也解释说:“刘,钺属。”

2.动词,诛杀、杀戮(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

《尔雅?释诂上》说:“刘,杀也。”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诗·周颂·武》

重我民,无尽刘。——《书·盘庚上》。

孔传:“刘,杀也。”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3.动词,克,征服。《尔雅?释诂上》又说:“刘,克也。”

“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逸周书·世俘》

4.动词,陈,铺陈。《尔雅?释诂上》又说:“刘,陈也。”

5.动词,凋残。《中文大辞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 靡草不凋,无木不刘。”——明·刘基《擢彼乔松》

6.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解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7.形容词,通“懰”“ 嬼”,美好貌。

8.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解说:“刘览,回观也。”

9.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10.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刘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州附近。

11.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12、用作人名。如周朝先祖古代周族首领公刘

《诗·大雅·公刘》篇名。周人史诗之一,上承《生民》,下接《緜》,叙述古代周族首领公刘带领周民自邰迁豳、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史绩。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卽。

[编辑本段]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刘

〔古文〕镏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 求切,音留。【说文】杀也。【书·盘庚】重我民,无尽刘。【诗·周颂】胜殷遏刘。【左传·成十三年】?刘我边陲。又【尔雅·释诂】刘, 。【疏】谓敷 。又【尔雅·释诂】刘,?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乐。【诗·大雅】捋采其刘。【毛传】刘,爆烁而希也。又【尔雅·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疏】刘一名刘杙,其子可食。又姓。【韵会】凡二十五望, 陶唐氏刘累之後。又【集韵】力九切,留上声。好也。又【集韵】龙珠切,音镂。杀也。汉礼,立秋有貙刘。

English:1、surname; 2、kill, destroy

[编辑本段]

姓氏来源

一、出自伊祁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

刘累御龙传说塑像

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出自士氏,周朝初年,周成王灭刘氏唐国,把唐遗族改封到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国,国君杜伯周宣王时无罪被杀,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晋国,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后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其孙士会因国内动乱出奔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

三、出自姬姓。其源头有二:一说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另说是:东周末年,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亦以邑为氏,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四、出自芈姓:“荆楚十八姓”之后衍生的姓氏中有刘氏;

五、其他姓或他族改姓刘或赐姓刘。

(一)、赐姓刘氏,据史书记载:

(1)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刘敬后人也繁衍成刘姓一大支脉。

(2)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感谢项伯救命之恩,封其为射阳侯,赐姓刘;项伯遗族受刘邦封侯的有三人,也皆赐姓刘。其后代繁衍成刘氏一大支脉。

(3)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

(4)宋真宗继位后,因刘皇后从小无亲,为龚美之父收养,真宗赐龚美姓刘,认其为弟。

(二)、改姓刘氏:

(1)王朗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自立为帝。

(2)安定三水人卢方,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自立为帝,据平凉等地。

(3)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冠。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4)西晋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

(5)唐代宦官俱文珍,冒姓刘,名贞亮。

(6)北汉君主刘继恩,原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养子,改姓刘。刘继恩之弟刘继元,本姓何,亦改姓刘,后继帝位。

(7)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8)明代宦官刘瑾本姓淡,冒姓刘。

(9)留氏改刘氏:后坡刘氏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易姓为刘;另《清源留氏族谱》载:第三十九世留天禄,泉州路录事,因军情严重,不仕,复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为刘,为本支始祖。

(10)嘉庆年间天理教领袖林清又被称作刘金刀、刘安国、刘林。

(三)少数民族刘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1)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堤(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冒顿子孙有改姓刘的。十六国时期的汉-前赵国皇帝刘渊、刘曜、大夏国皇帝刘勃勃(即赫连勃勃)都是匈奴贵族。

(2)鲜卑独孤部:系被鲜卑同化的匈奴分支,据记载“ 魏氏之初,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与魏俱起,为部落大人,遂为独孤部。”历代首领有刘库仁刘眷刘罗辰刘显等,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后来北魏孝文帝拓拔元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大部分独孤氏仍复称刘姓,(也有未恢复刘姓的,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

(3)魏晋时乌桓部族有刘姓者;

(4)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刘姓者;

(5)突厥沙陀刘姓

①唐德宗时,沙陀人内附,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字姓。沙陀刘氏两度建立政权:后汉(刘知远建立)和北汉(刘崇建立)。后虽国亡,但以其帝王之尊,皇族后世散居北方各地,成为刘姓又一支脉。

(6)契丹刘姓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金代“移喇氏”后人也有改刘姓的。(“移喇氏”即契丹国姓“耶律氏”的满语译音)(7)回族刘姓

中国回族形成于宋元之间,初无固定姓氏,入居中原后,回、汉杂居,很多人使用汉字姓。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宝)转音而来。明初以后,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刘姓不少。元朝汉族将领刘哈喇不花子孙后裔也有融入回族的。

(8)蒙古族刘姓

⑴.元朝蒙古族中刘氏出现在公元1285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来有位蒙族人名呼图克特穆尔的名士,酷爱汉族书籍和文化,他的母亲是汉人,姓刘。有一天,这位名士拜见元仁宗皇帝,谈论中,元仁宗对他的汉学水平加以赞赏,并为他起了个汉人的名字,叫刘汉卿。从此,刘汉卿的后代就形成了一支刘氏家族。

⑵.蒙古族鄂尔果诺特氏,满语为Ergonote Hala,亦称鄂柳特氏,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尔喀,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⑶.蒙古族刘佳氏,亦称留佳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辉发、松花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刘氏、雷氏(蒙古留佳氏世居察哈尔)。

⑷.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

蒙古族刘氏读音皆作líu(ㄌㄧㄡˊ)。

(9)满族刘姓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⑵.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 Hala,汉义“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为宁氏、刘氏,世居宁古塔、绥分、珲春、讷殷和佟吉等地。元朝时女真人乌古伦氏迁居到中原,改姓刘氏,其后裔中有位刘国杰,英勇善战,成为湖广行省的要官,后又升任光禄大夫。还有一支女真人宁古塔氏也迁居到中原,改姓宁和刘,宁为宁古塔氏的头一个字;而“宁古塔”按满语的意思是“各六”或“每六”,其实就是“六”,“刘”与“六”同音,故姓氏为刘。后来到清王朝时期,满族人贯通刘氏者甚多,已成为该民族的一个大姓。

⑶.满族钮图氏,亦称宁武图氏,满语为Niotu Hala,世居哈达。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钮氏、刘氏。

⑷.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是满族大姓,满语为Sitara Ha 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它与瓜尔佳氏,满语为同属“阔雅里满洲”。另考,《龙飞御天歌》有哈兰都达鲁花赤姓“奚滩”,乃明时女真望族,曾冠汉姓为“刘”,有学者认为喜塔拉即其演变而来。世居尼雅满山、蜚优城、长白山盖吉、佛克顺等地,所冠汉姓为管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⑸.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移喇”(即契丹国姓“耶律”),世居三姓,后多冠汉姓为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

⑹.满族纽塔氏,亦称努他氏,满语为Nunta mongu,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多,有四个分支。满语NINGUTA为远祖之意,推想表示其远祖来自宁古塔,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⑺.满族查佳氏,满语为Cagiya Hala,是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同胞中有此氏,后改汉姓为刘氏。

满族刘氏读音皆作líu(ㄌㄧㄡˊ)。

(10)维吾尔族刘姓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在元亡后,其后裔多改姓。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

(11)高山族刘姓

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卫、金、钱、廖、王、潘、黎)。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认其姓为己姓,据统计共有7 9 个姓,其中有刘姓。

(12)傣族、景颇族刘姓

明初屯田戍边的汉族官兵,其子孙后代与当地民族通婚,逐渐演化为少数民族,但保留原有的汉姓氏。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景颇族。

(13)朝鲜族刘氏。朝鲜族人口近百万,居住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鲜族人有8 0万,其中刘姓人口数量位居30左右。据了解,在韩国有200多个姓氏,其中刘姓人数排在第三十四位。

(14)京族刘氏。京族原称为越族,人口近两万,有31个姓氏,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越南的刘姓有三类,一类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刘姓,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华人。不过,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

(15)藏族刘氏:在藏族人中,自古以来是有名无姓,但有自己特有的家族名与部族徽号:

如:德格家族、卡隆家族、兰齐默家族、罗隆尼卡家族、穆尼德吉家族、卓克勒逊家族、吉桑切家族、乞木乌格家族、格西措慕家族、巴登绒布家族、曲羝轮珠家族,喀居丹增家族,巴朗结赞家族,仁青格多家族、瓦热卡巴家族、聂荣克玛家族、贡那家族、康葛吉玛家族、索郎宗尕家族、勒旺家族、贡勃土司家族等其汉姓均为刘,当代名人有曾任四川人大副主任的来自于德格家族的萨朗仁波切(刘子寿),著名摄影家

卡隆-兰齐默家族的扎西更登(刘华),世界著名藏族艺人来自勒旺家族的洛桑顿珠(刘多吉)。(转自德钦寺藏传史书《王道世系明鉴》)

(16)壮族刘氏:湖南、广西等地都有壮族刘氏分布,名人有唐代著名的歌仙刘三姐

[编辑本段]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

2 沛郡、

3 弘农郡、

4 河间郡、

5 中山郡、

6 梁郡、

7 顿丘郡、

8 南阳郡、

9 东平郡、10 高密郡、11 竟陵郡、12 河南郡、13 尉氏郡、14 广平郡、15 丹阳郡、16 广陵郡、17 长沙郡、18 临淮郡

其它还有:高平郡、东莞郡、平原郡、琅邪郡、兰陵郡、东海郡、宣城郡、南郡、高阳郡。

堂号:

刘姓堂号众多,大体也可分为地名堂号、典故堂号、教化堂号和其他堂号。现就笔者所见刘姓堂号开列于下,以供读者参考。

地名堂号:彭城堂、沛国堂、汉里堂、沛丰堂、弘农堂、河间堂、中山堂、梁郡堂、顿丘堂、南阳堂、东平堂、东莞堂、平原堂、广平堂、广陵堂、临淮堂、琅邪堂、兰陵堂、东海堂、丹阳堂、宣城堂、南郡堂、高阳堂、高密堂、竟陵堂、长沙堂、河南堂、颖川堂、太原堂、东莱堂、任城堂、高平堂、高堂堂、中山堂、西蜀堂、沙甸堂、安成堂、尉氏堂、南华堂、前溪堂、梓溪堂、燕翼堂等。

典故堂号:御龙堂、邦声堂、汉室堂、敬胜堂、道胜堂、蒲编堂、屏山堂、五忠堂、八贤堂、铁汉堂、墨庄堂、清爱堂、藜照堂、黎煦堂、黎照堂、藜阁堂、藜光堂、青藜堂、燃藜堂、然藜堂、光藜堂、兴藜堂、尚藜堂、宝藜堂、天禄堂、禄阁堂、校书堂、太乙堂、泰乙堂、然乙堂、表照堂、七业堂、传经堂、明经堂、授经堂、崇经堂、儒林堂、存著堂、惇典堂、郡马堂、青云堂、金莲堂、花薮堂、冰鉴堂、二粟堂。

教化型堂号:尚德堂、馨德堂、厚德堂、崇德堂、俭德堂、树德堂、恒德堂、一德堂、德新堂、德声堂、德馨堂,正伦堂、序伦堂、叙伦堂、敦伦堂、聚伦堂、彝伦堂、清伦堂、义伦堂、五伦堂,尚义堂、旌义堂、集义堂、立义堂、崇礼堂、崇让堂、恭让堂、强恕堂、忠定堂、忠贤堂、忠乐堂、武忠堂、怀贤堂、仁视堂、仁粟堂、仁本堂、立本堂、敦本堂、笃本堂、隆本堂、务本堂、宗本堂、报本堂、元本堂、本源堂、敦睦堂、敦厚堂、敬睦堂、磐宗堂、九睦堂、思成堂、思孝堂、再思堂、永思堂、静思堂、念祖堂、奉先堂、亲亲堂、怡怡堂、庆元堂、直介堂、佩三堂、守三堂、远庆堂、崇庆堂、继先堂、文明堂、孝友堂、忠孝堂、孝享堂、漫德堂、馀庆堂、衍庆堂、延庆堂、善庆堂、具庆堂、集乐堂、诚意堂、诚敬堂、世荣堂、嘉善堂、继志堂、源仁堂、聚奎堂、崇高堂、永古堂、复古堂、崇古堂、存古堂、集本堂、明禄堂、嘉会堂、思远堂、悠久堂、永言堂、敬爱堂、上升堂、文英堂、谱寿堂、八字堂、见复堂、振藻堂、如在堂、世锦堂、集英堂、两全堂、绳武堂、华先堂、谨厚堂、德馨堂、肃纪堂、道胜堂、贻远堂、暎武堂、馀荫堂、聚芝堂。

其他堂号:泰来堂、曙光堂、永昌堂、永常堂、永泰堂、永复堂、永忠堂、永正堂、仲宣堂。

[编辑本段]

刘氏政权

刘姓历代宰相(丞相、副丞相、大学士、总理)

[编辑本段]

历史名人

1. 刘累LiúLèi

刘累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被所有刘姓所信奉的刘姓始祖。

2.刘康公Liú Kāng Gōng

姬姓刘子国的第一任国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

3. 刘邦Liú Bāng

[Liu Bang] (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3)王朝的建立者,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故人亦称沛公。(前202年)正月甲午,刘邦于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

4. 刘彻LiúChè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西汉的第七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族皇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5.刘安LiúAn

(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据记载,刘安是豆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的发明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