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和《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3]83号)。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新一版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宁波要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这就对我市的商业网点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宁波市商业网点的合理、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急需编制相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在宁波市贸易局和宁波市规划局的联合委托下,我院承担了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二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总规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部分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突破该范围),包括三江片、北仑片和镇海片。重点为三江片,即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及镇海区的骆驼、庄市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现状界定为2004年12月,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分两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商业体系和商业业态。

4.1 商业体系

分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三级结构。

明确商业体系分级结构,确定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服务半径、服务内容。

4.2 商业业态

本次商业业态规划为有店铺销售业态,具体可分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大型超级市场、仓储式大卖场)、商业街(包括综合商业街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商品交易市场。

确定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商业街的定位、位置、规模、功能、发展重点;确定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的位置、规模、功能、经营内容。

菜市场业态规划内容详见《宁波市三江片菜市场(菜篮子超市)规划(2001——2020)》。

第五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

4、《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

5、《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3]83号)。

6、《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7、《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宁波市城市各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部分正在编制)。

9、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规划纲要(2002-2010)。

10、《宁波市商品市场总体发展规划(2001-2020)》。

11、《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汇编》。

12、《宁波市统计年鉴》(部分年份)。

13、《宁波市50年(1949-1999)》。

14、宁波市各区商业发展计划、文件、资料。

第六条指导思想

以宁波市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新一轮总规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为总体要求,结合《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规划纲要》,从我市经济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落实空间位置,确定发展规模,引导宁波市商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市商业统一、和谐、健康发展。

第七条总体目标

“四新”目标:即至规划期末,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城市商业网点新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新格局;构建功能强大、管理先进、门类齐全的商业新业态;促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的新发展;确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使宁波成为长三角南翼现代化的开放型商业中心城市。

第八条规划原则

8.1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利民便民。

8.2 结合总体规划,符合发展规律。

8.3 合理配置资源,整体协调发展。

8.4 分清结构体系,突出发展重点。

8.5 突出文化氛围,优化营商环境。

8.6 坚持可持续发展,近期远期结合。

第二章商业体系规划

第九条规划目标

本次商业体系规划以形成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为重点,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补充的完善的网络结构,坚持资源比较优势,按经济区域配置商业设施,形成以“一主八辅”为基础,以“多点”为补充的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商业体系。

“一主”为一个城市商业中心;“八辅”为八个区域商业中心(另有九个商业集聚区);“多点”为30个左右的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

第十条规模控制

规划2020年中心城商业营业面积宜控制在350万平方米左右。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营业面积比例按照30:45:25进行分配控制,面积控制分别为100万、160万、90万平方米左右。

第十一条城市商业中心

城市商业中心是指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为超广域1的城市商业中心区。

规划城市商业中心为三江口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东至彩虹北路,西至解放路,南至百丈路、药行街,北至车站路,由海曙、江东、江北三个区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70余公顷,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00万平方米左右。

发展导引:

海曙区块: 商业用地总面积40公顷左右,营业面积控制在65万平方米左右。老的商业街区的发展着重在业态调整、功能开发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延伸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完善经营服务功能,加强对大型百货店的引导发展,增加商业服务配套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天一广场重点发展经营国内外名牌、名品的专卖店、专业店及百货店等业态,沿和义路南侧开明街东侧地块鼓励发展中小型专业(专卖)店,日新街东侧地块鼓励开发精品商场和高档商务办公楼。改造、完善城隍庙商业中心,建设成为集旅游、购物、美食、休闲为一体的商业休闲区。开发建设和义路休闲商业、商贸街区。在日新街以东结合新地块的开发规划大型地下停车场。

江东区块:商业、商务用地总面积25公顷左右,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5万平方米。开发北至中山路,南至百丈路,西至江东北路,东至铸坊街之间地块,建设商务中心和高档商业网点,并适当延伸至外围区域。建议发展中小型专业(专卖)店、酒吧、咖啡吧等休闲商业,商务餐饮,完善商业服务和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形成以商务为主、兼有商业和休闲功能的近期发展重点区域。三江口商业中心延伸至彩虹广场和波特曼中心。

江北区块:商业、商务用地总面积6公顷左右,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0万平方米。商业网点布局突出“洋、商、港”特色,建设外滩国际商务区。结合天主教堂、会馆、展览馆等建筑,发展以高档次为主的文化商业,建成具有欧式风格的旅游、展览、休闲、购物商业街区。

1、商业吸引消费者的能力,服务对象以本区域以外的消费者,外来消费人口占80%以上。

发展要求: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发挥规模效益;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和交通设施;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完善经营服务功能,实现特色经营与错位经营。形成具有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特色商业氛围。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服务整个市域,重点服务中心城,并辐射到周边城市及长三角地区,在国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服务人口为整个市域人口和其他城市来宁波旅游和消费的人口。

第十二条区域商业中心

区域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2的区域商业中心。

中心城形成8个区域商业中心,分别为鄞州商业中心、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江北原庄桥地段商业中心、江东七里垫商业中心、北仑新碶商业中心、骆驼商业中心、镇海老城区商业中心、江北洪塘商业中心。形成9个商业集聚区,其中海曙3处,江东、江北各两处,鄞州、北仑各一处。

12.1 鄞州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位于鄞州新城区中心,东至天童北路,南至贸城中路,西至宁南北路,北至四明西路,总用地面积约21公顷,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5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集大型百货、大型超市、大型专业(专卖)店、家居广场、美食广场、酒楼、图书城、文化娱乐、影院、休闲等主力业态、业种的购物中心。在商业中心内设置两个大型百货店、一个大型综合超市、两个大型专业(专卖)店等主力店,上百家小型商铺;鼓励设置:小型百货店、中小型专业(专卖)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设施。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服务整个中心城,重点服务三江片的YZ-3、YZ-2、YZ-4分区内人口,并辐射到宁波市域南部地区,重点服务人口近50万(具体分区详见支撑类文字和图纸,下同)。

2、指商业吸引消费者的能力,服务对象为区域内外的消费者。

12.2 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 位于东部新城核心区,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为4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地下商业营业面积控制为10万平方米左右)。商业分两块:一块位于中山路延伸段以南,百丈路以北,二号路两侧,总用地面积控制在20公顷左右,商业营业面积为30万平方米;另一块位于会展中心以南,结合东部新城区商务中心设置,商业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集国际商务、酒店、大型高档百货店、中高档专业(专卖)店、美食、精品店、咖啡酒吧等中高档商业业态、业种的集商务、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商业中心。地下商业街鼓励发展以高档工艺品、小型百货、时装为主的精品店及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设施。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服务整个中心城,重点服务三江片的YZ-5、YZ-4、JD-2 、JD-1分区内人口及在东部新城区工作的人口,并辐射至市域,重点服务人口达50万。

12.3 江北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位于现状庄桥机场位置,为未来江北居住新区的中心,该商业中心控制用地面积30公顷,总建筑面积控制在40万平方米,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集大型百货、大型超市、大型专业(专卖)店、美食、酒楼、文化娱乐等业态、业种的商业中心。在购物中心内设置一个大型百货店、一个大型综合超市、两个大型专业(专卖)店等主力店,上百家小型中档商铺;鼓励设置:中小型百货店、中小型专业(专卖)店、餐饮网点。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服务整个三江片,重点服务江北片,辐射至整个中心城,重点服务人口50万。

12.4 江东七里垫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位于福明路以东、中山东路以北、姚隘路以南、沧海路以西,后塘河两侧地区,总用地面积约25公顷,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以商业为主,商务为辅,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建议在该商业中心内设置一个大型百货店、一个大型专业(专卖)店,近百家商铺。滨河亲水型商业特色也将成为该商业中心的一大亮点;鼓励设置:小型特色百货店、中小型专业(专卖)店、便利店、餐饮网点。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服务整个三江片,重点服务江东片,辐射至整个中心城,重点服务人口近50万。

12.5 北仑新碶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位于北仑新碶凤凰山西侧,长江路的东、西两侧周边地块,包括区中心商业广场和凤凰山公园商业街两部分,商业中心用地面积控制在20公顷左右,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以商业为主,商务为辅,集购物、餐饮、娱乐、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建议在该商业中心内设置一个大型百货店,一个大型综合超市,一个大型专业(专卖)店,近百家小型中档商铺;鼓励设置中、小型特色百货店、小型专业(专卖)店、小型超市、便利店、餐饮网点、中型酒店。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重点服务北仑片,重点服务人口40万。

12.6 骆驼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位于骆驼片区中心内,西临世纪大道,北靠中心路,总用地面积控制在15公顷以内,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以商业为主,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建议在该商业中心内设置一个大型专业(专卖)店,一个大型超级市场,几十家小型商铺;鼓励设置小型百货店、小型专业(专卖)店、中小型超市、便利店、餐饮网点。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重点服务三江片的JB-1和JB-2分区,辐射整个江北和镇海片区,重点服务人口达15万。

12.7 镇海老城区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分两块,一块位于西街和清川路附近,结合东南侧商业地块的

开发建设,与家世界超市共同构成镇海商业中心西区。另一块位于南大街两侧,南连甬江,结合旧城改造往北延伸。两个区块总用地面积控制在5公顷以内,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8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建设中档的中型百货店和中型专业(专卖)店各l处,以满足当地居民对高中档商品的需求,发展成为集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鼓励设置小型特色百货店、小型专业(专卖)店、小型超市、便利店、餐饮网点。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重点服务镇海片区人口,并辐射到北仑片的小港地区,重点服务人口近15万。

12.8 江北洪塘商业中心

范围及规模:位于洪塘街道新区内,东靠机场路,总用地面积控制在6公顷以内,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8万平方米。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以商业、餐饮为主,集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建议在该商业中心内建设一个大型专业(专卖)店、一个大型综合超市。鼓励设置小型百货店、小型专业(专卖)店、餐饮网点。

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重点服务三江片的JB-3分区,辐射YZ-1和JB-1分区,重点服务人口15万。

12.9 商业集聚区

范围及规模:共9处,分别位于海曙的鄞奉路;海曙的汽车西客站北侧;海曙的环城北路南侧,环城西路以西;江东的通途路北侧、江南公路南侧、中兴路东侧;市科技园区中心;江北的大庆北路南侧、孔浦西侧;江北的高教园区北区北侧;鄞州的轻纺城附近;北仑的小港红联渡口路附近。每处用地面积控制在3公顷左右,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4万平方米以内。

发展导引:发展成为以商业、餐饮为主的区域级商业集聚区。鼓励设置小型百货店、小型专业(专卖)店、餐饮网点。规划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一览表

第十三条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

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的商业服务设施。

13.1 规划

共规划30个左右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每个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服务人口3—5万人,服务半径500 —800米。社区商业建筑面积标准按照700—910平方米/千人,社区商业用地面积标准按照600—940平方米/千人,机动车停车位按照0.5个/100平方米商业营业面积进行配置。每个社区(居住区)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米左右,总量控制在90万平方米。其中社区(居住区)商业网点包括社区集中商业网点和社区分散商业网点,其比例按照60:40进行分配,面积总量分别为55万平方米和35万平方米。

13.2 布置原则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按比例配建;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大力发展便利连锁等经营业态和模式;加强改造,布局合理。

13.3 设置导向

鼓励设置新型社区商业服务设施 (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能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小型折扣店、便利店、超市、餐饮网点、菜市场、生活服务设施;限制设置大中型百货店、大中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

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项目设置一览表

13.4 三江片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商业配置要求

三江片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包括慈城古镇、慈城新城、东钱湖新城、高桥、集仕港、古林、洞桥、姜山、九龙湖、澥浦、五乡、东吴等,该类型地区的商业中心规划根据实际居住人口规模设置若干个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人口规模不到居住区的地区按照实际人口确定规模,人均商业面积指标和中心城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人均商业面积指标一致。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与中

心城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一致。

第三章商业业态规划

第十四条大型零售商业网点

14.1 规划目标

科学规划和合理确定各类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布局。对现有大型零售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以城市发展要求和居民生活需要为基础,根据大型商业业态的商圈理论,形成布局合理、服务方便的大型商业业态布局,使中心城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成为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重要节点,成为中心城商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并为市域提供强有力的商业辐射。

14.2 发展建设导引

1、结合商业中心和商业街的发展,合理布局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建设须注重商业功能、建筑空间、停车配套的全面提升,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商业形象和城市品位。

2、适当发展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宜布置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通畅、用地条件良好的区域,尽可能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置,同时应避免布局在交通负荷太大的地区。

3、适当控制三江口商业中心大型百货店的增加,引导其发展,适当在区域商业中心内规划百货店。

4、合理发展大型专业(专卖)店。

5、合理布局大型综合超市。

6、适当加强仓储式商场的发展。在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城市建设用地的外围区域适当布置仓储式商场,同时辐射中心城以外的周边区域。

14.3 数量控制导引

购物中心:宜控制在4个。

大型百货店:规划19个左右。

大型专业(专卖)店:规划22个左右。

大型超级市场:规划31个左右。

仓储式大卖场:宜控制在3个。

到2020年,宁波中心城大型零售网点控制在75个以内(有部分重叠)。其中大型购物中心4个(购物中心一般复合了其他业态,所以上述数量有重复计算的部分),大型百货店19个,大型专业(专卖)店22个,大型超级市场31个,仓储式大卖场3个。2020年规划大型零售网点的数量与2004年底相比其中购物中心增加3个,大型百货店增加10个,大型专业(专卖)店增加15个,大型超级市场增加23个,仓储式大卖场增加2个。

14.4 规划

14.4.1 设置导向

购物中心:设置在城市内部交通方便的区域,避免设置在快速交通性干道两侧;一般结合城市商业中心设置。

大型百货店:设置在城市内部交通方便的区域,避免设置在居住区内;一般在城市商业中心或重要的区域商业中心内,结合购物中心或综合商业街设置。建议规划的大型百货店主要布置在规划的新的商业中心内。

大型专业(专卖)店:设置在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内或商业街两侧和居民聚集区中心,提倡在交通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设置,适当避免同一类专业(专卖)店集中设置在同一区域。

大型超级市场:大型超市主要设置于居民聚集区内,少量也可结合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设置;中型超市设置于居住社区内。避免设置在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两侧,禁止相邻设置。

仓储式大卖场:设置在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外围区域或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旁,鼓励设置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禁止设置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居住社区中心;避免设置在大型超级市场的附近区域。

14.4.2 空间布局

右。分别为天一广场购物中心、鄞州购物中心(结合鄞州商业中心设置,商业总

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以内)、东部新城购物中心(结合东部新城区商业中

心设置,商业总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以内)、江北购物中心(结合江北商

业中心设置,商业总营业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米以内)。

大型百货店:中心城规划19个大型百货店,其中三江口商业中心保留9个大

型百货店,增加3个在建的大型百货店(分别为天一豪景、嘉和中心、波特曼);

鄞州商业中心、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各规划2个大型百货店;江北商业中心、七

里垫商业中心、北仑新碶商业中心各规划1个大型百货店。将三江口商业中心现

有的其中一个大型百货店发展成为经营世界名牌百货的折扣店。大型百货店总营

业面积控制在55万平方米以内。

大型专业(专卖)店:规划22个大型专业(专卖)店,其中HS片区6家;

JD片区4家;JB片区6家;YZ片区5家;BL片区1家。大型专业(专卖)店总

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以内。

大型超级市场:规划形成31个大型超级市场,其中HS片区6个;JD片区7

个;JB片区7个;YZ片区7个;ZH片区1个;BL片区3个。大型超级市场总营

业面积控制在35万平方米以内。

仓储式大卖场:规划形成3个仓储式大卖场,其中YZ片区2个;JB片区1

个,仓储式大卖场总营业面积控制在7万平方米以内。

规划大型商业网点一览表

第十五条商业街

15.1 规划目标

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商业街。加快特色商业街的改造、建设和发展,形成以中山路综合商业街为龙头,以特色商业街为基础,结合城市自然风貌和历史特色,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层次分明,体现城市文脉的商业街体系。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是未来宁波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是完善宁波商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15.2 发展建设导引

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促进商业街协调发展。注重保护传统商业街,培育新的特色商业街。老城区已形成的特色商业街采取调整的方法,培育以贴近市民生活的消费品商业街和文化休闲商业街为主,改善商业街的交通问题;新城区商业街应有完备的停车设施、宜人的休闲空间、丰富的环境小品设施,营造宜人的商业气息;重视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可结合重要商业中心附近的轻轨站点布局发展。

综合商业街:结合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布置。

特色商业街:重视以人为本,提高商业街档次;延续历史,发展特色商业街;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文化型商业街;发掘城市特色,布置旅游型商业街。

15.3 空间布局

宁波中心城规划30条重点商业街,其中综合商业街7条,特色商业街23条。

15.3.1 综合商业街

7条综合商业街全部位于三江片,其中HS片区和JD片区共两条(该两条综

合商业街贯穿海曙区和江东区)、JB片区两条、YZ片区三条。其中中山路综合商

业街、药行街—百丈路综合商业街、东部新城区综合商业街为中心城最重要的综合商业街。

15.3.1.1 中山路综合商业街

西至阳光广场,东至曙光路,全长约1.5公里。中山路商业街主要在沿袭现状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重点为改造提升现有百货店;提升、改造或迁移档次较低的商业网点。同时加强商业街的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景观和旅游文化的发展等方面。

15.3.1.2 药行街—百丈路综合商业街

西至解放路,东至彩虹路,全长近2公里。加强该商业街的发展,结合三江口商业中心江东区块的开发建设,重点鼓励发展中、小型中、高档商业网点;加强停车场、地下通道等商业街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成为集专业名品、特色餐饮一条街。加强城市景观和商业的结合发展,适时改造灵桥市场。

15.3.1.3 东部新城区综合商务商业街

位于会展中心南侧,从会展中心至宁穿路,全长约1.2公里。结合东部新城区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形成塔楼商务、裙房商业一条街。其中主要的商业业态、业种建议选择小型高档百货店和专卖店、特色餐饮等。开发商务地块地下商业空间,经营高档工艺品、小型百货、时装等,适当体现休闲娱乐功能。

15.3.1.4 东部新城区综合商业街

位于中山路延伸段南侧,从世纪大道至未来的宁波市行政中心南侧,全长约1.5公里。该商业街是老城三江口商业在新城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商业业态、业种建议选择有大型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酒店餐饮、文化休闲商业等。

15.3.1.5 鄞州首南路综合商业街

西至规划江东南路,东至鄞州区政府南侧中央公园,全长约1.5公里。主要的商业业态、业种建议选择有中型超级市场、中型百货店、小型专业(专卖)店、酒店餐饮、休闲酒吧、茶室等。

15.3.1.6 江北商业中心综合商业街

位于江北商业中心北侧,结合江北购物中心设置,全长约1.2公里。主要的商业业态、业种建议选择有大型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酒店餐饮等。

15.3.1.7 骆驼综合商业街

位于世纪大道两侧,结合骆驼商业中心设置,全长约1.0公里。主要的商业业态、业种建议选择有中型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酒店餐饮等。

15.3.2 特色商业街

23条特色商业街分布于中心城的各个片区,其中三江片的HS片区6条、JD 片区4条、JB片区5条、YZ片区5条,BL片区2条,ZH片区1条。特色商业街的经营类型有服装服饰、步行休闲、文化娱乐、餐饮、汽车、商业旅游、文化产品等类型,每条特色商业街都有主导的经营业态、业种。

15.3.2.1 城隍庙休闲步行街区

东至县学街、南以大沙泥街为界、西至规划解放南路,北至药行街,总用地面积约7公顷。开辟开明街、县学街两条步行街。拆除天封塔西侧地块内的建筑,建设城隍庙街区四期。要注重传统“老字号”商业网点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商业街浓厚的文化氛围。改善商业街内部环境,迁移国泰街内的特色小商品经营店铺,改为室外休闲空间;城隍庙商城发展成为旅游产品销售中心,反映城市历史、民间物产、民俗风情、传统商业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为背景的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和旅游点。

15.3.2.2 开明服饰、美容商业街

包括开明服饰一条街和新街服饰、美容发艺一条街,全长近400米。重点发展小型中、高档服装专卖店和高档美容发艺店;控制发展酒吧、茶室等休闲场所、低档服饰店、小吃店;改善民光服饰商场内的购物环境;新街以发展中档服饰专卖店为主。

15.3.2.3 鼓楼步行商业街区

保护鼓楼东侧的元代永丰库遗址,扩建鼓楼步行商业街区二期(范围为尚书街北侧,呼童街西侧,孝闻街东侧,公园路南侧围合地块),总用地面积约8.5公顷。鼓楼二期的建设要与伏跗寺永寿街历史街区融为一体。街区内的商业以音像制品、字画陶艺、钱币古玩、文化书籍、工艺旅游品为主,适当发展旅游文化、

艺术摄影、酒吧休闲,控制发展特色小吃。加强对鼓楼步行街的文化休闲功能的培育和管理,发挥宁波旅游产品和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并逐步形成伏跗寺永寿历史街区—中山广场—鼓楼步行街—范宅—永丰库遗址—月湖文化购物旅游线。

15.3.2.4 环月湖特色商业街

包括月湖东侧的镇明路和月湖西侧的偃月街和共青路。镇明路北段北起中山路,南至柳汀街,为婚纱摄影特色街,重点发展婚纱摄影、喜糖专卖、婚庆网点。南段北起柳汀街,南至冷静巷,全长近700米,该段为风味餐馆、酒吧特色街;偃月街以范宅为起点,全长约800米。建议发展成为字画陶艺、钱币古玩、文化书籍、古旧家具、集邮交易特色街,控制发展餐饮;共青路发展文物古玩、书画艺品展览和交易网点。

15.3.2.5 永丰路—和义路文化休闲特色街

西起孝闻街口,东至中山路,全长约1.4公里。该特色街结合沿永丰路南侧部分地块的改造建设,规划沿街布置中小型书店和书吧;结合滨江地块的改造开发,开发滨水休闲商业,建议布置露天休闲广场、茶室、各类文化吧,适当布置特色餐饮。开辟水上旅游停靠站点。

15.3.2.6 鄞奉路商贸商业、文化休闲特色街

南至新典路,北至尹江路,全长约1公里。该特色街分两段,北段结合南塘河历史街区的改造,建议发展成为字画陶艺、文化书籍的文化特色街;南段布置文化休闲商业设施。

15.3.2.7 江东彩虹北路—箕漕街特色街

包括彩虹北路和箕漕街两条特色街,北至中山路,南至百丈路,全长近500米。彩虹北路餐饮街发展中档小型各地特色餐饮和餐饮连锁;箕漕街发展品味各异、品种繁多的特色餐饮,可适当发展酒吧、茶室。

15.3.2.8 滨江大道旅游休闲商业街

以庆安会馆为起点,至中兴北路,全长近4公里,重点为通途路至中兴路,全长近两公里。结合滨江地区改造整治,规划滨水开放型绿地,建议保留太白面粉厂,改造为图书城。结合滨江大道内侧地块的开发建设,沿街布置中小型商铺,重点发展艺术吧、酒吧、茶室、旅游工艺品店。

15.3.2.9 江东南路休闲文化特色街

北至新河路,南至周宿渡路,全长近1公里。该特色街重点发展特色餐饮、艺术吧、酒吧、茶室,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重点体现滨水休闲功能。

15.3.2.10 高科技产品特色街

位于市科技园区内的扬帆路,西起院士路,东至聚贤路,全长约1公里。依托市科技园区高科技产业和高新孵化区的优势,发展高科技产品展览、销售、电脑、网络IT产品特色一条街。

15.3.2.11 外滩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江北沿江外滩,用地面积近3公顷。该商业街区突出“洋、商、港”特色,以天主教堂等古建筑群及城市展览馆为依托,开发外滩旅游。建设外滩国际商务区,分为商业、美食、会馆、展馆等功能区块。建议设置外文书店、乐器店、西餐店、音乐酒吧、咖啡馆、时尚屋、高档旅游工艺品、历史书籍店。建成具有欧式风格的旅游、展览、休闲、购物商业街区。建设三江口水上旅游线重要停靠景点。

15.3.2.12 姚江文化长廊休闲商业街

南至宁波外事学校,北至大剧院,全长约1.4公里,规划成为具有宁波特色的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休闲商业街。建议重点开发西草马路菜场地块为特色旅游购物中心,开发光明眼病医院地块;加强沿槐树路北侧店面的引导发展,鼓励布置小型餐饮、休闲茶室、咖啡吧、酒吧。

15.3.2.13 湾头商业旅游特色街

位于江北湾头内,建议规划长度约1公里。发展成为集特色购物、旅游文化、滨水休闲、康体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旅游特色街。

15.3.2.14 日湖特色商业街

位于日湖东侧,北至环城北路,南至规划通途路,全长约1公里,发展休闲特色商业。整条街分为工艺品区、餐饮区、精品区、文化娱乐区四大功能区域,

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结合大庆南路延伸段的建设及东侧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形成特色商业店面。

15.3.2.15 下白沙路水产餐饮特色街

东起规划中兴北路,西至规划通途路,全长约1.3公里。利用该区的码头优势和水产品市场优势,发展海鲜水产类特色餐饮一条街,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宁波海味的特色商品专卖店。

15.3.2.16 东部新城区滨水休闲特色街

位于后塘河两侧,西起世纪大道,东至邱隘,全长近2.5公里。结合后塘河水面布置滨水休闲商业,开辟水上游览线。开发建设后塘河两侧文化娱乐建筑,沿后塘河的室外空间结合自然景观环境布置休闲茶座、咖啡座、音乐酒廊、文化艺术吧、演艺中心等。

15.3.2.17 学士路文化产品特色街

位于高教园区南区西侧,北至鄞州大道,南至规划路,全长约1公里,形成体育文化、电子数码产品特色街。

15.3.2.18 滨江路餐饮休闲特色街

位于奉化江东侧,从鄞州大桥至泰康路,全长800米,建议发展成为集特色餐饮、美食、咖啡茶室、休闲吧为一体的餐饮、休闲特色街。

15.3.2.19 鄞州服装、服饰特色街

位于宁南路东侧,从嵩江路至四明路,全长700米。建议发展成为以中、高档品牌服装、服饰为主,以鞋类、化妆品、皮具为补充的服装、服饰特色街。

15.3.2.20 鄞州嵩江路特色商业街

西至宁南路,东至钱湖北路,全长近2公里。建议发展服装、服饰、酒吧咖啡馆、特色餐饮、生活服务设施等。

15.3.2.21 镇海滨江路—西街—南大街特色街

共分为3块,滨江路商业地块形成滨江休闲商业街区;西街从镇海电影院至胜利路,全长约500米。建议发展中档服装、服饰为主,形成服装特色街;南大街从镇海楼至沿江路,全长约700米。北段在南大街东侧布置休闲茶室、文化吧、特色餐饮;南段建议发展中档小商品的步行街。

15.3.2.22 华山路服饰街

位于北仑,西起新大路,东至东河路,全长0.6公里。建议发展中档服装、服饰为主,形成服装特色街。

15.3.2.23 东河路特色街

位于北仑,北至明州路,南至恒山路,全长0.8公里。建议发展成为中档服装、服饰、餐饮、休闲娱乐的特色街。

规划商业街一览表

第十六条重点商品交易市场

16.1 规划目标

以构建“立足宁波地区、辐射长三角”的市场体系,以“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优化整合、分步实施、强化功能、规范管理、政企互动、共同推进”为发展原则,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强、辐射广的市场园区,方便居民生活需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利用宁波优势资源的生产资料市场、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其他重点市场,促进市场向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集散、价格形成、引导生产等方面的作用,使重要市场成为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6.2 发展建设导引

16.2.1 布局导引

符合国家法规、城市发展政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条例的规定;发展方向和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城市经济规模、产业发展,人口规模相适应;交通便利,方便货物运输,并安排足够规模的停车场

用地;有较为低廉、较大规模的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具有较好条件;尽可能将同

一类型的市场统一、集中布局在同一地段。环城西路、兴宁路、中兴路、通途路范围内严格控制占地规模较大的市场发展,对现有的重要市场采取整治和外迁的方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16.2.2 用地导引

占地面积较大的重点市场主要集中于市场园区内,将同类型或有相互补充的市场引入园区,集中布局。实施宏观调控,注重品质的提升。在老城区内,不再新办交通流量大、交易批次多、有碍市容环境的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市场园区,向物流配送,实行现代化交易方式转型。

16.2.3 升级导引

选择基础较好、有一定规模龙头市场,抓好示范引导,重点推进;对于发展潜力巨大,用地较为充足,迁址严重影响发展前途的市场进行适当扩建;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用地、交通对其发展影响不大,对商品流通起重要作用的市场予以保留,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市场档次;对属于重复建设、污染大、效益差、配套设施不齐全予以关闭或转营;对有一定发展前景、但规模较小的市场进行整合;把受到用地、交通、污染等因素制约,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市场外迁到合适的地区。对省、市级重点市场,能充分依托港口和产业优势的市场,填补我市尚无但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服从规划积极配合实施搬迁的市场,予以政策扶持。

16.2.4 设施建设导引

根据市场的规模容量,合理确定配套设施建设的规模。根据经营商品的分类,安排好市场内部的功能分区,保持各功能区的有机联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外部有良好的交通联系,但要尽可能避免对城市交通正常运作的干扰;与物流相结合,加强市场的货物集散功能。

16.3 空间布局

16.3.1 市场园区

市场园区依照三个原则进行布局:一是布局在建设用地的较外围区域;二是布局在交通干道附近;三是有较大的土地储备。依照这三个原则,结合宁波发展的特点及各项要求,规划形成四个市场园区,分别为潘火市场园区、江北市场园区、镇海市场园区及姜山市场园区,总用地约5.0平方公里。同类市场可适当集中布置在同个市场园区内。

16.3.1.1 潘火市场园区

位于现状铁路东站附近,东至世纪大道,南至南外环路,西至中兴路,北至兴宁路,分为东、西两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西侧地块在现状的基础上发展为建材装潢交易市场;东侧适当发展五交化市场。

16.3.1.2 江北市场园区

位于江北生活居住新区北部,生态带以南,北至北外环路,东至规划道路,西南以江北大河为界,总用地面积近2.0平方公里。该市场园区发展以农副产品、汽车(含二手车)及配件、物资等为主的综合市场园区,农副产品以发展蔬菜、水果、肉禽蛋、粮油等为重点。

16.3.1.3 镇海市场园区

位于镇海后海塘,结合工业园区发展,各种市场总用地面积控制在1.0平方公里。该市场园区在现状的基础上发展。重点发展液化、钢材、煤炭、物资等生产资料为重点的市场园区。

16.3.1.4 姜山市场园区

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以北的现状姜山镇蔡家村附近,用地面积控制在1.0平方公里左右。建议发展以农副产品、副食品、旧货、日用品为主的市场园区。

16.3.2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16.3.2.1 水产品市场

规划水产品市场共两处:一处位于现状路林市场内,逐步改造现有的粮油市场为水产品市场,用地面积控制为20公顷,改造后成为浙江省地区最重要的集批发零售、冷冻冷藏、物流运输于一体的功能完备的国家级水产品批发交易一级市场。另一处位于姜山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控制为10公顷。路林水产品市场原则上作为老城区水产品市场的搬迁之处。逐渐搬迁江东水产品市场、江东鲜活水产品市场、京润水产品市场、鄞奉水产品市场、孔浦水产品市场、新基咸干水产品

市场、兴宁干水产品市场至路林水产品市场内。三江干水产市场、大桥干水产市场暂时予以保留。

16.3.2.2 粮油市场

规划粮油市场共两处:一处位于江北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约10公顷。另一处位于姜山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控制为10公顷,该市场建议远期发展。近期搬迁路林粮油市场至江北市场园区内。

16.3.2.3 蔬菜市场

共两处:一处位于江北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近20公顷,成为宁波“菜篮子”工程服务于宁波中心城最重要的蔬菜批发一级交易市场。另一处位于姜山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控制为10公顷。现有的兴宁路蔬菜批发市场需搬迁至江北市场园区内。

16.3.2.4 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共两处:一处为已立项的东方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位于世纪大道以东,铁路以南,杭甬高速公路以北,曹隘村以西,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另一处位于姜山市场园区,用地面积控制为12公顷。

16.3.2.5 水果市场

共两处:一处位于已立项的东方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另一处位于江北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控制为8公顷。搬迁兴宁路市蔬菜公司果品市场、海田果品市场、江东南路元康水果市场至江北市场园区或东方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

16.3.2.6 肉禽蛋市场

共三处:一处位于江北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约5公顷;一处位于东方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另一处位于鄞州姜山镇番石渡村附近,用地面积约10公顷。搬迁澄浪南路的市肉禽蛋批发市场至江北市场园区或东方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内。

16.3.2.7 副食品市场

位于姜山市场园区内,总用地面积近15公顷。建设成为宁波中心城最大、最重要的,集副食品批发、配送于一体的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搬迁宁穿路的二号桥副食品批发市场至姜山市场园区内。

16.3.3 生产资料市场

16.3.3.1 物资市场

共两处:一处位于镇海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约15公顷;另一处位于江北市场园区内,总用地面积约30公顷。江北物资市场远期发展,该市场发展国内大宗商品的批发交易、窗口展示、仓储集散、加工配送、信息网络等功能,形成辐射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的物资中心。搬迁宁穿路与桑田路交叉口,姚隘路延伸段的华东物资城至新规划的物资市场内。

16.3.3.2 液体化工市场

位于镇海的宁镇东路南侧、大件路东侧,规划控制用地面积约3公顷。充分依托镇海液体化工码头和宁波化工区的优势,完善各种服务配套,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市场的交流合作,建成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交易市场。

16.3.3.3 煤炭交易市场

位于镇海市场园区内,结合宁波货运市场设置,总用地面积约40公顷以上。依托镇海港独特的煤炭中转优势和铁路双股道专用线,发挥物流及仓储优势,建设成浙江省最大、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集散市场。

16.3.3.4 钢材市场

钢材市场共两处:一处位于镇海市场园区内,建有铁路专用线,规划用地面积15公顷,设计存储能力30万吨以上。充分依托镇海金属加工园区的产业优势,发展成钢材交易市场。另一处位于北仑,用地面积约15公顷,位置待定。适时搬迁湾头钢板市场至镇海市场园区内发展。

16.3.3.5 木材市场

共两处:一处位于镇海市场园区内,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发挥物流及仓储优势,建议远期发展。另一处位于北仑,用地面积约20公顷,位置待定。

16.3.4 其他重点市场

16.3.4.1 轻纺市场

位于机场附近,总用地面积控制在10公顷左右。重点改造建筑,加强对该市场的环境整治、停车场建设。形成以服装、纺织、布匹为龙头的大型轻纺交易市

场。加强轻纺城的改造升级,实行销售和仓储适当分离,轻纺城重点发展销售、配送、展示、洽谈、业务咨询等功能。

16.3.4.2 建材装潢市场

位于潘火市场园区内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0公顷。以现状家园市场、现代建筑装潢市场、建材仇毕仓库为基础,实行升级改造,向特色街区型市场或商场型市场转化,以品牌展示、成品住宅家装展示为主,打造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南翼地区家居装饰材料的采购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建设位于铁路以南的现代商城,用地面积约10公顷,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融商务、仓储、装卸、停车、餐饮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大型的以综合装饰材料、灯具为主的装潢材料市场。保留新世纪建材装饰商城;保留鄞州甬临线旁的万国商城。规划建议新建2—3个成品家具市场,单个市场营业面积不超过3万平方米。

16.3.4.3 汽车(含二手车)及配件市场

共三处:一处位于海曙南外环路北侧,白云路两侧,用地面积约40公顷;一处位于江北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控制为30公顷。该两处汽车市场建成集汽车成车交易、展示、配件、二手车交易于一体的汽车及配件综合交易市场;另一处位于北仑,位置待定。适时搬迁江北大庆北路的第一汽车市场至江北市场园区内;保留海曙南门汽配市场,规范市场管理,提升市场档次;搬迁海曙环城西路北段的神州汽车市场至白云路附近的汽车市场;保留环城南路和中兴南路交叉口东北侧的世纪轿车城;保留江东江南公路北侧,沧海路以东的国际汽车城,远期搬迁至江北市场园区的汽车及配件市场内。

16.3.4.4 日用品市场

位于姜山市场园区内,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形成以批发为主,集交易、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日用品市场。近期保留灵桥日用品市场,加强该市场的管理、改善环境,逐渐调整该市场的商业功能。搬迁望湖市场至姜山市场园区内。

16.3.4.5 货运市场

位于镇海市场园区内,服务于镇海液体化工、煤炭、钢材、金属园区的货运,是列入交通部运输发展规划的全国45家公路主枢纽货运市场之一,规划总用地面积10公顷。发展货运交易、集装箱、公路零担及快运联运等多项业务,形成集生产、运输服务于一体综合性货运市场。

16.3.4.6 旧货市场

位于姜山市场园区内,用地面积控制为15公顷,发展成为品种较为齐全、较集中的旧货交易市场。中心城内其它旧货市场,如二手通信器材、旧电器、旧家具、旧电动车市场等,逐步向姜山市场园区内集中。搬迁中兴路旁的华东物资城闲置设备交易市场至姜山市场园区内。

16.3.4.7 五交化市场

共两处,一处位于潘火市场园区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0公顷。另一处位于北仑,位置待定。搬迁宁穿路三号桥附近的江东五交化批发市场至潘火市场园区内发展。

16.3.4.8 医疗器械市场

位于望春工业园区的医疗器械园区内,总用地面积控制为8公顷。该市场成为集成品销售、配件销售、品牌展示于一体的宁波市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

16.3.4.9 花卉博览园

位于江北农业产业园区内,用地面积约50公顷。结合农业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形成集批发、研发培育、展览观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花卉博览园,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花卉交易中心。

16.3.4.10 机械模具市场

位于北仑,位置待定。充分依托北仑传统的机械模具加工优势和轻工业加工园产业优势,引导市场发展。

规划市场园区、市场一览表

第十七条规划期限

规划近期至2010年。

第十八条规划目标

18.1 总体目标

形成“一个中心、二大结构、三个层面”的具体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即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商业中心,促进环杭州湾城市带经济商贸圈的发展;完善“两大结构”:即形成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为重点,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补充的完善的网络结构;优先发展新型业态,实现新型业态与传统业态优势互补的业态结构;协调好“三个层面”的关系:即协调好“面”(商业中心)、“线” (商业街)、“点”(大型业态)的关系,并以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补充。坚持资源比较优势,按经济区域配置商业设施,凸现宁波商业体系完善、商业业态齐全、商贸流通繁荣的新局面。

18.2 综合经济指标

2005年至2010年宁波国内生产总值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10年GDP总量将达到约4500亿元。2005年至2010年宁波第三产业增加值保持14%的增长速度,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约1650亿元。

1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5年至2010年宁波市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2%的增长速度,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约1180亿元,中心城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10年中心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近650亿元。

18.4 商业网点营业面积

宁波市市域人均商业营业面积为1.0平方米,2010年宁波市域商业网点营业

面积宜控制在650万平方米。中心城人均占有商业营业面积为1.4平方米,2010

年中心城商业网点营业面积宜控制在280万平方米左右。

第十九条近期建设重点

19.1 商业中心

19.1.1 城市商业中心

建设、提升改造三江口商业中心,商业总营业面积控制在90万平方米以内。

19.1.2 区域商业中心

商业总营业面积控制在120万平方米左右。建设完成鄞州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5万平方米;建设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左右;建设完成七里垫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北仑新碶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米;建设骆驼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0万平方米左右;提升改造镇海老城区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8万平方米;新建江北洪塘商业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5万平方米左右;新建9个区域商业集聚区,每处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米左右。

19.1.3 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

规划25个左右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因部分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资源可以共享,故指标适当下调)。社区商业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的标准进行配置。每个社区(居住区)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米左右,总量控制在70万平方米左右。

三江片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区按照人口规模建设若干个社区商业服务设施。

19.2 零售商业网点

到2010年,宁波中心城大型零售网点控制在60个左右(有部分重叠)。其中大型购物中心3个,大型百货店17个,大型专业(专卖)店15个,大型超级市场26个,仓储式大卖场2个。2010年规划大型零售网点的数量与2004年底相比,其中购物中心增加2个,大型百货店增加8个,大型专业(专卖)店增加10个,大型超级市场增加19个,仓储式大卖场增加1个。

19.2.1 购物中心:现状保留天一广场购物中心;建设东部新城购物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10万平方米;建设完成鄞州购物中心,商业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

19.2.2 大型百货店:规划17个大型百货店,其中三江口规划12个大型百货店,现状保留9个,增加3个为在建的波特曼、天一豪景、嘉和中心;鄞州商业中心规划2个大型百货店;东部新城区商业中心、七里垫商业中心、北仑新碶商业中心各规划1个大型百货店。大型百货店总营业面积控制在50万平方米以内。

19.2.3 大型专业(专卖)店:规划15个大型专业(专卖)店中,其中HS 片区6家,JD片区3家,JB片区2家,YZ片区3家,BL片区1家。大型专业(专卖)店总营业面积控制在12万平方米以内。

19.2.4 大型超级市场:规划26个大型超级市场,其中HS片区6个,JD片区6个,JB片区6个,YZ片区4个,ZH片区1个,BL片区3个。大型超级市场总营业面积控制在30万平方米以内。

19.2.5 仓储式大卖场:规划仓储式大卖场2处,1处为现状保留的麦德龙,新建1处仓储式大卖场,位于绕城高速江北段附近,营业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米左右。

近期规划大型商业网点一览表

19.3商业街

19.3.1 综合商业街

19.3.1.1 建设、提升改造中山路综合商业街。

19.3.1.2 建设、提升改造药行街—百丈路综合商业街。

19.3.1.3 建设东部新城区综合商务商业街。

19.3.1.4 建设鄞州首南路综合商业街。

19.3.1.5 建设骆驼综合商业街。

19.3.2 特色商业街19.3.2.1 提升改造城隍庙休闲步行街区。

19.3.2.2 提升改造开明服饰、美容商业街。

19.3.2.3 建设、提升改造鼓楼步行商业街区。

19.3.2.4 建设、提升改造环月湖特色商业街。

19.3.2.5 建设永丰路—和义路文化休闲特色街。

19.3.2.6 建设鄞奉路商贸商业、文化休闲特色街。

19.3.2.7 建设、提升改造江东彩虹北路——箕漕街特色街。19.3.2.8 建设江东滨江大道旅游休闲商业街。

19.3.2.9 建设江东南路休闲文化特色街。

19.3.2.10 建设高科技产品特色街。

19.3.2.11 建成江北外滩历史文化街区。

19.3.2.12 建设、提升改造姚江文化长廊休闲商业街。

19.3.2.13 建设湾头商业旅游特色街。

19.3.2.14 建设日湖特色商业街。

19.3.2.15 建设下白沙路水产餐饮特色街。

19.3.2.16 建设东部新城区滨水休闲特色街。

19.3.2.17 建设学士路体育文化产品特色街。

19.3.2.18 建设鄞州服装、服饰特色街。

19.3.2.19 建设鄞州嵩江路特色商业街。

19.3.2.20 建设、提升改造镇海滨江路—西街—南大街特色街。

19.3.2.21 建设、提升改造北仑华山路服饰街。

19.3.2.22 建设北仑东河路特色街。

19.4 重点商品交易市场

19.4.1 市场园区

19.4.1.1 建设潘火市场园区。

19.4.1.2 建设江北市场园区。

19.4.1.3 建设、提升改造镇海市场园区。

宁波市洪塘地段(JB15)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市洪塘地段(JB15)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定文件

01、总则 1.1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3)《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 (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5)《江北西区分区规划》;(审批稿) (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 (7)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 (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洪塘北街道东片地段位于江北区,东自规划机场路,南以北环西路为界,西至广元路,北抵规划的余北快速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92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 1.5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 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合肥市城市近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说明书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7125303.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7125303.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 一、 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域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8万,其中市区土地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户籍人口数);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2.9万人(含非农人口、暂住人口、近郊农业人口)。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提高13.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0.5:49.3:40.2变为2002年的9.7:50.1:40.2, 表现为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上升到18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11.05%。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其中市区158.55亿元);2001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的14.4%。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普通高校8所,2001年招生2.01万人, 在校学生5.89万人, 在校博士生、研究生663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5所,在校学生8.03万人;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开发新成果,全市2001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奖8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1758件,授权专利519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初步建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2001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 城市供水方面, 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11.8升/日; 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 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 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到2001年,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 根据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至2010年,全市GDP 总量达1000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常住人口达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左右。据此,市规划局于2002年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2001—2005年,确定合肥市仍然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到2005年,城市人口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平方米/人;城市结构布局采用“双核多中心”的结构形式:老城区仍为全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在东区的花冲公园附近、北区在合瓦路中段,西南区在南七、新城区在明珠广场附近设立城市副中心,用以分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方便各分区所在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 1.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周边7省的第6位;增长速度偏慢,从发展角度来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

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截止到2011-9-3] 2011-08-03 06:24 (点击: 1157) 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 (2011—2020) (征求意见稿) 长春市商务 局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 前言 本规划是对2005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长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的续编。原《规划》发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和引导市区商业网点建设,繁荣活跃市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业态多样、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结合我市商业网点现状的实际和发展预测,长春市商务局、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规划》进行续编。自2010年6月起,在市商务局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展开了市民问卷调查、城区商业网点普查和长时间实地踏查等工作,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城市商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在对长春市市区范围内的商业中心、大型商业零售网点、商业街、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在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得到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及编制目的 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贸业的重要载体。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商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长春市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有的已退化,新的业态形式如城市商业综合体已呈井喷之势;同时,长春市还面临着新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引导培育、老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完善提升、商业布局如何适应宜居城市建设需求、商业网点建设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等一系列新形势和新要求。 为积极推进长春市商贸业持续快速、规范有序发展,综合协调和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实现长春市商业网点合理布局,长春市商务局委托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本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长春市商贸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2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是长春市五城区及四个开发区。即: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经开区、高新区、净月区和西新区。 1.3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宜居城市要求,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与长春市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结构优化、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规划文本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四章、发展和结构目标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六章、专业(特色)街(区) 第七章、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第九章、零售业态 (一) 购物中心、邻里中心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三) 仓储商店 (四) 百货店 (五) 专业店、大型专业店 (六) 专卖店 (七) 超市、便利店 (八) 自动售货机

第十章、其它要求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主要执行文件 (三) 条例标准用词说明 附表: 附表一: 厦门市商业分级指标 附表二: 厦门市商业零售业态基本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扩大以及新经济、新技术等因素对商贸业的综合影响,需要针对厦门市的商业体系进行深一步的剖析,并制订出厦门市商贸业的规划对策,以及其发展支撑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02条为指导厦门商业的分级设置,加强厦门市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发展差别化经营,健全零售企业统计分类,特制定此文本。文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

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厦门商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 第03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不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结合厦门市商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04条规划对象:由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设立的拥有独立固定营业场所,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并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务的自然单位。 第05条规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总体布局),其中包括专业街(特色街)子项。第二部分为厦门市各商业业态布局规划。按商业业态来分有十种零售业态和专业、批发市场。十种零售业态分别为: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自动售货机。 第06条规划重点:主要包括厦门市的商业功能定性分析、研究、确定和商贸业发展的支撑对策以及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厦门市零售业网点布局规划等。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07条规划期限: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期限与国家五年计划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即本次规划期限为:

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苏州中心城市地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配合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特编制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2条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按照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和《苏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实 施意见》编制。 第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对违反本规划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 第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和规划图纸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5条本规划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商贸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执行。解释权归苏州市贸易局和苏州市规划局。 第二章规划目的、依据 第6条规划目的 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良性发展,使苏州现代商贸服务业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城市面貌、强化城市功能、促进公平竞争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从而达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力与凝聚力的目的。 第7条规划依据

1、《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国家商务部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2007.5) 4、《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 5、《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2006.5) 6、《苏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第一阶段成果2004.12)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8、《江苏省社区商业建设规范(试行)》(2007.3) 9、《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第二阶段)设计任务书 10、现状基础资料调研 第三章规划范围、规划对象、规划年限第8条规划范围 苏州市区7个行政辖区的范围,即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相城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古城圈层,以苏州古城护城河为界,面积约14.2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内城圈层,东至东环路,西、南至京杭大运河,北至沪宁高速公路,面积73.2平方公里。

宁波市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市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07年3月13日经市政府批准。为监督规划的有效实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布。——宁波市规划局 一、规划编制目的意义 甬江东岸片区位于江东核心区北侧,主要包括甬江以东,通途路以南,曙光北路以西约117.52公顷的用地范围。该片区是早期宁波城市工业集聚区,目前已趋于衰落,从现状土地使用情况来看,约有34.54%的用地已完成拆迁储备。 当前,为促进城市化战略由重视平面扩张向优化空间组织结构、提升功能的方向转变,实现城市内涵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中提升”发展战略,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应由从满足生活住房为主向产业集聚、提升服务为主转变,城市建设面临新的选择。为了深化新一轮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和江东分区规划,落实市委、市政府“中提升”的战略要求,强化该片区公共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引导下一步规划建设的合理实施,特编制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 1、提升公共功能,塑造空间景观特色 规划区作为城市核心区的外延部分,在城市功能方面,应以完善和提升核心区公共功能为主导,并且在功能选择上与城市核心区之间保持有机延续,体现城市功能整体性。在空间景观方面,应充分利用规划区濒临甬江的区位优势,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区空间景观,并且与三江口核心滨水区保持空间景观的呼应与渗透。 2、强调文化内涵,构筑甬江文化序列 三江百里文化长廊对甬江文化作了整体定义,重点突出城市商业文化和港口文化。规划区所辖区段是三江百里文化长廊的标志性地段,是近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处。规划在此段岸线的改造中,将文化功能与商业功能结合起来,以公建用地为主,可以设置商业设施、文化设施、或以工业为题材,反映工业变迁的博物馆等设施,来延续城市的商业文化,同时体现源远流长的港口工业文化。两岸区域相互呼应,打造宁波的甬江公建带,强化商业氛围,共同演绎甬江文化序列中近现代工业文化的经典篇章。 3、创新功能培育,开拓新兴产业模式 按照“中提升”发展战略,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应由从满足生活住房为主向产业集聚、提升服务为主转变,重点完善和加强六大方面功能,开发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其中作为十大功能区块之一的科技文化创业区块以加强科技创新功能为主导,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规划区作为科技文化创业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应延伸科技园区的研发功能,并着重培育新的城市功能,逐步扩展形成集工业设计、标准检测等科技应用推广服务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功能定位 在功能定位上,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出发点,除了考虑对三江口核心功能的延续和补充外,充分考虑相对于周边区域的各大功能,选择在规划区内需要补充、能够补充的功能,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背景篇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时事背景 我国商业领域自1992年对外开放,十三年来,城市商业取得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商业领域共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264家,其中依法批准的76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批发、零售业于200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控股,于2004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我们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排名前50位的零售商,约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27个城市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企业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期,国内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在业态上,主要集中在"大卖场"。据统计,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占同类业态的23%以上。在地域上,60%以上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商业网点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二是业态结构不合理。大型百货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三是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 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政策背景 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要求大中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在《“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制度作为推动城市商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2003年1月24日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号),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商贸主管部门在抓好省会(首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同时,应着手辖区内其他设区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建设部于2004年1月25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通知要求各地级城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及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2005年3月安徽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皖商建字[2005]11号),2005年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通知要求在2005年前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到期仍未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上不得再批准新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从上述通知与编制规范来看,新一轮的网点规划应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网点发展规模预测、空间结构布局、业态结构布局。 综上所述,《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势在必行,由于机构变动等种种原因,六安市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地级市之一,省商务厅要求我市在2005年底前完成,并要求在深度、内容、理念上都必须有所突破。加之商业网点规划是近年来新的规划课题,各方均在摸索,没有成熟和规范的经验可借鉴,时间紧,任务重。

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5-2010 年) 为促进武汉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与武汉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现代商业网点体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思路,提出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网点发展规划”)。 本网点发展规划中所称“商业网点”,是指我市城镇用于商业零售、批发、仓储物流和餐饮服务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的固定场所。 规划期限为2005年—2010年。 一、商业网点的现状 “九五”期间以来,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市商业网点已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促进了各类商业网点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61亿元,比1995年的299亿元增长2.21倍;各类商业网点为12.1万个,比1995年的9.4万个增长28.7%;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97个,比1995年的405个增长47.4%;中心城区人均拥有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0.85平方米。适应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商业网点功能档次,已成为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的主

流。目前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代表的新兴零售商业业态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批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综合超市、酒楼等大中型网点的现代化程度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全市单店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综合超市达到65家,营业面积约为58.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到146亿元。 ——经营家电、建材、家居等为主的大型专业店近30家,已展现其规模和品种优势。 ——一批深入社区、体现便民利民功能的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正积极稳步发展。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出现网点集聚、经营细化的趋向。全市连锁经营网点数约2300余家,年销售额近250亿元,占全市社零额比重达26%。 ——餐饮业中一批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酒店,年营业总收入已达10.75亿元,其连锁网点场面宏大、环境优雅、人气旺盛,成为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一道亮丽景观。 ——中山大道商业景观街、江汉路商业步行街、沿江大道休闲街

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05-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和《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3]83号)。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新一版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宁波要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这就对我市的商业网点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宁波市商业网点的合理、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急需编制相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在宁波市贸易局和宁波市规划局的联合委托下,我院承担了宁波市中心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二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总规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部分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突破该范围),包括三江片、北仑片和镇海片。重点为三江片,即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及镇海区的骆驼、庄市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现状界定为2004年12月,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分两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商业体系和商业业态。 4.1 商业体系 分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三级结构。 明确商业体系分级结构,确定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服务半径、服务内容。 4.2 商业业态 本次商业业态规划为有店铺销售业态,具体可分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专业(专卖)店、大型超级市场、仓储式大卖场)、商业街(包括综合商业街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商品交易市场。 确定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定位、位置、规模、服务内容;确定商业街的定位、位置、规模、功能、发展重点;确定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的位置、规模、功能、经营内容。 菜市场业态规划内容详见《宁波市三江片菜市场(菜篮子超市)规划(2001——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Ningbo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 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

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商业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4) 第四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规划 (9) 第五章专业市场建设规划 (12) 第六章农贸市场建设规划 (13) 第七章宾馆布局规划 (14) 第八章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15)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7) 附件一:主要规划图则 1.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Ⅰ (20) 2.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Ⅱ (21) 3.新邵县县城县级商业中心规划图 (22) 4.新邵县县城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 (23) 5.新邵县县城社区商业中心规划图 (24) 6.新邵县县城特色街(区)规划图 (25) 7.新邵县县城专业市场规划图 (26) 8.新邵县县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图 (27) 9.新邵县县城宾馆规划图 (28) 附件二:专家综合评审意见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新邵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邵县商务局结合新邵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商业网点现状,组织编制《新邵县2010-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3、《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4、《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4-2020)》 5、《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6、《新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7、《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08) 8、《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 以《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3-2020)》所确定的新邵县县城为基本规划范围,总面积25.45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县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物流基地和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与人口 本次商业网点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需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141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需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张润子 (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学院 王文成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6) [摘要]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关乎城市商业功能的实现,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必将有利于城市商业的持 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的优良形象。反之,将直接导致投资与资源配置的低效,严重影响区域 规划原则以及规划的影响因素等关键性问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 对于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网点规划 商业是一个城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业的客观实体也是重要载体。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城市商业的良性、持续和高效发展,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中首先要明确以下关键问题。 一、相关理论基础为商业网点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一)商业区位论 是以研究商业区域位置环境为主要对象,它是从消费者购物机会的空间结构出发,设想在购买力水平和消费空间为匀质分布的前提下,创立了城镇商业区位论。其理论认为,在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物质条件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购物距离。在假想商品运输费用与距离成正比之下,创立了一种简化的商品销售模式——六边形单一商品供应区。 (二)商圈理论 商圈主要从市场势力范围这一角度来考察,主要包括线、面、流四个方面。点是指商圈的中心点,又指市场区域点、 据点的中心点。线是指区域间相互依存关系以线相联结,使商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面是指中心点的吸引力的范围。它是市场区域广度的表现,表明市场区域的广泛性及其程度。流是指市场的动态,或指区域职能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向。从消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发布时间:2008-2-21 来源: 宁波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浏览次数:20638 一、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镇海撤县建区后,城区发展主要为以城关为中心的县域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宁波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镇海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时期。 根据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镇海行政区域范围分别位于三江片(包括镇海新城南区和北区)和镇海片(包括镇海老城和澥浦片),为了解决长期困扰镇海发展的环境、空间等问题,协调镇海各功能区块的发展,在征得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决定从整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统盘考虑,立足总体规划的框架,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开始镇海区分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以深化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指导镇海区的城市建设,取得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分区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宁波市镇海区行政区范围,计入规划填海面积以及镇海新城南区部分江北区范围(世纪大道以东 4.18平方公里)后为236.8平方公里,包括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镇海片”的全部范围和“三江片”的部分范围。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二)分区职能与发展目标 1、分区职能 承担宁波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及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等重要职能。 依托临海、临港资源、教育科技资源、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和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主导;建设成为以新城为载体的宁波中心城北部商贸商务中心、以老城为载体的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以宁波化工区为载体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分区发展目标 建设教育科技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技术现代化、交通物流畅通、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区。 (三) 分区规模 1、人口规模 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42万人,其中镇海片人口为15万。 2、城市用地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用地236.8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62.45平方公里。 (四)布局结构 用地结构呈组团式发展,整个分区分为6个次分区和九龙湖旅游区。次分区分别为老城次分区、滨海产业次分区、镇海新城南区次分区、镇海新城北区次分区、机电工业次分区、澥浦次分区。除镇海新城北区次分区和机电工业次分区外,其他5个次分区之间均设置大型生态绿化带。九龙湖旅游区将单独编制总体规划。 1.老城次分区 包括镇海老城、部分蛟川街道和镇海经济开发区,是以生活居住、商贸办公、一二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主要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为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和宁波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重点改造沿江地带,保护镇海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开发旅游服务功能,降低居住密度,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2.滨海产业次分区 包括宁波化工区和后海塘片区,宁波化工区充分利用临海和现有产业的优势,发展大型临港工业,建设成为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重点开拓沿海产业空间,规划用地以二、三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后海塘片区依托港区建设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发挥海铁联运优势,打造宁波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3.镇海新城南区次分区 依托宁波大学等院校,沿宁镇路主要布置高教用地,核心区为商业、办公、开敞绿地等,主要为大学城和周边居住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1. 规划 (6) 2. 规划的指导思想 (7) 3. 规划的原则 (7) 4. 规划发展目标 (7) 5. 规划布局 (8) 6.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7)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总则 (20) 一、规划的作用 (20)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21) 三、规划的原则 (21) 四、规划的依据 (23) 五、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23) 六、规划的期限 (23) 第二章现状分析 (24) 一、城市概况 (24) 二、商业发展概况 (26) 三、发展条件分析 (29)

第三章规划发展目标 (31) 一、近期发展目标 (31) 二、远期发展目标 (31) 第四章规划布局 (32) 一、空间 (32) 二、城市商业中 (32) 三、区域商业中心 (35) 四、旅游商业功能区 (37) 五、社区商业中心 (38) 六、商业街 (39) 七、商品交易市场 (41)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9) 一、实施管理措施 (49) 二、配套服施 (48) 三、督促检查措施 (50) 第三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域位置图 二、现状分析图 三、总平面规划图 四、零售网点规划图 五、农贸市场规划布局图 六、物流基地分布规划图 七、专业市场规划图 八、城市商业街规划图

规划文本 1. 规划总则 1.1 规划的作用 1.1.1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1.2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结果。 1.1.3 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1.1.4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落实 1.1.5 是体现现代流通理论的社会实践 1.2 规划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1.2.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2.4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1.2.5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2.6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7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汇编》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编 1.2.8 《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加快编制各市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紧急通知》陕商发[2004]131号1.2.9 《延安统计年鉴》(2003) 1.2.10 《延安统计年鉴》(2004) 1.2.11 《延安统计年鉴》(2006) 1.2.12 《延安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手册》(2007) 1.2.13 《陕西统计年鉴》(2004) 1.3 规划范围和对象 1.3.1 规划范围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规划期限 (1) 三、规划对象与范围 (1) 3.1规划对象 (1) 3.2规划范围 (1) 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2) 4.1指导思想 (2) 4.2规划原则 (2) 五、控制标准 (3) 5.1商业中心的设置 (3) 5.2商业街的设置 (4) 5.3大型零售网点的设置 (4) 5.4大型批发市场的设置 (4) 六、发展目标 (4) 6.1近期目标 (4) 6.2远期目标 (5) 七、规划内容 (5) 7.1市级商业中心规划 (5) 7.2市级商业副中心规划 (8) 7.3区级商业中心规划 (9) 7.4商业街规划 (10) 7.5批发市场规划 (13) 7.6物流基地规划 (14) 7.7景观区商业规划 (16) 八、主要建设项目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 (22)

附图: (23) 1.市级商业中心分布图 (23) 2.老城区商业中心层次分布图 (24) 3.中心商圈结构分析图 (25) 4.市级商业副中心分布图 (26) 5.区级商业中心分布图 (27) 6.主城区商业街分布图 (28) 7.贾汪、铜山商业街分布图 (29) 8.市场带与物流中心分布图 (30) 9.景观区商业分布图 (31) 10.主城区商业网点主要建设项目分布图 (32) 11.贾汪、铜山商业网点主要建设项目分布图 (33)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 (简本) 一、编制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 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办法》 1.3 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1.4 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5 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6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7 《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8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9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1.10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20)》 1.11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04—2020)》 1.12 《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3 《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时间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2年,远期为2013—2020年。 三、规划对象与范围 3.1 规划对象 徐州城区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零售网点以及辅助商业网点,包括宾馆、餐饮、生活服务等。 3.2 规划范围 本规划空间范围以城区为主,行政区划包括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铜山片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总面积约1160平方公里。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1 总则 1.1 为提高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1.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 1.3 编制规划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 1.4 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根据本城市的商业定位,体现本城市商业特色。 1.5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1.6 编制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要求。 1.7 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订工作。 1.8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 2 规划程序 编制规划按照调查研究、规划文件编写以及规划论证的程序进行。 2.1 调查研究 编制规划必须深入实际,搞好商业网点调查,并充分调查研究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 2.2 规划文件编写 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文件的编写工作。规划文件的编写应符合本规范条款3的规定。 2.3 规划论证 规划编制单位向论证会议提交全套的规划材料,并解释规划的具体内容,听取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意见。 2.4 规划修改、完善 论证结束后,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未采纳的意见,应作出书面说明。 2.5 规划上报 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按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发布施行。 3 规划文件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研究、规划图则四个部分。 3.1 规划文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