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长办学一定要坚持德育为首

校长办学一定要坚持德育为首

校长办学一定要坚持德育为首
校长办学一定要坚持德育为首

校长办学理念要坚持德育为首

在以往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在有关小学教育的文件和文章中,德育为首的提法是我们接触最多的词语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所谓德育为首,就是说在育人的各项任务中,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人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德处于核心的地位,灵魂的地位。德决定着人整体素质的发展方向是正确还是错误,德还决定着人整体素质的发展状态是积极上进的,还是消极落后的。在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健康和谐发展的育人工作中,要完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方面教育任务。在这多方面教育任务中,德育的重要性当然应当居于首位。德育为首,是从德育的重要性方面来理解认识,而不是简单从德育所占的时间上、工作量上来理解和认识。

我感觉小学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抓落实,坚持德育为首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抓落实。

那么怎么样做才能真正贯彻德育为首,把德育为首落到实处呢?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形成了如下认识:

贯彻德育为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强化包括校长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德育为首意识。我们要明确德育为首的重要意义,树立德育为首的清醒理念。并能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自觉贯彻德育为首。

贯彻德育为首,还要真正明确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也就是说要明确小学德育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究竟要干点什么?究竟要落实在什么地方?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小学的德育的任务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通过德育让学生明辨是非,陶冶情感,端正品行,培养习惯。

所谓明辨是非,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香,什么是臭?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亲近什么,疏远什么?应当怎么样做,不应当怎么样做?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就是错的?实际就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政治是非、社会是非、道德是非、科学是非、哲学是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初步的正确政治观点、社会观点、道德观点、科学观点、哲学观点,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观察处理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里我用明辨是非代替了种种主义的提法,我觉得这样的提法更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贴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谓陶冶情感,就是让学生会爱,会恨;能爱,能恨;敢爱,敢恨。有健康的喜怒哀乐。有初步健康的政治情感、道德情感、科学情感、哲学情感。

所谓端正品行,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调控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政治行为、社会行为、道德行为、科学行为、心理行为和哲学行为。

所谓培养习惯,就是让学生把正确的良好的行为形成自动化,形成自然而然的行动模式。例如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等等。

贯彻德育为首,一定要把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学习教育和学会学习教育放在首位。小学德育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学习教育和学会学习教育。

贯彻德育为首,要了解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其实整个小学教育的主要途径都是课堂教学,都是学科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落实了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为首,就基本上落实了小学教育的德育为首。

有计划有系统有专题的开展好校班队活动也是小学德育重要的有效途径。但是校班队活动绝不等于小学德育,就像课堂教学不等于小学智育一样。不能认为只要开展好校班队活动,就能完成小学德育任务。小学德育还需要其他途径。例如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是更重要的途径。

贯彻德育为首,还要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应当是渗透,而不是说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管理实践中渗透,在校班队活动中渗透,在校园生活中渗透,在家庭生活中渗透,在社会生活中渗透。

所谓渗透就是指在小学教育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严格按照自身规律开展好各自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包括德育在内的小学教育的各项教育任务。这就是渗透。渗透就是有机结合,就是融合,就是和谐发展。渗透不能单打一。因此,按规律搞好小学教育的各种教育活动就是搞好了小学德育,因为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全都包含在小学教育各种教育活动之中。

在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我还形成如下一个认识:学校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小学最重要的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和措施,最有影响力的德育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和表现的正确科学的是非观念,健康纯洁的真实情感,高尚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示范作用、感染作用、渗透作用、教育作用是小学阶段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小学生年龄小,模仿是最主要的学习手段,而老师又是小学生心目中最好的人,最值得尊敬、最信服、最愿意学习效仿的人,因此学习效仿老师就成了小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行动。面对儿童们这样的真诚崇拜与信任,我们每一个教师怎么能不努力自觉抓好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光靠思想政治教育唱独角戏,也不能完全局限于高校,需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方面、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整合、融通与交汇。 在传承以往好的经验和有益做法的同时,应当注重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具有开阔、开放、开明的精神和气度。所谓开阔,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果,为自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不竭动力。所谓开明,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博大的胸怀,善于兼收众家之长,吸纳多方观点,在实践中寻求发展新机遇,在创新中探求改革新突破。所谓开放,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搭建成才的平台,善于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丰富资源和良好机会。 其次,要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教书育人是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是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服务育人则是通过优质服务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影响,三者虽然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所区别,但在育人的性质和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在育人的过程中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三者统一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使各种教育力量相向而行、各种教育能量互补共融。为此,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养成教育,使家庭教育合理化、科学化;立足社区教育和环境优化,发挥社会教育优势,探索社会教育途径;尤其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不断丰富和拓展高校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与沟通,营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教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教育网络环境,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高三演讲稿:坚持,不要错过

高三演讲稿:坚持,不要错过 高三演讲稿:坚持,不要错过 为什么天空中飞翔的白鸽只是刹那间便无迹可寻?为什么耀眼的太阳有时看起来却一片黯淡?经历过了高三才知道,自由的白鸽和太阳的色彩原来是被我们忙碌的心给滤掉了。高三的日子呈现出来的大多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一进入高三,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前方定会有风有雨,但是我们渴望阳光和彩虹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于是,我们铭记着自己的选择坚定地勇敢地走着。 高三的生活的确很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每天都有背不完的单词,每天都被高考困扰着。那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我在心里不知把高考诅咒了多少遍,也不知有多少次走到崩溃的边缘想要放弃了,可我仍然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暴雨过后的彩虹才是最美丽的。清代诗人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咬”字,道出创造奇迹的奥秘,原来,创造奇迹靠的就是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力量。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每个人都追求过美好的目标,有些人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取得最后的成功。而有些人或因目标不专而见异思迁,或因畏

惧困难而半途而废,终究一事无成。万事开头难,而坚持下去更不易。有时候,坚持只有一个理由,而放弃却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坚持靠的是信念和韧性。这韧性是筋,信念是骨。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有了筋骨,就能顶天立地,百折不挠。 所以当你们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伤心难过并无法自拔时,你要坚持!谁没有过失败,与高考相比,这些小考只是一次对知识对各方面素质的考验。我们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树林!相反你们应当庆幸这次失利,考,然后知不足,再然后改之。 走过高三的人回过头来看过去大都会发现自己曾经有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高一高二的学习不重要,高三好好学就可以了。而实际上高三只是对高一高二的一个总结,很少有细致入微的讲解,所以如果高一高二的时候不认真的去学去记,到高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手忙脚乱,有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处开始。因此一定要在前两年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为高三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也是从高一高二一步步走过来的,更能理解整天坐在教室里的滋味。所以学习时我们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放松一下自己,当然我们还要自己把握放松的度。在出去玩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吗,如果没有做完,就要静下心来先把该做的做好,再痛痛快快的去玩。时间是有限的,能合理有效利用时间的人才是强者。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重点从思想品德养成入手,用革命先烈和伟人的高尚气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抗雪灾、抗震灾的伟大壮举和众志成城精神,来激励中小学生认知中国共产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帮助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以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为主要抓手,大力培育民族精神。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新唐山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培育和发展统一起来,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贯穿起来。根据中小学生成长特点,从培养爱国情感做起,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激发民族志气,培育民族气节,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信心。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结合重要节日、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 3、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要把社会责任、崇尚正义、诚信守法、勤奋自强、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道德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把培养劳动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自律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

校长领导力的类型及其关系

校长领导力的类型及其关系(2009-03-19 09:29:31) 教育校长师生影响力萨乔万尼□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赵明仁 校长领导力主要是指影响师生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当我们把校长领导力定义为校长影响他人的能力的时候,对校长领导力的探讨,需要分析的两个基本问题是,校长影响力的对象是什么?校长的影响力是如何发挥的?校长发挥影响力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校长通过影响力使教师和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由于人的变化可大致分为思想、情感和态度、行为三个层面,所以,我们也把校长影响力的对象分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校长影响力发挥的方式,在“规范——转化”的谱系中可以有命令、教育、感召、唤醒、促进等。萨乔万尼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五个层次,这对于校长的领导力有很强的解释力。 技术领导力 校长通过完善的常规制度和娴熟的管理技能发挥技术领导力。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需要健全的职能部门及其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其有序运行。校长还需要具有保证机制正常运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的执行力。在技术领导力中校长的角色是管理工程师,为学校的正常运行创造合乎教育规律的有序、效率、

公平的制度环境。如,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务管理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等)、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包括骨干教师引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秩序。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到示范学校访问时,在校门口看到校园的一草一木修剪得很整齐,校舍干净明亮,师生的举止得体大方时,首先感到的是这所学校的基本秩序会很好。技术领导力不会为学校带来卓越的表现,但却是卓越表现的学校不可或缺的。 人际领导力 人际领导力是校长驾驭社会和人际资源的能力,校长作为人际工程师,为教师提供感情上的支持和鼓励。在谈论师生关系时人们经常讲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和学校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工作是情绪性劳动,教师对学校有认同感和亲近感时,才能对学校工作有真正而持久的投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在技术领导力中为教师创造的基本秩序,满足了教师追求安全和公平的基本诉求;在人际领导力中,学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教师参与决策,支持教师成长和创新,使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从而满足了教师追求归属和爱,以及自尊的需求。 教育领导力 教育领导力来自于校长的专业知识。校长作为临床实践者,在课

浅谈校长的领导力

浅谈校长的领导力 发表时间:2018-11-06T15:41:14.88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作者:刘斌[导读] 学校的发展却离不开校长,而且大家公认“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255400 作为校长,在学校里既不具体教一门课,也不具体做一项事,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可干,但是学校的发展却离不开校长,而且大家公认“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是因为,校长提供了一种叫“领导力”的元素,这种元素恰恰是学校发展的内在的不可替代的动力之源!这正是校长的价值之所在,即“校长是学校灵魂”之所谓的“灵魂”。 什么是“领导力”?顾名思义,“领导力”就是“领”和“导”的“力量”。“领”,是指明确目标方向,亮明旗帜;“导”是指向导示范,伴随同行,引导路径;“力”是指身体力行,凝聚合力,激发潜力。校长提供“领导力”的途径不妨概括为“讲讲、转转、陪陪、拍拍、听听、拉拉”六个方面,即:校长在学校里开会时讲讲话,平时转转校园,陪陪上级领导,拍拍员工肩膀,偶尔到课堂里听听课,时常与教职工拉拉家常。如此这般是也!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轻轻松松的,似乎看上去还有一搭无一搭的事,就是作为校长最该做好的事。 1.开会讲讲话。校长最大的权力是话语权。校长通过各种场合的会议讲话,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对学校的规划蓝图等向广大教职工讲明白、讲清楚这就是定方向。时常还要通过开各种层面的会议,统一思想,决策部署,安排落实,协调步骤,化解矛盾,营造氛围。会议至少包括校领导班子会、校长办公会、校委会例会、党委会、行政办公会、“三重一大”决策会、职工代表大会、全校大会等等,还要参加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无论什么会议,校长的讲话都要有一个主题思想贯穿始终,那就是校长要提供给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的指导思想。学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都由这个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发端,办学的方向、办学的方式、办学的依靠力量等都包含在内。 2.平时转转校园。校长是校园里最自由的人,随时可以转到校园里任何一个地方。转校园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看别人,二是让别人看见。看看别人,是感受学校员工的工作状态;让别人看见,是让学校的员工知道他的工作领导能看得见。同时,转校园还有一个重要责任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3.陪陪上级领导。上级领导不常来,但每年也偶尔会来上几次,校长那是一定要全程陪同的。陪同上级领导目的也是两个,一个是让领导看看办学的成效,二是让领导看看办学的难处。前者是争取领导的认可,后者是争取领导的支持。 4.拍拍员工肩膀。拍拍员工肩膀并非一定是拍,更是与员工的一种交流。交流的目的也有两个:①表达对他工作的满意和鼓励,②表达对他工作的不满和期待。无论哪个目的,都会促进员工的工作。 5.到课堂里听听课。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听听课是有好处的。课堂,是教育发生的第一现场;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主阵地上发生了什么,校长当然必须十分清楚才行。听听课除了解教学实情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即学校的重点工作是课堂教学,无论何时都不能动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6.与教职工拉拉家常。别小看这拉家常,这可是校长第一要紧的功夫。教职工的家长里短、爱人孩子、父母双亲、身体状态、饮食起居、兴趣爱好等等,校长只有关心到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才会让教职工感觉到亲切和信任。中国人最讲究感情,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当校长与每一个员工都结成为“知己”关系的时侯,学校的各项工作还用发愁干不好吗? 校长要做的事就是这些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小事支撑起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在这些小事中渗透进去的文化要素的水平之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发展高度,外显为学校的办学品质,体现了校长的办学品味和境界。而在这些表面的小事背后,却需要校长有深厚的领导力功底。 (1)道德领导力。校长本身的道德权威,基于正义感、责任感、义务心、使命感而形成的道德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可以有力地影响和感化下属,下属在这种道德的感召下,勇于任事,尽心工作。校长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要敢于以师德的化身来领导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课程领导力。虽然说学校的课程必须服从国家课程,但是随着这一轮课程改革的进展,学校也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校长必须有两种课程领导力:①课程实施的运作机制;②课程的开发建设机制。校长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必须有清醒的整体的课程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评机制要合理,要让教师感觉到公平。毕竟课程的实施是要靠教师来执行的,所以必须给教师一定的课程任务和较高的期望。同时,还要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外出学习参加培训以提高教学能力。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校长要善于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的各类资源,不断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尤其现在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团课程,校长要努力创造更丰富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以达成面向个体的教育的理想状态。(3)文化领导力。一所学校必须有基于自身历史和特点的学校文化,特别是组织行为文化。而这些组织行为文化正是校长本身作风的具体体现。校长要有自己明确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设计出清晰可感的共同愿景,制定一套完善的学校组织行为机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形成学校的运转模式。这里面体现了校长的前瞻性决策和脚踏实地合乎实际的科学安排。(4)情怀领导力。校长不仅仅是政府的一名类官员角色,代表政府管理学校、办好学校,还必须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情怀,而且把这份教育情怀传递给全体教职工。校长应当是教师的精神领袖。(5)关系领导力。处理对上对下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无疑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处理各种关系的根本原则是真诚、信任。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

(完整版)“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之反思张新平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之反思张新平 作者简介:张新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工程” 首席专家(北京10087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南京210097) 内容提要:当下,“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的观点颇为盛行。有三个理由支撑这一观点:一是由学校组织的特殊性与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二是基于化解单一行政领导缺失的需要;三是由校长职业角色定位决定的。本文指出这些理由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一是学校组织的特殊性及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并不直接决定也不等于教学领导,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论证;二是将教学领导与行政领导对立起来缺乏依据;三是教学领导角色属于校长多重角色中的一个方面,它既不比校长其他角色低级,也不比校长其他角色高级。因此,对“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这种观点应予以反思。 关键词:教学领导力校长核心领导力反思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这种观点散见于不同的学术期刊,常见于形式各异的校长培训活动,流行于当下中小学的办学管理实践。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似乎越来越多,甚至于认为这是无须质疑的“公理”。无论是出于证实和强化的目的,还是出于证伪和淡化的考虑,对这 一观点予 以系统反思都很有必要 有研究者认为,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提出教学愿景、引领教学变

革、促进师生发展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教学价值观的塑造力、教学目标的设定力、教学核心问题的捕捉力、教学组织的指导力、教学条件的保障力、教学质量的评估力。[1] 有校长提出,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通过对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的领导,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校长所要管的事虽然很多,但对教学的定位、认识和管理,应该说能反映一个校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2] 实际上,人们对教学领导力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义解释到广义理解的过程。20 世纪80 年代以前,教学领导力多从狭义理解,常被视为校长从事与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行为能力,主要包括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配置教学资源、管理课程与教学、监督教师教学活动等。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教学领导力多从广义理解,涵盖了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既包括那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也包括学校文化的创建、共同愿景的塑造、各种资源的分配等对教与学产生间接影响的活动,教学领导力拓展为所有协助教学与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行为能力。[3] 如今,教学领导力出现了从传统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学领导力也不再只与校长有关,而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事务。相应 地,教师之教学领导力亦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4] 这使得教学领导力关涉的内容和范围得以放大和丰富。[5] 有研究提出,在推进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长教学领导力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建构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建构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改进教师教学表现的考核体系,建构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以引领教师自主发展。[6] 还有研究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应涵盖七方面的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师发展,健全的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充沛的教学条件支持以及科学的教学评价、发展评价与反馈。[7]

德育为先_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四个方面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二、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三、实践活动,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增强实效。只有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它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仅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道德是人才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抓养成教育,知行统一

中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所以,我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竞赛、评比,认真领会规范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但是,我们知道,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这样应在“认知”的基础上“行”。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背诵,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为做到“知行统一”,我校从最简单的规则开始,比如: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弄得校园和教室脏乱不堪,。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学校就规定了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每个班都要把自己的卫生区拾捡干净;教室里,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看一下地上是否有纸屑。同时,课下派监督员监督有无乱扔垃圾的现象。没过多久,学生就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进入校园,你会看到整洁亮丽的美好环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一个自觉的行为。 二、抓课堂教学,学科渗透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科渗透教育是学校德育主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

超级正能量晨读励志文章

超级正能量晨读励志文章 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超级正能量晨读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人生就像巧克力 我很喜欢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生命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阿甘是个有点轻度智障的美国人,他的母亲自小训练他要乐观、正面的面对人生,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够苦尽甘来,有人说那是电影,即便是现实中真的有这种人,那也是运气好而己,但真的是如此吗? 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呢?也是运气好,那么多软件公司,只有他运气特别好,其他人运气都不好,真的是这样的吗?很多人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其实人生中真的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只有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运气就好比是春、夏、秋、冬一般是轮流替换的。只要不放弃,目前的情况都只是暂时的,总会有解决的方法。 正面思考的定义的是,在遇到挑战或挫折时,人们会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并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反之,负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们就被负面情绪打败,而责怪自己、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或报复。问问你自己,你是属于正面思考或是负面思考的人,那将决定你的未来。 不管是经营家庭、感情、事业、健康怀抱着正面积极思考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不要抱怨、责怪,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幸,那么想想海伦凯勒,生下来不久就眼瞎、耳聋、口哑,如果你跟她交换身份,你愿意吗?人生有顺境与逆境,但重点是你要如何的面对你的人生,是用积极乐观的思维或是怨天尤人的角度,这个答案在你这儿,旁人无法为你作决定,毕竟是你要经营自己的人生,那为何不改变思路,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用积极、乐观的思考来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 励志文章2:别为今天感到挫折

如何有效提高校长领导力

如何有效提高校长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应从组织层面、团队层面和二元层面着手进行。 提高校长领导力一、组织层面校长领导力的提升 学校的发展方向、组织定位是校长应最先思考的问题。 1.凝炼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和核心价值 大多数人对学校寄予极大的关注,然而,学校的任务是什么以及这一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人们常常无从把握,学校需要发展,但 学校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问题,作为校长必须首 先考虑。 (1)组织发展 第一,学校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组织。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性是学校的本质属性。叶澜教授曾经对“教育”二 字做出过如下解释:教,是教天地人事;育,就是育出人的生命自觉。因此学校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 柯尔伯格曾指出:“学校的隐蔽课程必须体现某种更重要的目的而 不仅仅是体现学校本身的目标和社会秩序。”〔1〕实际上,柯尔伯 格这里强调的“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教育目的,也就是使学生成为 什么样的人。由此,学校的教育性特征、学校应成为充满人文关怀 的教育组织是校长作为学校领导核心实施领导力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2)人的成长 2.营造有利于变革的学校组织环境 变化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当前环境的主要特征,学校必须敏锐地适应这种环境。校长的作为在变革的环境中举足轻重。因此, 校长不得不连续地完善组织结构和功能,否则就无法与外部环境的 变化保持一致。

校长只有通过推动环境变革才能帮助组织更好地迎接外部的挑战,抓住外部的机遇。而校长若想营造利于变革的学校组织环境,就需 要跨越情感障碍、文化和环境障碍、认知与沟通障碍。这需要校长 在工作中形成认同、循序渐进,创造利于变革推行的心理环境,充 分运用智慧,在超越现实局限的过程中把握创造空间,重视学习与 沟通。 (1)创造利于变革推行的心理环境 校长首先要在中层干部和教师中间形成一种心理认同感,然后鼓励教师以组为单位,共同推进变革,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在共同实践中逐渐消除不确定感,即跨越“情感障碍”。有 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很多校长在推行变革的过程中,很容易一 开始轰轰烈烈,然后很快便悄无声息,虎头蛇尾,结果导致学校里 基本上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这是值得警醒的。变革的真正推行并 非一蹴而就,越是覆盖面广、涉及多个主体、意义重大的变革越需 要较长的时间。 (2)充分运用智慧在超越现实局限的过程中把握创造空间 学校变革是一种复杂的不确定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先拥有一个内、外条件全然充分的环境然后再有所作为,因为这样的环境实在 是太难以出现,实践作为我们的外部环境也在变化,也在动态的变 化过程中实现转型。在社会条件还不够充分的情境下,校长如何坚 守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如何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都能接受 的基础上推行变革、有效推动学校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校长 认真思考。其实,学校变革过程本身就充满着变革所需要的资源和力量,校长可以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和力量。 (3)重视学习和沟通 校长在学校变革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让所有相关教师了解变革的实质、形成共识、建立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跨越“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的必然要求。学习的过程也是解读、沟通、再 次创造的过程。很多校长认为教师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至于

校长领导力提升培训心得

在学习中反思在感悟中提高 ——校长领导力提升培训心得3月18日至24日,我有幸在兴安盟教育局安排下前往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参加了“校长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习。在这段时间的学习里,聆听了国家级资深专家的报告,它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经验,他们的思想理念令我耳目一新,使我豁然开朗,几天的学习我们近距离地与专家、教育大师接触,感受着教育专家的魅力与风采,聆听着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分享着教育家型的校长的成功与快乐。 通过培训学习我感受良多,体会深刻。领导力就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具有影响性的相互关系,能够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校长领导力就是校长在实现学校目标,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把握学校发展的使命,并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围绕这个使命而奋斗的一种能力。在此次培训学习中,我有几点感悟与启示,与同行们一道交流和分享。 下面仅就一点肤浅的体会初步总结如下: 一、要通过教师深度反思,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渠道。其中自我反思是基础,也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只有做到如此深度的反思,教师才能更新观念,变革自己

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教师一旦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完成专业化成长。从学校管理层面,要鼓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经常性地开展反思教研,收集分学科的深度反思案例,助推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二、要跳出“唯分数论”的怪圈(要改变“唯分数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在师生共同成长中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分数的成绩单,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重要的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和富于创造力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字,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所以,要改变单纯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机制,注重“内化”成果,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师劳动付出,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鼓励教师树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完成师生共同成长。 三、加强校长个人的专业成长与领导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必须从外延规模的扩大走向内涵质量的提升。这就说明,校长的角色必须由行政管理型转向专业指导型。时代与社会形势的发展,仅仅依靠行政管理是解决不了学校发展改革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长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明确职业身份和专业发展要求,强化职业认同感,这样才能尽职尽责地履行角色义务,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以满足社会期待。校长的角色必须由制度管理型转向文化管理型。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

坚持晨读演讲稿

坚持晨读早练,坚持梦想。 “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晨读,以最原始的方式,在吟哦咏唱中涵育从容不迫的性情,由音及义,由声及心,由外及内,逐步收敛心性,于是心由向外逐物,转而向内正己,让知识如滚滚流水般充盈我们的大脑。而“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它可爱的额头,我们伴随着清脆的闹钟声起床,校园里的一切都是沉睡的。走在去晨读早练的路上,走在我们美丽的泸医校园里,望着这怡人的景色,呼吸这新鲜的空气,突然间睡意全无,神清气爽。 晨读早练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让我们从早晨起,充分的利用好这一天的时间,所谓“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别林斯基曾说过“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不错,光阴悠悠,岁月匆匆,时间如蚕丝在指间滑过。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不知已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周、月、年、代。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了锈的日历夹吗?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忘我工作,成了有许多项发明的发明大王。当他在79岁生日时自豪地宣布:“按常人的工作量计算,我已经135岁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光阴似箭,短短人生能够经历多少春夏秋冬?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只在于你弹指的瞬间,当你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才会无愧于心。而晨读早练就是我们最好的惜时方式。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当吐故纳新,当勃发生机,若空自浪费于昏天暗地的睡梦当中,岂不可惜?我相信当你坚持晨读早练,你真的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变的充裕了许多,每天过的更加的充实了,似乎每天早晨与同学相约一起读书锻炼已变成了一种习惯,一起陶醉在医学或文学的海洋里,一起疯狂的朗读英语,一起慢跑在美丽的校园里,使生活变的丰富,使学习变的快乐。 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箴言是不计其数。古有颜真卿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李若蝉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也有苏东坡的“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今有爱迪生“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普希金的“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些名家正像我们共同诠释着读书的重要性,而一天之计在于晨,在这一天最好的时间段做最有意义的事儿岂不快哉?当一天的空气尚未被现代社会特有的浮躁之风污染之时,朋侣相携,投入金色的朝阳中,收心摄念,怀抱一片赤诚之心,吸纳天地之灵气,诵读医学、国学经典,汲取先圣智慧。于是一颗躁动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在读书中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所谓开卷有益,晨读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而早练会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让我们受益匪浅。 晨读早练作为一种习惯,需要有毅力去长期坚持。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毅力才能有所收获,知识和体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每天当我们睁开朦胧的睡眼,总是会自己与自己作斗争,心中想着晨读也许不一定会让我成功,但一个连早起都不愿意的人,绝对不会成功。于是征服自己偷懒的欲望,起床去读书锻炼,便又多积攒了一个早晨,渐渐的,知识、体能,也积少成多。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只有长期坚持晨读早练的习惯,才会有丰硕的收获。 晨读早练,让我们更充实的度过每一天。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的投入,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只要你起床,就一定有人为你付出代价。这样的收获,难道你不心动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坚持晨读早练,坚持梦想,收获成功吧。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中心小学---周荣幸 这段时间,我认真参加了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网络培训,收获不小。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教育工作经验,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学校学生德育现状,把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当前最迫切、最基本的任务。那么,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完善德育机构 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的首要位置,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建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大队部和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的德育领导小组。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 二、强化师德教育

浅谈校长提高教学领导力的途径

浅谈校长提高教学领导力的途径 石嘴山市第七中学 闫发滨 2010年9月16日

浅谈校长提高教学领导力的途径 一所学校,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一所学校,若能得到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质量是根基,这也是无可非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环节,提高教育质量是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要求的关键,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教学,立足于课堂,依靠于教师。对于一所学校,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名校长,明确如何引领教学,提高教学的领导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校长如何提高教学的领导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 1.校长应以智慧领导教学。校长领导教学需要综合能力,更需要智慧,既要有教学理念的引领,又要有教学方法的指导。为此,校长要成为永无止境的学习者,成为一位行走着的思想者。智慧体现为一种思维水平和方式。对教学的领导力体现在理念和战略两方面,校长要通过智慧善于将先进的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办法,将战略思维分解为一个个提高教质量的措施。对校长而言,小技巧不可少,大智慧更重要。只有做学校最重要的事,才能成为学校最重要的人。 反思是凝聚智慧,提炼智慧的重要方法。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指导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领导学校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周而复始,逐步完善。反思能力是一种实践思维,是行动后的思考,与实践行动密切关联。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教学和管理实践,

是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和路径。在学校实践中,校长认真地、持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以往的工作,敢于批判、否定自己,才可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反思能力在校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没有行动后的思考,没有实践中的反思,校长难以成熟和自主创新发展。 总之,校长在领导教学中既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又要善于运用他人智慧,既要善于反思,又要善于提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努力成为变革型的校长,而不能满足于当事务型的校长。 2. 校长应以人文关怀教学。实现人文关怀最根本的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教师放在首位,尊重和满足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精神发展的空间和前途。 作为校长,要尽可能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简单地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以前没有当过校长,长期做教师,于是就尽量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我不喜欢校长伤害我的自尊心,哪怕我做错了,也希望校长能和颜悦色地和我谈心。那么现在做了校长,就尽量不去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作为校长心目中应建立“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理念,因为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教学管理中,校长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关心教师的个人发展,倾听教师的呼声,善待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工作生活。目前的教育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很大,独生子女的教育给教师带来的难度不小,校长在指导教师工作的同时,要做教师的心理“按摩师”,给教师适度的减压。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项育人工作。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努力做到: 一、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对学生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富裕,在学生中摆谱,自私自利成为习惯,蛮横无礼很严重。针对这种孩子,常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白应该喜欢什么样的人,知道什么人才是受人尊重的人。并告诉他,老师为何受到尊重,英雄为何受人敬佩,是他们本身具有做好人好事的品质,具有团结同学的好品质。靠压制别人,靠花钱收买人心,是不会长久的。渐渐的相处中,我及时引导他们热爱劳动的心理,并多次奖励,运用小红花引导他多关心他人,替同学着想,他们就会很快转变为一名遵守纪律,学习优秀的学生。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青山乡中心小学高秀萍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学校学生德育现状,把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当前最迫切、最基本的任务。那么,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完善德育机构 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的首要位置,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建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大队部和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的德育领导小组。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 二、强化师德教育 德育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败。为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必须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实践中,必须加强师德规范教育,要求并引导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观,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 1、组织师德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时刻警示教师自律,以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2、加强德育体验,弘扬教师师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