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

诸因子初探①②纪忠萍 汤懋苍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提 要:本文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资料和天山大西沟及其周围台站温度与降水、乌鲁木齐地温、地球自转、El Nino 、天山南北地震等资料,讨论了该冰川物质平衡与诸因子变化的关系:地球自转的减慢、El Nino 的出现、南天山地震的发生与正的物质平衡相一致;以大西沟站为基点,计算其温度、降水与周围台站的相关系数,发现大西沟与三大盆地的相关性不好,特别是降水表现为负相关,因此不能用盆地测站的资料来推断天山深处的气候变化。

关键词:冰川物质平衡;气温;降水;地温。

1 前 言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它受全球范围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地方性气候变化的支配〔1〕。作为山地生态形成的因素,它不仅反映气候变化,而且影响干旱区水源的丰枯。近期由于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出现冰川分离、冰体瓦解、冰舌不断退缩的现象。由于冰川进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时间上是延后的,延期的长短取决于气候变化的幅度与冰川伸展的规模。一般来说,小冰川比大冰川更敏感〔2〕,人们往往把冰川作为重要对象来反映气候的变化。

中国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海拔高度一般为4000—5000m ,山系由多条大致平行的山脉和谷地组成,共有冰川8908条,面积9195198km 2,冰储量1010167km 3,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1613%〔3〕,是我国冰川作用很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新疆河川径流的重要源地。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位于天山中段喀拉乌成山脊北坡的天格尔第二峰(海拔444714m )的东北,系一双支冰斗-山谷冰川,长2133km ,面积1184km 2,是天山大西沟源头最大的冰川,也是中国物质平衡观测最详细、时间序列最长的冰川。自1959年有观测记录以来,它一直处于后退变薄状态(见表1),这反映了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的一般趋势。

本文将从影响物质平衡的多方面因素如气温、降水、地球自转、地震及El Nino 的发生等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13卷第1期

1994年 3月高 原 气 象PLA TEAU METEOROLO GY Vol.13 No.1Mar.,1994

②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基金资助。

1993年4月29日收到,7月8日收到修改稿。

表1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舌末端的进退

Table 1 Retreating and advancing of glacier tongue terminus

of G lacier No 11at the source of Urumqi River 1

时 间

平均后退距离(m/year )资料来源1962年9月6日—1973年8月30日

5196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年报11973年8月30日—1980年8月30日

3128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年报21980年8月30日—1990年8月30日3173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年报5—9

图1 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a )、大西沟年内降水(b )及夏季平均气温(c )的变化

B n 为年净平衡(104m 3),Ba 为纯消融(104m 3),Bc 为纯积累(104m 3);年物质平衡量在1958,

1959,1966/1967—1978/1979年为文献[4]中的插补值;实箭头为南天山强震,虚箭头为北天山强震,粗黑线为El Nino 的发生

Fig.1 (a )The variation of the unnual mass balance of G lacier No.1,(b )annual precip 2

itation (P 9-8)and (c )mean air temperature ( T 6-8)in summer at Daxigou Meteorological

Station.B n : net annual mass balance (104m 3),B a : net ablation (104m 3),Bc :

net ac -cumulation (104m 3).S olid arrows are severe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the

south of Tianshan Mountains ,dashed arrows are severe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the north

of Tianshan Mountains ,The thick solid lines are the time of El Nino happened.Annual mass

balance in 1958,1959,1966/1967—1978/1979are inter polated values by the reference [4].

66高 原 气 象13卷

2 冰川的年物质平衡与各种影响因子

冰川年物质平衡的观测表明(见图1),1958—1992年的34年间,负平衡占23年,特别是自1975年以来,除1982/1983,1988/1989,1989/1990,1991/1992年表现为较弱的正平衡外,其它年份均为负平衡。经计算34年间平均负物质平衡量(-5714×104m 3/年)大于平均正物质平衡量(2217×104m 3/年),导致了冰川的后退变薄。211 与温度、降水的关系由图1可见,夏季平均气温( T 6-8)升高,纯消融量(B a )增大;物质平衡年的年降水量(P 9-8,即头年9月至当年8月的降水量,下同)减少,纯积累量(Bc )减小,两者共同作用导致B n 减少。P 9-8与B n ,B a 和Bc 的相关系数(N =34,N 为样本数,下同)分别为0150,-0146,0154; T 6-8与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9、0146、-0130。可见P 9-8与Bc 和 T 6-8与B a 存在显著的相关(均通过α=0101的信度检验),且降水对物质平衡的作用大于温度。

物质平衡与当年暖季温度、降水的同期及与夏季温度、降水之间的滞后关系,在文献[4]中已讨论,不再赘述。

212 与地球自转和El Nino 的关系

计算得到实测B n 与地球自转速度〔5〕年变化(Δ(Δ

ω/ω0),单位为10-10,Δ为年均值的相邻年之差,Δ

ω/ω0为地球自转速度的相对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165(N =15),通过了1%的信度检验。这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年变量与B n 反相关显著。通过计算它与大西沟降水量、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6,-0115,说明地球自转对大西沟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而对温度的影响较小。

1958—1990年的33年之间共出现7次El Nino 现象,图1c 中所示的点是这7次El Nino 发生与结束的年和月,其起止时间是根据文献[6]划分的。由图1c 可明显地看出,凡是El Nino 发生年,物质平衡一般为正值或较小的负值,对于持续一年以上的El Nino ,其结束年一般为负值。表2是据已有资料统计的El Nino 开始年与非El Nino 年的冰川年净平衡、年降水量、夏季气温的对比。可见,El Nino 的发生与天山大西沟降水量的增加和气温的降低相关较好,从而导致该冰川为正平衡。

表2 E l Nino 开始年与非E l Nino 年的冰川年净平衡和大西沟温度、降水的变化

Table 2 Variation of annual glacier mass net balance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Daxigou in El Nino and non -El Nino years 1

时间

项目

年净平衡(B n )(104m 3)年降水量P 9-8(mm )夏季平均气温 T 6-8(℃)El Nino 年(7年)2712

46511318非El Nino 年(25年)-3710

4181141132年年均

-231042814410213 与天山内外地震的关系

根椐天山构造带的分布,以天山山脊线为界分别统计了1958—1992年发生在39°—45°N ,73°—88°E 区域内M s ≥6级的南、北天山地震(以下称为强震,若同一年内、同

761期纪忠萍等: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一地区有两次以上强震,仅统计震级最大的一次。其分布见图6)与年净平衡B n的关系(见图1)。可见,在23次震例中,南、北天山均有强震发生的共3年6次,当年B n均为负值;仅北天山发生强震的有5年,当年B n均为较大的负值;仅南天山发生强震的共12年,除1985年发生在乌恰的一次外,当年B n为正值者有8年,其余3年虽为较小的负值,但仍为B n的极大年(其负值较相邻两年均小)。

表3是南、北天山强震年与冰川物质平衡和大西沟温度、降水的变化关系。由表3可见南天山地震可引起天山大西沟降水的增多与气温的降低,而北天山恰好相反,从而导致不同的物质平衡现象。

一般来说,强震之后地温升高,降水系统将增强。1号冰川和大西沟气象站虽然位于天山山脊线之北,但其气候变化与南天山基本一致,而与天山以北不一致(见图4, 5)。这是冰川物质平衡、夏季降水与南天山强震呈正相关的直接原因。

表3 南、北天山强震年与冰川年净平衡及大西沟温度、降水的变化

Table3 Variation of annual glacier mass net balance,mean air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Daxigou when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Tianshan Mountains,res pectively1

时间项目年物质平衡量

(104m3)

夏季降水量P6-8

(mm)

夏季平均气温 T6

-8

(℃)

南天山强震年(11年)81830212319

北天山强震年(5年)-851125619412 1958—1992年均值(34年)-311528218410

注:1985年8月发生在南天山的一次强震未统计在内。

214 与乌鲁木齐地温的关系

整个南北天山只有乌鲁木齐地温资料序列最长,对乌鲁木齐1961—1991共31年的气温及0—320cm各层地温的年平均值进行了相关分析。考虑到资料的代表性,去掉冬、春两季缺测较多的20cm层的地温,所求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

表4 乌鲁木齐季平均气温与0—320cm地温之间的相关系数(N=31)

Table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eas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and five layer(0,40,80,160,320cm)soil temperature(N=31)for Urumqi1

04080160320 Ta01810176017901720159

010175018201800174

401018001770170

80101980187

16010189

可见,气温与160cm以上各层地温相关较好,它与320cm地温的相关性相对减弱。这说明从气温到160cm各层地温密切相关,更深层的地温受气温影响较小。

为了对地温的持续性有所了解,计算了气温、各层地温春、夏、秋、冬各季的距平86高 原 气 象13卷

值滞后于春季的相关系数(见图2)

图2 气温、各层地温各季滞后于春季的相关系数分布

r 为相关系数,r c 为α=0105的临界相关系数,n 为滞后的季度数

Fig.2 La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mean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 between

spring and following seasons.r i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c is critical correlation coefficent

(α=0.05),n is numbers of lag seasons.

由图2可见,从气温到320cm 各层地温:同一年内夏、秋两季与春季相关较好,而到冬季(落后3季)相关系数大大降低,至次年相关又逐渐增大,夏季达最高,然后又逐渐降低。其中320cm 地温曲线变化较为平缓:从当年春至次年秋季相关系数均为正的显著相关(通过α=0105的信度检验),说明其持续季度数最长。这表明愈往深层,各季之间的相关系数愈高,地温的持续性愈好,即其变化愈小。从而说明土壤是一个很好的滤波器,大气中的短周期波动只能影响到浅层,长周期波动才可影响到深层。存在

一个“最大信息深度”,该深度的地温对降水预报起着关键作用〔8〕。据理论结果及经

验,下面将取320cm 的地温来分析由于地震发生引起的地温场及降水场的变化。

图3 乌鲁木齐地温的季际变化与附近地震及大西沟降水的关系

Fig.3 Relationship among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t Urumq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its surrounding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Daxigou.

图3是乌鲁木齐1961—1991年320cm 地温距平的四季滑动平均(曲线a )、大西沟年降水量(曲线b )与它附近地震(对于4≤M S ≤5的地震仅统计100km 以内的;

961期纪忠萍等: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5≤M S ≤6,仅统计200km 以内的;6≤M S 仅统计300km 以内的)的关系。由图可见,从1962—1991年的30年中共有12次地震,其中仅2次未引起320cm 地温的升高,地震发生年降水量未比上年增多者只有1967和1983年两年,其余均引起地温的升高与降水量的增多。这说明地震的发生会引起地温的异常和影响降水场的变化。

通过计算乌鲁木齐320cm10

年滑动平均的地温与大西沟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可知,320cm 地温与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0177),而与气温无明显相关,说明地温场的异常主要影响降水场的变化。

计算冬季(12—2月)乌鲁木齐320cm 地温距平与大西沟及乌鲁木齐、米泉、蔡家湖各站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2,0118,0116(N =25),由此可知从大西沟往北相关系数逐渐减小。这说明大范围的地热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局地环流,使大西沟为山内上升运动,降水系统增强。

综上所述,冰川物质平衡与地球内部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地球自转的减慢,El Nino 发生以及南天山的地震与该冰川较大的物质平衡量相一致。

3 天山内外气候变化的相关性

图4 大西沟与其周围台站年平均温度相关系数分布

图中斜线为通过α=0105信度检验,小方格为通过α=0101信度检验

Fig 1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between Daxigou

and its surrounding stations.Slopping line shaded areas are area of degree of confidence

α=0105,the rest shaded areas are α=0101.

07高 原 气 象13卷

为了寻求山里山外气候变化的关系,探求影响物质平衡的气候背景,对新疆34个站1959—1986年历年各月的平均温度、降水量以大西沟为基点求点相关

图5 大西沟与其周围台站夏季(6—8月)降水相关系数分布

图中横线表示负相关区,斜线表示通过α=0105的信度检验,小方格表示通过α=0101的信度检验

Fig.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total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J une —Aug.)

between Daxigou and its surrounding stations.The same as Fig.4and dashed line areas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

图4是年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由图可见相关系数全为正值,最低亦在014左右,但三个盆地(准葛尔盆地、吐哈盆地及塔里木盆地)各是一低值中心区。

值得指出的是大西沟与乌鲁木齐的相关系数仅为0142,而与巴仑台的相关系数高达0189,故想用乌鲁木齐的气温记录来推断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冷、暖变化,其结果必然不会太好,甚至若羌、和田、喀什3站与大西沟的年温度相关系数都在016以上,显著高于乌鲁木齐。

图5,6分别是夏季(6—8月)、冬季(12—2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布图,

可见无论冬、夏三个盆地都是一小的负相关区,这就是说大西沟与三个盆地的降水量有相反变化的趋势。这亦意味着天山内部降水自成一系统,其南、北宽度在夏季约为200—300km ,与天山山体宽度相当。冬季时(图6)高相关区偏向天山北麓,且呈东西向长条形,这表明冷空气活动是引起冬季降水的主要因子。从图5,6还可以看到,大西沟与位于西天山内部水平距离超过1000km 的乌恰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无论冬夏均大于0145,这表明东、西天山内部降水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与山外盆地基本趋势相反,仅用山外盆地的资料来推断山内气候变化是靠不住的。

171期纪忠萍等: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图6 大西沟与其周围台站冬季(12—2月)降水相关系数分布

图中横线为负相关区,☆为北天山地震,▲为南天山地震

Fig 16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total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Dec.—Feb.)

between Daxigou and its surrounding stations.☆,▲are locations for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res pectively.The dashed line area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制约天山冰川积累、消融的因素颇多,年积累量(

B c )与年降水量相关最好,年消融量(B a )与夏季气温相关最高。

(2) 地球自转的减慢、El Nino 的出现、南天山地震的发生、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天山山区地温的升高与1号冰川的正物质平衡相一致,这些地球物理现象与大西沟的温度、降水亦有明显的相关。

(3) 大西沟与三大盆地的气温相关性不太好,与降水甚至表现为负相关,不能用盆地测站的资料来推断天山内部的气候变化。

关于地球自转、El Nino 、天山地震、地温与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存在明显相关的统计事实如上所述。它们之间必然有物理上的因果关系,其具体的物理图像如何?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下面我们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地球自转减慢与El Nino 发生之间的物理联系我们已有过初步探讨〔8〕;关于板内地

震、地温与降水异常之间相互联系的物理图像我们也有初步看法〔9〕;降水与冰川物质

27高 原 气 象13卷

平衡之间的明显关系已如本文所述。于是它们之间的因果链中所缺的一环仅仅是:地球自转减慢与南天山地震多发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此我们的设想是:图7 地转减慢期天山南北两侧“地气耦合”示意图Fig 17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Earth -Atmosphere Coupling ”at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sides of Tianshan during decelerating

period of earth rotation.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大致如图7所示,山体愈高

地壳愈厚,在山体两侧形成了方向相反的地壳厚度的

水平梯度。在岩石圈之下是软流圈。它具有流体的某

些特性,当地球自转减慢时,软流体所受地球自转离

心力减小,这就有向极地的运动分量。在软流圈与岩

石圈相接触的界面上可以设想有“空腔”存在〔8〕,其

间充满着气体或水或软流体本身(地幔汁)。当软流圈

中的物质向北运动时,天山南侧岩石圈之下的“空腔”

受压,于是“空腔”中的物质将被压入岩石圈的裂隙之中,裂隙中原有的物质将被向上压直到传出地表。这就是“地球呼气”〔10〕,它加热大气使云雨增多。同时,因岩石圈受压,地应力增强,容易发生强地震。与此同时,天山北侧岩石圈之下的“空腔”受张,岩石圈裂隙中的物质向下注入“空腔”中,大气圈中的

气体通过地表注入岩石圈的裂隙之中,构成“地球吸气”〔10〕,使得大气变冷,云雨减

少。

当地球自转加速时,软流圈中的物质有向南运动的分量,天山南、北两侧的“地气耦合”过程反之亦成立。

以上关于地球自转与南北天山地震及大气降水相互关系的设想尚无定量的证明,因而只能认为是一种假说。为了检验它,我们进一步统计了1900年以来发生在南、北天山的M s ≥6级的地震。1900年以来南天山共出现25次强震,其中14次出现在地球自转减慢年;北天山共出现强震12次,其中8次在地球自转加速年。该统计结果与上述设想至少不互相矛盾。

参 考 文 献

〔1〕胡汝骥、马 虹,天山冰川的现状与未来气候趋势,干旱区地理,1992年,第15卷,第3期,22—29页。〔2〕施雅风,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所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地理学报,1990年,第45卷,

第1期:1—11页。

〔3〕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冰川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149页。

〔4〕纪忠萍、汤懋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量的资料插补问题与预报方法,冰川冻土,1994年(即

将发表)。

〔5〕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224—225页。

〔6〕一 心,再谈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灾害,世界科学,1992年,第1期,35页。

〔7〕汤懋苍等,理论气候学概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年,241—245页,21—33页。

〔8〕汤懋苍、张 建、杨 良,西北太平洋强地震的节律性与El Nino 和地球自转,高原气象,1993年,第12卷,

第3期,235—242页。

〔9〕汤懋苍,气象灾害成因新说,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年,29—34页。〔10〕郭增建、秦保燕,巨大震、旱、涝灾害的综合讨论,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年,

371期纪忠萍等:制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长诸因子初探

47高 原 气 象13卷23—28页。

A PRE L IMINAR Y STU DY ON FACTORS

CONTROLL ING VARIATION OF G LACIER

NO11AT THE SOURCE OF URUMQI RIVER

Ji Zhongping Tang Maocang

(L anz hou Institute of Plateau A 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 anz hou,Gansu730000)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n the of annual mass balance of G lacier No11at the source ofΒrümqi River,monthly mean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observed at Daxigou meteorological station in Tianshan Mountains and its surrounding,monthly mean soil temperature data at Urumqi,earth rotation velocity,El Nino,earthquakes happened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Tianshan Mountai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balance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carefully discussed.It is shows that the decelerating of earth rota2 tion velocity,the happening of El Nino and earthquakes happened in the south of Tianshan Mountains are corresponded with positive mass balanc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Daxigou and its surrounding stations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sed,and they are lowest between Daxigou and three basins,especially precipitation presents nagative correlation,therefore the climatic variation in the inside of Tianshan can′t be infered by using the data of three basins.

K ey w ords:G lacier mass balance;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Soil temperature.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乌鲁木齐市(轻轨/地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图片 一、规划概况 1、概况 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共规划有5条线路,总长度151.2公里,本次建设规划拟先期实施其中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长度52.7公里。 规划如图:附件 1号线:起点位于主城区南部的三屯碑、南郊客运站,以地下线方式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克拉玛依东、西路、友好北路、新医路、北京路,过喀什路后过渡为高架线,跨铁路线至城北新区,终点止于种苗场北。长24.2公里,设站21座,线路南端设南郊停车场,北端设中营宫车辆段。 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安宁渠路与城北干道交叉口,沿城北干道、天津路、规划道路、乌奇路、稻香南路、谷牧地路、乌奇路布设,终点止于东山站。长19.0公里,全部为高架线。设站15座,线路西端设地窝堡车辆段。 4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水泥厂家属院北的十二中站,沿过境路向北、经长江路、扬子江路、友好路,穿西虹路高架,终点人民会堂站与1号线平行换乘。长9.7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站9座,线路南端设仓房沟停车场。 2、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规划近期形成轨道交通线网基本骨架,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线网基本构架形成后,2020年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达到10-14%。

(2)建设规划范围 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包括1号线、2号线一期及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规划线路长度52.9km。 (3)规划年限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 年,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具体如下: 近期规划年限:2015 年 远期规划年限:2020 年。 (4)建设时间安排 轨道交通建设的首期工程为1 号线,计划总工期为7.5 年,2015 年中开通运营;2号线一期的土建工程开始于1号线土建工程结束之后,计划总工期为6.5年,2018 年中开通运营;4 号线一期的土建工程开始于2016 年初,计划总工期为7 年,2020 年底开通运营。 (5)主要技术标准 车辆:B型车,长19000mm,宽2800mm,高3800mm;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km/h; 列车编组:1 号线、4 号线一期5 辆编组;2 号线一期4 辆编组; 轨距:1435mm; 正线数目:双线; 钢轨:正线及辅助线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钢轨; 扣件:弹性扣件; 平面最小曲线半径:正线R=300m;辅助线R=200m;车场线R=150m; 最大坡度:正线30‰;辅助线35‰;道岔区5‰; 车站站台有效长度:1 号线、4 号线一期为100m,2 号线一期为80m。 (6)车站 1 号线共设车站21 座,其中地下站16 座,高架站5 座;最大站间距1410m,最小站间距850m,平均站间距1150 m,见表1。 1号线车站表表1

浅析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城际铁路引入乌鲁木齐枢纽方案

浅析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城际铁路引入乌鲁木齐枢纽方案 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城际铁路连接乌鲁木齐市、昌吉、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等大城市,沿线经济较为发达,城市间人员交流较为密集,文章对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城际铁路引入乌鲁木齐枢纽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铁路枢纽现状和总图规划,结合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在客运量预测的基础上,按照理顺客车径路、合理进行客站分工的思路,提出了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城际铁路引入乌鲁木齐枢纽的推荐意见。 标签:城际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1 项目概况 新建乌鲁木齐至克拉玛依城际铁路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线路东起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向西经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石河子、沙湾至奎屯,折向北沿奎北线至克拉玛依市。项目是连接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的快速客运通道,与兰新铁路共同构成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交通走廊。正线长度373.255km,其中乌鲁木齐至奎屯北新建双线245.155km,奎屯北至克拉玛依并奎北线增建二线128.100km。 2 乌鲁木齐铁路枢纽概况 2.1 既有铁路枢纽现状 乌鲁木齐铁路枢纽位于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域,是随着兰新铁路的修建以及西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连接全疆各地和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枢纽东起兰新铁路东段的芨芨槽子站,西至兰新铁路西段的三坪站,含芦草沟线、乌将线、六道湾支线等。枢纽内兰新线铁路从东向西贯穿其中,芦草沟线从乌西站东端引出,并相继引出六道湾支线和乌将线,形成了一条干线、三条支线的枢纽框架。 枢纽内现有车站13处,即兰新线芨芨槽子、乌拉泊、乌鲁木齐南、乌鲁木齐、乌西、三坪等,芦草沟线乌北、乌东(原文光)、九道湾、芦草沟等,六道湾支线六道湾站,乌将线地窝铺、米泉等。枢纽主要客运站点概况如下: 2.1.1 乌鲁木齐站(即乌鲁木齐新客站,2015年建成) 乌鲁木齐新客站为枢纽内主要客站,办理枢纽向东(兰新线、第二双线、南疆线)始发终到动车组和普速列车作业、枢纽东西向通过列车作业,远期还办理枢纽向西城际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 乌鲁木齐新客站利用既有兰新线二宫站站址进行改扩建,兰新第二双线在新客站东端约2.8km的地方疏解后与既有兰新线分方向别四线并行引入新客站。新客站按合场布置,共设9台18线,16个站台面。出站后设2条走行线引至动车

CPIII控制网及轨道精调测量方案+乌鲁木齐1号线.

1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是乌鲁木齐轨道交通网中南北向骨干线路,连接老城区、新市区和主要对外交通枢纽,该工程线路全长27.615km。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安装工程01标由我项目承建,标段由燕儿窝停车场开始,终点至铁路局车站,经过14个车站,均为地下线车站,平均站间距1.339km,最大站间距1.553km,位于王家梁~八楼区间,最小站间距802m,位于大西沟~中营工区间。正线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400m,配线最小曲线半径200m,最大坡度28‰。本标段共设置四个铺轨基地,即燕儿窝停车场铺轨基地、南湖广场铺轨基地、南湖北路铺轨基地及八楼铺轨基地。 2.正线双线合计铺轨长32.042km,燕儿窝停车场及出入场线合计铺轨长 7.043km。其中正线一般道床15.654km,钢弹簧浮置板道床4.897km,梯形轨枕道床10.376km,活动断裂带道砟固化道床1.115km,停车场碎石道床1.850km,壁式检查坑整体道床0.155km,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2.17km,短枕式整体道床0.192km,出入场线整体道床2.676km。道岔铺设29组,其中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9组(含1组钢弹簧浮置板道岔),60kg/m钢轨9号4.4m间距单渡线1组(由2组单开道岔及中间线路组成),60kg/m钢轨9号5m间距单渡线2组(每组单渡线由2组单开道岔及中间线路组成),60kg/m钢轨9号5m间距减振器单渡线1组(由2组单开道岔及中间线路组成),60kg/m钢轨9号5m间距交叉渡线1组。50kg/m钢轨7号单开道岔14组,50kg/m钢轨7号5m交叉渡线1组。 2工作范围与内容 2.2 工作范围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正线含配线工作范围为Y(Z)DK0+000~ Y(Z)DK16+000;出入场线工作范围为:C/RDK0+000~C/RDK1+396.868;停车场工作范围为C/RDK1+396.868~运用库和洗车库线路终点。

乌鲁木齐市BRT综合运营情况调查与分析概要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 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概念 (2) 2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考虑因素 (3) 2.1 具体而言,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相比,BRT 拥有以下特点: (3) 2.2 BRT 系统的技术特征 (4) 3.自治区BRT快速公交现状及快速公交系统的重要性 (5) 3.1 专用站台 (5) 3.2 低票价、免费换乘 (5) 3.3 建设速度快,运营高效率 (5) 3.4 与常规公交线网及市区道路的连接 (6) 4. BRT快速交通运营效果的评价方式与调查方式 (7) 4.1 BRT快速交通运营效果的评价方式 (7) 4.2 快速公交运营效果的调查方式 (7) 5.问卷调查与分析 (8) 5.1问卷 (8) 5.2 调查结论与分析 (9) 5.2.1 调查对象 (9) 5.2.2 基本乘车情况 (10) 5.2.3 乘客意向调查 (12) 5.3 综合问卷与实际情况对BRT快速公交运营的意见 (15) 5.3.1 高峰时段部分站点乘客太多上不了车的拥堵现象 (15) 5.3.2 有些普通公交车与BRT线路重复,没有对交通起到分担压力的 作用 (16) 5.3.3 站内设施不够人性化,没有引导换乘牌,线路图等 (16) 5.3.4 专用车道的划分 (16) 6.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BRT运营情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吴剑锋指导老师李鑫 摘要: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其独有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从2010年引进BRT快速公交,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本文分析了现今乌鲁木齐BRT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出了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考虑因素。针对现今BRT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取样并提出了公共交通运营效果的分析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乌鲁木齐BRT运行情况有了直观的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肯定了城市公共交通中快速交通的重要性。 关键词:快速公交、BRT、运营效果、问卷调查

某某某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项目设计方案

某某某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项目设计方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 建设背景 1.2 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几年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虽然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但轨道交通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乌鲁木齐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容量偏低,路网总体格局呈现峡谷状,南北向有明显的“蜂腰”,导致新旧城区之间联系不畅,高峰期间极易发生拥堵,道路起伏不平,坡度较大,路网的网络连通性较差,位于城市传统中心的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的道路随自然地势及历史城镇发展延续成不规则网络,并且改造难度大,严重制约城市南部中心区域的交通发展。 为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南北向交通供需矛盾,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优化城市交通结构。2010 年乌鲁木齐市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工作,2011 年修编完成《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11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评估。2012年5月,建设单位委托中铁第一勘察集团编制完成《乌鲁木齐市城市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7月,环保部以环审[2012]204号《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批复该规划环评。2012 年11 月国务院批复了《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9)》。2014年9月,中铁第一勘察集团完成《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路~华山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是乌鲁木齐轨道交通网络中南部—西北方向的主骨架线路,覆盖城市南部--西北方向的发展轴,线路整体呈“L”型走向,将城市中心区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域紧密衔接起来,形成便捷的快速通道,有效缓解沿线的地面交通供需矛盾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路~华山路)(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中规划建设的地铁2号线,本次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与原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在线路线路走向、车站数量、停车场位置及变电站位置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工程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设计、环评充分互动,落实了《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2]204 号),使得工程设计方案更具环境合理性。 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 号)及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有关规定,2014年7月,建设单位委托中铁第一勘察集团进行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到委托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4年8月、10月对工程沿线环境现状进行了踏勘和监测工作,于2015年3月进行了公众参与现场调查,并先后与沿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社区、街道、

第九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九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目的要求 在一定条件下,冰川对地表的岩石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冰川的形成与流动特征,掌握冰川的类型和运动的特点;掌握冰蚀作用的特点和产物特征;了解冰川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点,以及沉积物的特征;了解冰川作用与板块运动的相互关系。 课时:4学时 授课内容 一、冰川的形成、类型和流动 二、冰蚀作用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四、冰川的沉积作用 重点 冰川的溶蚀作用的特点与产物,冰川的沉积作用与产物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冰川作用的地质学意义学生难以理解。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实地照片进行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冰川的形成、类型和流动 (一)冰川的形成 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的地区,经长年降雪积聚起来形成冰川。我国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为高海拔区的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类型 1、大陆冰川:分布在两极的巨大冰盖,占总量的99%。 2、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占总量的1%。 (三)冰川的流动 冰川呈塑性的固体流流动,其速度缓慢。 冰川的前进与后退,在同一位置,随着温度降低,供冰量大于消融量时,则前缘前进,为冰川的前进。随着温度升高,供冰量小于消融量时,则前缘绝后退,为冰川的后退。 冰期:为寒冷时期(冰进时期)。 间冰期:为温暖时期(冰退时期)。

二、冰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exaration)〕 (一)、刨蚀作用的方式 1、挖掘作用(sapping) 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质掘起带走。其原因一方面是冰川的压力,如冰层厚100m时,其压力达90t/m3,可以使岩石压碎;另一方面是渗入到岩石裂隙之中的冰融水冻结膨胀,促使岩石崩裂。崩裂的岩块被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侧随冰体移动。 2、磨蚀作用(abrasion) 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 (二)、冰蚀地貌 1、冰斗(cirque) 雪线附近的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的源地。因为雪线附近冰冻风化作用极为盛行,普通的积雪洼地易被冻裂崩解。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而搬走,洼地的周壁后退而拓宽,底部蚀深,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冰斗。 2、鳍脊与角峰 冰川作用之初,高地上冰斗规模较小,相邻冰斗的间距较大。随着冰川作用发展,冰斗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靠拢,在平行发展的两冰斗之间的分水岭变得愈来愈窄,形成象鱼鳍一样的山脊,称为鳍脊(kuife-edge crest)。如果同一山头有三个以上冰斗同时进行溯源侵蚀,可形成锥形的孤峰,称为角峰(horn peak)。 3、冰蚀谷(glacial valley) 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谷地。谷地宽阔、平直。其横剖面呈“U”形。 4、羊背石(sarsen stone) 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坡较平缓,并有许多镲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羊背石可以指示运动的方向。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颇具特色:①它具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②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间有摩擦;③冰川具有较大的压力,往往形成“丁”字擦痕。 冰川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堕落冰面的风化物一并冻结于冰体之中,像传送带一样将它带到冰川的前端,为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搬运物都是碎屑物,在冰川中呈固着状态。除因冰体不同部分运动速度有所差异,某些粗大碎屑物相互之间可以局部发生摩擦,以及位于冰川底部和边部的碎屑物可以和冰床基岩发生摩擦以外,绝大多数搬运物在冰体内不能自由转动和位移,不能相互作用,因而在搬运过程中难以受到改造。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的重要区别。 其次,由于冰川是固体介质,尽管其流速很慢,但其搬运能力很强,它可以将直径达数十米的巨大石块搬运很长的距离。大陆冰川以冰山的形式伸入高纬度地带的海洋中,将大量粗大的碎屑物带入海洋中沉积,能造成异常的海底沉积物分布。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的又一重要区别。 四、冰川的沉积作用

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设计.doc

乌鲁木齐地铁的规划与设计 —1号线路径 组长:李诘(20102477045) 组员:孙伯洋(20102477034) 徐倩倩(20102477025) 侯富成(20102477051) 张婉玲(20102477036) 段显瑞(20102477041) 朱圣贤(20102477043) 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月5日

目录 1.总体设计路线 2.各连接站点分析 3.总体路线分析 4.团队设计总结 5.个人实习总结及就业方向浅涉及

1. 总体设计路线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1号线规划长度26.5公里。线路南起三屯碑、南郊客运站东侧,沿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克拉玛依路、友好路、新医路、北京路、城北干道布设,终点位于地窝堡机场。具体路线为:三屯碑——新疆大学——二道桥——南门——北门——新兴街——南湖广场——电信公司——三中——人民会堂——大西沟——大寨沟——小西沟——铁路局——体育中心——植物园——机械厂——农垦局——宣仁墩——地窝堡东——机场。共21个站点,南端设南郊停车场,北端中营宫综合基地。

2.各连接站点分析 1、三屯碑(A)——新疆大学(B) 比例1:10000(均为毫米) 全长约800米,位于胜利南路,周边有汽车客运枢纽——南郊客运站。 学校有:211工程高校——新疆大学,新疆科信学院,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学校。 医疗机构有:红十字第二医院,新疆友谊医院。 娱乐场所及景点有:水上乐园,海洋水族馆,南公园,此外,新疆大学的红湖也是新疆大学标志性景点。 居民区:有屯建花园,新大家属院。

商业机构除一些中等规模店面和宾馆外,无较大商业区。 站点设置原因:主要原因,新疆大学附近人流量较大,周边娱乐场所较密集。有长途汽车客运枢纽南郊客运站,地铁建成后,地铁将于汽车客运枢纽有机结合。地铁将会有效地解决人流量较大的问题。 2、新疆大学(A)——二道桥(B) 比例1:22000 全长约2200米,位于胜利路。 学校有:第十二小学,乌鲁木齐高级中学,乌鲁木齐风华中学,新疆电大,及新疆大学。 居民区:利安社区。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

15.地铁规划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远景线网共由7条放射线路组成。规划线网全长211.9km,共设车站121座,其中换乘站18座。根据规划,到2020年,近期线网由1号线和2号线一期2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总长48km,工程投资312亿元。到2030年,远期线网共由6条交通线路组成,规划全长163.9km,共设车站71座,其中换乘站8座。 7条线路贯通南北,横跨东西。 1号线是南北向骨干线路,沟通老城区、新市区和主要对外交通枢纽; 2号线是城市主轴方向L形的骨干线路,加强老城区与三坪新区的联系; 3号线是南北向辅助线,连接沙依巴克区和高新区(新市区); 4号线是东西向辅助线,串联高铁片区和红光山会展中心; 5号线是西北至东向的骨干线路,连接主城区与三坪新区; 6号线是东北方向的辅助线,连接米东区和主城区; 7号线是连接西山新区和主城区的辅助线。 规划中乌鲁木齐市地铁建设全部线路站点: 1号线:机场-三屯碑 机场-地窝铺东-宣仁墩-农垦局-机械厂-植物园-体育中心-铁路局-小西沟-大寨沟-大西沟-人民会堂-三中-电信公司-南湖广场-新兴街-北门-南门-二道桥-新疆大学-三屯碑 2号线:五一农场十连-边防局 五一农场十连-马家庄-五一四连-三坪新区-三坪八连-三坪青年连-三坪五连-王家沟-火车西站-河南庄-粮库-棉麻站-棉麻东-华山路-高铁站-九家湾-农业

大学-老满城-南昌小区-碾子沟-立交桥-南门-自治区***-教育学院-二道桥-大湾-边防局 3号线:林场-仓房沟 林场-县油库-三工北-三工南-粮校-团结小区-加气厂-物流园-鲤鱼山-医学院-人民会堂-友好商场-外贸公司-邮政局-碾子沟-药材公司-火车站-货场-十二中-仓房沟 4号线:芦草沟-奶牛场 芦草沟-七道湾-会展中心-八家户-汽车城-加气厂-天然司-铁路局-铁路医院-棉纺仓库-高铁站-二宫西-烟厂-奶牛场 5号线:车管所-昌吉西 车管所-新疆师大-粮校-民族师范-植物园-市委党校-滨海花园-铁五中-九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1.概念 一、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移动的巨大冰体。 现代地表陆地面积约有1/10被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 全球冰川若融化,可成为24000000km3的淡水,占全球总淡水资源的)85%,如注入海洋可使海面上升65米。 因此,研究现代冰川,利用冰雪融化可直接为人类提供水源,古冰川的研究则可子解古气候及古地理的变化情况。 二、冰川的形成 积雪冰川冰冰川 1.终年积雪区——年降雪量>年融化量的地区,地面雪终年不化,并逐年积累,形成终年积雪区。 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这里气温<0°C,大量的降雪则终年积雪,气温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这里山坡上某个高度年降雪=年消融理,这个高度月雪线。 2.雪线——终年积雪区的下界。 终年积雪 雪线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气温:成比,一般赤道两极高度降低。 非洲赤道附近雪线海拔5700——6000米北冰洋0米 (2)降水量:雪线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纬度20°-25°地带。 (3)地形: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东南坡(阳面)高 西北坡(阴面)低 3、冰川冰的形成 三、冰川的类型 按冰川发生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球条件分:

1.大陆冰川(冰盖、冰盾——分布在两极) 特点: 1°面积大,可达几百万km2280万km2 最厚3200m 2°冰层厚,中部上千米,中原四周薄,呈盾形。南极125/cm2>3000m 3°运动不受地形影响,由于压力使中心向四周缓慢运动。 2.山岳冰川——高山地区各咱形态的冰川。 特点: 1°规模小 2°冰层薄 3°形成和运动主要受地形影响和限制。 冰斗冰川——积雪盆地象转椅,只有一个缺口,其余都是陡峭的后壁,后壁冰冻风化强烈。壁崩塌,造成雪崩,冰斗扩大积雪增加,形成冰斗冰川。 山谷冰川——顺山谷流动的狭隘长冰体,是山岳冰川的主要形式。常常在冰斗冰川的缺口处连接至山谷,使冰斗冰川成为山谷冰川的补给来源。 发育成熟者分:补给区,流动区、冰舌、冰前,山谷冰川也可向河流一样由几个支冰汇集为主冰川。 悬冰川——山坡洼地,小沟槽中的冰体 四、冰川的运动特点---------固体流 1.运动原因: (1)重力:山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流动。 (2)压力:大陆冰川,中部原压力大,向四周压力小方向流动。 运动速度缓慢:通常肉眼难以观察冰川的运动,现冰川通过打桩来观察桩位的变化。 1959-1960 珠峰北坡V=M-129m/y 南极的大陆冰川V=25M/y 冰体从南极大陆的中部运移到海岸需10万年。 2.冰裂隙:由于冰体与冰库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各冰层的地运动速度有差异,两侧速度慢,中部速度快。由冰川是固体流,在表面产生许多冰裂隙,气温暖时,具冰裂隙的冰体发生差异融化,裂隙处融化快,形成冰塔、冰牙、冰磨等奇特现象,随气温进步转暖则消失。

第13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亡。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冰雪气候的产物。 冰是水的一种形式。从地球演化过程来看,冰是地球物质分异最后的产物。作为最轻的矿物之一,密度只有0.917g/cm3,比水的密度小。这一特点使它总是处在地球的表面,在水体中则总是浮在水面。如果冰不具有这一物理性质,那么,在低温条件下水体将一冻到底,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灾难。冰具有不稳定性,在目前地表温度状况下,自然界的冰很容易发生相变。冰在地球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上至8~17km高的大气对流层上部,下至1500m深的地壳中都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广义冰川学把冰的分布范围称为冰圈。冰川是冰圈的主体。 在冰川分布地区,冰川改变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冰蚀地形,同时又把破坏下来的岩屑搬运至它处堆积。所以,冰川是促使高纬地区和中、低纬地区地壳变化、发展的主要外动力。由古代冰川地质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是地质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冰川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川的扩张与缩小,影响到海面的升降。如果现代冰川全部融化,海面将因此上升50m;即使仅是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也足以使世界海面升高20m。显然,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世界气候以及生物分布都将随着海面的升降而变化。可见,冰川对地壳的地质作用和地表自然地理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类型 一.冰川的形成 1.雪线和雪原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到达一定高度的高山地区和一定纬度的高纬地区,气温经常在0℃以下,水份的降落和保存多处于固体状态。降雪不能在一年之内全部融化或升华掉,便长年累月的积聚起来,形成终年积雪区,叫做雪原。 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大约等于年消融量;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形成冰雪的积聚。雪线高度与气温、降雪量、地形等因素有关,所以各地雪线高度不同,总的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迅速降低。 雪线高度在赤道非洲地区为5700~6000m,中纬度的阿尔卑斯山降低至2400~3200m,再到高纬度的挪威更降低至1540m,而到北冰洋,雪线已接近海面。 局部地区的雪线高度与降雪量和地形有关。气候干燥使雪线位置升高。20~30°地区的雪线普遍比赤道地区高。地形影响当地太阳辐射强度和气候。喜马拉雅山雪线南坡高度为4400~4600m,北坡为5800~5900m。 2.冰川冰 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 雪是一种晶体,而任何晶体都具有使其内部包含的自由能趋向最小,以保持晶体稳定的性质,这就是最小自由能原则。晶体的自由能包括内应力和表面能两部分。表面能的大小与晶体表面积成正比。圆球体是表面积最大的几何形体之一。在外界环境条件稳定时,雪晶力图向球形体转变。这一过程称为自动圆化或粒雪化。雪的圆化是通过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结果是消灭晶角、晶棱,填平凹处,增长平面,合并晶体,形态变圆,雪花变为雪粒。 粒雪化过程可以分为冷型和暖型两类。前者没有融化和再冻结现象,过程缓慢,雪粒直径通常不超过1mm;暖型粒雪化过程进行得较快,雪粒直径比较大。

乌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停测管理办法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监控量测停测管理办法 新疆乌京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监控量测停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相关要求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等相关规范技术标准,落实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关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相关责任,确保土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及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适用于新疆乌京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京建管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地铁(轨道)线路。 第二章参建各方的职责 第3条乌京建管公司负责督促各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本单位负责的施工、第三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档以及停测申请的提交。 第4条施工单位是施工监测资料整理的责任主体,应及时完成施工监测资料的整理工作,结合工程进展及时向监理单位提交施工监测停测申请。停测后应做好相关安全风险应对工作,确保工程安全。 第5条监理单位在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监测停测申请后,初步研判现场停测的可行性,并负责组织相关施工标段施工监测停测分析会,审批施工监测停测申请、施工监测总结及相关资料;并负责检查停测后施工单位后续安全风险应对工作。 第6条第三方监测总体单位负责制定施工监测、第三方监测总结的相关技术细节、内容格式,并负责指导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工点单位监测总结报告的编制工作,审批第三方监测工点单位所提交的第三方监测总结及相关资料等。 第7条第三方监测工点单位是第三方监测资料整理的责任主体,应及时、

高效的完成第三方监测资料的相关整理工作,参与监理单位组织的施工监测停测分析会、施工监测停测审核工作,负责审核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监测停测申请、施工监测总结及其他相关资料,会同监理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研判现场风险状况。 第8条相关工点设计单位参与监理单位组织的施工监测停测分析会、施工监测停测申请的审核工作,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监测总结及相关资料进行核查、分析,判断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监测工作,会同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研判现场风险状况。 第三章监测停测管理 第9条各标段土建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整理施工监测资料,在工程安全风险处理结束且具备以下条件后,方可向监理单位提交书面监测停测申请。 (1)明挖基坑回填完成或矿山法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可结束支护结构的监测工作; (2)盖挖法工程、暗挖法车站(PBA法、中洞法、双侧壁导坑法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3)盾构法隧道完成贯通,可结束管片结构的监测工作; (4)支护结构监测结束后,且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变形趋于稳定时,可结束监测工作; (5)申请停测工点各类预警(包括综合预警和单项(监测、巡视)预警)均已消警; (6)不存在新的自身或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 (7)规范、设计文件中对停测有具体要求的,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第10条监理单位适时组织施工、工点设计、第三方监测工点等单位召开施工监测停测分析会,听取各方意见,由工点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工点单位对停测申请及施工监测总结报告进行审核,监理单位进行审批,施工监测停测审批表见附表1。 第11条原则上第三方监测工点单位在施工单位停测申请批准后,与施工单位同步停止监测,但应按合同约定和规范要求做好停测后的巡视、咨询工作。

《冰川的地质作用》教案

《冰川的地质作用》教案

冰川的地质作用 观看冰川录像,边看边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冰川?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2.冰川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特征? 3.冰川的运动? 4.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冰蚀地貌? 5.冰川的搬运作用及特点? 6.冰川的堆积作用及冰碛地貌? 第一节冰川概述 冰川——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长期存在的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 一、冰川的形成 (一)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终年积雪区,为冰川的积累区;(附图)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只有季节性积雪,称为消融区。 雪线高度各地不一,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 ②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 ③地形:雪线高度与坡度成正比。 (二)成冰过程 太阳辐射 压力、温度 压力(重力) 新鲜雪花 粒雪 冰体 冰川 重结晶 反复融、冻 流动 二、冰川的运动 不停地运动是冰川的重要特征,但其运动的速度却非常缓慢,多 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肉眼往往难以觉察冰川的运动。冰川运动的速度是通过固定在冰川上的桩位的变化加以测定的。 三、冰川的基本类型 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第二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川剥蚀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包括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 1.挖掘作用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掘起带走。 2.磨蚀作用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 二、冰蚀地貌(附照片) ①冰斗、刃脊和角峰(根据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特点,所以古冰斗的高度就标志着古雪线的大致高度。喜马拉雅山区有一些古冰斗,它们的位置高踞于现代雪线之上,这显然是山体在近期仍处于强烈上升的证据。) ②冰川槽谷(“U”型谷)、冰蚀洼地、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悬谷。 第三节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 ——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起冻结于冰体中,像传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 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 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11标段铁路局站位于北京路与河南路相交路口,沿北京路路中布置,为1号线与4号线换乘车站,两站间设置联络线。1号线换乘车站起讫点里程为ZDK15+890.082~ZDK16+174.682,长度为284.6米,标准段宽度23.3米,4号线换乘节点为四层双柱三跨结构,与4号线相交节点及节点以南为三层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方案施工范围为铁路局站二期及附属结构部分的临时脚手架操作平台,用于施工侧墙防水。 车站底板厚度为0.9米,中板厚度0.35米,顶板最大厚度0.8米,侧墙最大厚度0.8米;换乘节点以南的二期主体为三层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车站位于道路中部,侧墙单次浇筑最大层高为5700mm。故脚手架操作平台高度最高不超过5m。 平台支架采用Φ48Χ3.5钢管及可锻铸铁扣件搭设;立杆纵距1.8m,立杆横距1.5m,立杆步距1.5m,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为0.1m,平台底钢管间距离为300mm,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

2编制依据 (1)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11标合同文件; (2)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1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3)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施工图《第四篇第十三册铁路局站》;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3操作平台搭设方案 3.1施工流程 场地清理→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水平横杆→水平纵杆→剪刀撑→铺脚手板→安装防护栏杆→安装安全网 3.2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一般质量要求 1 构架尺寸(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步距)误差 ±20mm 2 立杆的垂直偏差架高≤25m ±50mm >25m ±100mm 3 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20mm 4 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10mm 5 节点处相交杆件的轴线 距节点中心距离 ≤150 mm 6 相邻立杆接头位置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步距内,相邻接头的高

哪些城市获批修建地铁批复.doc

哪些城市获批修建地铁批复 哪些城市获批修建地铁 xx期间,北京每年都将有新线投入运营。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会上,副市长陈刚透露,今年是实现北京轨道交通规划目标最为关键的一年,一口气开通8号线南段、9号线北段、6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四条城区地铁线,这在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今年四条新线投入运营后,北京地铁总里程将达420公里,20xx年实现总里程660公里的目标。 全长25.739公里,24个车站,24辆4节编组的列车,全部为地下车站。4月28日上午,苏州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中国城市地铁版图,再次扩容。 苏州地铁所折射出的,是近年来中国地铁蓬勃修建的态势。地铁,这个城市生活的象征之一,正在快速行驶在从中国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的路上。 28个城市:地铁来了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地铁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鲜明特点。据相关统计显示,此前,中国大陆有33个城市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其中28个城市已获批。 43年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

北京,也是中国第一条地铁。此后30年间,地铁在中国的发展缓慢,只有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开通了地铁。 不过,进入21世纪后,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升温,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8个城市均已开通地铁。 而如果算上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这将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据统计,如今,长春、杭州、哈尔滨、长沙、郑州、福州、昆明、南昌、合肥、南宁、贵阳11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东莞、宁波、无锡、青岛、大连等5个二三线城市,地铁都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其中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将在近一两年开通。 此外,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等5个省会(首府)已上报了地铁修建计划,正在等待批复。 而已有地铁的城市中,北京、沈阳等10个城市均已提出了扩建计划。 据有关方面介绍,到20xx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而20xx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尽管不断有声音提醒要警惕各地的地铁冲动,但地铁在中国各城市的迅速扩张已是可见的事实。而强化规划和安全,则成为大干快上的背景下不断被强调的第一要义。

冰川地质作用

冰川地质作用 冰川活动对地表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包括冰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在极地、高纬度和高山寒冷地区占显著地位。 冰蚀作用冰川活动破坏组成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称刨蚀作用。冰蚀包括掘蚀和磨蚀两种作用方式,而几乎没有溶蚀作用。冰床附近的冰体因受挤压,融点降低融化成水,渗入下伏冰床的裂隙或孔隙中,水体因压力降低而冻结。随冰体和融水的反复融化和冻结,它们的体积反复收缩和膨胀,致使组成冰床的基岩或土体发生崩解。崩解的碎屑(包括原来的碎屑)又会被再冻结,并入冰川中,并随冰川迁移。以后新鲜冰床继续重复遭受上述作用,不断加深拓宽,这种作用称为掘蚀。发育于降水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下的温冰川(海洋性冰川)和发育于降水量小的大陆性气候下的冷冰川(大陆性冰川),掘蚀作用的强度有明显差异。前者的温度以接近融点为特点,其底部融水充沛,掘蚀作用特别强烈;后者的温度以低于融点为特点,其底部融水贫乏,掘蚀作用极弱。此外,冰川在运动途中,因自身产生的强大挤压力,所挟带的岩屑对冰床进行研磨,使基岩床面和岩屑都遭受磨损,这种作用称为磨蚀。因温冰川的掘蚀作用比冷冰川强烈,其底部挟带的岩屑较多,此外,它可沿冰床滑动,所以温冰川的磨蚀作用比冷冰川强烈。冰蚀作用可以塑造出一系列特殊地貌。在山岳冰川地区最常见的冰蚀地貌有:横剖面呈U型的冰川谷,状如围椅的冰斗,金字塔形的角峰,山脊薄如刀刃的刃脊(图1冰蚀作用下形成的冰斗、刃脊、角峰和冰川谷),光滑平整并具有多组刻痕的冰溜面,以及状似伏于地面的羊背的羊背石等。(见彩图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珠穆朗玛峰、U形谷──新疆乌鲁木齐河上游U字形并列的冰川悬谷、冰蘑菇(西藏北部大陆性冰川表面消融区)、具有冰核的冻胀丘(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冰桥──冰川消融形态之一(西藏北部)、巨型羊背石,也称鲸鱼背(加拿大曼尼托巴省西北部弗林弗伦附近)、冰川漂砾(四川甘孜海子山)) 冰川搬运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除含有大量由冰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粒级的碎屑物外,还接收了来自两侧谷坡由冰冻风化和斜坡重力作用产生的碎屑物。温冰川中碎屑物的含量大大超过冷冰川。即使是冷冰川,碎屑物含量也可达60%。这些碎屑物主要分布在冰川的底部及其两侧,其内部和表层也有碎屑物分布(图2冰运物在冰川内部的分布)。 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粒径大于1米的岩块称为冰川漂砾(见彩图冰川漂砾(四川甘孜海子山))。冰川的搬运作用包括载运和推运两种方式。冰川运动时,冰川内部和表面的碎屑物都会随冰川迁移,犹如传送带传送物体,这种搬运方式叫载运。载运是冰川搬运作用的主要方式。冰川载运物的移动路线是由冰川冰质点的运动轨迹决定的。由于冰床是不平整的斜面,冰川冰质点的运动轨迹随冰床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冰床凸出部位,冰体受引张应力,上覆冰层对下伏冰层沿两者间倾斜界面向下滑动;而在床面凹陷部位,冰层受挤压应力,上覆冰层对下伏冰层沿两者间倾斜界面朝上逆冲。因此位于冰川底部的碎屑物也可以上升到冰面上。此外,冰川冰质点的运动轨迹在平面上可以作侧向散射,散射角一般为2°~10°,最大达20°~60°。推运是冰川前端以巨大的推力将冰川前端地面上岩屑向前推进,这种搬运方式只发生在冰川前端位置前进的条件下。由于冰川是固态物质,冰运物相对位置在搬运途中很少变化,因此冰川搬运作用不具按大小、比重的分选现象。 冰川沉积作用包括融坠、推进和停积等 3种方式。融坠是指由于冰川表层或边缘部分消融,从其中散落的碎屑物就地进行堆积的一种沉积方式。当冰川前端位置向前推移时,它会象推土机那样把铲刮的物质堆积起来,这种沉积方式称为推进。此外,若冰川在运动途中遇到障碍物,受挤压,融点降低而融化,散布其中的碎屑物就地堆积,这种沉积方式称为

12,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大陆冰川:成面状展布,延展面积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山岳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山。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冰川作用: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前进,冰雪覆盖的面积迅速扩大,称 为冰川作用。 冰期:冰川作用发生的时期。 间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 何谓冰川?冰川发育主要受那些因素控制?冰川分哪几种类型?主要冰蚀 地貌有哪些? 冰川:在重力作用影响下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着的巨大的冰体。 控制因素:雪线和地形。 类型有(1)大陆冰川(2)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山谷冰川、 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冰蚀地貌有(1)冰斗(2)角峰与刃脊(3)冰蚀谷(4)羊背石。 比较河流与冰川在搬运作用方面异同? 流水搬运物质的方式有拖运、悬运和溶运三种。拖运又称牵引搬运,砂与砾石等较粗碎屑物质,以滚动、滑动和跳动方式沿河床底搬运。悬运即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冰川搬运物都是碎屑物,在冰川中呈固着状态。 两者的区别:(1)冰川搬运中绝大多数搬运物在冰体内不能自由转动和位移,不能相互作用,因而在搬运过程中难以受到改造。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 的重要区别之一。 (2)由于冰川是固体介质,尽管其流速很慢,但其搬运能力很强,它可以将直径达数十米的巨大石块搬运很长的距离。大陆冰川冰山的形式伸入纬度地带的海洋中,将大量粗大的碎屑物带入海洋中沉积,能造成异常的海底沉积物分布。 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的又一重要区别。 比较河流沉积物与冰川沉积物的异同? 河流沉积物称冲积物:(1)分选性较好(2)磨圆度较好(3)成层性较清楚(4)韵律性明显(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 冰川沉积物称冰漬物:(1)皆由碎屑物组成(2)无分选性(3)碎屑物无定向排列(4)无成层现象(5)无磨圆度(6)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7)镜下石英裂面具有碟形洼坑(8)含有寒冷形的生物化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