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是在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的,旨在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简单百分数应用题联系和区别,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怎样教好这类应用题呢?通过教学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学生数学技能的训练,因为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和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相同,所以掌握好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关键和方法是学好新课的必要途径。

二、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出示例6,一个小钢铁厂去年产钢44万吨,今年产钢50万吨,(1)今年比去年多百分之几?(2)去年比今年少百分之几?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把例6与复习比较,集体讨论,找出两题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回答。

相同点:数量关系相同,结构特征一样。

不同点:一个是有比多比少。另一题是被比量和标准量是已知的。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从线段图能否看出是哪个量同哪个量比?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是比较量?这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量的基本思路。

三、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归类整理,使理解程序化。根据以上的教学,学生对百分数的复合应用题有了较深的理解。为了更

好地使学生学习百分数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我出示了一个图表,让学生讨论后填出解答方法。

看结构特征得出解答方法:

相差量/单位“1”量

四、注意学法指导,增强练习的针对性。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教学新课后,注意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分数、百分数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复习》反思性说课稿 我从以下四方面说说我的这节复习课的设计。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复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总复习130—13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本册第一、二、三及第五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及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的。此时,小学阶段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已全部结束。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提供了一道含有三种类型的分数乘、除应用题和两道含有三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题。编者的意图是便于学生在复习中进行系统整理和对照比较,以加深认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方法,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学生分析: 我教的是六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恰当的引导,可以自主梳理知识。他们思维较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复习课肯定会缺少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如果在复习中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中只有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学习情境,使复习课保持住像新授课那种让学生“新”“动”的滋味,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与交

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建构起知识系统。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复习课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通过整理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建构。 2、培养学生会分析贴近实际生活的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 教材在编排时所提供的三道练习题我觉得呈现方式过于呆板,学生虽然能通过解答练习题完成对三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知识的整理复习,可这种类似于“冷饭重炒”的以练习促复习的方式必然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在充分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前提下,本着新课标强调的数学教学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创设了招商引资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分析材料中的数据,提出分数、百分数问题,然后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做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在探究中不但复习了知识,建构了知识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百分数 教学反思

《百分数》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我深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又感叹它的难教。要想学生真正理解,会熟练解答,非下苦功夫不可。此类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既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有以下一些典型方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这里的数形不是指中学的函数和解析几何,而是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如: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很遗憾,我的线段图和分数式子贴不上去,下同,所以例题只好不举了) 二、对应思想 分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分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分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

过程都离不开转化。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四、变中求定的解题思想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的是部分量不变,有的是总量不变。 五、假设思想 假设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常用有推测性假设法和冲突式假设法。 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 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逆向思考的应用题,往往棘手,而这些的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则简单易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开始就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使它与已知量处于同等地位,同时运算,组成等式,然后解答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找出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临海市的最后一题许多都可用方程解。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金工车间有两班职工,甲班职工比乙班职工少9人,因工作需要,从甲调出3人到乙班,这时甲班职工比乙班少3/8,两个班原来各有职工多少人? 2、光明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5%,今年开学初转走了3名男生,又转来了3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48%,光明小学六年级现在有女生多少人? 3、水果店运来一批梨,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1/5,第一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52千克,两天正好卖完,这批梨有多少千克? 4、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第小时加工20个,第二天每小时加工30个,两天加工的数量同样多,共用了13。5小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哥哥和弟弟共有图书若干本,哥哥的图书占总图书的3/5,若哥哥给弟弟9本,则两人的图书同样多,哥哥原来有图书多少本? 6、甲乙丙三个同学参加储蓄,甲存款是乙的4/5,丙存款比乙少40%,已知甲存了500元,丙存了多少元? 7、小王和小李共同加工一批儿童服装,小王单独做要18天完成,小李每天加工16件,当完成任务时,小王做了这批服装的5/9,这批儿童服装共有多少件? 8、东风农场原来有旱田108公顷,水田36公顷,为了提高产量,将一部分旱田改为水田,使水田的面积是旱田的5/7,问:将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 9、东风农场原有水田面积是旱田的1/3,为了提高产量把24公顷旱田改为水田,现在的水田面积是旱田的5/7,东风农场现在有水田多少公顷? 10、水果店运进一批水果,运进的苹果重量的40%等于梨重量的1/3,已知运进的梨比苹果重3.6吨,运进苹果多少吨? 11、一根钢筋,锯下20%后,又接上2米,这时钢筋比原来短1/10,原来这根钢筋有多长? 12、业余体校新购进三种球,其中篮球占总数的1%3,足球的个数与其它两种球个数的比是1:5,排球有150个,三种球共有多少个? 13、粮店中的大米占粮食总量的3/7,卖出600千克大米后,大米占粮食总量的1/3,这个粮店原来共有粮食多少千克? 14、六一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后来又转来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15,又转来几名女生? 15、加工一批零件,如果师傅单独做20小时完成,师徒二人合作12小时完成,现在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做了960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6、育红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6%,中年级学生人数是高年级的5/9,低年级比中年级多84人,育红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17、六一班有一部分学生参加运动会,其中2/7是女生,男生是20人,已知全班男生有4/5参加了运动会,没有参加运动会的占全班人数的9/23,这个班有多少名女生? 18、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3/8,第二完成余下的2/3,第三天植树55棵,结果超过计划1/4完成任务,原计划植树多少棵? 19、有两个粮仓,从甲仓取出它的1/4,从乙仓取出它的1/5,剩下的粮食,甲仓是乙仓的3倍,甲仓原有粮食480吨,乙仓原有粮食多少吨? 20、两个搬运队共同搬运一批货物,甲队每天搬运这批货物的1/16,乙队每天运18吨,当完成任务时,甲队运了总数的5/8,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21、参加六一联欢的少先队员中,女队员占3/7,男队员比女队员的2/3多40人,女队员有多少人?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也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1.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一)、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二)、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小学六年级数学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题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例1、甲校学生人数是乙校学生人数的40%,甲校女生人数是甲校学生人数的30%,乙校男生人数是乙校学生人数的42%,那么,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首先统一单位“1”,把乙校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甲校学生就是40%,两校学生的总人数用(1+40%)表示。 甲校女生占乙校学生的40%×30%=12% 乙校女生占乙校学生的1-42%=58% 解:40%×30%+(1-42%)=70% 70%÷(1+40%)=50% 答: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50% 做一做: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增加10%,底边上的高缩短1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解:把三角形原来的底和高分别看作单位“1”,则变化后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为1+10%和1-10%,变化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1+10%)×(1-10%)=99%,答: 例2、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32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多少块? 分析:奶糖的个数是不变的,把它看作单位“1”。原来水果糖占奶糖的100-45/45 加入32块后水果糖占奶糖的100-25/25 加入的32块水果糖点奶糖的(100-45/45)-(100-25/25)解:32÷{(100-45/45)-(100-25/25)}=18(块)答:这堆糖中有奶糖18块。 做一做:2、某中学上年度高中男、女生共有290人,这一年度高中男生增加4%,女生5增加%,共增加了13人,本年度该校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分析:可以假设男生和女生增加的一样多,可以都是4%,也可以都是5%,这样就可以算出增加总人数的差,从而可以求出原来男生和女生的总数。 解:假设男女生都增加4%,则增加的总人数为290×4%=11.6(人), 增加人数的差为13-11.6=1.4(人) 则原来女生的人数为1.4÷(5%-4%)=140(人) 现在女生的人数为140×(1+5%)=147(人) 现在男生人数为(290-140)×(1+4%)=156(人) 答:本年度有男生156人,女生147人。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那么这节课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新知识的起点又在哪儿呢?我设计了两个基础训练:一是找单位“1”和说数量关系,二是把例题改成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新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例题的学习围绕“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展开。2、三组对比练习,第一组和、差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第二组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对比,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第三次对比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倍数、分数、百分数,它们在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在画线段图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表示女生人数时有一定困难,我及时调整思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而练一练时涉及到了小数除法,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慢下来,需关注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对检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检验时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乱写,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学完例题后,我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有的用除法做,有的转化成

分数应用题用份数做,在练习时有个别学生用份数做了,感觉有一点冲淡列方程的主题。

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本人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课题: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执教:蔡琪琳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复习,为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做好必要的准备:①明确题目中哪个量是单位“1”;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也就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模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1)这道题与上面的复习题相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学过程说明:从题目对比中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通过不同点,

《百分数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励耘小学车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64-66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 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读写百分数。 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时安排】 2课时(以下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于承担了这次联校教研的教学研讨任务,我展开了百分数的认识的磨课之旅。几经研读教材,组内研讨,试教,修改,最终呈现出

一节较为满意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课堂的亮点源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本节课练习中,我将百分数与图形,估算,可能性知识相联系,和成语相联系,教学不是单一的百分数概念,而给了百分数一个广阔的应用外延,极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作为数学教师随时随地的注意数学知识之间联系,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感,符号感以及数图结合等各种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渗透,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坤中巷小学曹老师评价:“我自己上过百分数一课的公开课,网上也看过许多这节课的视频,而这节课能把百分数与估算,可能性相联系,还是第一次看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对我教学设计的肯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只有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观其花,探其枝,挖其根,才能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还你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不足之处: 让数学教师全身遍布数学素养,从规范严谨的教学语言做起。 1、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五年级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看到百分数,会说出这是百分数,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通过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优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我们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不从百分数的产生入手,而是由学生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入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中本人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地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学生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方面总觉得还欠缺什么,须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组织教学,使学学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意义的内涵。本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为此,在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 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且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百分数产生的由来,在课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三位篮球明星王治郅、姚明、易建联来到我们学习百分数的课堂,创设情境,围绕究竟谁是投篮王这一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引起学生的争论,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得出要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仅仅知道投中次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投篮的总个数。最后来比较他们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因为要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必须通分,而它们的公分母又刚好是100,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百分数的好处,明白了“生活中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使用百分数”。尤其是“在比较哪个投篮水平高?”时,学生在经历了分数的不便后,体会到了使用百分数的优越性,感悟了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充分体现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

六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doc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一)》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一)》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列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解答经验及解题方法。本课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复习题引出例题。复习题: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五分之四。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列式计算, 交流是怎样想的?这里学生有两种种解法:(1)用方程;( 2)按比例分配。针对方程的解法和学生一同回忆用方程解答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写什么?这时 我把复习题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五分之四”这个条件改成“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80%”,让学生自己解答,通过这样的知识迁移学生很轻松的解决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答,使学生体会到用方程 解答的好处;第二次引导学会上比较复习题一例题在题目及解答上的异同,使学 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成系统。在巩固练习的安排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梨树和桃树 一共有 96 棵,根据下面的条件算出梨树和桃树各多少棵?(1)桃树的棵数是梨树

的5 倍。 (2)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五分之一。 (3)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 20% 。引导学生将此题的三个条件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数问题的联系。 本课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生成资源我处理的较好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方程解答,但在方法的多样化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还要处理好解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觉得自己上的比较累,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那么满意。 这个例题是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量,以及一个数量比另一数量多 (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量(单位”1)””的实际问题。 例题教学,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在交流中完善精致化。先画什么?(单位 1,九月份用水量)再画什么?十月份用水量这条线段画多长?这个 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比九月份节约 20%”:节约的用水量是九月份的 2/10 或 1/5。学生修改线段图的过程实际也是进一步理解题意的过程。 课堂上老师最累和学生最怕是找出适合列方程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中各线段,在各线段的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仍有部分学生有困难。学生 提到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 -节约的用水量 =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 -十月份的用水量 =节约的用水量。我没有引导学生及时选择合适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进行列 方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尝试中找到适合的等量关系。在全班交流中明确 等量关系。

《百分数的应用 》 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教学反思 2019年精选文档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复习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全册学完之后对分数应用题的一次大型整合而进行的一次整理和复习。那么复习课必须针对这一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合,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并对形式各异的整理结果进行互评甚至争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自主建构使学生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沟通联系,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温故而知新,知识若不盘点,则如置身于大漠一般茫然,将知识精华集优整合,让你轻松积累、快乐学习! 一、复习

1.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2.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策略是什么?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经验是什么? 4.我抓住分数应用题的主干――“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引导学生 对其深入研究。然后“按你的理解,用图表达这条信息的含义”,来 再现这句话的本质特征,并以此来体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设计这一“抽象→具体”的过程,为学生充分理解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数量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梳理知识 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沟通联系,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特征。 如:在学生对“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深入了解之后,我顺水推舟:“你还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些信息? 学生想了想写出自己想到的信息,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1.分率(百分率)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7.5%);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2.5%); ;)66.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3( (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40%)。 ……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是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学习重点是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能解决“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1、复习引入,降低难度 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由前面所学分数应用题“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找单位1,总结出谁是单位预1谁做除数。 2、由生活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天气越来越冷了,水会结成冰,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3、借助线段图,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或少的量,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谁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的线段图,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线段图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理解掌握的教师不讲,只作适当的引导,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较准确的知识。 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自己本班的学生,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对以往知识的 掌握,本以为很容易的问题学生不会回答错误,没有察觉到。这个 错误也是自己当时过度紧张造成的。同时也说明自己备课没有备到 学生。 2、由于本课需要画很多的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多百分之几,或者少 百分之几。担心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显得仓促

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

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析 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由于题中“单位1”的量不断变化,已知量与未知量所对应的分率也随着变化,一般难于找准这种变化规律,因而也很难确定用乘法计算,还是用除法计算。由此,解题时常常出现错误。 例1玩具厂原有职工128人,男职工人数占总数的25%,后来又调进 =160(人)。 答:这个厂现有职工160人。 [常见错误] =80+128 =208(人)。 答:这个厂现有职工208人。 =48+128

=176(人)。 答:这个厂现有职工176人。 [分析] 这道题的两种错误解法都是没有分析出题目的数量关系瞎拼凑的算式,错解(1)中128×25%表示原来男职工人数,调进男职工后由于男 职工人 这道题中原来男职工人数很容易求出,若知道调进多少名男职工,又知 进多少名男职工,因此只能从女职工人数考虑求现在总人数。女职工原有128×(1-25%)人,未调进女职工,即人数未变,显然女职工占后来总 人数的 [解] =400(人)。 答:这个厂有职工400人。 [常见错误]

=300(人)。 答:这个工厂有职工300人。 [分析] 这道题只有从解题思路的分析中才能得出上面错解的错误实质。我们知道,只有知道了部分数以及部分数占总数的分率,才能求出总数。本题男职 不对了。本题作出下图可以帮助分析,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图形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求女职工人数时为什么不能只算占全厂职

例3有一批货物,分3天运完。第一天运走3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走80吨,第三天比第二天多运走80吨。问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解](80+80×2)÷(1-30%×3) =240÷(1-90%) =240÷0.1 =2400(吨)。 答:这批货物共有2400吨。 [常见错误] (80+80)÷(1-30%×3) =160÷(1-90%) =160÷0.1 =1600(吨)。 答:这批货物共有1600吨。 [分析] 只有理解了题目的数量关系才能分析出错解的原因。根据题意可作出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天除运走这批货物的90%外,还多运了240吨,即这240吨货物正好占这批货物总量的10%,这样很快地求得这批货物的总量。然而上面错解对第三天比第二天多运80吨。不能转换成第三天比第一天多运160吨,而这种转换一般容易忽略也较难理解。适当利用线段图,可以较好地揭示这种数量关系的本质,防止出现上述错误。

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百分数复习教学反思苏教版

分数和百分数的复习 分数和百分数的复习重点应当是它们的概念,还有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当我们面对比较熟悉的知识,怎样才能把它们连贯起来,使得复习课区别于新课又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有所收获,我觉的学生在复习方式上要有所改变,主要体现在“几个转变”上。一、知识整理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通过知识的整理,发现了分数与百分数的几个相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关系,还有它们都是分数等。还发现了一些不同点,比如:它们的书写形式不一,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有时可以带上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则不可以等。学生在知识的整理、交流中理清思路,提高能力,唤醒了尘封已久的知识,比如:分子、分母、分数单位、倒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在展示学生的知识整理结果时,有好多学生都发出了惊叹,有几份学生的作品真是整理得太好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中等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整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好的夸奖。 二、评价的转变 现有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霸占”着评价的主体位置。学生回答对了,教师马上说“你太棒了”,其他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白那位学生讲的是什么;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有教师立即就会“笑眯眯”的说:你再想想看,或者是谁来帮助他。这样的课堂,教师自始自终在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人为地造成课堂的紧张气氛,学生想说不敢说,他们把思考问题的时间放到了揣测老师到底要什么样的答案,我的答案不知老师要不要。形成的后果是大部分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旁听者”,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在《分数、百分数的复习》一课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多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你可以对你的想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3页例3、做一做,9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通过对比,使学生沟通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会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略) 二、复习铺垫。 1、找单位“1”,说等量关系式。 (1)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65% (2)科技书本数的80%相当于故事书的本数

(3)一个数的75%是36 (4)苹果的棵数比梨多10% 苹果的棵树是梨的百分之几 2、出示复习题: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25。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3/25) (3)启发:还可以如何列式?1400+1400×32/5 3、导入新课: (1)将复习题中的“3/25”改为“12%”变为例题。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三、展开探究活动。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提出学习目标: ①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例3。 ②整理和归类出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学生讲解每一步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以及求“百分率”。但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较高。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一、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 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准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寿生总数X100%;及格率二及格人数雀班人数X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实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 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以促动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练习这个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

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很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 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