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两型社会_建设中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_两型社会_建设中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_两型社会_建设中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_两型社会_建设中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0 04 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立项 两型社会 建设对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绩效研究(09C488)。获奖信息:获200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作者简介:

唐金根(1979 ),男,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第25卷第5期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V o.l 25N o .5

!2010年10月

J ou rnal of Phys icalE du cation Instit u te of ShanxiNor m alUn i vers i ty

Oct .2010

两型社会 建设中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唐金根,李佳川,徐!鹏,李北来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带动了社会体育事业的空前发展,传统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方式以及培养体系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两型社会 的建设,为我国中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当然也给体育专业人才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结合 两型社会 建设,对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两型社会;社会体育;培养模式;策略;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71(2010)05-007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而与公众健身意识息息相关的社会体育事业在此基础上也必然得到有效的发展与促进。湖南省的 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使其社会体育事业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新型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就必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下是笔者依据工作实践积累,针对当前 两型社会 建设对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所做的一些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1! 两型社会 建设背景下,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特点,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涵盖

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根据当地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构建,而且要扩大其社会化的影响,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加快培养体系模式建设。强化培养目标,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并与地方文化相互融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1]。

当今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不应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相脱节,而应该针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相应地来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特色。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应该是在社会体育领域里能组织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 技术指导型 体育人才。这是社会体育专业的自身特点,所以今后对这一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应该注意加强让学生成为技术指导型人才的培养,以突出社会体育的专业特色,更完善地适应现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不同需求

[2]

。在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要走出专业的圈子,以社会化

的思路去决定课程的增加与删减。注重与地方体育特色相互结合的路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结合,在培养模式的空间范畴内拓展专业培养模式的涵盖性。当然还要注意人文环境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影响,不仅要善于抓住公众喜好的体育运动的特点,还要掌握群众体育运动的规律,在方式与方法上改进,增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院校资源以及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社会体育事业专业人才模式的构建。

1.2!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好自己专业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基础素质、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为了培养宽口径和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应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开设综合课、跨专业选修课及边缘交叉课等,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拓宽知识领域,从而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全面的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在走入社会后能从事不同的行业,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和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课程体系确立了社会体育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将授予学生最基本、最重要、最精华的知识。而基础课程则是要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确保社会体育专业能有多样化的产出,即培养出健身指导型、组织管理型、开发经营型和教学科研型等不同类型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3]。

1.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体系的动态管理

除教学计划规定了各门课程都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外,其主要意义在于使学

生及早接触社会,接触社会体育实践,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为即将开始的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社会体育第一线进行实际调研,发现科研课题,进而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以克服过去毕业论文选题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学生能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从选题、撰写到完成论文的全过程,既锻炼了科研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解决了社会体育一线的实际问题。要鼓励受教育者走出校园,走到社会中去发现社会体育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与制约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负面因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以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 为基础,确立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 复合型 社会体育人才[4]。要根据课程设置的要点与课程管理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构建动态管理体系,促使湖南社会体育事业专业人才模式更加科学、规范。

1.4!强化管理策略,优化评价体系,丰富培养手段

在构建社会体育事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教学模式给予准确的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大胆地启动社会化的评价体系,构建社会体育事业专业人才的科学模式,用丰富的评价手段与工作方式去应对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大众体育消费观念的提高和对体育健身的强烈需求,社区建设中经营性的运动场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商业体育俱乐部健身的人群占体育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社区健身场馆的经营中,专业管理人员及健身指导人员相对缺乏。随着国家对社区体育的高度重视和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必将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5]。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以竞技成绩或者传统的应试模式对人才进行评价,而是要在深层次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与公众的健身要求公众对体育的需要满足程度结合起来形成评价标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人本性以及教育本位的评价制度。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合理地进行传授;第二要优化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去总结评价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去克服评价系的刚性问题;第三要形成具有当代体育文化魅力的体育精神,通过弘扬体育精神,为社会体育事业专业人才培养寻求更可靠的文化支撑力与感染作用力。

2! 两型社会 建设下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选择

2.1!做好人才培养定位,明确目标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服务面向的系统定位。各体育院校要打破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束缚,促使社会体育专业从创办到发展壮大,能适应湖南社会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的需要,形成自己独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各院校要抓住 两型社会 建设的契机,准确地对自己定位,同时也将社会体育事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纳入院校发展战略。2.2!以特色为培养抓手,优化途径

特色是决定专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湖南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形成符合湖南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育健身休闲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有效岗位需求和对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主要依据,以建立开放性育人环境、开通从业渠道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紧密结合湖南社会经济发展、 两型社会 建设的需要和体育产业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夯实社会体育专业现有的专业基础,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结构

两型社会 的建设强调资源、环境、社会、自身发展的相互和谐。那么作为这一切的根源,其和谐的主因则在于要抓住市场的契机,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调整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社会体育专业应该再进行细化,分化出若干专项指导技能,使学生擅长于一些方面,这样才能做到一专多能。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技能指导专项技能、户外运动指导专项技能、滨海体育指导专项技能、新兴运动专项技能等。课程结构设置应该结合运动中所涉及的生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常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如与客户沟通、提供服务方案、设计科学的运动处方等等。突出技能指导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合理性,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

2.4!运用 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法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教学技能一般分为:教学目标设定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直观演示技能、反馈技能、控制教学技能、板书技能和结束技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无论是将来工作在健身俱乐部,还是从事户外运动、社区指导,都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技能。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所涉及的各个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进行模拟培训,利用 微格教学法 把各个岗位构成的教学能力要素分解为不同的教学技能,然后再逐个或综合地进行训练[6]。学生明确了将要培训的教学技能,明确了将来的就业方向,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项立敏,刘晓伟.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677~1678,1691. [2]!王伟,邱金新,刘付新.广东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市场状况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83~85,

105.

[3]!肖莲花.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09,28(3):43~46.

[4]!刘毅,孙思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复合型 体育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32~35. [5]!李光欣.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

究[D].吉林大学,2007.

[6]!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2005.

?

75

?

!第5期!!!!!唐金根,等: 两型社会 建设中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有关社会体育概论论文

有关社会体育概论论文 [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据 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设计新型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模式.在此基础上,建 构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及其知识结构,同时探索开放式的办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结构。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人才培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育 观念也随之更新,全民健身时尚正在形成。大众向往健康生活,社会需要体育越来越显示 出一种明晰的发展趋向;一个内容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体育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们关注的问题。 二、行为特征与基本模式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行为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体育市场已初步形成。群众不断扩大体 育娱乐消费进行体质与健康投资已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开始兴办商业性体育场所;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如: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门球、台球等更加普及;一些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等也 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领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健美、娱乐的目的,已逐渐成为时 代发展的潮流。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社会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在追求 的目标上,从单一的健身为价值取向健身、娱乐、休闲、康复乃至体育的经营开发、咨询 指导等多元目标转化;2在组织管理上,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政府行为、地方团体行为,民间团体行为乃至个人行为协同的全社会行为转化。3在开展方式上,从单一的福利型向福 利型、经营型和消费型相结合方向转化;4在活动空间上,从传统的单位举办活动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空间转化。5在参与形式上,从少数人被动参与向全社会自觉 主动方面转化。 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形成与发展根本的社会动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体育自身发展 趋势所决定的。社会体育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娱乐性、消费性、健身性和经营性等方面的 特点,为我们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提供广阔而全面的社会视角。 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模式 从以上基点出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体育人才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高素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新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现代科学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高技能——具有较全面的社会体育专业技能,适应性强。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

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区别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学、社会心理学、广告与公关、体育法规、教育学、体育经济学、俱乐部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保健学、传统养生学、健身概论等。 主要就业去向:公共及商业体育服务机构、健身俱乐部、体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研单位等。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主要就业去向:各类学校和体育部门。 特殊教育专业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高校中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院校,也是唯一招收身体健全并有体育特长高中毕业生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的院校,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专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特殊教育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训练技术、运动专项技术等方面课程的综合知识,掌握残疾人进行体育教育、训练、康复指导的技能,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我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就业前景广阔

高校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高校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1、前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培养的专业人才规模不断增长,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在看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在此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 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培养的人才规格与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需求。所以,面对如此突出矛盾,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必然选择,而实施品牌专业建设战略是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门类新办的本科专业。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顺应国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专业。 自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开办社会体育专业以来,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1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涵盖了师范、体育、理工、农业、综合性等不同类别的院校。2021年又有10所院校申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并进入公示阶段。现在应该到了从关注专业数量增长到关注专业质量提升的时候,也就是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到了关键的时候。社会体育品牌专业建设是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的需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高校社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综述

枣庄镇中心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以体促德、以体增智、以体健体、以体审美”传统,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突现体育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童金海 副组长:刘伟吕维鼎史文同马栋良 组员:张涛孙应强金富童金亮程家慧 李坤强蒋华訾金狼李飞各班班主任 三、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1、从我校发展历史来讲,枣庄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中学,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体育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学校成立各项体育运动队,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集中训练,由专门老师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目标、计划,并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如:我校学生参加区级运动会、区门球比赛、中学生篮球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2、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校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总体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拼搏

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文化知识的汲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先健体后强识”成为培养目标,“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体育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运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先健体后强识”——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吸收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体育特色。让体育与精神文化来构筑特色学校。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3、3) 体育运动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体育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 具体如下: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 组建好学校体育运动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运动,以“普及体育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3、在发展整体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

体育学科发展规划

体育学科发展规划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比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在任教的一学期来,我不断成长和学习,使自己逐渐由一名大学生逐步走向一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需要交流,学习,不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武装我们自己。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体育学科的发展规划。 一.课程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行的课程结构,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增强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足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是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体育课程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体育,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个差异,根据这种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面临的问题 (一)现有的专职体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不强(二)教育教学的理念虽有转变,但对问题的反思和重构的能力还不强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距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要求还很远 (四)体育教研组老师相互交流。探讨。协作的机会不多 (五)体育器材的配备和合格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六)现有老师专业技能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七)教育监督不太到位

社会体育专业自荐书

社会体育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系社会体育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谙透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将所学用于实践,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级就参加了校党委主办的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经贸英语,选修二外日语等多门人文,管理课程,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涉猎广泛的全方位人才。 “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是我的处世原则;“精益求精、勇于进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热情使我能胜任贵公司的技术开发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希望公司给我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我在此静候佳音。谢谢!

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6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同时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学、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永城职业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城**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一、课程简介 永城**学院《大学体育》是公共基础课。是在我校一年级开设的必修课,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系、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等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批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 1. 在加强课程建设的教育思想研讨、开展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2.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引进计划。 3.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4.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实现“三位一体”教学的课程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 与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践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必须以职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从职业化培养的角度,审视《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认为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育社会工作方向暂不易作为职业方向培养;培养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设置缺乏依据说明,对运动技能关注不够;多方向和多头开设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继而影响学业修读和就业。提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应该以运动技能的推进为主线;在具体培养规格上,应该采取递进形式对学生提出规定要求。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32-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据石岩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应配备65万人,到21世纪中叶应达到500万人以上。顺应社会体育发展的热潮,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蔚然成风,全国的办学规模由2000年的30余所院校猛增到2008年底的230所,涵盖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然而,与供需两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艰难的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体育专业难以摆脱的

梦魇。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后10名的本科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榜上有名;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20个本科专业年终就业率未超过40%;在另一项调查中,2008年全国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对口率为40%,居所有专业倒数第3位,毕业后半年的月均收入为2090元。一边是缺口较大的人才需求,一边却是艰难的就业形势,问题根源在于教育与实际脱节、专业与职业脱节。2009年7月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适时地提出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问题,为明确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接轨,提高各高校办学质量提供了指导和有力的支撑。但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职业化培养的角度看《专业规范》,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已经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王爱丰等在对江苏近1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研究后指出,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围绕《专业目录》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石岩等学者均有类似观点。 2)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是体现专业特色的灵魂。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岗位实用性不强,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情况是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雷同,传统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现有师资、设施基本是为了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需要配备的,社会体育专业所需的师资、设施建设尚需时日。另一种情况是开设的特色课程受制于

2020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0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根据我院本学期工作重心和工作安排,社会体育教研室将主要围绕我校2017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结合新专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新专业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工作,同时继续加强教学质 量的管理和提高。具体安排如下: 一、严格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教研室主要承担的课程有2017级的任意选修课程、2016 级别的专业必修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中包括新开 课程和教师开新课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将在教学管理上作到: 1、认真备课。要求全教研室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自己所承担的每 一门课程。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基础知识与最新学科前沿研究的合 理搭配,争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同时,对于新开课程 和教师开新课程进行听课、评课,积极给予指导和关怀。 2、继续组织教研室内的听课、评课。本学期教研室将继续不定 期的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在听课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制 定的标准,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认真的评议、探讨和总结,及时发现 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严格遵守校院各项教学纪律和教研室工作要求。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接收、拨打手机、信息,力争以积极教书育人的态度,对本学科知识的较好的把握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提高各门课程的 教学质量。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教研室将继承以往教研活动的好传统,利用教研室活动之机,开展教学讨论和研究,确定主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力争使 大家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每次活动及时详细记录 三、落实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为了确实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最大程度的避免职称科研,本学期将采取集体攻关、积极鼓励和具体落实科研任务 的方式,完成每个人本学期的科研任务,并力争有所突破。比如, 保证没有结题的项目今年结题,并积极申报2007年的省级课题和我 校今年的教研课题。 四、扎实开展新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跟踪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为了使教师对新专业有明确的认识,建 议学院聘请国内社会体育方面的专业对于新专业培养方向、目标, 国内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讲座和指导。同时充分利用本校 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 4、加强课程建设,指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具体的执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 “健康第一、育人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 育的突破口;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 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 学生。 二、工作任务: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样,决定明确提出了体育工作在实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教 育目标中是首当其冲的,是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的。与此相一 致的是,标准强调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 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 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使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2.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师范教育转型、基础教育全方位改革等时代背景,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3. 总结2006版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的经验,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方案体现本专业特色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面宽、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基本规格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基本运动技能。具有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责任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1. 基本学制为4年。 2.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 以“二分三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3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日期:2013年8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 1)工具性知识: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

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方案

(试行)为贯彻落实《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促进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模式,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尤其是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营地建设的意义和性质: xx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任务是: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体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利用户外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土和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资源,开发新型的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吸引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使广大青少年从室内走向户外,认识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运动、娱乐、休闲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二、营地的规模和基本地域条件: (一)交通便利的自然山川、湖畔海滨等,距离中心城市不超过两小时路程,可全年开放或具有明显独特的季节性特征的地域。 (二)具备必要的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周边有可供参观学习的历史文化景观或工农业生产基地。 (三)拥有可同时安扎200个左右露营帐篷的开阔地带,营地面积不少于6000平米。 (四)远离滑坡、巨浪、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安全区域。 三、营地构成: (一)活动区:

户外体育营地活动主要包括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团队拓展、航海模型、航空模型、无线电测向、野战定向等一系列绿色体育户外运动项目。通过组织青少年“体验一次野外露营”、“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参加一次团队拓展体育活动”和“参与一次户外体育比赛”等形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露营区: 露营区是青少年户外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 一。必须可同时满足400人左右(安扎200个双人帐篷)露营;露营区要有足够的空地、除有厕所、盥洗台、清洗台、必要的照明设施等最基本的设施外,尚需要有整洁的环境卫生、安全警卫系统。 (三)服务区: 服务区是保障青少年在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安全、快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除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必须物品的租赁及相关服务,尚需含餐厅、日用品商店、淋浴设施、消防急救设施、医务室、休闲生活空间、便利的交通网以及丰富的临近游憩点的服务设施、休闲设施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 四、管理: (一)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是全国组织实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工作的业务部门,负责营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二)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营地建设的选址工作,并对营地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为避免营地运营不当而造成政府部门的长期投入,贯彻“营地自行运营”的方针,亦可由营地依托单位(如共青团属青少年活动基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代为运营管理。 (三)各地拟建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依托单位需报有关取得建设营地所需土地的相关协议,经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报告word精品

. 建设Ⅰ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自2011年申请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按照省、学校的要求,依据专业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深入落实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和办学水平,是本系生存的支柱和关键。在体育系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本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对专业等方面进行规划,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产业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急剧增长,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休闲体育活动作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作为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中充满活力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户外运动终究会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因此,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新时期。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从创办之初,体育系就努力探寻着适合本专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本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是经过专业考察与学习,并根据民族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来设置相关类别的课程。通过专业调查,深入把握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定位。2012年,体育系全体员工远赴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的民族院校、师范院校和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派年轻教师到成都体育学院进修户外专业;参加四川省休闲协会、亚洲攀岩竞标赛、山地户外安全与健康国际会议等。通过全面的专业调研得出:休闲体育在国内悄然升起,发展越来越壮大,市场前景广阔;四川省有关户外运动、体育旅游、拓展培训机构多达300多家;国内部分高校均有开展户外运动课程;全国各省设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俱乐部和相关协会,户外运动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规范性;有派克、凯乐石、始祖鸟等多个专业品牌的商家从事户外装备的生产等。与此同时,学校地处甘孜州,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具有较强的地区优势,以及学校与甘孜州各政府的行政部门、旅游景区都有密切联系,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办学优势。 目前,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院校的运动设施和实验设施能够或基本-. . 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求,但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还有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教育实训实践无法满足专业建设所需。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稳定规模、内涵发展”为基本思路,实践学校党委的战略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下得去、靠得住、干得好”的民族应用型育

社会体育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社会体育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向你介绍下社会体育专业的简历范文 姓名: 性别:女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从事职业: 销售、咨询/顾问、市场/市场拓展/公关、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期望从事行业: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设备/运营/增值服务)、咨询/管理产业/法律/财会、教育/培训、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品)、耐用消费品(服装服饰/纺织/家具/家电)、贸易/进出口、汽车、环保、娱乐/体育/休闲、传媒/出版/印刷/包装、广告/公关、房地产/建筑/装潢、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物流、农/林/牧/渔、政府/公共事业期望工作地区: 湖北省 期望月薪: 目前状况: 应届毕业生 自我评价 诚实正直,责任心强,守时守信是我大学四年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的磨练,使我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 工作积极、负责、守时、守信。担任学生干部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团体精神。参与过较多的社会实践工作,提高了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生活中的我快乐而自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长期的体育锻炼保证了自己时时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精力。我善于收集获取信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迎接新挑战。 教育经历 2004/09 -- 至今:三峡大学 | 社会体育 | 本科 在校况情 曾获院校级二等奖奖学金 曾获院校级三等奖奖学金 2007.5 在三峡大学第三届广播体操比赛中担任指导员指导的机械与材料学院获得一等奖。 2005..6 被聘为三峡大学广播台节目质量监督部部长,负责全面的节目质量监督工作,为节目的质量的改观提出了不少的好的建议和意见,得到了广播台领导以及负责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最新-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所我国部分地方院校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最近十年来各级教育相关文件及相关学术性论文,收集并且整合参考了八所高校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数据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院校的课时比列、学分、实践等环节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 三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当前该8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结合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的需求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14060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 660302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3)专业建设优势 2.专业发展现状 3.存在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

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五、预期绩效 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 七、保障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都为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报告,2008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15万人,2009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25万人,近2年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福建省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