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大教学论》2、最早提出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年龄分期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世界上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4、有关夸美纽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张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B.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C.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标志着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5、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6、最早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不陵节而施”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7、“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全变坏了。”这是谁的观点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培根

D.杜威

10、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11、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和“产婆术”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1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3、“人类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之八九是教育造成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提出这种观点是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15、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康德论教育》

1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这种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7、提出“儿童中心论”将“做中学”作为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杜威

18、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 斯普朗格

C.拉伊和梅伊曼

D.狄尔泰

19、对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描述错误的是()

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

C.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20、提出“平行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马卡连柯

B. 凯洛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杨贤江

21、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

A.《塔上旗》

B.《教育诗》

C. 《帕夫雷什中学》

D.《教育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性的教育家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2、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3、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种

观点属于()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是()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学校最早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 )。

A. 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 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15、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6、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3.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第三章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4.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第四章教育和人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3、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4、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 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6.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8.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9.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0.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1.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4.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儿童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15.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6.“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起主导作用并非教育万能,它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4.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8.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三、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五章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强制性 B.免费性 C.基础性 D.普及性

2、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在()

A.1985 B.1986 C.1993 D.1995

3、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标志是()

A.《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B.《教育法》颁布

C.《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D.《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颁布4、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5.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6.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 在我国近代学制改革中, 提出“忠君、尊孔、尚公、尚式、尚实”、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9.在我国学制改革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的学制是()

A. 壬子癸丑学制

B.壬戌学制

C.1951年学制

D.1958年学制

10.在我国学制改革中,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具体原则的是()

A.1951年学制

B.1958年学制

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1. 规定改革办学体制,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体制的是

()

A.1951年学制

B.1958年学制

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2.我国当前中小学采取的学制是()

A.六三三制

B.五四三制

C.五三三制

D.六四三制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2. 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

3.教育制度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目的

1.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体现了哪种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涂尔干

C.卢梭

D.杜威

4.以下不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是()

A. 裴斯泰洛齐

B.涂尔干

C.诺笃尔普

D.凯兴斯坦那

5.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6. 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8.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

()A.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C.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9.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__________的代表。( )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10.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 )

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11.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4.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

5.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学校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4、简述美育的功能。

四、材料分析: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第七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学科课程的错误描述是()

A.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

B.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

C.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以下表述与活动课程不符的是()

A.活动课程的倡导者是杜威

B.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

C.重视知识的逻辑顺序

D.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教育目的、学科目标、课程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社会、学校、教师

B.社会、知识、学生

C.学校、教师、学生

D.社会、学校、学生

5.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是()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专家

6.主张活动课程论、学校课程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课程体系主要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以下哪项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

A.非正式的 B.非预期性 C.计划性 D.非目的性

9.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课程的类型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初中课程的类型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分科和综合相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11.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以直接经验为主

B.以间接经验为主

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重

D.不需要直接经验,只需要间接经验

12.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13.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14.赫尔巴特强调教育“三中心”,除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以外还有()A.学生中心 B.活动中心 C.教学中心 D.课堂中心15.具体规定“学科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的是()

A.课程标准 B.教科书 C.课程资源 D.课程计划16.按照课程设计的主体,课程可以分为()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D.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17.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属于()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8. 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艺术”、“科学”属于()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9.以下学者中,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斯宾塞

D. 布拉梅尔德

20.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

B. 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

B. 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A. 校长

B.教师

C.学生

D.专家

23.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4.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5.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 .课程资源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26.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27.隐性课程的特征是()

A.目的性 B .计划性 C.组织性 D. 非预期性

28.以下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A. 教材

B. 因特网

C. 实验室

D. 师生关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课程即教学内容

2.学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4. 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

2、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3、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4、简述中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6. 简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

7、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9. 简述课程的组成部分

10.简要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第八章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学生兴趣 C.教学内容 D.教师特点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3.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5.主张教学必须遵循“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6.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学习内容,自己独立思考,理解概念、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

A.启发教学 B.发现教学 C.支持教学 D.合作教学7.《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了()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8.“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9.古代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集体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集体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11.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集体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12.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夸美纽斯

B. 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13.对班级授课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

1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6.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7.中小学“双基教学”中的“双基”指什么?()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

D、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

18.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这一教学基本要求贯彻的是教学的()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对哪条教学原则的描述?()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22.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是()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 方法恰当 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23.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2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形式26.讲授法的缺点在于()

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27.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枝如接知”体现了教学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9.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30.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31.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2.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33.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 )

A.罗杰斯

B.卢扎诺夫

C.布卢姆

D.赞可夫

3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5.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对假设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6. 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7.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8.《论语》指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符合以下哪个教学规律?()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D.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9.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小组合作学习

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

D.分层教学

40.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奇

D.卢梭

41.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

..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二、辨析题

1.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 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3.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4. 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

5.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

6.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7. 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

8. 教学就是指上课

9.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

10.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取消教师的指导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活动的本质。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5、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6、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8、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

9、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

1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1、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2、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3、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

1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5、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6、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

1.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问题:

1.联系案例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

3.结合案例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2.这是一堂写作课堂指导实录。

教师板书:1+1=1。学生窃窃私语,显出愕然的神色。

教师:大家觉得这个算式很奇怪吗?的确,它在数学上不能成立,但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某种现象或揭示出某种哲理。谁在哪里见到过这个算式?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在计划生育的宣传资料上见过。

教师:它表示什么意思?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教师:说得很好。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和联想,总能发现,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再看一个算式教师板书:1+1+1=0。

教师:你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学生思考良久,纷纷举手发言。

——一滴水,一滴水,再一滴水,渗入泥土都不见。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次抄作业,二次抄作业,三次抄作业,终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老师罚学生连续三天打扫卫生,可是学生思想不通,其教育作用等于零。接着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了“9+1≠10”这个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它可理解为:在10个人的集体中,如果有1个人能力特别强,或者有卓越的领导才能,那么这个集体发挥的能量就会超常;反之,如果其中的1个人与集体离心离德,甚至吃里爬外,那么这个集体的力量不仅会削弱,而且有可能被搞垮。教师还组织学生讨论了“9+1〉1+9”这个式子。它的意思是:9个人合唱由 1个人指挥,这种演唱准能成功;若1个人独唱由9个人指挥,那么独唱者肯定无所适从,演唱必定失败。

最后,教师就今天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问题:这位教师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

3. 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

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4.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蛮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5. 李老师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分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李老师解释道:“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体……”还未说完,发现石磊举手。

“请问,有什么问题?”

“老师,我觉得你对杜甫诗句的解释不合理?”

“为什么?”

“因为从诗句中可以判断是冬天,既然能把人冻死,那么肉就不会发臭,怎么能闻到臭味呢?”

石磊说完后,教室里并没有炸开锅,同学们反而静静看着李老师,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李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也颇感意外,很快便镇定下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从气候特点上分析,石磊同学的提问是有道理的,老师也没注意到这一细节,所以一时也不能给大家作出科学的解释。这节课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去查找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下课后,李老师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多数与李老师在课上的说法一样,但李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臭”的读音又读作“嗅”,解释为“用子鼻子辨别气味”。这样,正确的答案就清楚了。

第二次上课,李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向学生要答案。

有的学生们说查到的资料与老师讲得一样。

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吃不了,每次把吃剩下的都倒在了茅坑里。

有的学生说……

李老师在听完同学的答案后,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学们,上次石磊同学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原来的解释有误。‘臭’在此处应读‘嗅’,意思是大户人家的酒肉香味不停地飘出来,而路上却有贫穷人冻饿至死的尸骨。石磊同学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事后,李老师又与石磊交谈,进行鼓励。石磊学习自信也大增,各科成绩提高很快。

问题: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谈谈你对李老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

问题:

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6.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

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

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第九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在以下哪个阶段,儿童逐渐认识到规则可以改变,判断行为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

A.前道德阶段 B.后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2.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人的()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属于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阶段是()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快乐主义的定向阶段

C.“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D.普遍的道德定向阶段

4.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基础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德育的目的是()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衡量人们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7.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对这四方面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教程文件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4.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激励作用 5.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A.教育测量 B.教育测验 C.考试 D.教育评价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1.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多选专项练习题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多选专项练习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特征。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约翰 密尔B.罗素.小原国芳C.哈耶克D.洪堡.爱伦 凯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9.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10.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1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13.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15.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教育学测试题(答案)

2016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 一、单选题(四个选项中仅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六艺”中的“礼”为(D)。 A、艺术教育 B、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2.“有的儿童在较早年龄阶段在身体的某些方面就达到较高水平,而在身体的有些方面则落后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不均衡性 3.按照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我们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排列为(C)。 A、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C、课程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 D、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4.在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中,(A)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学习活动 C、组织学习活动 D、评价学习结果 5.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B)。 A、任务较简单 B、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和积累而形成的知识 C、教学进度快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错误 6.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C)。 A、十一二世纪 B、十三四世纪 C、十七八世纪 D、十八九世纪 8.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B)。P137 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9.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C)。 A、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D、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设10.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A)最为适宜。 A、5—8人 B、10—15人 C、越少越好 D、越多越好 11.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1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A)。 A、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C、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 D、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13.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是由(B)原则决定的。 A、理论联系实际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C、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7.下面所列举的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D)。 A、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环境教育课程 D、中学数学课程 18.以下不属于学前教育任务的是(B)。 A、帮助幼儿掌握语言工具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器具

教育学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教育学综合复习题(新)

教育学综合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不能、也不应包揽儿童的发展,但也不应当否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决定 B、主导 C、引领 D、激励 E、选择 2.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的()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3.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综合型学制 4.()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A、课程方案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大纲 E、教科书 5.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为()、深入探究、作出结论。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解决问题 D、明确问题 E、分析问题 6.()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A、讨论法 B、问答法 C、谈话法 D、探究法 E、研究法 7.()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上课制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制 E、特朗普制 8.()是指测验能够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榜样 B、锻炼 C、修养 D、说服 E、奖惩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四大基本技能之一。 A、信息分析能力 B、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C、信息利用能力 D、信息管理能力 E、信息传播交流能力 11.()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班集体 12.我国目前中小学实施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委会分工负责制 C、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当地党委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E、校长负责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A、观察 B、谈话(口头访问) C、查阅资料 D、问卷 E、统计 2.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教育学综合模拟试题

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 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 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夸美纽斯 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 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5.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其作者是() A.凯洛夫 B.克鲁普斯卡娅 C.杨贤江 D.恩格斯 6.()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9.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对美学的学习 10.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上课B.教学C.智育D.教育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2.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教育机智 13.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理论 1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从()开始的。 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五四以后 C.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D.废科举,兴学校 15.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要考虑的首要原则是( ) A.形象性与兴趣性统一 B.娱乐性与生活性统一 C.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D.知识性与个性统一 1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 题及答案一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 著是《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2.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4.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牛.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5.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q三理成熟的基础.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A.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学主要人物及思想超全版

教师招聘教育学主要人物及思想超全版

教育学中主要人物与主要思想 中国萌芽时期 1.孔子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③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④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 ⑤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⑥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2.孟子 ①.性善论 ②.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③.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④. 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 荀子 ①.性恶论 ②.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③.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④.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

次:圣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⑤.学习过程:闻见思行 ⑥.强调尊师。 4.墨子,墨翟兼爱非攻 ①. 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 ②. 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 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 技术。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③. 论‘强力而行’,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 刻苦磨练精神。 ④. 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 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 道家“绝学、愚民” ①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②.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 ③.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 6.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 I. 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 II.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建立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 III.论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等 西方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①. 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2. 柏拉图《理想国》 ①.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理念世界”,走向理想世界,要经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世界“。 ②.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的渊源,国家主义思想19世纪达到高潮。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①.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4.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 ①.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②.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DA6—10.ADBCD11—15.BBCAB 16—20.BCBBC21—25.ACBCA25—30.AAAD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32.ABCDE33.ACD34.ABDE35.ABCD 36.ABCDE37.ABD38.ABCD39.ABC40.ABC 三、判断题 41—45.××√√√46—50.×√××× 四、简答题 51.(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52.(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53.(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54.(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5.(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五、论述题 56.(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书本主义与经验主义,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③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此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忽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像实质教育论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六、案例分析题 57.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58.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________。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_。(1章)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5.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________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9.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1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__________。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11.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1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_________。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1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一、判断题(40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庠”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予内容可以分为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于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在学校进行的自学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奖励,而避免采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第五章教育内容与课程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课程最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3.课程类型是指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范围、表现形式、可选择性以及课程管理权限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课程形态。 二、概念辨析题 1.广义的教育内容和狭义的教育内容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校内教育(正规的)和校外教育(非正规的)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和“平行教育”的内容。狭义的教育内容特指学校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内容按照活动的途径可分为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内容、校外活动内容等;按照对受教育者影响的性质可分为智育内容、德育内容、体育内容、美育内容等。 2.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其中,课程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 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整体上规定着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容选编的依据及教学法上的建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科书也称课本、教材。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编写的学习用书。 3.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是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性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有本质的不同。 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学前教育学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1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二、单项选择题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育人的功能 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3.育人效益: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四、简答题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五、论述题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 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