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年10月第7卷第5期M M J C &Oc t 2005&Vo l 7&No .5

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当前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但是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的症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采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早期效果满意,初步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6.5岁(28~50岁)。诊断:脊髓型颈椎病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平均病程10.5个月;病变节段:C 4~51

例,C 5~62例,C 6~72例;均为单节段病变。

1.2影像学表现本组病例术前均常规拍摄颈椎X

线片,包括动力位摄片及M RI 检查,见图1、2;X 线表现为单间隙狭窄4例次,间隙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2例次,动力位摄片均未提示有节段性不稳;

M RI 均提示单间隙的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脊

髓受压,其中1例还伴有受压节段脊髓内高信号。

1.3神经功能评价依据J OA 评分法[

1]

本组病例平均8.5分。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徐南伟

周栋

牛文利

高翔

戚有成

黄勇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Br y a n 人工间盘置换手术的临床使用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5例颈椎病患者(5个节

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 y a n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结果5例患者经1~6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术前J OA 评分由平

均8.5分升至术后平均14.2分,5例患者至随访时影像学均未见假体移位、

下沉,生理弧度良好,未见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均未见明显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表现。结论

5例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

Ear l y c l i ni c als t udy of c e r vi c alar t i f i c i aldi s c r e pl ac e m e nt Xu Na nwe i ,Zho u Do ng ,Ni u W e nl i ,e ta l .De pa r t me nto fo r -t ho pa e di c ,Cha ng z ho u Se c o nd Ho s pi t a lAf f i l i a t e d wi t h Na nj i ng M e di c a lUni v e r s i t y ,Cha ng z ho u 213003

【Abs t r ac t 】O bj e c t i ve To s t udy t he e x pe r i e nc e o fBr y a n c e r v i c a ldi s c r e pl a c e me nta bo utke y po i nt s o fo pe r a t i o n a nd

t he e a r l y o ut c o me .M e t hods 5pa t i e nt s (5l e v e l s )wi t h CSM we r e t r e a t e d by a nt e r i o r de c o mpr e s s i o n a nd r e pl a c e d by t he Br y a n c e r v i c a ldi s c pr o s t he s i s .Re s ul t s Al lc a s e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p 1~6mo nt hs ,a v e r a g e 3.5mo nt hs .J OA s c o r e i nc r e a s e d f r o m a v e r a g e 8.5t o 14.2.The r e we r e no pr o s t he s i s ,c ur v e wa sg o o d.Re pl a c e d Se g me nta c hi e v e d s t a bi l i t y a nd r e s t o r e d pa r t i a lo fno r -ma lROM.Conc l us i on

I ti sa g o o d e a r l y o ut c o me f o r5c a s e sa r t i f i c i a ldi s c r e pl a c e me nt .

【K e y wor ds 】Ar t i f i c i a ldi s c Ce r v i c a ls po ndy l o pa t hy Ce r v i c a ldi s c he r mi a t i o n

作者单位: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骨

第一作者简介

徐南伟,男,43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

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为常州二院骨科主任。先后赴香港、美国、英国多家脊柱、关节治疗中心进行访问交流,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科研和临床研究,拥有国家专利两项,曾获多项省市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10余篇。现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及省市级科研课题若干项。

图1术前颈椎M RI 检查(T1相

)

?5?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年10月第7卷第5期M M J C &Oc t 2005&Vo l 7&No .5

2手术方法2.1术前准备

采用BRYAN 人工颈椎椎间盘系统。

常规颈椎前路术前准备,并进行气管推移练习3~5天,以减少术后咽部刺激,术前除常规摄颈椎动力位片及M RI 检查外,均进行手术节段上、下位椎体的

CT 平扫,扫描部位包括椎体中部及接近终板水平,

扫描平面与终板平行,根据CT 测定预选相应直径

的假体。

2.2手术操作(以颈5~6节段为例)

2.2.1病人仰卧位,肩部垫薄枕,颈部稍后伸,C 臂机

透视确定C 5椎体后上角与C 6椎体后下角的连线与量角标尺上垂直线的夹角度数(C 5~6椎间隙与垂线的夹角度数)。

2.2.2于右侧颈前相当于C 5~6间隙水平行横切口,按

常规手术入路先达椎前筋膜,C 臂机透视证实为C 5~6

椎间隙后,安装牵引支架并与手术台固定,安装颈长肌拉钩和切口上、下端拉钩并与牵引支架固定。

2.2.3用电凝分离椎前筋膜一直达两侧钩椎关节后,

予小刀和刮匙切除前方纤维环、髓核组织和软骨板,用球形磨钻去除相邻终板前缘骨赘,枪式咬骨钳切除部分C 5椎体前下缘。

2.2.4撑开椎间隙至8.5mm 高度,术中运用多种专

用器械处理椎间隙及上下终板以保证假体植入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在终板削磨成形后,准备相应规格

Br y a n 人工椎间盘,生理盐水灌注,压缩成型后植入

椎间隙,C 臂机透视证实假体位置良好后,创面置引流管一根引流并关闭伤口。

3结果

本组病例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当天诉一侧上肢的拇指、食指麻木,经对症处理后

症状缓解;手术时间85~100mi n ,平均90mi n ;术中出血90~150ml ,平均100ml ,术中均未输血;5例患者均获短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1~6个月),至随访时J OA 评分平均上升至14.2分,影像学均未见假体移位,生理弧度良好,见图3、4,未见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均未见明显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表现。

图3术后颈椎X 线正位片图4术后颈椎X 线侧位片

4讨论

自从50年代Smi t h [2]

和Ro bi ns o n 首先报道颈前

路减压融合术以来,该术式已成为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经典术式。但是近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容易产生退变和不稳定,甚至可以造

成原有症状复发或加重。Hi l i br a r d [

3]

等人的实验发现,在融合术后的第一个10年内,相邻节段的病变率为年平均2.9%,这些患者中,有的人需要再次手

术,Go f f i n [

4]

等人证实,融合术后92%的患者在融合的相邻节段出现影像学可见的退行性变化的平均时间为8.6年,Br uml e y [5]也证实,融合节段的相邻节段存在着活动度过大的迹象。人们一直在观察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的规律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技术,而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Br y a n 假体,它由聚

胺酯内核、鞘和两个钛合金壳构成[

6]

,每个壳外层设计由250μm 的小钛珠构成微孔钛层,以促进骨生长和提高远期的稳定性,鞘被钛丝捆绑附着于壳,并环绕内核形成一个闭合的整体,使用时需将无菌盐水注入假体。钛合金附件封闭,这种封闭内核的设计可避免假体的磨屑外泻,从而避免了炎症反应,并可防止软组织的卡入和假关节囊形成;该系统还提供了重力参考系统和虚拟轴以确定打磨时的角度和范

图2术前颈椎M RI 检查(T2相

)

?6?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年10月第7卷第5期M M J C&Oc t2005&Vo l7&No.5

围,上下终板的精细打磨设计使终板与钛壳的凸出外表紧密吻合,并把壳的边缘卡入打磨出的骨性凹巢内,这种设计使得假体置入即能提供即刻的前后和侧方稳定。正是基于Br y a n人工颈椎椎间盘的这些基本特性,使我们对该假体的临床应用充满信心,本组5例患者术后均未见假体下沉和移位情况,均未有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表现,初期的随访结果显示:手术节段的各个方向的运动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通过临床应用,我们体会Br y a n人工颈椎椎间盘系统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一旦掌握了基本步骤,还是比较容易完成手术,所有这些操作步骤的严谨性都是为了保证假体置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术中的体位相当重要,必须保持身体、颈椎还有头部都在中立位,下颌的牵引固定至关重要。术中椎体前方软组织显露要比一般颈前路手术广泛,颈椎间盘切除要宽广,需达到双侧钩椎关节。在分离剥离颈长肌时需做到充分止血。

另外术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人工椎间盘的置入,通过彻底减压从根本上解除压迫有效缓解症状是我们手术所要达到的最基本前提[7],在此前提上若能通过颈椎椎间盘的置换来达到保持节段运动、使其生物力学性能更加接近正常、有望对病程演变产生良好影响,那将是该类手术的最终目的。

虽然本组病例数较少(这主要与该产品价格过于昂贵有关),且我们选取的病例大多为单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但临床均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Br y a n人工椎间盘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人工椎间盘的设计理念,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尚有待于长期的临床应用及随访观察研究,我们也认为该术式对于术者仍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术者具有良好的脊柱外科基本训练,并已熟练掌握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盘融合技术。由于本技术处于早期阶段,是否具有关节假体样的假体下沉、松动、脱出及骨性融合等后期并发症以及假体使用寿命、假体返修等相关问题都需在今后的长期随访中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Cha r l e s R,Cl a r k E.Ce r i c a l s po ndy l o t i c my e l o pa t hy hi s t o r y a nd phy s i c a lf i ndi ng s.Spi ne,1988,13:847

2Ro bi ns o n RA,Smi t h GW.Ant e r o l a t e r a lc e r v i c a ldi s c r e mo v a la nd

i nt e r bo dy f us i o n f o r c e r v i c a ldi s c s y ndr o me.Bul l e t i n o f t he J o hns

Ho pki nsHo s pi t a l,1955:223-224

3Hi l i br a nd AS,Ca r l s o n GD,Pa l umbo M a,e ta l.Ra di c nl o pa t hy a nd my e l o pa t hy a ts e g me nt s a dj a c e ntt o t he s i t e o fa pr e v i o us a n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a r t hr o de s i s[J].JBo ne J o i ntSur g Ams,1999,81(4):519-

528

4Go f f i n J,Ge ns e ns E,Va nt o mme N,e t a l.Lo ng-t e r m f o l l o w-up,

a f t e r i nt e r bo dy f us i o n o f t he c e r v i c a l s pi ne:pr e s e nt a t i o n a t t he

28t h a nnua l me e t i ng o f t he Ce r v i a l Spi ne Re s e a r t h So c i e t y i n Cha r l e s t o n[R].So nt h Ca r o l i na,2000

5Br uml e y J,Ko mi s t e k R,J o ne s A,e t a l.Ha ndo nt a t2000AAOS Co nf e r e nc e[R].Or l a ndo,Fl o r i da,2000

6Ha l l a b N,Li nk HD,M c Af e e PC.Bi o ma t e r i a lo pt i mi z a t i o n i n t o t a l J i s c a r t hr o pl a s t y[J].Spi ne,2003,28(20):S139-152

7李垠,盛路新.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江苏医药,2002,28:630-631

(收稿:2005-05-15修回:2005-09-14)

(本文编辑:付晓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航天医药杂志》于2004年8月25日正式更名为《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国内刊号变更为CN11—5248/R,国际刊号I SSN1672—9463。双月刊,大十六开,80页,逢双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更名后的《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更加注重论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告、综述、急诊经验、误诊误治、讲座、专家论坛、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国内外学术动态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技、医院管理等。

本刊除特邀专家撰稿外,真诚欢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省市级医院、地县级医院、国家部委医院、厂矿企业医院、军队武警公安医院及其他基层医务人员踊跃投稿。本刊刊登周期短、时效快。稿件请寄至北京市9200信箱25分箱《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邮编100076。

欢迎各图书馆、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积极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2—958,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2006年起全年订阅费(含邮资)48元。

编辑部电话:(010)68383759,(010)68769107。传真:(010)88535548。E-ma i l@Bi x i a ng z2002@263.ne t。

?7?

人工颈椎椎间盘交换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什么是颈椎病?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长期低头工作者、头颈部活动量大等容易患颈椎病。 通过非手术治疗对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症状均能缓解,但同时也存在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下述情况者需考虑手术治疗:(1)经长期非手术疗法无效、且严重地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2)神经根型颈椎病:剧烈疼痛、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者(3)脊髓型颈椎病:走路踩棉花感者;(4)其他型:如因骨压迫与刺激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保守疗法无效者。 什么是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之间通过椎间盘连接起来,当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病时,将病变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切除,解除对脊髓、神经根等周围结构的压迫,然后在椎间盘部位植入自体骨或填充有自体骨的融合器从而使相邻椎体达到骨性融合。全椎间盘置换术(total Intervertebral disement,TDR)的设计在于保留运动、避免融合术的缺陷并允许患者很快恢复日常活动。在颈椎

应用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引起患者症状的局部病灶之后恢复椎间盘高度和节段运动。第二个目的就是保留颈椎相邻节段的正常运动,这在理论上可以预防以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変这一问题。颈TDR可以避免取骨区并发症,还可以避免诸如假关节形成,颈椎前路钢板相关问题以及颈椎制动的副作用。 哪些患者适合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术? 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保守 治疗无效,节段位于颈3-胸1之间,不超过3个节段,没有下述禁忌症者均可考虑。 禁忌症包括:急慢性全身、脊椎或局部感染;系统性或代谢性疾 病,骨质疏松,骨软骨病及严重的骨质丢失;内外科伴随疾患可妨碍 脊柱手术的疗效;椎管狭窄、神经根性颈椎病;影像学显示严重的关 节突关节病变或退变、节段不稳、脊柱畸形、滑脱大于25%;妊娠 肥胖、药物依赖、吸毒或酗酒、不配合者;对内置物材料过敏者。

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护理

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病例,探讨系统的颈椎患者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护理。方法2007年11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23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对手术中的护理方法进行规范的总结与分析。结果23例颈椎病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术前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与术者及麻醉医生进行密切的配合是护理的关键。 标签: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护理 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椎管减压后行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可以有效预防由于应力改变引起的相邻节段一系列并发症[1,2]。因此,单个间盘置换手术越来越得到患者认可。本院自2007年11月~2011年2月间施行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1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23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23例患者均在仰卧位下实施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术前访视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对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建立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病历记录。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在术前访视时,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方法、疗效、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摆放。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肢体的活动、皮肤状况、静脉穿刺条件等。并解除患者的忧虑情绪,使护患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向患者说明需要进行禁饮食,术日晨穿宽松衣物,并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防止丢失。对于戴假牙患者,要求其将假牙术日晨取出,交家属管理。 1.2.1.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各种器械及物品。 1.2.2术中护理 1.2.2.1巡回护理保持患者静脉通路的通畅并配合麻醉医生诱导插管。由于颈部血管丛较丰富,随时可能出现术中大出血,因此必须保证通畅的静脉通路。密切注意手术的进展,及时提供手术台上所需要的物品。术前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防止患者术中压伤的出现。并督促术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限制手术参观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颈椎间盘病治疗中的应用解读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颈椎间盘病治疗中的应用 孙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自从Robinson 和Smith 在1955 年首先报道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以来,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和颈椎外伤的重要方法。但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容易产生退变和不稳定,甚至可以造成原有的症状复发或加重,是影响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Baba 观察了106 例前路术后的患者,平均随访8.5 年,有17 例由于相邻节段退变引起症状复发或加重而再次手术。Hilibrand 随访374 例患者,最长达21 年,发现前路术后伴有症状的相邻节段退变在10 年之内的年发生率为 2 .9% ,经过统计学计算有25.6% 的患者在10 年内将出现与相邻节段退变有关的症状。Teramoto 对一组45 例前路融合的患者随访 4 年以上,发现其中有51.1% 出现相邻节段退变,其中11.1% 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北医三院对一组前路融合术66 例患者平均10.5 年的随访结果提示,相邻节段不稳定的发生率为72.73% 。因此,现行的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虽然在解除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方面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但是在维持颈椎功能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患者术后需要颈部制动6-8 周,以保证植骨融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融合后虽然手术节段获得了长期的稳定,但是这是非生理状态的稳定,颈椎由此失去了相应的运动节段,造成颈椎总活动度减少,相邻节段出现退变加快等问题。一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接受相邻节段的融合术。因此人们一直在观察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的规律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技术,其设计理念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植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一、人工颈椎椎间盘的应当具备的基本特性 理想的假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体会

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脊髓椎病8例,神经根型4例,记录术前及术后V AS、JOA、NDI评分,及手术前后置换间隙与临近间隙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末次随访V AS、JOA、NDI评分结果分别为(1.92±1.53)、(15.33±0.78)、(7.5±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与术前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短期内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同时不降低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 标签: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颈椎间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置换能提供良好的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同时以其独特的颈椎活动度,能克服因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带来的颈部僵硬及有效阻止邻近节段退变加快而引起新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2010年8月~2012年10月对12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人工颈椎间盘材料 人工颈椎间盘材料均由法国LDR公司提供的MOBI-C,它是一种带有滑动衬里的人工颈椎间盘,一次性整体植入,充分考虑瞬时旋转中心,通过上下终板相对运动自动定位。初期稳定性来源于倾斜型齿状突起更易嵌入椎体终板,保证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1.3 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 患者仰卧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颈部垫软圆枕,头颈部自然后仰状态,头部两侧沙垫固定,双肩使用长胶布固定在手术床上,右颈前横切口,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分离进入达椎体前缘。C型臂机透视定位置换节段并同时观察目标间隙上下锥体后缘处于相对平直状态。放置颈椎椎体牵开器确保切牵开器延长臂与上下终板平行,切开椎间隙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刮除软骨板到骨性终板,将椎间隙平行撑开,切除后纵韧带,枪钳咬除置换间隙上下位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并向两侧减压到钩椎关节。将椎间隙再次平行撑开,至少2次,撑开的度是观察颈椎的生理前凸及间隙高度是否恢复。将下位椎体上终板磨平,并测量椎体,选择假体大小,试模合适后置入假体,同时上下位椎体相向加压固定假体,C型臂机透视证实无误后置皮管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颈围外固定2~3d,术后1周拆线,常规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2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