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师备课资料

1.易错字

缀(zhuì)窘(jiǒng)苫蔽

..(shànbì)奔倚.(yǐ)数刀毙.之(bì)隧.入(suì)尻.尾(kāo)弛.担持刀(chí)眈.眈相向(dān)目似瞑.(míng)意暇.甚(xiá)狼亦黠.矣(xiá)假寐.(mèi)

2.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只有)

止露尻尾(“止”通“只”,仅)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一地方)

止增笑耳.(古义: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前)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击)

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6.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一狼仍从(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倒装句

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人。著有《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文题解说】

《狼》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狼”喻指那些表面强大可怕的坏人、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禽兽”和“类似于禽兽的人”,再狡猾也无法战胜人的智勇。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但屡试不中。一生穷困潦倒的境遇,使其有机会接近劳动人民。他的《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狡猾;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愚蠢。三则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密切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揭示了狼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也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贪婪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是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全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文中第三、四段的描写,精彩生动,值得品味。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本文的寓意作者已说得很清楚,不必多讲,或过多引申。学生将本文当作一个奇异的故事来读,并理解作者的议论,也就可以了。本课为2课时。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2.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4.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1.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

2.通过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点】

1.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4.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2.能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第课时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2.能比较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

3.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

【重点】

1.能比较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难点】

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

导入?资料助读?指导朗读?译读课文?词汇积累?初读感知?拓展延伸

导入一:关联型

[设计意图]由“东郭先生”的故事引出课题,并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找寻答案的欲望,调动其阅读的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导入二:趣味型

[设计意图]由学生猜成语谜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并且愿意和其他同学一道走进文本,学习新课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导入三:故事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狼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学生会带着疑问和兴趣走进文本,主动参与课堂的探讨。

同学们,你们读过、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呢?【狼外婆、东郭先生与狼等。】听了以后,谁能说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生自由答。】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最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我们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资料助读,帮助学生丰富知识,了解创作的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师生互补作者和作品的信息,课件出示。】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人,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试不利,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现已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3.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但屡试不中。一生穷困潦倒的境遇,使其有机会接近劳动人民。他的《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狡猾;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愚蠢。三则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又密切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二、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朗读,熟读成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画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句子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四)读——读书成果展。

展示你的声音——小组流水读比赛。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小组同学依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三、译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译读课文,并交流疑难语句,培养学生独立译读课文和组内合作探究的能力。

1.生围绕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同时标注疑难语句。

2.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3.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4.教师点拨重点语句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重点语句。【课件出示。】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③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④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特殊句式。【课件出示。】

①投以骨。省略句,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②一狼仍从。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③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投以骨。倒装句,“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⑥意暇甚。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⑦身已半入。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⑧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四、词汇积累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领学生梳理出本文的重点词汇,帮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意义。主要培养学生强化记忆的能力和组内合作意识。

课件出示如下重点词汇的梳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提交到全班讨论交流,然后教师予以明确。

1.重点实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视。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缀:原义是连接,文中意是紧跟。弛:原义是放松,文中义是卸下。

2.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只有)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一地方)

止增笑耳.(古义: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击)

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在柴草堆中钻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五、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以便于下一堂课更好地复述故事,了解文意。

1.通过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2.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情节?

【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主要从屠户怎样应对狼的角度进行思考。】

〔明确〕(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六、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问题,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1.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贪婪凶恶,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作统一要求。】

2.狼给我们的形象是这么邪恶、贪婪、狡诈,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狼所谓的劣性只是它们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而已。那些关于狼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类中的卑劣者,可能更合适。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狼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作统一要求。】

学习本课,我们明白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如屠户一样敢于斗争。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的,但是今天狼的形象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对它的印象已转变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和电视节目中有所发现呢?

1.将重点词汇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课下自己复述故事,准备迎接下堂课的检查。

第课时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点】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辨析文中对狼进行的细腻刻画。

【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理解文中“狼”的象征意义。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复述故事?体验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诊断,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了解学生对上堂课的掌握情况,为及时调整本堂课的目标和重点做好准备。

【诊断】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

(1)缀.行甚远(紧跟)

(2)一狼仍从.(跟从)

(3)屠大窘.(困窘)

(4)顾.野有麦场(看,视)

(5)积薪.其中(柴草)

(6)苫蔽

..成丘(覆盖)

2.翻译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明确〕(1)屠户(处境)非常危急,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2)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是啊,“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在这篇文章中狼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它在文中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寓意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探究一番。

一、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组织组内讨论,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联想阅读、拓展阅读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其语言表述能力。

【对文本的探究采用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学生探寻课文的主要部分,帮其理解文中的形象、结构、主旨等。】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辅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明确〕(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明确〕(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表现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5.“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让学生明白狼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社会上的哪些人或现象。】

〔明确〕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把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二、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一)QQ表情我来选。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不少表现屠户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户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户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上一环节已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借鉴。】

3.然后出示QQ表情。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户的表情,现在大家选择一下,你觉得哪些表情头像适合屠户?请大家选择之后,按你自己的想法组合头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屠户表情:窘——怒——悟。】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只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户的。请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1.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地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对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2.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准备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三、体验反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

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以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2.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以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以上两问主要从屠户和狼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可以发散思维。】

3.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1)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的地形摆脱对方。(2)要大声呼喊,向周围人求救。(3)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机智,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2.课下观看影片《狼图腾》或阅读小说《狼图腾》。

一、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试析《狼》的写作特色(安余)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名,“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狼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狼》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它的文字简洁,全文仅二百余字,而且有叙有议。故事

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全文有五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缀行甚远”,写屠户晚归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层,从“屠惧”到“并驱如故”,写屠户妥协“投骨”,狼得寸进尺。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层,从“屠大窘”到“眈眈相向”,写屠户自卫防御,同狼相持。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层,从“少时”到“盖以诱敌”,写屠户坚持斗争,杀死两只恶狼。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两个场面,分别写屠户怎样杀死第一只狼和第二只狼。当屠户自卫防御时,两只狼互相配合,企图用假象来欺骗屠户,达到“攻其后”的目的。但是屠户没有受骗,也抓住恶狼假寐这一有利时机,“暴起”杀了第一只狼。屠户“转视积薪后”,发现第二只狼正在打洞,立即“自后断其股”,又杀死了第二只狼。这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让故事在两只狼全被击毙的高潮中结束。第五层,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看吧,狼遇到担有剩骨的屠户,贪心勃勃地“缀行甚远”,抢吃骨头时贪得无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头吃完了,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并驱如故”,当屠户进行防御时,它们还是不甘心地“眈眈相向”。这些动作描述,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又是非常狡诈的。当屠户自妥协退让转入防御斗争时,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真是狡猾到了极点!然而狼又是非常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给屠户造成了“刀劈狼首”的有利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获得“自后断其股”的有利条件。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的议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这篇寓言故事的语言简练而生动,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写屠户与恶狼斗争时,贴切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奔”“倚”“持”“劈”“断”等,逼真地描述了屠户坚决果断的行动。文中还多次巧妙地运用了文言代词“其”,如:“受其敌”“断其股”的“其”代狼,“攻其后”的“其”代屠户,“积薪其中”的“其”代麦场,“奔倚其下”“洞其中”的“其”代柴草堆。用一个“其”字分别指代几个对象,使文句更加简洁。

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该怎么理解

关于《狼》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的翻译,我们认为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译文不妥当。现将原文和译文抄录如下:

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

原文的“前”“后”是表明狼得骨的“先后”,还是表明狼行走次序的“前后”?我们认为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从原文看,仅有一句说明两只狼开始行走的情况: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并驱如故”,只是说“像原来一样一起跑”,而并没有说一只狼在前面,另一只狼在后面。狼行走有前后次序,是在屠户第一次扔骨头后才有的。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这里的“后狼”是第一次未得到骨头,跑到前面的那只狼;而“前狼”则是第一次得到骨头,落到后面的那只狼。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翻译意思正相反,提出来供同行研究。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一、〔参考答案〕经历了三次交锋。第一次,屠户路遇两狼,投骨避之,而两狼缀行;第二次,屠户倚薪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第三次,屠户暴起杀假寐的前狼,断股洞中狼。

二、〔参考答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

三、〔参考答案〕 1.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前。

2.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四、〔参考答案〕示例:从这些成语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狼是不好的形象的代表,代表着一切野性、贪婪、凶恶、阴险、狡诈、残暴、杀戮等意义。

例如: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如狼似虎:像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声名狼藉: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豺狼成性: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豺狼当道:比喻坏人当权。杯盘狼藉: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子野心: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鹰视狼步:像鹰那样看东西,像狼那样走路。形容外貌阴险。鼠窜狼奔: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对狼形象的看法:传统观念中狼一般都是狡猾、险恶、凶狠的,但现在也不断颠覆传统的观念,狼的温情、智慧、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与狼的团队智慧,还有狼的母爱,都被写入文学作品加以赞颂。

五、〔提示〕这是一道开放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熟悉课文,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思考和写作。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大窘.(jiǒng)

B.眈.眈(dān)黠.矣(xiá)

C.目似瞑.(mín) 顷.刻(qīn)

D.假寐.(mèi)诱.敌(yòu)

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久之.毙之.

D.意将隧入.身已半入.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A.一屠晚.归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5.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下列句子。

(1)屠惧,投以骨。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理解填空。

(1)本文用议论性的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狼贪婪本性的句子是:

(3)文中表现狼的阴险狡诈的句子是:

(4)文中表现屠户果断机智的句子是:

7.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8.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二、课内语段阅读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敌

(2)股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三、课外类文阅读

狼(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 ①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②,则死狼也。仰首③,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

14.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①、②、③三处。

15.理解下列加点词语。

(1)有屠人,货.肉归。

(2)既走,又从.之。

(3)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4)直.十余金,屠小裕也。

16.翻译下列句子。

(1)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17.作者认为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C(“瞑”应读míng,“顷”应读qǐng。)

2.D(两个“入”都是“进入”的意思。)

3.D(A.应为“其一/犬坐于前”;B.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D

5.(1)屠户很害怕,把一块骨头扔给狼。(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仍然像先前一样一起追赶。(3)屠户非常窘迫,害怕自己前后受它们夹攻(害怕被它们前后夹击)。(4)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6.(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7.A

8.D

9.B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2)大腿。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12.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尽了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13.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4.①遥望②近视③细审15.(1)卖(2)跟从(3)通“早”,早晨(4)通“值”,价值16.(1)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2)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金,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17.狼抵制不住诱惑,贪图小便宜,最终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附《<狼>(其一)》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腭,(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金。于是屠夫(取下了这张狼皮),生活略微宽裕了。沿着木头找鱼,狼遭了难,它的遭遇太可笑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点总结 作者: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中年以后一边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写作: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止:通“只”,只有。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狼 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 6 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 e n)倚其下,弛(chí)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 a n)眈相向。 少(sh a 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shù) 刀毙(bì)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 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 a 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 矣,而顷(q 1 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

“异” 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二、通假字止同“只”,只,只是,仅仅 三、古今异义词 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2、止增笑耳。笑:笑料。(动词作名词。)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五、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 狼奔豕突、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 原文及教案 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课文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

弛chí眈dān瞑míng 隧suì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狼:缀行--------狡 ↓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狼三则》的另外两则原文及翻译

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发了一笔小财.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户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20 狼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呢?难道他会重蹈覆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义,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

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课文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了狼。 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4、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6、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7、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一样。 8、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七年级上册《狼》

《狼》导学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课文内容。 3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积累文言实词。 课前自学: 1关于作者及出处。 本文作者是(),字(),一字(),别号(),世称()。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代()家。他一生不得志,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中过秀才,此后却屡试不第,始终没有考上举人。 本文选自(),它是一部()集,共()篇。“聊斋”是作者()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述妖狐鬼怪来反映现实生活。有的揭露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达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扬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消极思想。 《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被屠户割破肉皮、吹气胀死的故事。我们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则,是怎样的故事呢?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借助工具书,查找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大窘.()麦场.()积薪.()苫.()蔽倚.()眈.() 少.()时瞑.()暇.()隧.()尻.()黠.() 寐.() 4识记文言实词。 屠: 担.:止:缀行甚远: 缀:甚.:投以骨: 从:复.:尽.: 两狼之并驱如故:并: 驱:如故:

大.:窘:恐.:受其敌:敌.:顾:场.:积薪:苫蔽成丘:苫蔽: 乃.:倚.:弛:眈眈相向: 眈眈:少时:径去:径: 犬坐于前:犬.: 久之:瞑:意暇甚: 意:暇:暴:数刀 ..: 毙.:方.:洞其中:洞:其.: 隧入:隧:尻:自.:断.:股.假寐:寐盖:黠:顷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 几何:止增笑耳: 笑.:耳.: 课内导学: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进行点拨。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断句。 3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1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各段大意。 学习重点: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通过语言的揣摩,认识本文狼和屠户的形象以及描写方法。 4.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和勇气。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难点: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最近有部动漫叫《喜洋洋与灰太狼》非常受到欢迎,里面不仅有善良、聪慧的小羊们,还有一个让人讨厌的大灰狼。说到狼,人们就把它和贪婪凶

狠联系在一起;带“狼”字的成语也往往带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 “东郭先生与狼”、“狼来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还有一心想吃喜羊羊 的“灰太狼”。但如果狼与人斗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他 的名著《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欣赏。 二、作者简介 学生简介,教师适当补充。 三、诵读(检查预习) 1.请一位学生背诵。 2.请学生读下列加点的字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苫蔽 ..相向 ..成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眈眈少.时目似瞑.止露尻.尾假寐.狼亦黠.矣 3.请学生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 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全体学生诵读一遍。 四、疏通文意 1.请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词句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2.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分五组,每组一段。教师点评。 五、把握故事情节和内容 1.本文可明显分为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叙事部分和作者的议论)(板书) 2.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导读: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二、通假字止同“只”,只,只是,仅仅 三、古今异义词 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 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2、止增笑耳。笑:笑料。(动词作名词。)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五、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豺狼当道、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奔豕突、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 黠:狡猾。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4.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 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 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狼》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olf"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狼》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

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 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 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 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 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狼》原文及翻译

《狼》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俱,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的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使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 狼教案

18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人类对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的文章,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理解重要字词,疏通文义。 (1)重点实词

①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跟原来一样) ③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④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⑤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⑥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 ⑦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⑧屠暴起(突然) ⑨狼亦黠矣(狡猾)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其中(代词,指打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无实义) 亦毙之(代词,指后狼) 前狼不敢前(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洞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学生试译课文,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恐前后受其敌——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 ③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④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⑤洞其中——在柴草堆里打洞。 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

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二、通假字止同“只”,只,只是,仅仅 三、古今异义词 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 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2、止增笑耳。笑:笑料。(动词作名词。)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五、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 狼奔豕突、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 奔倚.其下()眈眈 ..相向() 少.时()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乃悟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2.解释加点的字 (1)缀.行甚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 ..其下 (4)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 (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6)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3.选出与“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意义相同的两项()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填空:《狼》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 5.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请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8.下面是关于“狼”的一些处世之道,请仿照示例,将空缺的地方用四个字概括。 (1):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2):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3)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课时训练答案 1.zhuì qǖ xīn shàn bì yī dān shǎo míng xiá suì mèi xiá 2.(1)紧跟(2)旧,原来(3)跑过去倚靠(4)一会儿(5)想要,打算 (6)多少 3.BD 4.《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5.D 6.(1)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3)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4)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5)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示例: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奔豕突、引狼入室 8.(1)众狼一心(2)知己知彼 18《狼》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 1.请分别用两个字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屠户:遇狼——— 2.请各摘录一处能体现狼狡猾和屠户勇敢的句子。 狼: 屠户: 3.结尾作者的议论有何作用?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二、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选自《狼》)【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七年级语文《狼》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屠: 2、缀行甚远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 4、屠大窘窘: 5、顾野有麦场顾 6、苫蔽成丘苫蔽: 7、弛担持刀弛: 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1、目似瞑,意暇甚瞑:暇: 12、屠暴起暴:13、又数刀毙之毙: 14、一狼洞其中洞: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止露尻尾尻:17、狼亦黠矣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 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 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 2、意①意暇甚意:_____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__ 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 ②盖以诱敌敌:_____ 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_ ②狼不敢前前:_____ 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__ ④复投之之:_____ 6、以①投以骨以:_____ ②以刀劈狼首以:_____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_____ ④盖以诱敌以:_____ 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 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_____ ②场主积薪其中其:_____ 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__ ④一狼洞其中其:_____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_____ ⑥屠自后断其股其:_____ 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____ 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_____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__ ④故使人问之故:_____ 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__ 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教案

18狼 第1课时 1.熟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停顿。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重点) 3.复述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理解重要字词,疏通文义。 (1)重点实词 ①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跟原来一样) ③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④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⑤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⑥眈眈 ..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

⑦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⑧屠暴.起(突然) ⑨狼亦黠.矣(狡猾)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其.中(代词,指打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无实义) 亦毙之.(代词,指后狼) 前狼不敢前.(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洞.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学生试译课文,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恐前后受其敌——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 ③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④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⑤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18课狼课内知识点归纳及阅读巩固训练

狼课内知识点归纳及阅读巩固训练 蒲松龄 一、文学文化知识 1.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 “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2.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山东淄川人,世称聊斋先生,字留仙,号 柳泉居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3.情节结构: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进一步发展)——杀狼(高潮、结局) 4.狼在传统文化中,历来都是凶残和阴险的象征。从东郭先生和狼到 狼和小羊,中外的经典故事和寓言都昭示了一个道理:狼的凶残本性是改变不了的,人类不能对之报以同情。千百年来,狼就以负面形象 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遭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和唾弃。 你知道的含“狼”的成语有哪些? 狼狈为奸如狼似虎狼心狗肺狼吞虎咽引狼入室鬼哭狼嚎狼子野心 二.断句 1.其一/犬坐/于前(常考,注意停顿、译句)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三、古今异义 1、去(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

—地方 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弛(弛担持刀)古义:卸下今义:放松、松弛 四、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态度。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 1、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盖以诱敌。 前: 1、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狼不敢前。 乃 1、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2、乃悟前狼假寐:才 之

1.复投之( 代狼) 2.又数刀毙之( 代狼)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之间,不译) 4.久之,目似瞑( 助词,不译)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来) 五、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六、难句、重点句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像先前一样紧紧追赶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