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

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以及学生心理的发展特征: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

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

展有四个基本特征。一、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定向性和顺序性。三、不平衡性。

四、差异性。

3. 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乳儿期(1到3岁);童年期(6、7岁到11、12岁);少

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期(14、15岁到25岁);成年期(25到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4.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

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5. 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

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

的不信任感(0到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到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到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到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到18岁)

6.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育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7.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方式: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

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8.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

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室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9. 学习内容的三个方面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10. 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二、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1. 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 1,学习室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2.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学生观

14. 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5.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6. 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

17. 知识学习的类型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

18. 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再次,知识学习室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9. 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0.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21. 技能及其特点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特点是: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2.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比较 1,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减缩性。

23.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4. 教师做好原型定向的要求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5. 教师做好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进行的要求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语言相结合。

26.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27. 学习策略与特征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有四个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8. 学习策略分类以及各个策略的方法。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一,认知策略又分为:复述策略,常用的复述策略方法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精细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方法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产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方法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二,元认知策略又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29.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二,内化性原则。三,特定性原则。四,生产性原则。五,有效的监控。六,个人自我效能感。

30.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一,知道教学模式。二,程序化训练模式。三,完形训练模式。四,交互式教学模式。五,合作学习模式。

31. 问题解决与基本特点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32. 提高问题解决的教学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习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3. 创造性及其特征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34.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环境、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表现有: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搞创造型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个性

35. 创造性培养的条件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 保护好奇心。B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 发散思维训练。B 推测与假设训练。C 自我设计训练。 D 头脑风暴训练。

36.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7.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38. 教师如何利用群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39.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40.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1. 心理评估及其意义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的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42.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1,开设心理健

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43.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44.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45. 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意义:一,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二,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三,指引学生学习。

46. 教学目标分类有哪些,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1,认知目标又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2,情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47. 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基本要素, 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

48. 教学事项包括:一,引起学生注意。二,提示教学目标。三,唤起先前经验。四,呈现教学内容。五,提供学习指导。六,展现学习行为。七,适时给予反馈。八,评定学习结果。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4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50. 课堂管理及其功能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51.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一,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二,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52.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第一,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第二,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第三,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53.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性有哪些, 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二,吸引学生注意力。三,教材的呈现。四,课堂练习。五,家庭作业的检查。六,教学策略的运用。

54.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55.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56.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7.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

58.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二,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三,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9.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

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60. 信息技术与教育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二,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三,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61. 学校文化有哪些特性, 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二,学校文化石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三,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四,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影响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一,

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平衡性。四,互补性。五,个别差异性。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

6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

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4.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65. 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6.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传道者角色。二,授业、解惑者角色。三,示范者角色。四,管理者角色。五,朋友角色。六,研究者角色。

67.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哪些,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8.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9.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的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70.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71. 教科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式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72.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障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

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73.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哪些方面,第一,安排课程表。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术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74.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哪些,一,目标评价模式,主要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解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三,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75. 教学的概念与一般任务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76. 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1,教学时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时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7. 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 第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新才能。第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第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78. 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

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79.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用阶段有哪些,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0.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81. 中学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2.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83.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84. 理论结合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5.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一,讲授法,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二,谈话法,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去、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三,讨论法,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四,演示法,基本要求是: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3,通过演示,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五,练习法,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2,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六,实验法,基本要求是: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学生都亲自操作。

86.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7.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88.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89.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的要求: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第三,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第四,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90. 教科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91.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四,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成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92.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首

先,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其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最后,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93.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一,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二,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94. 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规律。

95.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96. 班级管理的功能作用有:第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有助于维持班级效率,形成良好班风。第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97.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98.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99.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过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00.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管理内容与方法。首先,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有: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其次,班主任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有: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导读:本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选择题 1.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 B.对学生放之任之 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 【答案】C 【解析】留白,即故意留有一定空白,留有一定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

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逼得太紧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晾一晾”,留一个缓冲的余地,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2.法国历“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答案】B 【解析】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开始施行。 年1月1

日 年9月1日 年9月1日 年6月1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题选B。 4.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教育部门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初中数学口诀)

编号考点摘录答案要点 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4) (动手课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手段 2 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3) (单元课标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具体数学知识点 3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4) (心理内涵现状)学科内涵、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心理特征 4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3) (吉普车展)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5 “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3) (是什么,为什么,得什么) 6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 (双内教学评技术) 课程内涵、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技术与数学课程 7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 (星空感应符合分算模拟) 8 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4) 四基 (智能验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9 初中数学课程学段目标(4) (智能思考问情)(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3) (总学四过结)总体学段目标、总目标四方面、过程与结果目标 11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4) (数形统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2 综合与实践——设置必要性(3) (定义+学生能力+学科联系) 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5) (综合实践放生自主) 综合、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综合与实践——新课标教学要求(8) (暑假用心刻度河流心域反思问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3) (合作实施发现问题+报告论文总结+探讨关联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4) (合作探究抽象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及要求(2) (解决问题活动+独思自探+合流)(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尊重自主)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要点(3) (综合探索实践) (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 综合与实践——课程作用主动、个性、学习方式、探究、情感价值、能力、创新、经验 13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6) (施主标地基验情态) 14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 预设生成、全体个体、合情演绎、现代技术与手段多样 15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要点(6) 见后 16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形式(8) (口述成长两课三后) 17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实施建议(7) 见后 18 教学原则(4) (抽烟公论)抽象具体、严谨量力、理论实际、巩固发展 19 数学教学过程(5) (北外教学评上985)备课、上课、课外、成绩考核、教学评价 20 五段教学法(5) 引入、讲解、联系、总结、应用 21 数学教学方法定义加后 22 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 (自发讲论坛)自学辅助、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23 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什么(5) (课目+学生+教学内件法) 24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 (相容:全同\交叉\从属;不相容:对立\矛盾) 25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4) (公鼠秒揭)公理性、属加种差、描述性、揭示外延 26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3) (内涵表达+运用+关系分类体系) 27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4) (引确固用) 引入、明确、巩固、运用 28 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3) (理解运用系统) 29 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5) (引证明雇佣) 1.引入 2.证明 3.明确 4.巩固 5.应用 30 命题教学的策略(5) (被提问生过情) 31 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5) 间直、技能能力、技能与数学观、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2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3) (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3 数学学习概述及特点见后 3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内因(2) 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35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外因见后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在具体的教

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换句话讲,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会依据已有的学生观来展开教育工作,并产生相应的教育结果。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地开展教学实践,自然也就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

测试理论总结

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1,什么是软件测试 a) IEEE定义为: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b) G.J.Myers认为: 1)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测试。 (注:1)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包含若干活动,运行软件进行测试只是活动之一; 2)运行软件测试可以人工方式也可以借助于工具,3)进行软件测试可以运行软件也可以不运行软件;4)软件测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错误。) 2,软件测试的目的 人们对软件测试的目的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证明检测预防 表明软件能够工作发现错误管理质量 软件生命周期 1、计划 2、需求分析 3、设计 4、编码 5、测试 6、运行和维护 软件中引入缺陷的原因 软件缺陷: 既指静态存在于软件工作产品(文档,代码)中的错误,也指软件运行时由于这些

错误被激发引起的和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Bug : 代码中的缺陷。有时也被广泛指因软件产品内部的缺陷引起的软件产品最终运行时和预期属性的偏离。 (注:软件错误、软件缺陷、Bug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认为是一样。) 常见的引入缺陷的原因 1)开发过程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没有进行沟通 2)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 3)编程中产生的错误 4)需求不断变更 5)项目进度的压力 6)不重视开发文档 7)软件开发工具本身隐藏的问题8)。。。。。。。。。。。。。。。。。。。。。。 缺陷类型 1)遗漏:规定的或者预期的需求未体现在产品中(可能未将规格说明全面实现,也可能需求分析阶段就遗漏了需求) 2)错误:未将规格说明正确实现(可能设计错误、也可能编码错误) 3)额外的实现:规格说明并未规定的需求被纳入了产品,得到实现。(也可以用下面五种类型表示: a) 产品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要求实现的功能 b) 产品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没有的功能 c) 产品没有实现产品说明书中虽未指明但要求实现的功能 d) 产品出现了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不出现的功能 e) 测试人员或用户认为产品不应使用)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逻辑思维能力 大纲要求: 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念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知识考点: 1、概念的逻辑特征 2、简单判断问题 3、真假话问题 4、元素对仗问题 5、数量分析题 6、数量分析题 考试真题: 【2017年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重庆一直辖市”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法国-法兰西 B.华盛顿-纽约 C.英国-联合国 D.北京市-首都 答案:D。 【2016年下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与“中国一香港”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北京——承德 B.宁夏——银川 C.新疆一一西藏 D.太原——山西 答案:B。 【2016年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 )。 A.有的文人是商人 B.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C.有的商人是文人 D.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答案:B。 解析:李白是文人中的一个,属于有的文人,李白不是商人,所以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2016年下半年真题】“医生都穿白衣服,所以,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头发。”下列选项中,这一陈述的必要前提是( ) A.有些医生留长头发 B.有些医生不留长发 C.穿白衣服的人不留长发 D.穿白衣服的人都是医生

答案:A。 解析:前提是医生都穿白衣服,结论是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发。你会发现前提和结论中间缺了点什么,医生跑哪里去了?所以要把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重合的共同点找出来,此题中,医生就是我们要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共同拥有的共同点。根据前提结论,答案选择A。 【2016年下半年真题】按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3+4+5→151227”“5+3+2→101525”“8+2+4→321648”的方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5→423585 B.7+6+5→423577 C.7+6+5→354277 D.7+6+5→354285 答案:C 【2017年上半年真题】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2+5+7→144935”“3+5+6→184830”“4+4+9→367236”的规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4→285224 B.7+6+4→284270 C.7+6+4→422452 D.7+6+4→422824 答案:A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考试真题——阅读理解能力 大纲要求: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知识考点: 1、阅读材料中的词、句理解 2、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汇总 (1)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 (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 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 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公元1100—1125年在 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他政治上昏庸无能,生活上穷奢极欲,艺术上多才多艺,书,画,词皆善。有《宴山亭》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第一节课程概述 高频考点提要:1.课程的概念;2.课程的类型;3.课程理论流派。 第二节课程组织 高频考点提要: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3.课程评价;4.课程开发。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高频考点提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第三章中学教学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一节教学概述 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归纳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选择题、辨析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报考了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们,除了备考教师资格证,还要了解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今天在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笔试科目,也是最难的部分,还有普通话,试讲(说课),体检也算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学历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取得教师资格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学校和机构任教;中职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职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使用假资格证者,一经查出,五年内不得申报。 二、全国教师资格改革试点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结合面试进行。考试方式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上在文章中小编给大家讲到了有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考生们可以看一下,可以按照这些相关的科目进行备考。 此文章由伯乐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0611299722.html,)整理提供。

局解理论考范围及思考题汇总-2014.11

头部、足部不考;概述部分几乎不考 结合以下范围看课件和书本上课后思考题中相关内容 第一章下肢 1、浅静脉(大隐静脉【隐神经】、小隐静脉上段【腓肠内侧皮神经】/下段【腓肠神经】)的起止行径、属支以及伴行的皮神经 2、下肢肌群及其神经支配(至少要知道前群【股神经】、后群【坐骨神经】、内侧群【闭孔神经】各由哪条神经支配,可以的话再写几块肌肉) 3、梨状肌上下孔的构成、通过结构及其位置关系(自外向内) 4、血管腔隙、肌腔隙、股三角、股鞘、股管(股环)、腘窝、收肌管、踝管(胫后动脉走在踝管内,在内踝后面位置最表浅,可摸到其搏动) 第二章上肢 1、浅静脉(主要头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起止行径及伴行的皮神经。 2、上肢肌群及其神经支配 3、腋窝、肘窝、腕管、肌腱袖、肱骨肌管、三边孔、四边孔 4、掌浅弓、掌深弓、分布到手掌的皮神经 5、锁胸筋膜及其穿行结构 第四章颈部 1、颈筋膜(颈深筋膜)的配布(三层)、形成结构,颈筋膜间隙可以不看 2、神经点 3、颈动脉三角、肌三角、下颌下三角、颈动脉鞘、椎动脉三角、斜角肌间隙、颈袢 4、甲状腺手术的层次结构和注意事项 5、颈根部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章胸部 1、胸壁的层次结构及其临床意义(胸膜腔穿刺涉及的结构) 2、各纵膈(上中后)内的结构,纵膈的定义 3、动脉导管三角、心包、心包腔及心包窦 4、胸膜、胸膜腔及肋膈隐窝 5、肺门的结构(肺根) 6、奇静脉及其属支 7、胸交感链及内脏大小神经 8、锁胸筋膜 9、左右纵膈侧面观能看到的结构(以肺根为中心来记) 第六章腹部 1、腹壁的层次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2、腹股沟管(两口四壁内容物)、腹直肌鞘 3、结肠上区(重点看肝胆胃: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蒂、胃的营养血管及其来源) 4、结肠下区(重点看和阑尾手术相关的东西:阑尾的寻找、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阑尾的常见位置、阑尾切口的腹壁层次)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1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也就是说,广义的教育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2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考点3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习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1902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 ,(亦称《钦定学堂章程》),为以后的学制奠定了基础。1904 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 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 ,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关注学前教育,很多学校将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P 艮。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考点4 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国的古代教育:早在4000 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 庠、序、学、校。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时代教育的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中国古代教育的终结:1905 年,清朝政府明确下令,废科举,兴学堂。科举考试制度走到了终点。 印度的古代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有着明确的等级性,而其中最享有优先教育权利的是僧侣和祭司。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几乎与中国有相同古老的教育,也有差不多4000 多年的历史。 古希腊:a.雅典教育:和谐教育,主要主张关注人的身心和谐教育。 b?斯巴达教育:是一种武士教育,主要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考点5 20 世纪后的教育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 技术的。 考点6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最高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 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2)《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学记》高度重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

科一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一、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个新)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过程) 答: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三、简要阐述学生观 答:1、学生是一个完整地生命个体(完整;不仅是学习的机器); 2、学生身上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3、学生个体间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4、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四、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五、现代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和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引导、帮助; 3、在对待自身方面,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 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注重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答:1、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 3、作业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成绩检查和评价;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

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汇总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及以前 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 (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晋南北朝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 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即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寒食诗帖》是宋代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 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公元1100—1125 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他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